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最新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最新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1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同步练习

2

3

一、名词解释

1.动机P162 2.需要P163 3.诱因P164 4.生理性动机P165 5.社会性动机P165、P167 4

5

6.外在动机P166 7.交往动机P168 8.成就动机P170 9.工作动机P172 10.匮乏动机

6

P173

7

11.成长动机P173 12.情绪情感P175 13.心境P178 14.激情P178 15.应激P178

8

16.道德感P178 17.理智感P179 18.美感P179

9

二、单项选择题

10

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P178

11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12

2.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P178

13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4

3.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 )P178

15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6

4.人对认知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为( )P179

17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18

5.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 )P178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19

20

6.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

行为。( )P178

21

22

A.社会需求 B.生理需要 C.态度 D.体验

23

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P175 A.交往 B.需要 C.态度 D.生理需要

24

25

8.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P178

26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7

9.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是( )P178 28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9

10.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指的是( )P178

30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1

11.人在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被称为( )P178

32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3

12.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P178 34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5

13.人在认知活动中,在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中,在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36

( )P179

37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8

14.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 )P179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9

40

15.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这是一种 ( )P180

41

A.面部表情 B.语调表情 C.身段表情 D.综合表情

42

16.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 )P180

43

A.面部表情 B.语调表情 C.身段表情 D.综合表情

44

17.耶尔克斯一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状45

态最好控制在( )P182

46

A.低等程度 B.中等程度 C.较高程度 D.极高程度

47

18.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这48

说明面部表情具有( )P180

A.反文化性 B.泛文化性 C.遗传性 D.进化性

49

50

19.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这种51

人性观属于( )P172

52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53

20.把人看成是负责的、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54

作做好的内驱力。,这种人性观属于( )P172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55

56

21.在工作激励中不应将物质利益的吸引力放在第一位,而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57

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它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这种管理思维的产生是根据( )P172

58

59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60

22.认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有雄心的人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工作中寻求实现和证明。这种人性观属于( )P172

61

62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23.认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63

64

这种人性观属于( )P172

65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等同于简答题)

66

67

1.人类的动机具有( )P163

68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D.维持功能 E.综合功能

69

2.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P177

70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71

3.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感具有( )P177

72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深刻性D.内隐性 E.标签性

73

4.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它们是( )P175

74

A.认知层面 B.生理层面C.表达层面 D.内部层面 E.外部层面

75

5.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指( )P175-176

76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C.外部行为 D.快乐感 E.痛苦感

77

6.人类情绪的基本表现形态有( )P177

78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E.抑郁

79

7.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 )P178

80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E.兴奋

8.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划分的主要根据是( )P178

81

82

A.强度B.速度 C.紧张度 D.持续性 E.感染性

9.人类表情的种类可以分为( )P179

83

84

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 C.语调表情 D.痛苦表情 E.快乐表情

85

10.人类的情绪情感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 )P181-183

A.动机功能B.调控功能C.健康功能D.信号功能 E.遗传功能

86

87

11.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人类的情感主要有( )P178-179

88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理想感 E.自尊感。

89

1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 )P174

90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尊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91

1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 )P173

92

A.匮乏动机B.成长动机 C.生理动机 D.社会动机 E.交往动机

93

14.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何方?或者换句话说,人为什么而工作?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性观有94

( )P172

95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E.W理论

96

15.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 )P171

97

A.具有挑战性 B.具有创造性 C.具有坚定信念 D.正确的归因 E.思维灵活性

98

16.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 )P171

99

A.体能 B.环境 C.运气 D.能力 E..努力

100

17.人们之所以要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 )P169-170 A.合作 B.情谊 C.归属 D. 恐惧 E.先天

101

102

18.依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划分为( )P166-167

A.主导动机B.从属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 E.生理动机

103

104

19.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P164-165

105

A.主导动机 B.从属动机 C.社会性动机 D.外在动机 E.生理性动机20.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 )P166

106

107

A.主导动机 B.从属动机 C.内在动机D.外在动机 E.生理动机

108

21.指出下列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性动机是( )P165

109

A.工作动机 B.交往动机 C.成就动机 D.成长动机

110

22.动机的功能有( )P163

111

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 C.调节与维持功能D.态度功能 E.生理功能112

四、简答题

113

1.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114

2.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115

3.简述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116

4.简述动机的种类。

117

5.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118

6.如何培养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

119

7.什么是情绪以及情绪的基本成分?

