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二:处理机调度—实时调度算法EDF和RMS

题目二:处理机调度—实时调度算法EDF和RMS
题目二:处理机调度—实时调度算法EDF和RMS

六.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和模块等的详细说明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总结教师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

模拟一种处理机调度算法讲解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模拟实现一种处理机调度算法 学生姓名: xxx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别: xxxxxxxx 学号: xxxxxx 指导老师: xxxxx 日期: 2014 年 6 月 20 日

初始条件: 1.预备内容:阅读操作系统的处理机管理章节内容,对进程调度的功能以及进程调度算法有深入的理解。 2.实践准备: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使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模拟进程调度,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 ⑴能够选择不同的调度算法(要求中给出的调度算法); ⑵能够输入进程的基本信息,如进程名、优先级、到达 时间和运行时间等; ⑶根据选择的调度算法显示进程调度队列; ⑷根据选择的调度算法计算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 转时间。 2.设计报告内容应说明: ⑴需求分析; ⑵功能设计(数据结构及模块说明); ⑶开发平台及源程序的主要部分; ⑷测试用例,运行结果与运行情况分析; ⑸自我评价与总结: i)你认为你完成的设计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或比较出 色; ii)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以后如何改正;

iii)从本设计得到的收获(在编写,调试,执行过程中 的经验和教训); iv)完成本题是否有其他方法(如果有,简要说明该方 法); 进程调度模拟设计——先来先服务、优先级法1、背景: 当计算机系统是多道程序设计系统时,通常会有多个进程或线程同时竞争CPU。只要有两个或更多的进程处于就绪状态,这种情形就会发生。如果只有一个CPU可用,那么就必须选择下一个要运行的进程。在操作系统中,完成选择工作的这一部分称为调度程序,该程序使用的算法成为调度算法。 进程调度的核心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算法把处理机分配给进程,好的算法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处理机的空闲时间,避免有些作业长期得不到相应的情况发生等,从而设计出受欢迎的操作系统。较常见的几种进程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算法和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等。 2.1设计目的 无论是在批处理系统还是分时系统中,用户进程数一般都多于处理机数、这将导致它们互相争夺处理机。另外,系统进程也同样需要使用处理机。这就要求进程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策略,动态地把处理机

操作系统实验一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实现

实验报告 学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姓名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2009级3班实验项目实验一: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实现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代码0668036 实验时间2011 年11月17日第3、4节 2011 年11月21日第7、8节 2011 年11月24日第3、4节 实验地点软件实验室7-216 批改意见成绩 教师签字: 实验内容: 1.设定系统中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表示。 2.输入每个进程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3.为了调度方便,将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就绪队列。用一单元指出队列首进程,用指针指出队列的连接情况。 4.处理机调度总是选队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优先数算法,进程每运行一次优先数就减“1”,同时将运行时间减“1”。 5.若某进程运行时间为零,则将其状态置为“结束”,且退出队列。 6.运行所设计程序,显示或打印逐次被选中进程的进程名,以及进程控制块的动态变化过程。 实验要求: 1.详细描述实验设计思想、程序结构及各模块设计思路; 2.详细描述程序所用数据结构及算法; 3.明确给出测试用例和实验结果; 4.为增加程序可读性,在程序中进行适当注释说明; 5.认真进行实验总结,包括: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收获等; 6.实验报告撰写要求结构清晰、描述准确逻辑性强; 7.实验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互相提高,但绝对禁止抄袭。

【实验过程记录(源程序、测试用例、测试结果及心得体会等)】 程序运行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PCB{//定义进程控制块PCB,包括进程的名字,优先运行数,运行时间char name[20]; int pri; int time; struct PCB * next; }*k; struct LinkQueue{//链式队列节点类型定义 PCB * front; PCB * rear; }; LinkQueue InitQueue(){//链式队列初始化 LinkQueue Q; PCB * p; p=(PCB*)malloc(sizeof(PCB));//申请头结点存储空间 if(p){ Q.front=Q.rear=p; Q.front->next=NULL;//头结点指针域置空 return Q; }else{ printf("初始化队列失败,程序运行终止!\n");//初始化失败 exit(0); } } LinkQueue sort(LinkQueue Q,PCB * p){//定义将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就绪队列的函数 PCB *temp1; PCB *temp2; if(Q.rear==Q.front){ Q.front->next=p; Q.rear=p; }else{ temp1=Q.front; temp2=temp1->next; while(temp2->pri>=p->pri && temp2->next!=NULL){ temp1=temp2; temp2=temp1->next; }if(temp2->next==NULL && temp2->pri>=p->pri){ temp2->next=p; Q.rear=p;

