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收会计核算主体问题的探讨

关于税收会计核算主体问题的探讨
关于税收会计核算主体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税收管理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税收数据不断向上集中。在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税收会计核算主体的设置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各地的税收管理模式的不尽相同,多数省(市)仍实行由基层征管单位核算的模式,但也有少数实行集中到省(市)核算。税收征管数据集中后,税收会计核算是否应该随之向上集中?从理论上探讨不同核算主体进行核算的利弊得失,进而对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在目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税收会计核算主体的主要形式信息化大规模应用和税收数据集中之后,税款征收入库数据由原来基层税务机关进行会计核算上报,变成省(市)税务机关和基层征收税务机关同时共享、掌控。对于省(市)税务机关来说,他们对税款上解、入库税款的规模、时间以及实现税额的增减变动等税收资金运行基本数据已经能做到和征收税务机关同时共享。这种情况下,有的地区对税收会计核算主体设置在基层提出了异议,认为征管数据既然已经做到集中共享,税收会计核算应该集中到省、市级税务机关,并认为省(市)级税务机关进行集中核算能大大减少核算主体,有效降低核算成本。就目前看,我国税收会计核算主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税收的上解、入库税务征收机关为主体基层核算模式;另一种是以省、市税务机关为核算主体的集中核算模式。集中核算模式的做法是院基层税务机关负责入库、销号对账,进行数据的初步审核,收集、管理税收会计原始凭证,制作记账凭证。省(市)税务机关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税收会计报表并进行审核,差错回放基层更正。两种税收会计核算主体模式的比较集中核算缺乏必须的法律依据根据《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时,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反映税收业务内容的不同,税收会计原始凭证可分为应征凭证、减免凭证、征解凭证、入库凭证、提退凭证和其他凭证。原始凭证是记录税收业务发生情况的最初书面证明,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是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的依据。然而,若是把核算主体集中到省(市)税务机关,则省(市)税务机关恰恰无法获取或填制原始凭证。因为税收会计主要原始凭证就是税收票证,也就是税票,是税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组织税款、基金、费用及滞纳金、罚款等各项收入时使用的法定收款和退款凭证。这些税票主要是基层征收和稽查部门填制。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主体集中到省(市)税务机关,则核算主体在账务处理和报表制作就缺乏根本依据。《税收会计制度》(国税发咱1998暂186 号)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也明确规定,税收会计凭证是说明税收业务发生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文件。各项税收业务的会计处理,都必须有原始凭证,并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归类整理填制记账凭证,然后才能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记账。原始凭证必须是证明税收业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文件,凡是不能证明税收业务已经实际发生或完成的文件,都不能单独作为会计的原始凭证。而集中核算意味着取消上解单位的会计核算,使原始资料的归档工作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过去作为税收会计核算原始凭证,由会计负责传递和保管的纳税申报表等会计资料,现在是作为征管资料来传递和保管,归属于征管档案。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省(市)税务机关核算不能获得法定的原始凭证,没有原始凭证,核算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这不符合会计法规的规定。[!--empirenews.page--]而且,根据会计账簿登记的规则,为了保证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的数字真实可靠,会计必须定期对账(一般一月一次),将各账簿的账户记录进行核对。在对账中发现不符时,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更正,以保证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而以省(市)税务机关作为会计核算主体,虽然能进行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但因为没有原始凭证,无法做到账证核对。账证核对还必须回到基层处理。集中核算不能解决税款征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税收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税收资金及其运动,即税务部门组织征收的各项收入的应征、征收、减免、欠税、上解、入库和提退等运动的全过程。显然,从核算对象看,税收会计也是一项税收管理活动,它源于税收征管,反映并服务于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管理的中心任务是组织税款征收入库,税收会计通过办理税款解库、税款退库、上解和入库税款等业务,不仅直接参与了税款的征收工作,而且通过源头核算,

