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教育变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缓解教育变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缓解教育变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缓解教育变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我国正尝试针对整个教育领域进行全面和彻底的变革,包含学前教育、小学升初中教育、高考政策、大学教育、研究生政策、留学生政策、特殊教育以及培训机构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整个变革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教育最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势必会受到全面教育变革的冲击,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探讨教师缘何不适应教育变革,又如何调整心理状态进而去适应这种变革,一方面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价值,另一方面,也对基础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意义深远。

一、教育变革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中国的教育踏上了全面改革的征程。在此后的30年教育发展中,我国基础教育始终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随着变革不断地从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方面作出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然而,这些外在的变革无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给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第一,专业发展遭遇瓶颈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近两年,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陆续推出管办评分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教育督导、推进依法治教和教育有序开放等一系列教育政策,这些新教育政策的推出和施行,要求教师只有更加专业,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然而现实中,教师一方面疲于应对大量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被迫应对各种检查,没有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基础,专业思想、知识和能力囿于自身经验而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渴望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适应各种变革,却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日益开放的教育环境,来自社会、家长及学生的高要求令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的教师无所适从,强烈的心理忧虑、挫败感和无助感日益加剧。

第二,教育环境变化给教师带来心理不适。我国教育体制已经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开始转变,各阶段如幼升小、小升初,尤其是高考评价机制的变革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

学生,因而教师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教师;多元文化融合使各种价值观、教育观并存,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因而,在新教育环境下,“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职能,教师不能再仅仅依靠经验和以往的教案来开展教学工作。相反,教师要熟谙素质教育理念,思想也要更加包容开放,能够为学生的人生道路作出方向性指引。然而,多数教师达不到这种要求,教育环境的这种大变化使他们来不及转变思想,或者说不容易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他们极易产生迷惘,产成心理上的不适应。另外,学生数量的减少使对教师的需求数量降低,这使很多教师面临岗位资源的竞争,也是其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多重角色凸显加重教师心理负担。社会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是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任何一种社会行为,不仅反映出角色扮演者的社会地位及身份,而且体现出个体心理、行为与群体心理、行为及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人往往扮演着多重角色。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如果不能胜任,往往会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由此陷入纠结、苦闷、焦虑、烦躁的情绪中。当下社会赋予教师太多的角色期待,既要求教师做教书育人者,又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者;既要求教师做学生及家长的服务者,又要求教师做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者;既要求教师做教育者,又要求做研究者……当各种角色难以协调时,教师就会体会到角色冲突。此外,教师除了扮演教师这个角色外,还承担着其他角色,如父(或母)亲角色、子(或女)角色等。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顾此难免会失彼,工作和家庭多重角色的日益凸显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二、导致教师心理不适的主客观因素

一方面,学校文化和社会观念约束教师心理适应。学校因素是被普遍认为的教师最主要的压力源。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不易短时间内发生改变。教育变革首先改变的是学校,然后才是教师、课程以及学生。新的教育政策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变化,学校文化也要根据新教育政策有所调整,在这种调整变化中,学校固有的文化价值观及行为准则要参照新的价值取向作出

相应的调整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深刻的,不易推进。因而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包括教学工作、学生管理以及应对上级的评价等。

社会因素是仅次于学校因素的教师第二压力源。在教育变革中,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及定位更高,学生家长与教师的矛盾日渐凸显。首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使教师备感压力,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实践先行者,除了要践行自身的责任之外,还担负社会的厚望,被定为教育改革成败的责任承担者,其表现更受社会关注;其次,学生家长对教育改革了解不够深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很难完全信任教师,常常质疑教师的一些教学行为;最后,教师自身家庭的不支持也给他们带来很大困惑,由于教师容易将教师身份带入家庭,对子女要求过于苛刻,加之工作占据太多的精力和业余时间,他们常常得不到家庭的认可和支持。

