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

第一章

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产生的途径:

1、由旧的高利贷的银行转变而来;

2、新兴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

二、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进行信用创造,提供日趋多样化、综合性金融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中国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三、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自有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①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②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③商业银行责任特殊;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既有别于国家的中央银行,又有别于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住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商业银行的作用:

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是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多层次的调节作用:一,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二,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投资,扩大社会资本总量,加速经济增长;三,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2、支付中介: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信用创造: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4、金融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经济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加复杂,各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们对财富的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及国际业务等,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也就有了“金融百货公司”的称呼。

五、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即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1、单元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它的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这种银行制度在美国非常普遍

⑴优点:限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有利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协调;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大,经营灵活;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的监管

⑵缺点: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横向发展的趋势不协调;业务集中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行业,不利于分散风险;规模较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

效益。

2、分行制:

⑴特点: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

源于英国,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分行制度。分行制按总行的职能不同,又以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

⑵优点: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且放款分散,风险分散,有利于保障银行的安全性;银行规模较大,易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银行总数较少,便于宏观经济管理

⑶缺点:容易形成垄断,降低经济效率;内部层次复杂,管理困难

3、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统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这种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最为流行。银行持股公司使得银行更便利地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并通过关联交易获得税收上的好处,也能够规避政府对跨州经营银行业务的限制。

六、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

1、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

2、执行机构:行长、各委员会、业务部门

3、监督机构:监事会

七、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3、银行的清偿能力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

5、贷款的集中程度

八、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增强了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同时也刺激了商业银行进行高风险的投资。

第二章

一、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资本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它是一家银行已经持有的或必须持有的余额,目的在于防范头寸价值减少或者商业损失等风险,从而保护存款者和一般债权人不受损失。

资本的本质特征是可以自由支配并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损失。

二、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

1、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以使银行的管理者能有一定的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为避免银行破产提供了余地。

2、为银行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3、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了银行的实力。

4、为银行的扩张,新业务和新计划的开拓提供资金。

5、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三、银行资本的构成:

1、核心资本:

(1)实收资本: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

(2)资本公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银行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出资。

包括资本溢价、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和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银行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法定公益金。

(4)未分配利润:商业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5)少数股权:在合并报表时,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非全资子公司中的少数股权,是指子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归属于母银行的部分。

2、附属资本:

(1)重估储备:商业银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为重估储备。

(2)一般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3)优先股:商业银行发行的、给予投资者在收益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等方面优先权利的股票。

(4)可转换债券:商业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商业银行普通股的债券。

计入附属资本的可转换债券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债券持有人对银行的索偿权位于存款人及其他普通债权人之后,并不以银行的资产为抵押或质押;

②债券不可由持有者主动回售;未经银监会事先同意,发行人不准赎回。

(5)长期次级债务:是指原始期限最少在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务。经银监会认可,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的、无担保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的长期次级债务工具可列入附属资本,在距到期日前最后五年,其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每年累计折扣20%。

四、资本充足性以及相关规定:

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主要是指银行资本的数量足以吸收可能发生的非预期损失,使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

相关规定:银行持有的资本应保持适度。持有过多的资本会导致股票价格不必要的下降,增加了被收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持有过少的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等。

适度资本水平的基本要求包括:

1、与银行的经营规模相匹配

2、与信用评级机构认定的信用等级相一致

3、能够覆盖银行的全部风险

4、符合金融监管机构的最低要求

5、资本构成较合理

五、资本充足率公式: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

(扣除项包括:①商誉②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③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

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六、《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分类:

《巴塞尔协议》把银行资本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核心资本,也称一级资本,它主要由股本和从税后留利中提取的公共储备所组成,这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部分为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它主要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呆帐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务所组成。

七、银行资本的内部融资:

未分配利润是银行资本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

优点:发行成本低、不会使股东的控制权削弱

缺点:⑴受当局对银行适度资本金规模的控制;

⑵受银行所能获得的净利润规模的影响;

⑶受银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八、银行资本的外部融资:

1、发行普通股:

2、发行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固定股息率的优先股、浮动股息率的优先股

3、发行资本性工具(中长期债券):资本票据、资本证券、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长期债券、选择性利率指数

4、出售资产与租赁设备

5、股票与债券的互换

九、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违约的潜在可能性、信用下降

2、利率风险: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

3、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

4、经营风险: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性

5、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所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能满足支付的需要,从而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是其他各类风险长期隐藏和积累的结果。

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及管理

一、银行负债的概念以及分类:

商业银行的负债作为银行的债务,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银行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提供的劳务去偿付。

二、银行负债的分类:

1、广义的负债是指除银行自有资本以外的一切资金来源,包括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的内容;

2、狭义负债则指银行存款、借款等一切非资本性的债务,由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和结算中的负债构成。

三、非存款负债的构成:

非存款性负债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1、短期负债:①向中央银行借款。②同业借款:包括同业拆借、转贴现借款、转抵押借款。

③回购协议。④发行短期金融债券。⑤欧洲货币市场借款。⑥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

2、长期负债: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金融债券的方式。金融债券有资本性债券、一般性债券和国际金融债券。

四、短期借入负债的经营策略:

1、选择恰当时机:

①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在一定时期的资产结构及变动趋势,来确定是否

利用和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短期负债。

②其次,根据一定时期金融市场的状况来选择时机,在市场利率较低时适当多

借入一些资金;反之,则少借或不借。

③再次,要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控制短期借入负债的程度。当中央银

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时,短期借入负债的成本相对较小,此时可以适当的多

2、确定合理的结构:

从成本方面看,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多利用一些低息借款,少利用高息借款,从而降低负债成本。如果预期高收益的低息借款难以取得,可以适当借入一些高息负债。

比较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借款利率,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借款较国内便宜,就应当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反之,则应减少它的比重,增加国内借款。

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看,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此时应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比重;反之,则可适当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比重。

3、控制适当规:

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的流动性、盈利性目标来安排短期借入负债的规模。在借入负债时,应权衡借入负债和吸收存款的成本,如果利用短期借款付出的代价高于从中获得的利润,则不应继续增加借款规模,而应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的办法来保持流动性,或者通过进一步挖掘存款潜力的办法扩大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之间的关系,以确定一个适度的短期借入负债的规模。

五、金融债券与存款相比—特点:

1、筹资的目的不同。吸收存款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的总量,而发行金融债券则着眼于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和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

2、筹资机制不同。吸收存款是经常性的、无限制的,而金融债券的发行则是集中的、有限额的;吸收存款属于买方市场,存款的多少取决于客户的意愿,而发行金融债券的主动权则掌握在银行手中,就这一点而言,它属于卖方市场。

3、所吸收资金的稳定性不同。金融债券有明确的偿还期限,一般不能提前还本付息,资金的稳定程度高;而存款的期限则有弹性,资金稳定程度相对要低一些。

4、资金的流动性程度不同。除特定的可转让存单外,一般存款的信用关系固定在银行和存户之间,不能转让;而金融债券一般不记名,有广泛的二级市场可以流通转让,因而较存款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5、筹资的效率不同。由于金融债券的利率一般要高于同期存款的利率,对客户的吸引力较强,因而其筹资效率在通常情况下要高于存款。

六、发行金融债券与存款相比--意义:

1、首先,金融债券突破了银行原有存贷关系的束缚,筹资范围广,不受银行所在地区资金状况的限制,也不受银行自身网点和人员数量的束缚。

2、其次,债券的高利率和流动性相结合,有利于银行提高筹资的数量和速度;同时,发行债券所筹的资金不用缴纳法定准备金,这也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的利用率。

3、最后,银行能较好地实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保持对称,从而成为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

七、金融债券与存款相比--局限性:

1、金融债券发行的利率、期限都受到管理当局有关规定的严格限制,银行筹资的自主性不强。

2、金融债券除利率较高外,还要承担相应的发行费用,筹资成本较高,受银行成本负担能力的制约。

3、债券的流动性受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和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债券种类少,发行数量也远远小于发达国家。

八、金融债券的分类

1、资本性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为了弥补资本金的不足而发行的资本性债券,是一种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的债券,这种债券在《巴塞尔协议》中被统称为附属资本或次级长期债务。它对银行收益和资产分配的优先权,也同样是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在银行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而在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前。

2、一般性金融债券

①按照债券是否有担保,可分为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

②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③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率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

