最新浅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旅游现状三篇

最新浅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旅游现状三篇
最新浅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旅游现状三篇

【摘要】旅游竞争不仅仅是单个旅游企业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区域与区域的竞争。如何进行更好的区域合作,打造有竞争力的区域旅游品牌,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意识、旅游资源的跨度、旅游交通、旅游投资和旅游产品等多个角度分析宁夏旅游区域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以更深刻地理解宁夏旅游区域合作进程缓慢的原因,并为正确制定旅游区域合作方案提供必要的前提分析和参考。

【关键词】宁夏;区域旅游业; 现状

旅游业日益成为各国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促进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增加外汇收入和税收收入,还可以拉动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地域、旅游资源、旅游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在其他地区逐渐形成区域旅游品牌的压力下,打破行政区划,遵循旅游自身规律,进行旅游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推动宁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区域合作涉及较多的利益相关者,并受到自然、历史和旅游规律的影响,必然会面临一些障碍。

旅游业已经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已成为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只有正确认识阻碍宁夏旅游区域合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才能有效地推动宁夏旅游区域合作的进展。

一、宁夏旅游资源的特点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游,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沙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湖面、沙丘、芦苇、珍鱼、候鸟,是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沙坡头景区是黄河和沙漠的交汇的地方,也是5A级景区,开展了骑骆驼穿越沙漠、乘羊皮伐子漂流黄河等特色旅游项目;六盘山旅游区山势雄伟,景区内有被称为黄土高原“绿岛”的泾河苑,有纪念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创作《清平乐·六盘山》的将台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遗址公园;首府银川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目前宁夏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比如:水洞沟遗址是中华史前文明的见证;西夏王陵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宁夏还是长城和黄河唯一交汇的地方,自治区境内有秦、汉、隋、明等朝代的古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有文化类旅游资源,比如:宁夏镇北堡的华夏西部影视城和金水旅游区曾拍摄了《红高粱》、《贺兰雪》等一批优秀获奖影视作品。有民俗类旅游资源,宁夏回族风情浓郁,清真寺建筑别具一格回族风味小吃美味可口,风俗歌舞优美动人,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

二、宁夏区域旅游现状

1.宁夏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跨度较广

旅游线路组合价值的价值主要在于各景点之间的相互补充,良好的组合会提高单个旅游景点的价值。由于西北各省区相对距离比较远,各旅游景点之间的跨度大,这使得旅游景点之间的组合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另一方面宁夏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不是宁夏及周边地区,而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因为东部旅游资源与西部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增加了西部旅游对东部旅游者的吸引力,致使众多东部旅游者产生去西部旅游的动机。另外,东部经济发达,为旅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有利于增加在宁夏的旅游消费。但是,东部旅游者到宁夏旅游距离遥远,花费时间多,成本高。西部较大的旅游跨度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东部旅游者的吸引力。

2.交通基础建设问题

宁夏及周边省区的交通不够发达,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的需要。铁路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都不足,存在交通拥挤、车次少、服务差、速度慢等问题。缺乏高质量的快速旅游列车,并且许多地方都不能直达。这使得铁路作为最便宜的旅游交通方式的优势不能发挥出来。

连接宁夏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最主要方式是汽车,因为汽车的灵活性能够满足旅游团队的需要。更好地完善景点间的公路和省区间高速公路建设,以推动宁夏旅游区域合作,提高旅游质量。如果说公路建设解决了旅游者到宁夏后的旅游问题,那么航线的建设就是解决旅游者如何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移动问题。目前,旅游者从旅游客源地到宁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宁夏的航线航班少、价格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宁夏旅游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三、宁夏区域旅游业现状

旅游产品,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宁夏旅游的区域合作能否成功,依赖于能否开发出有价值的旅游产品。但是旅游产品的开发涉及到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多方面的因素。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够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凭借和依据。宁夏县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仍较为落后,除一些中心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偏低,有的甚至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宁夏县域旅游资源整体上存在着分散性、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简陋、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薄弱、品位较低等主要问题。

2.旅游产品的相关性问题

宁夏及周边省区的旅游资源因为相似性而产生一定的竞争关系,致使在考虑宁夏及周边省区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也必须考虑各省区和各旅游企业的个别利益。在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各省区仍然要根据自己的区位特点、旅游定位、资源特征、开发历史等相关因素,开发有差异的旅游产品,减小替代性,增加互补性。一方面有利于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个别省区和旅游企业的利益。

3.旅游产品组合的价值问题

有价值的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组合,要在核心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到多样性、舒适型、娱乐性和成本问题。如果过多考虑各省区和个别旅游企业的利益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而不考虑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必然会降低旅游产品的旅游价值。对西北旅游而言,由于旅游资源跨度大,更需要慎重考虑旅游线路,慎重考虑旅游六要素的各个方面。所以,要根据旅游者的需要和各省区的旅游资源特点确定核心旅游资源以及能够提升其旅游价值的其他资源。 4.旅游产品的成本障碍

对于旅游产品的成本,应重点考虑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健康成本等三个要素,而不能仅仅考虑时间成本。由于宁夏旅游远离其目标市场,并且在宁夏旅游区域内部,各景点之间的跨度比较大,这导致旅游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旅游交通上,更何况交通建设不足,致使旅游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交通上,增加了旅游者的疲劳度。

5.政府旅游发展投资不足

旅游区域合作需要旅游交通、旅游产品、旅游基础建设、旅游营销等多方面进行合作。所有的合作项目都需要资金支持,但是地方政府用于旅游发展的资金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好的合作方案,实施也比较困难,难以达到预期成果。由于预期成果难以取得,旅游主管部门缺乏推动旅游区域合作的动力。

