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万吨柠檬酸厂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4万吨柠檬酸厂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4万吨柠檬酸厂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学科分类号:081801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题目(中文):年产4万吨柠檬酸厂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英文):Annual output of 40,000 tons citric acid plant extraction workshop design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10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1)

1.1 概述 (1)

1.1.1 柠檬酸用途 (1)

1.1.2 柠檬酸循环 (2)

1.2 柠檬酸发展简史 (2)

1.3 国内柠檬酸形势 (3)

1.4 设计规模与深度 (4)

第2章柠檬酸生产工艺 (5)

2.1 工艺流程的设计的原则 (5)

2.2 柠檬酸生产方法的选择 (5)

2.2.1 生物发酵法 (5)

2.3 工艺条件的确定 (6)

2.3.1 柠檬酸的生物合成 (6)

2.3.2 糖化工艺 (7)

2.3.3 发酵工艺 (8)

2.3.4 提取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柠檬酸生产工艺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计算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生产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提取车间物料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提取车间设备计算及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板框过滤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低位储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滤渣洗水储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碳酸钙调浆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CaCO3高位储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中和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柠檬酸钙过滤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酸解锅....................................................................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 CaSO4过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 酸解液储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CaSO4洗水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热水储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酸储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 H2SO4高位储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5 真空抽滤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6 水汽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提取车间布置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建筑设计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基础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车间布置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车间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厂房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年产4万吨柠檬酸厂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

本文从柠檬酸及其用途,总体工艺建设方案,原料及其处理,发酵及醪液处理工艺,粗体及精制工艺等几个方面,简介工艺设计中的基本方法。本设计采用玉米原料通过液体深层好氧发酵,得到柠檬酸发酵液,再通过钙盐离子提取法提取柠檬酸。选用的菌种为黑曲霉G23-4。此法工艺成熟、原材料易得、操作方便、产品产量稳定。

本设计为年产量4万吨的柠檬酸厂提取车间工艺设计。在设计中我充分提高设备和车间的空间利用率,查阅了有关化工设备设计手册,并通过仔细计算,严格地选取设备。最后绘制了提取车间设备布置图,编写了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柠檬酸;提取;工厂设计

Annual output of 40,000 tons citric acid plant extraction workshop design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s of technology design from the function of citric acid, overall plans of technology design, raw materials, fermentation, crude process and refining process. This design uses the corn raw materials through the liquid oxygen deep good fermentation, the calcium salt ion extraction citric acid. The selection of strains is the Aspergillums Niger G23-4. This method is mature. The raw material is easy to get. It's easy to operate and the production is stable.

This paper is a design for extracting workshop by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40,000 tons of citric acid. During designing, I make full use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workshop space. I have cooked up many manuals on designing chemical equipment and have calculated carefully to select the equipment strictly. Finally, I will draw an arrangement diagram of equipment in extraction workshop and write a detailed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Keywords]Citric acid; extract; plant design

第1章绪论

1.1 概述

柠檬酸(citric acid)又名枸橼酸,学名为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分子式C6H8O7。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柠檬、柑桔、梅、李子、桃、无花果等水果中。柠檬酸具有无毒、无色、无臭特性,一般为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醇、乙腈、乙醚等[1]。在潮湿的空气中微有潮解性。加热可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商品柠檬酸主要是无水柠檬酸(C6H8O7)和一水柠檬酸(C6H8O7·H2O)。一水柠檬酸是由低温(低于36.6℃)的水溶液中结晶析出,经分离干燥后得到的产品,分子量210.14,熔点70—75℃,密度1.542。放置在干燥的空气中,一水柠檬酸中的结晶水会逸出风化。无水柠檬酸是在高于36.6℃的水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分子量192.12,密度1.665。一水柠檬酸转变为无水柠檬酸的临界温度为36.6士0.15℃。

柠檬酸的分子结构式如下:OH

HOOC─CH2─C─CH2─COOH

COOH

图1.1 柠檬酸分子结构式

1.1.1 柠檬酸用途

柠檬酸是目前世界需求量最大的一种有机酸[2],极广泛地用作酸味剂、增溶剂、缓冲剂、抗氧化剂等。在所有有机酸的市场中,柠檬酸市场占有率70%以上,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取代柠檬酸的酸味剂。一分子结晶水柠檬酸主要用作清凉饮料、果汁、果酱、水果糖和罐头等的酸性调味剂,也可用作食用油的抗氧化剂。同时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钙、磷物质的消化吸收。无水柠檬酸大量用于固体饮料。柠檬酸的盐类、酯类和衍生物也各具特点,用途极为广泛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柠檬酸的盐类如柠檬酸钙和柠檬酸铁是某些食品中需要添加钙离子和铁离子的强化剂。柠檬酸的酯类如柠檬酸三乙酯可作无毒增塑剂,制造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是饮料和食品行业的酸味剂,防腐剂。作为酸化剂及添加剂,国家标准中并没对其进行限量使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通告的每日允许食用量(ADI)也未

对其加以限量使用。由上可见,人们对用柠檬酸处理过的食品无须过分担心。柠檬酸在药物、美容品、化妆品工业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它是香料和饮料的酸化剂,在食品和医学上用作多价螯合剂,同时是化学中间体,用于制造药物,也可用于金属清洁剂、媒染剂等。

1.1.2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

又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克雷布斯循环(Krebs cycle)。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通过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三羧酸(柠檬酸)开始,再通过一系列氧化步骤产生CO2、NADH及FADH2,最后仍生成草酰乙酸进行再循环,从而为细胞提供了降解乙酰基并提供产生能量的基础。由克雷布斯(Krebs)于20世纪30年代最先提出。

1.2 柠檬酸发展简史

柠檬酸的研究和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1784年,瑞典化学家Scheel首次从柠檬汁中提出柠檬酸并结晶出固体柠檬酸。1838年,由Liebig 鉴定出它是一种含有一个羟基的三元酸。随后,在1860年意大利开始从果汁中用添加石灰乳的办法得到柠檬酸,从而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天然柠檬酸最初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意大利和西印度群岛。意大利的产量居首位。到1922年,世界柠檬酸的总销售额的90%由美国、英国、法国等垄断。发酵法制取柠檬酸始于19世纪末。1893年C.韦默尔发现青霉(属)菌能积累柠檬酸。1913年,Zahorski首先利用黑曲霉生产柠檬酸。1916年,美国农业部华盛顿化学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Thom和同事Currie以曲霉属菌进行试验,证实大多数曲霉菌如泡盛曲霉、米曲霉、温氏曲霉、绿色木霉和黑曲霉都具有产柠檬酸的能力,而黑曲霉的产酸能力更强。如柯里以黑曲霉为供试菌株,在15%蔗糖培养液中发酵,对糖的吸收率达55%。1919年,比利时一家工厂成功地进行了浅盘发酵法生产柠檬酸。1923年,美国Pfizer 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以黑曲霉浅盘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工厂。1938年,Perquin在荷兰发表论文,他将黑曲霉培养于低pH的含硫酸锌、氯化钾和氯化铵的糖溶液中获得了一些柠檬酸,对深层培养法的pH控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1944年,Szucs应用纯蔗糖,在9d内发酵柠檬酸,可得到92%的产率,但因时间太长,未能投产。1950年前,柠檬酸采用浅盘发酵法生产。1952年,Buelow和Johnson等用150g/L蔗糖培养液通入无菌空气,发现通气量增加,柠檬酸发酵时间可缩短,这对柠檬酸发酵条件控制,有了进一步地认识。1952年,美国Miles公司,首先成功地采用深层发酵法工业化规模

