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总结(20200528080747)

变形监测总结(20200528080747)
变形监测总结(20200528080747)

第一章

变形的概念:指变形体(根据变形监测区域大小,可将变形监测对象分为三大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工程与局部性的,本文统称其为变形体)在各种致变因素

的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变化。

变形观测的概念:指为了解变形量大小,通过定期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

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了解变形随时间与空间的发展情况。这个过程即是变形观测。

产生变形原因:1.自然原因:地震、板块运动、日照、风震

2.人为的原因:(1)地下水的过量抽采(2)地下矿物的开采(3)建筑物的荷载(4)其它因素

变形的危害与控制:变形的危害:1)地面建(构)筑物裂缝、倒塌;2)交通、通讯设施损害管线损害;3)港口设施失效4)桥墩下沉,净空减小,水上交通

受阻5)滨海城市海水侵蚀 6)诱发地震

控制:(1)控制地下水开采;(2)进行地下水回灌,保持地下水位;(3)加固建筑物进行等。

变形观测的目的:确保工程安全运营进行变形分析,建立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倾斜观测、挠度监

测、滑坡监测等

变形观测的意义:实用上: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基础的稳定性,及时掌握变形情况,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研上:更好地理解变形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

壳运动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观测的主要技术方法: 1.常规测量方法 2.GPS的应用3.摄影测量方法 4.特殊测量手段法 5.综合各种技术方法。

变形观测的特点:1.精度要求高 2.重复观测3.数据处理要求高 4.多学科的配合5.责任重大

变形的分类:一般情况,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根据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变形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变形体自身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

刚体位移包含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

变形观测的精度与观测周期:制定变形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允许变形的大小、仪器和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

一般而言,实用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

变形观测的周期:观测周期的概念:相邻两次变形观测的间隔时间

观测周期的确定

基本原则:根据建(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

及施工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

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建筑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特征、观测精度要求及

外界因素影响情况。

监测测精度及监测周期的合理确定

监测精度与监测周期和位移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①当位移速度一定时, 监测周期越短对监测精度的要求越高;②当复测周期一定时, 位移速度越快对监测精度的要求越低;③当位移速度很小时, 要求有很高的监测精度和较长的复测周期;④随着位移速度的增大, 可以相应地缩短复测周期和降低监测精度。

一般可将其变形过程分为缓慢变形、变形发展、变形加剧和急剧变形 4 个阶段。变形观测基本原则:

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一个周期的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和设备。对于特级和一级变形观测,还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当观测量受温度、气压、湿度等环境影响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

变形监测方法的选:目前常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有: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特殊测量手段(包括各种准直测量、倾斜仪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及应变计

测量等)、摄影测量方法(包括近景摄影和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测量机器人(TCA)、3D扫描等。各种不同的监测方法有其不同

的精度和适用性,详见表2-4(P30)

沉降测量的监测点布设位置一般有如下要求:

(1)砖墙承重的建筑物,沿外墙每隔8~12m的柱基上,如外墙的转角处,纵横

墙的交接处;若建筑物的宽度大于15m时,内墙也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2)框架结构的建筑物的每个柱基或部分柱基上。

(3)基础为箱形或筏形的高大建筑物的纵墙轴线和基础(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以及筏形基础的中央。

(4)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的两侧。

(5)建筑物沉降缝、建筑物裂缝的两侧。

(6)基础埋深相差悬殊、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邻接处、结构不同的分界处的两

侧。

(7)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及其它类似构筑物基础的对称轴线上,

不少于4个。

14. 1、平面控制网

根据不同的变形监测对象,布置不同的控制网。如:对于大型变形建筑物、

滑坡等,宜布设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边角网等;对于分散、单独的小型建

筑物,宜采用监测基线或单点。变形网常由三种点、两种等级的网组成:1)基准点:通常埋设在比较稳固的基岩上或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尽可能长

期保存,稳定不动。

2)工作基点:是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之间的联系点。工作点与基准点构成变

形监测的首级网,用来测量工作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形量,由于这种变形量较小,所以要求监测精度高,复测间隔时间长。

3)变形监测点:即变形点或监测点,它们埋在变形体(如建筑物、边坡等)

上和变形体构成一个整体,一起移动。变形监测点与工作点组成次级网,次级网用来测量监测点相对于工作点的变形量。

15.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原则:1)变形监测网应为独立控制网。

一般认为起始数据误差相对于本级网的测量误差来说是比较小的,但对于要求精度较高的变形监测控制网来说,对含有起始数据误差的变形监测网,即使监测精度再高、采取的平差方法再严密,也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的,因此变形监测网应是独立控制网。

2)变形监测控制点的埋设,应以现有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地进行。

埋设的位置最好能选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尤其是基准点一定要这样做。对于变形监测的工作点,也应设法予以检测,监视其位置的变动。

3)布网图形应与变形体的形状相适应。同时,要考虑哪些点位在特定方向上的

精度要求要高一些,应有所侧重。

2、沉降监测网

一般是采用多结点闭合水准网,并重复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具体做法是:在建筑物的外围布设一条闭合水准环行路线;再由水准环中的固定点测定各测点的标高,这样每隔一定周期进行一次精密水准测量,将测量的外业成果用严密平差的方法,求出各水准点和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最或是值。某一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即为首次监测求得的高程与该次复测后求得的高程之差。

由此可见,用这种方法求得的沉降量中,除该点本身的沉降量外,尚受到两次测量误差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沉降监测精度的同时,还要研究有关水准测量中的问题。

1.垂直位移监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2.精密水准测量精度高,方法简便,是垂直位移监测最常用的方法。