浅析RM与EDF实时调度算法

浅析RM与EDF实时调度算法 1 引言 与非实时系统相比,嵌入式实时系统因其所控制物理过程的动态性,要求运行于其中的单个任务必须满足其时限要求,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正确性和安全性[1]。在航空航天、电信、制造、国防等领域,对实时系统有着强烈的应用需求。实时处理和实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在实时任务调度理论、实时操作系统、实时通信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实时任务调度理论是实时处理技术的核心和关键[2]。这是因为,实时任务具有时限要求,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间调度实时任务,需要判断是否每个任务的执行都能在其截止期限内完成。如果每个任务的执行都能在其截止期限内完成,则称该调度是可行。可调度性判定就是判定给定的n个实时任务在应用某种调度算法的前提下能否产生一个可行的调度。调度算法的设计要尽可能满足任务可调度性的要求[3]。 2 实时调度分类 由于实时系统的侧重点不同,实时调度亦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分类有,根据任务实时性要求的重要程度,分为硬实时调度和软实时调度——在硬实时调度中任务必须在其截止期限内执行完毕,否则将产生严重后果。而对于软实时任务,当系统负载过重的时候,允许发生错过截止期限的情况,根据任务是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分为单处理器实时调度和多处理器实时调度,多处理器实时调度又可分为集中式调度和分布式调度;根据调度算法和可调度性判定是在任务运行之前还是运行期间进行的,分为静态调度、动态调度和混合调度;根据被调度的任务是否可以互相抢占,分为抢占式调度和非抢占式调度;根据任务请求到达的情况不同。分为周期性任务调度和非周期性任务调度。不同调度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实时系统。 3 RM与EDF调度算法简介

操作系统处理器调度算法C++程序

一、先来先服务算法 1.程序简介 先来先服务算法按照作业进入系统后备作业队列的先后次序挑选作业,先进入系统的作业将优先被挑选进入主存,创建用户进程,分配所需资源,然后,移入就绪队列.这是一种非剥夺式调度算法,易于实现,但效率不高.只顾及作业的等候时间,未考虑作业要求服务时间的长短,不利于短作业而优待长作业,不利于I/O繁忙型作业而有利于CPU繁忙型作业.有时为了等待场作业执行结束,短作业的周转时间和带全周转时间将变得很大,从而若干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也变得很大。 2.分析 1.先定义一个数组代表各作业运行的时间,再定义一个数组代表各作业到达系统的时间,注意到达系统的时间以第一个作业为0基础(注意:若各程序都同时到达系统,则到达系统时间都为0)。 2.输入作业数。 3.然后运用循环结构累积作业周转时间和带权周转时间。 4.最后,作业周转时间和带权周转时间分别除以作业数即可得到平均作业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3.详细设计 源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a[100],b[100]; double s[100],m[100],T=0,W=0; cout<<"请输入作业数:"<>n; cout<<"请分别输入各作业到达系统的时间:"<>b[i]; } cout<<"请分别输入各作业所运行的时间:"<>a[i];s[0]=0; s[i+1]=s[i]+a[i]; m[i+1]=(s[i+1]-b[i])/a[i]; T=T+s[i+1]-b[i]; W=W+m[i+1];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实时调度算法综述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实时调度算法综述 摘要:实时调度是指在有限的系统资源下,为一系列任务决定何时运行,并分配任务运 行除CPU之外的资源,以保证其时间约束、时序约束和资源约束得到满足。一个实时系统可以由单处理器系统来实现,也可以用多处理器系统来实现。实时调度算法是保障实时系统时限性和高可靠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实时调度算法;RTOS;RMS 引言 嵌入式系统在当今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特点,要求任务调度等实时内核功能精简和高效。综合了EDF 和RM调度策略的CSD 调度策略,更加适合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满足其内核的要求。任务调度策略是实时系统内核的关键部分,如何进行任务调度,使得各个任务能在其期限之内得以完成是实时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的精简和高效,对提高低处理能力,小内存系统整体性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RTOS概述 RTOS,即:实时系统(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实时系统能够在指定或者确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功能和外部或内部、同步或异步时间做出响应的系统。它的正确性不仅依赖系统计算的逻辑结果,还依赖于产生这个结果的时间。因此实时系统应该在事先先定义的时间范围内识别和处理离散事件的能力;系统能够处理和储存控制系统所需要的大量数据。对一般的程序来说,大多数是考虑指令执行的逻辑顺序,指令何时执行并不重要。而对实时应用系统的程序就不一样,当外部某激励出现时,系统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和在限定的时间内响应它,如果已超时,那怕执行结果是正确的,系统也认为是失效的。实时操作系统通常被分为软实时操作系统和硬实时操作系统。前者意味着偶尔错过时限是可以容忍的;后者意味着执行过程不但必须正确而且必须准时。在实时操作系统中,系统将程序分成许多任务(或进程),而每个任务的行为都预先可知,或者是有明确的功能,系统根据一定的调度原则,决定谁可取得执行权,这就是RTOS的核心所在。 实时调度算法 实时调度算法可以分为4类:单处理器静态调度算法、多处理器静态调度算法、单处理器动态调度算法、多处理器动态调度算法。下面分别分析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采用的各种调度方法,以及这些调度方法是如何满足实时性应用的实时要求的。 1 速率单调算法 速率单调算法是一个经典的算法,它是针对那些响应和处理周期性事件的实时任务的,它事先为每个这样的实时任务分配一个与事件频率成正比的优先级。 实现时,就绪队列中的所有任务按照优先级Priority排队,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排在队首,当处于运行态的任务,由于某种原因挂起时,只要把就绪队列的首元素从就绪队列中取下,使运行任务指针pRunTask指向该元素即可,如果是处于其他状态的任务变为就绪状态,而挂