另一方面,非理性认知和过高期待限制教师心理适应。ABC理论认为引起情绪障碍的不是引发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经历者对该事件的评价和解释。A、B、C 为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其中A指诱发事件,B指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C指情绪和行为结果。对同一个压力事件,信念认知不同,体验到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自然也不同。对于教育变革,有些教师把它看作一个挑战,将压力变为动力,努力调节、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去适应,从而产生自信、乐观和进取的积极情绪;有些教师则将其看作一个威胁,被迫应对,甚至畏缩不前、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从而产生焦虑、沮丧和紧张等消极情绪。这种非理性认知更容易使教师排斥改革者强加于他们的价值观及教育理念,不去理性地分析、对待教育变革;同时也容易使教师对自身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改革需要产生怀疑,导致焦虑。

教师对自身的过高期待使教师深受其苦。作为受过多年教师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责任心和使命感早已深入他们的内心。所以即使没有行政上的硬性规定,很多教师也会自觉地把教育好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把国家的未来发展命运揽到自己头上。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明确地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地给自己施加太多的期望。“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即使教育在不断地变革,人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不少教师仍然期望自己能够以优秀教师的形象示学生,不论是教学上的优秀、研究上的优秀,抑或是人品、人格上的优秀,自己都能够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然而收获是需要大量付出的,教师对自身过多的要求也给他们带来诸多焦虑和烦躁。

三、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其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应从建立教师自我调节机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建立稳定的教师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来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一)超越自我:建立教师自我调节机制

完善自我认知,学会自我调节。教师因其专业知识储备、职业发展、自身利益等因素不同而导致对自我的认知不同。不同学历的教师其专业知识储备不同,因而教学理论知识的水平不同。但学历也不是衡量教学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其差异可以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和后期的努力学习来弥补。教师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现有知识提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加明确自身追求的方向,把握自身定位。教师接纳自己,不仅要从自身知识体系和结构上接纳自己,还要尝试接纳自己在变革中产生的心理不适,积极面对,努力调节。解决焦虑烦躁是教师个人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ABC理论启示我们,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改变一个人的认知观念。教师要想缓解自身焦虑烦躁的情绪,需要先从改变对教育变革的认知入手,充分认识到教育变革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意义、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意义,从而变压力为动力,勇往直前,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懈追求。

调整角色定位,明确责任与义务。“授业”与“传道”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以及“教书匠”与“文化人”的互补等均是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与自我责任划分的重要内容。教师首先是独立的人,其次才是职业群体。每天在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之后,家庭身份就成了主要的身份。调整好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角色转换对教师而言尤为重要。教师以家长的角色对待孩子,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并非易事,教师的孩子在放学后更希望有家长的关心而不是在家里也面对教师一样威严的家长,教师须尽力调整角色,以满足孩子及家庭对自己的期待。教师清晰的自我角色定位是其处在教育变革的大环境下自我能力的认知,是教师正视自己的基础,只有站在教师职业之中,又站在教师职业之外,教师才能真正地看清自己,找寻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自己都不能失去本我,努力使教学能力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渐进提升。寻找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怯变革,不自我焦虑,勇担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作出贡献。

重塑知识结构,超越自我。首先,教师要自主学习。教育变革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并进行个性化教学,把自己的经验、体会、智慧灵活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问题也越来越多,因而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主动带动学习发展,才不会被教育变革打败,才不会被学生问倒。其次,教师要打破常规。教育的变革在打破常规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机会。教师也要借势紧跟教育变革的步调,不断发展自我、突破自我,从重新认识自我身份的角度加强心理认知构建。在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下,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要打破以往高高在上的常态,开放思想,主动进行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满足学生及社会对自身的期待。教师完成自我超越对缓解心理焦虑而言至关重要。

(二)学校减压: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从制度上规划施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共同管理学生,以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环境。学校应引领校园文化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采用“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的学习生活;注重调解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适当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如联欢会、体育比赛或旅游活动等,愉悦教师身心,增进教师间的交往与沟通,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学校在对教师心理进行关注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教师一同管理学生,分担教师的压力。时常对学生进行一些心理测试,作出相应的评价并予以积极的心理辅导;定期举办全校心理讲座或座谈会,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