可以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应征和欠税数据,使税务机关更加准确的掌握和摸清税源底数,为依法组织税收收入提供可靠依据。由于税收的无偿性特征,在市场自利因素的驱动下,税收征管也常常是税企矛盾的集中点,各区、县税务征收机关也是这种矛盾的主要解决场所。而核算集中,各项收入的应征、征收、减免、欠税、和提退等税收征管活动中带来的问题向上集中到税收核算主体。由于省(市)税务机关不可能参与具体征管工作,核算过程中反映的征管问题和矛盾集中上来却无法直接解决,还必须有基层区县分税务机关来处理。由此,税收会计核算的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完全脱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其进行税收会计核算的征管效能明显小于区县税务机关。省(市)税务机关集中核算将使税收会计对税收管理的促进作用弱化税收会计是核算与监督税收资金运动的专业会计,它对税收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核算与控制,为税收决策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资料,以保证税收政策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一种税收管理活动。税收会计信息是税收管理过程的状态、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客观反映,它是税收法规和计划管理的基础, 又是进行税收监督检查的基础, 是对税收资金运动最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准确性的信息,也是获得税收资金运动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核算方式,使得税收会计核算信息和税收征管有效的结合为一体,起到了很好的互动作用。而集中核算方式,征收单位职能通过上级部分获取税收会计信息,在信息反馈之前,税务征管机关会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而且,这种征收单位与核算单位的分离,使税款申报、开票和入库等环节在特定时间上产生差异,若这种差异不能通过及时地上下沟通加以消除,将直接影响征收单位的征管决策。集中核算还会造成会计核算产生错误的源头难以查找和定位若核算主体设在省(市)税务机关,其只能依靠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作为核算依据,从而使错误的产生更具广泛的可能性。由于缺乏有效的核算依据,即使数据发生错误,核算主体也难以发现,而只会按照错误的数据进行所谓的核算。而且,错误的源头若是在区、县征收税务机关,由于集中核算,往往会形成记账、出表等一系列连锁错误。即使数据错误被发现,还必须通过返回到征收单位,通过他们进行原因查找。与基层核算相比,集中核算极不方便纠错。这样,传统核算过程是院征收单位核算(数据核对、错误纠正)——省(市)税务机关会计信息集中;而集中核算模式是院省(市)税务机关核算(数据核对)——征收单位数据核对、错误纠正——省(市)税务机关完成核算,核算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_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_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会计作为岗位大类,细分为很多职能的会计工作。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将就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做出比较,让大家能对二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税务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区别与联系吧~ 关键词: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也就是说,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它只是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帐簿或报告之中。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1、目标不同。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准则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并为企业利益相关人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投资决策。而税务会计则是按照税法来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其目的是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 2、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而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与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 3、核算依据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税法。 4、核算原则不同。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使报表公允地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而税法则主要是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一般不允许企业估计收益和费用。 怎么样,现在大家对于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小伙伴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在校园招聘中关于相关岗位~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_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324995258.html,/knowledge/articles/56710e3d0cf2c053fb9fb32c

税收会计试题库(带答案).讲述

税收会计练习题 一、填空 1、税收会计是核算与监督税收资金运动的一门专业会计。 2、税收会计是以直接负责税款征收、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为会计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税收资金及其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控制,为税收决策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资料,以保证税收政策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和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一种税收管理活动。 3、税收会计具有双重属性,它既属于会计范畴,又属于税务管理范畴。 4、税收会计主体是指税收会计的核算单位。 5、税收资金可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类。 6、税收资金的来源形态主要有应征税金、多缴税金和暂收款三种。 7、税收会计凭证是记录税收业务发生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据以登记帐簿的书面证明文件。 8、税收会计账簿,是指以税收会计凭证为依据,按照税收会计科目,运用会计账户形式,全面、系统和连续地记录税收资金活动情况的簿籍。 9、税收会计账簿按其用途来划分,可分为总帐、明细