操作系统原理第四章 处理机调度习题

第四章处理机调度 4.3 习题 4.3.1 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某系统采用了银行家算法,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时一定会发生死锁 B.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时可能会发生死锁 C.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可能会发生死锁 D.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一定会发生死锁 2.银行家算法中的数据结构包括有可利用资源向量Available、最大需求矩阵Max、分配矩阵Allocation、需求矩阵Nee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Max[i,j]=Allocation[i,j]+Need[i,j] B.Need[i,j]= Allocation[i,j]+ Max[i,j] C.Max[i,j]= Available[i,j]+Need[i,j] D.Need[i,j]= Available[i,j]+ Max[i,j] 3.下列进程调度算法中,()可能会出现进程长期得不到调度的情况。 A.非抢占式静态优先权法 B.抢占式静态优先权法 C.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D.非抢占式动态优先权法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预防死锁的方法是()。 A.剥夺资源法 B.资源分配图简化法 C.资源随意分配 D.银行家算法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检测死锁的方法是()。 A.银行家算法 B.消进程法 C.资源静态分配法 D.资源分配图简化法 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解除死锁的方法是()。 A.剥夺资源法 B.资源分配图简化法 C.银行家算法 D.资源静态分配法 7.为了照顾紧迫型作业,应采用()。 A.先来服务调度算法 B.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C.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D.优先权调度算法 8.在采用动态优先权的优先权调度算法中,如果所有进程都具有相同优先权初值,则

处理器调度习题教学内容

处理器调度习题

处理器调度 选择题 ?当CPU执行操作系统代码时,则处理机处于( )。 ?A.执行态 B.目态 C.管态 D.就绪态 ?( )是机器指令的扩充,是硬件的首次延伸,是加在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 ?A.系统调用 B.操作系统 C.内核 D.特权指令 ?操作系统提供给程序员的接口是( )。 ?A.进程 B.系统调用 C.库函数 D.B和C ?用户程序向系统提出使用外设的请求方式是( )。 ?A.作业申请 B.原语 C.系统调用 D.I/O指令 ?当作业正常完成进入完成状态时,操作系统( )。 ?A.将输出该作业的结果并删除内存中的作业 ?B.将收回该作业的所占资源并输出结果 ?C.将收回该作业的所占资源及输出结果,并删除该作业 ?D.将收回该作业的所占资源及输出结果,并将它的控制块从当前的队列中删除 ?下列选项是关于作业和进程关系的描述,其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作业的概念主要用在批处理系统中,而进程的概念则用在几乎所有的OS中。 ?B.作业是比进程低一级的概念。 ?C.一个作业至少由一个进程组成。 ?D.作业是用户向计算机提交任务的实体,而进程是完成用户任务的执行实体以及向系统申请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 ?作业从后备作业到被调度程序选中的时间称为( )。 ?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C.等待调度时间D.运行时间 ?设有三个作业J1,J2,J3,它们同时到达,运行时间分别为T1,T2,T3,且T1≤T2≤T3,若它们在一台处理机上按单道运行,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为( )。 ?A.T1+T2+T3 B.1/3(T1+T2+T3) ?C.T1+2/3T2+1/3T3 D.T1+1/3T2+2/3T3 ?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称为作业的( )。 ?A.中断时间 B.等待时间 C.周转时间 D.响应时间 ?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执行时间均为2 h,它们在一台处理机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 )。 ?A.1 h B.5 h C.2.5 h D.8 h ?FCFS调度算法有利于( )。 ?A.长作业和CPU繁忙型作业 B.长作业和I/O繁忙型作业 ?C.短作业和CPU繁忙型作业 D.短作业和I/O繁忙型作业 ?下列哪种说法不是SJ(P)F调度算法的缺点( )。 ?A.对于长作业(进程)不利 ?B.未考虑作业(进程)的紧迫程度 ?C.不能有效降低作业(进程)的平均等待时间 ?D.由于根据的是用户提供的估计执行时间,因此不一定真正做到短而优先。 ?选择排队进程中等待时间最长的进程被优先调度,该调度算法是( )。 ?A.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B.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C.优先权调度算法D.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在采用动态优先权的优先权调度算法中,如果所有进程都具有相同优先权初值,则此时的优先权调度算法实际上和( )相同。 ?A.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B.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处理机调度程序