3.垂直位移监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三种。

水准基点是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一般3~4个点构成一组,形成近似正三角形或正方形,为保证其坚固与稳定,应选埋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上或深埋于原状土上,也可以选埋在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4.精密水准测量因受观测环境影响小,观测精度高,仍然是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如果水准路线线况差,水准测量实施将很困难。

高精度全站仪的发展,使得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进行沉降监测,将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水平监测的方法:交会法观测精密导线测量视准线测量(活动觇牌法和小角度观测法)引张线测量垂线测量激光准直测量

大地测量法主要包括:三角网测量法、精密导线测量法、交会法等。该方法通常

需人工观测,劳动强度高,速度慢,特别是交会法受图形强度、观测条件等影响

明显,精度不高,但该方法较为灵活方便。

基准线法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直线形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其类型主要包括:视准线法、

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等。

专用测量法

即采用专门的仪器和方法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如:多点位移计、光纤等。

GPS测量法

利用GPS自动化、全天候观测的特点,在工程的外部布设监测点,可实现高精度、全自动的水平位移监测,该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水利、桥梁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3.交会法是利用2个或3个已知坐标的工作基点,测定位移标点的坐标变化,从而确定其变形情况的一种测量方法。

该方法具有观测方便、测量费用低、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人难以到达的变形体的监测工作,如:滑坡体、悬崖、坝坡、塔顶、烟囱等。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较低,高精度的变形监测一般不采用此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测角交会、测边交会和后方交会三种方法。

4.视准线法是基准线法测量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经纬仪或视准仪的视准轴构成基准线,通过该基准线的铅垂面作为基准面,并以此铅垂面为标准,测定其他观测点相对于该铅垂面的水平位移量的一种方法。

为保证基准线的稳定,必须在视准线的两端设置基准点或工作基点。

视准线法所用设备普通,操作简便,费用少,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观测方法。

该方法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照准精度、大气折光等,操作不当时,误差不容易控制,精度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5.小角度观测:

若在待测点i 上观测,则:

引张线的定义:引张线,就是在两个工作基点间拉紧一根不锈钢丝而建立的一条基准线。以此基准线对设置在建筑上的变形监测点进行偏离量的监测,从而可求得各测点水平位移。

7.在直线形建筑物中用引张线方法测量水平位移,因其设备简单,测量方便,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坝安全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采用引张线自动观测设备后,可克服观测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发挥引张线在安全监测中的作用。

早期安装在大坝上的引张线仪,由人工测读水平位移。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已有光电跟踪式引张线仪、电容感应式引张线仪、CCD 式引张线仪,以及电磁感应式引张线仪等。

8.垂线有两种形式:正垂线和倒垂线。

正垂线一般用于建筑物各高程面处的水平位移监测、挠度观测和倾斜测量等。Ai i D l 11Bi

i D l 2112221()()i i i i

Ai l D i D l D m m m D m m m 忽略,Bi Ai Bi Ai i D D D D l )180(0max 2i Ai Bi l Ai

Bi Ai Bi i l i m D D m D D m D D D m D 当时,

倒垂线大多用于岩层错动监测、挠度监测,或用作水平位移的基准点。

9.垂线特性:高精度和高分辨率长期可靠性高稳定性精度优于大地测量有计划地

监测,没有频繁的昂贵测试容易安装可以装备成遥测和采用遥测坐标仪实现自动

化数据采集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倾斜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日照变形监测风振变形

监测

倾斜观测分为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直接法:经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前方交

会法、垂准线法。该方法多用于基础面积过小的超高建筑物,如电视塔、烟囱、

高桥墩、高层楼房等。

间接法:测定基础的相对沉陷量(水准测量)、倾斜仪该方法多用于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并便于水准观测

3.倾斜观测主要有:经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激光垂直法、水

准测量、流体静力水准测量。

4.挠度定义:挠度是指建(构)筑物或其构件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弯曲值。

5.建筑物的挠度观测包括建筑物基础、建筑物主体及独立构筑物(如独立土墙、柱)的挠度观测。对于高层建筑物,当较小的面积上有很大的集中荷载时,可能

导致基础和建筑物的沉陷,其中不均匀的沉陷将导致建筑物的倾斜,使局部构件产生弯曲并导致裂缝的产生。建筑物的挠度可由观测不同高度处的倾斜换算求

得,也可以采用激光准直仪观测的方法求得。

6.超高层建筑要进行倾斜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日照变形监测风振变形监测

倾斜观测的方法主要有:经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激光垂直法、水准测量、流体静力水准测量。

挠度观测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前方交会法

正水平变形:使建筑物产生拉伸变形,特别是墙体薄弱处产生裂缝。

负水平变形:使建筑物产生压缩变形,特别是墙体薄弱处产生破坏(门窗挤成菱形,墙体水平裂缝/纵墙产生褶曲或鼓起)。

GPS一机多天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在不改变已有GPS接收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个附加的GPS信号分时器连接开关将多个天线阵列与同一台接收机连接;

通过这样一个GPS多天线转换开关可以实现一台接收机与多个天线相连,通过GPS数据处理后同样可以获得变形体的形变规律;

该系统包括控制中心、数据通信、多天线控制器和野外供电系统等4部分组成。系统优点:(1) 先进性。即选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应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结构先进,反应速度快,监测精度必须达到相应的国家规范要求。

(2) 可靠性。即系统采集的GPS原始数据必须完善、正确;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可靠,传输误码率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必须准确;整个系统故障率低。

