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二章答案

逻辑学第二章答案

【篇一:胡泽洪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lass=txt>2011/11/25

第二章

一、

1、违反同一律,“讲究语言形式”和“形式主义”是不同的语词。

2、答非所问,问“产值”问题,回答的是和产值不相干的问题,也是违反同一律。

3、没有违反同一律。

二、

1、违反矛盾律,差不多一百万是不够一百万,一百万以上是超出一百万,语词自相矛盾。

2、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3、违反排中律,两种意见都不赞成,但只有这两种意见,所以他是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暗含着还有第三种可能,但实际上没有第三种。

三、

1、违反矛盾律,既是永恒的,就不能是历史的,永恒和历史是相矛盾的。

2、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3、违反矛盾律,从来没有人上去过,和有人上去过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4、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5、违反矛盾律,既说他完成了作业,也说他没有完成作业。

6、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7、违反矛盾律,不孕症是没有后代,问能否传给后代,又表明他有后代,自相矛盾。

8、违反排中律,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机器是进口的,机器不是进口的。

四、

1、思路:先找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理。甲乙两个命题互相矛盾:甲没拿,甲拿了。

假定甲为真,依据只有一真,其余皆假,则乙丙丁为假;

由丙是假的,依据排中律可知,丙的矛盾命题不能为假,所以丙的

矛盾命题为真。即并非“甲没拿”不能为假,这等于“甲拿了”。

由假定“甲没拿”推出了与之矛盾的命题“甲拿了”。

推出了矛盾,依据矛盾律,表示假定不成立。

再依据排中律,假定的反面成立,所以是“甲拿了”。

乙的判断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2、给出一个能够产生悖论的话语,国王就无法执行他的规定。

如果囚犯对国王说:请处我以砍头。国王就有点难办了。

因为:

如果他把囚犯处以了砍头,囚犯就说了真话,他就不能处他砍头;

如果他把囚犯处以了绞刑,囚犯就说了假话,他就不能处他绞刑。

3、违反矛盾律,如果有万能溶液,那就没有装它的容器;如果有

装它的容器,就没有万能溶液。这句话包含着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有万能的溶液并且没有万能的溶液。

第三章

一、

1、p=甲是北京人,q=乙是北京人,r=丙是北京人,s=丁是北京人

该命题是相容选言命题p∨q∨r∨s

2、p=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是有效的,q=它们的前提是真的。

该命题是联言命题p∧q

3、p=明天天晴,q=我们去打网球,r=我们去图书馆。

该命题是假言联言命题(p→q)?(┑p→r)

4、p=风不会阻止?投送邮件,q=雪不会阻止?投送邮件,r=雨不会

阻止?投送邮件,s=雾不会阻止?投送邮件。

该命题是联言命题p∧q∧r∧s

5、p=甲是上海人,q=乙是上海人,r==丙是上海人,

该命题是否定联言命题┑(p∧q∧r)

6、答案一:p=不刻苦学习, q=不能取得好成绩

该命题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

答案二:p=刻苦学习, q=能取得好成绩

该命题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二、

1、命题形式:p→q

负命题形式:┑(p→q)

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p∧q

2、命题形式:p∧q

负命题形式:┑(p∧q)

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p∧┑q

3、命题形式:p←q

负命题形式:┑(p←q)

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p∧┑q

4、命题形式:(p∧q)∨(r∧s)

负命题形式:┑((p∧q)∨(r∧s))

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p∧q)∧┑(r∧s),或者:

(┑p∨┑q)∧(┑r∨┑s)

三、

1、推理类型: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推理有效。

2、推理类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但无效,因为这种推理没有否定前件式。

3、推理类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推理有效。

4、推理类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推理有效。

5、推理类型: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推理有效。

四、

1、

1)整理命题形式

p=b去,┑p=b不去,q=a去,┑q=a不去,r=c去,s=d去,t=e 去。

2)由此,已知条件命题为以下形式

(1)=┑p→┑q

(2)=r←p

(3)=s→t

(4)=q∨s

3)推理思路

因为都是复合命题,所以必须假定,假定p不如假定q,由对q的假定来展开推理过程。

4)推理过程

假定q成立,则依据(1)用充分条件否定后件式,p也成立;

依据(2)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r也成立;这和已知条件矛盾,所以,q不成立,所以,┑q成立。

由┑q成立,依据(4)相容析取否定肯定式,s成立;

由s成立,依据(3)用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式,t也成立。

由此可知:d和e入选,abc都未入选。

2、

1)整理命题形式

p=a是泄密者,q=b是泄密者,r=泄密时间在晚上十点前,s=b证词真实,t=晚上10点前保密室灯灭,u=a回家。

2)由此,已知条件命题为以下形式

(1)=p∨q

(2)=p→┑r

(3)=s→r

(4)=┑t←┑s

(5)=t∧┑u

3)推理思路

因为都是复合命题,所以先必须假定,假定p是泄密者,然后进行推理。

4)推理过程

假定p成立,则依据(2)用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式,┑r也成立;依据(3)充分条件否定后件式,┑s也成立;