生产柠檬酸。此后,深层发酵法逐渐建立起来。深层发酵周期短,产率高,节省劳动力,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仪表控制和连续化,现已成为柠檬酸生产的主要方法。据美国SRI统计,1999年全球柠檬酸的生产能力为87.9万吨,并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速度[3]。

中国用发酵法制取柠檬酸以1942年汤腾汉等的报告为最早。1952年陈声等开始用黑曲霉浅盘发酵制取柠檬酸。轻工业部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于1959年完成了200l规模深层发酵制柠檬酸试验,1965年进行了生产100t 甜菜糖蜜原料浅盘发酵制取柠檬酸的中间试验,并于1968年投入生产。1966年后,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相继开展用黑曲霉进行薯干粉原料深层发酵柠檬酸的试验研究,并获得成功,从而确定了中国柠檬酸生产的这一主要工艺路线。薯干粉深层发酵柠檬酸,原料丰富,工艺简单,不需添加营养盐,产率高,是中国独特的先进工艺。中国石油发酵柠檬酸的研究起步较早。1970年,天津、上海、沈阳、常州等地研究单位利用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进行石蜡油(正构烷烃)发酵生产柠檬酸的试验。1979年徐子渊等筛选出一株对氟乙酸敏感的变异株解脂假丝酵母,其乌头酸水合酶的活性很低,柠檬酸的生成比例从原来的50%提高至80%,从而提高了石油发酵柠檬酸的产率。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柠檬酸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世界柠檬酸产量已达0.4Mt。在柠檬酸发酵技术领域,由于高产菌株的应用和新技术的不断开拓,柠檬酸发酵和提取收率都有明显提高,每生产1t柠檬酸分别消耗2.5~2.8t糖蜜,2.2~2.3t薯干粉或1.2~1.3t蔗糖。现在,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固定化细胞循环生物反应器发酵技术。

1.3 国内柠檬酸形势

柠檬酸的生产最初以从柑橘中提取天然柠檬酸为主。1923年,美国菲泽公司建造了全球第一家以黑曲霉浅盘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工厂。此后,发酵法制取柠檬酸逐渐取代了从柑橘中提取天然柠檬酸的方法。目前,全球柠檬酸消耗量约为150万吨,并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4]。其中,约50%用于饮料工业;食品工业占19%;洗涤剂和肥皂占15%~17%;医药和化妆品占7%~9%;其他工业用途占6%~8%。

中国的柠檬酸产业,较早地进入了国际市场,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国内生产的柠檬酸品质大为改变,生产技术水准、原料、能耗和水耗指标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近年来世界上柠檬酸行业的集约化程度非常高,生产重心已经转移到了中国,我国柠檬酸产量和出口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柠檬酸出口量年均增幅达15%左右。目前,中国的柠檬酸产量大约为100万吨,占世界的65%左右。目前,国内的柠檬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江苏。其中,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其年产量已达50万吨,出口多个国家。中国柠檬酸行业特别是经历了近几年的竞争与整合,全行业的面貌大为改观。呈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

(1)总产量稳定增加,品种不断延伸,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柠檬酸总产量突破40万吨;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消耗一降再降,生产成本压缩到新的水平,全面提升了中国柠檬酸的竞争力;

(3)产品品质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较几年前有了很大改善,中国柠檬酸产品的形象逐渐好转;

(4)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5)三废治理技术日渐完善,大多数企业建设了有效的废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并注重实效;

(6)对于新建、扩建项目,逐渐走出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大起大落的误区。中国加入WTO后,柠檬酸工业继续发展壮大,2002年,柠檬酸出口量为26万吨,柠檬酸钠出口量为2.58万吨,出口总量比上年仍增长3%。中国柠檬酸行业开始走上了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柠檬酸生产单条生产线的规模还偏小,控制手段一般,企业自动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提取工艺和设备水平落后,生产单耗高,收率低,产品质量不高,规模效益差,深度产品开发少,废渣废水污染严重[2][5]。这些问题也都制约着我国柠檬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国内目前有很多人研究了MgCl2、普鲁兰酶、植酸钠、磷浓度、菌种[6]、木薯原料[7]、纤维素糖化液、玉米粉淀粉混合原料、接种量和碳氮比[8]、溶解氧[9]、尿素、乙醇等添加剂[10]、初始含糖量、温度、pH、发酵时间[11]等等对黑曲霉发酵产酸的影响,也有大量的研究探究了柠檬酸生产废渣栽培平菇[12]厌氧发酵生产沼气[13]制取糖化酶等综合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治理[14]等。

1.4 设计规模与深度

本设计规模为4万t/年柠檬酸厂提取车间设计。

本设计范围属于工艺设计范围,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并对相关车间、辅助设施提出工艺要求。

第2章柠檬酸生产工艺

2.1 工艺流程的设计的原则

(1)技术上要先进,生产过程中考虑单机或作业线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成熟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设计厂建成后即可顺利投产,并迅速达到设计能力;

(2)经济上要合理,尽量选用标准产品,充分发挥设备生产能力,考虑原材料生产废料的综合利用。达到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目的;

(3)要因地制宜,考虑设计厂所在地的原料来源,水、电、气的供应,热能和水。

2.2 柠檬酸生产方法的选择[15]

目前生产柠檬酸的主要方法有水果提取法、化学合成法以及生物发酵法三种。水果提取法是早期制取柠檬酸的方法,是指柠檬酸从柠檬、橙、橘子、苹果等柠檬酸含量较高的水果中提取。此法成本较高,不利于投入工业化生产。化学合成法的原料是丙酮,二氯丙酮或乙烯酮。此法制取柠檬酸的工艺复杂,成本高,安全性低,很少使用。而生物发酵法发酵周期短,产率高,节省劳动力,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仪表控制和连续化,现已成为柠檬酸生产的主要方法。我们国内主要是采用生物发酵法。

2.2.1 生物发酵法

柠檬酸的生物发酵法有多种发酵工艺,有固体表面发酵法,表面发酵法,深层发酵法,石油烃(正构烷烃)发酵法等等,目前生物发酵法主要采用前三种方法为主。使用的主要原料有薯干、木薯、马铃薯、蜜糖、正烷烃等。还有用玉米、小麦淀粉的水解液,制备葡萄糖的母液等均可生产柠檬酸。无论使用何种微生物,也无论采用哪一种发酵方法,柠檬酸发酵都是好气性的,即柠檬酸发酵是好氧发酵。

