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论文

寒潮论文
寒潮论文

分院名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生学号:0809140139

长春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理工类)

题目:寒潮的机制、危害、防御措施研究---

以2010年初新疆的一次寒潮为例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类)

作者姓名:张杏

指导教师姓名:梁品文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2年05月

长春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人郑重承诺:本篇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真实、可靠。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长春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承诺保证书

本人郑重承诺:我已按有关规定对本篇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内容进行指导和审核,坚持一人一题制,确认由作者独立完成。如果存在学风问题,本人愿意承担指导教师的相关责任。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摘要

本文通过多次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对2010年1月份新疆寒潮雪灾的成因及影响的分析,系统的阐述了寒潮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寒潮入侵时农牧业的防御与灾后的补救措施。以及雪灾情况如果继续加重,救灾难度会更大,如何及时采取后续措施,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包括冬作物和果树林木因遇到极端低温或剧烈降温所造成的灾害时如何保护的方法。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农牧业的防灾减灾有所帮助。

关键词: 寒潮冷空气雪灾冻害

Abstract

through looking up and analyzing related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cold wave and snow disaster which happened in Xinjiang in January 2010,the paper states the serious affects of cold wave on people’lives in detail.Meanwhile,the paper tells the defenc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post-disaster remedial measures when the cold wave invaded And snowstorms if the situation continues to grow, relief will be more difficult, how to take timely follow-up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life of local residents, and a rainy day, well in advance of the preparation of prevention.Including how to protect the time of th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winter crops and fruit trees forest encounter extreme cold or severe cooling.we hope that the research can help avoid and reduce the disaster of th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Key words:cold wave cold air snowstorm freeze injury

目录

长春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承诺保证书...................................................... I 摘要 ..................................................................................................................................... I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概述 .. (1)

1.1寒潮的定义 (1)

1.2寒潮的发源地 (1)

1.2.1 南、北极 (1)

1.2.2 青藏高原 (2)

1.3我国寒潮的路径 (2)

第二章寒潮的成因 (4)

2.1寒潮的成因 (4)

2.22010年新疆雪灾的成因 (4)

第三章寒潮的影响 (6)

3.1寒潮的不利影响 (6)

3.1.1. 寒潮大风 (6)

3.1.2 寒潮雪灾 (6)

3.1.3 沙暴、雨土、黑风暴 (7)

3.1.4寒潮冻害 (7)

3.1.5 寒潮雨凇 (7)

3.1.6干热风和寒露风 (8)

3.1.7 寒潮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8)

3.2寒潮的有利影响 (9)

3.2.1形成美丽的景观 (9)

3.2.2 瑞雪兆丰年 (9)

第四章寒潮的应对措施 (10)

4.1重视从多种渠道收集气象信息 (10)

4.2农作物防寒措施 (10)

4.2.1 覆盖作物防冻法 (10)

4.2.2 培育耐寒品种 (10)

4.2.3 喷化学药剂 (10)

4.2.4 果树防寒 (11)

4.3禽畜业防寒措施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第一章概述

1.1寒潮的定义

每年冬季都会有多次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侵袭,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大幅度的降温。很多媒体都习惯称这一现象为“寒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称之为“寒潮”。那么究竟“寒潮”是什么呢?下面作一下具体的解释:

寒潮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在我国境内发生的次数比较多,活动范围也比较广大。寒潮,顾名思义,寒冷的空气如潮水般奔涌而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侵袭都能叫做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摄氏度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摄氏度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做寒潮[1]。但因各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寒潮标准也不相同。

1.2寒潮的发源地

寒潮的发源于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这三个地区也被称作地球的“三极”。这“三极”虽然都是气温较低,但冷空气的爆发形成寒潮的这一过程却是各有各的特点,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2.1 南、北极

北极地区是北半球冷空气的发源地。冷空气低纬度入侵,形成一次次的寒潮,给北半球的人们带来很多灾害。在严冬里,冷空气的前锋甚至可以抵达赤道地带,从而加剧了南半球的飓风形成。北极地区几乎都是海洋,所以北半球强大的大陆高压不在极地地区,而是在靠近北极圈的西伯利亚、蒙古一带。极地冷空气所造成的寒潮也没有南极强,但因为北半球分布着全球最多的人口和农田,所以寒潮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相对南半球严重得多。

南极——世界的冷库,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也是南半球冷空气的源头,同样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侵袭,形成寒潮,给居住在南半球的人们带来灾害。与北半球不同的是,南半球是陆地面积相对北半球少得多的“水半球”,因此,寒冬时节,抵达赤道地区的冷空气比北半球多,因其陆地面积少,人口与农田也相对少很多,所以寒潮造成的人畜伤亡和庄稼毁坏远没有北半球严重。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形成的台风是世界上最多的,其中很多都与南极地区冷空气向北活动有关。

1.2.2 青藏高原

世界的第三极指的是青藏高原,虽然地处纬度较低,但因其地势较高,冰雪覆盖面积大,终年气温相对较低,加之又地处于副热带急流与西风带气流汇合之处,所以对季风和大气环流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对寒潮的作用与南北极完全不同。

青藏高原对西风环流有分支与汇合的作用:在青藏高原西部,西风气流经过帕米尔高原分成南北两支,这两支气流绕过高原汇合在大陆东岸,结果使得侵袭东亚的寒潮增加。青藏高原对寒潮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使冷空气不能够进入高原,也无从到达南亚次大陆,这就使得南亚冬天很温暖。当然它也阻隔了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到达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使广大地区变得干旱起来。

青藏高原对世界季风具有加强作用,使得东亚成为世界最明显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地区冬季季风非常强烈,从而助长了寒潮带来的冷空气的势力,使冷空气活动变得更加猖獗,降温幅度明显加大,降温地域也更为广阔。

