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

西方哲学史  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
西方哲学史  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姓名:xx

学号:xxxxxx

第一编古代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

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

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

时间:2019、09、12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一、自然哲学的划分

从学派上划分:毕达哥斯拉学派米利都学派

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

原子论

从地域上分伊奥尼亚地区各派哲学

南意大利地区的哲学

阿布德拉地区的原子论哲学

哲学思想性质上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倾向哲学

(一)泰勒斯

论断:水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哲学思想:

1、关于世界的产生

2、关于宇宙的形成与结构形成:汪洋——陆地——世界万物

结构:大地浮于水上

3、关于灵魂的思想:物活论

思想简评:·“水是世界的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诞生

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万物的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

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去对自然的起源和统一做出理论上的抽象

概括,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

理论局限: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务,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朴素性

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理解

(二)阿那克西曼德

主要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

思想简评:“无定”比泰勒斯的“水”更有高度,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无定可分离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幼芽

(三)阿那克西米尼

主要哲学思想:气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的生长过程

关于灵魂的思想

思想简评:稀薄和浓聚两种运动更能说明世界的生成,开辟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务性质差异的新途径

关于灵魂的观点表现出用感性物质形态来解释一切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

(四)赫拉克利特总体特征:流变

主要哲学思想:1、万物变的本体和根基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火,一切又都归于火)

2、万物变的普遍性

3、变的原则和规律(火按一定分寸燃烧,按一定分寸熄灭)

4、变的源泉或原因(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5、变的总体特征(循环和平衡)

思想简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阐述自发辩证思想的哲学家

其辩证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朴素性,自发性,神秘性,关于世界的循环流变观也

是荒谬的

名言搜集:一切皆流,无物常往,我们踏进有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

时间:0920

授课:

内容:

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

主要生平

主要思想:1、数本原论2、辩证法思想3、数生成论4、灵魂轮回论

思想简评:

辩证法思想

1、承认运动本性

2、认同万物和数所包含的对立原则

2、把人的灵魂看作物质现象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意义:1、为后世西方宗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2、灵魂不朽,让人获得净化,升华,保持智慧状态

{感觉灵魂

灵魂轮回说{理性灵魂

爱利亚学派

(1)、色诺芬尼(2)、巴门尼德(3)、芝诺

巴门尼德:

主要生平:

主要思想:1、存在论(本体论)2、认识论

存在论:讨论万物中不变的事物

1、存在是唯一的,不可分割的

2、存在时永恒的,非生成的

3、存在是不动的

4、存在是完满的

5、存在是超感性的,只有思想才能把握

存在———存在的事物

物质——物体

凡是一切肯定的东西,可以称之为是的东西,都不是“非存在”而都是存在

“非存在”一方面指无或没有;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指不具真正存在性的东西即变动不局的感性事物。

本质特征: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

认识论

1、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2、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一定存在

3、存在和非存在同一又不同一(赫拉克利特: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

思想简评:

以“存在”作为万物的基础,是对古希腊哲学第一次对本原问题的最高理论概括,标志古希腊哲学思辨性质正式出现

第一次突出强调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提出理性高于感性,真理优于意见

思维方式上,开创了西方哲学思辨中的逻辑论证主要方法

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

时间:2019、10、16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一、恩培多克勒(约前495-435唯物主义者哲学,深入内在事务变化结构来解释世界发展变化)

主要生平: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多元论哲学家

主要思想:本体论---四根说(水、土、火、气)

生成论---爱恨说(争吵和友爱----爱与恨的合力与斥力导致了水、土、火、气的分分合合,爱和恨是内因)

认识论---流射说与同类相知说(同类别的流射物刺激同类型的感觉器官后产生相关器官的感觉-----机械唯物主义的反应论)

思想简评:1、思想没有科学的根据,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猜测

2、“六根”让其思想本元太多,难以让人信服

二、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428,曾子时期;20岁到雅典,思想受雅典经济文化影响)

主要思想:本体论---“种子说”即构成万物最小的微粒是种子

种子的本质特征:永恒存在,不生不灭。种类、数量、分割等方面无限制。根本性质相同。感

性存在,肉眼无法感知。

生成论---“奴斯说”即心灵、精神上的力量

认识论---“同?类相知说”

思想简评:他是第一个把希腊以外产生的哲学带回雅典的人。是雅典的第一个哲学家。

三、德谟克利特(约前435,原子论主要代表人物,与苏格拉底同时代)

主要思想:原子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论断:“原子—虚空”是万物的产生和统一基础

原子的特性:1、最小微粒,不可再分2、永恒存在,不生不灭3、内部充满充

实,没有虚空4、数量无限5、原子之间有形状、秩序和位置上的区分6、不能被感觉直接

把握,只能用理性去认知7、在虚空中存在并永恒运动

宇宙产生论---

认识论---影像说

灵魂学说(灵魂是一种火或热的东西,由精细的原子构成,并且能够使动物运动)

幸福论:心灵的幸福快乐、肉体的幸福快乐

思想简评:1、是一种内因论,发展了赫拉克利特关于必然性、规律性的思想,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对神

话迷信的创世说给予了沉重打击

2、局限:只承认必然性的存在而否认偶然性,具有片面性

无法解释原子如何能发生碰撞并形成万物,机械论色彩

虚空和旋涡运动没有解释清楚运动的真正原因,有滑向唯心主义隐患

第二章: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希腊哲学古典时期第一个转向:自然—人为)