(3) 自动化。即从数据采集、传输到分析、显示、打印、报警等实现全自动化。

(4) 易维护。即系统中各监测单元互相独立,并行工作。系统采取开放式模块结构,便于增加、更新、扩充、维护。

(5) 经济性。即在保证先进、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功效高、成本低。

系统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确保多天线控制器微波开关中各通道的高隔离度和最

大限度地减少GPS信号衰减。

由于监测的范围比较广,各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很远,天线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GPS信号衰减过大的问题。根据我们的测定,当电缆传输距离超过30米时,信号的损失已经相当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提高传输介质的性能,如采用低损耗电缆或者光纤传输;另一方面也可进行适当的信号增强,为此我们专门研制了相应的GPS信号低噪声放大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监测内容: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对象主要为围护结构和周围环境两大部分;

围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墙、水平支撑、围檩和圈梁、立柱、坑底土层和坑内地下水等;

周围环境包括周围土层、地下管线、周围建筑和坑外地下水等;

各个监测对象包含不同的监测内容,需要使用相应的监测仪器和仪表。

2.围护桩墙顶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有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视准线法等多种,由于全站仪的普及,目前也可以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功能直接测定

测点的坐标,并通过测点的坐标计算相邻周期的位移量和累积位移量。

1.边坡工程监测的目的:(1)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程度,并做出有关预报,为业主、施工方及监理提供预报数据。

(2)通过监测为防治滑坡及可能的滑动和蠕动变形提供技术依据,预测和预报

今后边坡的位移、变形的发展趋势,对岩土体的时效特性进行相关的研究。

(3)对已经发生滑动破坏的滑坡和加固处理后的滑坡进行监测,其监测结果是

检验崩塌、滑坡分析评价及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的尺度。

(4)为进行有关位移反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提供参数。

2.边坡工程监测的方法:大地测量法、GPS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的优缺点:

优点:(1)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不仅可以对重点部位进行定点变形监测,

而且监控面积大,因此可以有效地监测确定边坡变形状态。 (2)量程不受限制。大地测量法是设站观测,仪器量程能满足边坡变形监测,可以观测到边坡变形演变的全过程。 (3)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仪表观测缺乏整体概念,而大地测量方法是以变形区外稳定的测站为基准,能够直观测定边坡地表的绝对位移量,掌握整体变形状态。(4)技术成熟,精度较高,监控面广,成果资料可靠,便于灵活地设站。

缺点:受地形通视条件的限制和气象条件(如风、雨、雾、雪等)的影响;作业量大,周期长;连续观测能力较差。

GPS测量法:

优点:(1)观测点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2)观测不受天气条件限制,可以进行全天候的观测;(3)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可以同时测定,对于运动的观测点还能精

确测山它的速度;(4)在测程大于10km时,其相对精度可达10-6。

近景摄影测量:特点:精度不如传统的监测方法,但可以满足崩滑体处于速变、

剧变阶段的监测要求,适合危岩临空、陡壁裂缝变化、滑坡地表位移量变化速率较大时的监测。

现已应用于船闸等高边坡的变形监测。

适用于边坡体地表的三维位移监测,特别适合处于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大或建筑

物密集、通视条件差的边坡监测。

1.桥梁变形按其类型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静态变形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它是时间的函数。

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它是表示桥梁在某个时刻的瞬时变

形,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对于时间的变化。

桥梁墩台的变形一般来说是静态变形,而桥梁结构的挠度变形则是动态变形。

2.桥梁变形按具体内容可分为:桥梁墩台变形观测、塔柱变形观测、桥面挠度观测、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等。

3.桥梁墩台的变形观测主要包括两方面:

墩台的垂直位移观测。主要包括墩台特征位置的垂直位移和沿桥轴线方向(或垂直于桥轴线方向)的倾斜观测。

墩台的水平位移观测。其中各墩台在上、下游的水平位移观测称为横向位移观测;各墩台沿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观测称为纵向位移观测。两者中,以横向位移观测更为重要。

?在布设监测点时,应遵循既要均匀又要有重点的原则。均匀布设是指在每个墩台上都要布设观测点,以便全面判断桥梁的稳定性;重点布设是指对

那些受力不均匀、地基基础不良或结构的重要部分,应加密观测点,主桥桥墩尤应如此。

?主桥墩台上的观测点,应在墩台顶面的上下游两端的适宜位置处各埋设一点,以便研究墩台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陷(即倾斜变形)。

?所谓垂直位移观测,就是定期地测量布设在桥墩台上的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高差,以求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期观测点的高程加以比较,

得出墩台的垂直位移值。

?监测点的观测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

?观测点观测包括引桥观测点观测和水中桥墩观测点的观测。由于引桥观测点是在岸上,其施测方法与精密水准测量方法相同。水中桥墩观测点的观

测可以采用跨河水准测量,但观测工作量较大,因此也可采用跨墩水准测

量,但注意照准误差、大气折光差等的影响。

4.桥面挠度是指桥面沿轴线的垂直位移情况。

桥面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将发生变形,使桥梁的实际线形与设计线形产生差异,

从而影响桥梁的内部应力状态。

过大的桥面线形变化不但影响行车的安全,而且对桥梁的使用寿命有直接的影

响。

5.桥面水平位移观测桥面水平位移主要是指垂直于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

桥梁水平位移主要由基础的位移、倾斜以及外界荷载(风、日照、车辆等)等引起,对于大跨径的斜拉桥和悬索桥,风荷载可使桥面产生大幅度的摆动,这对桥梁的安全运营十分不利。

6.垂直位移监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压力测量法 GPS测量

7.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三角测量法交会法导线测量法基准线法测小角法 GPS 观测专用方法