1.3我国寒潮的路径

(一)西路寒潮次数不多,约占寒潮总数的15%,春秋季节时有发生。西路寒潮的源地可以追溯到冰岛以南的大西洋洋面,而后移动至欧洲,地中海附近。自西向东一路经过黑海、里海、巴尔喀什湖,从而进入我国的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然后继续向东移动,一般多是对我国北方产生影响。西路寒潮的冷空气最弱,路途遥远,它之所以能够影响到我国,是由于一路上不时地有冷空气自北方加入,尤其是过了里海后,可以经常得到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冷空气地补充,这也使得西路寒潮特征与其他路径的寒潮相似。

(二)西北路寒潮次数颇多,可达到寒潮总数的59%,除夏季以外都经常发生,是最典型的情况。一般西北路寒潮可分为两类:西北一路寒潮冷空气的发源地在新地岛以东的北冰洋洋面上,从喀拉海途径西西伯利亚平原到达蒙古西部而后袭击我国。这一路寒潮约占寒潮总数的29%,大多数全国性的寒潮都是由它引起的。西北二路寒潮冷空气从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洋面上出发,途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巴伦支海、白海一带进入俄罗斯境内,翻越乌拉尔山,由西西伯利亚平原进入蒙古国西部然后入侵我国。西北二路寒潮可达到总数的30%,一般区域性的寒潮都是由它引起的。西北路寒潮的源地都是北冰洋,又都在广阔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滞留,使冷空气得以加剧,所以经常会爆发为强寒潮。

(三)北路寒潮爆发次数略多于西路寒潮,为19%,冬季较多发生,强度很大,多数发展成全国性寒潮。北路寒潮冷空气发源于泰米尔半岛附近北冰洋沿岸,自叶尼塞河流域向南进入蒙古高原而后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

(四)东北路寒潮发生次数较少,占总数的4%,在严冬季节时有发生,对我国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地区有影响,降温幅度相对较小,但极端温度很低。东北路寒潮发源于贝加尔湖东北方,东西伯利亚大陆。向南经过贝加尔湖以东,袭击蒙古国东部和我国东北部以及内蒙古。此路径寒潮源地为北半球温度最低的“寒极”。但因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而没有给东北地区带来大幅的降温。

第二章寒潮的成因

2.1寒潮的成因

由于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位于高纬度上,终年受到太阳光的斜射,地面能够接受的太阳光热量较少。尤其是到了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得到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到的热量也相应减少,地表温度也变得很低。在冬季的北冰洋地区,气温常低于-20℃,最低时甚至可达-60~-70℃。1月份的平均气温常低于-40℃。由于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密度就会大大增加,空气不断地收缩然后下沉,使得气压不断增高,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势力相当强大、深厚宽广的陆地冷高压气团。这个冷高压势力继续增强,当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山洪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中国大地袭来,这就是所谓的寒潮。在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都会因南下而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冷空气会继续聚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孕育,新一轮寒潮已经蓄势待发。

高纬度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的入侵,这一过程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灾害,下一章我们会分析寒潮究竟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2.2 2010年新疆雪灾的成因

2010年初,受寒潮冷空气的影响,新疆连续数日强降雪,新疆北部地区的积雪深度普遍超过25厘米,阿勒泰地区最大积雪深度达94厘米,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那么这场雪灾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赵俊荣等人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

(1)阻塞形势的建立并长时间维持为连续性大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西伯利亚冷涡是造成连续性大暴雪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冷涡外围分裂的中尺度短波、700hPa辐合线、850hPa暖切变、西南急流以及地面气旋是大暴雪的直接影响系统。

(2)高低空形势场、急流和锋区以及中尺度的动力、水汽因素的有效配合为连续性大暴雪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大暴雪发生在高空锋区短波槽前的暖平流区、700hPa 辐合线、850hPa暖切变、西南急流、偏东气流、地面气旋暖区、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以及水汽通量辐合区的重合区域内。

(3)在连续性暖区大暴雪发生过程中,阿勒泰地区上空始终维持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纬向垂直环流圈,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正涡度区的输送,使得阿勒泰地区上空的低值系统和锋区得以维持和加强。

(4)高空急流加强了大暴雪天气的上升运动;持续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将里海、咸海地区的高温高湿不稳定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阿勒泰地区上空,为连续性大暴雪天气提供了热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条件。

(5)由于阿勒泰山脉地形作用,使得辐合上升运动和锋区加强,系统移动滞缓,有利于暴雪云团的发展和停滞汇集,使降雪量增幅。

第三章寒潮的影响

3.1 寒潮的不利影响

寒潮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必然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那么,寒潮究竟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

3.1.1. 寒潮大风

很多寒潮在冷锋到达前,会有偏南大风出现,尤其是在东北平原上,西南大风往往会很强。但是,最主要的风灾还是冷锋到达后的偏北大风,通常都伴有雨雪天气。最强的大风区是从冷锋过后200千米左右的地带开始,风力一般有6级到8级,最强可达到11级左右。在山口地区、平原、尤其是海上风力会显著增大。

寒潮大风最为猛烈的季节是春季,20世纪后半叶,发生在我国最严重的两次寒潮大风,都是在春季。大风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我们想象,它可使火车出轨以至颠覆。中国寒潮大风吹翻列车的事故,在新疆曾发生多次。交通要道兰新铁路在哈密附近要经过“百里风区”,在天山达坂城一带要经过“三十里风区”。从1961年到1982年间,大风吹翻列车事故达10多次。2007年2月28日2时05分,从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6次旅客列车在此遭遇13级狂风袭击,11节车厢被吹翻,人员伤亡惨重并造成线路中断。每逢大风天气,列车经常不能够正点运行。大风对航空的影响也很明显,寒潮冷空气所到之处,平均风速一般可达15m/s以上,阵风甚至超过25m/s,且持续时间很长,大风可使起飞和着陆的飞机发生起落架折断和轮胎破裂等事故。2003年4月8~9号,一次寒潮大风袭击了新疆吐鲁番地区,大风袭击范围大、风力较强,最大风力达10~11级,瞬时风力可达12级,历经时间长达36小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相当严重。

