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氧化物教案

氮的氧化物教案
氮的氧化物教案

《离子反应》说课稿

马鞍山松源培正中学汪兰英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

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五个方面

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渗透整个高中无机化学,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所以说《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内容之一。

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离子反应的概念。2、学会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

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

证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①认识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①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初中学过复分解反应,已经并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具备了学习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还了解很少,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法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复分解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复分

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设计

整节课我围绕“问题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逐步展开

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科学史话(播放视频:哑泉之谜)哑泉水为何能使人致哑,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同学们想知道吗?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吸引学生的眼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主题。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主要局限于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学生能够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的反应。学生认为“反应物互换成分,交换随即结合”是复分解反应的“真实过程”。初三学生认识反应的方式是宏观的、机械的。正是这样的认识方式导致了初中阶段无法解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什么必须是生成物中存在沉淀、气体或水。

环节二:精心设疑,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2mlNa

2SO

4

溶液的试管里加2ml稀KCl溶液。

②向盛有2mlNa

2SO

4

溶液的试管里加2mlBaCl

2

溶液。

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对比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演示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反应的动画。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②白色沉淀

学生讨论一号没有现象的原因:两种物质不反应。【追问】为什么不反应?

【引出】初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继续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第一个实验Na

2SO

4

+2KCl=2NaCl+K

2

SO

4

,按照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来判断化学

反应发生的依据——“生成新物质”,K

2SO

4

和NaCl是不同于反应物的两种新

物质,为什么反应却不能进行呢?

【设问】为什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能够“看”到用“互换成分”的认识方式所“看”不到的

反应场景,也就建立了离子反应的概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复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并通过复习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学生思考、分析】再次分析第一个实验无明显现象的原因:KCl、Na

2SO

4

在水

溶液中发生了电离,真实的存在形式是K+、Cl-、Na+、SO42-,如果生成K

2SO

4

和NaCl,其真实的存在形式仍然为上述四种离子,因此,离子间并没有结合成新的微粒,反应并没有发生。当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离子结合成新的微粒了,说明反应发生了。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认识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进一步让同学分析第二个实验,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看动画)【结论】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

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板书】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实质

【实验探究2】你认为Ba(OH)

2

和HCl的反应是怎样发生的?用图示表达你的思维过程

【学生思考】画出可能的思维历程示意图

【实验探究3】请设计实验证明Ba2+和Cl-确实没有结合

学生猜想做实验:向Ba(OH)

2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测定溶液导电性变化的实验,实验结果通过图形显示。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导电率约为原溶液的

1/3,说明Ba2+和Cl-确实没有结合。

【请预测】向0.2mol/LBa(OH)

2中滴加0.2mol/LH

2

SO

4

,向0.4mol/LKCl中滴加

0.2mol/LNa2SO4,溶液的导电率将如何变化?

【提问】你对复分解反应有哪些新的认识?为什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设计意图】解释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而也认识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设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2-3】

现象生成物特征

①向2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蓝色沉淀沉淀

②向2mL NaOH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再慢慢滴加1mol/L稀盐酸先变红后退色水

③2mlNa2CO3+2mlHCl 有气泡冒出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提问】如何分析水溶液中的反应?思维程序是怎样的?

学生总结:判断物质能否在水中电离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找出能够发生反应的离子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应用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等规律检验离子反应书写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过渡】如何正确的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步骤:以NaCl与AgNO

3

反应为例(看动画视频、学生自主讨论写出其实质的反应,最终总结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关键)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保证)

进一步思考:哪些物质要写成离子形式?

附:可以拆成离子形式的物质:a、强酸:HCl、H

2SO

4

、HNO

3

等b、强碱:

NaOH、KOH、Ba(OH)2;c、可溶性盐:注意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c、

气体:H

2S、CO

2

、SO

2

等d、单质:H

2

、I

2

、Na等e、氧化物:Na

2

O、Fe

2

O

3

注意:微溶物的处理.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环节三:当堂检测、反思总结、深化认识。

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派到卡片的同学扮演卡片上的离子,没有卡片的同学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学组成一种“溶液”。手中离子能与“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的,请迅速举起卡片,比比谁的反应速度快。

卡片上的离子: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

K+、H+、Ba2+、H+、Ba2+、Na+、CO32-、Fe

Na+、Ca2+、Cu2+、

Mg2+、CO32-、NO3-、

Cl-、SO42-、OH-、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来巩固今天的新内容,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明显。【前后呼应】猜猜安乐泉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学生自主总结本节所学主要内容(内容见后面的本节板书),以巩固重点难点知识,深化认识。