由┑s成立,依据(4)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t成立;

由┑t成立,则已知条件(5)不成立;

由此可知:假定p产生矛盾,也就是p不成立;

依据(1)相容选言否定肯定式:q成立

所以,q成立= b是泄密者

五、

1、

所以这个公式是重言式。

2、

((p∧(q∨r))→((p∧q)∨(p∧r))

1) 0

2) 1 0

3) 11 00

4) 1 1 0 10

5) 1 1 0 1 0 10

6) 1 0 1 1 0 10

因为,第4)行的q和第5)行的q的赋值矛盾,第4)行的r和第6)行的r的赋值矛盾,所以,这个公式是重言式。

六、

1、???????

证明:

1) ? 假设

2)?假设

3)?1,重述

4) ??? 2-3,?+

5) ???????1-4,?+

2、(((???)?(q?r?)?(p?r)))

证明:

1) ? ?? 假设

2) ? ?r 假设

3) ?假设

4) ?1,3,?-

5) r2,4,?-

6) (???)?(q?r? 1,2,?+

7) p ?r 3,5,?+

8) (((???)?(q?r?)?(p?r))) 6,7?+

七、

1、┐p∨p

证明:

1) p?p已证定理2(p55)

2)┐p∨p=df p?p 定义2

3)┐p∨p根据定义得证

2、

1)┐p∨p=df p?p 定义2

2)┐┐p∨┐p依定义2变形

3)p∨q?q∨p 公理3

4)┐┐p∨┐p?┐p∨┐┐p 依公理3变形

5)┐p∨┐┐p2),4)分离规则

6)┐p?┐┐p5)依定义2变形

八、

答案一:

两个人都说假话是个联言命题,必须支命题都真,这个联言命题才真。

题目给定的条件可以理解为1:“这一天”指的是两个人说话的“前天”。

判断a为假,因为a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五或者星期天

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天或者星期二说话,星期天

都说真话,星期二张庄人说谎话,但李庄人不说谎话,所以a不能真;

判断b也假,因为b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二或者星期四

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四或者星期六说话,这两天

李庄人说谎,但张庄人说真话,所以,b不可能为真;

判断c也假,因为c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一或者星期三

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三或者星期五说话,这两天

张庄人说谎,但李庄人说真话,所以,c不可能为真;

判断d也假,因为d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四或者星期五

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说话,星期天

都说真话,星期六张庄人说真话,李庄人说谎话,所以d不能为真;判断e也假,因为e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三或者星期六

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五或者星期一说话,这两天

张庄人说谎,但李庄人说真话,所以,e不可能为真;

因此,答案一中没有一个判断可能是真的。

答案二:

题目给定的条件可以理解为2:“这一天”指的是两个人说话的那一天。

判断a为假,因为a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在星期五或者星期

天讲话,它们的前天就是星期三或星期五,不可能真;

判断b也假,因为b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在星期二或者星期

四讲话,它们的前天就是星期天或星期二,不可能真;

判断c也假,因为c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在星期一或者星期

三讲话,它们的前天就是星期六或星期一,不可能两个人的话为真;判断d可能为真,因为d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在星期四或者

星期五讲话,它们的前天就是星期二或星期三,可能为真;

【篇二: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完整版)】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

出来。

1和5:所有s是p

2和7:所有 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

3和8:只有p,才q。

6和9:如果p,那么q;p;所以,q。

三、选择题(选择一个或多个恰当选项作为答案)。

1. c

2. c

3. a b c d

4. b e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

1. 错误

2. 错误

3. 正确

4. 错误

5. 错误

6. 正确

7. 错误

8. 错误

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错误。定义过宽。

2. 错误。定义过宽。

3. 错误。“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 错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

1. c

2. a b c

3. a

4. a

5. b

6. b c

7. b

8. b

9. b c 10. a c

四、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

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 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2. 从内涵方面。

3. 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4. 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5. 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6. 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五、从两种概念分类的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 “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 “《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 “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 “中国女子排球队” 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 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 “中国工人阶级” 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 “国家检察机关” 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六、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1. 集合

2. 非集合

3. 非集合

4. 集合

5. (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

6. 集合

7. 集合

七、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 真包含

2. 全异(反对)

3. 交叉

4. 真包含于

5. 全异

6. 全异(矛盾)

7. 全同

8. 全异(反对)

八、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1.

c a

d b

2.

a b c d

3.

b

c

4.

ca b

d

5.

a b d

九、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1

b c

d

2.