(三)社会松绑:建立稳定的教师社会支持体系

要尽快完善与教育改革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教育改革是一项全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一系列支持教师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利于减轻教师在改革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其在变革中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评价。教育决策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握教育改革的性质,了解其实施的过程,须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全面解释教育变革

及变革对教师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实事求是地对教师在教育变革中的工作进行评价。倡议社会对在角色转换方面较为迟缓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稍加宽容。要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心理问题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反映。要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心理负担,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例如,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项目和继续教育的内容中,在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内开辟“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为教师缓解压力。

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方法

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方法 大连金州新区大李家小学李铁凝 新课标、新课程下的教师任务重、压力大,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了,学习内容并没有少,教师要在更少的时间里教好同样的内容,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开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有的要求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作为教师,压力太大、时间过长会对工作、生活不利,因此,我们自己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二·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剌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其次,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当然,也要克服轻举

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心理压力 虽然在当今社会,教师是一个被普遍认为收入稳定,地位重要的职业,有些统计还显示出教师属于高收入人群,然而事实上城市里老师的工资几年来已有所上涨,但面对飞速上升的房价、物价,作为教师,就那一两千元的月收入,何时才能买上城里的昂贵的住房呢?如果单位没有住房福利和补贴,老师们辛苦一辈子,也许也顶不过那几十方米的房子。这样的收入与房价比,教师们忧心住房问题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因此而产生的忧虑和压力也可想而知了。 一、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应激的职业,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一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它职业那么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作为教师,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我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 教师提高学历是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另外还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很容易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三、个人生活和工作冲突的压力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处理生活琐事。青年教师的恋爱、交友,中年教师负担更重,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教育子女。我们工作的性质是铃声就是命令,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你都必须精神饱满地去讲课,满怀热情地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时代要求的压力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同时扮演多重角色——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已。他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给学生树立为人的榜样,为人师表必须铭记在心,从而使教师产生了凡人与榜样的冲突总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心理带来了种种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供自我支持,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不必要的“神坛”带来的心灵束缚。另一方面还有待于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教师在“传道、解惑”的教学活动中传给学生正面映像。教师“减压”,实际是为学生“减负”,只有教师职业压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如意事常占十之八九:在与学生的教学相处中,免不了动怒发火;在与同事的相处交流中,总免不了产生误会;在与领导的相互配合中,总免不了意见相左……遇到这些不如意事时怎么办?我的经验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乐观、宽容、淡泊。 1、乐观。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都戴着各自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悲观人的特征是对于坏事情和坏消息极为敏感、有偏爱。他们好像一个警惕的哨兵,总是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危险信息。不仅如此,发生坏事后,他们认为都是自己的过错,发生的坏事一定会持续很久,并且会毁掉一切。而乐观的人刚好相反,他们对好事和好消息有偏爱、很敏感,倾向于夸大好事和好消息的作用。当他们遇到厄运时,会认为失败是暂时的,且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坏运气或其他因素带来的后果。可不要小看这个区别,它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功、身体与心理健康,甚至寿命。 当教师面对大量琐碎的、令人不快的生活小“问题”时,要学会缩小,而不是夸大问题的难度。正确的方法就是告诉它问题是不值一提的。最终,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当教师面临艰难的“选择”时,永远不要忘记:生活就是机会,当我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到失败时,在另一件事情上却很有可能是顺利的;要相信“上帝在这里关了门,会在那里开扇窗”,完全失败的生活是不存在的,而智慧就在于要永