: 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 学校:广州大学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班级:计算机127班 课题:处理机调度程序 任课老师:陶文正、陈文彬 姓名:黄俊鹏 { 学号:11

班内序号:27 成绩: 日期:2015年1月6日 一、设计目的 在多道程序和多任务系统中,系统内同时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可能有若干个。也就是说能运行的进程数大于处理机个数。为了使系统中的进程能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选用某种调度策略,选择一进程占用处理机。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模拟处理机调度算法,以巩固和加深处理机调度的概念。 二、设计要求 1)进程调度算法包括:时间片轮转法,短作业优先算法,动态优先级算法。2)可选择进程数量 3)本程序包括三种算法,用C语言实现,执行时在主界面选择算法(可用函数实现)(进程数,运行时间,优先数由随机函数产生)执行,显示结果。 三、设计思路及算法思想 1.· 2.界面菜单选项 一级菜单提供2个选项: ①自动生成进程数量 ②手动输入所需进程数量 一级菜单选择完毕后进入二级菜单: ①重新生成进程 ②时间片轮转法 《 ③短作业优先算法 ④动态优先级算法 ⑤退出程序 3.调度算法

程序所用PCB结构体 ! 需要用到的进程结构体如上图所示 1)时间片轮转法 主要是设置一个当前时间变量,curTime和时间片roundTime。 遍历进程组的时候,每运行一个进程,就把curTime += roundTime。进程已运行时间加roundTime 2)短作业优先算法 遍历进程组,找到未运行完成并且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让它一次运行完成,如此往复,直到所有进程都运行完成为止。 3)— 4)动态优先级算法 做法跟短作业优先算法类似,此处主要是比较进程的优先数,优先级高者,先执行。直到全部执行完毕。当一个进程运行完毕后,适当增减其余进程的优先数,以达到动态调成优先级的效果。 4.程序流程图

几种操作系统调度算法

保证调度算法 基本思想:向用户做出明确的性能保证,然后去实现它.如你工作时有n个用户的登录,则你将获得cpu处理能力的1/n 算法实现:跟踪计算各个进程已经使用的cpu时间和应该获得的cpu时间,调度将转向两者之比最低的进程 五,保证调度算法 思想:向用户做出明确的性能保证,然后去实现它. 算法:容易实现的一种保证是:当工作时己有n个用户登录在系统,则将获得CPU处理能力的1/n.类似的,如果在一个有n个进程运行的用户系统中,每个进程将获得CPU处理能力的1/n. 实现方法:OS应记录及计算,各个进程在一定时间段内,已经使用的CPU时间和应该得到的CPU时间,二者之比小者优先级高. 5. 保证调度 一种完全不同的调度算法是向用户作出明确的性能保证,然后去实现它。一种很实际并很容易实现的保证是:若用户工作时有n个用户登录,则用户将获得CPU处理能力的1/n。类似地,在一个有n个进程运行的单用户系统中,若所有的进程都等价,则每个进程将获得1/n的CPU时间。看上去足够公平了。 为了实现所做的保证,系统必须跟踪各个进程自创建以来已使用了多少CPU时间。然后它计算各个进程应获得的CPU时间,即自创建以来的时间除以n。由于各个进程实际获得的CPU时间是已知的,所以很容易计算出真正获得的CPU时间和应获得的CPU时间之比。比率为0.5说明一个进程只获得了应得时间的一半,而比率为2.0则说明它获得了应得时间的2倍。于是该算法随后转向比率最低的进程,直到该进程的比率超过它的最接近竞争者为止。 彩票调度算法 基本思想:为进程发放针对系统各种资源(如cpu时间)的彩票;当调度程序需要做出决策时,随机选择一张彩票,持有该彩票的进程将获得系统资源 合作进程之间的彩票交换 六,彩票调度算法 彩票调度算法: 为进程发放针对各种资源(如CPU时间)的彩票.调度程序随机选择一张彩票,持有该彩票的进程获得系统资源. 彩票调度算法的特点: 平等且体现优先级:进程都是平等的,有相同的运行机会.如果某些进程需要更多的机会,可被给予更多彩票,增加其中奖机会. 易计算CPU的占有几率:某进程占用CPU的几率,与所持有的彩票数成正比例.该算法可实现各进程占用CPU的几率. 响应迅速 各个进程可以合作,相互交换彩票. 容易实现按比例分配如图象传输率,10帧/s,15帧/s,25帧/s