3.

a b

4.

da

b

5.

a b c

6.

a

7.同3

8.

d

9.

a c d

十、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限制与概括。

1. 限制为“教授”,概括为“劳动者”。

2. 限制为“七律”,概括为“文学形式”。

3. 限制为“公牛”,概括为“哺乳动物”。

4. 限制为“美国”,概括为“国家”。

5. 限制为“发动机”,概括为“工业产品”。

6. 限制为“中国历史学”,概括为“科学”。

十一、下列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 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学生”和“知识分子”不是属种关系。

2. 限制错误,因为“勇敢的人”是对象,“勇敢”是属性,二者不具有

属种关系。概括正确。

3. 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并非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二者不

具有属种关系。

4. 限制错误,因为“军队”和“人民战士”不具有属种关系。概括正确。

5. 限制错误,因为限制是从属概念到种概念。概括错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最高峰”不具有属种关系。

6. 限制和概括均正确。

十二、下列表述作为连续限制或连续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1. 错误。不具有属种关系。

2. “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概括为“中国最大的城市”错误,二者不具

有属种关系。其余正确。

3. 错误。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4. “洪秀全”限制为“青年时代的洪秀全”错误,因为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其余正确。

十三、下列判断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 错误。定义过宽。

2. 错误。定义过窄。

3. 错误。定义不能使用比喻。

4. 正确。

5. 错误。循环定义。

1. 错误。定义过宽。

2. 错误。定义过窄。

3. 错误。定义过窄。

4. 错误。定义过宽。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

十五、下面三例从事实上说明关于“健康”这一概念的所作的相关定

义是不确切的。请从逻辑上分析这些定义各犯有什么错误?

1. 错误。定义过宽。

2. 错误。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

3. 错误。定义过宽。定义含糊。

十六、下列语句是否为语词定义?

1. 是。

2. 是。

3. 不是。

4. 是。

十七、下列各题是不是划分?为什么?

1. 不是划分,是分解。

2. 是划分。

3. 是划分。

4. 不是划分,是分解。

十八、下列各题作为划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 不都正确。有“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错误。例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划分标准是篇幅,而“现代小说”的划分标准是

时间。这就造成“长篇小说”与“现代小说”相容。

2. 错误。多出子项。兄弟、姐妹不属于直系亲属。

【篇三: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

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是思

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逻辑变项是思

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s”、“p”是逻辑变项(词项

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

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

不然”)。“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

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

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

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

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

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

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

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

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

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

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

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

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是一般的、基本的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

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

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

思想内容。如“有s不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的矛盾式,

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的矛

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的

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的逻辑矛盾指

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广义的

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

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与“这是马,并且这不是马”)。

6.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正确的思维形式结构所具有的普遍、必

然的性质和联系。有特殊和一般之分。特殊的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指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如定义、划分

的规则,只在各自的特殊范围内起作用。一般的、基本的思维形式

结构的规律,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概括正确

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地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着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对思维具有普遍的规范和约

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思维

形式结构的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7.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及其有效性的判定。即回答什么

样的推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如何判定。有效的演

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同时也是逻辑规律。逻辑学研究、运用逻辑规律,发现、排除逻辑矛盾,使推理的形式结构正确,即合乎逻辑。

8.语言、思维和逻辑这三者的关系,是研究对象与研究学科之间的

关系。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而思维与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统一体。思维是人类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方式反映世界

的活动和过程,是无声无息、看不见听不到的抽象心理活动,注定

要与语言这种有声有息、看得见听得到的物质存在相结合。语言是

思维的实现和载体,是思维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壳。思维的成果用

语言记载和巩固,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交际。逻辑学自然要以语言为

中介,借助于语言的手段,研究思维及其形式结构。

9.语言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基本符号,即素材,如汉语的字库和标

点符号。第二个构成要素是语形规则,即语法,决定一符号串在该

语言中是否合式(成立)的标准。第三个构成要素是语义规则,即对合

乎语法的语言进行解释,赋予意义。

10.自然语言是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日常思维的语言。它

通常有歧义,同一语词、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含义。人

工语言是为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定义方式创立的语言。逻辑学运用

的人工语言,称为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

是排除歧义。形式语言是高度抽象和严格定义的符号语言。用形式

语言构造逻辑的形式系统。二、

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的。5.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都是全称肯定命题,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

所有s是p

2.一切鸟都是卵生的,一切蝙蝠都不是卵生的,所以—切蝙蝠都不

是鸟。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

一切奇数都不是偶数。都是直言三段论第二格的aee式,具有共同

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

所有p是m

所有s不是m

所以,所有s不是p

3.只有水量合适,水稻才能丰收。8.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都是必要

条件假言命题,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只有p,才q

6.如果被告已经死亡,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被告已经死了,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9.如果溶液是酸性的,就能使试纸变红,这瓶溶液是酸性的,所以它能使试纸变红。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肯定前件式,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

如果p,那么q

所以,q

三、

1.如果两个思想的表达具有相同的思维形式结构,则(c.它们具有

相同的逻辑常项)。

2.“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

有(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3.下列命题具有相同逻辑形式的有(a.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d.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c.要是寒潮到来,气温就会下降。d.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

4.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d.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l只有发烧,才患肺炎。都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共