四、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县域旅游资源

(1)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培育世界级、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旅游精品。吸取和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一批旅游景点、景区重点扶持和培育,使之成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景区景点。要聘请旅游业专家加以规划设计,促使宁夏县域的旅游景点能普遍上一个档次,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2)努力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宁夏县域旅游结构比较单一,要进一步增强当地旅游的竞争力,就必须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发挥宁夏县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旅游设施,加快县域旅游业的发展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以及西部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等办法争取资金。推行“东联西出”计划,促进欠发达地区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提高西部地区整体开放的程度;还可以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旅游扶贫开发,帮助那些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尽快走上富裕之路。积极开展旅游信贷业务,支持县域旅游业发展。

(2)努力拓展民间筹资渠道,促进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向旅游饭店、旅游商店、旅游娱乐场所、旅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游乐园、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等具有高盈利、服务性强的项目。各级政府只要充分调动起各种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投资于旅游业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渠道就会拓宽,宁夏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政文处.宁夏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利用[Z],2000.9

[3]杨桂华.旅游资源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兄弟省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快速发展,宁夏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亿元。

——农业方面。凭黄河之利,宁夏平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引黄灌区现已扩大到400多万亩,除已建成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固海扬水等工程外,自治区正在兴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宁夏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率先在中国西部地区实现村村通电。大多数农产品自给有余,正常年景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55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全国第五位。

——工业方面。50年来,宁夏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石化、机械、冶金、建材、医药等为主体,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199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2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钽铌铍、铁合金、炭素制品、双氰胺、石灰氮、电解铝、机床、轴承、轮胎等已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并打入国际市场。

能源工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有大中型煤矿4座,年生产能力1800万吨,全区人均拥有煤炭产量2.6吨,居全国第3 位。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装机容量223万千瓦,人均占有发电量居全国第2位。

材料工业发达。电解铝、铁合金、碳素制品、碳化硅、电石、金属镁、水泥等产品的生产已初具规模。青铜峡铝厂年产电解铝10.6万吨,目前正在进行三期工程扩建,建成后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生产的钽、铌、铍制品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是我国的高科技产品。

机械工业是传统优势产业。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自动化仪表、轴承、材料试验机等生产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其中,西北轴承厂生产的大中型轴承和特大型轴承,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银川起重机器厂生产的起重机和减速器系列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10%。

石化工业正在成为自治区新型的支柱产业。宁夏化工厂引用陕甘宁气田天然气,进行第三套大化肥装置扩建,建成后将年产尿素2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银川橡胶厂是全国最大的航空轮胎翻修和生产厂家,在全国500家最优企业中列第27位,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榜首,目前正在进行3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扩建工程。

食品、纺织等工业已初具规模。以传统的宁夏“五宝”——红(枸杞)、黄(甘草)、兰(贺兰砚)、白(滩羊皮)、黑(发菜)为原料的各种深加工制品、医药保健品,如苦生碱、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蛋黄卵磷脂、杞宝胶囊、羊胎盘口服液等,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面积6.64万平方公里,2015年底总人口667.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

自然状况宁夏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近1000米,呈阶梯状下降。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地区,具有春多风沙、夏少酷暑、秋凉较早、冬寒较长、雪雨稀少、日照充足、蒸发强烈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地理区划在地形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二是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三是南部山区。丘陵沟壑林立,部分地域阴湿高寒,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故元代以

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今银川市),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资源优势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等三方面的优势,开发前景广阔。一是农业优势。现有耕地1650万亩,人均2.8亩,居全国第2位;引黄灌溉790万亩,是全国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有草场3665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二是能源优势。年可利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占分配总量的7%; 已探明煤炭储量469亿吨,居全国第6位,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393亿吨,被列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现有大中型火电20座,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1位;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9%,居全国第5位。三是旅游优势。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雄浑的大漠风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品牌日益叫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基础设施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近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44公里,今年底就将实现各市、县(区)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全区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发展成就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经济社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经济增长连续14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1.77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9元,增长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6元,增长8.2%。2016年第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8.06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增加值27.66亿元,增长3.7%;二产增加值232.65亿元,增长2.9%;三产增加值247.75亿元,增长11.4%。

旅游商品产品的开发方案设计

开阳旅游产品统一开发运营 实 施 方 案

XXXX发展 2015年9月 一、概述 从2006年起,我县就把发展旅游产业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把旅游产业作为继磷煤化工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来加以打造。近年来,紧紧依托市打造“避暑之都,温泉之城”旅游品牌的有利契机,通过举办汽车拉力赛、南江大峡谷漂流赛、乡村旅游文化节等节会赛事活动,对外加大宣传力度,对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档次,“开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将南江大峡谷景区打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将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打造为“全国农业旅游示点”,被评为“十大标志性景观”。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635.5万人次,年均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0.7亿元,年均增长182.5%。2012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19.52万人次,较2011年的288.81万人次增长45.25%;完成旅游总收入50.4亿元,较2011年的28.84亿元增长74.9%。

而地域性旅游产品的开发,既能带动旅游区经济的发展,又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旅游区文化的作用。随着开阳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已迫在眉睫。必须开始考虑从开阳地域性特色进行挖掘和开发属于开阳的旅游产品,这对提升开阳旅游服务档次有极大作用,也是开阳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实施办法 1、统一规划,由XXXX发展对开阳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包括深度挖掘开阳的地域特色,比如富硒农特产品、高寨小花苗工艺品等。 2、合作共赢,根据实际情况,将开阳地域性特色产品进行深化,筛选符合该类产品的当地企业,与其洽谈合作开发事宜,我公司将负责策划、设计、营销工作。 3、旅游产品开发,结合我公司在南江大峡谷旅游购物店营运一年的市场经验以及市场调查情况,对开阳现有优质地域性特色产品进行从新策划、设计、包装及营销,改变之前的市场定位,专门以旅游市场作为主要盈利对象,开发出适合开阳旅游的地域性旅游产品。 4、景区营销,在旅游商品开发的同时大力做好市场开发工作,我公司计划将开阳所有景区、景点作为开阳旅游商品的营销终端,在各景区、景点铺设开阳旅游产品购物店、购物专柜。争取实现让来开阳旅游的游客在任何景区、景点都能够购买到开阳旅游产品。