120

8.谈谈情绪和情感有哪些种类。

9.情感情绪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121

122

lO.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11.简述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123

124

五、论述题

125

1.试述情绪情感的重要作用和功能。126

2.试述具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

127

3.谈谈情绪与情感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128

全国自考00031心理学整本书知识点

全国自考00031心理学 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在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科学方法,严格遵守科学标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9世纪后期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心理现 象:感觉。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 (2)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年至20世纪30年代 主要研究意识的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行为,代表人物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至20世纪40年代 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体验。 (5)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 主要研究无意识现象

(6)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 主要研究人的社会性特点 (7)认知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研究行为,研究以行为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实验和认知心理学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告和消费心理学 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中的心理规律,学校心理学是对学校中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诊断及辅导)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对所做记录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 规律。

测量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群体态度和心理特征。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及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 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生活和实际工作中 第二章知识点小结 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与神经元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3)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4)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叫神经元 (5)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状突与轴突三部分 (6)神经元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感受刺激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运动传出至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传导神经运动)存在于脑与脊髓中,又称联结神经元

第七节-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知识考点 P162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 B.内在 C.主导 D.社会 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 B.内在 C.自然 D.从属 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 ) A.生理性 B.社会性 C.主导 D.成就 6.美国心理学家( )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A.斯腾伯格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7.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 )。 A.工作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生理动机 8.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9.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目标 10.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 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 11.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 A.水 B.饥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12.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13.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 )强度的动机。 A.高 B.低 C.中等 D.无 14.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不变 15.根据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原理,要想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需要() A.较低强度动机 B.较高强度的动机 C.中等强度的动机 D.很高强度的动机 16.在_________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A.中等难度的活动 B.简单容易的活动 C.难度较大的活动 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 1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 A.较高 B.中等 C.较低 D.任意强度

00031自考心理学复习资料

A)A.冯特 1.3.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事件发生在(B)B.1879年 1.4.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D.构造主义 1.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A.机能主义 1.6.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A.詹姆斯 1.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B.华生1.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D巴甫洛夫 1.9.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B.华生1.10.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 1.11.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C.弗洛伊德 1.1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C.精神分析心理学 1.13.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B)B.实验法 1.14.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D)D.行为主义心理学 1.15.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C)C.后天环境 1.16.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从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B)B.人本主义心理学 1.17.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A.观察法 1.18.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C.自然实验法 1.19.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实验室实验法 11.39.那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比如言语理解。常识等,这种智力非但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会增高。这指 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1.3.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1.4.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1.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1.6.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11.10.性别社会化:是指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性别模式。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还必须习得性别模式,进行性别社会化。 11.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在表现,也是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第二性征包括生理变化、声音的变化、皮肤的变化, 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按学科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类为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教育。乙理学和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等。 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主要特点。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景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观察法的不足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7.成年初期在心理发展L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答:个体从18、19岁到45岁左右通常称为成年初期。(1)求职与升学。这时候他们开始面临求职和升学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职业成了这时候的个体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个体未来的生活道路。(2)婚恋与生育。成年初期的另外一个重要生活任务就是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寻找生活的伴侣,建立家庭,养育子女。当个体有了比较稳定的职业以后,当个体的身体发育达到成熟以后,他们就会产生组建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需要,婚恋关系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家庭以后,年轻的夫妻所面临的任务当然是生育子女。这时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的转折,充满了困难和压力,使他们从单身生活转变为家庭生活,开始学着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社会的变迁和多种价值的冲突也给年轻人的社会方式带来了影响。