账、日记账、辅助帐四种类型。 10、税收会计报表是用特定的表式,以税收会计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的税收指标,集中反映会计报告期内税收资金运动情况的书面报告。 11、按照反映税收业务内容的不同,税收会计原始凭证可分为应征凭证、减免凭证、入库凭证、征解凭证、提退凭证和其他凭证等六类。 12、税收资金运动依次要经历申报、征收、和入库三个阶段。 13、税务机关组织(税款)、(基金)、(费用)及(滞纳金)、(罚款)等各项收入时使用的法定收款和退款凭证,称为税收票证。 14、税收票证必须按照(专票专用),(先领先用)顺序填开。 15、(多联式)票证要一次全份复写或打印,不能分联填写或打印。 16、属于退库凭证的税收票证有(税收收入退还书)和(小额税款退税凭证) 17、填票人员应按票证(号码大小)顺序逐本逐号填开,不得(跳本跳号)填开。 18、国库设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乡(镇)金库五级。 二、单项选择: 1、自收现金税款税务人员,且当地未设有国库经收处,应

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税务会计 (一):税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国家产生并开始征税后,作为税款的缴纳者,与关心自己的生产耗费一样,也必然会关心自己的税收负担,自然也会有纳税计量和记录的要求。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各国的税制也远未走向法制化,在这种纳税环境下,纳税的原始记录和计量不可能形成规范的体系。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所得税的产生,各国税收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社会也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逐步走向工业经济,税务会计(纳税会计)产生也就逐步具备了经济、法律等环境。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E.S.亨德里克森在其《会计理论》一书中所说,很多小型企业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填制所得税申报表,他们在报税以前都不记账。甚至在大公司,收益的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所得税法规对建立会计的通用程序具有一定的影响就不足为奇了。这些程序转过来也就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形成。 从世界范围来看,税务会计是在税法和财务会计不断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税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税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会计合二为一,共同发展时期。政府为了维持庞大的国家机器(军队、警察、法庭等)的开支,需要不断向纳税人征税以满足其需要,同时为保证税款征集的法律条文即税法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起来。起初很长时间,会计和税法的互动发展十分明显,当时税法中与会计最为紧密相关的要属所得税法。1793年法国采用战时财政措施,实行综合所得税;1799年英国也效仿法国,到1842年长期有效的不列颠所得税法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完善;1849年的奥地利,1850年的德国,1864年的意大利也先后实行了当时和平时期的所得税法。从当时实施的这些所得税法来看,所得税的出现对税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纳税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步分离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国的税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健全,而财务会计在信息充分披露的要求下也得到广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中,财务会计通过从审查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这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测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一、单选 1、( )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A法律、行政法规B国家税务总局 C省级税务机关D主管税务机关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和其他存款帐户,并将其( )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A基本存款B一般存款 C临时存款D全部 3、( )属税收保全措施。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扣缴相当于税款的存款 B变卖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抵缴税款 C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D拍卖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抵缴税款 4、税务机关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 )。 A清单B收据C清单和收据

D发票 5、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 )。 A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B罚款优先于税收、没收违法所得 C没收违法所得优先于税收、罚款 D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优先于税收 6、税务所下列哪些项目,须报经县级以上(不含县级)税务机关批准( ) A缓缴税款B2000元以上罚款C延期申报D申报方式的确定7、税务机关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须经( )批准。A税务所长B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 C市以上税务局局长D省以上税务局局长8、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 )。 A抵押权应当先于税收、质权、留置权执行 B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C质权应当先于抵押权、税收、留置权执行 D留置权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税收执行 9、根据征管法规定,纳税人应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对未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税务机关( )。A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B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

报表涉税分析

《会计报表阅读与涉税分析》 《会计报表阅读与涉税分析》 第一节利润表 一、利润表概述 (一)利润表的定义和格式 1、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一张动态的会计报表。 2、利润表通过三个层次分步计算净利润,第一步计算营业利润,第二步计算利润总额,第三步计算净利润,所以利润表的格式是多步式。 (二)利润表的作用第一,利润表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帮助税收征管人员做出正确的税收计划。 第二,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直接在利润表中列示。第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等情况。 此外,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反映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