④附息金融债券和一次性还本付息金融债券

3、国际金融债券

①外国金融债券。

②欧洲金融债券。

③平行金融债券。

7、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管理(见书76页成本概念及成本分析方法)

第四章

一、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取现金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从经营的角度讲,库存现金不宜太多。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2、在中央银行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准备金存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法定准备金存款,二是超额准备金存款。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得动用。缴存法定比率的准备金具有强制性。

所谓超额准备金有两种含义:广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即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狭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在准备金存款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

3、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在其它银行保持存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

由于存放同业的存款属于活期存款的性质,可以随时支用,因此可以视同银行的现金资产。

4、托收中现金,是指在银行间确认转账过程中的支票金额。当个人、企业或政府部门将其收到的支票存入银行时,不能立即调动该款项,而必须在银行经过一定时间确认之后方可提现使用。

二、流动性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付客户提存和满足客户贷款需求的能力。它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1、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2、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合理成本及时举借债务的能力。

三、银行的流动性需求种类:

1、短期流动性需求。是一种短期现金需求,季节性因素是影响存款的变化和贷款需求波动的主要因素。

2、长期流动性需求。是一种长期现金需求,这种需求主要由银行所服务的社区或者产业的经济发展所决定。

3、周期流动性需求。是一种长期现金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引发的。

4、临时流动性需求。是一种临时的现金需求,这种需求是由难以预测的不寻常事件所引发的。

四、流动性供给:

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包括:一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储流动性,二是从金融市场上“购买”流动性。

银行的现金资产作为资金运用的一部分,直接形成了对流动性的供给。

在现金资产中,我国商业银行习惯地将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称之为资金头寸。商业银行的头寸概念有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和可贷头寸之分。

五、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

1、因素法

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存贷变化的各种因素变动趋势的数量分析,再依据以往的经验及自身对流动性的主观偏好,估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贷及应缴准备金变化情况,来判断预测期内的流动性需要。

(1)影响预测期贷款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率。②企业的预期利润率。

③货币供应预期增长率。④预期优惠贷款利率。

⑤商业票据利率。⑥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2)影响预测期存款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个人收入预期增长率。②社会商品零售额的预期增长率。

③货币供应量预期增长率。④货币市场存款预期增长率。

⑤预期通货膨胀率。

通过对各种因素变动的数量分析,利用各种资料和数据,银行管理者可以依据以往的经验及自身对流动性的偏好,估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款、贷款及应缴准备金的变化情况。

资金头寸需要量=预计贷款增加量+应缴准备金增加量-预计存款增量

2、资金结构法

资金结构法是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银行总流动性需求包括:

(1)负债流动性需求

商业银行负债分为三类:游动性负债、脆弱性负债、稳定性负债

根据各类负债总额计为其保持流动性资金准备率就可以计算出流动性需求的总量。

假设某银行为游动性负债保持95%的流动准备,为脆弱性负债保持30%的流动性准备,为稳定负债保持15%的流动性准备。这样该行为存款及非存款性负债保持的流动性需求量为

负债流动性需要量=0.95×(游动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0.3×(脆弱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0.15×(稳定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

(2)贷款流动性需求:为满足客户合理的新增贷款需求

(3)银行总流动性需求 = 负债流动性需求+ 贷款流动性需求

假定对新增贷款的流动性准备为100%,其他假设不变则:

银行总流动性需要量=0.95×(游动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0.3×(脆弱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0.15×(稳定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1.0 ×新增贷款额

3、流动性指标法

流动性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一家银行整体的流动性状况,银行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估算其流动性需求。

指标体系包括:现金指标、流动证券比率、无风险资产比率、同业拆借净值率、流动资产比率、能力比率、游动性货币率、短期投资比率、短期投资与敏感负债比率、核心存款比率、存款结构比率和交易性存款比率等。

六、资金头寸及其构成及层次划分:

1、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简称头寸。

2、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

时点头寸是指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可用资金。

时期头寸则是指银行在某一时期内的可用资金。

3、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和可贷头寸。

⑴基础头寸及其构成:所谓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⑵可用头寸及其构成:所谓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资金,它包括基础头寸和银行存放同业的存款

⑶可贷头寸及其构成: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用来发放贷款和进行新的投资的资金,它是形成银行盈利资产的基础。(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

七、头寸调度的意义和渠道:

1、意义:商业银行的头寸调度,是指在正确预测资金头寸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及时灵活地调节头寸余缺,实现资金的顺利周转。

一方面,在资金短缺时,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调入所需的资金头寸;另一方面,在资金头寸多余时,能及时调出头寸,并保证调出资金的收入能高于筹资成本,从而获取较高的收益。

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的核心是头寸调度,这是因为:

⑴头寸调度是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的基本手段

⑵头寸调度是维护和提高银行信誉的保证

⑶头寸调度是避免和减少银行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⑷头寸调度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

2、头寸调度的渠道:

⑴同业拆借。⑵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

⑶总行与分支行之间的资金调度。⑷通过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⑸出售中长期证券。⑹出售贷款和固定资产。

八、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银行在现金资产的管理中,应当坚持总量适度原则、适时调节原则和安全保障原

则。现金资产管理的总量适度原则是指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规模上。

现金资产的适时调节原则是指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的调节资金短缺

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安全保障原则,银行在现金资产特别是库存现金的管理中,

必然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九、影响银行库存现金的因素:

1、现金收支规律。

2、营业网点的多少。

3、后勤保障的条件

4、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

5、商业银行内部管理。

十、现金调拨临界点=平均每天正常支出量×提前时间+保险库存量

保险库存量=(预计每天最大支出-平均每天正常支出)×提前时间

十一、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包括满足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和超额准备金的适度

规模控制两个方面:

(1)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

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主要是准确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要量和及时上缴准备金。

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滞后准备金计

算法,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另一种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它主要

适用于对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1) 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是根据前期存款负债的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的需要量的方法。按照

这种方法,银行应根据两周前的7天作为基期,以基期的实际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准备金

持有周应持有的准备的-平均数。滞后准备金计算法:

2\6----2\12 2\13----2\19 2\20-----2\26

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

计算基期周准备金保持周

如某银行在2月6日(星期四)至12日(星期三)期间的非交易性存款平均余额为50 000

万元,按照8%的存款准备金率,该行在2月20日到26日这一周中应保持的准备金平均余

额为4000万元。

2)同步准备金计算法,是指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两周为一个计算期,如从2 月4日(星期二)到2月17 日(星期一)为一

个计算期,计算在这14天中银行交易性帐户存款的日平均余额。准备金的保持期从2月6

日(星期四)开始,到2月19日(星期三)结束。在这14天中的准备金平均余额以2月4日到

17日的存款平均余额为基础计算。

按照滞后准备金计算法计算出来的准备金需要量与按照同步准备金计算法计算出来的准备

金需要量的合计,就是银行在一定时期需要交纳的全部存款准备金。

这个需要量与已交纳的存款准备金余额进行比较,如果余额不足,银行应当及时予以补足;

如果已有的准备金余额已超过了应缴准备金数,则应及时从中央银行调减准备金,增加银行

的可用头寸。

(2)超额准备金的管理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可用头寸,是银行用来进行投资、贷款、清偿债务和提取业务周转金的准备资产。

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

1、存款波动:银行在分析存款波动对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时,重点应分析导致存款下降的情况,因为,只有在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增加。

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3、其它因素

除了存贷款因素外,其它一些因素也影响到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这些因素主要的有:1、是向中央银行借款。2、是同业往来。3、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4、是信贷资金调拨

十二、同业存款的管理

1、同业存款的目的:银行之间开展代理业务,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商业银行在其代理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支付代理行代办业务的手续费。

2、同业存款需要量的测算

商业银行在同业的存款余额需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⑴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

⑵代理行的收费标准。

⑶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

第五章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一、(名解)银行贷款的含义: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融资行为。

二、银行贷款的分类:从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出发,可以对银行贷款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而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于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又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1、按贷款期限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按期限分类可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三类。

(1)活期贷款在贷款时不确定偿还期限,可以随时由银行发出通知收回贷款,这种贷款比定期贷款灵活主动。

(2)定期贷款是指具有固定偿还期限的贷款,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项贷款;

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不含一年)以上五年(含五年)以内的各项贷款;