第一节:智者派(具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智者:教授辩论的人)

一、普罗塔哥拉(西西里岛人,约前483-375,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自称为智者的人,与墨子同时代)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思想简评:正、第一次在哲学中突出人本身,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思乡倾向

强调主体的能动性,为普通公民行使民族权利提供理论依据

反、过分强调感觉而忽视了理性抽象在认识中的作用,易致诡辩论

二、高尔吉亚(西西里岛人,约前483-375)

主要思想:用逻辑论辩的方式来批判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批判存在论:天物存在

如果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它,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说出来告诉别人

题目: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时间:2019、10、17

地点:15301

授课:田方林

内容:

第二节:苏格拉底(雅典人,约前468-399 与孟子同时代,世人主要通过其学生色诺芬尼和柏拉图来了解他的思想)

主要思想:哲学思考的理论背景

哲学思考的起点

目的论世界观---相对于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原子碰撞形成世界观

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追求一种完美的善

善即是最终和最高目的

善是人的本性,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最高的善就是神

德性论--------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是”==(理性)==“应该”

事实价值

即使有人知善而作恶,知恶而故犯,那也是因为他在当时估量作恶对他来说更显得善,所以才做出如此选择

方法论---从总体过程来看:问---答---问……===问答法

从总体形势来看:“协助生产”……===精神助产术

方法步骤的实施:反讥---归纳---诱导---定义

思想简评: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人心灵中的德性

哲学思考的起点:认识你自己。外在方面:世界,内在方面:德性

题目: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时间:2019、10、24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小苏格拉底学派(除柏拉图以外的苏格拉底的其他弟子)

一、麦加拉学派(创始人:欧布里德)

欧布里德:

主要思想:把苏的“善”和艾利亚学派“存在概念等同看待

善即是存在,一种道德方面的唯一、不动而永恒的实在

为了论证感性事物的不真实性,他提出了几个著名的论断

谷堆辩---一粒稻谷不能叫谷堆,一直放,到某一粒时就叫谷堆。为什么突然到某一粒就叫谷堆了秃头辩---拔头发,一直拔,突然就能叫做秃子了。为什么突然到某根头发就能

做秃子了

有角者辩---一个人没有失去的东西就等于拥有的东西

隐藏者辩---一个人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能够认识他,但当他站在门外时,我们就不能认识他

说谎者辩---来自克里特岛的人来到雅典,说克里特岛上的人都在说谎。他说的是真是假

以上论辩目的在于表达:人们通常所讲的特殊事务、所得到的的种种特殊认识与知识是不真实的,所以不能给出单纯明确的答复

二、居勒尼学派(创始人阿里斯提波)

主要思想:一切都只以感觉为基础的快乐主义

把苏的“善”规定为个体的快乐

厌恶思辨抽象而注重实用

主要影响:以感觉为基础的快乐主义

把善理解为肉体寻找快乐,愉快,以感性为基础

三、犬儒学派(倡导抑制过多的过分的欲望需求,创始人:安提斯太尼)

代表:第欧根尼

主要思想:把苏的“善”规定为节制、禁欲

德欲即是节制,自制

主张人因当按照自然而生活

犬儒主义:按照自然的方式生活,不惜像狗一样生活

主要影响:对晚期希腊斯多亚主义深有影响

第四节:柏拉图(雅典人,约前427-347,商鞅时期)

思想发展:早期,记述和阐发老师的哲学思想。中期,构建理念论。晚期,修正和完善理念论

主要思想:

理念论:原本为---一切事物中挖掘出的事物的共同性

柏拉图认为:脱离和先于可感事物的客观实在,事万物的本源或模型,是世界万物追求的目标和赖以产生的动因

柏拉图认为的理念的特征:永恒不变性、客观实在性、本原性、一和多的统一,等

级性,超感性。

柏拉图认为最高级、最完美的理念是善

回忆说:

模仿创世说:

主要著作:《国家篇》、《理想国》

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是正义(受苏之死的影响)

讨论的思路:正义和不正义究竟是什么好的城邦生活必须要有好的流治者和臣民

如何培好的养流治者和臣民什么是城邦的正义

什么是个人的正义以上城邦理想如何实现

题目: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时间:2019、11、07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柏拉图

理想的国家图景(政治伦理学说)

理念论(中期的本体论)

原本:一类事物中挖掘出事物的共同性

柏拉图认为:脱离和先于可感事物的客观实在,是万物的本元和模型,是世界万物追求的目标和赖以产生的动因。

模仿说和分有说:理念就是本身、善本身、大本身之类的东西

理念是世界的根本原因或本体

理念是具体事物分有或模仿的对象

回忆说(认识论)

模仿创世说(宇宙生成论)

神—--理念、基体、场所---世界

后期对理念论的修正

影响:早期学园:前4世纪中期---前3世纪中期,注重数学研究

中期学园:前3世纪中叶---前1世纪,引进了怀疑主义

晚期学园:前81年---529年,走上了新柏拉图主义道路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

主要思想:

科学分类思想

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三个含义---亚里士多德的一本书名、狭义的本体论哲学、与辩证法相对---研究存在本身

(一)、存在论

1、对存在本身的追问----“存在之为存在”或“存在的本质”