平,便于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经济决卒策。 二、利润表重点项目对会计利润、税收的影响 (一)“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核算的变化对税收的影响 1、视同销售业务会计核算的变化对税收的影响案例:将成本10000元,公允价 20000 元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原会计分录: 借:应付福利费13400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 该笔经济业务必须在纳税申报表中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00 元。 现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两者区别: ①取消“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并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核算。 ②“应交税金”科目变更为“应交税费”,将原先在“其他应交款”科目中核算的教育费附加、河道费等纳入“应交税费”科目。 ③现行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趋于一致,视同销售业务的利润直接在利润表上反映,不用做纳税调整。 2、分期收款业务会计核算的变化对税收的影响 案例:例如甲企业出售一批货物,市价为800 万元,假定乙企业现在有意愿购买该批货物,但是乙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法一次性付清款项,乙企业和甲企业协商,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于12月20日签订合同并支付第一笔款项,余款在今后各年的

会计核算制度(较简单)

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广水市盘龙页岩砖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会计工作,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修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公司的重要会计核算制度,是公司及其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会计核算的依据,是控股、参股公司会计核算的参考依据。 三、公司内实行各级、各类会计人员的统一管理;在会计核算上实行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方法,统一会计报告格式。凡属统一范围内的具体规定均由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财务部制定及解释,公司及各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无条件地执行本制度的规定。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原则 一、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法。 二、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三、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会计事项为依据,准确、及时、真实、全面地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及其他经营业务事项,反映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 四、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或有关协议(投资投入)计价,除股份公司财务部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 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除股份公司财务部另有规定者外,不得随意变更。 六、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采用公历日期。 七、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界限,以正确地计算公司当期损益。 八、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九、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一是简化核算程序,二是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节会计政策与制度 一、公司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并参考相关的行业会计制度。 二、货币资金 公司的货币资金通过“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来核算。 1.“现金”科目核算公司的库存现金。应设置“现金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帐款相符。

税务会计分录大全

税务会计分录大全 为了准确反映纳税人各时期各种地方税费的计缴情况,统一、规范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我们根据财政部颁发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有关税收征管规定,并参考有关专业人士意见,结合本地区经常发生的实际会计业务,编写了这套《税务会计指引》,纳税人应在发生地方税收涉税事项时,按本税务会计指引进行记账和核算。 会计科目 纳税人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有关地方税收涉税事项核算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置以下会计科目: 科目编号科目名称 2171 应交税金 217103 应交营业税 217105 应交资源税 217106 应交企业所得税 217107 应交土地增值税 217108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217109 应交房产税 2171010 应交土地使用税 2171011 应交车船使用税 2171012 应交个人所得税 2176 其他应交款 217601 应交教育费附加 217602 应交文化事业建设基金217603 应交堤围防护费 540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701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主营业务收入的税务会计处理 主营业务,是指纳税人主要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旅游、饮食、服务等行业为本企业主要经营项目的业务,以及以开采、生产、经营资源税应税产品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业务。 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在取得上述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缴纳的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基金等。 企业兼营上述业务,会计处理是单独核算兼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其发生的有关税费,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进行税务会计处理。不能单独核算兼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其发生的收入、成本和有关税费按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进行税务会计处理。 增值税纳税人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进行税务会计处理。 企业以预收帐款、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产品)、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提供劳务,建筑施工企业预收工程费,应按《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确定收入的实现,并按规定及时计缴税款。 (一)取得(或确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应交税金及附加时,编制会计分录 借: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小抄全