自考心理学00031论述题

论述题 催眠的原理是什么?与睡眠有睡眠区别? 催眠原理:催眠师角色扮演;催眠师意识的分离;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又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停止,知识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简述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比较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概括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2)形成原因: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每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接触机会的限制;满足人们需要还可以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在社会认知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4)社会刻板影响不是一层不变的,人们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对社会刻板印象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叙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意复习的策略。首先在复习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其次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复习,一般过度学习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最后在复习方法上,要阅读与背诵相结合,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第二是组织的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合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运用例子;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的儿童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影响途径有多种,最显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 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纪录;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第四,要运用想象减轻焦虑;第五,要进行理性思考;最后,要接受专业治疗。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描述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1)感知运算阶段(2)前运算 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 阶段。次理论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 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但也 有人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 力,但也有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 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 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 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 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像皮亚 杰所说自我中心那样的思维。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 境因素;早期儿童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对梦的研究有哪些?梦有哪些特征? 关于梦的研究有:(1)弗洛伊德首先提 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 和前意识三个层面,他认为梦诗欲望的 满足,梦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2)梦 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他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的性质 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特征加以 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 梦的特征:第一自我为中心是梦第一个 重要特征;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 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 响梦的内容; 说明如何对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 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师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 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 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 卷或访谈,其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 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 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 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 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 论;Z理论。 措施:(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 激;(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 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 作的内在需要;(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 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4)提高工作者 的个人价值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学时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是为了了 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 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 即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 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 知自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 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认识 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 自身的了解,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 人际交往中,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 知;(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 在实际工作上。 分析比较舒次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 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舒的三维理论:首先舒认为每一个主体 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需要, 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这 三种基本人际关系解决了个体在人际交 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 释和预测他人行为。其次个体在表现三 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性和被动 性,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划分为六种。 (2)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 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 认为,在社会互交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 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社会交换不 仅是物质交换还包括赞许、荣誉、地位、 声望等非物质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 换。 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 认知操作。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 系列性;认知性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 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 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 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 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 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 培养提出建议。 意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 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 生目标;(2)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正 确的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调 控的能力;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个 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谈如何发挥 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 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7 种智力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内省智力。(2)教育可以通 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发展。通过知识技 能的传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其他的心 理品质得到发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 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与喜欢那些 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在 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上某些相反的、互 补的特征,有时也能满足相互的需要, 都能表现为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 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交往者的内在品 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 间上的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接触的机 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容易成 为知己。 说明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 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 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 后代。(2)合群需要:当个体对周围环 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 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与他人在一 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3)自我肯 定的需要: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 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个体的评 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 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解自己,界 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3加强修养,用于实 践4强化自我人格品质。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对智力 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 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 童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 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收养前 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 力发展存在着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 儿童的智力检测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 的影响,学校教育对智力有显著的影响, 影响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方面就是 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 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如何对群体内部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 测量?1社会测量法是测量群体内部人 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 本的两个步骤,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 谈,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 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 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 人际关系图。

心理学动机和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感觉P42 2.知觉P60 3.感受性P45 4.感觉阈限P45 5.绝对感觉阈限P45 6.差别感觉阈限P46 7.适应P50 8.明适应P52 9.暗适应P52-53 10.社会知觉P72 11.首因效应P74 12.晕轮效应P76 13.社会刻板印象P77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 )P60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表象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P42 A.反映 B.知觉 C.感觉 D.直觉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表,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P42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4.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P44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5.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P45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6.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P45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P46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P50 A.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P60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P61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P64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 )P65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P65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P62-63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 )P76 A.首因效应 B.定势作用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6.古人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P50 A.实践活动的影响 B.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 )P52-53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 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P53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

最新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1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同步练习 2 3 一、名词解释 1.动机P162 2.需要P163 3.诱因P164 4.生理性动机P165 5.社会性动机P165、P167 4 5 6.外在动机P166 7.交往动机P168 8.成就动机P170 9.工作动机P172 10.匮乏动机 6 P173 7 11.成长动机P173 12.情绪情感P175 13.心境P178 14.激情P178 15.应激P178 8 16.道德感P178 17.理智感P179 18.美感P179 9 二、单项选择题 10 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P178 11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12 2.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P178 13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4 3.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 )P178 15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6 4.人对认知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为( )P179 17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18 5.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 )P178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19 20 6.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