区域旅游品牌建设初探[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区域旅游品牌建设初探—以宁波东钱湖为例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采用品牌化技术来塑造旅游地品牌,因为想要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必须着力打造旅游品牌。 现代旅游业的竞争,更是精品和品牌的竞争。品牌的优势,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品牌力就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优势是一种综合的优势,品牌力是一种整合的竞争力。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其发展主体在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如何抢占市场先机,获取竞争优势,赢得持续发展,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国际、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在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机制转换和大力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进入了旅游业发展的品牌经营时代。我国旅游品牌经营时代的来临,是顺应旅游业经营品牌化潮流的结果,也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选择。我国旅游品牌建设现状及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步入竞争全球化、知识经济化、需求个性化、游戏规则化、消费感性化时代,旅游业的未来竞争无疑将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的竞争。 (二)意义 东钱湖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区,也是宁波市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区,通过东钱湖的品牌化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宁波旅游强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宁波东钱湖现有的品牌、品牌建设路线和策略的研究,运用学到的品牌建设的有关知识深入理解并分析其现有品牌和品牌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适合宁波东钱湖的品牌定位和

旅游景区如何打造以游客为本的品牌形象

旅游景区如何打造以游客为本的品牌形象 旅游景区如何打造以游客为本的品牌形象 旅游景区如何打造以游客为本的品牌形象,以个性化的主题活动来吸引广大游客,这是中国旅游界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有奖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变复杂为简单,以小活动塑造名山大形象,不失为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值得全国旅游行业借鉴 一、活动创意:策划动机缘于以人为本 全国旅游区中提出“把游客当上帝”的比比皆是,而真正做到以游客为本的却凤毛麟角。“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活动的策划动机正缘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活动创意是在一次偶然的会议中产生的。 年月日,南岳区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一个调度会议,主要研讨南岳衡山如何申报“中国旅游报·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的事情,我被通知参加了这个会议。会上就南岳衡山申报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的初步方案以及配合申报开展旅游活动的设想进行了讨论。 会议期间,我一直在思索如何策划一个操作简单、花钱不多而又富有创意的活动。我想起了自己所写文章中一段话:旅游景区必须以人为本,对内要以全区人民为本,对外要以广大游客为本,要把人才当作第一资源,把游客当作第一财源。于是,我头脑中诞生了一个创意——“十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活动由中共南岳区委、南岳区人民政府主办,南岳区旅游局承办。这一创意的最大亮点是体现了以游客为本的思想,一个全国著名景区旅游品牌的好坏由游客说了算,任其评点,真正把游客当作上帝,全国还没有先例。只要品牌评点活动举办成功,南岳衡山就会开全国旅游品牌由广大游客评点之先河,对中国旅游品牌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天会议刚开完,我当场便跟南岳区主管旅游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友灼建议开展“十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他听了我的想法后,当即拍板同意开展这一活动,并要我晚上拿出具体策划方案。当晚,我在撰写方案时,觉得“十万游客”规模太小,便打电话向徐友灼副区长建议改作“百万游客”,这样,“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从创意到决策仅仅在一天时间内就敲定下来,这在南岳区开展的所有旅游活动中是十分罕见的。 二、实施方法:有奖问卷调查化繁成简 创意诞生了,究竟采取什么方式来组织百万游客参与南岳衡山旅游品牌的评点,同时又要保证操作简单、行之有效且花钱少,这让我费了一番脑筋。 经过认真思考,我确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组织开展此次活动。我从南岳衡山的知名度、影响力、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旅游环境、旅游管理、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设计了“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问卷调查表的初稿,之后又与南岳区旅游局的人员进行了研讨,并请教了湖南省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刘汉洪,最终将问卷调查的问题确定为个,其中有关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方面的选择题个,有关南岳衡山如何创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的问答题个,这样使游客在评点南岳衡山时操作起来既比较简单方便,又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针对问卷调查法一般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的缺点,策划人将活动定位为有奖活动,只要游客参与问卷调查,人人都有获奖的机会,评点者可以凭填写的身份证号码或联系电话参加抽奖和评奖活动。活动设特等奖名,奖金元及南岳衡山旅游金卡一张(两年内游南岳免除所有门票),并享受一等奖所有待遇;最佳建议奖名,奖金元及南岳衡山旅游金卡一张,并享受一等奖所有待遇;一等奖名,获南岳衡山旅游金卡一张,全家(限三人)享受免费“南岳二日游”一次,并参加高僧高道主持的祈福求寿法会,赠送法会开光吉祥物;二等奖名,获南岳衡山旅游金卡一张;三等奖名,全家(限三人)可享受游南岳免除所有门票一次。所有获奖者均可获得南岳旅游精美纪念品一份。如此一来,“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有奖活动问卷调查与普通的问卷调查完全不同,游客参与评点南岳衡山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了。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游客参与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策划人设计活动时间为年月日至月日,时间个半月,具体采取网上评点、

