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2)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2)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2、例3、“做一做”及第54~55页练习十三第3、4、7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情景导入】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70000 910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400000000 600000000

小结:170000=17万 910000=91万

1400000000=14亿 600000000=6亿

提问:怎样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把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再在后面写上“万”或“亿”就可以了。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课件出示地球与月球的照片

提问: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84400km=38.44万千米

引导学生小结:

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更大的单位的数,就在相应数位右下点上小数点,并写上相应单位。

2.教学教材第53页例3。

课件出示木星与太阳的图片。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小结: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提问: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怎样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提问: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又该如何做呢?

小结:因为7.7833≈7.8,所以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提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注意什么?

(1)看清题目,是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还是用“亿”作单位的数。

(2)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末尾写上“万”或“亿”字。

(3)按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小数。

【课堂作业】

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04000 7099000 23570000 8300000

470000 506000 380000 4200000

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080000000 4500000000 39000000000

5700000000 12000000000 60040000000

3.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将生活中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根据要求求出它的近似数。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54~55页练习十三中第3、4、7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例2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384400km=38.44万千米

提问: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778330000千米=7.733亿千米

≈7.8亿千米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将生活中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过程中,教师注重指导,区分什么是精确数,什么是近似数。例如7.7833亿千米是精确数,7.8亿千米是在7.7833亿千米的基础上改写的近似数。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层银色的地毯。松树上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

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 一、我的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三、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对于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必要进行复习,渗透转化思想,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2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

小数单位换算和近似数

小数的近似数 一、复习 1.小数大小比较 2.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变化 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0 1;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扩大到原数的 1001;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扩大到原数的 1000 1; ...... 练一练: 1.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2.33缩小到原来的 101、1001、10001 各是多少? 新课 一、(一)单位换算

1千米=()米1千克=()克 1米=()厘米 1吨=()千克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1.将下面小朋友的身高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11m 132cm 0.95m 80cm 2.将下面数换算为规定单位,并排列大小。 1)2.3m 23dm 232cm 45dm 23cm,换算为m作单位 2)2.3m 23dm 232cm 45dm 23cm,换算为dm作单位 3)2.3m 23dm 232cm 45dm 23cm,换算为cm作单位 从上面发现了什么? 总结:不同单位之间比大小,将大单位换算为小单位,再比大小。 巩固训练 1.将下面的数字换为米? 1m45cm= m 1m2dm= m 95cm= m 1m16cm= m 1m1dm1cm= m 10.1dm= m 2.将下面数字换为单位cm? 1.1m 1.5m 11dm 10.5dm 3.将下面数字换算成对应的单位。

部编人教版四下数学第9课时《小数的近似数》教案

第九课时小数的近似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教材呈现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引出学习内容。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迁移,通过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提炼方法,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核心能力 借助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提炼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培养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出求近似数的方法,会根据需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小数近似数的精确性。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感。 (四)学习重点 根据需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五)学习难点 明确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原因。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妈妈到超市买东西,交费时屏幕上显示的是25.38元,按照“四舍五入”的要求,它需要交费多少钱?(收费时只保留一位小数)思考: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二)课堂设计 1. 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课件出示)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645≈32万47□905≈47万 (学生填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交流预习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求小数的近似数。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复习求整数的近似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的探究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豆豆的身高是0.984 m) (2)探究求近似数的方法。 ①豆豆的身高是0.984 m。说明已经精确到了毫米,平常不需要说得这么精确,那我们一般怎么描述豆豆的身高呢?(出示课堂活动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①豆豆的身高约是0.98 m;②豆豆的身高约是1 m) ②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在生活中,表示身高的米数通常是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厘米。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数是0.98。 生2: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整数。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是9,满5,向前一位进1,求得近似数是1。 教师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同,也是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位数。教师板书: 0.984≈0.98 ↑小于5,舍去 ③如果要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怎么做呢?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是8,满5,向十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近似数(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近似数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8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1例10和“做一做”及92页练习十八第4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法:谈话、启发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91、92页例10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4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205 306 402 ()< ()< ()(三)1、引入课题: 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