1.会计制度: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 2.综合性会计制度: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3.业务性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 4.会计人员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 5.统一会计制度:由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 6.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主体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制定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 7.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营利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相对应的是预算会计制度。 8.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 9.会计制度设计依据: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在设计会计制度内容时所据以确定的根据。 10.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对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作出规定,通过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 11.会计制度设计程序:会计制度设计工作从开始到完成全过程的顺序和步骤。 12.会计制度总则:也称为总说明,是会计制度最前面的概括性的适用于会计工作各个环节的总的原则。 13.会计制度制定前提: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依据、实施的范围和要求。 14.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依据会计基本准则规定,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 15.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16.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17.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 18.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19.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 20.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21.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22.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结合的形式。 23.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24.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簿籍。 25.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 26.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27.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28.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29.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30.联合账簿:将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日记总账。 31.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32.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33.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34.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35.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年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36.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7.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38.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39.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 账的款项。 40.其他货币资金: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 41.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 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 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 42.永续盘存法:也称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分类账, 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 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 43.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 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 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44.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 现净值计价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存货成本时,期末存货按 成本计价。 45.低值易耗品:劳动资料中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时间较短的那部分用具和设备。 46.产品生产成本:工业企业为了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它一 般包括三部分内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劳动资料磨损转移价值和 劳动者为自己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47.实际成本会计制度: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成本计算的会计制度,它 强调在“实际费用”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计算和管理。 48.计划成本会计制度:事前根据产品所需各项材料和劳动的数量与计划计算出产品的 计划成本,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的一种会计制度。 49.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将产品生产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产品 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制订标准成本、计算标准成本以 及分析成本差异等内容。 50.标准成本:称为目标成本,它是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测定制订的。 它是从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方面的标准消耗量结合可行的标 准价格制订的。 51.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 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按照投资对象的可变现性和目的的不同,投资可分为短期投 资和长期投资。 52.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将短期投资的成本与市价相比较,当市价低于 成本时按市价计价,当市价高于成本时则按成本计价,并将其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一种 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 5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是指以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成本作为登记“长期股权投 资” 账户的依据,投资金额不受被投资单位权益变动的影响。 54.长期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要随被投资单位的盈亏状况 进行相应调整,以完整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拥有的实际权益。 55.固定资产卡片:是为了反映、监督每项固定资产而开设的固定资产专用明细账,它 相当于固定资产的三级账。 56.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 余情况的账簿。 57.责任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通过它,企业能有效地控制各责任中心的职 责履行情况,并能及时有效和正确地反映、评价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实际经营业绩。 58.责任中心:是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责任中心 的基本特征是责、权、利相统一。 59.贡献毛益:是毛利额减去直接费用后的差额。这里的直接费用是指那些由于特定部 门的业务所引起,能直接归属于该部门并能为该部门所控制的费用。 60.剩余收益:是一个部门的营业利润超过其最低预期收益的部分。剩余收益的计算公 式为:剩余收益=营业利润-最低预期收益=营业利润-投资占用额×最低预期报酬率。 61.责任预算: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以其可控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为内容编制的预 算。它既是责任中心的努力目标和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标准。 62.可控成本:是责任中心自身能够控制的各种耗费。它是相对于不可控成本而言的, 成本的可控与不可控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63.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 和规划。 64.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 会计师负责设计。 65.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66.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 来承担设计任务。 67.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 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68.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69.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 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70.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 书面文件。 71.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 计凭证。 72.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 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73.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74.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 登记的账簿。 75.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 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76.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77.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 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78.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 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79.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 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80.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 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8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 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82.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 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83.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4.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 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85.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 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86.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87.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 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88.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89.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 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90.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 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 预算的执行。 91.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92.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 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93.会议设计: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如今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 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但只适用于政府部门。 94.设计方案:是根据企业会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可分为 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 95.全面设计:为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一般在新建的企业或改制、兼并与收购后 的企业里需要进行。 96.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 进行的设计,可分为补充性和修订性。 97.设计思路: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行动准则。 98.会计组织机构:是开展和组织企业会计功过的只能部门,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 会计人员组成 99.责权对等原则:是指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应负责, 并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对等。 100.适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释义主编:卞耀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主编:何永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副主任) 副田燕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处长) 撰稿人: 卞耀武何永坚田燕苗 李建国王柏杨合庆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释义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税务管理 第一节税务登记 第二节帐簿、凭证管理 第三节纳税申报 第三章税款征收 第四章税务检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王清 第一部分绪论税收征纳关系的基本规范及税收法律的若干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卞耀武