长期贷款指期限在五年(不含五年)以上的各项贷款。

(3)透支是指活期存款户依照合同在账户余额不足时向银行融入资金,它在性质是银行的一种贷款。

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监控贷款的流动性和资金周转状况,使银行长短期贷款保持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按资金偿还的长短安排贷款顺序,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2、按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和承担的风险分类:

(1)自营贷款指银行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特点是:自筹资金、自主放贷、风险自担、收益自享。这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贷款。

(2)委托贷款指由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银行(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这类贷款银行不承担风险,通常只收取委托人付给的手续费。

(3)特定贷款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意义:按照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划分贷款种类,有利于银行根据不同的贷款性质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同时,也有利于考核银行信贷人员的工作质量,加强信贷人员责任心。

3、按贷款的方式和保障条件分类:银行贷款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1)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的信誉而发放的贷款。

(2)担保贷款是指银行对具有一定的财产或信用作还款保证而发放的贷款。

根据担保方式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①保证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②抵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财产作为抵押发放的贷款。

③质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3)票据贴现是指银行买进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对票据持有人进行的融资。它是贷款的一种特殊方式。

意义:这种分类可以使银行依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保障条件和程度选择不同的贷款方式,以提高贷款的安全系数。同时,有利于借款人灵活选择筹资渠道。4、按贷款的用途分类:贷款用途本身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但按照我国习惯的做法,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

⑴按照贷款对象的部门分类,分为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和消费贷款;

⑵按照贷款的具体用途来划分,一般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

意义:一方面,有利于银行根据资金的不同使用性质安排贷款顺序;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监控贷款的部门分布结构,以便银行合理安排贷款结构,防范贷款风险。

5、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

(1)一次性偿还贷款: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清贷款,其利息可以分期支付,也可以在归还本金时一次性付清。

(2)分期偿还贷款:指借款人按规定的期限分次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贷款。意义: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监测贷款到期和贷款收回情况,准确预测银行头寸的变动趋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考核利息率,加强对应收利息的管理。

6、按贷款的质量(或风险程度)分类:

按照贷款的质量和风险程度划分,银行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五类。

(1)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2)关注贷款是指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

(3)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即借款人的还

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4)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5)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贷款的风险管理,提高贷款质量;有利于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进行连续有效的监管。

7、按贷款的规模和对象分类

(1)批发贷款:指银行对规模较大的借款人(如大中型企业)发放的金额较大的贷款。

(2)零售贷款:指银行对小客户和个人发放的金额较小的贷款。

意义:有利于银行根据成本、收益原则选择借款客户;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

1、关系人贷款风险控制

关系人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对银行关系人发放的贷款。

关系人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上述人员投资或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2、信贷集中风险控制

⑴信贷集中一般是指银行或银行集团向一个或一组关系密切的借款人发放的、未经特别批准的、金额超过资本金一定比例的贷款。

⑵商业银行的信贷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贷款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或一组相互关联的借款人;

②贷款的抵押品单一或具有相同的特点;

③贷款集中于某一行业或地区;

④贷款集中于某一种贷款

—如何看待信贷集中

?信贷集中不符合银行“安全经营”的原则;

?银行应能识别和分析信贷集中;

?对信贷集中的控制重点是对银行全系统的综合控制;

?信贷集中是经常发生的甚至是必然的。

—信贷集中风险的主要控制方法

?单个贷款比率控制;

?限制借款人在同一银行同一辖区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分支机构取得

贷款;

?银行应对大额借款人建立驻厂信贷员制度;

?对行业贷款以及集团客户贷款实行综合授信制度;

?贷款品种应多元化,并合理搭配贷款期限;

?严格控制对关联借款人的贷款;

?贷款的担保不易集中。

3、贷款授信与授权

—授信,也叫综合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客户或地区确定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最高信用控制限额。

?授信对象:已在商业银行发生授信业务或已向银行申办授信业务的具有法

人资格的客户(金融机构、自然人除外)。

?授信原则:

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对授信实行统一的法人授权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统一的授信操作规范。

分工负责: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应当明确规定授信审查人、审批人之间的权限和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查、审批业务,不得故意绕开审查、

审批人。

总额控制:商业银行应当对单一客户的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保理、担保、贷款承诺、开立信用证等各类表内外授信实行一揽子管

理,确定总体授信额度。

适时调整:应该根据各地区的金融风险和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地区和客户的授信额度。

?授信范围:贷款、承兑、贴现、担保等。

?授信限额:对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授信业务的最高控制余额和分类限

额。各分类授信额度之和不得超过综合授信额度。

综合授信额度= 客户上年末或近期的净资产×该客户信用等级相对应的最高授信系数–长期借款数–他行已提供的短期授信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的担保

?授信方式:

A.内部控制授信:对客户不予公开授信额度,由银行控制使用,属银行机密;

B.公开授信:同客户签订授信协议

公开统一授信是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或企业集团客户的风险和财务状

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就核定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与客户签定授信协议,使客户在一定时期和核定额度内,能够便捷使用银行信用。

C.单笔授信:对新客户办理的一次性授信业务。

?授信额度的调减或取消:

在公开授信方式中,受信人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银行应立即减少甚至取消其授信额度:

A.授信地区发生或潜伏重大金融风险;

B.客户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和风险;

C.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D.行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E.客户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包括分立、合并、终止等)

F.客户还款信用下降、欠息、发生违约,银行债权风险增加;

G.其他银行已向该客户提供大量授信,造成对该客户授信总额超过其实际支付能力。

—授权,是银行内部确定的对有权审批贷款的人员或组织规定的贷款审批品种和最高贷款限额。

?授权一般由银行的董事会或最高决策层统一批准,自董事会到基层行管

理层,权限逐级下降,不得超越授权发放贷款。授权通常分为三个层次:董事会、贷款委员会或高级管理层、信贷部门经理。

—授信和授权的关系:授信发生在银行与客户之间,授权发生在银行系统内;授权是对授信业务实际额度使用的权限规定,超过权限的须报上级行审批。

4、贷款定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的定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银行贷款政策应当进行明确的规定。

银行贷款的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补偿性余额(回存余额)和对某些贷款收取的费用(如承担费等),因此,贷款定价已不仅仅是一个确定贷款利率的过程。

在贷款定价过程中,银行必须考虑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的期限、贷款管理费用、存款余额、还款方式、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资产收益率目标等多种因素。

四、贷款对象和应具备额资格

1、贷款对象

贷款对象是指银行贷款投向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选择贷款对象就是确定借款人。

借款人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借款人的资格应具备:合格性、合法性和民事行为能力。

五、确定贷款期限的主要依据

(1)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2)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3)贷款人的资金供给能力;(4)借款的用途;

(5)贷款的政策;(6)监管当局的要求;

六、现行贷款期限的原则规定

(1)贷款期限一般不得超过十年,超过十年的要报监管部门备案

(2)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3)票据贴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4)贷款最长期限一般控制在30年以内

七、保证贷款

1、保证贷款掌握要点

保证人资格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充分条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必要条件是具有代偿能力。

不具备保证恩资格的几种规定:

(1)国家机关(例外情况)

(2)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例外情况)

▲法人的书面授权应当明确授权范围,授权书应详尽、规范、确定、不能含糊▲以书面授权书授权范围提供保证

▲法人分支机构对外担保,其法律责任由法人承担

2、保证方式

(1)一般保证(保证人仅对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负补充责任的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的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2)连带责任保证(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与债务人负连带责任的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其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3)银行对保证方式的基本选择——连带责任保证

3、保证担保范围

(1)法定保证范围

◇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

(2)约定保证范围(有限保证)

两者的关系:约定效力优于法定效力,法定是约定的有效补充

4、保证期间

指债权人向保证人行使请求权的期间

法定保证期间(自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约定保证期间

银行应及时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以免诉讼时效中断而影响债权的实现

5、最高额保证

是指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就债务人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若干笔债务,确定一个最高额,由保证人在此限度内对债务人履行债务作保证的协议。

为将来发生的不确定债权提供担保

所担保的债权额是在一定期间发生的,并且在约定的最高限额内

6、物的担保与人的保证担保

《物权法》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按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就物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选择就物实现债权或者就保证实现债权。

