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呢?1、创设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他们自信心,形成生活自理意识。2、通过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帮助他们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他们受到感染、教育。3、运用观察法和比较法(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他们的生活自理意识。4、因材施教,重视每一名小学生的发展。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5、寓教于乐,让他们轻松学会自理的方法。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他们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6、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他们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7、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类似“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话语都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但当他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他们实现成功,以免挫伤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总而言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劳动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生存的时候首先学会自理,为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繁复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学自理课

教学目标: 1:让家长了解“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2: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和内容。 3:引导学生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生会整理书包、学具。教室卫生的保洁。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包含“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学校实际”。为了学校,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基于学校和学校实际是指基于学校自身的问题,由学校的师生来共同探讨解决。课程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材,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从小娇生惯养。每天上学放学时,学校门口都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过他们身上的书包,而孩子则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或者在小摊边买些零食吃。轮到孩子值日时,年逾花甲的老人或家长会不辞辛苦地代替孩子扫地拖地,可谓“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宁可自己省吃简用,也要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只要孩子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大大促使并强化了孩子们的依赖性和依附性。长此以往,“高分低能”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便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的说,自理能力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小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民办寄宿制学校生活服务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特有的教学、培养的责任和义务。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这是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 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学校生活部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依新课程理念,将其开发成校本课程实施,将人们挂在口头上的东西渐渐转为现实,并为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生活自理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 生活自理能力的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民办寄宿制模式的实际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的学校课程。旨在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掌握系列生活技能,依据学校生活部为基地,依靠生辅老师通过学校统一的生活课及生活管理来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设生活自理能力校本课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早就提出“学会生活”,而学生生活的基础是生活自理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学会生活,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活。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在家中生活起居有人照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不会独立生活。家长送孩子寄宿,有意让孩子过集体生活,锻炼意志品质,养成良

谈谈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谈谈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往,我们教师只注重观察幼儿的智力水平,注重知识传播和生活上的照顾,想到为幼儿做些什么,却很少观察幼儿会做什么,教师大多不愿让幼儿动手,避免幼儿出事故增添麻烦。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居里夫人却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都不会,智力发展也不及6、7岁幼儿。

而由于骨骼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学前期所学会的动作和技能,小班幼儿已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动作会更加灵活而且有条理。如果成人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应从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开始,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在我班新入园的32名幼儿中,有2——3名幼儿常不自觉的用左手拿勺子,有1——2名幼儿不会自己洗手,有一大半的幼儿会脱衣服,一小半的幼儿会穿衣服,很少数的幼儿能自觉地要把玩具收好,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本班幼儿采取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四项措施。 (一)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单纯的讲解,示范幼儿学起来就感到枯燥无味,这并不符合幼儿的特点,因而需要教师设计出各种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并与主题活动的内容整合起来。如在《苹果和橘子》主题