毕节市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研究

毕节市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研究 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论证了推进该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要性、可行性、面临的障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区域旅游协调管理体制;科学规划指导,制定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方位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创新区域旅游产品与线路,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标签:毕节;欠发达地区;旅游;区域一体化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市场的竞争已从景区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发展到目前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联合竞争阶段。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指地域上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紧密的旅游联合,实行统一的旅游政策,合理高效配置旅游资源,以利于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增长。毕节市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原本具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能转变为现实的市场竞争优势,旅游业的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在这种形势下,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走联合竞争之路,对提高毕节市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毕节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要性 目前,毕节市的旅游业整体竞争力较弱,除百里杜鹃、织金洞等少数景区外,其余各景区景点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由政府主导,对区域内各种相关资源要素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有效提高整体竞争力,在未来发展的旅游市场中赢得更多发展机会。 1、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各景区形成利益联盟,减少内部竞争消耗 通过一体化建设,可以推动各景区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增进彼此了解,增加合作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利益关切,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达成共识,形成利益联盟体。特别是在毕节市旅游业建设发展初期,建立统一的利益联盟有助于培育和规范旅游市场,避免盲目竞争,减少内部竞争消耗。 2、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各景区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毕节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对市场具有较强的冲击力。通过一体化建设,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各景区产品特点,在信息互通、人才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可以在各自区域内为其他各方提供宣传平台,采取互相代售门票,互送游客等方式实现客源共享。这样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对各景区景点的发展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分工,实施差别化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双赢。

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辽宁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四大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50余处。在100个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我省就占了1/10。目前,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辽宁要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第一,必须深度挖掘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特点,主要在于蕴含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革命历史文化内涵越丰富、越有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知名度就会越高。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关键。对辽宁来说,以“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具有超强的震撼力,完全具备成为红色旅游品牌的内在因素。我们必须深度挖掘其革命历史文化内涵,不断加深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的学术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范围,力争拿出真正有水平、有价值的成果,挖掘出最能吸引游客、最具代表性的闪光点。在此基

础上,组织力量撰写高质量的导游词和介绍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通俗读物,使游客感受到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达到用生动鲜活的革命历史吸引人,用感人肺腑的革命事迹感动人,用不朽的革命精神震撼人的效果。 第二,必须找准“红色”与“旅游”的结合点。红色旅游是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形式,主要通过游览革命历史纪念地、标志物,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将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形式传输给社会,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红色”是内容,“旅游”是形式,“红色”是“旅游”的基调,“旅游”是“红色”的载体。因此,红色旅游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必须找准与游客心理、游客需求和游客审美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游客的积极性。首先要打破红色旅游单一的表现方式。比如改变单一的图片展览和人工讲解方式,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手段,使参观者如身临其境。其次要多角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包含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文化史等范畴。红色旅游资源是这些历史内容的物质载体,是一座异彩纷呈的历史宝库。从不同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历史光芒,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游客的需求。再次要将红色旅游与金色的民俗旅游、白色的冰雪旅游、绿色的生态旅游、蓝色的江河湖海旅游相结合,形成立体式的旅游大格局,形成整体合力,产生叠加

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及管理

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及管理 塑造城市旅游品牌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城市旅游的 内涵得到提升,并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为了能够让我国城市及其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主要对塑造城市旅游品牌的相关途径进行探讨。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公地悲剧”的现象,笔者还将分析维护和管理城市旅游品牌的相关措施。 引言塑造城市旅游品牌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当前社会中树立 的重要战略思想,因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国外的许多城市都因为建立了城市旅游品牌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比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装之都巴黎、浪漫之都威尼斯等,这些响亮的品牌,无不展现着城市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城市而言,旅游品牌是其重要的经济和文化资源,如今塑造城市品牌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塑造城市旅游品牌的途径 (一)创新旅游产品是塑造城市旅游品牌的根本旅游产品作为城市旅游品牌的重要载体,能够对城市旅 游品牌的生命周期产生重大的影响。城市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是促使旅游品牌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的根本途径。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城市旅游产品的创新:第一,现代性和独特性相统一。对于城市旅游品牌而言,独特性是其支撑点,在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独特性是不可能不被打上现代化的烙印的。所以,创新旅游产品要遵循的重要思路就是有机结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城市具有独特性的旅游品牌加以经营。第二,主导产品和辅助产品形成统一。打造主导产品能够保障城市旅游品牌的发展,然而,因为旅客具有复杂多样化的需求,主导产品是难以对所有旅客的需求形成满足的,所以就必须开发辅助产品。第三,文化的细致性与文化系统新之间的统

城市旅游品牌

泉州的旅游品牌,该何去何从?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旅游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蓬勃发展,城市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游客对城市目的地选择日益多元化,而众多城市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现象也十分明显,城市旅游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城市旅游品牌对城市旅游发展的作用日显重要,而泉州作为中国众多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为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泉州旅游产业,成为中国旅游名城,必须树立一个“唯泉所有”的旅游品牌。 一、树立旅游品牌的重要性。 城市旅游品牌是对城市旅游产品特征及旅游服务质量的抽象化和集中体现,体现城市的旅游形象,能传递给游客不同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功能性价值和情感价值体验,是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不可替代性资源。详细来讲,城市的品牌是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城市旅游品牌能够激发游客的个性诉求,增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传统的旅游城市开始受到新兴旅游城市的挑战,只依靠特色旅游产品难以为继,城市旅游竞争力就需要有形旅游产品和无形旅游品牌的共同支撑。旅游城市品牌在传递给游客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信号的同时,还代表游客旅游的兴趣取