按优先数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C++程序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PCB { char Name; //进程名 float Time; //要求运行时间 int Level; //优先数 bool state; //状态,1表就绪 PCB *next; //指针 }; void Init(PCB *head) { int num; PCB *s,*p; cout<<"请输入进程数"; cin>>num; for(int i=0;i >s->Name>>s->Time>>s->Level; if(s->Time>0) { s->state =1; while(p->next) { if(s->Level >p->next->Level )break; p=p->next ; } s->next=p->next; p->next=s; } else { s->state =0; cout<<"此进程要求运行时间时间不符合要求,不添加入进程列表"; } } } int Run(PCB *head) {

PCB *cur,*p; p=head; cur=p->next; p->next =cur->next; cur->Level--; cur->Time--; cout<<"此次执行的进程信息(执行后):进程名"; cout<Name<<"剩余时间"<Time<<"优先数"<Level; if(cur->Time<=0) { cout<<"状态为完成态"<next) { if(cur->Level >p->next->Level )break; p=p->next ; } cur->next=p->next; p->next=cur; } cout<<"此次执行后的进程列表序列为:"; p=head; while(p->next) { cout<next->Name<<" "; p=p->next ; } cout<

处理机调度算法实验报告

实验二处理机调度算法 (1)处理机调度的目的是什么? 为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将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调至外存,当内存不紧张时,将那些具备运行条件的就绪进程重新调入内存。 合理快速的处理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分配处理机,用以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及改善系统性能(吞吐量,响应时间)。 (2)处理机调度的算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①先来先服务算法:有利于长作业(进程),不利于短作业(进程); ②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有利于短作业(短进程),不利于长作业(长进程); ③高优先权调度算法:静态缺点:可能导致低优先权进程长期得不到调度甚至饿死; 动态:优先权随进程等待时间增加或执行而变 ④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⑤基于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间片太小,会频繁发生中断,系统开销增大 时间片太大,响应进程慢。 ⑥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很好满足各类型用户的需求。 1.内存中作业运行的序列:A、B、D、C 2.A进入内存的时刻1,结束的时刻5 B进入内存的时刻5,结束的时刻8 D进入内存的时刻8,结束的时刻10 C进入内存的时刻10,结束的时刻15 3.平均周转时间:6 1.内存中作业运行的序列:B、C、A、D 2.B进入内存的时刻3,结束的时刻6 C进入内存的时刻6,结束的时刻11 A进入内存的时刻11,结束的时刻15 D进入内存的时刻15,结束的时刻17 3.平均周转时间:8.75

(4)画出处理机调度算法的程序流程图;

(5)补全参考程序; void process(int currentTmp, int nextTmp) { int j; int s=nextTmp-currentTmp; while(memoryNum>0 && s>=memory[0].needtime){ totalTime=totalTime+memory[0].needtime; s=s-memory[0].needtime; printf("线程%c的开始时间是:%d,结束时间 是:%f\n",memory[0].id,memory[0].cputime,totalTime+1); allTime+=totalTime+1; memoryNum--; for(j = 1; j<=memoryNum; j++) memory[j-1] = memory[j]; if(waitNum>0 && s>0){ memory[memoryNum] = wait[0]; memoryNum++; waitNum--; for(j = 1; j<=waitNum; j++) wait[j-1] = wait[j]; sort(memory,memoryNum, 'P'); } } if(memoryNum>0 && spriority)>((p+1)->priority)){ mao=*p;