2、“存在”的各种表现-----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和遭受(存在的十种表现形式)

3、问题的转化-----“存在是什么”—“实体是什么

(二)、实体说

早期《范畴篇》的分析

实体的特征:不能表述主体,只能用作主词、具有独立存在性、是变中的不便,具有稳定性

实体的序列:第一实体:个别事物第二实体:种属

(三)四因说

含义:指一切感性事务存在和生成的形而上学根据和条件

质料因(能动)---外在形状和内在本质铜(以雕塑为例)

形式因模型(更具有能动性,实体性)

目的因(三个都是被动)雕塑者

动力因雕塑的影响

(四)、神学

质料---形式……最纯粹的形式

潜能---现实……最高的现实

运动---目的……最终的目的神(理性推断的终极阶段---存在本身)

动力---动力……最初的动力

存在---实体……最高级的实体

自然哲学

实践哲学政治学伦理学

逻辑哲学

题目: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时间:2019、11、13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第三章:希腊晚期哲学

第二节: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前351-前270年,雅典人)

主要思想:

(一)、准则学

主要内容:研究真理的标准及获得途径

真理的准则:感觉预知和情感

(二)、自然学

讨论的落脚点在人类的精神世界---像原子一样支撑事物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认为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没有部分,却不可分

他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发展:宇宙由物体和虚空构成、原子形状有限,虽不可分,但有其部分(伊)原子有重量和有偏斜运动------原子碰撞产生运动(德)

(必然直线)(偶然偏斜)生成万物

生成万物

(三)、伦理学----解决人生幸福的缺失

人生问题:幸福缺失

什么是幸福?

1、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终点

2、快乐包括肉体和精神上的快乐

3、真正的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

怎样追求幸福?

1、认清死亡

(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

2、适度追求快乐

3、重视友爱

4、社会契约

伊壁鸠鲁把欲望分为:基本欲望和人为欲望

第三节:怀疑主义

麦加拉学派(约前4世纪后半叶创立)

皮浪---保持对现象世界的观察

悬疑的态度、否定任何判断

第四节:斯多亚学派(画廊学派)

思想主题:如何使人类生活与宇宙一样有秩序

芝诺(前336-前264)

主要思想:

论城邦:重新定义城邦

逻辑学:辩证法和修辞学

物理学:被动的原则(质料)和主动的原则

伦理学:德性即是按照本性或自然而生活

第五节:

新柏拉图主义(前3世纪-前5世纪)

学派特点:思想来源上的折中主义本体论上的神秘主义

认识论上的直觉主义伦理观上的人神合一

主要代表:思想先驱是斐洛,最主要的代表是柏罗丁

柏罗丁(普罗提诺,204-270)

新柏拉图主义

主要思想:改造柏拉图的“理念论”

流溢说与灵魂关照说

:流溢说(本体论)与灵魂关照说(认识论)

(世界生成的过程)太一---理智---灵魂----具体事务

绝对的完满流溢

认识世界的过程(从右至左)

世界生成过程(从左至右)

第二编中古哲学第四章教父哲学

第五章经院哲学

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第一节:概述

一、中世纪哲学

二、社会背景(罗马帝国残酷镇压)

三、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四、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一种头衔和称号(信仰耶稣)

耶稣---上帝拯救(复活的人)

犹太教—基督教成立---基督教合法化---基督教升为国教---《圣经》成为最高权威---基督

(313年)(392年)393年希坡会议和397年迦太基会议

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1054年)

基督教哲学:古希腊哲学的遗产

第四章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的概述

早期”教父学”的代表德尔图良(约公元160年--230年)生于北非迦太基。他父亲是罗马帝国驻北非的军官。他最早用拉丁文撰写神学著作,被称为拉丁教父的开创人。著有《辩惑篇》、《论异端无权存在》等。

教父的含义:基督教中的一些知识分子,权威人物

神学--------------------------------宗教哲学

站在宗教内部即信仰者角度研究宗教站在外部即非信徒角度

教父的类:拉丁教父(稍早)

希腊教父(稍晚)

二、教父哲学

基本信条

一神说三位一体说创世说(关于人和上帝的关系)

原罪说救赎说和来世赏罚说

神学历史观

1、社会成员的构成

题目:经院哲学

时间:2019、11、21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第五章经院哲学

一、经院哲学的含义

基本特征: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

以“辩证法”或论辩术为操作原则

主要形态:渗透着柏拉图主义的经院哲学

以亚里士多德思想为绝对权威的经院哲学

以神秘主义为特征的宗教哲学

基本问题:一般与个别或共相与殊相之间的关系问题

实在论和为名论的含义

实在论:一般事务---代表经院哲学中的正统派---微信主义

唯名论:个别事物---异端派别---有唯物主义倾向

二者争论的焦点:共相到底是一种实在还是名称

经院哲学的一般特征:

它是一种宗教哲学,作为神学的婢女而存在(为神学服务)

它表现为一种神学教条主义

是一种繁琐的哲学

二、经院哲学的形成

(一)、爱留根纳的泛神论哲学(约800-877年)

主要思想:泛神论

关于理性与信仰(二者关系:信仰应当服从理性)(二)、安瑟伦的极端实在论(用哲学的方式论证极端实在论)

主要思想: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上帝存在的证明

极端的实在论

关系:理性服从信仰

表现:先信仰后理解(我绝不是理解了才信仰,而是信仰了才理解)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之外的客观实在,越是一般的东西就越实在上帝是最一般的东西,所以最实在