8.挠度观测方法:悬锤法精密水准法全站仪观测法 GPS观测法静力水准观测

法测斜仪观测法摄影测量法专用挠度仪观测法

9.索塔挠度观测常用方法:交会法(测角、测边、边角交会);全站仪极坐标法;天顶距测量法;倾斜仪法;垂线法。

1.大坝安全判断内容:(1)稳定:坝体在承受荷载时,各点均将产生剪应力,

当断面上总剪应力超过抗剪能力时,断面将被剪断,产生的滑动面使大坝被破坏。(2)强度:坝体承受荷载,各点均产生正应力,当其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坝体将产生开裂,水体灌入,使裂缝继续扩大,最终产生破坏。

(3)耐久:坝体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会发生风化、溶蚀、开裂等,引起稳定和

强度的降低。

各种变形测量手段获取的数据基本上反映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大坝的工作状

态,而观测成果还可以用来反馈和检验设计、施工等。

2.土坝变形因素:(1)渗透变形,当渗透水流在土壤中运动时,土壤可能产生破

坏性的渗透变形,导致水工建筑物的失事,这种变形包括:管涌、流土、接触冲刷,接触流土等。后果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2)土坝沉陷:土坝水平位移(包括滑动、倾覆)不是主要的,而是沉陷,施工期间坝基和坝身一直是沉陷,直到施工结束,坝基沉陷量约为总沉陷量的50%~70%左右。

3.凝土重力坝变形特点:坝段间有伸缩缝,互相干扰较少,各坝段可自由变形

且坝顶的变形最大。

(2)由于坝段沿轴线方向受力小,而沿水流方向受力大,因而水平位移变形观

测主要是指沿河流向的水平位移。

(3)河中坝段变形量较河岸坝段变形大。

(4)坝顶的水平位移包括坝身滑动引起的位移,坝体弹性变形引起的变形(挠曲),坝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

(5)坝基变形,靠近上游侧要比下游侧垂直变形大。

4.监测断面布置(混凝土坝): (1)观测纵断面。通常平行坝轴线在坝顶及坝基廊道设置观测纵断面,当坝体较高时,可在中间适当增加1~2个纵断面。当缺少纵向廊道时,也可布设在平行坝轴线的下游坝面上。

(2)内部断面。布置在最大坝高坝段或地质和结构复杂坝段,并视坝长情况布设1~3个断面。应将坝体和地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设。拱坝的拱冠和拱端一般宜布设断面,必要时也可在l/4拱处布设。

收敛位移监测:隧道围岩周边各点趋向隧道中心的变形称为收敛。所谓周边收敛量测主要是隧道内壁面两点连线方向的距离的变形量的量测。收敛值为两次量测的距离之差。

量测目的

收敛量测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项目。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通过周边位移量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⑴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

⑵根据变位速度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二次衬砌施作的合理时机;

⑶指导现场的施工。

1.一致性分析:从时间的关联性来分析连续积累的资料,从变化趋势上推测它是否具有一致性,即分析任一测点原始观测值与前一次(或前几次)原始观测值的

变化关系。另外,还要分析该效应量(本次观测值)与某相应原因量之间的关系

和以前测次的情况是否一致。

相关性分析:从空间的关联性出发来检查一些内在物理联系的效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即将某点本次某量的原始观测值与邻近部位(条件基本一致)各测点的本测次同类效应量或有关效应量的相应原始观测值进行比较,视其是否符合它们之间应有的力学关系。

2.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在处理两个变量问题时,是讨论一个非随机变量和一个随机变量的情形。

相关分析则讨论两个都是随机变量的情形。

3.变形监测网:绝对网是指有部分点子位于变形体外的监测网;

相对网是指网的全部点位于变形体上的监测网。

当变形体的范围(包括变形影响范围)较小时,一般将监测网布设成绝对网的形式。所以绝对网多用于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当变形区域很大,或变形范围难以确定,监测网只有采用相对网的形式,地壳形变监测网一般属于这种情况。

4.五固定原则:有不动点,应选固定基准

如滑坡、地震监测,基准点相对于变形观测点、震中区形变有限,监测网中远离

它的点可以认为不动。

一部分点相对于另一部分点稳定,但不固定,宜选拟稳基准

各点均为变形点且等概率形变,选择重心基准

对多期观测控制网,第一期观测宜用秩亏网平差,未知参数的近似值可任意选择,但不宜与真值偏离过大

变形监测网中,当第一期观测网平差的参考系一经确定,则以后各期观测网平差的参考系不能随意变动,如果发现基准不合适应进行转换

5.平差的主要模型:回归分析法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灰色系统分析模型

空间动态变形模型及其预报

Kalman滤波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变形分析的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XX路隧道工程是XX路改造工程的一部分,XX路改造工程由XX路地下通道、两侧排水管道、西广场人行地下通道及雨水泵站组成。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组成,全长约1000m。隧道为闭合框架结构,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540m;引道为钢筋混凝土U型槽或毛石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拟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460m。排水管道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泵站基底尺寸约9m*8m。本监测项目为对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进行监测。 1.2道路沿线基本情况 XX路现状道路宽约60m,道路中设有双向2车道高架桥(已于隧道施工前拆除),桥宽10m,全长900m,XX路两侧分布有几个较大的公共场站和车站,路西侧主要有航海长途客运站、XX路西侧公交枢纽;东侧分布有武昌火车站、宏基长途客运站。主要单位有武昌区千家街小学、WW市公共客运交通监察办公室第三管理站、九州饭店、中铁快运公司、七一九研究所等。 图1-1XX路隧道 XX路现为进出武昌火车站的唯一道路,其车流量极大,且车行、人行交错,