表面发酵法又称浅层发酵法。它是利用生长在液态培养基表面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可发酵性原料转化为柠檬酸。这种工艺出现最早,它在1923年首先由美国Chas.Pfizer公司实现了工业化,至今工业上仍然沿用,主要用于糖蜜原料的发酵。其工艺过程为:将原料先放入煮沸锅内加水煮沸,依次加黄血盐和ETDA二钠盐煮沸灭菌,再用无菌水配成培养基液,加入适量的硫酸铵、磷酸二氢钾作为氮源和营养盐,将培养基液在45~50℃下送入发酵室内装入浅底的铝盘或不锈钢盘中,接入黑曲霉干孢子发酵,过滤掉菌丝后

将发酵液中和、酸解、净化、浓缩、结晶等后处理而得柠檬酸。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投产快,操作简单,能耗低,原料粗放,产酸浓度高等优点。但也有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高,发酵时间长,菌体生成量影响产酸率等缺点。

固体发酵法也属浅盘发酵法的一种,是将固体原料与曲霉菌丝体混合,经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原料中的可发酵成分转化为柠檬酸。此法虽然较落后,但可利用薯渣等固体原料进行发酵,发酵后的残渣仍可作为饲料。采用固体发酵所用仪器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简便,原料粗放,发酵时间短,但其占地面积大,劳动强度大,产酸率及提取率低,副产物多。因为该法有一些优点,故有存在的价值。

深层发酵法和表面发酵的基本原理相似,只是发酵过程发生在密闭的大型发酵罐内,菌体的生长分散在整个液体介质内。深层发酵的关键设备是发酵罐。发酵罐通常由罐体、搅拌、冷却装置和空气分布器等组成。配制好的发酵原料经灭菌、冷却后,将培养的优育菌种先接种于种子罐,再转移至发酵罐。发酵期间罐内始终通入无菌空气,以增加培养基内的溶解氧,注意控制发酵温度、pH、通气量及搅拌速度,维持菌体的生长。该方法的优点是:发酵体系为均一的液体,传热传质良好;设备占地面积小,生产规模大;发酵速率高,时间短;产酸率高,菌体生成量小,原材料消耗低;便于机械化操作;发酵副产物少,产品得率高,产品质量高等,从而使其成为当今世界生产柠檬酸的最主要的方法。

石油烃(正构烷烃)发酵法采用解脂覆膜孢酵母为菌种,以石油为原料发酵生产柠檬酸是基于分解长链烷烃的能力,先通过一端氧化产生长链脂肪酸,诱发子链打开,借β-氧化或ω-氧化作用成为短链脂肪酸,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柠檬酸,反应历程如下:

C16H34 + 0.5O2+ H2O → C16H32O2 + 2H2

C16H32O2 + 16H2O + ATP → 8C2H4O2 + 14H2 + AMP + 2Pi

3C2H4O2 + H2O → C6H8O7 + 3H2

本次设计采用深层发酵法。

2.3 工艺条件的确定

2.3.1 柠檬酸的生物合成

(1)柠檬酸生产菌种

很多微生物都能生产柠檬酸,例如:黑曲霉、棒曲霉、文氏曲霉、泡盛曲霉、芬曲霉、丁烯二酸曲霉、淡黄青霉、桔青霉等,以及假丝酵母属中的

一些种。至今世界上消费的柠檬酸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而最具优势的是黑

曲霉和解脂假丝酵母等菌种的深层发酵法。在现代,糖质原料发酵使用黑曲霉,因为它的柠檬酸产量最高,且能利用多样化的碳源。所以本设计拟采用

黑曲霉G23-4菌种作为生产用菌种。

(2)柠檬酸生产原料

凡是能通过微生物代谢而产生柠檬酸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发酵柠檬酸的

原料。但从工业成本考虑,多采用廉价符合要求的原料。一般工业选择原料

的标准如下:

a原料中可利用成分高,抑制柠檬酸生产菌生长和产酸的物质极少。或

容易除去,能满足工艺要求。

b能就近取材,原料来源丰富,便于采购、运输、适于大量储存,保证

生产上的供应。

c原料成分对产品的提取、精制无影响。

d价格便宜。

所以我们按实际需要,本次设计将以玉米作为生产用原料。

表2.1 整粒玉米的化学成分(%)(干物质)

化学成分蛋白质淀粉糖脂肪纤维素灰分范围65~13.2 71.6~73.4 1.05~2.82 3.6~6.5 1.5~2.51 1.04~2.07 平均值9.6 72 1.58 4.9 1.92 1.56 (3)柠檬酸发酵机理

黑曲霉属半知菌纲,一般只进行无性繁殖,由孢子发芽开始到新的孢子

形成,为一个生活周期。黑曲霉利用糖类发酵生成柠檬酸,其生物合成途径

普遍认为是:葡萄糖经过酵解途径(EMP)和HMP途径转变为丙酮酸,丙酮

酸一方面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另一方面经二氧化碳固定反应生成草酰

乙酸,草酰乙酸与CoA在柠檬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产生柠檬酸[16][17]。黑曲霉

在限制氮源和锰等金属离子的条件下,同时在高浓度的葡萄糖和充分供氧的

条件下,TCA循环中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受到阻遏,TCA循环变成“马蹄形”,代谢流汇集于柠檬酸处,使柠檬酸大量积累并且排出菌体外。

2.3.2 糖化工艺

采用淀粉质原料生产柠檬酸,黑曲霉不能直接利用玉米。只能将其糊化、糖化为葡萄糖,方能供发酵生产用。

(1)液化的方法及选择

○1酸法:以强酸为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液化程度较难掌握。

○2机械液化:破坏淀粉颗粒表面和结晶结构。

○3酶法:用α-淀粉酶,在中性溶液,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液化程度容易掌握。此法适应于柠檬酸工业。其方法按工艺条件分:间歇液化法(直接升温液化法)、半连续液化法(高温液化法)、连续液化法(喷射液化法);按设备条件分:罐式、管式、喷射式;按加酶方式分:一次、二次、三次加酶多段液化工艺。本设计拟采用连续液化法。

(2)柠檬酸的喷射液化工艺

○1喷射液化

喷射液化是在喷射器中进行瞬间液化,高压蒸汽通过喷嘴,使喷射器的内腔形成真空,混有α-淀粉酶的淀粉乳,在此力的引吸下,呈薄膜状进入喷射器内腔,随即与蒸汽混合形成湍流,料温骤升至100~120℃,瞬间完成了糊化、液化,淀粉糊粘度迅速下降,形成的流体从喷射器下部出料口排至保温系统,恒温90℃维持30~60分钟,达到需要的液化温度。此法的优点是液化均匀完全、已切断的淀粉连不易重新聚合、蛋白质类杂质凝固好,过滤性能佳、设备体积小、可连续化操纵,喷射液化最适合用耐高温α-淀粉酶。但这类喷射器,要求在稳定的0.4~0.6MPa的饱和蒸汽条件下操作。

○2工艺流程

稀石灰水

玉米→ 浸泡→ 粉碎脱胚→ 原浆→ 调浆PH值6.4~7.0 → 一次喷射液化温度为95℃~97℃ → 层流→ 二次喷射液化温度为140℃~145℃ → 闪冷→ 中温液化温度在90℃左右→ 调节PH 4.8~5.2 → 过滤去稀HCl或稀H2SO4