3.1.2 寒潮雪灾

雪灾俗称“白灾”,在欣赏雪的美丽的同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也会是一场灾难?2010年初,受寒潮影响,新疆北部的连日大雪。大雪给人们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相当惨重,经济损失超出2亿元[3]。积雪的覆盖,野生动物无处觅食,饿死、冻死的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圈养牲畜也因草料不足,天气寒冷死伤无数。这次积雪厚度可达一米,破坏程度相当大,持续时间特别长,经济损失特别严重。

3.1.3 沙暴、雨土、黑风暴

在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的沙漠地带以及黄土高原,春秋季节的寒潮冷空气往往不能带来雨雪天气,灾害天气通常是以沙暴为主。这是我国乃至东亚沙暴、尘霾、雨土的源头。沙暴严重时就成为黑风暴,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常有报道描写,黑风暴的前锋如墙、如山,迎面压来,如洪水倾泻一般。

我国有关扬沙雨土的记载较早也较多,历史上最严重的雨土现象发生在元朝的大都,即如今的北京。雨土绵延数日,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3.1.4寒潮冻害

寒潮最主要特征就是降温,气温骤降是人和生物机体都难以承受的。不同地方,人们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心理准备、预防措施都是不同的,所以寒潮冻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影响。

(一)冻毁人畜

突如其来的寒潮导致气温骤降,这是人和动物都难以承受的,尤其是在防寒措施不好的中低纬度地带,低温往往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损失。寒潮的低温可以冻死人及牲畜,2010年年初新疆北部低温冻死人数超百,牲畜数千,冻伤更是不计其数。严重的寒潮冻害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寒潮低温还可以导致人类产生一些疾病。气温与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寒冷不仅可以直接给人体造成冻僵和冻伤的损害, 而且可间接诱发一系列心脏疾病及呼吸道疾病[4]。

(二)严霜杀禾

冻害对农业的威胁很大,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温度降至低于0℃时,就容易受害。深秋时节早晨,地表或地表物体常常结成一层白色的霜,如果冷空气较强,植物往往会被冻坏。若空气中水分较少,即使气温降到了零下好几度,地面和植物表面也不容易结出白色霜来。霜虽然看不见,但是,此时植物已经冻坏了,人们常把这种北方干燥地区常见的现象称为“黑霜”。低温冻害在我国华北时有发生,在小麦返青的季节,寒潮低温冻害会将大面积麦苗冻死,从而造成粮食减产,给人们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3.1.5 寒潮雨凇

雨凇发生的季节一般在初冬或冬末初春,这个时节气温一般在-6~0℃之间,在寒潮降温天气中产生的云较冷,液态降水接触到地面物体后会迅速冻结成冰,形成雨凇。冬春季节我们时常可以见到树枝和电线上被悬挂或包裹着一层晶莹剔透的冰雪,这就是雨凇了。有人将雨凇完全等同于冻雨,事实上冻雨和雨凇形成的物理机制和结果确实是大致相同的,但仍然存在着区别。冻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而雨凇则作为冻雨的结

果而成为一种灾害或景观。

在大多数情况下,雨凇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严重的雨凇能够达到几厘米的厚度,能够轻而易举地压断树木、电杆和电线,造成通讯和供电线路中断,也会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还会威胁到飞机飞行安全。雨凇造成的灾害程度与可能性都远远超过雾凇,通常在高纬度地区,雨凇往往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3.1.6干热风和寒露风

与沙暴、雨土、黑风暴天气一样,干热风也是在寒潮冷空气的冲击下形成的。它多发生在春末夏初,略晚于沙尘暴,且对农业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产量影响极大。每一次的干热风都是由强寒潮冷空气引起的。据陕西气象台研究人员分析,在各种路径寒潮中,北路寒潮大多数都能引起干热风,西路和东北路寒潮未有引起干热风的记载。干热风的主要危害是使灌浆期的小麦枯黄或青枯,从而严重减产;还会造成棉花幼铃和花蕾凋萎、脱落;干热风对其他农作物和果木也有影响。

寒露风同样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在性质上、季节上和地域上都与干热风相对应。与干热风相同的是,寒露风也是由寒潮冷空气引起的。它多发生在深秋的南方水稻产区,水稻开花、孕穗需要充足的光照与高温,这时,寒潮带来的寒露风降临则会影响到水稻的发育,致使水稻严重减产[5]。

3.1.7 寒潮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首先,寒潮引发的冻雨和雨凇天气,这会致使电线上积满附着一层厚厚的冰,从而使供电线路中断。连接高压线的钢塔在下雪天时,会承受2-3倍的重量,如果是雨凇的话,则可能是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雨凇重量和风吹所引起震荡的共同影响,能够使电线不堪重荷而被压断。严重时,几十公里的电线杆会成排倾倒,这就造成输电和通讯中断,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008年初的江南冻雨就造成线路和通讯中断,给当地居民带来严重不便和相当大的财产损失。

其次,寒潮大风天气对电力设备也有影响。大风天气来临时,电线会被大风刮倒,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火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构成威胁。