交通极为繁忙。 1.3管线现状 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沿线现状地下管线较多,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有线电视、路灯及交通信号等管线。除电信、电力、部分给水管布置于现状人行道上外,大部分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隧道开挖主要影响的管线有排水箱涵、煤气、给水。人防埋深约9m~1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净空尺寸为3m×2.55m,零散分布,隧道北敞口段东侧分布较多。 1.4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形地貌特征 WW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热,春湿秋旱,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季少雪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3度,极端高温41.3度,极端低温-18.0度。地貌单元属长江冲积三级阶地,地区内地势较平坦,局部地段稍有起伏,地面标高在22.94m~29.05m之间变化。 1.5场地岩土构成及其岩性特征 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主要分布地层有:人工填积(Q ml)和第四系湖(塘) 相沉积(Q l )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 4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 3 al+pl)、 志留系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各岩土层具体的分布埋藏条件、野外鉴别特征列于下表: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 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报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变形监测涉及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 学科的知识,它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并正向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一般有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和倾斜变形监测等。由于高层建筑物变 形主要表现在沉降变形上,即垂直变形,所以本文中主要针对沉降监测进行研究,给出了楼房变形监测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的问题。 2、沉降监测方法 2.1点位布置 在适当位置选择三个参考基准点构成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起算基准系统。基准点的稳定 是沉降观测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沉降观测之前和过程中应对三个基准点进行联测。三个基准点相互验证,选择最稳定的点作为沉降观测起始点。 根据规范规定,沉降观测点(所谓沉降观测点是指为了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最能反应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在建筑物上纵横向对称,且相邻点之 间间距以15 ~30 m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 要求,特别要考虑装饰阶段因施工破坏或掩盖沉降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另外在沉降观测点上方设置保护设施,避免重物砸到发生变形而得不到准确的沉降量。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极大转角处;(3)高低 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应选 择在建筑物的四周和重要的承重部位,沉降缝、后浇带两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规定,并结合设计要求,重点考虑该地区的地质条件等,选取沉降观测点。工程中一般每楼分别布设沉降观测点4个,具体位置现场定。实际安装时,位置可进行调整,最终资料以调整后的为准; 2.2观测方案 在建筑物沉降区外,埋设沉降观测参考基准点三个,基准点应牢固、稳定。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 三、监测内容 四、监测依据 五、监测方法 六、监控报警 七、信息反馈八、 九、监测项目数据汇总表及时程变化曲线 十、监测结论及建议 附: 一、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二、基坑监测项目数据汇总表 三、监测项目时程变化曲线 监测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正弘空港花园项目6#地块基坑变形监测项目。 2、工程地点:郑州航空港区郑港四街与郑港三路交叉口。 3、基坑工程周边环境 3.1、四周较为空旷 为保证基坑开挖期间基坑侧壁的安全和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需采用基坑变形监测措施,确保基坑在施工期间能够掌握及时的数据变化量,有效的信息化施工,有异常变化前期能够及时预报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总说明》做以参考,基坑开挖深度平均为-10.3米《JGJ120-99和GB50202-2002》的规定,基坑的安生等级为二级.结合基坑支护设计,考虑基坑开挖中对周边建筑物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基坑开挖中必须对基坑的安全实施基坑侧壁的位移和沉降变化等安全检测。 二、监测目的 为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测定基坑及周边建筑物从当前状态起至变形稳定期间的绝对变化量,对基坑进行健康监测,对意外变形做出及时预报,确保施工和使用中的安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援程》JGJ8-2007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相关

规定和要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结合本工程实际,在对工程地基勘察报告及支护降水设计方案分析参考。对建筑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预测预报,为确保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三、监测内容 1、主楼基坑围护顶部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监测(暂定38点)以现场实际布设为准; 2、基坑巡视;’ 四、监测依据 (1)参考基坑支护设计图纸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l、《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 五、监测方法 沉降监测分为控制网和标示点监测两部分。控制观测内容包括水准基点设置和水准基点间的高程闭合观测;标志点监测包括周期性

变形监测实习总结

变形监测测量实习总结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我们本次变形监测共进行了三项内容: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沉降观测。 《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专业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旨在通过本次课程实习来加深对变形监测的的基础理论、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切实提高我们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位移监测、倾斜监测和沉降监测的基本方法,熟练使用作业各工序的仪器设备及作业过程等。