同的逻辑形式是:只有p,才q)。

第二章概念(p20)

一、

1.错误。正确的应为: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和对象间具有的关系,统

称为对象的属性。

2.错误。正确的应为: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为该类对象共同具有并

且仅仅为该类对象具有的属性。

3.正确。

4.错误。空概念的外延是空类,并非没有外延。

5.错误。同一个概念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因而可以有不同的正确定义。

6.错误。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但对负概念下定义可以

使用否错误。7.只有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与

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

1.不正确。定义过宽。

2.不正确。定义过宽。

3.不正确。“勇敢”和“勇敢的战土”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不正确。“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三、

1.c 2. abc 3 .a 4 .b 5.b 6 .bc 7.b 8. b 9. bc10 .a c

四、

1.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2.从内涵方面。

3.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4.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5.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6.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五、

1.“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六、

1.集合意义

2.非集合意义

3.非集合意义

4.集合意义

5.(1)集合意义 (2)非集合意义(3)非集合意义

6.非集合意义

7.集合意义

七、

1.属种关系

2.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 3.交叉关系

4.种属关系

5.不相关不相容关系

6.相关不相容:矛盾关系 7.全同关系

8.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八、

1.

c d

2.

a c

3、

4、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容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逻辑学第二章答案

逻辑学第二章答案 【篇一:胡泽洪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lass=txt>2011/11/25 第二章 一、 1、违反同一律,“讲究语言形式”和“形式主义”是不同的语词。 2、答非所问,问“产值”问题,回答的是和产值不相干的问题,也是违反同一律。 3、没有违反同一律。 二、 1、违反矛盾律,差不多一百万是不够一百万,一百万以上是超出一百万,语词自相矛盾。 2、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3、违反排中律,两种意见都不赞成,但只有这两种意见,所以他是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暗含着还有第三种可能,但实际上没有第三种。 三、 1、违反矛盾律,既是永恒的,就不能是历史的,永恒和历史是相矛盾的。 2、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3、违反矛盾律,从来没有人上去过,和有人上去过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4、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5、违反矛盾律,既说他完成了作业,也说他没有完成作业。 6、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7、违反矛盾律,不孕症是没有后代,问能否传给后代,又表明他有后代,自相矛盾。 8、违反排中律,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机器是进口的,机器不是进口的。 四、 1、思路:先找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理。甲乙两个命题互相矛盾:甲没拿,甲拿了。 假定甲为真,依据只有一真,其余皆假,则乙丙丁为假;

由丙是假的,依据排中律可知,丙的矛盾命题不能为假,所以丙的 矛盾命题为真。即并非“甲没拿”不能为假,这等于“甲拿了”。 由假定“甲没拿”推出了与之矛盾的命题“甲拿了”。 推出了矛盾,依据矛盾律,表示假定不成立。 再依据排中律,假定的反面成立,所以是“甲拿了”。 乙的判断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2、给出一个能够产生悖论的话语,国王就无法执行他的规定。 如果囚犯对国王说:请处我以砍头。国王就有点难办了。 因为: 如果他把囚犯处以了砍头,囚犯就说了真话,他就不能处他砍头; 如果他把囚犯处以了绞刑,囚犯就说了假话,他就不能处他绞刑。 3、违反矛盾律,如果有万能溶液,那就没有装它的容器;如果有 装它的容器,就没有万能溶液。这句话包含着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有万能的溶液并且没有万能的溶液。 第三章 一、 1、p=甲是北京人,q=乙是北京人,r=丙是北京人,s=丁是北京人 该命题是相容选言命题p∨q∨r∨s 2、p=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是有效的,q=它们的前提是真的。 该命题是联言命题p∧q 3、p=明天天晴,q=我们去打网球,r=我们去图书馆。 该命题是假言联言命题(p→q)?(┑p→r) 4、p=风不会阻止?投送邮件,q=雪不会阻止?投送邮件,r=雨不会 阻止?投送邮件,s=雾不会阻止?投送邮件。 该命题是联言命题p∧q∧r∧s 5、p=甲是上海人,q=乙是上海人,r==丙是上海人, 该命题是否定联言命题┑(p∧q∧r) 6、答案一:p=不刻苦学习, q=不能取得好成绩 该命题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 答案二:p=刻苦学习, q=能取得好成绩 该命题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二、 1、命题形式:p→q 负命题形式:┑(p→q) 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p∧q