寒潮的伙伴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能够造成大风、地面结冰、积雪和低能见度等现象,给陆路交通、航空交通安全和海上作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极大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当路面上有雨凇形成时,公路交通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由此增多,山区公路上地面积冰往往易使汽车滑向悬崖。例如2003年12月7日,一股强冷空气抵达北京,一场小雪致使路面结冰,当晚整个北京陷入交通瘫痪,机动车量全部拥堵在车道上,给市民带来严重不便。雨凇也会威胁到飞机的飞行安全,飞机在较冷的云

层中飞行时,螺旋桨和机翼都会积水,从而影响到飞机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此外,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大雾天气给交通带来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3.2寒潮的有利影响

作为灾害性天气的寒潮,无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日常生活造成很多麻烦甚至灾难,但是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寒潮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3.2.1形成美丽的景观

寒潮带来的冷空气能够形成雾凇,寒潮降水能够形成雨凇,寒潮降雪使得整个大地银装素裹,这些都是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避开寒潮所带来的灾害不谈,我们不得不叹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2.2 瑞雪兆丰年

地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寒潮对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起促进作用。随纬度增高,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减弱,因此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的冷空气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倾泻,使近地面热量得以大规模交换,这很有助于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保持,还可以使物种得以繁茂。

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丰收的保障。例如,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干旱。当寒潮入侵时,常会伴随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极大地缓解了旱情,使农作物受益。“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因为雪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化物,可以使土壤中氮元素得到很大提高。雪水还能加快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使土壤中有机肥料含量增加。大雪的覆盖还可以对越冬农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正如“寒冬不寒,来年不丰”同样有其科学道理。寒潮带来的低温,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能够杀死大量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病菌和害虫,以减轻下一年的病虫灾害。据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超过60%。

第四章寒潮的应对措施

4.1重视从多种渠道收集气象信息

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能够造成严重损失,多半因素是没有提前做好防寒准备。如果得到准确的气象预报,势必会将损失降到最低。那么就需要我们多留意气象信息,提高从多种渠道收集气象信息的意识。有哪些渠道能够为我们提供信息呢?例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传播媒介,也可以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对天气变化进行判别[6]。

4.2农作物防寒措施

4.2.1 覆盖作物防冻法

利用覆盖物对植物体的地上部分或地下怕冻部位进行保护,以抵御寒风侵袭,起到防寒减灾作用。覆盖分为水平覆盖和垂直覆盖两种,其中有直接对作物或果树进行覆盖的,有搭建暖棚覆盖的,还有采用包扎式进行覆盖的。利用风障来防御冻害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倾角、不同类型的风障。

例如,对早播的春大豆、春马铃薯,要在地膜基础上搭建小拱棚,严防冷风入膜对大豆、马铃薯造成伤害。对于大棚蔬菜,可在大棚周边及顶棚覆盖干稻草保温,夜晚密闭棚膜,严防冷空气灌入大棚冻伤作物。另外需及时采收、抢收部分可上市蔬菜,以避免冻伤冻死,减少经济财产损失,也可以保障蔬菜的市场供应。

4.2.2 培育耐寒品种

对于越冬作物或亚热带经济果木,为了提高作物的抗冻能力,可以选育耐寒性较强的作物品种。耐寒作物品种的广泛应用将会大大减少寒潮低温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把减灾成本降到最低,这是减轻或避免低温冻害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4.2.3 喷化学药剂

作物在受冻以后,要根据受冻程度和作物的实际情况,及时追施适量速效氮肥和钾肥,用以快速促进植株恢复和健康生长。

喷化学药剂是用来防御果树冻害的另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生长激素来控制果树的生长规律,以增强果树的抗冻能力。从而达到减灾防灾的效果。喷化学药剂用以防冻是一项应急措施,必须在短期内及时进行,掌握时机是关键的一步。

4.2.4 果树防寒

果园要及早采取树干涂白、灌水、覆草、培土、熏烟防寒、水果套袋等方法,提高果树的防寒抗寒能力。如遭遇冻害,在施过速效氮肥基础上另实行根外追肥,也可以采取给果树浇水等办法,从而延缓果树开花,以增加产量。

4.3禽畜业防寒措施

低温来袭,应及时赶回放养的畜禽,关闭畜禽栏舍门窗,舍内铺上草垫,以防止畜禽受冻受凉。条件允许,可以采用供暖设施来确保畜禽活动环境适宜。禽畜防寒还可以利用红外线灯泡加热设备,提高栏舍温度。同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喂高能量精饲料来提高畜禽御寒能力。此外,应注意畜禽舍内通风并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如发现异常需及时治疗。

结论

寒潮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它能够产生一系列并发的灾害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农牧业的影响更为广泛。如何进行防御和灾后补救成为减轻灾害带来损失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寒潮危害与防御措施的研究,为农牧业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依据,希望能够减轻寒潮对农牧业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谢世俊寒潮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7

[2] 赵俊荣 2010年1月新疆北部罕见连续性暖区大暴雪特征及成因分析.[J]2011.5

[3]孙翊道, 裴晓红, 林珍. 低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医学研究通讯, 1998, 27(8): 26?28.

[4]陈颖,江远安,毛炜峄,王胜利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北部2009/2010 年冬季雪灾[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3.