远保持积极的态度。 2、宽容。教师在工作中正确地看待竞争,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强手、对手,就会心地开阔。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教师要养成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如果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味地算计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会扭曲变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就会心平气和而少郁闷、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淡泊。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怀。不要总惦记职务的高低、工资的多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有了“春种”,就一定会有“秋收”。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不像某些职业的功效立竿见影,光辉耀眼。教师如果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对工作中的名利荣誉,趋之若鹜,得到欢喜,得不到就失落,这样的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荡。 总之,教师节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克服自己的不良心理,努力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学会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 解 https://www.360docs.net/doc/32203555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一、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成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明确了心理压力源,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

教师如何调整自己心态

教师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自毕业以来,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有十多年了,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是赋予我更多的是那种收获的喜悦。我觉得教育就像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时时刻刻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这些事激荡着我的心灵,启迪着我的思维。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情绪的好坏,对于教学工作是否具有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微笑地面对生活。 教师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正确看待压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现实.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豁达待人,乐观处世。教师在工作中,对任何事情都要坦然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这样,那些所谓的烦乱、愁闷、内疚、无奈,就可以不翼而飞。 当一名教师也与其他的工作者一样。要消除烦恼、忧虑和悔恨,就得面对现实,把握今天。对于我们来说,送走昨天,迎来明天最好的礼品就是使今天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要用美好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在工作之时,要消除烦恼,就得把烦恼从头脑中挤出去。要学会豁达和和包容。不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琢磨一句话,不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善于宽怨他人,尤其是要正

确对待名和利。教师要学会笑,特别是当要进教室时,要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把快乐带进教室,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学生,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感召下,一个个也快乐起来。每时每刻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拥有一份好心情。这样既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又利于面对的孩子,更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 其次,爱心呵护童心。 教师要把自己看作幼儿的亲人和朋友,用一颗胜似爱自己子女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的面向每一个学生。和孩子交往时,尊重孩子,看作何自己平等的人,把他们看作是有能力的,可信赖的,友善的,有价值的,具有向上,求进步的好孩子。 第三,要保持积极健康地生活方式,学会情绪的倾诉。 经常与谈得来的好朋友和同事,说说自己心中的不快,倾诉自己心中的压抑,以减轻心理负担;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学些心理保健知识,以适时调整心态等. 第四,要学会知足常乐。 生活中要学会从容坦然的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把什么事情都要看的淡一些,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做事之前,心里告诉自己:“自己虽然不是最完美的,但是自己尽力做了就好。” 第五、在教育教学中,忌发脾气。

如何应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问题汇总

如何应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问题 沂水镇第二初级中学刘媛薛俊海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挑战,心理压力较大,职业倦怠症状明显。据调查表明:75.6%的初中教师、72.5%的高中教师和70.9%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4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因此,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不但要正视压力的存在,而且要研究、制定并采取减压对策,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满意度。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社会调适对策 从整体讲,教师地位和过去比有很大提高。但横向比,付出和回报比,教师地位和待遇还不尽人意。特别是工作在农村的部分中小学教师,不但条件艰苦,工作辛苦,而且酬薪低,有的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因此,党和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教师工资水准,完善教师工资保障体系,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当教师,吸引城市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切实解决后备教师素质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生存状况不佳等问题,真正使教师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 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师”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复杂性,尊重、理解教师的劳动,树立起教师的职业威望,多为教育、为学校、为教师办实事,形成“党以重教为本、政以兴教为先、民以支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调适对策 1.选: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 有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在招聘教师时过分关注应聘人的文凭,而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应聘人是否愿意当教师,是否适合当教师?结果招来的教师虽具备相应的知识,但不喜欢教师职业,工作的时候“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的人主观上愿意当教师,但客观上并不适合当教师。这些情况,很难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很难保证教师没有压力。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尽快引进现代人才招聘与选拔系统,建立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并使用包括“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工作样本”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师选聘质量,确保挑选出一批“愿教”、“能教”、“会教”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这是从源头上预防或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的重要举措。 2.管: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坚决纠正层层下达升学指标,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督导力度,督促学校落实“减负”规定,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民主管理”,为教师“减负”、“减压”提供领导支持;学校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艺术。一是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内的各项管理制度要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给教师一定的受重视感。二是坚持以法治校,用制度约束人,少用人管人。三是学校领导要善于发