八、抵押贷款

1、含义抵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财产作为抵押发放的贷款。

2、抵押、抵押权人、抵押人、抵押物

(1)抵押

A、抵押是一种民事担保制度

其意义为: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处分抵押财产,并就处分抵押财产的所得优先受偿。

B、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抵押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一)提供抵押担保的人可以是主债务人或第三人

主债务人是指抵押所担保的主债权合同中负有按对方请求为一定行为的人。当主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抵押合同将某项财产作抵押时,主债务人即为抵押人。所谓第三人,是指债权人及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第三人与债权人达成的抵押合同以特定财产为其债权提供担保时,第三人即为抵押人。

(二)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

抵押的发生不以占有标的物为要件,抵押人无须将标的物交付抵押权人占有。抵押权的登记能够确保抵押权权利之存在,并有助于防止损害第三人的利益。此外,也正是由于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抵押人可以使用、收益、处分抵押物,从而使抵押物的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三)抵押担保以抵押权人(债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而实现

优先受偿权是抵押权的核心内容。其优先受偿性表现在:一是享有抵押权的债权人,对抵押标的物的变价款有优先于无抵押权的债权而受偿的权利;二是在同一标的物上存在数个抵押权的,发生在先的抵押权优于发生在后的抵押权就标的物受偿。优先受偿是抵押权发挥担保

作用的本质特征,据此才能打破“债权人平等的原则”,才能担保债权的实现。

(四)抵押权的行使必须以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为前提

抵押权在担保过程中仅为一种可能性权利,这种可能性必须以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为其发生的先决条件。债务人虽履行了债务,但其履行仅为部分履行,这时,抵押权人仍然可以行使抵押权,并就其未受清偿部分的债权从抵押物中优先受偿。

(2)抵押权人

债权人因设定抵押而取得的权利称为抵押权,债权人亦称为抵押权人。

(3)抵押人

是指为担保自己或他人履行债务,而向债权人提供抵押担保的人。抵押人可以为债务人本人,也可以是债务人和债权人以外的第三人。

(4)抵押物

是抵押人用来为债权人债权提供担保的财产,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

3、作为担保物权的抵押权

担保物权指为了担保债的履行而设定的物权。其特征有:

①抵押权具有从属性

抵押行为是一种辅助性或从属性的民事行为。抵押权是从属于其他权利而成立的物权,不能单独成立,表现在:

A. 抵押权的成立以贷款债权的存在为前提,即债权是抵押权成立的法律前提。

B. 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被单独转让。抵押权必须与债权一同处分。抵押权人不能将抵押权转让他人而自己保留债权,也不能将债权转让他人而自己保留抵押权。

C. 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D. 债权与抵押权同时存在,抵押权是债权的补充,债权人行使抵押权并不影响其债权。债权人处分抵押财产,只是其实现债权的一种手段。如果债权人从处分抵押财产中获得了完全清偿,其债权后告消灭;如果债权人未能从中获完全清偿,则虽然抵押权已告消灭(抵押财产已处分完毕),债权人仍可就剩余债权向债务人索偿。

E. 抵押权因债的清偿而消灭

F. 抵押权随债权的转移而一同转移

②抵押权具有优先受偿性(排他性)

A. 当债务人对多个债权人负债时,享有抵押权的债权人有权就设定抵押的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而受清偿。

B. 抵押人对已设定抵押的财产的任何处分都不影响抵押权人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亦即任何人侵犯抵押权人的优先权都会因抵押权人的追偿而告无效。如一般债权人接受已抵押财产作为债务清偿后,抵押权人仍有权处分该财产并受偿。

C. 抵押权的优先性不仅是对债权而言,而且其相对其他物权亦具优先性。就同一财产设定多个抵押权的,先设定(或先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后设定(或后登记)的抵押权。。

D. 抵押权人的优先权不仅对于抵押财产,对因抵押财产毁损灭失所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补偿金,同样具有优先权。

③抵押权具有不可分性

A. 以多项财产为一项债务抵押担保时,除非限定多抵押物的担保份额,否则,

多个抵押物对全部抵押担保金额(债务)负责。抵押权人可对全部抵押物行使权利,当需要处分抵押物以满足债权时,抵押权人可随意选择处分抵押物,直至债权全部实现。

B. 抵押物部分灭失时,剩余部分仍担保全部债权。抵押物灭失如系人为因素,抵押人须赔偿;如无责任者,抵押人并无义务补充抵押物,抵押权人也只能就剩余部分行使抵押权,此时抵押金额并不改变。例如,以一项财产为10000元借款担保,抵押金额为10000元,当该项财产的一半灭失时,抵押权人仍享有金额为10000元的抵押权;剩余一半财产仍对10000元债务负责,而不是对5000元债务负责。

C. 当债权人转让部分债权时,抵押权并不按份转让,而是为多个债权人共同所有。债权人也可以转让部分债权,而保留全部抵押权。

D. 以财产抵押为分期给付的债担保的,当部分债务到期时,债权人可以拍卖全部抵押物,除非抵押人与债权人约定只能部分拍卖。但如果抵押物是可分的,并是可以分次拍卖的,拍卖部分财产所得已足以清偿到期债务的,其余财产应停止拍卖。

4、抵押物选择的原则

◆合法性◆易售性◆稳定性◆易测性◆可控性◆易保性◆受益性

5、抵押率的确定

抵押率又称“垫头”,是抵押贷款本金利息之和与抵押物估价值之比。

◆贷款风险◆借款人信誉◆易售性◆价格稳定性◆贷款期限

6、抵押权的成立

(1)设定抵押权必须具备的一些前提条件:

存在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抵押人必须对抵押财产拥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抵押物必须是法律允许设定抵押的财产;签订抵押合同;履行必须的审批手续。(2)设定抵押应订立的书面合同

(3)抵押合同是诺成性的,而非实践性的

7、抵押权的实现

◆前提: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债权未受清偿

◆实现途径

◇与抵押人协商对抵押物拍卖、变卖或转让

◇未达成协议时,向法院提起诉讼

(9)抵押权的消灭

◆抵押财产担保的债权实现

◆因抵押权人放弃抵押权而消灭(不影响其债权)

◆因债权人放弃债权而消灭

◆因抵押权人逾期没有行使抵押权而消灭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消灭(不影响剩余债权)

九、票据贴现的含义和特点

1、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从持票人来讲,贴现是以手持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贴付利息,取得现款的经济行为。票据贴现与其它贷款方式相比,在贷款对象、还款保证、收息方式、管理办法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1)它是以持票人作为贷款直接对象

(2)它是以票据承兑人的信誉作为还款保证

(3)它是以票据的剩余期限为贷款期限

(4)实行预收利息的方法

十、商业银行贴现的票据种类

(1)银行承兑汇票。它是一般企业所发的远期汇票,经银行承兑的到期汇票。

(2)商业承兑汇票。它是售货商发出而由收购商承兑到期支付的远期汇票,一般有商业跟单承兑汇票和不跟单承兑汇票两种。

(3)商业期票。它是普通商人所收的远期本票,俗称期票,通常是购货商作为到期支付凭证,约定期限付款,由购货商出具期票交售货商作为到期支付凭证。

商业银行除了贴现上述票据外,还承办政府债券的贴现。凡是已经中签的公债和到期国库券本息票,在未到付款日期以前,可以向银行申请贴现。

十一、(简答)个人贷款的特点

(1)利率水平高;(2)规模呈现周期性;(3)借款人缺乏利率弹性;

(4)客户分散,规模较小;(5)以信用贷款为主;

(6)违约率可能较高,风险较大;

十二、贷款定价

对贷款定价犹如确定普通商品的价格,其目的是保证银行可取得预期的收益。贷款定价的核心是确定贷款利率的高低。贷款市场看似高度垄断(由于市场准入的限制),但实际上竞争仍很激烈。因此,贷款市场并非是一个卖方市场。

1、贷款价格的构成

⑴贷款利率⑵承诺费⑶补偿余额

⑷隐含价格(非货币性因素、附加条款)

2、影响贷款价格的主要因素

⑴资金成本⑵贷款风险

⑶贷款费用⑷信用及关系

⑸目标收益水平⑹贷款供求关系

(7)银行与借款人的关系(8)贷款期限

3、贷款定价方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

即银行根据筹集信贷资金的成本加上一定利差(或银行对贷款的预期利润)来决

定贷款利率的方法。

贷款利率 = 贷款成本率 + 利率加成

(2)价格领导模型定价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贷款的价格事实上并不取决于贷款者的预期收益

E(r),也不取决单个银行的资金成本,它更多地受市场竞争、市场主导利率、价格联盟、融资来源,及风险等因素影响:领导价格:即市场主导利率,如:优惠利率、国库券利率、LOBOR等等。价格领导模型定价法,就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以市场领导价格为基本依据,在考虑风险和收益的情况下来确定贷款价格的一种方法。

(3)分期偿还的消费贷款定价与分期偿还金额的计算

例:李文2002年3月1日向银行申请5年期个人住房贷款,所购商品房总值为20万元,贷款额度70%,其中住房公积金贷款3.2万元,利率为4.28%,其余为5.64%,每月末等额还款一次,求每次应还款多少?