向、个性诉求甚至身份地位,更能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带动旅游城市经济的发展。比如,中国大连针对自身历史文化内涵匮乏的旅游发展瓶颈,与2003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浪漫之都”品牌。自确立“浪漫之都”旅游品牌后大连城市旅游得到了快速而又持续的发展,旅游收入从2002年的135.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25亿元,年增长率高达17,42%;旅游收入占大连GDP比重从2002年的9.6%上升到2007年的10.4%。“浪漫之都”品牌确立后,在游客选择海滨类出游地是,该品牌能够提高大连在游客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从而在同类亩的地竞争中脱颖而出。 (2)城市旅游品牌有助于形成统一而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凸显城市的独特性。城市旅游品牌是对城市旅游产品特征的高度浓缩化的表述,也是城市旅游宣传促销中的主要诉求点。一方面,用品牌来指导城市旅游的规划建设,从旅游产品的开发、城市环境的改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等方面体现城市旅游的品牌个性;另一方面,进行宣传促销时以城市旅游品牌作为出发点,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旅游口号的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城市旅游品牌。这样,城市旅游规划建设而体现出来的内部理念形象和宣传促销而体现出来的外部营销形象就在城市旅游品牌的指导下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进而形成统一而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可大大提高城市旅游自身的竞争力。 比如,中国旅游文化名城西安将自己定位为历史古都——东方罗马,而其宣传语“西安,向世界讲述中华故事。”以鲜明的主题、独特的创意、磅礴的气势和简明的语言,向世界徐徐展开了华夏五千年文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旅游地开发策略 旅游地开发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一个旅游地要进行旅游产品开发,首先必须凭藉其旅游资源的优势,或保护环境,或筑亭垒石,或造园修桥,使之成为一个艺术化的统一游赏空间,让原有风光更加增辉添色,更符合美学欣赏和旅游功能的需要。旅游地开发的策略,根据人工开发的强度及参与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资源保护型开发策略。对于罕见或出色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要求完整地、绝对地进行保护或维护性开发。有些景观因特殊的位置而不允许直接靠近开发,它们只能作为被观赏点加以欣赏,其开发效用只能在周围景区开发中得以体现,对这类旅游地的开发,其要求就是绝对地保护或维持原样。 2、资源修饰型开发策略。对一些旅游地,主要是充分加以保护和展现原有的自然风光,允许通过人工手段,适当加以修饰和点缀,使风景更加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山水风景的某些地段小筑亭台;在天然植被风景中调整部分林相(林业术语,指各种植物群);在人文古迹中配以环境绿化等,就属于这类开发。 3、资源强化型开发策略。这类开发指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人工强化手段,烘托优化原有景观景物,以创造一个新的风景环境与景观空间。如在一些自然或人文景点上搞园林造景,修建各种陈列馆和博物馆,以及各种集萃园和仿古园等。 4、资源再造型开发策略。这类开发不以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仅是利用其环境条件或设施条件人工再创造景点,另塑景观形象。如在非资源点上兴建民俗文化村、微缩景区公园等。 (二)旅游路线开发策略 旅游路线开发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最有利于企业竞争为指导,遵循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具有以下几种旅游路线产品的组合策略: 1、全线全面型组合策略。即旅游企业经营多种产品线,推向多个不同的市场。如旅行社经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多种产品,并以欧美市场、日本市场、东南亚市场等多个旅游市场为目标市场。企业采取这种组合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扩大市场份额,但经营成本较高,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实力。 2、市场专业型组合策略。即向某一特定的市场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如旅行社专门为日本市场提供观光、修学、考古、购物等多种旅游产品;或者以青年市场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开发探险、新婚、修学等适合青年口味的产品。这种策略有利于企业集中力量对特定的一个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其各种需求,开发满足这些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但由于目标市场单一,市场规模有限,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也受到限制,所以在整个旅游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少。 3、产品专业型组合策略。即只经营一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多个目标市场的同一类需求。如旅行社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推向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市场。因为产品线单一,所以旅游企业经营成本较少,易于管理,可集中企业资金开发和不断完善某一种产品,进行产品的深度加工,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但采取这种策略使企业产品类型单一,增大了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 4、特殊产品专业型组合策略。即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如对欧美市场提供观光度假旅游产品,对日本市场提供修学旅游产品,对东南亚市场提供探亲访友旅游产品;或者经营探险旅游满足青年市场的需要,经营休闲度假旅游满足老年市场的需要等。这种策略能使旅游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的目标市场,使产品适销对路。但企业采取此种策略需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投资较多,成本较高。

旅游业品牌建设分析

旅游业品牌建设分析 一、品牌对旅游业的特殊意义 从品牌的作用和旅游业特征来看,品牌对旅游业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从旅游产品特性看,旅游业所经营的产品不是物质性的,具有不可转移、不可贮存、生产和消费同一的特性。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无法像购买其它物质产品一样,预先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这使得旅游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性的。这种产品的信息性特点使旅游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其次,从旅游消费者观念看,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倾向也由过去的重物质消费逐渐转变成重精神消费。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及港台地区提供的资料来看,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 美元左右,人文景观和人的尊严等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在我国,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追求这种能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感受,他们的消费相应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特点,更倾向于对列入国际和国家名录的著名旅游胜地的探访和特色旅游项目的参与,对信誉好、实力雄厚的旅行商的选择,对星级住宿、名牌导游、星级服务的需求等等。旅游消费者日益成熟,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准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消费欲望由低向高层次转变,一切表明多出旅游品牌是适应旅游需求的需要。第三,从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加入WTO ,旅游市场面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国外的旅游企业,包括那些具有各种品牌的实力雄厚的旅行社、旅游饭店,以及从事旅游业务的航空公司等,以其国内游客对其品牌的崇尚,将对国内旅游企业构成极大的威胁与冲击。未雨绸缪,如果我们不尽快创造与之相抗衡的自己的品牌,在雨来时,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因此,旅游行业呼唤品牌意识既是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也是适应其自身变 化和发展的需要。 二、旅游品牌经营策略 旅游品牌(tourist brand) 是旅游商品的一种名称、标记、符号或它们的综合运用。旅游品牌有的是旅游企业的名称,有的则是旅游企业标识性的产品。因此,创造旅游品牌可以通过创造旅游产品品牌(tourist productsbrand) 和旅游企业品牌(tourist enterprise brand) 来实现。 (一) 旅游产品品牌策略 1、旅游产品品牌的作用 对旅游消费者构成直接吸引力是旅游产品本身。因而旅游产品品牌对旅游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降低旅游者搜寻旅游产品的成本。当旅游者萌发旅游动机,并准备进行旅游活动之前,就要收集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在诸多旅游产品中,去挑选符合自己意愿的产品。在初步选定某种旅游产品后,还要去多方调查了解所提供该旅游产品的旅游企业的服务状况,在经过调查了解,确认该旅游企业具有较好的信誉,能够保证服务质量的时候,旅游者才能最后建立信心,购买该种旅游产品。如果,某家旅游企业所提供的该种旅游产品已是名牌产品,经过一定时间的经营,已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了解和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凡是购买该种旅游产品的旅游者,就省去了搜寻信息的过程,而直接选择去这家旅游企业购买。第二,能够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即产品销售中的溢价。当看到某旅游产品成为品牌产品,能够维护旅游者利益的产品时,旅游者就不会在购买价格上过份在意,甚至在价格稍高于它种旅游产品的情况下,旅游者也可以接受。这就是“口

