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的艺术风格对比

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的艺术风格对比
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的艺术风格对比

凝固的历史,灵动的思维

——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艺术风格比较

学号:20092905021

专业:09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师范)

姓名:余淑芬

二十世纪初,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种激动的气氛之中,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都在摸索自己的发展方向。大量发明出来的新工业产品,包括飞机、汽车、远洋轮船、电话、电报等,无处不在揭示着一种新风格的诞生,而这种新风格,就是后来的现代主义风格。

其中,素有“历史活化石”之称的建筑,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起了主要的支配作用。建筑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所谓的“新建筑”的出现,“新建筑”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是一脉相通的。自从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诞生以来,建筑界越来越倾向新材料、新造型和新的建筑方法,特别是拼装式的建筑方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各种建筑流派不断涌现。被称为“20世纪三大建筑巨匠”的新建筑发起者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洛和弗兰克·赖特在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的姿态,创造了不一样的美,为现代主义的设计全面奠定了基础。

那么,作为20世纪的三大建筑巨匠,柯布西耶、米斯与弗兰克三人之间的艺术风格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和差异呢?下面,我将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一)设计领域各有所好

从设计领域来说,勒·柯布西耶的生涯几乎都与住宅设计有关,而且他的最大贡献也是住宅。由柯布西耶设计的佛莱别墅、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马赛公寓大楼都是他住宅设计的典型代表,并且在建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小教堂和新思想宫也已经沉淀为建筑史上的经典。

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二十和三十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其中,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设计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不同于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洛不喜欢大规模的区域设计,对单独的建筑兴趣更大,他的一生几乎都从事于单独建筑的设计。其中,赖赫住宅、女医生范斯沃斯住宅、德国柏林的米斯·凡德洛住宅以及湖滨公寓等是他住宅设计的经典作品,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梅隆科技馆以及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他场馆设计的主要代表。此外,由他设计的摩天楼西格拉姆大厦和IBM公司大厦也是建筑史上的经典。

相较之下,弗兰克·赖特的兴趣则更为广泛,他不像柯布西耶和米斯那样专攻于某个领域,从设计内容和领域上讲,他几乎无所不包。从私人住宅到商业中心,从建筑到家具,从社区规划到都市设计,都有他设计的影子。设计内容丰富却不显得不精,其中,流水别墅、芝加哥罗比住宅和开幕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都在设计史上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设计理念异同交融

从设计理念上讲,勒·柯布西耶认为,“机器美学”就是一种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形式,也是一种理性的设计方法。注重功能而不是风格,讲究经济效益,这些设计理念为他后来提出的新建筑的特征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也强调要把机器美学和建筑自身所蕴涵的本质结合起来。这些虽然不能使建筑具有强烈的风格特征。但是,他们却使建筑更加坚固而迟久,这主要体现在体量,外观和结构上。其中也包含了宗教化趋向和粗野主义的特点。

如果说勒·柯布西耶是一位理性的设计大师,那么米斯·凡德洛的理性则更为深刻而彻底。当这位建筑大师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由此可见他的严谨态度与理性的设计理念。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主张“少则多”、流动空间、高度功能化与理性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形式简单,内容单调,反对装饰化的设计风格,甚至达到可以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我想,世界上也只有米斯·凡德洛能将单调演绎出如此生动的美了。

事实上,无论是柯布西耶还是米斯,在他们的设计理念中,都是极力推崇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的。弗兰克·赖特也不例外,而且在这一理念中,赖特的见解不可谓不深刻。他推崇自然的建筑观,其中,他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日同人的生命。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他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此外,赖特还是“有机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设计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把这个理念由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中,由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就是有机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