[5]史玉光.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新疆卷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6]王遵娅,曾红玲,高歌,等.2010年中国气候概况[J].气象,2011,37

致谢

值此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及朋友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本篇论文是在梁品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提纲拟定以及论文写作与研究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梁老师在各方面都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正是有梁老师的精心指导,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的完成。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对梁老师表示我最真诚的感谢。

2011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应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T639资料,对2011.11.27~12.2阜阳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阜阳地区多年雨雪相态转换的个例,探讨了降水相态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这次强寒潮是在高空倒Ω形势下,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当乌拉尔山阻高崩溃,横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侵。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地面气温在2℃以下、1000hPa温度在l℃以下、925hPa 温度在-2℃以下、850hPa温度在-4℃以下,是判断降雪出现依据。 关键词:寒潮;大气环流;降水相态 Abstract: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and T639 data,2011.11.27~12.2 Fuyang on a weather process of cold wave in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influence the weather system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Fuyang area for many year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the change of phase state and reason. Key words: col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recipitation phase 引言 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主要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淞或霜冻等。寒潮是影响阜阳地区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工农业、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弄清寒潮天气成因和形成机制的特征,做好天气预报服务,降低寒潮天气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秋冬或冬春转换季节,当寒潮爆发时,往往降温幅度较大,降水的性质也不容易判断,雨雪转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这类天气出现相对较少,降水相态的预报也成为预报的难点。下面将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T639资料,分析2011年11月27日~12月2日影响安徽的寒潮天气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以及降水多相态成因,同时结合阜阳市近7年内的15次雨雪转换天气过程,给出了阜阳地区雨雪转换的天气学指标。 1天气实况及天气情况分析 2011年11月27到12月2号,一次寒潮袭击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给安徽省带来了降水(雨夹雪)、降温和大风天气。27日~30日,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给阜阳市带来了一次降雨、降雪过程,30日阜阳出现了雨夹雪天气,此次过程

高中地理寒潮问题分析

高中地理寒潮问题分析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3.成因:影响我国的寒潮实质上是冬半年快行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过程及天气系统如下所示: ①形成过程 ②天气系统:快行冷锋 思考:寒潮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 解析:寒潮发生时,能否降下雨雪,关键要看暖气团中的水汽含量,若水汽充沛,则会产生雨雪天气;若暖气团非常干燥,则不会形成雨雪,会产生大风、冻害,甚至沙尘天气。 二、寒潮的多发季节 1.时间分布特征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2.寒潮在我国形成的主要原因 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转换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3.寒潮在我国空间分布特征 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三、寒潮的利弊和防治措施 1.利弊 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2016年1月下旬东亚低温寒潮过程回顾 (2016-01-30 150315)转载▼

2016年1月下旬东亚低温寒潮过程回顾 2015-2016冬季是在有记录以来最强ENSO暖事件背景下开局的。2015年11月Nino3 4区的SST指数一度达到了创纪录的3.1℃,超过了知名的强厄尔尼诺年1982-1983和1997-1998。2015年11月末的寒潮一举刷出了不少低温记录,济南北京等地纷纷破了11月低温极值,多年没有11月破零的上海市中心徐家汇测站也出现了-1.2℃的最低温度。然而12月开始西风带再次趋向平直,东亚的天气舞台也慢慢回归平淡,12月全国均温普遍呈现偏高1-2℃的态势,也助力2015年成为中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进入新年随着西风带进一步北收和副高的攻城略地中东部更是迎来了一轮明显的回暖,相比于东亚波澜不惊的回暖,西欧和美国东北部更是在12月遭遇了超记录的史诗级大暖,然而正当气象迷对今冬感到无比失望认为今冬可能也就这样草草收场之时,千里冰封的北极却在酝酿着一次惊天寒潮。 12.30-1.5 惊变 2015-2016新年之交对于北极来说是十分不同寻常的,随着冰岛超级气旋风暴的向北深入,来自大西洋中纬度的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输送到了北极地区,类似事件过去也曾经发生,但得益于冰岛超级风暴的强度这一次暖湿来得异常凶猛异常深入。

冰岛陆地测站的气压变化曲线及OPC天气图 12月31日北半球T850和Z500形势 由图中可以看到,冰岛超级气旋带来的强暖平流深深插入北极腹地,将会给接下来一个月的北半球形势带来惊天动地的变化。

12月30日北极点邻近浮标站最高气温 12月30日北极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增温,其中美国一距离北极点仅约300KM的浮标站录得0.7℃的异常高温,1月1日以后北极地区渐渐恢复到正常略偏高的温度,但强暖平流在经过北极后继续向亚洲方向进发, 1月4-5日暖平流深入中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Selagoncy录得-2.6℃最高,为当天全俄罗斯最高温,然而在极地一片大暖的状态之下却酝酿着中纬度惊天寒潮的机会,冷空气开始逐步在 50N-60N的大横槽中慢慢堆积。

中国天气复习题

《中国天气》复习 第一章 西风带大型扰动 1、何谓西风指数? Rossby 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 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有哪些? 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 4、写出长波波速公式,并指出其推导的假定条件,说明其物理意义。 长波波速公式: 又叫槽线方程、罗斯贝波速公式 假定条件: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东移;地转涡度平流 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 和 相对重要性 5、何谓长波调整? 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 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 7、何谓频散波与能量频散? 频散波:若频率与波数有关,则C g≠C ,称为频散波,如重力波、惯性重力波、长波。 能量频散:范围线以群速度向下游传播,这个速度大于纬向风速。这种波动最大 ???-V ?v β-???-V ?v β-22 22 )2()2(4πβππβL u L L u C -=+-=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好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季风气候: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弊: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水利设施。 (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平原—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山地丘陵——发展林业(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利:多旱涝灾害;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会受低温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小麦、玉米),二年三熟、一年一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降水相对较少,冬春季缺水(尤其华北);热量相对不足,且冬春季会受低温、寒潮(冻害)的影响。 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瓜果、棉花等。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3、地中海气候——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作物越冬。 不利: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种植耐旱作物等。 4、温带海洋性气候——利: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不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不利: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成熟, 5、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林业。 6、热带沙漠气候——利:光热充足,在有水源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不利:全年干旱。典型:A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滴灌技术;B埃及的棉花种植,长绒棉 5、热带草原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热水较充足,可合理发展种植业,但干湿两季的特点易带来旱涝灾害。 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不利影响: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不稳定。 7、高原气候——高原畜牧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河谷种植青稞。 不利:热量不足。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及其影响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寒潮定义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冷空气定义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