《逻辑学基础教程》习题和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 一、根据语言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下列对话中B的话语中的预设: A:你怎么迟到了? B:因为我的自行车给偷走了。 2.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战争就是战争”和“孩子就是孩子”这类同义反复的语句是否违反了交际的合作准则?如果违反了,那么,它们的语用含义是什么? 3.根据语境分析下列对话是否违反了交际的合作准则?如果违反了,那么,它们的语用隐涵是什么? (1)“妈妈,我出去和同学玩一会儿,好吗?” “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2)甲:“五一节我们去北京旅游,好吗?” 乙:“我们初中的老同学要一起聚会呢。” 二、运用语义上行和加下标的方法,分析下列划横线的语词表达的概念是否相同? 1.甲:“认识的源泉是客观事物。” 乙:“认识的源泉是人类的社会实践。” 2.在电影院里,几个年轻人旁若无人地议论着影片的内容,声音越来越大,旁边一位老年人小声提醒他们“你们别再说话了,好吗?”有个年轻人却反问道“你不是也在说话吗?” 3.在一次文化界人士的聚会上,著名画家张大千举杯向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敬你一杯!”此语一出,举座皆惊。张大千笑道:“因为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嘛!”此言一出,笑声哄堂。 4.奴隶到底有没有哲学?甲、乙两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展开了讨论。 甲说:奴隶有哲学。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观是人人都有的,奴隶也不例外。如果奴隶没有哲学,就等于说劳动人民没有世界观,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乙说:奴隶不可能有哲学。因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尽管有世界观,但是由于被剥夺了从事精神创作活动的权利,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一个哲学体系。而且,他们又不识字,不能把有关世界观的哲学体系记录下来,流传下去。 三、下列各段文字中,哪些语词表达的是标有横线的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2.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3.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情感交流的集体。可以分为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首属群体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群等。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首属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军队、政党等。 4.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5.古迹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或其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 6.知识产权是个人或者集体对其科学、技术和文化等知识领域内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如工业设计、文学艺术、理论著作等专有权。 7.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 四、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词项是集体词项还是非集体词项?

逻辑学课后答案(前五章)

第一章绪论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 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 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为了简洁,内涵可用“下划线”标明,外延可用“着重号”标明)。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叫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 答:“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是“信息”的内涵;“现代科学体系”和“前科学”是“信息”的外延。 2.智力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构成,以思维力为核心。 答:“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智力”的内涵。“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与“智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智力”的外延。 3.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人应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逻辑学导论2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2)》第二章习题解答 一、请将下述命题符号化,如果是复合命题,请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联结词,指出是何种复合命题: 1.阳光和红霞是好朋友。 【解】:p。这是一个简单命题,应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2.贝多芬和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 【解】:设p表示“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q表示“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3.说西红柿是蔬菜是假的。 【解】:设p表示“西红柿是蔬菜”,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这是一个负命题。 4.大连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否则,冠军就是国安队。 【解】:设p表示“大连队将获得今年的甲A冠军”,q表示“国安队将获得今年的甲 A冠军”,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 q。这是一个选言命题。 5.尽管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但仍然有不少人很自私。 【解】:设p表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q表示“有不少人很自私”,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6.如果我们再不降低生育率,那我们就会连坐下来的空间都没有了。 【解】:设p表示“我们再不降低生育率”,q表示“我们连坐下来的空间都没有了”,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7.即使我们提高税收,财政赤字仍不会减少,除非我们削减政府开支。 【解】:设p表示“我们提高税收”,q表示“财政赤字会减少”,r表示“我们削减政府开支”,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r→⌝(p→q)。这是一个假言命题。 8.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解】:设p表示“钱不是万能的”,q表示“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9.如果你是草,羊会站在你的身上,践踏你,啃食你,不管你是它的亲人还是朋友;如果你是参天大树,羊会仰望你,赞美你,无论你是残疾还是孩子。 【解】:设p1表示“你是草”,q1表示“羊会站在你的身上践踏你”,r1表示“羊会站在你的身上啃食你”,s1表示“你是它的亲人”,t1表示“你是它的朋友”,则上述命题的前半部分可表示为:p1→⌝(s1∨t1→⌝q1∨⌝r1)。 设p2表示“你是参天大树”,q2表示“羊会仰望你”,r2表示“羊会赞美你”,s2表示“你是残疾”,t2表示“你是孩子”,则上述命题的后半部分可表示为:p2→⌝(s2∨t2→⌝q2∨⌝r2)。 整个命题可表示为:(p1→⌝(s1∨t1→⌝q1∨⌝r1))∧(p2→⌝(s2∨t2→⌝q2∨⌝r2))这是一个联言命题。 10.某液体是酸类,当且仅当,它让石蕊试纸变红。 【解】:设p表示“某液体是酸类”,q表示“该液体让石蕊试纸变红”,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q↔p。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1.既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我就不应该因我的过失而受到责备。 【解】:设p表示“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情”,q表示“我不应该因我的过失而受到责备”,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p→q。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逻辑学课件1--练习