解:①求贷款额:= 20 20% = 14万②求平均利率③求A

(4)优惠加数与优惠乘数定价法

对银行来讲,信用等级不同,贷款风险也不同。信用等级高,贷款风险低,从而利率低;反之,则高。银行贷款定价的一种做法是,首先确定对银行信用等级最高企业的贷款利率,即优惠利率,然后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借款人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向上浮动。浮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加;二是用乘。一般来讲,两种方法求出的贷款利率有一定差异。

(5)交易利率定价法

这种方法是以交易利率,如同业拆借利率、国库券利率、CD利率为基础,再加上利息来确定贷款利率。由于交易利息是可变的,所以在加息率一定情况下,贷款利率随交易利率变化而变化。按交易利率定价的贷款具有利率可变、分段期限可变的特点。它与典型的浮动计息是不同的。

按交易利率定价的贷款是一种可变贷款利率,既给借款人按市场利率变动的自由选择权,又能保证银行得到稳定的利差,较好地克服了固定利率给借贷双方带来的利率风险。

按交易利率定价的贷款与浮动贷款利率相比较而言,两者的共同点是:分段计息,利率可变。

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分段不同。浮动利率贷款的分段期限是合同中载明的,而交易利率定价法中的分段期限由借款人选择。

第二,计息基础不同。浮动利率贷款的计息基础是事先在合同中规定的,是唯一的;而利率表中的利率种类不唯一,时而以国库券利率为基础,时而以同业拆借或CD利率为基础。

第六章

一、银行贷款管理过程

1、机会评估:

(1)借款人。借款人是否符合银行的要求?如果是新客户,它与银行的关系是否会进一步发展。

(2)确认机会。考察借款人的战略目标和财务机构。借款人需要什么样的短期或长期信贷与信贷服务。

2、初步分析:

(1)初步概况。贷款的特殊需要是什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银行的政策、潜在的风险是否可接受。

(2)确认借款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引起借款需求,要使用多久。

3、还款来源分析:

(1)行业和企业风险分析。在借款人所处行业中,所有竞争者面临的风险是什么、需要控制那些风险。

(2)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中的趋势说明借款人的管理能力如何,其中那些趋势将影响还款能力。

(3)现金流量分析和预测。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按约定的方式偿还贷款,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4、贷款包:

(1)总结和建议。该笔贷款的主要优点是什么?是否应该发放。

(2)贷款结构和协议。有哪些适当的贷款工具、价格、支付方式、证明文件和契约条款。

5、贷款管理(贷款稽核):

借款人的行动是否与预期一致?是什么原因引起变化?还款风险有哪些,如何保护银行的权益。

二、企业借款理由的分析

1.销售增长导致的借款:

企业销售的增长可能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但同时它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应收账款和存货也会成比例的成长。

企业的销售增长有两种类型:短期或季节性的增长(1年以内)和长期性的销售增长(1年以上)

2.营业周期减慢引起的借款:

营业周期减慢包括存货周转减慢和应收账款回收减慢:

(1)存货周转减慢可以用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存货)或存货周转期(存货/销售成本)来衡量

(2)应收账款回收减慢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净额)或应收账款回收期(应收账款净额/销售收入净额)来测量。

3.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

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由两种形式:一是更新固定资产而产生的借款需求;二是固定资产扩大一起的借款需求。

4.其他原因引起的借款:

主要有:资产增长增加的支出、债务重组增加的支出、低效经营增加的支出、股息支出或者所有者提款引起的支出,以及不正常的或以外费用支出等。

三、企业贷款的定价

1、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

在对贷款进行定价时,银行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其筹集可贷资金的成本和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一个完整的贷款利率中必须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1)银行筹集足够的可贷资金的成本;

(2)银行的经营成本(工资和物质设施的成本);

(3)银行对违约风险所进行的必要补偿;

(4)每笔贷款的适当利润以保证银行的所有者获得必要的收益。因此有:

贷款利率=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预计违约风险补偿费用+银行预期的利润

2、价格领导模型:

它是以若干个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基础,考虑到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后为贷款的利率。对某个特定的顾客来说,贷款利率的公式为: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包括各种成本和银行预期的利润)+加成部分=优惠利率+违约风险贴水+期限风险贴水

3、成本—收益定价法:

在银行内部还有更复杂的贷款定价系统,这就是成本—收益定价法。在成本—收益定价法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

(1)贷款产生的总收入;(2)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

(3)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为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练习题答案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取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2. 银行控股公司制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统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 3. 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为其提供支持。 二填空题 1. 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一一(英格兰银行)诞生了。 2.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3. (单一银行制)在美国非常普通,是美国最古老的银行组织形式之一。 4. 目前世界上多数政府对银行的监管秉承的是(谨慎监管即camel)原则。 5 .我国现行的银行业监管机构是(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是(ABCD。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 .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2.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有(ABD)。 A.单一银行制 B .分行制 C .集团制 D .银行控股公司制 3 .现代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可分为(ABC)。 A.决策机构 B .执行机构 C .监督机构 D .监管机构 4. 银行的管理系统由(ABCDE方面组成。 A.全面管理 B .财务管理 C .人事管理 D .经营管理 E .市场营销管理 5. 政府对银行业实行谨慎监管原则,即“ CAMEL骆驼)原则”,包括(ABCDE。 A.资本 B.资产 C.管理 D.收益 E.清偿能力 四、问答题 1.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 答:商业银行首先是企业,与其他各种企业一样,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1)商业银行必须面向市场,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市场的各种现实需求。 (2)商业银行业务开发或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 (3)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讲求效益。 (4)商业银行必须依法经营。 2. 总分行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分行制的优点在于:(1)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可以降低放款的平均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2)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3)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 宏观管理。 分行制的缺点在于:(1)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妨碍竞争;(2)银行规模过大,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3. 简述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 答:(1)决策系统: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董事会下设置的各种委员会。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2-2013学年下学期经济学院金融专业2011级《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期中考试(开卷)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梁隆斌班级:____学号:____姓名:____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内源资本 根据商业银行的资本来源进行划分,可以将资本分为内源资本和外源资本两种;所谓内源资本是指银行尚未动用的累计税后利润以及股息分配后的留存收益等。 2、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为了解决其流动性和安全性问题,需要提取一定比率的准备金。银行准备金有三种形式: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和银行自留准备金。 所谓法定准备金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所获取的存款中必须按照一定比率上缴给中央银行的那部分资金。 3、横向并购 以美国为模板,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次(横向、纵向、混合、杠杆、超大并购)并购浪潮,其中第一次属于横向并购。所谓横向并购是指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之间的一种并购行为,银行业由于其产品大部分是相同或相近的金融产品,因此,银行业之间的并购主要是横向并购。 4、活期存款 按照传统的存款业务进行分类,可以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分为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其中活期存款是指可由存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客户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5、基础头寸 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两种,所谓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这类头寸是商业银行随时可以动用的资金,在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方面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称其为基础头寸。 6、损失吸收 商业银行在发行混合债过程中,可以通过利息递延和损失吸收提高银行抗风险的能力。所谓损失吸收是指银行陷入经营困境时必须递延的本金和利息,这种经营困境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当债券到期时,银行无力支付清偿全在混合债之前的银行债务,其二是银行支付混合债将导致无力支付偿索权在该债券之前的银行债务。 7、信用贷款 根据借款人所提出的借款申请,银行可以视其信用情况发放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所谓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财产抵押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这类贷款一般发放给银行熟悉的较大公司借款人或信誉良好的借款人。 8、杠铃结构方法 商业银行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投资策略,共有五种常用策略形式,期中杠铃结构法是指银行把要投资的证券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类别,银行资金之分布在这两类证券上,一旦所购买的长期证券其偿还期限达到中期时就立刻卖出,并再次投资于长期证券,而短期证券到期后若无流动性需求再次投资于短期证券,这类投资策略反映在图形上类似于一个杠铃的形式因而得名。 9融资性租赁 融资性租赁是现代租赁业务的代表形式,它是指生产产品的厂商自己不购买生产设备,转而向租赁公司租用设备,租赁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运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向生产设备的厂商购买设备租给生产产品的厂商使用的一种租赁行为。整个过程涉及至少三个当事人,两个合同,其中购物合同从属于租赁合同,是一种融物形式的融资行为。 10、抵押率 抵押率又称垫头,是指银行贷款本息之和与借款者抵押物的价值之比,抵押率越低,对银行越有利,对企业不利,反之,则对银行不利,而对企业有利。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试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形考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 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商业银行依法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 如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真实、准确、及 时、完整地向投资者、存款人及相关利益人予以公开的过程。 3、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 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4、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5、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借款 人的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 确定贷款的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 将贷 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资产。 6、分级授权:分级授权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业务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统一法人管理体制下,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逐级向下授权和转授权, 下级行必须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和权限内从事信贷业务,超过权限必须向上级行审批。