图2.1 柠檬酸喷射液化工艺流程

○3工艺操作

用温水将玉米调成浆乳,加稀石灰水调整pH至6.4~7.0,加需要酶量的2/3,备用。通蒸汽进喷射器、保温系统,待出口温度达90℃以上时,打开浆料回流阀,开始将浆料泵入喷射器进行液化,出料口温度达到95~97℃时,关小回流阀,料液进入层流罐,在90~95℃条件下,维持30~-60分钟,然后进行二次喷射,料温达到140~145℃,进入维持管维持3~5分钟后,经闪冷器迅速降温后落入二次液化罐中,加余下的1/3淀粉酶,在90 ℃左右维持30分钟,碘检查无蓝色反应,然后用稀酸调pH至4.8~5.2,趁热过滤去渣。调整好氮源之后,经连消或实消后发酵。

2.3.3 发酵工艺

(1)菌种的扩大培养

菌种的扩大培养是柠檬酸发酵工艺所要求的。其目的是以少量的柠檬酸

产生菌原种开始,经过几代繁殖培养,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纯的(无杂菌感染)活力强的菌种培养物供发酵生产接种之用。黑曲霉柠檬酸发酵的接种物是黑曲霉分生孢子,所以这一过程又称为干孢子生产。接种质量的好坏是柠檬酸发酵成败的关键。对孢子质量的要求是:形态整齐均一,无杂菌污染,发芽率高,发芽后生长速度适当,产酸活力高,无老化现象。

扩大培养:原始菌种→试管斜面→麸曲菌种→种子罐

(2)培养基的灭菌

灭菌的要求是恰当地掌握灭菌的温度和时间,达到既能杀死培养基中的各种微生物,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的营养成分。目前发酵工业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仍然采用湿热蒸汽灭菌。蒸汽易获得,温度高、冷却时放出大量潜热而导致细菌芽孢死亡,是一种既简单又价廉的有效灭菌方法。其灭菌的方式分为间歇式(实消)与连续式(连消)。

○1间歇式:操作简单,不需其它设备,但由于中间时间长,因而设备利用率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易受破坏。

○2连续式:设备操作相对复杂,但事实上设备一直处于相对较热和稳定的温度,热利用率较高,培养基升温快,加热时间短,营养成分受破坏少,无死角,灭菌效果好适用于大量培养基的灭菌。

故本设计,发酵罐采用连消,种子罐采用实消。

需要全文的请加扣扣:2670227386

中药提取车间设计

中药提取车间设计-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介绍了中药提取车间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及车间布置。 关键词:中药提取、设备选型、车间布局 TB21 A 1.前言 中药提取是从原料药材中分离有效成分的单元操作。尽管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所谓新工艺、新设备,如超临界流体提取、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等,但时下的主流仍是多能提取罐提取、渗漉等一类间歇式传统提取工艺。本文以某中药厂的提取车间为例,探讨多能提取罐水提工艺的中药提取车间的设计。 2.中药提取车间工艺流程 提取车间工艺流程图 3.主要设备选型 中药提取设备均为标准设备(定型设备),故中药提取车间设计时,只要对设备进行选型设计即可。 提取车间年药材处理量为:150吨/年;生产天数为:300天;批次:2批/天,每天3班。则每批药材处理量为:150吨/年÷300天÷2批/天=0.25吨/批。 (1)多功能提取罐 每批药材处理量为250kg,按照工艺要求中药材和水的比例1:10,则加水量为250kg×10=2500kg≈2.5m3;多功能提取罐充装系数取0.85,则2.5m3÷0.85≈2.9m3。故配置1台3.0m3多功能提取罐(每批药材处理间隔时间为12h,故多功

能提取罐只需考虑处理一批药材的量即可)。每台3.0m3多功能提取罐投料量为250kg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2)提取液储罐 提取过程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大约10倍纯化水量(~2.5m3)。第一次投料、加水和加温到100℃时间约1.5小时,提取时间约2小时,出液时间约0.5小时;第二次加水和加温到100℃时间约1.0小时,提取时间约1小时,出液时间约0.5小时,清理药渣时间为0.5小时。则一批药材处理时间约为4+3小时左右,一批药材可收集提取液~2.5m3×2。两次提取液收集时间间隔4小时,在收集第二次提取液时,第一次提取液已经浓缩处理完毕,故提取液储罐只要考虑储存一次提取液的量(~2.5m3)。提取液储罐充装系数取0.9,则 2.5m3÷0.9≈2.8m3,则配置1台 3.0m3提取液储罐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提取液通过离心泵输送至提取液储罐,配置1台 10m3/h防爆离心泵(水提液在后期有用到95%的酒精进行醇沉处理,故本车间为甲类防爆车间)。 (3)单效真空浓缩器 每次需要处理的提取液为~2.5m3(~2500kg),单效真空浓缩器浓缩比为1:5~1:4;浓缩比取1:4,则单效真空浓缩器浓缩过程中蒸发的水分约为1875kg,需要在第二次提取液出液前将第一次提取液浓缩完成,每次物料处理时间按为2小时计算。 则1875kg÷2 h=937.5kg/h,即每小时需要处理 937.5kg的提取液。则配置1台1000型(蒸发量: 1000kg/h)单效真空浓缩器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4)浓缩液贮罐 一批提取液约2.5m3×2(提取过程加水煎煮两次)经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约为1.25m3(单效真空浓缩器浓缩比为1:5~1:4;浓缩比取1:4)左右。浓缩液贮罐充装系数取0.9,

毕设任务书_车间设计

2014届应用化学制药方向《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人: 设计题目: 设计目的:设计的目的是把选定的实验室的的小试工艺放大到规模化大生产的相应条件,在选择中设计出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工艺流程,做出物料和能量衡算;根据产品的档次,筛选出合适的设备;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估算生产成本,最终使该制药企业得以按预定的设计期望顺利投入生产。 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等。 设计内容: 1.处方设计 (1)查阅文献,详细列出药物的临床用途、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天然药物罗列指标性成分的生物学特性)等信息(天然药物提取物还需列药物浸膏的性状信息)。说明这些信息对选择剂型的指导意义。 药物的理化性质信息至少包括:溶解度和pKa、粒径(天然药物浸膏的过筛目数)、晶型、吸湿性、脂水分配系数(天然药物浸膏列指标性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pH-稳定性关系。 稳定性包括: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对光、湿、热的稳定性。 生物学特性包括: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2)处方的筛选与优化 列出选定处方的处方全部组成及各原辅料的用量。处方组成应包括:原料药、全部辅料、包装材料或容器。 原料药、全部辅料、包装材料或容器应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固定的供应商。 说明处方筛选过程,并结合药物的临床用途、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辅料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等信息,说明所选定处方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说明处方优化的过程及理由。 处方的筛选与优化的原则:根据临床用途及给药途径慎重选择,尽量优化处方,做到处方与生产工艺为最佳匹配、有利于设备选型与生产工艺验证。