(三)设计风格的内在联系

韩国建筑师承孝相在《建筑,思维的符号》一书中写道:“勒·柯布西耶是代表建筑师用理智的感受性看普遍世界的人。”作为一个理性的设计大师,柯布西耶的思维是大胆而开放的。除了对建筑进行赤裸裸地揭露,他还将这一种赤裸裸的理性思维贯彻在他的艺术创作之中。格子、立方体是成为了他设计的一部分,他还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模式,如此的棱角分明又豪放不羁。通过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更是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正是这种将时尚的滚动元素与粗略、精致等因子进行的完美结合,使他成为了善于应用大众建筑风格的稀有人才。他的新建筑基本语汇有“建筑的六个面”“柱子支持结构”“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大的室内空间”“开阔的窗子和引风景入室的设计”“白色的结构”“模拟轮船的造型特征”等。其中也包含了宗教化趋向和粗野主义的特点。

前面已经谈到,柯布西耶和米斯都是理性的设计大师,这可能是出于他们在贝伦斯事务所工作时的相互影响,也可能是经历的相似所致,但不管怎样,米斯的理性甚至更为深刻而彻底。“少则多”和流动空间的理念让他的设计体现出了一种单调的理性美,其中,他的极少主义室内设计就是很好的代表。对于家具购买、空间布置都很有分寸,从不过量。传统的室内设计总是将房间装饰得尽可能丰满,而极少主义设计总会留下足够的“灰空间”,达到人对空间的潜在要求。它惯用硬朗、冷峻的直线条,采用黑、白或灰的色彩计划,很少有装饰图案,光洁而通透的地板及墙面,利落而不失趣味的设计装饰细节等,总的特征是造型简单但不失优雅,显得含蓄而大方。另外,极少主义室内设计还主张运用大片的中性色与大胆而强烈的重点色、轮廓鲜明的直线条与少量的图案装饰作夸张的对比,达到一种视觉冲击力,

以突出一种简单、纯粹、优雅、时尚的风格,十分符合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此外,极少主义在材料上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能使人的心情更加放松,创造一种安宁、平静的生活空间。

不同于勒·柯布西耶和米斯·凡德洛执着于一种风格然后倾注毕生心血将那种风格演绎出无与伦比的美,弗兰克·赖特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他认为,建筑设计的风格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他本人的风格在他长达72年的设计生涯中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从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现代主义,到完全追求自己热爱的美国典范,每一个时期都对世界建筑界造成新的影响和冲击。其中,由他独创的就有“大草原”和“美国风”住宅。在建筑艺术范围内,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乖张。在赖特多样的建筑设计中,他也采用了大量的基本几何图形,比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在总体上采用网格的方阵方式,加上各种抽象的细部处理,总是具有相当特殊的装饰效果。他设计上的一个很强烈的特点是努力在自己的设计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找寻一种和谐的因素,设法使设计达到与自然的融合关系。其中,赖特的流水别墅就是典型代表。

综上不难看出,三位建筑巨匠在设计风格上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他们都推崇自然的建筑观,比如柯布西耶和米斯同是将理性淋漓尽致地贯彻在设计中,比如米斯和赖特都主张流动的空间,比如他们都善用光线营造效果,又比如柯布西耶和赖特都善于用几何图形来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建筑,尽管柯布西耶的建筑史严峻而乖张的,而赖特的却显得亲切而有深度……这些共同的联系,可能是源于二十世纪的社会背景吧,但正是这样一些或多或少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所体现出来的种种不同之处,让他们的建筑在二十世纪的天空不至于被力排,却也个性地绽放光芒。他们,以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姿态,在凝固的历史中,思维灵动,给建筑的历史留下了三个巨大的身影。三种不一样的美,流转在时空当中,万古不朽!