一种改进的实时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一种改进的实时混合任务调度算法 谢建平1,阮幼林1,2 1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2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E-mail:xjp_1997@https://www.360docs.net/doc/32657930.html, 摘要:文章提出了结合TBS(总带宽服务器法)算法和DMS(时限单调算法)算法的实时混合任务的调度算法,该方法能保证周期任务满足时限的要求,还能缩短非周期任务的响应时间。基于TBS服务器思想将非周期任务转换成有时限要求的硬实时任务,然后基于DMS 调度周期任务和非周期任务。由于是使用静态的DMS算法,不仅可以减小任务的切换开销,而且对系统的瞬时过载有一定的适应性。 关键词:实时系统;任务调度;时限单调算法;总带宽服务器算法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实时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时系统具有及时响应、高可靠性、专用性、少人工干预等特征[1],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信息通讯、网络传输、媒体处理、军事等领域。实时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计算的逻辑结果,还取决于获得计算结果的时间的正确性。在航空航天、电信、制造、国防等领域,对实时系统有着强烈的应用需求。 由于实时系统的应用面非常广,所以实时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按照系统中任务的周期性或者任务对截止期限的要求进行划分。实时任务按照周期性划分可以分为周期实时任务(periodic task)和非周期实时任务(aperiodic task);按照对截止期限的要求可以分为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1]。 本文提出了结合TBS(总带宽服务器法)算法[5]和DMS(时限单调算法)[6]算法的实时混合任务的调度算法,该方法能保证周期任务满足时限的要求,还能缩短非周期任务的响应时间。算法将非周期任务赋予一个假想的时限,然后整个实时系统采用DMS算法调度。由于是使用静态的DMS算法,不仅可以减小任务的切换开销,而且对系统的瞬时过载有一定的适应性。 2. 实时系统的任务调度 由于实时调度是保障实时系统满足时间约束的重要手段,所以一直是实时计算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调度的实质是资源的分配,包括处理器和其他运算、交互、存储资源,调度就是来用来将这些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实时任务的一种方法。 根据调度顺序产生的时机和方式可以分为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1]。若调度算法是在编译的时候就做出决定从就绪任务队列中选择哪个任务来运行的,则这样的调度是静态的。这类调度算法假设系统中实时任务的特性(如:截止期,WCET等)是事先知道的。它脱机地进行可调度性分析,并产生一个调度表。静态调度算法的优点是运行开销小,可预测性强。但是,由于静态调度算法一旦做出调度决定后在运行期间就不能再改变了,所以它的灵活性较差。 如果调度器是在运行期间才决定选择哪个就绪任务来运行的,则这类调度被称为动态调度。动态调度算法能够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因此,这类调度算法比较灵活,适合于任务不断生成,且在任务生成前其特性并不清楚的动态实时系统。但是,动态调度算法的可预测性差且运行开销较前者大。

操作系统原理-第四章处理机调度习题

第四章处理机调度 一. 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某系统采用了银行家算法,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时一定会发生死锁 B.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时可能会发生死锁 C.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可能会发生死锁 D.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一定会发生死锁 2.银行家算法中的数据结构包括有可利用资源向量Available、最大需求矩阵Max、分配矩阵Allocation、需求矩阵Nee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i,j]=Allocation[i,j]+Need[i,j] **[i,j]= Allocation[i,j]+ Max[i,j] **[i,j]= Available[i,j]+Need[i,j] **[i,j]= Available[i,j]+ Max[i,j] 3.下列进程调度算法中,()可能会出现进程长期得不到调度的情况。 A.非抢占式静态优先权法 B.抢占式静态优先权法 C.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D.非抢占式动态优先权法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预防死锁的方法是()。 A.剥夺资源法 B.资源分配图简化法 C.资源随意分配 D.银行家算法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检测死锁的方法是()。 A.银行家算法 B.消进程法 C.资源静态分配法 D.资源分配图简化法 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解除死锁的方法是()。 A.剥夺资源法 B.资源分配图简化法 C.银行家算法 D.资源静态分配法 7.为了照顾紧迫型作业,应采用()。 A.先来服务调度算法 B.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C.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D.优先权调度算法 8.在采用动态优先权的优先权调度算法中,如果所有进程都具有相同优先权初值,则此时的优先权调度算法实际上和()相同。 A.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B.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C.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D.长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实时任务调度系统的RM调度算法算法研究与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专业___ _____班学生______________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实时任务调度系统的RM调度算法研究与实现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__2008_年_1_月_20__日起至_2008_年_5_月_30_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地点: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__________ 四、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题的意义 提到调度算法, 就不得不提到RM调度算法。目前生产调度过程的响应和应用影响企业的生产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实现实时的优化调度系统的执行效率,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有效作用。本课题要求能够通过RM调度算法实现任务调度系统,要求实现可配置的软件模块开发。 2、设计要求: 设计出灵活、便捷的用户操作界面,支持车间多用户并发访问,合理设计数据库对象,设计并使用RM调度算法进行调度任务规划,包括模块如下: ●系统初始化模块:调度对象初始化、调度对象的信息管理与配置、调度用户初 始化; ●调度过程管理模块:调度过程的实现与调度任务的控制管理。 ●调度评估管理模块:管理以往调度的实现和结果统计,产生对应报表。 3、知识体系要求 ●学习并掌握jdbc编程 ●学习并掌握socket编程 ●学习并掌握xml解析技术 ●学习掌握java gui程序构建 ●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4、需查阅的资料 ●Sun公司规范文档 ●搜索算法技术文档 5、设计任务的提交形式和要求 ●设计论文一份 ●翻译资料一份 ●设计作品(包括相关源代码一份)