税收征收管理法经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决定予以修订,作出了全面的修改,从而使之成为一部新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这部法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历时8个月,共进行了四次审议,广泛征求了全国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和研究机构、专家的意见,听取了城市和农村对税收征管的议论和建议。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在审议过程中作了反复的修改,形成十余个修改稿,最后形成的是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建议表决稿。 新的税收征管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在国家的活动中,在现实的社会中,在经济发展中,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也会与亿万人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应当了解和研究这部法律的实质内容,掌握它所调整的方方面面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是有必要的,尤其是与税收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更有必要。 下面从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想有助于理解具体的法律规范,把握立法内容,为正确地运用这部法律提供参考。 一、新税收征管法的意义和特点 新的税收征管法的基本内容是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这也就是在这部法律中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税收征收与缴纳的法律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核心,增添和完善了税收征管的许多其他相关的规范,使整个税收征管制度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这次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共修改近九十处,增加了许多新的条文,原有的条文也有较大的改动,从立法宗旨、税收法律 原则到基本条款以及若干操作规范,都有明显的修改与完善。 新的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税收征管新的经验,新的情况,新的需要,确立了新的规范,完善了原有的规则,适应了当前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势,在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推进税制改革,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税收法律制度来说,这部法律的修订,将会有

税收会计制度(2018版)

税收会计制度(2018版) 附件22 税收会计制度(xx年6月15日最新修正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税收会计工作,保证税收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充分发挥税收会计在加强税收管理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是直接负责税款征收或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都必须严格按本制度的规定,组织税收会计核算工作。 第三条税收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税收资金及其运动,即税务部门组织征收的各项收入的应征.征收.减免.欠缴.上解.入库和提退等运动的全过程。 第四条税收会计核算单位,按其对税收资金管理任务的不同,分为直接管理税收资金上解的单位(简称上解单位).直接管理税收资金入库的单位(简称入库单位).管理税收资金上解和入库双重业务的单位(简称双重业务单位)及管理部分税款上解和部分税款入库的混合业务单位(简称混合业务单位)四种。 上解单位,指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上解业务,而不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金库办理税款退库业务的税务机关。它是入库单位的基层核算单位,核算税收资金从应征到上解的过程,为了满足上解单位考核税收收入任务的需要,它还必须将税款的提退也纳入其核算范围,以便提供税款上解净额指标。

入库单位,指直接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金库办理税款退库业务,而不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和上解业务的税务机关。它是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的上级核算单位,它核算税收资金从应征到入库(提退)的全过程。 双重业务单位,指既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上解业务,又直接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金库办理税款退库业务的税务机关。它核算税收资金从应征到入库(提退)的全过程。 混合业务单位,指与乡(镇)金库的设置及其职责相对应,对规定在乡(镇)金库入库的税款,除负责征收业务外,还负责办理在乡(镇)金库的入库和退库业务;对规定在支金库入库的税款,只负责征收和上解业务,而不负责入库和退库业务的税务机关。它是入库单位的基层核算单位,核算税收资金从应征到上解过程及部分税收资金的入库和提退过程。 设置乡金库的地区,可以按混合业务单位组织会计核算,也可以按上解单位组织会计核算,具体按哪种单位组织核算,由各地税务机关自定。 第五条入库单位和双重业务单位以上各级税务机关均为会计核算汇总单位。 第六条各核算单位和汇总单位都必须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税收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模板)

财务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财务会计行为,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三条公司设立财务部,负责财务会计方面的日常工作,财务经理负责公司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主管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工作,主持制定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统一公司会计核算办法,配合总经理协调金融、财政、税务、审计、证券监管等方面的外部关系。 第七条公司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当依照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真实、完整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并向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定期汇报会计工作情况,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必要资料。 第八条公司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九条公司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报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档案,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要求。 第二章会计管理体制 第十条公司董事长、财务经理根据岗位职责分工负责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并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财务部负责具体的日常会计工作。 第十一条公司财务负责人为财务经理,依法行使如下会计管理职责: (一)依法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支持他们的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二)正确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纠正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 (三)最终审批公司所有财务支出事项; (四)对会计工作情况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签署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五)法律法规规定或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会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要求,强化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稽核制度。 第十三条公司领导、部门经理其他员工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在各自的权限内真实、完整的审核和提供各种经济业务的原始资料。公司有关人员在对所管业务的财务收支进行具体的预算管理和目标控制时,对有关的原始资料负有记录、保管和及时进行传递的责任。 第三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十四条公司财务部为依法设立的会计机构,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财务部设经理、副经理、总账会计(或称主办会计)、会计(或称辅助会计)、预算管理、出纳等岗位。 第十五条各分、子公司设立相应的财务机构,其财务人员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需要,在条件成熟时,公司可逐步实行会计派制。 第十六条公司委派的财会人员由公司与所在分公司、子公司实行双层领导,即财会人员的日常行政管理由所在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业务管理由公司负责。 第十七条公司委派财务人员的工资和费用一般由公司负责,不在所在分、子公司支付。公司与相关分、子公司另有协议的,则按相关协议处理。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案例导入: 我们以一个小家庭(小企业)为例: 隔壁老王夫妇2018年1月份月工资收入合计8 000元,当月的衣食住行花费3 000元,当月买彩票中奖100元,向儿童福利院捐款1 000元。 数学表述: 本月结余=8 000-3 000+100-1 000 从这个例子我们以小推大,就知道作为会计我们应该为企业做什么了。 知识点: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1.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与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管钱”)工作。 【解释】货币不是唯一计量单位,还有实物、时间、劳务等辅助计量; 老王果汁厂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如下:

有一天老板问:“会计,我公司的总资产是多少?” A会计说:有2座办公楼、3座厂房 B会计说:我们公司总资产494万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主要计量单位的是()。 A. 货币 B. 实物 C. 劳动量 D. 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会计主要计量单位的是货币。

【例题·判断题】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正确答案】√ 2. 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提供会计信息的最终目的就是强化经济管理。(不是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等活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取得原始凭证→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核→设置会计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进行费用汇总、分配、计算成本→对账→编制报表→报表分析 构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生成信息的程序。 (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B. 会计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 C.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D. 会计核算的是特定主体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正确答案】ACD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制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会计学分支。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税务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有着质的继承性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种种不同,因此,在我国,许多专家学者曾提出二者分离的观点。在西方国家,税务会计早已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1.核算目的不同 财务会计通过对纳税人所有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将其报送投资者、债权人、企业主管部门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债权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也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而税务会计则是通过对企业涉税活动的反映和核算,保证纳税人依法纳税,使纳税人的经营行为既符合税法,又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 2.核算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但会计人员基于自身的理解或情况的特殊性,对某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以致出现不同的会计结果,这是会计方法灵活性和会计准则、制度具有弹性的正常表现;而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税收法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其会计处理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统一性,一般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也不允许在计算口径和方法上有悖于税法规则。 3.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其核算范围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既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对纳税人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及纳税事宜,都要通过财务会计进行核算与监督,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及企业债权人、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其核算范围包括经营收入、成本(费用)与资产计价、收益分配、财产与特定行为目的、纳税申报与税款解缴、税收减免和税收筹划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对纳税人与税收无关的业务不予核算。

会计核算办法范本.doc

会计核算办法范本 会计核算办法范本2010-11-10 22:31会计核算办法范本 为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特制定本公司会计核算办法。 一、基本会计核算办法 1、会计核算必须符合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 2、会计年度为公历年1月1日起12月31日至。 3、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4、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资产核算办法 1、资产是公司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 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产成品、在产品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2、现金及各种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记帐。 3、应收及预付款项按实际发生额记帐,并按客户设置明细帐,不提坏帐准备金,坏帐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待摊费用按受益期分摊。 4、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发出时按移动平均法确定实际发出成本。 5、固定资产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器具家具、电子设备等,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折旧法,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为20年,机器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运输设备、器具家具、电子设备折旧为5年。 6、无形资产指土地使用权,在使用期限内摊销。 三、负债核算办法 公司的负债是指公司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

银行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金、应付工资、预提费用、住房周转金、其他负债。 1、银行借款按实际借入数记帐,并按银行币种设备明细帐。 2、应付及预收款项按实际发生数入帐,并按客户设明细帐。 3、应交税金按税种设置明细科目。 4、预提费用包括水电费、电话费、土地管理费。 5、应付工资是核算职工工资的计提、分配、发放。 四、所有者权益核算办法 公司所有者权益是公司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五、损益核算办法 公司损益核算包括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 1、公司的收入是指公司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公司的费用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生产耗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各项间接费用。 管理耗费: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利润是公司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产品销售利润为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后的余额。 营业利润为产品销售利润加上其他业务收支净额减去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余额。 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净利润为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 六、成本核算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