教师心理健康与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与调节 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重中之重。 1、自我积极暗示,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接受自己的教师身份,敬业乐教。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利益观。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不要自卑、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在自觉、自爱、自尊的心理前提下,我们才能心情舒畅,敬业乐业,才能享受职业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理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为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 2、乐于交往、善于勾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缓解人际矛盾和冲突,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和谐、融洽、彼此信任的工作氛围中,他的心理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留心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引导,适时勾通、公证、信任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增进相互勾通和理解。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3、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教师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不做情绪的俘虏,当发现自己情绪消极时,可运用心境迁移的方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等等来进行调整,当心理失衡时,可以通过合理化幻想,合理情绪宣泄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自我解脱,避免更大的心理伤害。以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 4、拓展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人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正相关。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可以收集有关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了解地越深,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正确对待失败,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3、换个角度想问题。 教师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可以给自己更大地空间。 二、调试情感 1、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清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喜爱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控制情绪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 (2)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防止言行过激。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 2、合理宣泄。 (1)身体方面:做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街购物,旅游等。 (2)心理方面: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信任的朋友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 3、从其他方面寻求满足感。 培养有创造性的爱好,如健身、集邮、写作等。 三、改变行为 1、角色学习。 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各种情况时,知道该做什么,如何要求自己,要求学生。角色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教学中可能产生的焦虑。 2、个别或集体讨论。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困难,没有人是样样精通、无所不能的,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是解决问题、增加经验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好方法。 3、体育锻炼。 心身互动,身体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生理疾病可以维护心理健康。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4、寻求专业帮助。 不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论是短期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人们更愉快、更有效的工作。了解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生活和工作。

浅谈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的策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正文...................................................2-8 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3) 要学会与同事和睦相处 (4) 要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 (6) 参考文献 (8)

浅谈教师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几种策略摘要: 近些年,教师由于心理压力而导致的师源性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的产生,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拟从教师自我调节的角度,介绍几种教师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心理压力自我缓解策略 正文: 近些年来,由于师源性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学生心理障碍,如厌学情绪、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屡有发生。师源性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潜在危机。而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的调查就表明:75.6%的初中教师、72.5%的高中教师和70.9%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40%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研究证明,只有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时,教师才能顺利而有效地适应教育环境,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

待和处理师生关系,才能减少学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行为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有效措施。那么,如何有效减轻教师的心里压力,从而减少因师源性心理问题而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呢?我想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生命中二分之一。生活幸福不幸福与工作是否幸福是休戚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群体的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状态,而且在工作中负面情绪体验比较多,包括无奈、痛苦、担惊受怕、气馁、埋怨指责等。这些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使得相当一些教师出现失眠、心悸、头晕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排解工作压力我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树立我工作、我快乐的积极心态。境由心生,其实工作的成败,很大意义上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视工作为享受,那么我们就会努力去享受,然后努力地工作,取得满意的结果,从中又得到成就感,获得另一种快乐,于是便成了良性循环。如果有些人视工作为劳役,当作一种痛苦的历程,便会心生不满,万事抱怨,不止对别人怨恨,亦对自己怨恨。烦恼忧愁,说白了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整天郁郁不得志地生活下去,难道干一行就要痛恨一行?从去办公室开始,就

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使人感到自尊心受损而失去自信,压力与困惑接踵而来。不仅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压抑,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会直接受到威胁。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关键在于:机会对人是均等的,只有在准备中等待机会,才能善于抓住机会。所以,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第三,你所承担

