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小测试

《鸿门宴》小测试
《鸿门宴》小测试

《鸿门宴》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皆为龙虎,成五采.通________,

(2)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通______,

(3)张良出,要.项伯通________,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________,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________,

(6)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闻大王有意督.过之(2)卮酒安足辞.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4)旦日飨.士卒

(5)鲰生说.我曰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3)今人..

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军????? 沛公军.霸上 为击破沛公军. 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 (2)

谢??????? 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使君谢.

罗敷:“宁可共载不?”

(3)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素善.留侯张良(2)籍.吏民,封府库(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此亡秦之续.耳(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7)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指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客何为.者(2)窃为.大王不取也

(3)我为.鱼肉(4)为.击破沛公军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7)吾属今为.之虏矣(8)何辞为.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欲呼张良与俱去(2)大王来何操

(3)沛公安在(4)吾属今为之虏矣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彩”彩色(2)“拒”把守“纳”接纳(3)“邀”邀请(4)“背”违背(5)“早”早早地(6)“隙”隔阂,嫌怨(7)“座”座位2.(1)责备(2)推辞(3)估计、揣测

(4)用酒肉招待宾客(5)劝说

3.(1)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

(2)意外的变故(3)现在别人(指沛公)。4.(1)驻扎,驻军/军队/军营(2)辞别/请罪,道歉/感谢/告诉,问(3)意图/料想/神情

5.(1)形容词作动词,交好(2)名词作动词,登记(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4)动词作名词,后继者(5)名词作状语,抄小路(6)名词作动词,取道(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6.(1)动词,做、干(2)动词,认为(3)动词,是(4)介词,替(5)介词,替(6)介词,替(7)介词,被(8)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9)介词,因为

7.(1)省略句,“与(之)俱去”(2)宾语前置句

(3)宾语前置句(4)被动句

8.(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9.(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

《鸿门宴》复习题 一、选择题 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9、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c)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2、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 )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二、翻译填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作者是司马迁,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鸿门宴》就是节选自项羽本纪。它被鲁迅评论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同步测试

《鸿门宴》同步测试 一、课内阅读(86分)(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19分)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每3字1分)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每词0.5分)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3.解释下列多义词。(7分,每空0.5分)⑴军①沛公军霸上() 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使子婴为相()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②此其志不在小()34567891011131415 2019-09-10 一、课内阅读(86分)(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19分)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1.给下

鸿门宴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鸿门宴》基础知识答案 〖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它的体例包括本纪(记载历代统治者的政绩)、世家(是各国诸侯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是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书(记载各国的典章制度)、表(则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五个部分,共130篇,52 万字,作者自陈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注毕生心力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 又名《太史公书》。《史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烈的爱憎情感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作者善于把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文笔生动,感情浓烈,人物性格 鲜明,形象真切可感。《史记》一书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北宋朝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璧” 。 文言基础整理〗 、通假字 1 、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彩色 ]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通“俱”,全部 ]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约请 ] [通“拒”,把守;通“纳” ,接纳 ] 4、距.关,毋内.诸侯。 项王乎?[通“挡,抵挡 ] 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6、沛公奉.卮酒为寿[通“捧”,捧着 ]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反 ]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点 ] [通“隙”,隔阂、嫌怨 ] 9、令将军与臣有郤.。 10、因击沛公于坐.。[ 通“座”,座位 ] 11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通“否”,不然的话 ] 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 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练习题含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课内知识检测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范增起,出,召项庄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 倍,通“背”。 B.蚤,通“早”。 D.要,通“邀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D )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③乃令张良留谢.④哙拜谢.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君王对女子的宠爱②幸好,幸亏③告辞④感谢 3.下列各句中,“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B )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何辞为.③为.之奈何④公为.我献之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被②呢,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③【这个“为”有争议,可暂且不记。观点一:读wèi,对,介词(全句翻译成“对这件事怎么办”);观点二,读wéi,做,动词(全句翻译成“怎么做这件事”)。】④替,介词⑤替,介词⑥认为,动词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C ) A.籍何以至此 B.大王来何操 C.竖子不足与谋 D.沛公安在 【解析】A.B.C.宾语前置 C.省略句,竖子不足与之谋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D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也 ..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所以 ..宫室,还军霸上 ..遣将守关者 D.封闭 【解析】A.男女亲家 B.意外的变故 C.……的原因 6.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B.《鸿门宴》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词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头发上.指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拔剑撞而破.之 【解析】止:使……停止。使动用法。A.向上,名作状B.使……活下来。C.使……跟从。 D.使……破碎。