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 (1)引导学生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近似数“将近10000人”的含义。请猜猜参 赛运动员人数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 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说说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 “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3)交流汇报。 指出:9985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把像9985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叫作“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10000是一个近似数,10000这个和9985接近的数就叫作“近似数”。 (4)比较9985和10000这两个数,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5)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一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住,所以,近似数一般选情况下择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数,方便记忆。 (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举例: 1、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304和300各表示什么数?(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2、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第1课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教材第52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 3.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在商店买菜时,电子秤上显示总价是7.53元,而营业员只收7元5角。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要知道它的近似数即可,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教材第52页例1豆豆测量身高的情境图。 (1)提问:读情境图,你能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读图,汇报。 ①已知信息:豆豆身高0.984 m,亮亮说:“豆豆高约0.98 m。”红红说:“豆豆高约1 m。” ②所求问题:他们是如何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2)追问:对于上面的已知信息,你是怎样理解的?

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豆豆身高0.984 m”,这里的0.984是测量时精确到毫米得到的。 ②“豆豆高约0.98 m”,这里的0.98是精确到厘米得到的。 ③“豆豆高约1 m”,这里的1是精确到米得到的。 (3)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面不同的结果呢? 明确:0.98和1都是0.984按不同要求取的近似数。 (4)回顾: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到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时,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提示:“四舍五入”法同样适用于小数取近似数。 (5)议一议: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0.984是如何得到0.98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代表发言。 “豆豆高约0.98 m”,这里的0.98 m是把豆豆身高0.984 m保留两位小数得到的结果。 追问:它是如何取的两位小数? 明确:按要求把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时,一般要看千分位,如果千分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就要向百分位进1,如果千分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 板书:0.984≈0.98(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千分位上的4小于5,所以舍去。 (6)思考:“豆豆高约1 m”,这里的1 m是把0.984 m保留整数得到的结果。一个小数怎样才能保留整数呢? 明确:一个小数,如果保留整数,就要看这个小数的十分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板书:0.984≈1 (7)提问:如果0.984保留一位小数,结果又是什么呢? 明确:把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是8,大于5,要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是9,9+1=10,接着向个位进1,个位上0+1=1,所以0.984保留一位小数是1.0。 板书:0.984≈1.0(保留一位小数),百分位上8大于5,向前一位进1。 思考:后面的“0”可以省略不写吗? 明确:不能,因为要是省略就变成精确到整数部分的个位了。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1)0.2612.01 1.10 (2)3.70.69.1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三”第1~2题。 第1题:1010.09.9610.90.915151.551.462 2.0 2.0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近似数》研讨课教案_17

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8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例10,以及练习十八第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豆子,透明碗,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91页例10。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并交流发现的信息。 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生:(9985这种说法比较准确,9985接近10000,将近10000是一个近似数。)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方便记忆。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国家大约13亿人口我的手机2000元左右等)我们看看谁能说出下面习题的答案? (1)完成91页做一做。集体评价。 (2)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句子:“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生回答。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3.练习: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写万以内数的近似数,通常我们师找接近准确数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后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不需要用准确数的时候,就可以用近似数来进行描述。 五、课后任务 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12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也是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教案小数与近似数

小数与近似数(一) 教学内容: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哪一位的具体含义。 3.知道在表示近似数的结果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知道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求近似数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 预设:“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 2.你们学得真不错,老师准备了几个题目考考你们: (1 (2 32□645 ≈32万 46□045 ≈47万 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来凑整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否小于5。小于5的舍去,大于或者等于5的就向前一位进1。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计算中为什么要把整数改写成近似数吗?(为了方便,不必说出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小数有时也不必说出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求整数的近似数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那么求小数的近似数是不是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与近似数) 探究一: 出示:某年 6.5294人民币。 (1) (2)有什么疑问? 想一想:如果我把1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究竟应拿回多少钱才是合理的?