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打造长沟旅游特色品牌

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打造长沟旅游特色品牌 北京京南旅游集散中心的试运行,且北京文化硅谷项目落户长沟,将给长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长沟如何发挥优势,提升旅游项目的规模和档次,使之成为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的一大亮点,成为带动经济新发展的长沟之“宝”,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长沟统计所围绕“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打造长沟旅游特色品牌”课题,开展调研工作。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领导介绍、实地考察等形式,在收集大量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关于长沟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 长沟镇位于北京西南,东南与河北省涿州市交界,东北邻韩村河镇,西邻大石窝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约2.7万人。 地势平原、丘陵、山区三分天下。长沟镇紧紧围绕“造碧水蓝天,建绿色生态型小城镇,实施水域经济战略,抓环境促发展,引进强镇,兴村富民”的战略构想,认真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环境兴镇,发展共享”的建设宗旨,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赢得了全国卫生镇、国家环境优美镇、首都文明镇等多项荣誉。以优种核桃、磨盘柿、贡米、奶牛为主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化、企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房易路、云居寺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北泉河水、南泉水河蜿蜒曲折,形成水系。特别是发源于西北山脚下的长沟母亲河——北泉水河,贯穿长沟全境。甘池泉,有比目鱼故乡之说,长年喷流不断,涌流不息,一年四季恒温16度,年流量近2000万立方米,自古无断流、无溺水,当地百姓称之为“神泉”。天然甘泉、龙泉湖、橡胶坝、水车、形状各异的石桥,使水乡特色初步显现,在镇域内形成了一道约6公里长的水景观旅游线。 (一)长沟现有旅游资源 据统计,长沟旅游资源主要有五类: 第一类是北京京南旅游集散中心。利用镇中心区打造中心服务功能区,打造集中展示长沟水乡、健康主题的形象窗口。该旅游基地集交通、信息咨询、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并把镇区功能与周边用地功能充分整合,成为游客游览北京人遗址、十渡、石花洞、云居寺等房山区著名旅游景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二类是北京国家泉水湿地公园。该公园东起龙泉湖、西起西甘池村、南至云居寺公路、北至北泉水河泉眼源头,规划面积249公顷。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由四个功能区组成,分别是湿地保育区、湿地展示区、湿地游览区和服务管理区。通过对用地现状的梳理与优化,该湿地公园将最终形成“一泽、一湖、两带、十景”的布局。长沟镇以生态、泉水为重点,尤其以北泉水河水系形成的湿地资源环境,打造周边花田景观农业观光项目,主要是以2000亩葵花、油菜花种植,千亩芍药花种植,形成景观效益,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 第三类是北京房山地质公园博物馆。房山世界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91.65亩,主体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馆内布展面积5800平方米,共有标本陈列区、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科普教育与科研交流中心、4D动感电影厅、展品销售厅和办公接待中心六大区域。博物馆展陈以“天、地、人、和”为灵魂,以公园的地质变迁、生物演化、人类进化为主线,以地学知识为支撑,以科普性、故事性、大众化的语言为纽带,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公园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让游客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地球的造化功能,达到启迪思想、传播知识、培养兴趣、激发探索的目的。 第四类是北京文化硅谷。该项目占地2400亩,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文化与科技、创意与创新紧密融合是北京文化硅谷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标志。它充分利用北京深厚文化底蕴与产业资源,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探索文化与科技快速转化为

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从景区品牌建设的阶段上来看,其依次要经历品牌塑造、品牌维护以及品牌提升等三个环节。 1、品牌的塑造 品牌的塑造就是旅游景区根据自身特色收集个性信息并将其系统化的过程。按照景区品牌的特色可以将景区品牌分为以下四类,即企业品牌、项目品牌、资源品牌以及运作品牌或经营品牌。 景区企业品牌是指将景区作为一个具有个性的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的知名度。通常情况下,该类企业是以独特的企业文化或突出的经营理念和绩效为人们所认同,如国际著名的迪斯尼公司、我国的宋城集团、华侨城等都是景区企业品牌的典型代表。在企业品牌的支撑下,景区可以通过管理输出、特许经营等方式迅速扩大景区的市场规模。 景区项目品牌则是指旅游景区的品牌以其中的特色项目为基础,旅游者是通过该项目而认知旅游景区。 景区资源品牌是在景区占有垄断性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包装和开发而形成的市场知名度,目前大部分知名旅游景区都是依靠资源品牌,如北京故宫、九寨沟、神农架、泰山等。 景区运作品牌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景区品牌塑造方式,即通过具有个性的景区管理运作方式为人们所关注,从而产生的知名效应。如开民营经济开发旅游景区先河的碧峰峡景区就是典型的例