第二章概念练习题 一、下列各段文字中括号中的语词或语句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慨念的? ⒈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六大学科。(答案:前面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后面一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 ⒉纺织品就是(用各种纤维作原料经过纺织加工而成的产品)。纺织品中以棉纤维做原料的称为(棉纺织品),以麻纤维做原料的称为(麻纺织品),以羊毛之类做原料的称为(毛纺织品),以蚕丝做原料的称为(丝纺织品),这些纺织品统称为(天然纤维纺织品)。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以化学纤维做原料的(化学纤维纺织品),例如,(人造棉、锦纶、涤纶、维纶、睛纶)等等。(答案:第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其它的都是从外延) ⒊所谓领导,就是(领导者带领、引导下属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乃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职能。领导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领导活动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领导的性质,它可分为(党的领导、政府领导、专业领导、学术领导)等。(答案:第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第二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

⒋“经”,是我国古籍的通称;凡(带有原理、原则性质的著述),皆可称作”经”。现在所说的”十三经”,是历经各代到宋代时候才逐步形成的。它指的是(《尔雅》、《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孝经》、《论语》、《盂子》)。(答案:第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其他都是从外延方面) 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国家里,它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但它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体现着资产阶级的意志,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但又竭力掩盖其阶级本质,有着很大的虚伪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是无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武器。(答案:第一、二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其他都是从外延方面) ⒍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它是从形式逻辑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数理逻辑(集中地、大量地、系统地使用符号来研究和表述逻辑)。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是数理逻辑最主要的特征。现代数理逻辑主要有四个分支学科:(集合论、模型论、递归论和证明论)。(答案:第一、二个括号都是从内涵方面,其他是从外延方面)

逻辑学第三版(编者姜全吉 迟维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后答案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 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 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 10、12……。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为了简洁,内涵可用“下划线”标明,外延可用“着重号”标明)。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叫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 答:“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是“信息”的内涵;“现代科学体系”和“前科学”是“信息”的外延。 2.智力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构成,以思维力为核心。 答:“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智力”的内涵。“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与“智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智力”的外延。 3.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人应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答:“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是“能力”的内涵;“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能力”的外延。 4.诗歌是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品种很多,从内容上看,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看,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答:“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是“诗歌”的内涵;“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是“诗歌”的外延。 5.“经”,是我国古籍的通称;凡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皆可称作“经”。现在所指的“十三经”,即《尔雅》、《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孝经》、《论语》、《孟子》。 答:“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是“经”的内涵;“十三经”是“经”的部分外延,确切地说是儒家“经”的外延。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这就

逻辑学第2章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第2章概念 一、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的外延关系 1.A.苹果 B.苹果树 C. 果树 D.果园 2.A.中国 B.亚洲 C.亚洲的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3.A.高等学校 B.湖南商学院 C.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D.北京大学 4. A.小说家 B.戏剧家 D.诗人 C.文学家 5.A.公里 B.米 C.厘米 D. 毫米 6.A.桃花 B.水仙花 C.水稻 D.植物 7.A.大学生 B.北京大学学生 C. 女共产党员 D.共产党员 二、说出下列语句中划线部分的概念的种类 1.中国北京市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2.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 3.西沙群岛的海域内有丰富的资源 4.谦虚是人的美德 5.不管部长正在紧张地商量对策 6.反对派陷入困境 7.人贵有自知之明 8.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9.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10.杭州人是爱美的,谁不讲卫生,就不配做个杭州人。 三、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文学作品与抒情诗2、有线广播与无线广播 3. 革命者与反动派 4.工业与重工业 5. 平行四边形与菱形 6. 概念与命题 7.西藏高原与世界屋脊8 教师与文艺理论家 9. 研究生与留学生10.京杭大运河与我国最长的运河 四、对下列概念做一次概括和限制: 散文鲸历史科学资本主义国家初等数学 悲剧经典著作坦克车外交部机电产品 五、下列句子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它违反了哪条规则,犯了什么错误 1.所谓“警句”就是人们从生活矿藏中提炼出来的纯金。 2.概念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主观主义就是主观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4.整数就是带正号的自然数和带负号的自然数。 5.合同就是契约。 6.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六、下列作为划分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它违反了哪条规则,犯了什么错误?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

智慧树知到《逻辑学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逻辑学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A:所有 M不是 P,有些 S是 M,所以有些 S 不是 P B:所有 M不是 P, S 是 M,所以 S不是 P C:有些 M不是 P,有些 S是 M,所以 S 不是 P D:M是 P,S 不是 M,所以 S 不是 P 答案 :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 不是 P 2、与“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具有共同形式结构的是 A:甲不出国而乙出国 B:将在于勇也在于谋 C:甲出国而乙不出国 D:将在于谋而不在于勇 答案 :甲不出国而乙出国 3、在司法审判制中,所谓肯定性误判是指把无罪判为有罪,也即错判,否定性误判就是把有 罪者判为无罪,也即错放,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某法学家认为,目前,衡量一个法院在办案中对司法公正的原则贯彻得是否足够好,就看它 的肯定性误判率是否足够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有力地支持上述法学家的观点? A: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 B:错放,只是放过了好人,错判,则是既放过了坏人,又冤枉了好人 C:宁可错判,不可错放,是“左”的思想在司法界的反映 D:各个法院的办案正确率普遍有明显的提高