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冷空气强度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 冷空气寒潮成因 冷空气成因:

2019年苏州市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9年苏州市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上图四个日期中,对应夏至日的是 A. a B. b C. c D. d 2. 造成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天气变化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公转 D. 太阳运动 【答案】1. B 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夏至时昼最长,因此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正确。 【2题详解】 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C正确。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原因 【知识拓展】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

北(南)回归线,北(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下图为“2018年8月17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示时刻甲地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4. 未来两天,乙地的天气变化是( ) A. 气温下降,阴雨天气 B. 气温升高,风力减弱 C. 出现暴雪、冰雹天气 D. 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甲地附近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作用,该地刮东北风,选A。 【4题详解】 未来两天,乙地将会受到冷锋影响,受其影响,该地将会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选A。【点睛】风向的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2、风向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3、无指向标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按照指向标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和“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寒潮及其影响

寒潮定义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由中央气象台2006 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冷空气定义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

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冷空气强度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

高考地理选择题专练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 5.1 6.6 11. 16. 1 19.6 22.2 23.9 23. 6 20. 6 16. 3 11. 8 7.4 月平均云量(%) 87 87 82 83 84 85 80 72 75 78 80 79 月平均降水量 (mm) 20. 5 20. 1 32. 8 87. 6 164 225. 177. 126 100 . 97. 5 47. 4 18. 1 3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气旋 4.关于该城市所在省份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多,地表水丰富B.太阳辐射强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如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理由: 6.关于P、Q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P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Q地 C.Q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D.P、Q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7. “天下黄河富宁夏”。有关宁夏与广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宁夏昼夜长短相等时,正是广东荔枝成熟时 B.宁夏平原发展农业具有水土与光热匹配的优势,灌溉条件好,日照强 C.广东城郊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 D.广东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粮食总量下降 8. 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 ①生长周期长,光照条件好,水热配合好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10.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A.E B.F C.G D.H 1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花期气

一次寒潮的分析

寒潮天气过程小节 冷空气堆积的过程(9日—11日): 从9日的500hpa高空图上可以看到,欧亚大陆的环流形势基本上是移动性的两槽一脊性,两槽分别位于欧洲上空和东亚沿岸附近,脊位于西西伯利亚附近。位于欧洲上空的低槽附近有一温度低于—40度的冷中心,且高度槽与温度槽近乎重合,这样的配置使该低槽在短期内不会发展。而欧亚大陆的环流形势基本以纬向环流为主,经向环流很弱。所以,槽脊系统在这样的环流形势和温压场配置下向东移动,暂时不发展。对应的地面图上,里海附近有一中心气压高于1025hpa的冷高压,且逐渐东移,冷高压外沿有一接近南北走向的冷锋,该冷锋强度较弱。从图上观察可以得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受冷高压的控制。 10日500hpa图原欧洲上空的低槽也移至乌拉尔山南部,与—40度的冷中心配合,该冷低压南部的冷平流对地面天气系统产生影响:对应该时次的地面图上地面低压中出现了副冷锋(新鲜冷空气的强度)。槽后有弱脊伴随移出。注意,从新地岛—喀拉海的冷低压中摆出一个小槽,在槽线附近等高线疏散,并有已一—40度冷中心配合,中股冷空气沿系欧脊前西北气流快速向东南向移动,追赶自欧洲东移过来的前部冷空气。对应地面图上,原来位于里海附近的冷高压在大的环流背景下东移,冷高压外围的冷锋由于副冷锋的出现—新鲜冷空气的汇入而增强,并且从原来的南北走向逐渐偏向东北-西南方向。 11日500hpa的高空图上,东亚沿岸低压中心和冷中心重合,系统减弱东移,这样有利于东部系统(低槽)的东移发展。位于低槽后的高压脊的后方有非常明显的暖平流输送,高压脊有发展的趋势,经向环流增强。9日位于欧洲上空的低槽现在已移动到巴尔喀什湖附近,槽后有明显的冷平流,且槽前等高线呈疏散状,低槽加深发展。对应的700hpa和850hpa图上,贝加尔湖至我国新疆北部有很强的冷平流,且等温线密集,说明锋区很强。10日从喀拉海上空的冷低压中摆下的小槽,伴随着冷中心东移到鄂毕河口,中心温度已经下降到—44度,它追赶着自欧洲东移的冷空气,500hPa图上,一44℃与其东南部—40℃的冷中心在东西方向只有5个经距的距离。地面图上,9日位于里海附近的冷高压,现在已东移至咸海东侧,强度增强,中心气压高于1039hpa。冷高压外围冷锋与副冷锋之间的距离已缩短,冷锋已进入蒙古和我国新疆北部地区。这两股冷空气如果能够合并加强,那么这次冷空气的东移将造成寒潮天气。 过程初期,欧洲以来的冷高压强度从1025hpa增强到1039hpa;从喀拉海冷低压中摆出的小槽同时带出一股新鲜冷空气沿高空脊前的西北气流东南下,反映到地面图上,有一条副冷锋新生,并东南移动追赶欧洲来的冷锋。由以上两点——地面冷高压的强度和高空冷中心的强度都有增强的趋势,可判断9日—11日有冷空气的堆积。 寒潮的爆发过程: 12日高空图上由于长波调整,原来的东部大槽和高压脊已减弱东移了。欧洲脊附近明显的暖平流使得脊有强烈的发展,并且已经移动到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脊前的西北气流加强,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使来自新地岛的新鲜冷空气汇入,从低压槽的可以看出两股冷空气已合并。大范围的南北方向低压槽的叠加和加深导致了冷空气的南下,只有纬向环流是不能导致冷空气向南爆发的。在贝加尔湖低槽的东南方有一个高原槽东移到华东一带,使得贝加尔湖低槽的南部等高线具有疏散结构,有利于低槽向南加深引导冷空气深入南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 (白 多, 于西藏白天的高温配合较强的太阳辐射,积累的有机物质多,晚上的低温消耗的有机物质少的原因。 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其它因子得到基本满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即气温越高,农作物生长发育越快。当活动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和时,农作物才能完成整个发育周期(或者说农作物才能开花结果),这一温度总和称为积温。 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值为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 积温表现了作物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 2019-8-5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称有效积温。 生物学下限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指作物有效生长的下限温度,也就是作物生长三基点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温带作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5℃,亚热带作物为10℃,热带作物为18℃。籼稻为12℃,粳稻为10℃,油菜为4—5℃。 如计算水稻的有效温度: 早稻播后,4月8号的平均气温为16℃,其有效温度为16℃-12℃=4℃ 4月14号的平均气温为8℃,低于水稻生长下限温度,则4月14号的有效温度为0。 活动积温计算公式: Y=∑ti>B Y为活动积温,B为生物学下限温度,ti>B为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即活动温度。∑ 10~ 热带植物-棕榈树寒温带高寒区泰加林仙人掌蓝藻地球上各地带的植物需要的最适温度的范围是不同的。热带植物生活最适温度范围多在30~35℃;温带植物多在25~30℃,而寒带植物的最适温度一般稍高于0℃。 2019-8-5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及其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一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河网密度小 B.乙一内蒙古高原。草原广布,夏季多暴雨 C.丙一华北平原。地面坦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丁一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2.清明时节,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A.家家打稻趁霜晴 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 D.梨花淡白柳深青 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毫米/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台湾省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形等变速率低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B.东部地形等变速率高主要是因为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C.火山喷发是造成东西部地形等变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D.海浪沉积是造成东西部地形等变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4.珠江流域地形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A.上游喀斯特地貌逐渐消失 B.流域内河流落差减小 C.下游流水沉积作用增强 D.入海口海水侵蚀作用减弱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沿线需逐级抽水 B.调入区与调出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相似 C.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地质成因相同 D.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6.关于乙图中黄河古渡的叙述可信的是 A.位于碛的下游 B.碛形成以后才有古渡 C.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 D.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高效化、快速化是现代交通的发展趋势,而受制于各种条件,很多地方高速公路采用高架桥形式,读我国某地景观示意图(图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回答下面小题。