子。 可见,旅游景区品牌塑造拥有多种渠道的选择,关键是应把握景区自身的特点所在,并借助社会放大效应将个性特征传递给旅游者。 2、品牌的维护 旅游景区的品牌同生物一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要对旅游景区品牌实时进行维护,通过对品牌的系统维护可以有效保证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延长景区品牌生命周期。景区品牌的维护实际上是在强化原有特色、培植新兴特色的同时不断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过程。其间还包括对受损品牌的修复工作,如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对景区品牌产生的负面影响等。 3、品牌的提升 旅游景区的品牌按照其影响力大小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如地方级、区域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等。品牌提升的目的就是扩大景区品牌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景区吸引力水平。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城市品牌建设工作总结 自今年县委政府开展推进使用**城市品牌建设工作以来,我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住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宣传工作,重点落实在“使用”上,多渠道规范使用**城市品牌,使得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开展推广使用的情况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一是为了增强城市品牌意识,建设经营城市品牌,更好地宣传和使用城市品牌,我单位及时健全了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

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和责任人员。二是制定了《城市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要求。三是将此项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纳入干部考核,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二)推广使用成效显著 我单位向社会广泛宣传,认为城市logo代表了**的形象,创意生动,涵意深刻,值得推广。根据职能职责,把城市品牌建设工作融入到本系统建设、管理和各种活动中。一是广播电视台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宣传。采用媒体宣传和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不断加大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公益广告的发布和各类宣传标语的制作上,心得体会广泛运用,提高了全县干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二是局办公室在办公用品、会务用

品、会标上多次使用**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特别是在今年庆“三八”评选十大优秀女性活动中,颁奖词的制作、奖品的设置、VCR的制作等方面,均规范使用了**城市品牌。三是在旅游方面,规范使用了**城市品牌。三是在旅游方面,“**旅游”官网、“**旅游微信公众号”均有使用**城市品牌;在2017年3月,县城至“**?龙凤谷”、“**?花千谷”沿线重新设计、制作、安装旅游标识标牌40余个,旅游灯箱54个,所有标识标牌改版设计、制作、安装,全部规范使用城市品牌。在安家镇**村的旅游扶贫项目实施中,将**城市品牌元素融入旅游标识标牌、文化景观墙、水池观景台等项目进行设计安装制作;在2017年3月编制的《**县旅游导览手绘地图》和2017年初启动的《**县全域旅游规划》工作中,给北京知行堂公司提供了**城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要求在全域旅游规划中使用;《**县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实施方案》中,将**县知名农产品、名小吃、工业品等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2011年第4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2011 第38卷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Vol.38 (总第197期)(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197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张海燕 王忠云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是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核心价 值主要从地域性差异、文化气质差异和服务个性三个方面体现。重点在于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构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模型,并基于此确定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 产业融合;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 〔中图分类号〕F1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11)04-0017-07 〔收稿日期〕2011-03-28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兰州人,吉首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 王忠云(1986-),男,湖南常德人,吉首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大湘西文化旅游品牌建 设研究”(2010JD3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湘财教【200870】)。 一、引言 产业融合现象最早出现在信息通讯领域,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打破产业边界,实现融合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便属此范畴。在国外,学者们在探讨民族文化旅游时大多使用“文化旅游”这个概念。文化旅游这一专用概念最早由Mclntosh (1977)提出,而Smith (1977)主编的《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则标志着西方民族文化旅游研究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J.Jafari (1977)等从社会学的角度围绕旅游者的量化标准、文化特征及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来界定文化旅游的概念;Harvey (1989)、Zukin (1991)、Britton (1991)认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各地区的政府、群体为了使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相区别而采用的一种发展战略;Reinhard Bachleitner (1999)认为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可以开发出文化遗产、文化景观、艺术、戏剧等 一切文化旅游活动;Hughes.H.Arts (2000)认为当代旅游业发展趋势是由突出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向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精神娱乐效益转变;Yuko Aoyama (2007)认为文化产业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等。国内学者则从多个角度对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向延振(2002)提出了把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业优势的观点,并指出增添文化含量将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郑岩、李昕、杨琨(2004)指出文化旅游作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在弘扬民族文化,展现地方风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梁振(2005)指出通过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三种基本模式:集锦式、原生态式和主题式;刘训华、王兆峰(2008)从产权的视角,分析了保护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以及持续发展的作用;王毅(2009)以大湘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问题进行 7 1

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打造

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打造 以宜春明月山为例 【摘要】:2007年春,宜春市打响了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建设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该区区充分发挥“山、泉、禅、农”的资源优势,处处建设月亮文化景点,之后的几年中秋,宜春市举办了明月山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为更广泛有效地传播宜春月亮文化,打造以月亮文化为品牌形象的4A级景区。 【关键词】:宜春;月亮文化;明月山;品牌形象 一、旅游景区品牌设计的意义 旅游景区是以满足人们观光、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的、自然的、人文的或人造主题性的旅游资源集合的特定区域。“注意力”经济时代对旅游景区的经营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那些游客心目中具有强烈和美好形象的旅游地,才能吸引远在千里的旅游者到此一游”。 在选购有形产品时,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往往是被品牌代表的形象、信誉及象征意义所激发,甚至是被这些因素所支配。产品的品牌形象不仅可以吸引市场注意力,还能够“增值”。旅游景区产品虽有别于实物产品,但人们在购买时的思维方式却有相似之处。他们总会对那些著名的、形象好的景区景点产生兴趣和游览动机,若游览后感到名副其实,还会利用“口碑”来传播、推广、美化景区形象,因此品牌形象的效益可见一斑。我国多数的旅游景区属于自然、文化遗产等类型的公共资源。长期以来,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市场运作和品