世界五大最著名建筑风格流派

一:巴洛克建筑 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世界建筑艺术风格分类介绍

世界建筑艺术风格分类介绍 2010-03-29 16:50 1、地中海建筑风格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拖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和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 2、意大利建筑风格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有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分析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 李先逵 内容提要 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中国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是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的礼制建筑;二是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亲近人的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的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的群体意识;三是“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的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审美理想。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理论创新 在当今丰富多采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它需要把传之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

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历史建筑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发扬传统的创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不少对传统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的学习,而没有体味到更实质的学习是在对建筑本质内涵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中国建筑传统的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的观点,从建筑观的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的把握上去加以阐释和理解。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相比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应当有以下这样三大基本特色,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新的审视,以吸取其合理的营养。 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 从艺术本质来看,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的寓意性,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的思想意识。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来,却是失之浅表。由于中国文化哲学的早熟,使之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灌注和培育则比其它建筑体系显得格外的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姿而又深沉高迈的哲学意识,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的本质。言其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实为历史的验证,绝非夸张之辞。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的,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是分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的确颇有见地。 中国建筑文化哲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举其大要可列陈数端。首先,在对建筑的名称上,就可看出强烈的文化意义。如称建筑群中位

建筑艺术的特点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涵义、类型、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远古的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它们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基于上述原因,教材中安排了几课建筑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概念理解: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 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举例:悉尼歌剧院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分别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例如: 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中西建筑艺术的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 建筑艺术的比较 摘要: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中西民族在一整套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并且,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重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并不例外,无数无名的工匠世代相传,惨淡经营所创造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也曾取得了独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的伟大成就,也散发着东亚地区特有的泥土芳香,表出中国文化特有的伟岸俊秀,而显示了和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建筑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建筑艺术差异相辉映 建筑是艺术世界中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员。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是人们遮风挡雨,抵御烈日冰雪的必要生活设施,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世界各地保留的各种建筑遗址个古建筑,如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中国建筑恶和西方建筑,无论在形象内涵,还是风土神调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一、中西传统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一)、中西建筑文化的主要特点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如果要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来点明中西建筑文化的主要特点,那么,从传统建筑来讲,许多史学家似乎都会选择“变革”和“稳定”这一组意义相对的词汇。 1、中西传统建筑的“稳定”和“变革” ﹙1﹚、首先,“变革”描绘出古代西方建筑发展的轨迹,从纪元前古老的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建筑,稍后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一直到公元后罗马帝国个中世纪基督教建筑,“变革”一直是西方建筑文化的主调。尽管这些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和借鉴关系,但似乎的“遗传因子”的同一性变成“隐性”的

世界主要建筑风格分类

世界主要建筑风格分类 1、意大利建筑风格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有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意大利建筑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铁铸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2、地中海建筑风格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拖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02 学生姓名:陈建夫 学号:2015210039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和发展趋势 纵观整个西方建筑的历史,在人类文明的建筑史上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是人类建筑桂冠的一颗明珠。在西方建筑的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历史差异,地域差异产生了多种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下面本论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建筑风格并从这几种建筑风格中分析并讨论西方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古希腊建筑的风格 古希腊文明在人类历史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建筑文明也同样不可小觑,现存的古希腊建筑的遗迹一般都是公共设施、民生设施、坟墓或者是供他人休憩之所。古希腊的人文艺术使得古希腊建筑艺术蓬勃发展,古希腊的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柱式结构的运用。柱式结构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恢弘大气磅礴有气势。同时古希腊建筑还很注重切割比例和视觉效果的运用如雅典的帕提农神庙就运用到了黄金切割比和视觉效果。它的柱子并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有一定倾斜这样就有了更佳好的视觉观感避免了柱子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尴尬局面,比例的运用也加大了建筑艺术的美感通常古希腊建筑是一个1:1.618或者是1:2的矩形这样的建筑模式可以产生更好的光影效果。 古希腊建筑文明在西方建筑历史的价值都是举足轻重的,对之后的各种艺术风格的建筑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都可以看到希腊建筑艺术的影子。基于对整个西欧历史的深远影响古希腊建筑当之无愧为西方建筑的开拓者。