第6课 鸿门宴 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1)

专题二古代散文 第6课鸿门宴 一、语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鲰.生(zhōu)参乘.(shèng) 玉玦.(jué)飨.士卒(xiǎng) B.戮.力(lù) 彘.肩(zhì) 籍.吏民(jiè) 按剑而跽.(jì) C.披帷.(wéi) 刀俎.(zǔ)要.项伯(yāo) 说.项羽(shuì) D.目眦.(zì) 卮.酒(zhì) 樊哙.(kuài) 不胜杯杓.(sháo)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合力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停止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C.项王即日 ..因留沛公与饮:当天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双手捧 D.不者,若属 ..皆且为所虏:我们杀人如不能举.:尽、完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勿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 ..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5.对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此其志不在小. ③素善.留侯张良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⑦吾得兄.事之⑧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⑨道芷阳间.行⑩沛公今事有急. A.①⑤⑩/ ②/ ③⑧⑨/ ④⑥⑦ B.①⑤⑦⑨/ ②⑩/ ③/ ④⑥⑧ C.①⑦⑩/ ②⑤⑨/ ②⑧/ ④⑥ D.①⑨/ ⑤⑦⑩/ ②③⑥/ ④⑧ 6.下列各组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②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课时练习 【识记与理解】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鲰(zōu)生美姬(jī)飨(xiǎng)士卒要(yāo)项伯 B、玉玦(qué)瞋(chēng)目目眦(cī)尽裂孰与君少长(cháng) D、樊哙(kuài)姓靳(jìn)置车骑(jì)奉卮(zhī)酒为寿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如厕(去,往)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 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 D、度我至军中(估计)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勿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杀人如不能举 5、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竖子不足与谋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 A、(1) (2)(3) (4) (8)/ (6) (7) (9)/ (5) /(10) B、(1) (2)(3) (4) / (6) (7) (9)/ (5) /(8) (10) C、(1) (2)(3) (4) / (6) (7) (8) (9)/ (5) (10) D、(1) (2)(3) (4) /(5) / (6) (7) (9) (8) /(10) 7、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 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鸿门宴》知识点自测试题

《鸿门宴》知识点自测试题 设计人:茹清平 1 2 3 4 5 二、成语典故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沛公……约为婚姻 5、亡去不义 6、所以谴关守将者…… 7、而听细说 四、词类活用(请在原句中划出活用的词) (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2、吾得兄事之 3、头发上指 4、常以身翼蔽沛公 5、道芷阳间行 6、间至军中 7、持剑盾步走 (二)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2、籍吏民,封府库 3、范增数目项王 4、道芷阳间行 5、刑人如恐不胜 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7、若入前为寿 8、沛公欲王关中 9、秦地可尽王也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拔剑撞而破之 (四) 动词作名词:此王秦之续耳 (五) 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 2、此其志不在小 (六) 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五、特殊句式(口头翻译) (一)判断句 1、亚父者,范增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此天子气也 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 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2)介词结构后置句 1、具告以事 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因击沛公于坐 5、长于臣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被动句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若属今为之虏矣 (四)固定句 1、孰与君少长?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3、军中无以为乐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完整版)鸿门宴练习题

《鸿门宴》练习题 一、选择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 B.樊哙(kuài)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 C.玉玦(jué)参乘(shè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桮杓(bēi) D.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 2.选出有三个通假字的一项( ) A.①距关,毋内诸侯②皆为龙虎,成五采 B.①张良出,要项伯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C.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①沛公奉卮酒为寿(敬酒并祝健康长寿)②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B.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去、进来)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C.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黄河以北)②沛公不胜杯杓(经受不起) D.①范增数目项王(多次使眼色)②竖子不足与谋(不值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起,立而饮之②拔剑切而啖之 B.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客何为者 C.①樊哙覆其盾于地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①因之于饥馑②不如因善遇之 5.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沛公军霸上B、沛公欲王关中C.籍吏民,封府库D.吾得兄事之 6.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范增数目项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刑人如恐不胜D.道芷阳间行 7.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项伯杀人,臣活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C、拔剑撞而破之D.秦地可尽王也8.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秋毫不敢有所近 A.素善留侯张良B.此其志不在小C.君安与项伯有故D.头发上指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军中无以为乐D.毫毛不敢有所近 10.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为击破沛公军B.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C.毋从俱死也D.欲呼张良与俱去 11.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填空训练 1.将下面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司马迁,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与同时期的合称“文章两司马”。 (2)《》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二十四史”的开篇,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2.根据原文,填写上句或下句。