6、总体进度安排 第1周:调研、学习、查询资料 第2-4周: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 第5-8周: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和系统架构设计 第9-12周:软件实现及测试 第13-14周:论文 第15周:答辩 教研室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______________ 接受任务日期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_____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操作系统-处理机调度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实验名称:处理机调度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学生姓名盛希玲 学号 05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602 完成时间 2008年10月12日

目录 一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实验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基本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算法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算法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运行输出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内容 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 二实验目的 多道系统中,当就绪进程数大于处理机数时,须按照某种策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实现处理机调度,以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三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按优先权调度和时间片轮转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四基本思想 先选择时间片的个数和每个时间片需要的时间,正在运行的进程每运行一秒其优先权数目加一,即其优先权减小。每个时间片运行结束后,选择进入时间片进程优先权数目最小的进程,开始下一个时间片的运行。如果有进程运行结束,则离开,再在就绪队列中选择优先权数目最小的进程进入。在运行期间,如果有新的进程来到,按优先权大小放入就绪队列中。 五算法分析 定义一个结构体,此包含了PCB的信息: struct PCB { char PID[5]; /*进程名*/ int needtime; /*要求运行的时间*/ int cputime; /*已运行时间*/ int priority; /*优先权(越小越高)*/ int starttime; /*进入就绪队列的时间*/ int overtime; /*运行完成的时间*/ int state; /*状态:1就绪2运行3完成*/ struct PCB *next; }; 子函数struct PCB *create(int num,int n)用来建立一个按优先级大小排列的就绪进程链表和一个按时间先后循序排列的将进入就绪进程的链表。

处理机调度算法详解

关于处理机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教材中,介绍了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和进程调度算法。其中先来先服务法(FCFS)和优先级法对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都适用,时间片轮转法(RR)适用于进程调度。此外,还介绍了其他调度算法,如短作业优先法、最短剩余时间优先法、多级队列法和多级反馈队列法,这4个算法不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不作为考核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1)在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中同时出现的算法,如FCFS、优先级法,其使用原理是基本相同的;(2)作业调度算法和进程调度算法应严格与存储管理中的“请求淘汰换页算法”相区别,注意不要混淆。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题,详解调度算法: 1. 先来先服务法(FCFS) 算法描述:每次调度时,从后备作业队列或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或进程。 【例1】下表给出作业l,2,3的到达时间和运行时间。采用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试问作业调度的次序和平均周转时间各为多少?(时间单位:小时,以十进制进行计算。) 分析解题关键是要根据系统采用的调度算法,弄清系统中各道作业随时间的推进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作业执行时间图来形象地表示作业的执行情况,帮助我们理解此题。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是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挑选作业,先进入的作业优先被挑选。即按照“排队买票”的办法,依次选择作业。其作业执行时间图如下: 或者简化为下图: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 | | | 时间 0 8 12 13 由于作业1,2,3是依次到来的,所以刚开始时系统中只有作业1,于是作业1被选中。在8.0时刻,作业1运行完成,这时作业2和作业3已经到达,都在系统中等待调度,按照先来先服务法的规定,每次调度最先进入就绪队列中的作业,由于作业2比作业3先到达,于是作业2被优先选中运行。待作业2运行完毕,最后运行作业3。因此,作业调度的次序