(二)、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1) 古罗马建筑艺术和古希腊建筑艺术相辅相成,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他们的建筑主要不是通过墙来承重的而是使用柱子来承重的还有他们的建筑都是经过严密的几何测绘,设计,并有着一定的视觉观感;不同点在于相比较于古希腊建筑而言古罗马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实际用途,并且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大跨度建筑。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古罗马的万神庙,万神庙大跨度建筑的表现在它的穹顶万神殿的穹顶达43.3m这个记录在人类历史上直到20世纪才被打破堪称古代建筑史上的穹顶之最。 (2) 还有能体现古罗马建筑的就莫过于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三层全部由混凝土建成,罗马斗兽场是罗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体现。罗马斗兽场的席位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等级大体分为三级一级贵族席,二级公民席,三级贫民席。这种席位设置从建筑的角度诠释了古代罗马对于等级制度的严格划分,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从建筑上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沼,随阶降泻的叠瀑等。 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 。 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称霸全欧后于1661年始建的,历时百年之久,消耗全国赋税的十分之六。壮丽的凡尔赛宫苑无处不体现主权的至高无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兰西园林简洁豪放的独特风格。 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世界历史上较主要的园林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中国古典园林,一类是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它们的形式不同,风格迥异,然而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诗情画意”,各自寓有自己的“意境”。 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在形式上有强烈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规则的建筑图案,修剪整齐的树草花圃,人造的水池喷泉,笔直的道路,宽阔的广场和娇柔的石雕像……以比拟神圣的君主集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除了有长期的、民族的、传统的历史渊源外,也是当时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在造园艺术上的反映。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 因此,“诗情画意”“意境”,应该是每一种形象艺术所共有的内容,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境”所特有的内容,才能真正地揭示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园林的特点。 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说,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 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 或喧宾夺主。 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这个“五要”“五避”,贯彻在创作园林的各个具体环节。这些环节主要是座基选地,总体布局、院落组合、单体建筑、山水、花木、道路和造景的一些技巧等等。 座基选地,通俗一点讲,就是造园的建造位置选在什么地方,划分多大的范围。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当然,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

宗教建筑演讲稿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1092年主教堂竣工,1153年增加了洗礼堂,1174年修建了钟楼即后来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建成,但在532年被一场大火焚毁,现在看到的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于同年重建的。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征服该地,把教堂改为清真寺。其特点是方形平台上覆盖着圆形穹顶,有两个半圆球形拱门支撑,别具风采。这种典型样式成为后来许多清真寺设计的模板。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着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Calatrava(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

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非人类的建筑语言”:开创神话园林与宇宙观念建筑的鬼才戴帆 作前卫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戴帆(DAIFAN)以突如其来巨变般全新图景的建筑设计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定性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内容思想繁复,精确的表现、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像力将空间和感觉在建筑语法、建筑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 戴帆的建筑设计倾向于冒险性,他所追求是一切多元的创造力与解放,以及与对此力量的无限肯定性。这种时间、空间的跳跃颠覆了主流建筑。他的设计和艺术从来不是被标准的知识形式把握的东西,它在概念和表现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而是抓住概念的创造性在思想的制高点上飞掠、穿行,看到全新的图景,朝着不断前进的曲线飞向未来,未来是力量实践的场域。 戴帆的“宇宙宣言”(UniverseManifesto)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戴帆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他的“宇宙宣言”动摇了既定的有关建筑的成见,或者说,他从另外的不同于所有的人角度,

建筑的十种风格

NO.1 地中海建筑风格(Mediterranean Style)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建筑外墙的涂料经过工匠们一层层、一遍遍的粉刷,颜色就渐渐的沉淀下来;岁月愈久,颜色愈白,味道愈浓,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手艺精神。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包括墙体、护栏、门窗框架,乃至屋顶上使用的筒瓦。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包括阳台、窗间柱子等多用螺旋形铸铁花饰。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河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 N0.2 意大利建筑风格(Italian Style)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14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随之资产阶级的象征——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建筑兴起,这就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罗马式样、它在建筑艺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建筑艺术的特点》