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含答案

201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2014.2 1.全球各大洲之间的网络信息90%以上是通过海底光缆传输的。最可能导致海底光缆通讯中断的是 A.太阳活动B.板块运动C.台风D.潮汐 2.图1 所示地区地貌景观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3.当海口(110°E,20°N)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 点时,此日 A.海口昼长为12 小时B.海口的白昼比北京长 C.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小值D.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4.海盐生产主要靠日光、风力和高温蒸发海水。根据图2,分析印度孟买沿海地区生产海盐的最佳时期是 A.1~3 月 B.4~5 月 C.6~9 月 D.10~12 月 5.洋流对沿岸地区增温效果最明显的是 A.7 月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地区 B.7 月英国东部沿海地区 C.1 月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 D.1 月英国西部沿海地区 6 .2013 年11 月15 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了“单独二胎”政策(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 即可生育二胎)。该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缓解我国 A.人口数量增长缓慢的问题B.城市化发展 缓慢的问题 C.劳动力短缺的问题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 7.近年来,劳动密集型工业有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发达国家 A.劳动力成本下降B.市场需求增大 C.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D.产品运输成本上升 8.根据京沪高铁沿线各城市机场客运量受京沪高铁影响程度(图3)的分析,正确的是机场客流被高铁

A.中等距离上,高铁比航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B.高铁对中间地带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小于对两端城市机场的影响C.高铁对大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小城市机场的影响 D.高铁与民航竞争会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 9.根据2001 至2010 年杭州市城区范围和城市重心的变 化图(图4)的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逆城市化 B.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了约4km C.城市西部和北部地形较为平坦且交通通达性较高 D.原城市重心环境恶化,地价下跌 10.根据2003~2008 年东北地区土地利 用变化情况(图5)的分析,正确的是 A.辽宁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最大B.黑龙江开垦荒地最多C.辽宁城市化进程最慢D.吉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

寒潮定义及形成原因

寒潮定义及形成原因 什么是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造成寒潮的主要原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的形成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我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影响我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 -70℃。1 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我国袭来,这就是寒潮。 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发。

寒潮天气的分析及预防方法

论文题目:寒潮天气的分析及预防方法

摘要 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 寒潮是我国重要的灾害性夭气之一,它关系到季节推迟或提前,甚至是反常气候的重要标志。寒潮带来的强降温,大风雪、冻雨等天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农业收成、交通运输、电信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寒潮就好象一把无形的刀,但却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寒潮来袭,我们不应该窝在被窝里"冻"起来,应该出去"动"起来! 寒潮是影响我国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最突出的表现是剧烈降温并且伴有偏北大风和气压猛升。 由此可见,分析研究我国的寒潮气候情况,认识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预报,采取正确的对策,尽量减轻寒潮天气造成的灾害,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寒潮定义寒潮影响寒潮预防