(三)、洛瑟林的极端唯名论(法国,1050-1123)

主要思想:否认真相的实在性

(1)只有个别事物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2)其相不过是一种“声息”或“名词”

否认整体的实在性

否认罗马基督教会的合法性

(四)、阿伯拉尔的温和唯名论(法国,1079-1142)

主要思想:怀疑论概念论

信仰与理性伦理学

概念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

共相只是人们设立的普遍名词或记号

共相是具有一定认识意义的概念

三、经院哲学的繁荣(13世纪)

社会时代背景:城市的形成,经济的发展

哲学的思想背景

主要的哲学流派

1、早期的弗兰西斯教派(极端的保守派,排斥亚里士多德)

2、多米尼克教派---折中

托马斯.阿奎那(多米尼克派)

主要思想:

1、神学和哲学的关系

区别:认识目标或者认识对象有不同

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

联系:所追求的实质上是同一个真理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2、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先天的证明

后天的证明:第一推动者

第一原因(前三点为:宇宙论证明)

最初的必然性

最高的等级

最高智慧者(后两点为:目的论证明)

3、创世论

4、关于共和的温和实在论

共相和殊像的三种关系

(1)、从本体论上看,共相在先,殊相在后

题目:经院哲学

时间:2019、11、27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表现:作为上帝创造万物的理念,共相存在于万物之前

(2)、从生成论上来看,共相在先,殊相在后

表现:作为上帝创造物的形势或本质而存在于个别事物中

(3)、从认识论来看,殊相在先,共相在后

表现:作为上帝创造的个别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概念论

思想的共相,它存在于人的理智中

5、灵魂与认识

(1)、灵魂不朽(2)、先验主义和认识论(3)、真理观

先验主义和认识论

1.认识的两个来源:感情的自然世界理性与信仰可以并存

2.理性与信仰的两个关系----理性与信仰可以并存

3.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6、政治与伦理思想(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吸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成)

政治思想:人天然是社会和政治的动物

最好的政体就是君主专制

对政权至上观点的辩护

伦理思想:伦理学的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追求最高的幸福

人的幸福不在于肉体而在于精神上

对上帝真诚的信仰和无限的爱

四、经院哲学的解体

(一)、罗吉尔.培根(英国约1214-1294)

主要著作:《大著作》、《小著作》、《哲学研究纲要》

主要哲学思想:

1、唯名论思想

个体是实在的

一般依附于个体,并通过个体得到规则

3、认识论观点

a、知识的来源(权威、理性、经验)

b、认识中的四重障碍

谬误很多,毫无价值的权威

习惯的影响

流行的偏见

由于娇妄虚夸而来的无知

C、神学思想

D、对教会的批判(要求改革)

(二)、邓斯.司各脱(英格兰人1265-1308)

主要思想:神学与哲学的关系---二者不应该对立、神与哲学分属不同学科

唯名论思想---物质是存在的基础

伦理政治思想

(三)、威廉.奥康(英国人1285-1349)

主要思想:唯名论思想

奥康的剃刀---剃去经院哲学繁琐的论证

认识论思想

神学思想

政治思想

奥康的剃刀:现实中只有相互联系和存在的事物,根本没有独立的联系

经济思维原则:能以较少者去完成的事,若以较多者去做,便是徒劳

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人文主义思潮

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

时间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

资产阶级的诞生

文艺复兴运动:14c---16c末意大利向西欧各国

形式:收集、翻译、颂扬及模仿古典文化、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化。提出让“死去的东西复活的口号”即让古代文化再生或复兴

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反神权的斗争在思想文化上的反应

意义:使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文化和科学空前繁荣

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

人文主义思潮:

人文主义-----神(文主义)

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侧重点,从道德角度去衡量

人本主义---以人为世界根本,哲学本体论角度---人本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概念:一种与封建神学不同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世俗文化

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对古代文化的发展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13c末-14c初,发端于意大利北部的罗马和中部的佛罗伦萨等城市

15、16c广泛传播和流行于欧洲各国

人文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

但丁《神曲》---中世纪神学的颠覆之作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抒情诗集》---西方诗圣

薄伽丘---《十日谈》---此书与欧洲14c黑死病有关----开辟了欧洲短篇小说形式

(三个都是意大利人)

题目: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时间:2019、11、28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爱拉斯莫(荷兰,西欧人文运动的领袖)----《愚人颂》

蒙台涅(法国,1533-1592)----《随感录》

拉伯雷(法国,1459-1553)----《巨人传》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戏剧家)---《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思想:

1、反对神权对人的侵犯,要求肯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

2、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享乐主义;反对来世幸福,提倡现世幸福

3、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4、反对盲目信仰和崇拜权威的蒙昧主义,推崇理性,重视科学知识

人文主义思潮的简评:1、从人性的视角去观察,分析和解释问题,这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新的理论武器

2、它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精神独裁,唤醒了理性,解放了思想,为资

产阶级夺取政权做了思想准备

3、对蒙昧主义的批判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4、对宗教及其哲学的批判并不彻底

5、脱离人的社会性与历史发展抽象的考察人和人性

6、轻视人民群众,把剥削说成是合乎人性的现象

宗教改革运动

一、概述

改革目的:整理教律、改革教义、放松限制

表现形式:

思想实质:用活的灵魂来衡量死的教条,使个人权利与教会的专断抗争

哲学要求:外在的权威----个人内心的信仰

产生时间在16c

(一)、改革教义,建立“新教为旗帜”

(二)、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主张依靠内心信仰二得救,灵魂得救、1483年

路德:

主要著作:《九十五条论纲》

主要思想:“因信称义说”

影响:动摇了教皇至上的根基

其他人文主义思想:强调自由平等,反对教皇权威和封建等级

肯定人的地位,倡导个人自由

(三)、加尔文的先定说(1509-1564,法宗教改革家)

主要思想:

先定说:一切都是上帝的先定,与个人的功德和教会的存在无关

天职说:坚信自己是选民、努力践行神圣职责

主要著作:《基督教原理》

第三编近代哲学第七章17-18世纪上半叶西欧各国哲学的开端

第八章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

第九章德国古典哲学

一、一,社会政治背景

二,自然科学发展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四,哲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五,本章的阶段划分

(一)自然科学发展现状

1.伽利略(1564-1642,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

第一个把教学和实验结合起来

2.开普勒(1571-1630)

德国天文学家(天空的立法者)

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题目:17-18世纪上半叶西欧各国哲学的开端

时间:2019、12、05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3、牛顿(1642-1727)《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自然物理学的开端

4、哈维(1578-1657)《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

5.笛卡尔

自然科学的发展背景(看照片)

哲学理论的背景(看照)

经验论与唯理论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区分:人类认识活动的开始于经验理性

方法归纳演绎

标准经验理性本身

哲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看照片)

自然观是唯物的

历史观是唯心的

第二节:16世纪末-17世纪中期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1561到1626明朝末年)

主要著作:《学术的促进》《新工具》

主要哲学思想:清除认识障碍,提倡科学知识

对经院哲学的批判:

认为经院哲学的两大缺陷:是哲学不能进步,不能产生实际效用

四假象说:种族假象---人性缺陷

洞穴假象--个体差异造成的缺陷

市场假象--语言交往中的误解

剧场假象--哲学理论造成的错误

自然观和关于形式的学说

世界的物质本性,物质的运动及其形式,物质的简单性质与形式

形式的新内涵:决定物体的简单性质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规律性

形式的特征:与物质不可分离,是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定性,形式的普遍性,形式是永恒不变的,具有效用性。

唯物的经验论

认识对象的目的,认识的起源,感性经验的局限性,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以经验归纳为实质的方法论

收集资料,整理经验材料的三表法:存在表、差异表、程度表

穆勒五法:契合法、共变法、同异并用法、剩余法、差异法

归纳包括:去伪存真、初步收成、完善修正

二、霍布斯(1588-1679,英国哲学家,第一个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体系)

主要著作:《论公民》,《论物体》,《论人》

利维坦(1651年)

主要哲学思想:这些研究对象

物体包括:人造物体、人、自然物体

论自然:

机械的自然观:

关于物体的定义:有形的物质实体--物体(霍布斯对哲学研究对象的物体界定具有唯物倾向) 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等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关于偶性:偶然的属性

某个物体建议在我们心里造成它自身的概念的那种能力

关于运动:物体与运动,运动的形式

因果性等于必然性,导致机械决定论会陷入唯心主义

奥古斯丁----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安瑟伦---第一个对上帝进行哲学论证

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阿伯拉尔---温和唯名论者

论人:

认识论:关于认识的开端和来源

关于理性思维

关于认识的方法

伦理学:人的自然本性,人的自然权利,人的自然状态,自然法

12.11

人的自然本性构成人性

人的自然状态:竞争而求利,猜忌为求安,荣誉为求名(自保和情欲)

自然法:寻求和平,信守和平。其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人造物体:

契约论:

第一次订约:约束自然权利,尊重自然法

第二次订约:放弃部分权利,成立国家

国家的政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第三节:17世纪的法国哲学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1596到1650,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主要著作:《方法谈》--理性演绎法(区别于培根的归纳法)

《形而上学的城沉思》

他认为的知识体系--形而上学(根)--物理学(树干)---具体学科(叶)

主要思想:高举理性的旗帜

1.普遍怀疑的方法论和二元论世界观(批判经院哲学)

普遍怀疑的原因普遍怀疑的成果

得到我思故我在的第一条原理

“我”的含义:一个思想的东西,心灵理智或理性(纯粹的思考,精神主体)

上帝存在:(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都曾证明过上帝的存在)

物质存在(客观唯心):二元的世3.

内容:天赋观点直接呈现说,天赋观点潜在发现说,天赋能力潜在说

特点:出自纯粹理智,本身清楚明白无可置疑,普遍有效无疑的

理性演绎法:绝不把任何没有明确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做真的加以接受

把所学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可能的分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能是而且适合于加以

解决的程度为止

题目:17-18世纪上半叶西欧各国哲学的开端

时间:2019、12、12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

17世纪到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3.自然哲学中的机械唯物主义

物质观:物体即广延,物体永远可分(照片)

第四节: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哲学

洛克:(1632到1704英国哲学家)

主要著作《人类理解智论》《政府论》《论宗教宽容的书信》

主要哲学思想:

(一) 、对天赋观点的批判

批判内容:(1)对普遍同意说的批判

不存在所谓的普遍同意的观点

即使有个别普遍同意的观点也不一定是天赋的

(2)对天赋观念潜在说的批判

(3)对天赋能力潜在说的批判

(4)对天赋观念论危害的揭露

(二)、论观念的起源

白板说:心灵就像一块白板或者白纸,知识和观点完全源于后天的经验印记

两重经验论:外部经验(对外国部象的感觉),内部经验(对内部心灵的反省)

(三)、论感觉经验的客观基础

两种性质:第一性的质第二性的质

(第一性的质:独立存在表现出来的广延,形状,数目运动和静止)

(第二性的质:具有依赖性,如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

两种观念:关于第一性质的观念关于第二性质的观念

(四) 、论观点(逻辑学--概念)

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复杂观念包括样式或实体观念,关系观念,一般观念

实在本质与名义本质

观念问的各种关系:同一性和差异性关系,并存或公然联系,实在的存在-----三

者构成了知识

(五)、论知识

真知识的分类:直觉知识,论证知识,感觉知识

知识的实在性:简单观点对应客观事物,复杂观点对于观念性原型

两种真理:

关于客观事物之知识的真理,标准:观念与喜欢事物相符合

关于抽象观念知识的真理,标准观念与自身相符

(六)、社会国家学说

关于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平等和平的状态

社会契约论:霍布斯主张一切权利的转让和不受统治者的约束

分权思想:立法权,行政权,联邦权(外交权)

第五节:17世纪的荷兰与德国哲学

斯宾诺莎(1632到1677,荷兰藉犹太哲学家)

主要著作:《笛卡尔哲学原理》《伦理学》《神学政治论》

主要思想: 面临的问题,走出笛卡尔二元论的困境。哲学思想的特点(看图片)

哲学体系的组成:论自然,论心灵,论人的幸福自由

1、论自然:

实体说,实体的含义:形成实体概念无需借助于它物的概念

实体等于自然等于神(寓存于自然实体中)

实体的特点:

实体是自因:实体是无限的和绝对的实体是唯一的

实体是永恒的,实体是不可分的

实体的属性:

属性的含义:由知性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内容:实体的属性有思维和广延:心物平行论或两面论

样式:

样式的含义:实体的分殊,也就是在别的物体内通过它物而被认识的东西

样式的多样性:无限样式或有限样式

规定即否定:样式从根本上来看是无限的,选择了一种样式就否定了其他样式

关于自然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性

2、论心灵

(1)心灵及其与身体的关系

(2)知识的种类与获取知识的方法

意见或想象(简介的感性知识和直接的感性知识)、推论知识、直观知识

(3)真观念和真理标准

真观念的涵义: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真理性认识。

真观念的特点:本身是简单的或由简单观念构成;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其对象本身的形式相结合。

判断真理观念的标准:外在标准是观念与对象的符合;内在标准是观念与本身的明白清晰。

3、论幸福

(1)关于人性和“至善”

人的本性:自保。至善:对人的有用性

国家学说和民主自由思想: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政体、民主与自由。

莱布尼茨()

(一)主要著作

《形而上学论》、《神正论》、《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

(二)主要哲学思想

1.单子论

(1)提出背景(2)单子的含义和特性

含义为作为世界万物单纯的实体是实在存在的、单纯的,没有部分的点。

单子的特性为:不可分性或单纯性、客观实在性、永恒性、孤立性、差异性、能动性。

(3)单子的等级

构成无生物和植物的单子、构成动物的单子、构成人的单子、上帝

(4)预定和谐论

(5)辩证法思想(6)理论局限

2.唯理论的认识论

(1)潜能说

(2)真理观

两种真理两种原则两种标准

第六节18世纪的英国哲学

一、贝克莱

(一)主要哲学思想

1.感觉主义唯心论(本体论)

(1)观念的存在在于被感知。认识的对象,观念,被动的存在。认识的主体,心灵,能动的存在。

(2)存在就是被感知

2.非物质论(物质观)

(1)对洛克关于两种性质学说的批判

通过否定人心的抽象作用来否定普遍抽象的观念的存在而排斥物质概念;

通过曲解洛克关于事物第一和第二性质的学说来排斥物质概念;

认为观念和事物的不同种类而否定物质存在;

进一步否定洛克的物质基本概念。

3.真理观

(1)判断真理的标准

众人的共同感觉、上帝在人心造成的观念的清晰程度。

(2)真知识的含义:真实的知识就是比较规则的、比较经常性的观念联系的知识。

二、休谟

(一)主要著作

《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对话录》

(二)主要思想

1.不可知论

(1)知识的来源

知觉(观念和印象(反省印象、感觉印象))

(2)实体不可知,知觉之外一切不可知

2.知识论

(2)因过观

问题的转化:因果联系怎么来到因果观念怎么来。

对各种因果观念的批判:对先验因果观的批判、对机械论因果观的批判、对神意说的批判。

因果观念的经验性来源:

被认为是原因的现象与被认为是结果的现象空间上接近、空间上接续、恒常结合。

因果联系的实质是归纳推理。

因果推理的心理依据:想象自由原则和习惯是人类最大的指导。

第八章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概述

一、社会政治背景

阶级斗争白热化、资产阶级革命

二、自然科学发展背景

机械力学的广泛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式影响

三、哲学发展概况

怀疑论到自然神论到战斗无神论。

第二节18世纪法国思想先驱的哲学

一、贝尔

(一)主要著作

《历史批判辞典》

(二)主要哲学思想

怀疑论哲学

二、梅叶

(一)主要著作

《遗书》

(二)主要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本体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反宗教的无神论