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技能

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技能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乡宜津学校 二十世纪末,中日青年学生在内蒙古草原举行了一次野外生存比赛。此次比赛不同寻常,既比赛了毅力,又比赛了生活技能。当时,日本学生年龄最小的有初中学生,中国学生都是大学生。中国青年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娇贯,败在了日本青年的手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培养出来的依赖思想是很多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 要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就要从小抓起。 生活技能是指人在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能够使自己独立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一个人能征服自然和适应自然的能力。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于父母,在家中很少做家务,有的连最起码的生活起居也由父母代劳。在学校,给学生锻炼生活技能机会就更少了,所以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 小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一方面靠学校去培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家庭的培养。 一、学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变消极避险为积极预防 学生在生活中离不开电、火、煤气这些杀手,学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大都是不许玩火,不许摸电器,不许靠近电源,不许使用煤气灶等,大会讲小会提,这些不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全作用,但也夺去了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机会。这是一种消极的避险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越是神秘的东西,越能引起他们的好奇,总想伸手一试,这也就形成了安全教育中不可排除的隐患。安全教育应采取积极预防法,即不能简单的限制他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让他们真正懂得出危险的原因和避险的方法。保障安全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防险避险的各种本领。积极预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过程。 2 将培养生活技能渗透到相关学科中。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结合教材内容应渗透到与之相关的各科教学中。如《科学》课本中的简单电路,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渗透一些安全用电常识,教给学生弄懂“回路”和“触电”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只要灯泡一头连着电源火线,另一头连接随便什么可以代替地线的东西——自来水管,潮湿地面,灯泡的灯丝就发亮,这说明有足以让人致命的电流从灯丝流过,再告诉学生,电流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如果不懂安全用电,眨眼之间就能丢掉性命,躲都来不及。 电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学生不要因怕触电而不敢用电,要让学生熟知用电常识:用电前,避免站在潮湿的地面上,身体不能接触裸露电线,单手操作比双手保险等。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用电常识,就可以用电做饭、洗衣等,提高了生活技能。 再如:可结合一年级语文课本第十五单元进行劳动训练,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操作性模拟练习。也可结合数学课本整理房间一单元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房间。这些丰富的课本内容都要为培养小学生的生活技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 活动课也是培养生活技能的途径。 劳技课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近生产生活实际,亲自实践,既能学到生产生活知识,又能提高生活技能。学校可根据年级的不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必要的生活技能训练,如缝衣、订扣、洗衣、简单的烧菜等,也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模拟演习等掌握自我保护,独立生活的知识,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远比在教室里读课本获得的东西多。 二、家庭是学生生活技能训练最好的舞台 孩子胜任的事,远比大人想象的要多的多。如果孩子不能干,通常是因为大人剥夺了他们太多的做事权力和机会。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会成为规律,往往是父母出于无奈,不得已让孩子从小就分担了许多家务和劳作,也就锻炼了他们的才干和意志,于是,就出现了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儿童终生发展的要求。儿童喜欢自由自在,随意行事,嬉戏打闹,并且充满了个性。现在,农村夫妇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养双子女的家长很少,又大多外出打工,绝大部分学生是祖辈或亲友照管。祖辈大多缺乏文化,溺爱孩子,孩子缺乏意志磨练和独立生活能力;托管在亲友处的孩子,大都性格抑郁、缺乏自信。学校教育正是弥补家庭教育缺陷的有效形式。每天放学,我都会看到这样的一些事情:奶奶为自己的孙子、孙女背书包。生怕沉重的书包压断了孩子们纤瘦的腰骨。这很大程度上制造了孩子依赖的心理。 在任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教育低年级学生生活上的事情,如:收拾书包,学会扫地,要去学着做,不要依赖他人帮你完成。并在具体生活中,让他们大胆尝试,储备一些经验,逐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这些日常琐事。 其次,我也会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的方法。在生活中自理,在自理中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如何生活、如何自理的方法,如何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呢?班主任老师需要多说、多做。一年级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很多东西需要适应。打扫卫生的任务还应让他们自己来做。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制定了班级的值日细化表。根据每个人的来校离校时间,我对每个人的值日任务做了详细的说明。可是,怎样扫地,怎样擦桌子,要达到什么要求,这不是他们一天两天能做到的。首先,先在全班说明了任务内容、要求,等到他们值日的当天对他们进行提醒,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学生因为没有扫地的经验,要让他们学会扫地,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让孩子们看老师怎么扫。边扫边讲:要从教室前面开始扫,两手握住扫把的上部,身体站在侧面,弯腰依次前进,边扫边观察废纸和灰尘。对于扫帚拿错的小朋友给予及时纠正。 经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离不开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耐心教育。我会一直做下去,努力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独立入厕、独立进餐、自己整理衣物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孩子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二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顺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生活自理大比拼活动方案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特开展二年级学生生活自理大比拼活动。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小学生感受到自己长大了,引导小学生懂得自 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通过比赛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训练小学生健全的体魄,增进 团队精神。 3、通过比赛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生活自 理意识。 二、活动对象: 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1、班级比赛:2015年5月11日——13日 2、年级比赛:2015年5月14日 四、活动形式: 1、教师组织班级孩子在本班进行预赛,选出男女生各5名优胜者。

2、各班推选人员参加年级决赛。 五、活动内容、地点及规定时间 (注、衣服均为扣子;毛衣为套头毛衣;鞋要系鞋带;用品为学生自己准备。)六、活动规则: 参赛同学必须遵守规定顺序和方法。 (1)、穿戴顺序为:袜子——裤子——鞋子——上衣——检查(是否整齐,领子翻平,内衣放进裤腰内;二条腿是否分别伸进左右裤腿内;袜子是否上下穿反,鞋子是否左右穿反,鞋带是否系好。) (2)、洗手帕和红领巾:既要看洗的过程,也要看结果,顺序是:先湿物品,再用洗衣粉,搓揉、洗刷,后清洗拧干,动作熟练、有条理、沉着不慌张。(3)、整理书包课桌:桌面干净,书本、文具、饭盒分类合理,摆放有序、整齐美观。 七、竞赛奖项: 1、个人:奖年级前5名。 2、集体:颁班级优胜奖。 八、评委: 各班班主任组织班上的比赛,年级比赛各班选一名干部做评委 顺溪小学二年级 2015-05-04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