移动通信中的调度算法

无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切换控制、功率控制、接入控制、负荷控制以及分组调度等方面的内容。 无线资源管理是3G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负责空中接口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确保用户业务的服务质量、系统规划的覆盖区域以及提高系统容量。在3G的演进过程中,标准化组织3GPP和3GPP2也在不断完善和增强相关技术。对于分组调度算法,一方面要考虑到算法实现的复杂度,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如公平性、时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等。目前采用比较多的调度算法主要有轮循调度、最大载干比调度、比例公平调度三种类型。 在分组通信中,为了获得统计复用增益,需要多个业务流共享带宽。因此,当多个用户争用资源时,就需要有一种机制来确定服务次序,有效地分配无线资源,这就是分组调度。由于无线信道时变特性、带宽资源有限和移动台功率受限等因素的影响,无线网络中的分组调度算法有别于有线网络。 调度器首先根据信道状态监视/预测模块提供的信道信息和用户的队列状态,依据一定的调度算法,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优先级,然后根据优先级对用户数据排队,并分配无线资源,最后送到发射机。 1.Round Robin 轮叫调度(Round-Robin Scheduling) 狭义解释: 时间片轮转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将所有的就绪进程按先来先服务算法的原则,排成一个队列,每次调度时,系统把处理机分配给队列首进程,并让其执行一个时间片。当执行的时间片用完时,由一个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请求,调度程序根据这个请求停止该进程的运行,将它送到就绪队列的末尾,再把处理机分给就绪队列中新的队首进程,同时让它也执行一个时间片。 广义解释: 时间片轮转调度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最公平且使用最广的算法是时间片调度。每个进程被分配一个时间段,称作它的时间片,即该进程允许运行的时间。如果在时间片结束时进程还在运行,则CPU将被剥夺并分配给另一个进程。如果进程在时间片结束前阻塞或结束,则CPU当即进行切换。调度程序所要做的就是维护一张就绪进程列表,,当进程用完它的时间片后,它被移到队列的末尾。 时间片轮转调度中唯一有趣的一点是时间片的长度。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保存和装入寄存器值及内存映像,更新各种表格和队列等。假如进程切换(process switch) - 有时称为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需要5毫秒,再假设时间片设为20毫秒,则在做完20毫秒有用的工作之后,CPU将花费5毫秒来进行进程切换。CPU 时间的20%被浪费在了管理开销上。 为了提高CPU效率,我们可以将时间片设为500毫秒。这时浪费的时间只有1%。但考虑在一个分时系统中,如果有十个交互用户几乎同时按下回车键,将发生什么情况?假设所有其他进程都用足它们的时间片的话,最后一个不幸的进程不得不等待5秒钟才获得运行机会。多数用户无法忍受一条简短命令要5秒钟才能做出响应。同样的问题在一台支持多道程序的个人计算机上也会发生。 结论可以归结如下:时间片设得太短会导致过多的进程切换,降低了CPU效率;而设得太长又可能引起对短的交互请求的响应变差。将时间片设为100毫秒通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折衷。 一,基本原理 在早期的时间片轮转法中,系统将所有的就绪进程按先来先服务的原则,排成一个队列,每次调度时,把CPU分配给队首进程,并令其执行一个时间片.时间片的大小从几ms到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源代码《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实现源代码》

《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实现》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nclude "time.h" #include typedef struct{ int id; int reach; float service; int prior; int finish; float turnover; float cum_turnover; }process; process p[20]; int sort[20]; int wait[20]; int n; int alltime=0; char c; void in(){ printf("请输入要建立的进程数:\n"); scanf("%d",&n); int i; int j; int temp; srand(time(0)); for(i=0;i

printf("到达时间:%d\n",p[i].reach); p[i].service=rand()%10+1; printf("服务时间:%f\n",p[i].service); if(c=='c'){ p[i].prior=rand()%10+1; printf("优先权:%d\n",p[i].prior); }else p[i].prior=0; p[i].finish=0; p[i].turnover=p[i].service; p[i].cum_turnover=p[i].prior; sort[i]=i; alltime=alltime+p[i].service; } for(i=1;ip[sort[j+1]].reach){ temp=sort[j]; sort[j]=sort[j+1]; sort[j+1]=temp; } } } alltime=alltime+p[sort[0]].reach; } void out(){ int i; if(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