对于本次实习,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的重视,在第一天的实习动员会上,李老师就本次实习的意义、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明确的阐述,同时,也就本次实习内容和实习步骤做了详细的说明,并给同学们准备了相关的规范和资料,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实习任务。在其后的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实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不怕吃苦、勇于承担重担,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大坝位移监测、土木系实训楼倾斜监测和八号实验楼沉降监测等实习内容。通过本次实习,不仅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使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对于大坝的位移监测,我们首先在面板堆石坝模型的坝体上选择了三个观测点,然后在其旁边的坚固水泥地上定了两个钢钉作为观测点,通过多次量距后,我们选择了假设坐标作为本次观测的已知数据,对坝体上的三个观测点进行了三天的前方交会法位移监测,并采用全圆观测法每次观测各六个测回,期间严格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力求数据的精确、实用。经观测,大坝的位移量极小,非常稳固,可以安心使用。 对于土木系实训大楼的倾斜监测,我们选择了大楼的东南角,并在其南边和东边各1.5倍楼高的地方选择了坚固地面上的钢钉作为观测点,采用的是垂直投影的观测方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统,在两岸的基准点之间应布置了一条过江水准线路。 四、方法与成果精度 1)GPS定位系统测量平面基准网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考虑到基准网边长相差悬殊,对基准网边长相对精度应达到不低于1/120000和边长误差小于±5mm的双控精度指标;由于工作基点多位于大桥桥面,它们与基准点之间难以全部通视,可采用GPS定位系统施测。为了在观测期间不中断交通,且避开车辆通行引起仪器的抖动和干扰GPS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对设置在桥面工作基点的观测时段应安排在夜间作业,尽可能使其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工程名称:********项目基坑监测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开发有限公司 报告页数:共16页 检验编号: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二零****年三月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 审核: 批准人: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单位名称与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测量、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4.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5.如对本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委托方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监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监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报警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监测历程及工作量统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监测方法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监测频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仪器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监测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监测成果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新建九景衢铁路 I I标段一分部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DK264+909.71~DK165+187.50段) 中铁四局集团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工区 2015年9月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DK264+909.71~DK265+187.50段) 一、工程概况 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分部承建的九景衢铁路DK264+909.71~DK265+187.50段,全长0.277公里,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管段主要工程项目为桥梁1座、路基277m、涵洞1座。 二.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本路基段地势为多山,中间为沟壑地形。 2、地层岩性: (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厚0.5~3.1m,σ0=180kPa,III; (2)-1:角砾凝灰熔岩,全风化,褐灰色,厚0.5~3.2m,σ0=200kPa,III; (2)-2:角砾凝灰熔岩,强风化,灰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7.5~13.3m,σ0=500kPa,Ⅳ (2)-3:较砾凝灰熔岩,强风化,褐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5.0m,σ0=800kPa,Ⅴ。 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空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不发育,测时水位深0~3.3m。 4、物理地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三.设计依据 1、路段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列车荷载时Kmin≥1.25,预压荷载条件下Kmin≥1.15,架桥荷载条件下Kmin≥1.15。 2、路基工后沉降标准: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 3、敬沉降计算分析,桥头工后沉降不满足控制标准,采用预压处理。计算分析采用指标:填土:γ=20kN/m3,Cu=10kPa,Φu=30° (1)层:ω=25.8%,γ=17.5kN/ m3,e=0.97,Cu=74.25kPa,ΦCu=11.45°,Es=8.56MPa,Ps=2.02MPa; (2)-1层:Es=15.0MPa。 4、路堤边坡高小于3m时,边坡采用混凝土空心砖内培土撒草籽、种灌木防护;路堤边坡搞大于等于3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培土撒草籽、种灌木防护,并在填筑过程中边坡3.0m宽度范围内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0.5m。

基坑工程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 学院名称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 5 月 6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基坑开挖监测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实际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其它√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监测在取得大量测试数据同时对工程总结经验、完善基坑的支撑、提高设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我市周边地区的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可知,由于部分单位不重视基坑施工过程的监测,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工程事故,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事故。如基坑围护结构的失稳,周边建筑的裂缝及地下设施的破坏。因此,当前对于我基坑开展监测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原因:(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 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二)原则: 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15195

*********商业楼基础开挖基坑监测技 术总结报告 2017年7月

*******商业楼基础开挖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编写: 审核: 审定: 2017年7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简况 (1) 1.2周边环境 (1) 1.3地质概述 (1) 1.4基坑围护 (1) 2监测依据 (1) 3 工程地质概要 (1) 3.1本基坑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变化监测。 (1) 4、监测内容: (2)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2) 5.1.2 基准点的埋设和观测 (2) 5.1.3监测点的布设 (3) 5.2监测方法 (3) 5.2.1垂直位移监测 (3) 5.2.2水平位移监测 (3) 6监测周期及频率 (4) 7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5) 7.1监测仪器设备 (5) 7.2仪器检定 (5) 9 结论与建议 (6)

1工程概况 1.1简况 *************大街东段南侧,东侧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相望,西侧接近南联路,地势平坦。基坑东西宽约55米,南北长为56.5米,开挖面积约4.68亩。开挖深度在5.0~7.7米。 1.2周边环境 本工程基坑3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地上无建筑物、构筑物,地下无管线等。1.3地质概述 详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基坑围护 本基坑根据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及土层情况,选用土钉墙挂网锚喷的支护形式。 2监测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4)《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7) 8)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保护对象权属部门对监测 的技术要求等。 9)同类工程实践经验。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_20xx301610245_王宏达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王宏达20xx301610245 一、各监测点本期沉降量 1第1次0第2次1.2第3次0.5第4次0.3第5次-1.4第6次0.3第7次-0.3第8次-0.6第9次0.6第10次-0.9第11次-0.3第12次-0.3第13次-0.5第14次 -0.3 23003.2 4.4 -1.2-2.90 0 -1.8-0.40.8 0.5 -0.9-1.30.9 0.9 -1.4-0.71.3 0.7 -0.4-0.2-0.8-0.4-0.5-0.40.1 -0.3 45003.26-3-3.40-1.30.7 -0.2 -0.10.1-0.4-10.8 1.3 -0.3-0.80 0.5

-0.5-0.6-1.9-1.80.40.70.2 3.7 67000.50.5-0.10.41.60.2 -0.4-1.1-0.7-1 0.7-0.6-0.31.2 0.3-0.3-0.90.1 -0.9-0.4-0.9-1.31.40.5 -0.6 -3.1801.10.10.4 0-0.6 -0.40.5 -1.20.8 -0.6-0.90 -3.8 二、各期的平均累积沉降量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第9次第10次第11 101.20.50.3-1.40.3-0.3-0.60.6-0.9-0.3 20304050 600.5-0.11.6-0.4-0.70.7-0.30.3-0.9-0.9 7080 平均02.5125-1.20.15-0.575-0.0875-0.5250.5875-0.4750.2-0.487 3.24.4-1.20-1.8 -2.90-0.4 3.26-30 -3.4-1.3 0.51.10.40.10.20.4-1.1-1-0.6 0-0.6-0.4 0.7-0.2-0.1-0.4 0.1-1 0.80.5-0.9