xx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精品教案在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常要依赖家长、老师。通过本次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精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精品教案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穿鞋方法。 2.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地毯上粘一个圆圈,圆圈里粘有即时贴小星星、小脚印。 2.物质准备:幼儿鞋架三个,拖鞋若干双,哭、笑小鞋脸各一个,家长的大鞋若干双。 活动过程 xx互动过程实录 1.入场: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幼儿说儿歌走圈。(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 师:xx们看看圆圈里有什么? 幼:小脚印、xx

2.和小脚印、小星星玩游戏。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游戏:123、321,我和小脚印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脚印快蹲下。123、321,我和小星星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星星快站好。 3.玩小脚印的游戏。 (1)师:请宝宝们站在小星星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许多小脚印。 师:请xx看一看小脚印有什么不一样? 幼:有反的脚印,有正的脚印。 师:谁来说一说反的脚印什么样?谁会用小手模仿一下? (2)师:请宝宝动脑筋想办法将反的小脚印变成正的小脚印。(幼儿将小脚印换位置) 4.玩小鞋的游戏。 (1)师:宝宝们过来坐在小星星上休息。(出示一双幼儿的鞋子)提问:宝宝们发现了什么?(幼儿:是反的)请幼儿将小鞋子摆好。 (2)学习儿歌《小鞋子》:两只小鞋头碰头,好像一对好朋友,小鞋帕向外扣,穿好小鞋到处走。 (3)师:把自己的小鞋子在小脚印上摆一摆,让小鞋子变成好朋友。 5.送鞋xx回家。 (出示哭了的小鞋脸)师:小鞋怎么了?咱们一起送鞋宝宝回家。现在,鞋宝宝怎么了?(笑了) 6.穿大鞋游戏。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理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理水平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自理水平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从小娇生惯养。每天上学放学时,学校门口都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过他们身上的书包,而孩子则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或者在小摊边买些零食吃。轮到孩子值日时,年逾花甲的老人或家长会不辞辛苦地代替孩子扫地拖地,可谓“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宁可自己省吃简用,也要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只要孩子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大大促使并强化了孩子们的依赖性和依附性。长此以往,“高分低能”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所以培养学生的自理水平便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的说,自理水平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水平,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生生活自理水平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水平,对小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今年我又一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我有意识地增强了学生自治自理水平的培养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水平呢? 一、整理学习用品,从小处入手,抓细节,积点滴,培养学生自理水平。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书包里乱七八糟,玩具、零食、水杯什么都有。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装书包,居然把所有的课本都装来了。找本书要费很长时间,作业本被塞得皱皱的。有时明明作业拿来的,可就是找不到,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会整理书包。于是,我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为自己做一件事──整理书包。先教他们理解课程表,并告诉孩子们玩具和零食是不能带到学校里来的。然后给他们讲怎样清理书包才有条理,使课本不零乱,看谁整理得最整齐、最美观。话一说完,同学们就紧张地开始整理起自己的书包来,虽然刚开始同学们整理的书包并不是很美观,但经过几次练习,有一部分同学的书包已经整理的有模有样了。然后,我又找出几个整理得比较好的书包给同学们看。并教育学生养成每晚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平时还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要求小朋友学会跟家长说:我已经是小学生了,我会自己背书包,自己走进教室。这样家长也就不好意思再帮背书包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并且整理得井井有条。 二、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水平。 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的劳动更与他们无缘。在学校里实行劳动时,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劳动意识,不会劳动,对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很缺乏,如扫地、拖地、擦窗台等。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教室里总是弄得很脏、很乱,没有人主动收拾。一个整洁的环境也是有教育作用的,而整洁的课堂环境要由学生自己来创造,这对培养他们的自理水平极为重要。于是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本学期,根据我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情况,我对本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制定以下计划: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根据这些事例,我想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让幼儿学习认真盥洗:学会正确地刷牙和使用手帕、毛巾、便纸等,熟悉地使用勺子、筷子;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逐步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例如:摆放桌椅、洗脸、把自己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等等)。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