行为。( )P178 21 22 A.社会需求 B.生理需要 C.态度 D.体验 23 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P175 A.交往 B.需要 C.态度 D.生理需要 24 25 8.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P178 26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7 9.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是( )P178 28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29 10.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指的是( )P178 30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1 11.人在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被称为( )P178 32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3 12.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P178 34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5 13.人在认知活动中,在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中,在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36 ( )P179 37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8 14.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 )P179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39 40 15.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这是一种 ( )P180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2) (1)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人际沟通P220 2.社会测量法P231 3.群体规范P234 4.群体的领导P235 5.社会助长P237 6.社会惰化P238 7.去个体化P239 8.群体极化P240-241 9.群体思维P242 10.从众P244 11.服从P246 二、单项选择题 1.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指的是( )P217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2.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度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这是一种( )P213 A.包容需要 C.支配需要 B.合群需要D.情感需要 3.个体有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个体有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 )P217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4.个体有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有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这是一种( )P218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5.动物学家哈罗实验发现,小猴在绒布妈妈身旁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16小时以上,可见,无论是灵长类动物,还是人类,都表现了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的( ) P213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本能需要 D.情感需要 6.社会学家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 )P218 A.社会交换理论 B.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C.动机需要理论 D.本能需要理论 7.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叫做( )P223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人际沟通 D.社会沟通 8.除了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人们还使用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来传递信息。这是指( )P223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人际沟通 D.社会沟通 9.支配型的男性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女性搭配成很好的夫妻,这符合下列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 )P228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10.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同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 )P227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11.学生在排定座位后,同座的和邻座的同学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因而多半能够互相吸引,成为好朋友。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 )P230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个人品质 12.人际关系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测量法,它的创立者是心理学家( )P231 A.莫雷诺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13.同一群体的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会表现出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当与其他群体相比较时,成员就会产生一种属于自己群体的感觉,这就是( )P234 A.归属感 B.认同感 C.社会性支持D.自尊感 14.同一群体的成员对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的认识倾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但个人对外界情况不明时,有时甚至会盲目地与群体认识保持一致。这就是( )P234

《心理学》第七章考试重点

《心理学》第七章考试重点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1、动机概念: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 二、动机的产生: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特定的目标。 1、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三、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性质不同划分。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划分。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不同。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中等强度动机效率最高 (2009.4)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A.生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2006.7)11.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下列哪项属于找水喝的诱因?( ) A.水B.口渴C.寻求水源D.喝水 (2008.7)1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 ) A.低B.高C.中等D.不变 (2006.7)1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加大会表现得()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2006.4) 10.在困难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中,其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的关系是()

4 需要 动机 情绪 情感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按照需要的层次划分: ?需要可以分为: ?生理、 ?安全、 ?爱、 ?尊重、 ?自我实现。 二、动机 动机:引起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之朝着一定目标进行的内在心理动力,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基于某种欲望或需要所引起的心理冲动。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前提,动机是需要的反映和表现。 三、饭店顾客的三种基本的消费动机 1、生理性消费动机:主要是由消费者生理性需要所引起,为维持、保护、延续和发展其自身生命需要而产生的各种购买动机。又叫做本能动机或生理动机,是消费者心理性购买动机的基础。 2、心理性购买动机:主要是由消费者心理性需要或社会性、精神性需要所引起,为满足维持社会生活,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等需要而产生的各种购买动机。 3、社会性消费动机——是由于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满足社会性需要消费动机。 四、饭店顾客的具体消费动机 1、求实动机:以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其核心是“实用”和“实惠”。具有这种动机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主要功能、售后服务,讲求实用、好用、耐用,而不大看重商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或者商品的品牌、包装装潢和新颖性等 2、求便动机:是以追求饭店服务的方便性,如预定方便、入住方便、服务方便