答案 :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 4、逻辑学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有三段论逻辑、模态逻辑等。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5、“啊!祖国!”是一个命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第 二章 1、“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一对陈述,其中的“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A: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B:都是矛盾关系 C:都是反对关系 D: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 答案 : 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2、把“《三国演义》”限制为“温酒斩华雄”,概括为“长篇历史小说”,则 A: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 B: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 C:概括、限制都正确 D:概括、限制都不正确 答案 :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图文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 图文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 王震14年11月8日整理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出来。1和5:所有S是P 2和7: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3和8:只有p,才q。6和9: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选择题 1.C 2.C 3.ABCD 4.BE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错误 8.错误 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错误。定义过宽。2.错误。定义过宽。 3.错误。“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错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 1.C 2.ABC 3.A 4.A 5.B 6.BC 7.B 8.B 9.BC10.AC

四、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分别从内涵和外延 2.从内涵 3.分别从内涵和外延 4.分别从内涵和 外延5.分别从内涵和外延6.分别从内涵和外延 五、从两种概念分类的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六、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1.集合 2.非集合 3.非集合 4.集合 5.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 6.集合 7.集合 七、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真包含 2.全异(反对) 3.交叉 4.真包含于 5.全异 6.全异(矛盾) 7.全同8.全异(反对) 八、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__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这个S是P )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非p,但q) 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或p,或q 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如果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逻辑变项:S,P 2.p←q逻辑常项:←,。逻辑变项:p,q 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逻辑变项:S,P 4.(p∧q)→r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 第二章概念

②主观主义就是主观地思考和处理问题。(违反"定义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③整数就是带正号的自然数和带负号的自然数。(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④合同就是契约。(违反"定义项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九、指出下列划分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不是划分,"一年"与"四季"不具有从属关系。) ②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违反"划分层次必须清楚"的规则,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③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④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祖父、祖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过宽"的逻辑错误。) ⑤这次歌手大奖赛获奖的歌手有专业的、业余的,还有不少军旅歌手。(违反"划分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 第四章命题的概述简单命题 一、填空题: 1.命题是具有__真假意义___的陈述性的语句。 2.命题的逻辑特征是___有所陈述,有真假之分__。 3.判断则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__思维形式___。 4.直言命题是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___某种性质__的命题。 5.直言命题的周延性,是指在直言命题中对主词、谓词外延数量的___断定情况___。6.矛盾关系是一种_____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____的关系。 7.关系命题是断定___事物之间关系___的命题。 8.如果aRb,并且 bRc成立,那么aRc也一定成立,这种关系就是_传递关系__关系。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表达命题。因为这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有所陈述"和"有真假之分"的逻辑特征。) 2.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办。(表达命题。因为该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3.这部电脑为什么老出毛病?(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一般的疑问句,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亦无所谓真假。)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反诘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5.请把窗户关上!(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祈使句,仅体现一种希望和请求,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6.人啊,人!(不表达命题。这个感叹句仅抒发一种希望和请求,未对思维对象"人"有所陈述,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7.祝您身体健康!(不表达命题。这个感叹句中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8.这场拳击是甲胜还是乙胜?(间接表达命题。相当于"这场拳击或者是甲胜,或者是乙胜"。) 9.昨天她穿上了红衣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1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表达命题。它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普通逻辑学》练习题答案(版)

逻辑学练习题答案 教材《普通逻辑学》 第一章 绪论 (P19~22)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B –D –B -C 二、填空题 1.严复 2.思维形式的结构 规律 方法 3.逻辑常项 4.形式 内容 5.间接 概括 三、分析下列各题的逻辑形式,并用公式表示。 1.只有p 才q 即p q ← 2.如果p 那么q 即p q → 3.p 或者q 即 p q ∨ 4.p 并且q 并且r 即p q r ∧∧ 5.所有M 是P ,所有S 是M ;所以,所有S 是P 即MAP SAM SAP ∧- 四、请指出下列各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 ”和“P ” 2.逻辑常项:“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S ”和“P ” 3.逻辑常项:“如果……那么……” 逻辑变项:“p ”和“q ” 4.逻辑常项:“只有……才……” 逻辑变项:“p ”和“q ” 5.逻辑常项:“或者……或者……或者……” 逻辑变项:“p ”、“q ”和“r ” 6.逻辑常项:“……并且……并且……” 逻辑变项:“p ”、“q ”和“r ” 7.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AM 、SOM 、SOP 8.逻辑常项:(……并且……),所以…… 逻辑变项:p q →;p ;q 第二章 概念 (P57~64)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B -B –C -D 6~10 B –C –B –D -D 二、填空题 1.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2.内涵 外延 3.交叉 4.反对 5.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6.说明 规定 7.一次 连续 8.属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三、分析下列语句中是从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来表述标有横线的概念。 1.内涵和外延 2.内涵 3.内涵 4.内涵和外延 5.内涵和外延 6.内涵和外延 7.内涵 8.内涵 9.内涵 10.内涵和外延 四、分析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的种类。 1.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2.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3.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 4.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负概念 5.虚概念 6.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 一、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是一般的、基本的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如“有S不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的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的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的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广义的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与“这是马,并且这不是马”)。 6.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正确的思维形式结构所具有的普遍、必然的性质和联系。有特殊