鸿门宴同步练习1解析

《鸿门宴》练习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 ⑤皆为()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见 ⑦使子婴为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 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①沛公军霸上()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使子婴为相() 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皆为龙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②此其志不在小() 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 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 ⑤秦时与臣游() 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 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 ②要项伯通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7.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不如因善遇之() 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资料:【原文】【翻译】【主题思想】【习题】 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 【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

鸿门宴课堂同步练习

鸿门宴课堂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项,“距”通“拒”;B项,“蚤”通“早”;D项“要”通“邀”。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籍吏民 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D项为名词的使动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居山东时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财物无所取 【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十分,极。B项,古义: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C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答案】 D 4.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②拔剑撞而破之 D.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何辞为 【解析】A项,均为副词,于是,就。B项,①代词,他,指项伯;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承接。D项,①介词,替; ②句末语气词,呢。 【答案】 A ★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 D.大王来何操 【解析】A项,被动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

《鸿门宴》基本知识理解练习答案解析

《鸿门宴》基础知识答案 〖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它的体例包括本纪(记载历代统治者的政绩)、世家(是各国诸侯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是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书(记载各国的典章制度)、表(则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五个部分,共130篇,52万字,作者自陈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倾注毕生心力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史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烈的爱憎情感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作者善于把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文笔生动,感情浓烈,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真切可感。《史记》一书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北宋朝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璧”。 〖文言基础整理〗 一、通假字 1、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彩色]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通“俱”,全部]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约请] 4、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把守;通“纳”,接纳] 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通“挡,抵挡] 6、沛公奉.卮酒为寿[通“捧”,捧着]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违反]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早点] 9、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怨] 10、因击沛公于坐. 。 [通“座”,座位] 1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通“否”,不然的话]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 时 [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非常] 4、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因果连词]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河南省,河北省]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驻扎,名作动] 2、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作动] 3、不可不语. [告诉,名作动] 4、籍.吏民,封府库 [编造名册或登记户籍,名作动] 5、吾得兄事.之 [侍奉,名作动] 6、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名作动] 7、若入前.为寿 [上前,名作动] 8、刑. 人如恐不胜 [处罚,名作动] 9、道.芷阳间行 [取道,名作动] [从小路,名作状] 10、项伯乃夜. 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名作状]

最新《鸿门宴》--练习及答案

学习 -- 好资料 《鸿门宴》练习 (一 ) 一、选择题 1. 选出"谢"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句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 乃令张良留谢 D.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2. 选出 " 去" 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句: 欲呼张良与俱去 A. 去村四里有森林 B. 沛公已去 , 间至军中 C.相去四十里 D. 为汉家除残去秽 3. 选出每组句子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吾得兄事之 C.毕礼而归之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中的"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坐须 臾,沛公起如厕 B.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5. 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 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 ) A. 今者有小人之言 , 令将军与臣有郤 B. 范增数目项王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7. 选出下列句中 "为"字与例句中 "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A.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C.窃为大王不取也 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 张良出 , 要项伯 辍耕之陇上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 ()

学习-- 好资料 8. 选出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 B. (1)范增说(shu i,劝告,劝说)项羽曰 (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 u说给他听) C.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2)玉斗一双,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 D. (1)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 (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 9.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③素善留侯张良④籍吏民, 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 臣活之 A.③/②⑤/①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⑥/②⑤/③ D.③⑥/②⑤/①④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 古时乘车, 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 .杀人如不能举.举: 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D .故.遣将守关者故: 故意. 【参考答案】 1. B 2.B 3. C 4.D 5. C 6. B 7.A 8. D 9.A 10.A 《鸿门宴》练习(二) 课内阅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 《鸿门宴》(同步习题)(解析版)

《鸿门宴》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C.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史记》不是编年体史书,而是记传体。故选B。 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D项,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应该都是虚情假意。