7、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 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8、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又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 进行结构性重组, 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证券, 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信用创造有一定的限度。 正确 2、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 正确 3、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正确 4、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占绝对比重的是贷款和证券投资。 正确 5、银行从事股票投资业务是其证券投资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错误 , 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仅限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并不从事股票投资业务。 + 三、简述题 1、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德望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经营

商业银行经营 学分: 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与目的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进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枢纽作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正日益深化,各种金融工具的引入和创新方兴未艾,已能提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大多数金融服务。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进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然而,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进程中,仅仅依靠过去的金融治理知识与治理方法已难以习惯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必须采纳国际上通行的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原理、方法和手段,方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和学习当代商业银行经营治理的成功体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本课程采纳任课教师在课堂进行授课并结合案例讨论和分析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差不多要求: 学生要全面把握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概念,以及商业银行业务流程。 学生要懂得当代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和新兴表外业务及其操作程序。 学生能够懂得把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创新活动,并对商业银行经营进展趋势有所了解。 学生必须课前预习,并完成和提交教师布置的作业。 课程差不多内容 本课程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商业银行进展历程、商业银行的职能及其经营方针,全面介绍了当代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和新兴表外业务及其操作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经营创新活动,并对商业银行经营进展趋势作了推测和展

望。另外,本课程对当代商业银行的一些重要的经营思想和治理模型作了有深度的探讨和介绍,对有关商业银行治理的最新理论也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 导论 知识要点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专门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是通过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股份公司形式组建和政府要紧出资三种途径产生。 商业银行现今的要紧职能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制造、调剂经济等。 商业银行大多按《公司法》组建,其组织结构可分为四个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治理系统。 商业银行体系构建的差不多原则是:有利银行业竞争、有利爱护银行体系安全、保持银行适当的规模。 商业银行有全能银行和职能银行两种类型。 商业银行是在保证安全性、流淌性的基础上争取最大盈利。 考核要求 简述商业银行的定义及其功能。 简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简述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差不多原则及其必要性。 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简述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资本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案例分析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案例分析题 金融教研室 (2013.9.1)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案例 ---美国“花旗”模型金融控股公司 对拥有多家银行的控股公司年银行持股公司法案)为了限制银行规模过度膨胀,(1956规定的限 制性条款有:不允许跨州购并新银行;不允许拥有和经营非银行业务的子公司等。因此许多大银行利用这一法律漏洞大力发展单一银但法律对单一银行的控股公司没有限制,作为(Citicorp),花旗银行于1968年成立了单—银行控股公司-----花旗公司行控股公司。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业务。13个子公司,花旗银行的母公司。包括花旗银行,花旗公司共拥有也正是两块牌子。花旗公司与花旗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同一套人马,公司和银行是一个班子,年就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持股公司。1984通过这种多样化的金融混业经营方式,花旗公司在详见图。亿美元,70001998年4月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花旗集团”,总资产为保险等领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型证券、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涉及银行、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金同时也在美国本土开创了全能化金融集团之先河,金融集团之一,融分业制度。该法案在涉及银行控{1998年金融服务业法案),月 1998年51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股组织结构的条款中,创造了“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新的法律概念,允许银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控制或拥有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允许银行持股公司升格为金融月,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 1999年11证控股公司,允许升格的或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从事具有金融性质的任何业务,即银行、 各子公券和保险等业务,但其混业经营是通过各个子公司经营不同性质的金融业务来实现,的方式达到分业监管和司在法律和经营上是相对独立的法人。其意义就是以“内在防火墙”混业经营的目的。: 回答问题 1. 什么是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有哪些类型?银行控股公司有哪些优点?? 2. 美国花旗银行为什么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组织机构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第二章资料 稳定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几点思考(节)杨凯生(工行行长)2010-04-13 世纪经济报道来源:21 可以粗略地作一测算,即使撇开中小型上市银行不谈,仅按工、中、建、交在现有基础上每年贷款平均增幅15%(2009年四行贷款分别增加25%、49%、22%和38%),风险权重贷款增加约占贷款增加额的85%计(2006年至2009年工、中、建、交四行年平均该数据分别为84.3%、82.4%、85.4%和87.1%),四大行在今后5年内风险权重贷款将增加15万亿。按监管部门的不低于11.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5年共需增加资本占用1.73万亿。再以工、中、建、交2009年净利润3500余 亿为基础,今后5年平均增长12%计,5年内可实现净利润25000亿,如按50%利润留成作为内 生性资本补充,则5年内共计还有资本缺口约4800亿。而且这还仅仅是测算了贷款增长所带来的资本占用因素,如果进一步考虑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因素,)前者目前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只作了一个简单的计入,后者目前则尚未计算在内( 银行资本缺口将更为显著。其资本占用还将进一步增加。若再加上资本定义日渐趋严的因素,: 问题如何评价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 1. 2.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途径有哪些? 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案例 被诉挪用国债北方证券同意与农信社进行调解 2005-04-22上海证券报,21日,北方证券与上海长宁区新泾农村信用合作社国债交易纠纷案在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概论 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 商行的特征:(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2)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即金融企业。 (3)商行与专业银行相比有所不同,商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 商行的职能: 1 信用中介职能这是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 支付中介职能(结算)此职能不仅打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而且加速了结算国能和货币资金的周转,从而促进了社会再生产的扩大。 3 信用创造功能 4 金融服务功能 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1 安全性原则2流动性原则3效益性原则 商业银行成立的一般程序: 1 申请登记。必须以公司的形式组建。 2 招募股份。即发行股票。 3验资开业。我国规定,设置全国性商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0亿元人民币,设置城市银行的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置农业商行最低限额5000万元。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 第二章商行资本管理 商业银行资本的特点 1 商行资本金所包含的内容比一般企业广泛。 2 商行资本占资产比重与一般企业相比很小。 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储备资本。 商行资本的功能: 1营业功能 2保护功能:1 资本可以弥补日常资金运行中偶发性的资金短缺。 2 资本为银行的经营活动提供信誉保证。 3 资本可以保护存款人及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4 管理功能。 巴塞尔协议资本的组成 1 核心资本,也成一级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2 附属资本:1 非公开储备2 资产重估准备3普通准备金和普通呆账损失准备金4 混合资本工具5 长期次级债务 巴塞尔协议规定,从事国际业务的商行,起资本标准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4%,总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 商业银行资本筹措包括外部筹措和内部筹措。 外援资本金的筹措: 1 发行股票2发行资本性票据和3通过国家资金的投入4通过出售银行资产增加资本。 内源资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的留存盈余,即从银行内部进行资本累积。 第三章商行负债管理 负债业务概念:是指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它是商行最主要、最基本的业务。存款被动,同业拆借主动。 传统存款业务:1 活期存款2 定期存款3 储蓄 非交易用存款:定期和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 存款的种类:1 个人存款:人民币储蓄存款,外币储蓄存款 2 单位存款:单位活期、单位定期、单位协定、单位通知存款。存款成本的构成:1 利息成本 2 营业成本 3 相关成本 4 资金成本 5 可用资金成本 商行短期借款的种类: 1 像央行借款:1再贴现:卖给央行,获取现金2再贷款:像央行直接取得抵押贷款。 2 同业借款:这是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指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时间差、空间差、行迹差调剂资金头寸的短期借款。 3 回购协议 4 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银行中长期借款的种类: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包括1资本性的2一本性的3国际性的金融债券 商行负债经营管理内容:1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2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3降低负债成本。 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的原因: 1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增长2金融机构同业竞争3新技术在商行领域的应