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成绩: 批阅人: 批阅日期: 设计题目:年产2.8亿芍甘片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者: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年产2.8亿芍甘片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二、设计条件 (1)生产制度 年工作日:250天;1天2班,每班8 h,一天2班。 (2)药剂规格及原辅材料的消耗 依照各“中药制药分离技术课程设计”而定 ①规格:0.35 g/片 ②主要工序及原辅材料可参照 a. 药材干浸膏提取率:7.5%,干浸膏粉碎过筛收率:98% b.干法制粒:干浸膏粉末和辅料比为30:70,收率为98% c. 整粒、总混:收率为99% d. 压片、包衣:收率为98% e. 包装:内包收率为99%;外包无损耗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 (3)设备选型; (4)按GMP规范要求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车间工艺平面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及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原则、技术要求和说明。 (2)工艺流程图; (3)提取车间、制剂车间平面布置图(1∶100) 五、设计时间

设计时间为2周,从2015年6月12日至2016年6月24日。 目录 1 片剂生产工艺概述 (05) 1.1项目概述 (05) 1.2设计目的和意义……………………………………… 07 1.3设计内容 (07)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08) 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08) 2.1生产方案、产品类型与包装方式 (08) 2.2生产规模、制度与方式 (09) 2.3工艺流程 (09) 2.3.1工艺流程制定的原则 (09) 2.3.2制粒压片工艺 (09) 2.3.3片剂的生产工艺 (11) 2.3.4工艺简介 (12) 3 物料衡算 (14)

年产40000吨苯酐的车间工艺设计_毕业设计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苯酐简述 苯酐,全称为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苯酐能引起人们呼吸器官的过敏性症状,苯酐的粉尘或蒸汽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特别对潮湿的组织刺激更大。苯酐主要用于生产PVC 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涂料、农药、医药和仪器添加剂、食用糖精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PVC 生产中,增塑剂最大用量已超过50%,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苯酐的需求随之增长,推动了国内外苯酐生产的快速发展。 最早的苯酐生产始于1872 年,当时德国BASF 公司以萘为原料,铬酸氧化生产苯酐,后又改用发烟硫酸氧化生产苯酐,但收率极低,仅有15%。自1917 年世界开始以氧化钒为催化剂,用萘生产苯酐后,苯酐的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并先后形成了萘法、邻法两种比较成熟的工艺[1]。 1.2苯酐的性质[2] 苯酐,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 分子式C8H4O3,相对密度1.527(4.0℃),熔点131.6℃,沸点295℃(升华),闪点(开杯)151.7℃,燃点584℃。 微溶于热水和乙醚,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1.3苯酐的合成方法比较及选取 1.3.1合成苯酐的主要工艺路线 1.3.1.1 萘法[1] 1.3.1.1.1反应原理 萘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O O O 2 V 2O 5 CO 2O H 29/2++2 2 1.3.1.1.2 工艺流程 空气经净化、压缩预热后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喷入液体萘,萘汽化后与空气混合,通过流化状态的催化剂层,发生放热反应生成苯酐。反应器内装有列管冷却器,用水为热载体移出反应热。反应气体经三级旋风分离器,把气体携带的催化剂分离下来后,进入液体冷凝器,有40%-60%的粗苯酐以液态冷凝下来,气体再进入切换冷凝器( 又称热融箱)进一步分离粗苯酐,粗苯酐经预分解后进行精馏得到苯酐成品。尾气经洗涤后排放,洗涤液用水稀释后排放或送去进行催化焚烧。 1.3.1.2邻法 1.3.1.2.1 反应原理[1] 邻二甲苯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CH 3 CH 3 +3O 2 3O O O H 225 + 1.3.1. 2.2 工艺流程 过滤、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压缩,预热后与汽化的邻二甲苯混合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反应管外用循环的熔盐移出反应热并维持反应温度,熔盐所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泥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如下: (1)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要求进行设计。 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产量往往有一定范围,设计产量在该范围之内或略超出该范围,都应认为是合适的;但如限于设备选型,设计达到的产量略低干该范围,则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取得上级同意后,按此继续设计。 对于产品品种,如果设计考虑认为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不适当之处,也应提出报告,阐明理由,建议调整,并取得上级的同意。例如,某大型水泥厂计划任务书要求生产少量特种水泥,设计单位经过论证,认为大型窑改变生产品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不合理,建议将少量特种水泥安排给某中小型水泥厂生产,经上级批准后,改变了要求的品种。 窑、磨等主机的产量,除了参考设备说明和经验公式计算以外,还应根据国内同类型主机的生产数据并参考国内外近似规格的主机产量进行标定。在工厂建成后的较短时期内,主机应能达到标定的产量;同时,标定的主机产量应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设备长期安全运转的要求,既要发挥设备能力,但又不能过分追求强化操作。 (2)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工厂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确定以后,整个工厂设计可谓大局已定。工厂建成后,再想改变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将是十分困难的。例如,要把湿法厂改为干法厂,固然困难;要把旧干法厂改为新型干法厂,也非易事。例如,为了利用窑尾废气余热来烘干原料,生料磨系统也得迁移,输送设备等也得重新建设,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就不一定可行。 在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考虑节省能源,采用国内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年处理t中药车间设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制药工程1班 姓名:杨德志 学号: 指导教师:程丹 设计时间:2014年9月1日—— 9月26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工艺概述 (2) 2.1前言 (2) 2.2工艺简介 (2) 2.2.1中药的前处理工艺 (2) 2.2.2中药提取工艺的选择 (3) 2.3工艺流程 (3) 2.3.1中药的提取流程框图 (3) 2.3.2工艺流程说明 (4) 2.4生产制度 (4) 三.物料衡算 (5) 3.1前处理车间的物料衡算 (5) 3.2提取车间的物料衡算 (5) 3.2.1提取工段的物料衡算 (6) 3.2.2中药浓缩工段物料衡算 (6) 3.2.3醇沉一步的物料衡算 (7) 3.2.4喷雾干燥步的物料衡算 (7) 3.3物料衡算总结 (8) 四.能量衡算 (9) 4.1中药提取工段能量衡算 (9) 4.1.1 Q的计算 (10) 2

W的计算 (11) 蒸 W的计算 (11) c 4.2中药浓缩工段能量衡算 (11) 4.2.1进料比的计算 (12) 4.2.2浓缩加热蒸汽用量 D的计算 (13) 蒸 4.2.3浓缩冷凝水用量 M的计算 (14) c 4.3回收乙醇的热量衡算 (14) 4.4能量衡算总结 (15) 五.主要设备选型及说明 (17) 5.1主要生产设备及型号 (17) 5.2主要设备一览表 (20) 5.3辅助设备说明 (21) 六.三废处理 (22) 6.1废水的处理 (22) 6.2废气的处理 (22) 6.3废渣的处理和利用 (22) 七.车间平面布置和管道设计说明 (24) 7.1车间组成 (24) 7.2中药提取车间的布置 (24) 7.3设备与管道的布置 (25) 八.附图 (26) 九.参考资料 (27)