Abstract The main causes of natural disasters are natural causes,human act ivities play an induced natural disasters,exacerbated by the role. Cold is one of the major air disaster tender,it is related to del ayed or early season,even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bnormal climate.Col d brings strong cooling,blizzards,freezing rain and other weather dir ectly affect China's agricultural harvest, transportation,telecommuni cations, and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lives.Cold a s if an invisible knife,but with a lot of destruction. Cold wave struck,we should not nest in bed"frozen" it should go o ut and"move"! Cold winter half of the impact of major weather disasters,the mo st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is severe and accompanied by northerly win ds and cool air pressure soaring. Thus, the analysis of the cold climatic conditions,understanding its objective law of development,make the right prediction,take the r ight measures to minimize hazards caused by cold weather,is a very me aningful work. Keyword:Cold definitions,Cold impact,Cold prevention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下图为我国受地形影响的日照时数(即地形对太阳照射光线的遮挡导致减少的日照时数)图。读图,回答1~2 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 B. 大兴安岭比东北平原的日照时数大 C. 内蒙古高原比云贵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大 D. 华北平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2.A处数值大的原因可能是 A. 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B. 海拔高、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C. 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D.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下图中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读图,回答3~4题。 3.植被⑦所在的自然带是 A.山地垂直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导致植被①东西两坡面积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暖流 C.地形与信风 D.海陆分布 4、植被①在山脉东西两坡受赤道低压带影响是相同的,A错。西坡有寒流影响,东坡距海洋远,没有洋流影响,B错。西坡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所以热带草原面积分布广。东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的雨林面积广,草原面积较小。所以主要原因是地形与信风,C对。这里是垂直自然带的变化,海陆分布影响不大,D错。 考点: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它可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下表为xx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据此完成5~6题。

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三节 寒潮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考试专用)

第三节寒潮 课程标准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1.知道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列举寒潮的危害,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4.掌握防御寒潮的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阅读教材P90~P9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填写下列知识。 1.寒潮的含义 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寒潮的标准 类型标准 中国气象局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为寒潮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C或以上,或过程降温(一般为3天内降温)在10°C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地区降至4°C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C 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冬半年强冷气团从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移动形成寒潮。 【思考感悟】联系第二章内容,寒潮常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提示寒潮即强冷空气过境,常形成冷锋。寒潮源地为高压(反气旋)控制。 教材梳理2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阅读教材P91~P9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填写下列知识。 1.危害 (1)大雪、冰冻等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 (2)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3)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霜冻、冰冻等冻害,春季寒潮易冻伤作物幼苗,秋季寒潮常影响作物成熟,冬季寒潮危害越冬作物。 2.多发季节

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3.防治措施 (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图表解读】读材料图4-3-4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据图分析: (1)侵入我国的寒潮有几条路径? (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受寒潮影响较小,为什么? 提示(1)侵入我国的寒潮绝大多数源自北冰洋的深厚寒冷空气,其路径主要有北(东路)、西北(中路)、西(西路)三条。 (2)青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冷空气不易侵入。另外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途中有高原、山地阻挡,寒冷气流势力减弱。 [预习效果自测] 中新网乌鲁木齐2016年4月16日电,受西西伯利亚南下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13日以来新疆南北部各地自西向东先后出现降水(雪)、大风及明显降温天气,部分地区遭受2016年春最强冷空气侵袭。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2题。 1.请问以上降温、大风、暴雪主要是由哪一种气象灾害引起的( ) A.台风 B.干旱 C.龙卷风 D.寒潮 2.以上揭示的气象灾害的产生主要是( ) A.强冷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 B.强冷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 C.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 D.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 解析第1题,由寒潮定义可知,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现象是由寒潮引起的。第2题,寒潮的产生与强冷空气的集聚与快速移动有关。 答案 1.D 2.A 3.寒潮若在春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导致的。 答案 A

寒潮天气过程数据分析

寒潮天气过程数据分析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7年10月28日大同地区爆发的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贝湖以西的高压脊不断加强东移,引导高纬度冷空气南下,推动横槽向东移动加强,高纬地区冷涡与中低纬地区冷中心相配合,形成深厚的冷涡系统是此次寒潮暴发的主要原因;高空风力较大,存在风速切变,高低空有下沉气流,有利于冷空气向地面输送。 关键词寒潮;冷锋;涡度 1 天气概况 2017年10月28-29日,我市出现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28日我市出现了4~5级、短时6~7级西北风,气温持续下降,过程降温幅度8~10℃,部分地区达12℃以上,29日最低气温将降至-9℃左右,气温创下半年以来新低[1]。 2 环流背景及地面形势 图1是28日至29日500hpa的高空环流图,可以看出此次寒潮过程是500hpa 低槽东移过程中,冷空气迅速南下引起的。500hpa主要由纬向气流控制,乌拉尔山东部的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冷涡中心位于蒙古东部地区,在冷涡后部有一条冷槽,在横槽东移过程中,贝湖以西的暖脊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进入我国,使冷涡加深,强度不断加强,最大强度达到-52℃,并在冷涡底后部形成强锋区。同时,温度槽明显落后于高度槽,在冷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有利于冷高压的发展加强。 图2(a)是28日08时850hpa的环流形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中低纬度都有冷低压,同高纬度的冷高压系统相配合。从温压场可以看到,在我市中低纬度地区等高线和等压线交角较大,趋于直角;说明在中低纬度地区也有较强的冷平流。同时805hpa的冷中心强度也-14℃,冷空气势力较强,冷涡系统较为深厚;同时风力加大,气温开始下降。图2(b)和(c)是10月28日08时-29日08时的海平面气压场,从地面图上可以看到,在蒙古的西北部地区,有一个深厚的冷高压,其中心强度达1057.9hpa;在冷高压前部地区有冷锋存在,冷锋后气压梯度较大,等压线较为密集;随着冷锋东移,冷空气沿冷高压前部扩散南下,造成此次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2]。 3 成因分析 3.1 动量下传 大同站在此次寒潮过程中,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在此过程中,高空500hpa 的风速均在20m/s以上,在28日20时风速达到最大,为38m/s;在700hpa上风速均在4m/s以上,在28日08时达到最大,最大值为18m/s;850hpa风速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