我的心理调节小方法

我的心理调节小方法 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他们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因为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这么沉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去享受教育生活的快乐和乐趣呢?因此,我认为: 1、接受教师身分。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身分,按照自己的身分进行专业活动。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分,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才能约束自己,不参与有失教师身分的不良活动,自觉抵制外界对教师工作的不良刺激。 2、改善心理环境。 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努力加强学习,改善自身心理环境,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能够有承受焦虑能力。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如果教师毫无承受教育焦虑的能力,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那是无法搞好教学工作的。在工作中缺乏魄力,遇事缩手缩脚,不愿管和不想管学生,怕引起麻烦,怕承担责任;或者对学生方法简单,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均是承受教育焦虑能力较弱的表现。承受一定的焦虑,有利于教师加强教育责任心,有利于教师心理品质的锻炼,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态度温和、乐教善管、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所以,要主动承担难度较大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或担任班主任工作等,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磨练自己的耐性。随着一个个困难的克服,承受焦虑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情绪放松训练可以采用:(1)放松训练。即通过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练习,从而使人体验放松的快乐,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神经的放松,尤其是大脑的放松对于消除紧张情绪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转移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他们过分注意那些令他们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由于他们的注意和紧张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恶性循环,使心理压力不断加强。因此,转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训练,适当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劳动,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为社会或他人做一些好事等等。(3)与人交谈。因为教师工作的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交往范围的狭小,所以,当教师出现压力和心理紧张时,与人交谈,排解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取得家人和朋友、同事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消除紧张情绪。 4、改进人际关系。 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教师应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从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观环境中的各种现象。 (1)调整与学生交往的态度,这是师生间沟通成败的关键。学生是善感的,他从老师的眼神、语言、语调中就能感到老师是否喜欢自己,从而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往往能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际交往态度决定着交往成败的道理。因此,把自己的学生想象成“天使”,就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2)避免使用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的错误语言。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发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

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策略

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策略 1、努力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积极面对新课改。 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注重学生自觉、自由、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因而,新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面对不可逆转的现实,能够改变的只有教师自己。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认识模式,避免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改革中存在的暂时性问题,坚信凭借努力一定能成功应对新课程的挑战。此外,教师应以积极心态面对存在的压力,不再将个人承受的压力看作是个人无能、失败及对工作的不胜任。学会将其视为可以理解的,在人们面对高标准、高要求及不确定性时不可避免的产物。 2、实现教师新角色的自我确认。 学者Schwab·Byme认为出现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时,教师易出现职业倦怠。当教师不能妥善协调冲突和感到角色定位模糊时就容易导致压力的产生。⑤教师在积极投入新课改的活动时,缓解压力和预防职业倦怠,需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确认。首先,要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职责、内涵、课堂教学中各角色的职责范围和功能,对不同类型的课如:常规课、研究课、活动课中不同角色的比重有所侧重,并协调各角色间的关系,减少冲突。其次,教师自我权威意识的消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主动的改变对权威的传统认识,放弃对学生及教学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学会分享,从单一的、专制的和封闭的权威转变为多元的、民主的和开放的权威,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有很大的不适应和心理冲突,但是这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的消除由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3、注重教学反思与自我能力的提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心理压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且适当的焦虑可以有效的提升个体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这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课程改革。要认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对已有的教育观念的反思和改造,这是一个不断思考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作为教师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困惑和压力,立足于新课程实际,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根据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适合自己,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活动进行监控、评价与矫正,将现有知识与过去经验相互连接,吸收先进的课改成果,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积极方法。 4、教师要善于调节情绪。 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更多关注自己的优势,更积极地看待自我;消极的情绪、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更加关注自我消极的方面。过大的心理压力必然伴随焦虑、沮丧、无奈、无助、烦恼等消极的情绪,上述所提及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给教师造成情绪上的波动。比如通过一些基本的调控技巧包括自我宣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等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同学们好!再过几天你们就是踏上教师岗位的真正的老师了,对于这个角色的转换,你在心理上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名老师,你将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今天这堂课,将由我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如果进行心理调适》。 一、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到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对健康给予了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那么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

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2、心理健康标准:实际上,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尺度,因为它受种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是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是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进行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能做到: (1)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3)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 (1)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 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