年产20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20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 硫酸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磷肥及无机化工原料,其次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的冶炼、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橡胶工业以及农药、医药、印染、皮革、钢铁工业的酸洗等。本设计以硫磺为原料生产硫酸,因为以硫磺为原料生产硫酸不需净化,大大简化了工艺过程,节省投资费用,且产品质量高。 本设计完成了年产20万吨硫酸生产车间工艺设计,介绍了硫酸生产的主要方法和成熟的工艺流程。主要内容包括原料熔硫工段、焚硫转化工段、干吸工段及主要设备的选择、环保措施等。完成了化工设计的各个设计环节,达到了设计目标。经分析,设计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在设计过程中,还重点对废水处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硫酸;硫磺制酸;焚烧炉;转化塔

The Production Process Design of the Workshop for Sulfuric acid with an Annual Output of 200,000 Tons Abstract Sulfuric aci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chemical raw materials, mainly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and inorganic chemical raw materials, as a chemical raw material, it is widely used in non-ferrous metal smelting, petroleum refining and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rubber industry, as well as pesticides, pharmaceuticals, printing and dyeing, leather pickling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is design is used sulfuric acid as raw material to product sulfur, thus it products sulfur without purification, the process is greatly simplified to save investment costs and gain high product quality. It is an annual output of 200,000 tons of 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plant process design, introduces the main methods of sulfuric acid production and mature process.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raw material sulfur melting section, and burning sulfur conversion section, drying and absorption section and the major equipments sele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It completes various links of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achieves the design objectiv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design technology is reliable, and the design is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In the design process, it is also focusing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年产2000吨环氧树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8) 1.1产品介绍 (8) 1.2、生产工艺 (8) 1.2.1一步法工艺 (11) 1.2.2二步法工艺 (11) 1.3、主要原材料 (12) 第2章初步工艺流程设计 (12) 2.1 工艺流程框图: (13) 2.2工艺流程: (14) 第3章物料衡算 (14) 3.1 计算条件与数据理: (15) 3.2 原料用量计算: (15) 3.3 缩合工段物料衡算: (16) 3.3.1 一次反应: (16) 3.3.3回收过量环氧氯丙烷: (18) 4.3.4 环氧树脂收集: (19) 第4章热量衡算 (19) 4.1对溶解釜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对反应釜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冷却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反应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回流脱水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对蒸发器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脱苯所需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脱苯用冷凝器冷却水用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其它设备的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溶解釜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确定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计算筒体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计算封头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校核筒体和封头的水压试验强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6夹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7搅拌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反应釜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确定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计算筒体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年处理t中药车间设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制药工程1班 姓名:杨德志 学号: 20113428 指导教师:程丹 设计时间:2014年9月1日—— 9月26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工艺概述 (2) 2.1前言 (2) 2.2工艺简介 (2) 2.2.1中药的前处理工艺 (2) 2.2.2中药提取工艺的选择 (3) 2.3工艺流程 (3) 2.3.1中药的提取流程框图 (3) 2.3.2工艺流程说明 (4) 2.4生产制度 (4) 三.物料衡算 (5) 3.1前处理车间的物料衡算 (5) 3.2提取车间的物料衡算 (5) 3.2.1提取工段的物料衡算 (6) 3.2.2中药浓缩工段物料衡算 (6) 3.2.3醇沉一步的物料衡算 (7) 3.2.4喷雾干燥步的物料衡算 (7) 3.3物料衡算总结 (8) 四.能量衡算 (9) 4.1中药提取工段能量衡算 (9) 4.1.1 Q的计算 (10) 2

4.1.2提取加热蒸汽用量 W的计算 (11) 蒸 4.1.3提取冷凝水用量 W的计算 (11) c 4.2中药浓缩工段能量衡算 (11) 4.2.1进料比的计算 (12) 4.2.2浓缩加热蒸汽用量 D的计算 (13) 蒸 4.2.3浓缩冷凝水用量 M的计算 (14) c 4.3回收乙醇的热量衡算 (14) 4.4能量衡算总结 (15) 五.主要设备选型及说明 (17) 5.1主要生产设备及型号 (17) 5.2主要设备一览表 (20) 5.3辅助设备说明 (21) 六.三废处理 (22) 6.1废水的处理 (22) 6.2废气的处理 (22) 6.3废渣的处理和利用 (22) 七.车间平面布置和管道设计说明 (24) 7.1车间组成 (24) 7.2中药提取车间的布置 (24) 7.3设备与管道的布置 (25) 八.附图 (26) 九.参考资料 (27)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1设计依据及设计围 1.1设计依据 1.1.1设计任务 课题名称:布洛芬剂车间工艺设计 生产规模:年产片剂(奥美沙坦酯)6.5亿片 1.1.2设计规和标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实施指南(2010年版,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3.医药工业厂房洁净设计规,GB50457-2008 4.洁净厂房设计规,GB 50073-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GB/T50016-2006(2006年版) 6.设计规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T50016-2006(2006年版) 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1992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1.2设计围 本设计参照《医药建筑项目初步设计容及深度的规定》、《车间装置设计》;及校本科生毕业小设计总体要求。 此次设计的围限于片剂车间围的工艺设计及对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提出设计条件,包括相关的生产设备、车间布置设计、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设计,同时对空调通风、

照明、洁净设施、生产制度、生产方式、土建、环保等在的一些非工艺工程提出要求。

2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2.1设计原则 2.1.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 1.工艺布局应按生产流程的要求,做到布置合理,紧凑,有利生产操作,并能保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2.工艺布局要防止人流、物流之间的混杂和交叉污染,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出生产区的通道,极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如部分原辅料,生产中废弃物等),必要时可设置专用入口,洁净厂房的物料传递路线尽量要短。 b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生产区应有各自的净化用室和设施。净化用室的设置要求与生产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相适应。 c生产操作区应只设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设施。用于生产、贮存的区域不得用作非本区域工作人员的通道。 3.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净化效果,节约能源,有空气洁净度要求按下列要求布置: a空气洁净度高的房间或区域宜布置在人员最少达到的地方,并宜靠近空调机房。 b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房间或区域宜按空气洁净度级别高低有及外布置。 c空气洁净度相同的房间或区域宜相对集中。 d不同空气洁净度房间之间相互联系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如气闸室或传递窗(柜)等。 4.洁净厂房应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区域,且尽可能靠近与其相联系的生产区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混杂与污染。存放区域应安排试验区,