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 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在课间活动时,我带领幼儿一起玩手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从中也可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如;吃饭、穿衣、穿鞋等)。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精编版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倪海英 内容摘要 如今的家庭构成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中之宝。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的缺陷外,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偏差、学生个体的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这种状况,认为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已是迫在眉睫,于是我从2006年起结合班级实际进行了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中,我主要通过这些方法展开:准备阶段以调查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问卷法,调查统计法等;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教育实验法,教育比较法等;总结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调查问卷法,教学展示法等。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结合上面的研究方法从以下途径着手展开:1、家校联合是实践的前提;2、从正面引导以增强意识; 3、教给技巧增强自理能力; 4、树立典型进行榜样教育; 5、开展活动巩固学生行为。 一年来,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他人在生活自理方面的感人事例和设置各种生活自理情境,让学生磨练并启发开导,生活自理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圆满地完成了各阶段的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1、促进了观念转化和行为变化;2、增强了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有了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教案:我自己来.doc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教案:我自己来 活动目标: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给幼儿带一件和幼儿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幼儿园。 2、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喔喔喔,太阳出来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起床以后我们要先穿好衣服,鞋袜,然后刷牙,洗脸,女孩子还要梳头发,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做动作吧。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的不同样式,学习衣服的不同穿、脱的方法。)教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穿衣服的?原来刚才穿的是一件需要纽扣的衣服啊。其实在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你们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穿的。 教师:纽扣衣服先穿两只袖子,然后将衣服穿到身上,从下往上扣

扣子。 教师:套头衣服先穿两只袖子,在套头。 教师:后面有拉链的衣服先按套头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请老师或者是好朋友帮忙拉后面的拉链。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吗? 三、幼儿判别对错。 教师:现在老师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说说他们做的对不对?小刚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早饭,他就自己将外套、裤子穿好了,不要妈妈帮忙:红红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几次红红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红红终于起床了,但是他要爸爸帮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 教师:你们觉得谁做的对呢?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要早点起床,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20-02-17 活动目标: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给幼儿带一件和幼儿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幼儿园。

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这时的孩子已经不再像幼儿期那样,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都想去尝试。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滋生了很严重的懒惰心理,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鼓励他们与懒惰作斗争,培养自理、自立能力。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起床、自己找今天要穿的衣服、自己去上学等,在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也许,刚一开始,孩子很多事情都做不好,比如,自己收拾书包时,经常把东西落在家里;因为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去上学,浪费很多时间而迟到……但当孩子不断掌握规律之后,这些情况就会不断减少或消失,到那时,孩子不仅会掌握必要的自理能力,而且还会使时间管理能力、自制力等都有所提高。 另外,家长还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倒垃圾、收拾房间、做饭等。当然,对于10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候,找一天的时间,让他们来当家,即家里的所有家务都由他们来做,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家长的辛苦。这样,以后不用家长提醒,他们就会自动自发承担力所能及

的家务了。 当然,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把做家务与金钱挂钩,到最后,这种金钱利益只会让孩子丧失做家务的积极性。 我就认识这样一对父母,他们是这样鼓励孩子做家务的:把家务与零花钱挂钩,并给孩子列了一张表,规定什么家务分别是多少钱,例如叠被子1角、擦桌子1角、收拾客厅5角、做饭1元……一开始,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很高,什么家务都抢着干。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两位家长就发现了这种方法的弊端,让孩子去买袋盐,他却向家长要跑路钱;让他去洗碗,他却说,这段时间罢工,因为兜里还有零花钱。最终,这两位家长只得把先前的那个规定取消。 由此可见,家长把家务与金钱挂钩是很不可取的做法。其实,让孩子做家务,除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之外,还是在唤醒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所以,为了培养孩子如此诸多的优秀品质,家长更应该理智一点,让孩子脱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让他们去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培养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校结合,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 如今,孩子少了,也越来越金贵了,绝大多数小学生上学都是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接送,还有一些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连小手绢、红领巾也要家长洗,包书皮、叠被子统统都是由家长负责完成,自理能力非常差。专家指出,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导致孩子人格上和心理上的不健全,形成孩子幼稚、脆弱、依赖、任性、自私等不健康的心理。 孩子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是为人父母者应尽的职责,也是对孩子负责。当然,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让孩子做不能做的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呢?经过长期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