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重难点:能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以及学会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优秀的建筑。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因该是非常熟悉的,现在还有人不住房子而住山洞,那就是野人了。我们逛的超市,读书的教室,还有体育馆,这些都是建筑。但作为美术的建筑我们又显得陌生,建筑就是房子吗?(提问)除了房子,桥梁,陵墓,纪念碑等都属于建筑。所以,比较准确地讲,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某些纪念碑、桥梁等建筑虽然没有供人使用的内部空间,但却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外部空间。但是,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它与一般主要供观赏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具有明显的区别,它与工艺美术一样是有实用价值,不象一张油画、或一座雕塑只供人们欣赏。(举例子:见漫画,说明作品中存在什么问题)总结得出结论:建筑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注意其实用性和牢固程度。我们去买房子不是都十分注重房子的套形、所处地点、朝向,还有房子的外形是否气派。外滩的房子价格高,正是因为他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实用、坚固、美观"被称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评价建筑的艺术性,不仅仅是看它的造型和装饰是否美观,还要看它是否做到了实用、坚固、美观的统一。这也是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出发点。 二、讲授新课 1、建筑的艺术特征: 意大利现代著名建筑师奈维认为:"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总之,优秀的建筑不仅要设计师去设计,还要由能工巧匠将他造出来,所以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具有艺术的特征。(作品欣赏) (1)建筑形象和表现的多样性 任何一种建筑都具有自己的建筑形象。这就是通过各种结构、造型体现的建筑的外观。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建筑匠师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形、线、色彩、质感、光影等表现手段,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受。(天坛与江南民居对比) (2)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历史性和时代性 建筑具有许多社会文化的属性。一是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从而形成建筑形式的地域差别。同一民族,由于地域条件的不同,建筑形式也不一样。(帕特农神庙与---------雅典卫城) 二是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别。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差别就更明显。象上边欣赏过的天坛与现代的江南民居就具有相当大的差别。所以,欧洲人把他们以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代建筑称作是"石头的史书"。 2、如何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 当然,面对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优秀建筑,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欣赏。 (1)(五塔寺)(设问:这座建筑从外边看有什么用途?) 宗教,其奇特的外形使人感到迷惘和神秘,符合宗教建筑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建筑的不同功能的外在表现。例如,优秀的住宅建筑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有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范文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城规122 洪强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 成为1: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厅 堂,大殿,周围是柱 子,可统称为环柱式 建筑。这样的造型结 构,使得古希腊建筑 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

如何区分欧洲建筑风格

如何区分欧洲建筑风格 1)哥特式建筑风格。 盛行于众世纪1050-1550,以宗教建筑为多,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亚眠主教堂、科隆主教堂、巴黎圣母院等是其典型代表。 (2)巴洛克建筑风格。 1600-1760,他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也要刻意追求。 (3)洛可可建筑风格。耶苏会教堂 1750-1790,主要起源于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4)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 (5)罗曼建筑风格 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罗曼建筑的著名实例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6)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筑发展的主流。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丢勒里宫、鲁佛尔宫等。 (7)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巴黎的圣心教堂。 (8)浪漫主义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是英国议会大厦、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和曼彻斯特市政厅。

中外建筑文化对比

郑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通过中国故宫和法国卢浮宫的差异透视中西文化 姓名王贝贝 学号 124202051026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 B12级一班 指导教师郭辉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从中国故宫和法国凡尔赛宫的差异中透视中西文化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B12对外汉语一班 作者签名: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中西古典建筑发展简介 (1) 二.中西古典主义建筑差异 (2) (一)建筑材料的差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筑色彩的差异 (4) (三)建筑格局的差异 (4) (四)建筑艺术的差异 (5) (五)建筑价值与文化传承的差异 (5) 三.形成差异的原因 (6) (一)环境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6) 1.地理环境的不同 (6) 2.人文环境的不同 (6) 2.1历史背景的不同 (6) 2.2文化内涵的不同 (7) (二)民族性格的不同 (8) 1. 群体和个人意识 (8) 2. 保守和进取 (8) 四.中西方古典建筑的差异之于现代.........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