年处理500吨槐花米的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题目:年处理500吨槐花米的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目录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七组) (3) 设计题目一:年处理500吨槐花米的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3) 设计内容和要求: (3) 设计成果: (3) 1工艺概述 (4) 1.1 前言 (4) 1.2 工艺简述 (5) 1.2.1槐花米的前处理工艺 (5) 1.2.2槐花米的提取工艺的选择 (5) 1.3 工艺流程 (8) 1.3.1槐花米的提取的流程框图: (8) 1.3.2工艺流程说明 (8) 1.4设计思想: (9) 2 操作时间和批次的确定生产制度 (11) 生产制度 (11) 3 物料衡算 (12) 3.1 前处理车间物料衡算 (12) 3.2 提取车间物料衡算 (12) 3.2.1芦丁粗提取的物料衡算 (12) 3.2.2芦丁精制的物料衡算 (14) 4 能量衡算 (16) 4.1碱溶罐能量衡算 (16) 4.2酸沉罐能量衡算 (18) 5 主要设备选型及说明 (19) 5.1 前处理车间设备选型 (19) 5.1.1挑选设备 (19) 5.1.2清洗设备 (19) 5.1.3干燥设备 (20) 5.1.4粉碎筛分设备 (21) 5.2 中药提取车间设备选型 (23) 5.2.1碱溶罐 (23) 5.2.2过滤设备 (25) 5.2.2.1碱溶后过滤设备 (25) 5.2.2.2酸沉后过滤设备 (26) 5.2.3酸沉罐 (27) 5.2.4聚酰胺树脂 (28) 5.2.4.1聚酰胺树脂简介 (28) 5.2.4.2层析机理 (29) 5.2.4.3洗脱机理 (29)

5.2.4.5树脂使用方法 (30) 5.2.5球形浓缩罐 (31) 5.2.5JH系列酒精回收塔 (32) 5.3泵 (33) 5.3.1碱溶泵(CPN型无堵塞碱泵) (33) 5.3.2酸沉泵(FB型耐腐蚀泵) (34) 5.3.3CD-300高品质真空泵 (35) 5.4储罐 (35) 5.5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 (36) 6 主要管材及管径的选择 (38) 6.1 管材的选择 (38) 6.2 主要管径的计算 (38) 6.2.1蒸汽出口管径的计算 (38) 6.2.2提取罐夹套进蒸汽管径的计算 (38) 6.2.3提取罐夹套出蒸汽管径的计算 (39) 6.2.4饱和石灰水进料总管 (39) 6.2.5水输入总管 (39) 6.2.6碱溶罐进出料口管径 (39) 6.2.7盐酸进料口管径 (39) 6.2.8酸沉罐进料口管径 (40) 7 芦丁纯度检验 (41) 7.1方法: (41) 7.2仪器与试剂: (41) 7.3操作步骤: (41) 8 三废处理 (43) 8.1 废水的处理 (43) 8.1.1基本流程简介 (43) 8.1.2具体流程 (44) 8.2 废渣的处理 (45) 8.2.1药渣的处理 (45) 8.2.2药渣生物发酵工艺 (46) 8.2.3焚烧 (46) 8.3 废气的处理 (46) 9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47) 9.1投资估算 (47) 9.1.1工程费用 (47) 9.1.2专项费用 (47) 9.1.3预备费用 (48) 9.1.4其他费用 (48) 9.2经济效益分析 (48) 9.2.1总成本和其他各项成本的计算 (48) 9.2.2 利润 (48) 9.3年处理500吨槐花米的中药提取车间工艺经济分析 (49)

年产10000吨面包虾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 年产10,000吨面包虾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Design of 10,000 ton/aBreaded ShrimpPlant 学生XX 陶刚 所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所在班级食科1061 申请学位学士学位 指导教师夏杏洲职称副教授答辩时间2010年6月12日

目录 设计总说明I INTRODUCTION II 1前言1 2可行性研究2 2.1项目研究总论2 2.1.1项目研究工作概况2 2.1.2原料分析[2](南美白对虾)2 2.1.3产品分析(见4.1冻面包虾产品描述及质量标准)3 2.1.4总环境分析3 2.2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9 2.2.1厂址位置9 2.2.2建设的必要性10 2.2.3建设的经济意义10 2.3车间平面图设计(见附图2与附图3)10 3工艺设计11 3.1产量的确定11 3.2物料衡算以及加工量的确定11 3.2.1原料虾衡算(以日产量定)11 3.2.2解冻虾横算(以日产量定)12 3.2.3加工量的确定12 3.2.4辅料以及包材横算12 3.3面包虾工艺流程的选择13 3.4面包虾工艺叙述13 4HACCP计划20 4.1冻面包虾产品描述及质量标准20 4.1.1产品说明20 4.1.2质量说明21 4.2原料接收标准(见表3-6)21 4.3产品质量标准21 4.4美国进口面包虾限量标准[14]22 4.5冻面包虾工艺流程图(见附图1)22 4.6面包虾危害分析表(HA)22 4.7面包虾关键控制点(CCP)26

5设备选型(以每小时产量计)28 5.8清洗设备——高压清洗机28 5.9分选设备——虾类分级机28 5.10速冻设备29 5.10.1网带速冻机29 5.10.2平板速冻机29 5.11脱模设备——ST-3型液压冻品脱盘机29 5.12渡冰衣设备——包冰衣机29 5.13解冻设备——高湿度空气解冻机29 5.14搅拌设备——浆料搅拌机30 5.15金属探测器30 5.16设备参数表31 6车间布置与面积32 6.1车间布置32 6.1.1加工车间基础设计32 6.1.2工艺流程布置。33 6.1.3人流、物流、水流、气流方向33 6.1.4设备、门窗、工具、管道材料设计33 6.1.5卫生设施34 6.1.6储存与运输设备35 6.2车间辅助设施35 6.2.1质量控制设施35 6.2.2冷库设计35 6.3车间面积38 7工厂废水、废渣处理系统[17]38 7.1CASS工艺污水处理39 7.2进水水质设计39 7.3出水水质设计39 7.4CASS工艺污水处理流程图39 7.5CASS工艺说明39 8车间劳动力计算40 9水、电用量的估算41 9.1用水量的估算41 9.2用电量的估算42 10设计概算与技术经济分析42 10.1投资指标42

日产2500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可编辑)

日产2500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2500t/d特种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拟设计一条日产2500t干法白水泥生产线,设计部分重点是生料粉磨配套系统工艺设计。在设计中参考了很多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大型水泥厂,用了很多理论上的经验数据。其中主要设计内容有:1.配料计算、物料平衡计算、储库计算;2.全厂主机及辅机的选型;3.全厂工艺布置;4.窑磨配套系统工艺布置;5.计算机CAD绘图;6.撰写设计说明书。 白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白水泥中铁含量只有普通水泥的十分之一左右。设计采用石灰石与叶腊石两种原料。物料平衡计算时考虑到需控制铁含量,按照经验公式(石灰石饱和系数、硅酸率、铝氧率)计算并参考其他白水泥厂,得出恰当的率值为:KH0.9、IM3.85、SM18。全厂布局由水泥生产的流程决定。设计中采用立磨粉磨系统。立磨设备工艺性能优越,单机产量大,操作简便,能粉磨料粒度大、水分高的原料,对成品质量控制快捷,可实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设计采用窑尾废气烘干物料,节约能源。总之原则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热耗,符合环保要求,做到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合理。 关键词:白水泥;干法生产线;回转窑;立磨 2500t / d special cement clinker production line and supporting system for kiln grinding process design