(完整word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模拟考试题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综合测试一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 分) ()1、银行业务营运的起点和前提条件是: A.自有资本B.负债业务C.资产业务D.贷款业务 ()2、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诞生。 A.英格兰银行B.威尼斯银行C.圣乔治银行D.阿姆斯特丹银行 ()3、在下列几种通过外部融资扩充银行资本的方法中,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影响最小的是: A.发行普通股B.发行优先股C.发行资本性长期债券D.发行可转换债券 ()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性资金运用是: A.同业存款B.短期国库券C.贷款D.长期证券 ()5、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是: A.损失类贷款B.可疑类贷款C.次级类贷款D.关注类贷款 ()6、定活两便存款利率一般参照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打________折计息。 A.4 B.5 C.6 D.7 ()7、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基础是: A.比例规模B.资产结构C.银行资本D.负债业务 ()8、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始于: 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 ()9、通常把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称为: A.可用头寸B.基础头寸C.可贷头寸D.超额头寸 ()10、一家银行的资产是100万元,资产收益率是1%,其杠杆比率是4,该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A.1% B.4% C.5% D.10%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业务活动中引起银行现金流入增加的有: A.利息支付B.同业拆入资金C.兑付大额可转让存单D.发行债券 ()2、下列属商业银行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A.拆出资金B.再贷款C.再贴现D.发行债券 ()3、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A.成本最低原则B.安全性原则C.适时流量调节原则D.适时存量控制原则 ()4、下列________项目属于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 A.股本金B.税后留利C.呆帐准备金D.自有房产 ()5、下列属银行表外业务的有: A.担保B.证券承销C.备用信用证D.融资租赁 ()6、商业银行分行制的特点有: A.银行业务多集中于某一行业或地区,风险集中; B.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 C.银行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 D.银行内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7、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下列哪几类之和: A.损失类贷款B.可疑类贷款C.次级类贷款D.关注类贷款 ()8、通过对商业票据的贴现业务,商业银行可以: A提高资产流动性B.降低资产流动性C.提高负债水平D.降低负债水平 三、判断改错(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2 分,共20 分)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Word版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一、判断题 1、商业银行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为保证银行的流动性,所以其资产一般应该比正常的经济 时期更多的放于短期的项目。() 2、商业银行放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是满足日常清算的需要。() 3、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不仅应该考虑商业银行的业务需求,还要考虑商业银行的资金 来源。() 4、商业银行不采取主动负债的方法而采取自身资产转换、出售方式来满足流动性的需要 是一种保守型的管理方式,它比通过主动负债满足流动性需求的风险要低。() 5、在我国,银行向中央银行存入超额准备金时,中央银行会付给银行利息。() 6、库存现金是一项不获得利息的资产,所以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库存现金越少越好() 7、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法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不得动用,并定期按 银行存款额的增减而进行相应调整。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已经失去了防范银行挤兑的作用。() 8、商业银行可以在评估关系人信用后,只有信用合格的情况下,才能给关系人发放信用 贷款;发放担保贷款的放款条件也不能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的贷款条件。() 9、信贷集中仅指的是贷款集中于某一个行业或集中于某一类贷款(如房地产贷款)。信贷 集中有损于银行经营的安全,一旦借款人发生风险,银行会受到损失。() 10、普通呆账准备金无法反映贷款的真实损失程度,它不仅与贷款的总量有关,而且与贷 款的实际质量有关,当总量越多,质量越差,那么普通呆账准备金就越多。() 11、逾期(含展期后逾期)90天以内的不良贷款,应列为催收贷款,在逾期贷款项下单 独统计和上报。() 12、贷款未逾期则不需要列入呆滞贷款。() 二、选择题 1、银行借入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 A、再贷款 B、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C、同业拆借 D、票据再贴现 2、银行的可以用来进行日常的各种支付和放贷活动的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超额存款准备金 C、库存现金 D、储户活期存款 3、以下各因素一定能够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比例的是() A、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变动 B、存款的增加 C、贷款的增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六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盈利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银行是由货币经营业演变而来的,而历史上的货币经营又是在货币兑换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可以说,货币经营业是银行的先驱。货币经营业与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信用活动,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意大利是银行最早产生的发源地,英文Bank 来自于意大利文Banco 一词,原意是指柜台、长凳。早在十二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的货币经营业就相当发达,但货币经营商的工作条件却比较简陋,只凭借一把长凳和一个柜台便可营业。起初一部分商人从事货币的兑换业务,就是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铸币兑换成金块或银块,或兑换成本国铸币和本地区铸币。以后,又开始为各种商人办理货币保管业务,同时,受商人委托,办理货币收付、结算、汇兑等业务。这就是货币经营业的主要业务活动,也是早期银行产生的基础。随着货币经营业务的扩大,在货币经营者手中聚积起大量货币,其中有一部分并不需要立即支付,于是他们就将这部分货币贷出去赚取利息。同时,社会上一部分人将货币存放在货币经营者手中,以便带来利息收入。这样,在货币经营业务基础上产生的货币存贷业务的发展,使货币经营业转变为早期的银行。这样商业银行算是出现了。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那亚那银行以及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从17世纪开始,银行这一新型行业的金融机构开始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在英国出现了由金匠业等演变为银行业的过程,1694年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该行一开始就把向工商企业的贷款利率定为 4.5%-6% ,而当时的高利贷利率高达20% -30%,英格兰银行成立后,很快地动摇了高利贷银行在信用领域的地位,也因此成为现代银行业产生的标志。欧洲其他国家也先后按英格兰银行的组建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现代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 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不同,但商业银行的发展基本上是遵循两种传统。 一是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英美等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至今仍以短期自偿性商业贷款为主。这种传统的优点是能够较好地保持银行的安全性和清偿力;缺点是银行

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讲解学习

第六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其特征 现代银行的产生经历了货币经营业——早期银行——现代银行的过程,其产生途径有二:一是由早期银行转变而成,一是以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与早期银行相比具有利率水平适当、信用功能扩大、具备信用创造功能等特征。 2、商业银行的集中与垄断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 3、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职能是所有银行基本和首要的职能。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办理负债业务将社会上各种暂时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办理资产业务将其投放到各产业和经济部门。 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发挥,对一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商业银行发挥信用中介职能,克服了借贷双方之间直接借贷的局限性,为他们顺利进行资金融通提供了现实条件。当借贷双方的借贷数量、借贷期限不一致或贷出者对贷入者的信用状况不了解时,借贷行为就难以成立。而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则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他可以和任何一个企业、单位发生信用联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其次,商业银行发挥信用中介职能,可以提高社会总资本的使用效率,集中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再贷放出去,大大提高了社会总资本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支付中介

政府、企业、个人及各种组织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他们之间的资金往来便通过商业银行来进行。因而商业银行起到了代理客户实施货币收付的作用。 支付中介职能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的基础上,大大加速了社会资金的周转速度。 3、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创造职能主要表现为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存款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流通工具主要是支票,类似于纸币的货币符号,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90%以上的经济交易是以支票进行支付的。 创造存款货币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这种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是由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共同完成的。商业银行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增加来源,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4、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为了加强与客户的信用联系,加强竞争能力,以取得高额利润,还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信托、租赁、保管、咨询等。 5、调控经济的功能 首先,通过传递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而是通过商业银行来对企业施加影响。如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其次,商业银行经常要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贷款投向,实行贷款倾斜,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 再次,通过办理消费信贷业务来调节和引导消费。商业银行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信用,可以大大提高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这样作既能将消费者的远期消费转变为即期消费,刺激了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产品销售,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最后,通过对外筹资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 三、商业银行的类型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并且可以转让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5、边际存款成本:边际存款成本: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6、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7、证券回购证券回购是指证券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行反向成交。