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针对目前变形监测项目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基坑开挖对临近轻轨高架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坑外土体的位移;二是既有高架桥与基坑相对位置的关系;三是轻轨高架上下部的结构关系;四是轻轨高架的结构基础和埋深情况。五是轻轨高架自身的结构自重和轻轨高架中动载荷的控制与变化情况等。基坑周边轻轨高架在基坑开挖中的变形情况是复杂的,变形的原因是多元的,变形的效果是动态的。在实践工程中,基坑开挖将要造成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和水平方向的位移,不仅要做好岩土工程计算,制定可行性基坑开挖方案,同时还要做好变形监测工作,防止各种因素对轻轨高架桥产生的影响。对于建筑基坑施工对周边轻轨高架的变形影响,高程和平面控制可参考规范二级要求。 变形监测应设置平面和高程基准点,要求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情况而定,在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 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应与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附合线路。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震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或破坏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

点传递高程。实际工作中采用精度不低于1mm级水准仪配合铟瓦尺或条码尺进行水准测量,观测方式其中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次观测值应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法,其他各次沉降观测点可采用单程观测或单程双测站法。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较小规模的监测项目可假定高程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宜与国家水准网联测。二级水准视线长度应≤50m,前后视距差≤2.0m,前后视距差累积≤3.0m,视线高度(下丝)≥0.3m。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6m。限差要求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n(mm),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0.7√n(mm),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1.5√n(mm)。n为测站数。用于运营阶段的结构、轨道和道床的垂直沉降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3mm。同一项目在不同周期进行变形监测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观测人员。首次观测应独立观测2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监测频率可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基坑施工进度进行拟定,当发生较大沉降时可加密监测频率;连续一个月沉降趋势趋于稳定状态(无沉降差,纯属仪器误差)的情况下,可要求减少监测频率。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对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进行检验,二级水准观测仪器i角不得大于15”。水准仪i角的测定办法,如图所示: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商业楼基础开挖基坑监测技术 总结报告 2017年7月 *******商业楼基础开挖基坑监测 技术总结报告 编写: 审核: 审定: 2017年7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简况 *************大街东段南侧,东侧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相望,西侧接近南联路,地势平坦。基坑东西宽约55米,南北长为米,开挖面积约亩。开挖深度在~米。

周边环境 本工程基坑3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地上无建筑物、构筑物,地下无管线等。地质概述 详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基坑围护 本基坑根据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及土层情况,选用土钉墙挂网锚喷的支护形式。 2监测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4)《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7) 8)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保护对象权属部门对监测的 技术要求等。 9)同类工程实践经验。 3 工程地质概要 本基坑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变化监测。 拟建场地浅层土层成份复杂,观测点和基准点应充分考虑其稳定性和可使用性。 4、监测内容: 本工程布设的监测系统及时、有效、准确地反映施工中围护体及周边环境的动向。根据现场的周边环境情况及设计的常规要求,本项目完成了以下监测内容: 1、护坡的水平位移监测 2、竖向位移监测。

变形监测工作总结

变形监测工作总结 篇一:变形监测实习总结 变 班级:测量1102班 形监测实习总结 第四组 组长:杨震 组员:刘江,纪为栋,任福磊,方子哥,陈斌,程瑜,陈斌,李久民 变形监测测量实习总结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体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各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一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我们本次变形监测共进行两项内容:水平位移监测、

垂直位移监测即沉降观测。 《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专业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旨在通过本 次课程实习来加深对变形监测的基础理论、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切实提高我们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位移监测、沉降监测的基本方法,熟练使用作业各工序的仪器设备及作业过程等。 测量过程中,大家都能熟练的操作仪器,并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的特点、具体情况等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顺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各阶段的观测,都定时进行,不等漏测和补测。观测中严格遵循“五定”原则,即:通常所说的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通过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了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观测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更真实。 实习时间总是短暂而充实的,但通过实习,总能让我们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感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工程监测 总 结 报 ( 告 2010年10月 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

编写: 审核: 审定: , 2012年12月 地址:网址:电话:传真

目录 1工程概况 (1) 简况 (1) 周边环境 (1) 地质概述 (2) 基坑围护 (2) 2监测目的及依据 (2) 监测目的 (2) 监测依据 (3) 方案编制原则 (3) 3监测内容及项目 (4) 4基准点、监测点布设与保护 (4) 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4) 监测点的布设 (5) 监测点的保护 (6) 5监测方法 (7) 垂直位移监测 (7) 水平位移监测 (7) 测斜监测 (7) 6监测周期及频率 (8) 监测周期 (8) 监测频率 (9) 7监测报警值 (9) 8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0) 监测仪器设备 (10) 仪器检定 (10) 9施工工况 (10) 10曲线图及分析 (11) 建筑物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11) 地表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13) 地下管线垂直、水平位移 (15)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19) 11 结论与建议 (22)

1工程概况 简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沪南公路以东、秀沿路以南、网船浜河道以北区域。本工程基地面积约万平米,拟建总建筑面积7万平米。本工程拟建四栋高层住宅及一座地下一层车库及附属用房。 周边环境 基坑东侧 该侧地下室外轮廓退用地界址线为~不等, 东侧坡道外面紧贴用地界址线;东端的4号房基坑边距用地界址线为~不等。目前界线上未砌筑围墙。用地界址线外侧为已投入使用的文化中心,距离大于40米以上。 基坑南侧 为网船浜河道,1号楼基坑距离河道蓝线最小距离为米,其余号房基坑距离河道蓝线距离均大于20米,车库基坑距离河道蓝线最小距离为30米,河道蓝线外6米为河道上口,河道两侧为天然放坡,没有石驳岸。 基坑西侧 为沪南公路。本工程车库基坑的西侧距离西侧红线距离约100米。可不考虑对西侧红线外的道路、管线等防护要求。但是需考虑车库西侧拟建的附属用房的安全。 基坑北侧 为秀沿路,该侧地下室外轮廓退用地红线为10.55米。红线外依次为人行道、