第三节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思想

一、伏尔泰

(一)主要生平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

(二)主要著作

《哲学通信》、《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

(三)主要思想

1.自然神论哲学

上帝存在、灵肉关系、认识活动

2.对宗教和教会的批判

揭露宗教的产生、批判教会

3.历史观和政治思想

二、孟德斯鸠

(一)主要生平

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二)主要著作

《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

(三)主要思想

1.论法的自然观

上帝观、世界之法、自然法与人为法(自然法追求和平、寻找食物的意图、相互间的爱慕、过社会生活的愿望)、法的精神

2.社会政治思想

国家政体种类: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三、卢梭

(一)主要著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

(二)主要思想

1.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基础

2.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不平等分为自然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分为经济上的不平等、政治上的不平等和极端的不平等。

3.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至高无上

第四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一、拉美特利

(一)主要生平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最早代表

(二)主要著作

《心灵的自然史》、《人是机器》、《人是植物》

(三)主要思想

1.无神论思想

2.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3.机械唯物主义

物质元素是面粉团子,物质与运动,身心关系,人是机器

二、孔狄亚克

(一)主要生平

法国唯物主义感觉论学派的创始人

(二)主要著作

《人类知识起源论》、《感觉论》

(三)主要思想

1.对17世纪形而上学的批判

2.感觉论

观念的感觉起源、感觉的种类、观念的种类

三、爱尔维修

(一)主要生平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理论的系统论述者

(二)主要著作

《论精神》、《论人》

(三)主要思想

1.肉体的感受性

两种能力是回忆、肉体感受性;两种苦乐是肉体的苦乐和预期与记忆中的苦乐。

2.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肉体感受性的本质、人的自爱本性、人的利益追求、追求利益的社会规律、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功利主义的宗教观

3.环境决定论

四、狄德罗

(一)主要生平

法国百科全书学派的领袖

(二)主要著作

《哲学的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漫步》

(三)主要思想

1.自然观

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异质元素说

2.运动发展观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形式是位置的改变和内在趋向或变动、联系发展观

3.认识论和方法论

认识论:钢琴的比喻,方法论:观察、思考、实验

五、霍尔巴特

(一)主要生平

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

(二)主要著作

《袖珍神学》、《自然的体系》

(三)主要思想

1.论物质和运动

物质观、运动观(运动之因在物质自身,运动分类)

2.因果—必然学说

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

3.论身体和心灵

灵魂是物质的,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4.论认识

感觉能力(物质的普遍性、人的“第一个能力”)、感知过程、真理问题(认识对象与其认识之间的符合性,真累的检验只能靠经验,真理是有用的)

5.论宗教

(后面有一些未整理完,请自行整理,谢啦)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和洞喻)、知识论、回 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丰富伊壁鸠鲁学派物理学、以原子论为基础批判宗教迷信、生物进化和文明起源 早期 + 巴内休斯:折中斯多亚学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伦理学方面 否认哲人之德提倡中庸之道 晚期希腊斯多葛主义中期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大学马原第一章要点整理

第一章 * (名)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 * (名)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万事万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名)哲学的基本问题 : 1、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第一性)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研究一般、共相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基本问题?宏观角度:世界由物质和思维这两类现象构成微观角度:个人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贯穿人一生的问题. *(名)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特征:强调外在力量的客观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由某种或几种“初始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原子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名)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特征:强调精神力量的创造性 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心灵、感觉、观念、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 )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名)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通过感觉感知,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感觉所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意识之外,为人意识所反映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本质看时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马义哲学基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名)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可知论和能动反映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理论意义:唯物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意义: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认识客观事实、利用客观事实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函数,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

中国哲学史 自己整理,全靠编,选择背,请给我点赞 一、孔子的仁学思想 内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中最根本的有三条:一是“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忠恕”之道。 1.孔子所谓的“爱人”,一方面是说,人是最重要的,因而应当“爱人”。另一方面是说,在社会生活中,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相亲相爱。总之,人人都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之间相安无事,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2.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讲的是“仁”和“礼”的关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包括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3.“仁”的精神具体贯彻于行动,就是“忠恕”之道。所谓的“忠”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的,也就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所谓“恕”从消极方面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强迫他人接受。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规范人们的伦理道德。 意义: 1.孟子以仁发展为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剥削使老百姓能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2.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很大的影响,不少清官良吏在推行他们那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良政策时遵循的就是仁政的主张 3.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信条,成为中国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的精神力量。 特点: 其特点一是突出强调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做仁。周礼是建筑在宗法制度“亲亲”的基础上,所以他非常重视孝、悌,强调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最基本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其特点二是为仁由己而不由人,即具有仁的德行的行为是自觉、主动的。孔子强调实行仁的自觉性,目的是要人们自觉地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 其特点三是仁的行为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的符合周礼,这是讲仁的品德的全面性,也是说仁是一个人的生活的最高准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全面修养的成果。 二、墨子的兼爱思想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马原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P2 2.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怎样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史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否定时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 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 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