等。 3、安全动机:追求饭店服务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包括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隐私安全。公务客人和商业客人还追求商业秘密安全。 4、求廉动机:表现为注重饭店服务的价格,而将方便性、舒适性等要求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 5、表现动机(炫耀动机) 6、享受动机与舒适动机 7、求静动机与求动动机 8、好奇动机 9、求名动机 10、求质动机 11、从众动机 五、情绪 情绪的概念: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 基本分类: ?快乐:盼望的目的达到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悲哀:与所热爱的事物失去以及所盼望目的的幻灭有关的情绪体验 ?愤怒:由于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并受到妨碍而积累的紧张情绪到 ?恐惧:是试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的情绪 六:如何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七、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基础不同 ?(2)主体不同 ?(3)是否情境性,深刻、稳定和持久 ?(4)强度不同 ?2、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_第十章心理健康

第十章心理健康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P25 12.压力P54 3.压力源P255 4.挫折P265 5.心理防御机制P267 6.压抑P268 7.投射P268 8.退行P268 9.升华P268 10.焦虑障碍P272 二、单项选择题 1.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提出,他是( )P254 A.薛利B.华生C.斯金纳D.马斯洛 2.那些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被称为( )P255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 3.那些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被称为( )P255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 4.那些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包括个人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等,被称为( )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 5.那些常见的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被称为( )P257 A.躯体性压力源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文化性压力源 6.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反应,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这是压力下的( )P257 A.生理反应B.心理反应C.防御反应D.免疫反应

7.适当压力下的个体会产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这是个体适应的( )P258 A.生理反应B.心理反应C.防御反应D.免疫反应 8.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打击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而人生坎坷的人,同样的打击却不会引起重大伤害,这种情况说明影响压力感受的原因是( )P259 A.经验B.准备状态C.认知D.性格 9.当你在安静的书房看书,忽然听到走廊里响起一串脚步声,如果认为是将要入室抢劫的坏人来了,就会惊慌恐惧;如果认为是朋友来拜访,就会轻松愉快。这种情况说明产生压力感受的原因是()P259 A.经验B.准备状态C.认知D.性格 10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胜好强、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的人属于()P260 A.A型性格特征B.B型性格特征C.AB型性格特征D.0型性格特征 11.那些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地人,属于()P260 A.A型性格B.B型性格C.AB型性格D.O型性格 12.如果刺激过强过大,会使人感到眩晕、发懵、不知所措,常会出现“类休克状态”,比如,突然听到亲人过世,大多数人会发愣、惊慌,甚至歇斯底里。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题中的( )P262 A.冲击阶段B.安定阶段C.解决阶段D.回顾阶段 13.当事人在经历了震惊、冲击之后,努力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设法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知功能,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或争取亲友帮助。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题中的( )P262 A.冲击阶段B.安定阶段C.解决阶段D.回顾阶段 14.一个人在单位受气,回到家打妻儿;一个人被社会所抛弃容易走上暴力违法犯罪之路。这种受到挫折后的反应是( )P266 A.攻击行为B.冷漠C.幻想D.升华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_第四章记忆及学习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记忆P79 2.陈述性记忆P82 3.情景性记忆P83 4.图式P90 5.组块P86 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P94 7.记忆术P96 8.学习P98 9.接受学习P100 10.发现学习P100 11.意义学习P100 12.机械学习P100 13.知识学习P101 14.技能学习P101 15.社会规范学习P101 二、单项选择题 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P79 A.识记和保持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D.编码、储存和提取 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P79 A.识记B.保持C.再认D.记忆 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P80 A·编码B.保持C.储存D.提取 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P82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P82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P85 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 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P84 A.瞬时记忆B.情景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P85 A.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C.情景编码D.听觉编码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P86 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八加减二 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 )P88 A.保持性复述B.精细复述C.形象性复述D.注意性复述 13.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P90 A.图式B.命题C.内化D.建构 14.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P92 A.冯特B.弗洛伊德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概念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我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的产生: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社会性动机人类所特有。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2、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一般来说,由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德西效应。 (三)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1、主导动机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起的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

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2、从属动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第二节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关于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 (二)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1、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价值所鼓励的东西。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 2、情谊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结构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二)成就动机的特征 一般来说,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 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 X理论:人工作就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