牌竞争的观念,处于较低级的经营状态,既使有部分景区产生了一些朦胧的品牌意识,也开始了向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的领域深入,但往往因其品牌形象不突出、主营业绩较弱,无法发挥品牌效应。我国景点景区旅游企业目前只有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极少数进行过主题公园的品牌化探索,还远不能与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品牌相比。至于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在品牌形象方面就做得更少了。因此,对于经营旅游景区的企业而言,设计景区的品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二、明月山概述 明月山地处江西省西北,在全国第一批生态城市之一的江西省宜春市境内,距城西南31 km,属国家4A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景区.明月山属罗霄山脉,因整个景区山峰排列宛如一弯明月,故名为明月山.,她除了基本的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之外还有着她独特的人文景观资源。 明月山的人文景观相当丰富,但还是以浪漫爱情为主体的月文化比较具有代表性。 1、月文化 在明月山,整个风景区都渗透了以月文化为主线,以爱情为主题,以山、水、树木为载体的人文景观.景区的景点及题名如明月广场相遇、荷塘月前相识、咏月碑林相知、竹林月影相约、晃月桥上相牵、抱月亭中相拥、浸月潭中相印、月下老人相系、拜月坛上相誓等都深刻地表达了月亮传奇浪漫的爱情故事,让人置身其中,既充分领略了美好的大自然风光,又深深感受到了月文化所体现的对爱情美好的祝愿

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野三坡景区的品牌建设 品牌是目的地的一张独特名片。进入21世纪之后,战争、疾病、灾难等无一不对敏感的旅游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创造知名度,推广环保、友好、安全的目的地形象才是至高无上的追求。因此,旅游目的地品牌也成为目的地应对危机、恢复重振的基石。 野三坡风景区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与燕山的交汇处,地处京、津、冀黄金三角的核心地带,80年代初,野三坡还是一个“山高坡陡石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山区,1984年开发,1986年正式开放以来,历经30年历程,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使景区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区。 一、品牌管理体制创新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还依靠政府的决策和主导作用。野三坡要在品牌管理上致力于创新,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的品牌建设。(一)创新体制 旅游景区目前被众多部门管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造成了旅游景区管理上的混乱和低效,使得某些旅游景区为了获得片面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景区之间因为信息之间沟通的不畅,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建设重复雷同。野三坡景区历经多年的发展,2001年,涞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局合并,管委会主任由副县级领导兼任,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局局长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景区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兼任

管委会副主任,县直各职能科局在管委会设立职能所站,接受管委会统一领导。管委会的成立,使风景区由分散管理变为统一管理,由单一管理转向综合管理,由部门管理变为政府管理,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的新体制,(二)加强管理 完善监管体系。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结合野三坡实际,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规定》、《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禁止放牧的管理规定》等20余项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定,内容涵盖规划、建设、环保、土地、林业、水利、烟花爆竹、环境卫生、交通运输等,并严格实施;引进并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使景区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和管理,景区管理步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规范服务管理。实行服务承诺制,推行规范化服务。与景区乘骑经营户、餐饮住宿单位、水面经营单位签订经营责任书,并由综合执法、行业管理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提高了诚信文明、规范服务的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理念,实行人性化服务,细微化服务。 积极推进景区相关服务标准的制定。2009年8月由野三坡管委会和涞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的《农家院服务质量规范》,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通过,在河北省范围内推广,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强农家院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地方标准与依据。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了“保洁分区、工资倒扣”的环境卫生管

建设城市品牌

建设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建设,可以提升市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吸引投资者、人才、旅游者以致中央政府的关注,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发展旅游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地位的提升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地理品牌,是受众对于某一地理空间区域及这一地理空间区域所有供给的全部体验。地理品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不同层次背后的运营理念一致,但是具体运作框架有所不同。这里主要从城市品牌这一层次进行研究。 城市品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整体品牌和旅游品牌。整体品牌是对某一地理位置的政治、经济、人文、自然等多方面的综合,以提炼出城市品牌核心。并以之对全体品牌受众进行品牌体验管理。旅游品牌从功能角度出发,为某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其体现的是一个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的独特吸引力,进而对旅游业经营者、游客的整体体验进行管理。 宣传城市就是建立了城市品牌吗? 城市的宣传工作只是品牌建设的手段之一。根据品牌的定义,品牌存在的真正领域是受众的脑海,他们对于某一地理位置的全部体验才是品牌。宣传或者说传播活动通过对目标受众的认知进行影响,从而为整体体验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城市品牌建设过程是在城市品牌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管理城市与受众接触的每一环节以形成整体体验的过程;其中必须体现城市品牌体验的独特性,并保持整体的一致及统一。如果城市的宣传工作不是在品牌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宣传的内容以及宣传的口径与整体品牌规划并不一致,

这种宣传工作就反而会对城市品牌建设的步伐形成阻力。做得越多,投入越大,越形成反效果。 名城就是城市品牌吗? 一座有名的城市对于默默无闻的竞争对手来说,确实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以往的历史名城是由于时间的积累和城市在某一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而逐步建立的;在自发的历史进程中缓慢地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风貌等城市特色。这个“名”实际上指的是城市的知名度。但仅仅是有名,受众对其没有偏好度和美誉度,不存在任何独特的品牌体验。如果没有了这种体验,也就不存在用现代品牌理念理解这个“名”的实质意义,自然也不会应用现代品牌管理理论去进行这个“名”的维护和强化。在激烈的争夺资金、人才、政策、旅游者的竞争中,不进则退,有名不代表永远有名,有名也可能会被人淡忘。只有重视这一资产,进而致力于将之强化、继承和发扬,才是正确的取向。 城市形象工程就是建设城市品牌吗? 城市形象工程是城市对自身的形象塑造。它作用于城市内部,同样应该归结为城市品牌建设的一部分。应用最新的品牌理念来进一步定义城市形象工程,我们可以称之为“城市品牌体验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应该在明晰的城市品牌战略的指导下进行。 城市战略规划就是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吗? 以上三种认识的错误在于狭义地理解品牌以及城市品牌的概念。与此相反,如果认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是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又过于广义地定义了城市品牌。 实际上,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在规划的层次上来说要高于城市品牌战略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