生: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元角分,小数部分只有两位就可以了。 师:那么应该保留到哪一位小数呢?我们又应该看哪一位数来决定呢? 生:分在百分位上,保留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师:千分位上的数字是9,说说你的想法。 9>5,向前一位进1. (2)A、1欧元能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B、10欧元能兑换多少元人民币?(思考是先凑整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凑整) C、1000日元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3)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师小结: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小数部分千分位(第三位)来决定四舍五入 探究二:小数的凑整 师:生活中人民币需要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但有时候还会要求我们根据其他不同的要求对小数进行凑整。 ①按要求把8.0813用四舍五入法分别凑整: 8.0813≈保留一位小数 8.0813≈保留两位小数 8.0813≈保留三位小数 师:什么叫保留一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哪一位?看哪一位(看第几位)? 生独立尝试、全班交流。 ②师:那么保留两位小数呢?三位呢?(学生回答) ③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将小数凑整,那请你说说用四舍五入法将小数凑整与将整数凑整有什么异同点? 小结: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小数和凑整整数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看省略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根据这一个数字的大小决定四舍还是五入。 跟进练习 将6.6995分别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 师:将6.6995分别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是舍去,还是向前一位进1? 保留两位小数呢? 思考: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有0可将小数化简,那么在这题中,能不能就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呢? 小结:虽然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相同,可是它们表示的精确度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四舍五入”凑整时,遇保留得到的小数末尾有0,这个0是不能去掉的。 三、巩固练习 1、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凑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近似数》同步教案

《近似数》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流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9997、()、()、()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205 306 402 ()> ()> ()()<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感知近似数 1、提供材料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4个班级,学生大约1300多名,教职工大约60名。 师: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信息的准确数据是多少吗? 生猜。 师:我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4个班级,学生1324名,教职工56名。 2、观察数据、比较 师:比较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组数是准确数,第一组数是大概的数。 3、揭示概念 师:象第1组这种大概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它为近似数(板书:近似数) 4、初步比较:这两组数据有什么关系? 小结:近似数都比较接近准确数。 5、辨别准确数和近似数 ⑴飞云江大桥全长1700多米。 ⑵2004年浙江省交通事故6344起。 ⑶湖州有911个村民委员会。 ⑷织里镇小轿车有8000辆左右。 ⑸中心公园有花木大约有3550棵。 ⑹实验小学有学生2165名。 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体验近似数 1、体验近似数的特点。 ⑴观察这些近似数,有什么特点? ①独立思考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吗?(此处安排收集资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生:汇报,教师按准确数和近似数把学生提供的信息中的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 师:谁注意到了老师为什么把同学提供的这些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呢?(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汇报和小数近似数有关的信息。)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 二、新授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生:自己练习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生:(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最新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 4. 标签 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1.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求出下列各数省略万后面尾数后是多少? 12 953 560 890 20 114 536 2.省略千后面的尾数又是多少? 3.求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什么方法? 4.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整数的方法类似. 二、自主探究

1.揭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小数的时候,有时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 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课件出示例1. 豆豆身高0.984米,平常没有必要说的那么准确,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0.984米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分别是多少呢? (1)学生独立练习. (2)小组内交流. (3)策划表现方案. (4)全班交流. [学法尝试:根据整数“四舍五入”的方法,小数要保留两位小数,就 看第三位小数,0.984的第三位是4,小于5,舍去,因此0.984米≈0.98 米.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是8,不管第三位及后面的数,8大于5,向前一位进1,而前一位是9进1变成了10,因此0.984米≈1.0米.要保留到整数,就看第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位上的数,而不管百分位、 千分位上的数,因为9>5,向前一位进1,0.984≈1米.] 4.全班讨论:0.984保留一位小数0.984≈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各小组分别发表意见,老师给予点评. [学法尝试:0.984≈1.0=1,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保留为1.0时,就是1,大小是不变的.] 5.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2.953 18.346 9.538 4 19.823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仔细回想,小数乘小数这节课不知上过多少次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认识到了这节课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我有以下几点启发: 1、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我们追求预设生成,但是当非预设生成出现的时候,该怎么办?为什么我们还是习惯于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地教学思路上?在生成的课堂中,教师是否善于倾听,是否善于发现学生言行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闪光点,是否能很快地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挖掘和提炼,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因此,以“教是为了促进学”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落到实处的。作为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更要有换位意识,以学生的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表现和发展。 2、设计例题教学时片面追求创设生活情境,不能忽略了习题内容的实际价值。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生活化。对此的片面理解就是数学知识要和生活联系。于是,摒弃了课本中的例题,以为创设了生活情境就是新理念。再加上设计时,只考虑到了:例题中的3.6×2.8 和2.8×1.15要体现小数乘法的两种情况,我在设计例题时以超市购物为例,刚开始在设计时有些数据太大了,没考虑到实际作用,幸好后来得到了及时的改正。 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对思维很低要求的问题,一旦遇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一类需要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的近似数及整理和复习讲课稿