8、资金头寸: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它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 9、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10、次级贷款: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11、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的。 12、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是会改变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13、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指在一项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只需投资租赁设备购置款项的20~40%的金额,即可在法律上拥有该设备的完整所有权;设备购置款项的60~80%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无追索权贷款解决,但需出租人以租赁设备抵押,以转让租赁合同和收取租金的权利作担保的一种租赁方式.它有别于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本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一.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一英格兰银 行。英国早期的 银行是在金匠业的基础上产生的。 清政府于1897年在沪成立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二.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 {看书}或论述或选择 性质: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定义:我国商银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依照本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 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 作用: 信用中介。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支付中介。 信用创造。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的。 金融服务。 三. 商业银行组合结构(选择) 外部组织形式: 1) 单一银行制,又叫独家银行制,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2) 分行制(总行制,总管理处制),在本地及国内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3) 银行控股公司制,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内部组织结 构: 1) 2) 3) 4) 5) 6) 7) 8) 商业 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以股份制形式为例可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四. 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 内容及原则: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 C 代表资本,建立国际上共同的资本标准。 A 代表资产,资产品质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监管人员对银行的未清偿贷款和贷款的担保进行 仔细审核。 M 代表管理, E 代表收益,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由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的受利率来衡量。 L 代表清偿能力,用来衡量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而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 各国对银行业进行监管时 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存款保险制度(选择)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危机以后的美国, 成立的宗旨是:重新唤起社会公众对银行 1) 2) 3) 4) 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 各种常设委员会 监事会 行长或总经理,行政主管,是银行内部的行政主管。 总稽核 业务和职能部门 分支机构,业务经营体系的基层单位。 ”CAMEL ”骆驼原则。 银行业的准入,规定最低注册资本。 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 银行的清偿能力,包括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主要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合业和分业经营的问题。 贷款的集中程度,对带狂集中程度的监管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

最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制度 精品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制度是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从人力、资金、物资设备和信息对货币信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从而达到以尽量少的投入耗费、取得最佳效果而进行设计的规范化的制度。 (一)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任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确定业务种类,制定管理制度。商业银行业务种类的设置应依据所属对象不同的特点,从适合于社会经济需求和有利于开展金融业务出发,确定业务种类以利于商业银行机构开展工作,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第二,不断完善管理机构,提高银行的内部行政管理效能。完善商业银行系统业务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建立健全金融系统内部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改革系统内部的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 实行全面的业务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意义重大。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它在业务管理中心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与相应的管理机构,才能在制度上保障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 (二)存款业务管理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 首先,必须维护存户的正当权益。商业银行存款是一种信用行为,它并不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只是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让。因此商业银行在吸收客户的存款时,必须维护存款户的正当权益,以保护一切存入银行的存款不受侵犯,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付给一定的利息,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还要严守保密,不得让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非经法定程序随意查阅。 其次,必须讲求存款服务质量。作为业务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存款业务制度中必然要求和规定商业银行讲求存款服务质量。办理存款的商业银行应当注意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并依据存户的特点,安排合理的服务时间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导论: 1.商业银行的性质。①.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以盈利为经营目标②.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活动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创造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可以重复买卖同一金融产品。③.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区别于中央银行:服务对象不同,地位不同,职能不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银行不同,与专业银行不同。 2.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①商业银行的产生。第一家股份制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两种产生途径: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化而来,直接组建股份公司。②变化中的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从传统存、贷、汇向金融服务与表外业务发展;组织结构:并购浪潮风起云涌;人员结构: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的结合。③银行业的未来。存在的社会条件:中介职能;社会职能:资金分配、风险分散、收付结算;自身的业绩:三次大的冲击:股市大崩溃、债务危机、泡沫经济 3.商业银行的功能。①信用中介:提供期限转换,将社会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提供风险转换,为客户和自身分散和降低风险;降低交易成本②支付中介:传统职能;社会信用链的枢纽;功能的发挥早于信用中介③信用创造:派生功能;创造流通工具与支付手段;影响社会信贷规模与货币供给④金融服务:充分利用银行信息与管理优势;服务性收入在银行收入中比重日渐增

多;种类繁多,如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现金管理⑤调节经济。

银行实 力;提高 抵御风 险与参 与市场 竞争的 能力。缺点:易形成集 中与垄 断,不利 于银行 间开展 竞争;限 制银行 的经营 自主性; 不利于 银行创 新活动。连锁银行制。两 家或两 家以上 相互持 股的银 行组织 起来,围 绕一个 地区的 大银行 组成。 缺陷:不 利 于 资 金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的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1.商业银行创立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1)自然条件:1.人口状况 2.人口数量及结构 3.人口变动趋势 4. 地理位置(2)经济条件:1.生产力发展水平2.工商企业经营状况 3.宏观经济状况 (3)金融条件:1.信用意识 2.货币化程度 3.金融市场发育 4.竞争状况 5.金融政策 2.简述商业银行创立的基本决策,设立程序。 答: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设立的决策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划定企业区域。是对商业银行地点德初步选择。是最初准备阶段。 (2)收集和分析数据。 (3)大范筛选。主要是依据数据处理后所反映的信息,决策者可以对各个设立区域进行比较和分析选出来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的对象,建立和比较一些选择指标,筛除不合格的地点,选出设立银行的初步名单。 (4)最后选定。 设立程序主要包括八个步骤:了解内情——提出申请——公开发表申请通知书——货币监理机构审查——最初审批——开业准备——拒绝后的申请——最后审查开业。 3.比较分析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的优缺点。 答:单一银行制又称单无利,是指仅设立总行,业务活动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优点:(1)可以限制银行业的吞并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 (2)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协调,适合本地区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 (3)银行具有独立自主性,其业务经营灵活性较大。 (4)银行管理层次较少,易于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效率比较高。 缺点:(1)不利于银行的发展,条件最新技术的单位或成本会较高。 (2)资金实力较弱,难以有有效抵御风险。 (3)单一制银行本身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会人为的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银行的竞争力。 分支行制又称为总分行制,是指一种设有总行同时又在总行下设立分行的商业银 行制度。 优点:(1)使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规模效益,降低平均成本。 (2)有效于资金在总行及分行间调度,灵活性较高,可以更有效的使用有限资金争取更高利润。 (3)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使其业务地域更加广阔,从而分散了风险,有利于保障利润水平的稳定增长。 (4)由于规模庞大,对国民经济影响大,往往能与政府、中央银行、大型企业保持良好关系。 缺点:(1)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 (2)由于规模大,内部层次较多,增加商业银行管理制度。 4.简述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在选择具体组织结构形成时的考虑因素。 答:构建一个组织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考虑一下几方面:(1)资源的利用能力。一家银行的资源主要包括资金资源、品牌资源和人力资源。银行在选择组织结构时,应当使这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环境的适应性。21世纪,银行面临的金融环境、经济环境更加复杂,选择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论文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论 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期末论文 学院金融学院 班级14金融4班 学号 姓名马欢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评成绩: ]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14级4班马欢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也随之对外开放,许多外资银行陆续在我国落户,这在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压力。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市场营销的重视。本文即是在阐述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内涵、特点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此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向创新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商业银行,营销,问题,对策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部分的外资银行进入了我国的银行市场,开始争抢市场份额,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则需要对市场营销渠道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创造出最大化的营销业绩。营销渠道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营销业绩和成本水平,同时商业银行营销组织的其他因素也会带来较大的制约,作为商业银行的战略策略,营销策略的制定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①。 一.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商业银行营销的概念 银行营销是指银行业以金融市场为导向,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金融产品和服务销售给客户,以满足客户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实现银行的发展及其盈利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银行营销作为市场环境中竞争优势的新要素为银行业所运用,成为当前银行业经营制胜的重要保证②。 (二)商业银行营销的特点 从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来看,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吸收存款后再发放贷款。其不像普通的工业企业,仅仅做好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就可以保证其盈利,银行一方面要做好存款的营销,吸引足够的存款来满足其自己来源;另一方面又要做好贷款产品的推广,吸纳更多的企业来成为自己的客户。正是银行的这种双重性质造成了其营销的繁杂与困难。因而,银行营销具有如下特点: 1.产品的无形性 ①赵蓉.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选择[J].市场营销,2014,(13) ②李惠萍.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开封大学学报,201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