划地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教师应该认真上好《劳动技术》这门课,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中把书本中一个个生活习惯的训练做到、做好。学习穿衣裤和叠被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在班队活动中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大比赛”中队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增强信心,并付诸日常生活之中。教师还要在课余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和微小的细节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自立地完成,如戴红领巾,系鞋带,翻正衣领,等等。 二、整理学习用品,从小处入手,抓细节,积点滴,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书包里乱七八糟,玩具、零食、水杯什么都有。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装书包,居然把所有课本都装来了,找本书要费很长时间,作业本被塞得皱皱的。有时明明作业拿来的,可就是找不到,最大的原因就是不会整理书包。于是,我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为自己做一件事──整理书包。先教他们认识课程表,并告诉孩子们玩具和零食是不能带到学校里来的。然后给他们讲怎样清理书包才有条理,使课本不零乱,看谁整理得最整齐、最美观。虽然刚开始同学们整理的书包并不是很美观,但经过几次练习,有一部分同学的书包已经整理得有模有样了。然后,我又找出几个整理得比较好的书包给同学们观摩,并教育学生养成每晚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尽量做

小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呢?1、创设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他们自信心,形成生活自理意识。2、通过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帮助他们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他们受到感染、教育。3、运用观察法和比较法(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他们的生活自理意识。4、因材施教,重视每一名小学生的发展。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5、寓教于乐,让他们轻松学会自理的方法。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他们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6、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他们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7、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类似“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话语都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但当他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他们实现成功,以免挫伤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总而言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劳动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生存的时候首先学会自理,为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繁复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人。”——江泽民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二、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 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 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 活技能。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 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 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 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 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 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 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 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三、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初探对小班孩子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大转折。本来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象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大人哄着,现在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午睡,是小班孩子一入园就首先碰到的难题。生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为此,当我今年接任小班时,我和搭班老师着重对幼儿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通过形象的教学,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幼儿的动作和知识发展是通过活动而习得的。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 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我们的要求是:按顺序正确洗手,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并且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边念儿歌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卷起衣袖淋湿手,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心手心冲冲水,手背手背冲冲

孩子必须掌握的六种“生活技能”

孩子必须掌握的六种“生活技能” 新浪教育微博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类似吸毒;多门主课不及格、阅读计算困难;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懒于交往、情绪低落;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症状,不要以为“说不定明天情况自己就好了”,或者去找非专科医生。要知道,非专科医生对常见精神问题的识别率到不了10%。 全国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近13%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达2.5%和8.3%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率先对全国22个省市的2万余名4~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筛查发现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近13%。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间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学龄期儿童患病率约为3%~5%,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做作业时也不能全神贯注,边做边玩,不断以喝水、吃东西等理由中断作业,粗心大意。 活动过多: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招惹别人,离开座位走动。话多、喧哗,故意闹出声音以吸引别人注意。喜欢危险的活动和游戏。 冲动性:幼稚、任性、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动,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挫折感强。行为唐突、冒失;事前缺乏缜密考虑,行为不顾后果,出现危险举动或破坏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说谎、逃学、打架———行为障碍 品行障碍的青少年表现出社会不可接受的行为,例如说谎、逃学、打架、破坏行为、攻击、暴力、偷窃、欺诈和离家出走等。患对立违抗障碍的青少年脾气暴躁、动辄发怒,他们满怀怨恨,会愤怒和报复心强。有行为障碍的孩子被认为是“麻烦制造者”。 焦虑、恐惧、抑郁———情绪问题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13%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焦虑障碍,而且患病年龄比20年以前提前。 儿童抑郁症:以情绪抑郁为主。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学龄期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惹,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发生,紧张,忐忑不安。当孩子的焦虑情绪十分严重,并且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时,他(她)可能得了焦虑症。 学校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育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学校恐惧症是指患儿特别害怕上学,以至于逃避去学校的一种情绪障碍。 六种“生活技能”=完整的心理社会能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微博]、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 案 【内容导航】第1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第2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第3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第4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调查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说明幼儿园有义务引导幼儿提高自理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人生

的最初阶段,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期,关注幼儿的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对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独生子女和二胎现象的普遍,独生子女和二胎孩子身上的一系列问题也就突显出来,如:不会自己提裤子、不会自己穿鞋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接水喝、遇到问题只会哭闹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家长的过分关心和包办,从而掠夺了孩子形成自理能力而造成的。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家园互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培养幼儿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2014年12月——2015年7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或面谈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情况。 2.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有同仁讨论、分析、总结,形成相应的策略,再实践、再总结。 4.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 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