小数的近似数及整理和复习 本周教学内容: 一是小数的近似数,二是整理和复习,是课本52页至58页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近似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内容一: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2.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感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3.理解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建议: (1)精心设计学习准备,促进学习经验的迁移。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学生在之前学习过求整数的近似数,已形成基本的学习经验。因此,在学习新知前可进行些求整数近似数的练习,唤起学生的经验,回忆“四舍五入”的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和铺垫。 (2)利用现实情境,加强数感培养。 现实情境对培养学生数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例1“求豆豆身高的近似数”这一现实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求小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对比分析,深化学生的理解。 理解数的改写方法是从算理入手的。在例2中,把389400km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看384400里有几个10000,应当除以10000,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学生理解这些问题是理解改写方法的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对改写前后两个数的对比,突出理解为什么要在改写后的数的后面加上“万”字,在分析对比中总结方法。再如,教学例3时将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保留一位小数之后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区别。(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突出方法的提炼。 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氛围,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同时要注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2)【教案】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3例2、例3,完成P53“做一做”,P54~55“练习十三”第3、4、7、 8、9、10*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的过程,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感受改写数和求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根据要求 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难点 体会改写数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 1.复习整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2.师生共同回顾整数的改写、求整数的近似数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有关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近 似数(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的改写、求整数的近似数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激活对“四舍五入”法的认识,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探究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3例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重在引 导学生经历独立探 究的过程,掌握把一 个不是整万或整亿 的数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 数,以及根据要求保 留指定的小数位 数。

【学情预设】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384400km,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2)四人一小组讨论:如何将384400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 (3)汇报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具备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 就是把末尾的4个0改写成“万”字。在这里可以顺利迁移到非整万数的改写。 预设2: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看384400里面有几个10000, 即把384400缩小到它的万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很好,从算理入手,说得 非常清楚。教师继续追问:“万”字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预设3:因为我们改写后这两个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万”字一定要写,如 果去掉,那么所表示的数值就不一样了。(有道理,检查一下你们的答案,看看你写 了没有,不能漏写哦!) (4)方法小结。 师小结: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在万 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最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 【设计意图】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把一个非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 位的数,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明白了改写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改写的方 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探究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师:既然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 点,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那么要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3例3。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km,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 米?结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呢? ①同桌交流。 ②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此问题需要先把原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保留一位小数求出近似数。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教师要及时引导。 (3)学生独立尝试改写,做完后可以组内交流。 (4)集体汇报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把77833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亿位的 右边点上小数点,即把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再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最后去掉 小数末尾的“0”。所以778330000km=7.7833亿千米。 预设2:7.7833亿千米的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例3时将 改写成用“亿”作 单位的数和保留一 位小数之后的数进 行对比,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求一个数 的近似数和将一个 数改写成指定单位 的数的区别。

沪教版(2015秋)四年级下册 小数与近似数

小数与近似数(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哪一位的具体含义。 3.知道在表示近似数的结果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知道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胡老师知道你们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一些求近似数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 预设:“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 2.你们学得真不错,老师准备了几个题目考考你们: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他们的近似数。 986534≈ 50047 ≈ 58741 ≈ 31200 ≈ 398010 ≈ 14870 ≈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 ≈32万 47□05 ≈48万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胡老师知道了一些同学的身高,那你们知道胡老师有多高吗? 胡老师上次测量到的高度是1.703米,一般我们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说1.7米就可以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许多小数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与近似数) 【以身高引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减少陌生感。】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小胖有1美元,他想兑换成人民币,根据2011年4月20日的人民币汇率表,可以兑换多少元? 出示:6.5294元人民币就是6元5角2分…… “2”后面的数怎么办呢? 预设:人民币最小的单位就是分,后面的数就可以不要了。 对,我们把6.5294四舍五入到分就可以了,那么应该保留到哪一位小数呢?我们又应该看哪一位数来决定呢? 预设:分在百分位上,保留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千分位上的数字是9,说说你的想法。 9>5,向前一位进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教案第二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3页例2、3. 教学目标 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2: 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1)提问:把384400 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 (2)应该把384400缩小多少倍? (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板书: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4)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2、学习例3 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 (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3、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 4、小结:(1)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准确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