逻辑学导论章节练习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导论(2)》第一章习题解答 1.古希腊有一位智者叫普罗泰哥拉……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普罗泰哥拉的推理形式为: (p→q)∧(r→q)∧(p∨r)⇒q 选项Ⅰ和Ⅱ中的推理形式也都是如此,而选项Ⅲ中的推理形式则是: (p→q)∧(⌝p→⌝q)∧⌝q ⇒⌝ p 选项Ⅳ中的推理形式是: (⌝p→⌝q)∧q ⇒ p 2. 只要呆在学术界……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学院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差别在于“只有沉浸在日常生活中,才能靠直觉把握生活的种种情感”。这是导出论题“小说家呆在学术界不能变伟大”的直接依据。而这则意味着对日常生活中情感的直觉把握乃是小说家成就其伟大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前者一定没有后者。故选C。 其余各选项均非原论证所依赖的假设。例如,A项所支持的论题实际上是呆在学术界有助于小说家变得伟大,与原论题刚好相反。 3.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以来…… 【答案】:C 【解析】:假设C项的断定不成立,即假设上个世纪60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主要疾病,到本世纪,在该国的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并且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那么,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可能不断上升,更难以在本世纪初成为世界之最。这说明,如果题干的断定为真,则C项为真,即从题干可以推出C项。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例如,A项不能从题干推出。因为尽管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世界之最,但心血管病仍完全可能是造成目前新加坡人死亡的主要杀手。 4.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出现……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论证过程即:因为其他星球不可能同时具备地球上生命形式赖以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其他星球不可能存在与地球上一样的生命。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即C: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需要像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一样的生存条件。 其余选项均非原论证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例如,A项中“惟一条件”的说法显然与题干中“至少……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的说法相悖,而B项的含义则与原论证的结论相同。 5.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 【答案】:E 【解析】:题干中谈到读大学是浪费钱,并举出一年挣10万元的人中多数没有大学文凭,进而劝人们最好不要去读大学,可见在说话者的心目中,物质方面的成就要比学识更重要,即有信念Ⅰ。另外,题干中还谈到在大学里学到的一切在工作中皆不实用,想多挣钱的人上大学是找错了门,可见在说话者的心目中,衡量读大学有无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教会人们多挣钱,即有信念Ⅲ。 此外,信念Ⅱ和Ⅳ在题干中皆找不到依据,显然皆不为说话者所具备。故选E。 6-1.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且钱选修历史…… 【答案】:A

逻辑学第二章答案

一.2.4.5.6.10表达命题,其它不表达。 二.1.相容、2.相容、3.不相容、4.不相容、5.相容、6.不相容。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中,A 是B 的什么条件。 1.充分条件、 2.充要条件、 3.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必要条件、6必要条件、7.充分条件、 8.充分条件、9充要条件、10.充分条件。 四,用p ,q ,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用p 表示"曹丕是文学家",用q 表示"曹植是文学家",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2。用p 表示"Q 上场",用q 表示"T 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不相容析取)。 3。用p 表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q 表示"小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4。用p 表示"甲看过《牛虻》",用q 表示"乙看过《牛虻》",用r 表示"丙看过《牛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r"。 5。用p 表示"甲看过《苔丝》",用q 表示"乙看过《苔丝》",用r 表示"丙看过《苔丝》"。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r q p ∧∧"。 6。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用p 表示"皮不存在了",用q 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7。用p 表示"小明去",用q 表示"小红去",用r 表示"小芸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r"。 8。用p 表示"方老师有病",用q 表示"方老师有急事",用r 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r"。 9。用p 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用q 表示"马克思主义会被批评倒",用r 表示"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r"。 10。 答:用p 表达"A 得一等奖",用q 表达"B 得一等奖",用r 表达"C 得一等奖",用s 表达"D 得一等奖",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p ∧q ∧r ∧s"。 五,下列推理是什么式? 1. 组合式; 2.分解式; 3.组合式; 4.分解式; 5.组合式。 六,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相容则无效;不相容则有效。 2. 不能,该命题是相容的选言命题,肯定一支,不能否定其他支。 3. A ,不能。该命题是相容的选言命题,肯定一支,不能否定其他支。B ,不能,因为该 选言肢不穷尽。 4. 甲:白;乙:黄;丙:孙。 5. 不相容选言命题,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必须肯定剩下的一肢。 七,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指出:"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却是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2。这个推理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的前提否定了后件,从而结论否定了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3。这个推理是正确的。我们以p 表示"甲队体力强",以q 表示"甲队技术高",以r 表示"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