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 的。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a.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b.“两 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 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 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单元: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61-6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感性认识与理想认识的关系:P68-69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绪论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C 一、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目后面。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点有() A.天人合一D、注重辩证逻辑 B.天人相分E、本体论与伦理学高度一致 C.注重形式逻辑 2.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 A.学思结合D、效验 B.格物致知F、是非无定质 C.三表法 3.魏晋时期的“三玄”是() A.《鬼谷子》D、《庄子》 B.《列子》E、《周易》 C.《老子》 4.佛教哲学的“四谛”是() A.真假空中D、贪嗔痴忍 B.真假空幻E、地水火风 C.苦集灭道 5.华严宗的四法界是指() A.事法界D、事事无碍法界 B.理法界E、理事无碍法界 C.心法界 6.提出“无情有性”观点的是() A.法藏D、玄奘 B.湛然E、窥基 C.惠能 7.张载的主要著作是() A.《张子正蒙注》D、《太极图说》 B.《四书集注》E、《正蒙》 C.《大学解》 8.下面哪些观点属于二程() A.天即理D、心即理

B.理先气后E、理依于气 C.理本气末 9.陆九渊对“格物”的理解是() A.到那般所在D、实际接触物 B.正物E、减担 C.穷理尽性 10.戴震对理的规定有() A.真理D、分理 B.条理E、整理 C.情理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打×。每题2分,共20分) 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学说。() 2、墨提出了性恶论的思想。() 3、孟子的哲学思想是相对主义。() 4、王充提出了重效验的理论。() 5、郭象著有《崇有论》。() 6、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是玄奘。() 7、八识说是法相宗的主要思想。() 8、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9、王守仁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良知”。() 10.王夫之坚持心外无理的观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克己复礼 2、天人感应 3、明心见性 4、心外无物 5、以理杀人 四、简单问答(每题8分,共24分) 1、荀子天人相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述佛教的主要修持方法。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马原期末测验考试重点内容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黄宇晗 一、考试题型 1.单选20分 2.多选20分 3.简答题4题×6分 4.辨析题4题×6分(判断正误2分,理由4分) 5.材料分析题12分 二、考试范围 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 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一) 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 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 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 三、重点问题 (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P53五点,多选题) 1 / 10

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P22)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总+4分,P10-15) 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 / 10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概念解释 忠恕: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绝不强加给人。 浩然之气: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即浩大刚正的精神。 良知良能: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岀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岀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岀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心斋: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 坐忘:“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然而不是他忘完了,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制名以指实:区分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 三表: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 一类书。 黄老之学: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 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假托黄帝的名义,弓I进法家学说,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这就是黄老思想。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 为而治”。 今文经学: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西汉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授的儒家经典。 古文经学: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古文经是指汉初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古文经籍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三个角度:a、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 的体系。 b、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 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 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及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实践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的特有方式: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二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集中体现三实践是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普遍联系: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最后,联系具有系统性。 发展、新事物、旧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不能离开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偶然之中有必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马原】重要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中客观的普遍的现象;是指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第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是指矛盾的个性、相对性。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四、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包括的是个性中本质的东西,它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第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性寓于(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共性统摄着个性,个性总是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割裂了这种联系,就会导致类似“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第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变,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材料

1、“逻各斯”(Logos):最早由赫拉克利特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创举。客观上指世界的本原,可理解为原则和规律;主观上指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为理性和理由,是符合客观逻各斯的思想和真理。 2、奴斯:是阿那克萨格拉提出的,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种子构成的﹐种子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可变的,其本身不能运动﹐这就需要一种推动运动的力。但是因为这力必须认为是现存的,因此,他将此力赋予一种特别的、单一的物质,即基本实体,即奴斯,奴斯是一种物质元素:均匀、不生不灭,奴斯以最细微的状态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物质之中。 3、原子(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因而是不可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4、理念:客观存在的、借思维把握的一类事物的共性。它是一类事物的原本、范畴,而个别事物则是理念的阴影和摹本。它的特点有本原性,超感性,不变性、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目的性、完善性。单一性和多数性,有序性。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联系。 5、实体(亚里士多德):通常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不表述主体;第二,独立自在性;第三,实体的属性是可变的,本身是不变的。他还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指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指事物的属和种。四因说和潜能现实说也是对实体论的延续。 6、经验论:主张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都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经验论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以F.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 7、唯理论:主张理性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认为感觉经验是相对的、个别的、偶然的,因而是不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建立此基础上,而只能是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这样才能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唯理论是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以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 8、哥白尼革命:康德对其哲学认识论改革的自喻。康德受到哥白尼将地球太阳关系颠倒而得出日心说的启发,认为在认识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思考上也可以换个角度,即让对象符合认识,符合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这样,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主体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得到证明。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核心就是认识主客体关系的颠倒。 9、道德律令:由康德提出,指先天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而与后天的经验无关。康德认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在于服从和执行心中固有的道德律令,因此道德必须超越经验。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条,普遍的立法形式。即这种行为能成为普遍有效的道德法则,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共同遵守;第二条,人是目的。行为本身尊崇人是目的,而不是当作工具;第三条,意志自律。道德主体不受外界因素制约,为自己规定法则。 10、形而上学: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被他称为第一哲学。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存在的范围,其他科学只是研究存在的某个部分或性质,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存在自身及其本质属性。13至19世纪,形而上学主要指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黑格尔哲学则开始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抽象、孤立、固定的思维方式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看不到事物内在本质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