变形监测技术总结

目录 一、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平面布置图 (1) 二、观测结果及分析 (2) 2.1水平位移 (3) 2.2变化速率 (4) 2.3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 (5) 2.3.1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成果表(一) (6) 2.3.2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速率成果表(二) (1) 三、结论 (2)

一、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平面布置图 二、观测结果及分析 自进行第一次观测至进行最后一次观测期间,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见表1,位移变化速率情况见表2。现对此观测过程中基坑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2.1水平位移 2.1.1在观测过程中,5个位移监测点的累计水平位移量在9.6mm~16.2mm 之间。位移变化速率为0.0mm/d~0.6 mm/d,均未达到报警值。 2.1.2随着基坑土方开挖,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加。在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时,水平位移累计量最大为16.2mm(SW5监测点),最大速率为0.6mm/d(SW3监测点)。 2.1.3在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的监测过程中,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均呈收敛趋势,在最后几次观测中,各点变化值接近0.0mm,表明工程基坑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 2.2变化速率 各监测点的变形速率比较小,且变形速率比较稳定,从表格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点。底板完成以后,变形量明显减小,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

部分监测点位已经接近报警值这一事实。 2.3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 2.3.1 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成果表(一)

2.3.2 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速率成果表(二) 表2

三、结论 本次监测工作方法适当,较准确的反映了基坑和周边环境变形情况,所有资料真实准确。基坑的监测工作,可以根据实时的变形位移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基坑及周边环境使用过程中的土体位移,采取有效措施,达到保护基坑和周边环境的目的。本次监测项目经过检查监测资料准确、可靠。在监测期间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均在有效期内,监测工作按监测方案进行。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071 姓名:陶俊辉 论文题目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方法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从几十层到上百层的楼房。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楼房质量对所在地表的压力会使地面发生变形,直接影响楼房的受力情况。如果地表受力不均匀,就会发生楼房倾斜甚至倒塌等灾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这些楼房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精密变形观测,以确定其变形状态。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对高层建筑的运营 状态进行安全监控、评价和预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手段的硬件和软件迅速发展,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系统、安全预报及分析评价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工程设计采用新的可靠度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来,变形监测成为提供设计依据、优化设计和可靠度评价不可缺少的手段,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由于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一般情况下,直接采用变形监测原始数据对高层建筑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和反馈是困难的。因此,为了实现高层建筑安全运营的设计目的,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和变形监测不同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分别 选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认真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对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预测和预报,并为改进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高层建筑变形观测简便、精度高,能直观地、及时地掌握高层建筑性态的变化,许多高层建筑在出现危险之前都常常发生较大的变形。因而,分析高层建筑变形规律、对高层建筑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对高层建筑安全监控、确保高层建筑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

测绘第35卷第1期2012年2月 13 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 董学智1 李胜1 李爱民2 (1.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四川 成都 610500 ;2.广州博瑞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30) [摘要] 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可以分析和评价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安全状态,研究变形规 律及预报变形,是一种重要的测量监测手段。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的桥梁沉降监测和承台水平位移监测,探 究了在桥梁监测中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法及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式,分析了桥梁变形的规律,为桥梁养护提供准确 的监测意见及报告。 [关键词] 变形监测;桥梁监测;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019(2012)01-0013-03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Bridge Monitor DONG Xue-zhi1 LI Sheng1 LI Ai-min2 Abstrac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ject surveying. It can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safe status of buildings or engineering facilities, and find the deformation law for the forecast,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for monitor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monitoring the subsidence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bridges along the other Expressway,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with special model, analysis the deformation law of bridges, for bridge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 accurate monitoring reports. Key word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Bridge monitor; Data processing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桥梁结构和形势日趋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大,桥梁的施工正朝着超大化的方向发展,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其主要意义是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1]。桥梁的变形监测是对桥梁整体性能的监测,其基于工程测量的原理、技术和精密测量仪器,对桥梁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形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测,并通过绘制相应的位移变形影响线或影响面来监测桥梁各部位位移的变形状态,预测其变形规律,为桥梁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本应用研究通过对广深高速公路的桥梁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探讨变形监测理论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和总结桥梁变形的规律,为桥梁的养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2 桥梁变形监测实施原理 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切地反映建筑物、构筑物的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并以此作为确定作业方法和检验成果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桥梁变形监测中,主要包括桥梁沉降监测及承台水平位移监测。地面沉降是一种普遍而又日趋显著的地质现象,是区域性地面高程下降的一种环境地质变化[2],反映在桥梁监测中主要是桥梁沉降监测。同时,还需要考虑承台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以此来整体把握桥梁的变形方向及程度。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和规范,桥梁变形测量的等级及精度要求也各不相同。在实际的工程监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规范要求实施监测。 2.1 桥面沉降监测 桥面沉降监测主要是监测桥梁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在沉降观测中,需要始终遵循“五定原则”,即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环境条件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3]。 桥面沉降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点布设及网的测量、沉降监测、跨河桥沉降观测等。沉降观测网一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以进行观测。而对于跨河桥沉降观测,由于桥墩在河中时,观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