鸿门宴-文言知识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一、一词多义 1、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起如厕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 2、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3、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4、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 乃令张良留谢 ) 5、军 ①沛公军霸上 ②从此道至吾军 ③为击破沛公军 6、言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7、幸 ①妇女无所幸 ②故幸来告良 8、去 ①亡去不义 ②相去四十里 9、当 ①当是时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0、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故遣将守关者 11、坐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因击沛公于坐 12、从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 ②沛公不胜杯杓 14、击 ①为击破沛公车 ②因击沛公于坐 15、内 距关,毋内诸侯 16、为 ①客何为者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③我为鱼肉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为击破沛公军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⑥何辞为 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⑧军中无以为乐 ⑨且为之奈何 17、因: ①因言曰:…… ②不如因善遇之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8、以 ①具告以事 ②籍何以至此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 19、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且为之奈何 20、于 ①长于臣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 21、然 ①然不自意 ②不然 ③项王默然不应 22、之 ①珍宝尽有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③为之奈何 ④吾得兄事之 ⑤与之同命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3、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不如因善遇之 三、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

(完整版)《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识记与理解】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鲰(zōu)生美姬(jī)飨(xiǎng)士卒要(yāo)项伯 B、玉玦(qué)瞋(chēng)目目眦(cī)尽裂孰与君少长(cháng) C、戮(lù)力刀俎(zǔ)与臣有郤(xì)按剑而跽(jì) D、樊哙(kuài)姓靳(jìn)置车骑(jì)奉卮(zhī)酒为寿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如厕(去,往)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 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 D、度我至军中(估计)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勿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杀人如不能举 5、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竖子不足与谋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 A、(1) (2)(3) (4) (8)/ (6) (7) (9)/ (5) /(10) B、(1) (2)(3) (4) / (6) (7) (9)/ (5) /(8) (10) C、(1) (2)(3) (4) / (6) (7) (8) (9)/ (5) (10) D、(1) (2)(3) (4) /(5) / (6) (7) (9) (8) /(10) 7、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 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

(完整版)鸿门宴练习题级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鸿门宴》练习题级答案 1.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C ) A.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B.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ft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C.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D.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项羽本纪)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B.《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D.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名作。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张良) A.“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B.刘邦用陬生之计收降了与之交战的秦军,于是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飞与秦民约法三章,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驻军霸上,想称王关中。 C.项羽击败秦军主力后,向函谷关进军,破关入咸阳,驻军鸿门,听曹无伤说刘邦要做关中王,就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 斗争。 D.司马迁通过对鸿门宴全过程(包括宴前斗争和宴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弱点是他坐失良机、由强转弱、最终失败的“内在原因"。而刘邦则善于随机应变,利用对方内部的矛盾,化险为夷,为未来夺取天下保持了有生力量。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间) A.课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逻辑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课 文结构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 B.课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宴前(1—2 段)(幕后活动):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夜访张良刘邦讨计项伯说情。宴中(3—4 段)(明争暗斗):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张良召哙义责项羽。宴后(5—7)(脱身除患):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 C.课文第二部分是文章重点,情节高潮所在。名为宴会,实为一场变化莫测的心智较量, 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 D. 三起: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动手杀刘邦,气氛趋于紧张。二起是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乘机刺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三落: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还赐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而脱逃,项羽并没有追究。 5.下列对课文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粗中有细、有礼有节) A.课文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 了进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 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 B. 刘邦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平

部编版《鸿门宴》同步练习

1.3《鸿门宴 》 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距关,毋内诸侯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张良出,要项伯 【答案】C 【解析】A 项“距”通“拒”,“内”通“纳”;B 项“蚤”通“早”;C 项无通假字;D 项“要”通“邀”。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旦日飨. 士卒 飨:犒劳 B .此亡秦之续.耳 续:继续 C .今事有急,故幸. 来告良 幸:幸而 D .拔剑撞而破. 之 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 【答案】B 【解析】B 项“续”是“继承者”的意思。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籍.吏民 B .沛公军. 霸上 C .范增数目. 项王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 【答案】D 【解析】A 、B 、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B.?????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C.均为副词,趁机。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 5.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具告以事 B.长于臣 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 【答案】D 【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如今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 (2)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1)人方为刀俎(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其意常在沛公也(4)大行不顾细谨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