Abstract: Designing a 2500 t/d white cement production line, which was focused on the design part of the raw material grinding design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design, many more advanced large-scale cement home and abroad are referenced. Main content of the design were: 1. burden calculation, the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reservoir; 2. The whole plant selection of main and auxiliary machinery; 3. the entire plant process layout; 4. the system grinding process kiln Arrangement; 5. computer CAD drawing; 6.writ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main difference in composition of white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is the content of white cement in the iron was only one-tenth of the ordinary cement. Controlling the iron content was considered when calculated material balanc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formula KH, IM, SM and refer to other white cement plant, drawn the appropriate ratio value: KH 0.9, IM 3.85, SM 18. The layout of the entire plant was up to the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Vertical roller mill grinding system was used in key plant design. Vertical grinding process equipment performance was superiority, single output, easy to operate, grinding people particle size, moisture and high raw materials, finished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fast and it can tak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t and automated control.In principle, the aim of the design is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reduce heat consumption, be accord with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o,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should

中药提取车间URS

中药提取车间URS 1.目的:建立本URS,为中药提取车间厂房设计和验收提供依据。 2.综述: 背景:根据新版GMP要求和公司规划,须异地技改一个中药提取车间,该车间将位于双流航空港,用于中药的提取生产。车间包括中药材的前处理(包括拣选、洗药、切药、干燥和粉碎)、投料、提取、浓缩、乙醇回收精馏贮存、浸膏的冷藏、干燥、粉碎及混合等工序。 本URS中用户仅提出基本设计和建设的技术要求,并未涵盖和限制承办方具有更高的设计与建设标准和更加完善的功能、更完善的配置和性能、更高水平的控制系统。投标方应在满足本URS的前提下提供本公司能够达到的更高的工作质量及其相关服务。 中药提取车间按照中药的提取工艺设计。该车间的设计和建设,除应达到2010版GMP对中药提取生产线的要求外,还应能满足有关设计、安全、环保等规程、规范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特别是涉及到使用乙醇的区域房间必须为防暴墙,所有的设备、电器均需要防爆型,如提取间,乙醇的配制、储罐、精馏、回收区域,醇沉等都需要设计为防暴墙。 拟生产品种:复方青蒿安乃近片浸膏、板兰根咀嚼片浸膏、产妇安胶囊浸膏、口炎清胶囊浸膏、强力宁胶囊浸膏、风痛安胶囊浸膏、轻舒颗粒浸膏、三七止血片浸膏和银柴颗粒浸膏。 工艺流程:按工艺分为水提、水提醇沉、乙醇回流提取和挥发油提取。 具体设计到的品种按工艺分为水提工艺的品种:轻舒颗粒浸膏、复方青蒿安乃近片浸膏、风痛安胶囊浸膏、三七止血片浸膏。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品种:银柴颗粒浸膏(先收取挥发油后再用水提取)。 水提醇沉工艺的品种:产妇安胶囊浸膏、口炎清胶囊浸膏、三七叶总皂苷、板兰根咀嚼片浸膏。 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的品种:强力宁胶囊浸膏。

年产5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药厂车间设施规划 课程设计报告 (制药工程学院)设计题目:年产5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专业班级:民药131

指导教师:郭东贵、李燕 学生姓名:臧硕、陈德尚、钟远君、班婵 设计地点:第一教学楼4楼 设计日期: 目录 药厂车间设施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目的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时间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工作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成绩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药提取车间设计的几点体会

中药提取车间设计的几点体会 中药提取是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成品制剂的产量和质量。提取车间的设计除了应当满足现代药品生产的需要外,还应考虑中药所具有的特殊性。提取车间设计的优劣,对整个中药制药厂的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从植物药材的提取生产工艺及提取车间特点出发浅谈对中药提取车间设计的几点体会。 1正确的设计构思及规划在提取车间设计前,首先应确定其在厂区总平面中的位置。在总体布局上,应将提取车间原料进口靠近前处理车间,浸膏和半成品出口靠近制剂车间,出渣间门前应留有货流通道,中药提取车间的设计,要根据其投资的多少,来进行综合考虑。设计程序依次为:设计准备、厂区总平面设计、生产工艺的选择与方框流程图的确定、物料衡算、能量计算、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设备设计与选型、设备平面与立面布置设计、非工艺设计、设计说明书编制、概(预)算书编制等[1]。由于许多中药提取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而且缺乏提取实验研究报告以及物料、工艺参数,在设计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参照以上设计程序,根据中药提取生产的许多共同点及国产提取设备的特点,做能适应当前生产的较粗放设计。中药提取生产包括中药的提取,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向外散发水、酒精等溶媒蒸汽,影响周围环境,因此,在总图设计时将其尽可能布置在制剂车间的下风向。并且车间有大量的药材运进,又有大量的药渣运出,故将其尽量靠近厂区物流出入口,最好专门设置药渣的运出口。 2提取车间的总体布置提取车间布置要满足GMP规范要求,车间人流物流应满足总图对人流物流的要求,还要满足消防、环保、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同时要尽量减轻劳动强度。 车间布置应遵循一般工业厂房的布置原则,还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提取车间一般有醇提和醇沉,应考虑车间的防爆;(2)提取车间产热产湿岗位较多,应考虑车间排热排湿;(3)提取车间运输量较大,应考虑减轻劳动强度;(4)浓缩液的后处理工艺。由

年产150万吨中厚板车间工艺设计.docx

.................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年产150万吨中厚板车间工艺设计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11 月15 日 一.选题背景 1.1题目来源 冶金行业经过了近8年的高速发展,行业的钢材产能已经达到近6亿吨/年。已有和在建的中厚板生产线近70条,中厚板生产能力达到接近7000万吨/年。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经济周期的调整,钢铁产品市场成了典型的买方市场。冶金企业如何在这一轮经济调整中,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转型成了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各中厚板生产厂纷纷根据自身的技术装备特点、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客户需求确定自己的产品战略定位。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全力体现出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坚持不懈地开发生产其他企业无法生产或难于生产的市场短线、高档产品。高档次产品开发离不开性能控制技术,性能控制的新技术不仅提高钢板的性能,还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 1.2项目概述: 经过对国内外中厚板市场现状的分析以及前景预测,综合对当地各种物料供应、能源等其它资源的分析,我们选择区域与资源优势居一体的唐山曹妃甸地区作为建厂厂址,设计一座年产量150万吨4300热轧中厚板车间,并且能够生产规格齐全、性能优良,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1.3中厚板简介 中厚钢板:厚度大于4mm的钢板属于中厚钢板。其中,厚度4.0-20.0mm的钢板称为中厚板,厚度20.0-60.0mm的称为厚板,厚度超过60.0mm的为特厚板。 中厚板的用途: 中厚板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桥梁等行业,并且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其需求量非常之大,范围也十分广。 (1)造船钢板:用于制造海洋及内河船舶船体。要求强度高、塑性、韧性、冷弯性能、焊接性能、耐蚀性能都好。 (2)桥梁用钢板用于大型铁路桥梁。要求承受动载荷、冲击、震动、耐蚀等。 (3)锅炉钢板:用于制造各种锅炉及重要附件,由于锅炉钢板处于中温(350℃以下)高压状态下工作,除承受较高压力外,还受到冲击,疲劳载荷及水和气腐蚀,要求保证一定强度,还要有良好的焊接及冷弯性能。 (4)压力容器用钢板:主要用于制造石油、化工气体分离和气体储运的压力容器或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