环节四:课后作业、巩固技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巩固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设计说明

离子反应是必修阶段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核心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从微观视觉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及反应。然而实际教学大多以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反应的书写等具体性知识和技能的落实为教学目标。学生会书写具体的离子反应,但面对问题时,缺乏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更缺乏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本节课运用教材提供的各种素材来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与功能,采用问题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掌握新知,并注重重点知识产生的过程性,通过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化学学科的微粒观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四单元第4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

第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氮气及其常见氧化物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①(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与氢气反应:②(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氮气与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氮的氧化物 ()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④、⑤、⑥、⑦、、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⑧。 ()和的比较 性质 色、 态、味 ⑨⑩ 溶解性 毒性(跟血红蛋白结合) 与水反 应 不反应 与氧气不反应

反应 对环境 的 影响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导致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及破坏臭氧层 . 氮气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为放电,而一氧化氮与氧气在常温下就可反应,且反应较快。 二、氨气和铵盐 .氨气 ()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还原性:与氧气反应:。 .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现象:; 应用:用于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与水反应:,,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装置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

(与用或制 的装置相同) ,一般在管口塞一 团棉花球,可减小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 到更纯净的 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 产生 .铵盐 ()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Ⅰ.不稳定性 受热分解:。 受热分解:。 Ⅱ.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在稀溶液中不加热:。 .加热时或浓溶液:。 ()的检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 Ⅰ.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 1.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 Ⅲ.教材精讲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氮的循环: 3. NO24NO3→NH3 NH3·H2O NH4+、OH-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N2O)、2N+(NO)、3N+(N2O3)、4N+(NO2、N2O4)、5N+(N2O5),其

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①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5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 ②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5N+被还原,所得产物可以是4N+(NO2)、2N+(NO)、1N+(N2O)、0N(N2)或3N-(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要求。 ③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 (NO3)2+2NO↑+4H2O。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出酸性。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注意: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④浓硝酸与碳的反应:C+4HNO3(浓)CO 2↑+NO2↑+2H2O。硝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⑤在浓硝酸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微热,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的酸性及氧化性。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正误,启迪思维 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 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 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 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氮气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的定义 (2)氮的固定种类 氮的固定分和两种。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 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液氨氨水物质成分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教案

硫和氮的氧化物(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SO2和N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及了解防止酸雨产生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 1、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2、实验观察、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 大气的污染。 【难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 大气的污染。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阅读材料]:信使分子──NO。指出NO重要的生理作用,NO和CO使人体中毒的原理。 [知识介绍]:1、氮气的结构:氮分子结构(以后会学习)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 2、氮气的性质: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 N2+O2 =2NO 2NO+O2 =2NO2 3NO2+H2O = 2HNO3+NO [生活化学]:哪位同学能解释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或者一场雷雨一场肥的科学道理?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土壤中矿物质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盐,成为氮肥被植物吸收。)[实验探究]:自学课本【科学探究1】,思考一下问题: 画出实验装置图。 简述实验操作步骤。

描述实验现象,完成课本P80的表格。 2KClO3=2KCl+3O2↑ 或2H2O22H2O+O2↑ [问题讨论]:讨论课本【科学探究2】: 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经过这样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 [科学视野]:自学课本P80“科学视野”。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介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以及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危害。 [知识拓宽]:1、下列关于酸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中的氢离子浓度比正常雨水大 B、酸雨雨水和正常雨水的样品煮沸后酸性都减小 C、空气中硫和氮的氧化物 D、正常雨水也有微弱的酸性。 减少酸雨的产生,下列方法中,你认为可取的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3、自学课本P81“资料卡片”。 [例题讨论]:目前,我国酸雨监测网络已初步搭好骨架,并建设启用了许多监测站点,为了进一步开展酸雨研究和控制酸雨提供了依据。下列是某监测站点采集的酸雨,每隔一段时间

氮氧化物相关知识

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氮 (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和五氧化二氮(N2O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 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两者的总称。氮氧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结合最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硝酸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它与其他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 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增长,造成了氮沉降量的增加。根据酸雨监测数据,降水中NO3-与SO42-当量浓度比值1999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NO3-与SO42-当量浓度比值增大,表明氮氧化物对酸性降水的贡献在增大,我国酸雨正在由硫酸型酸雨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过渡。同时,氮沉降产生更多的硝酸根和氮的氧化物,使土壤酸化,使水酸化和富营养化。1 U' P4 [& v. |! z. v7 c4 @ 氮氧化物的持续增加,还会加速细微颗粒物和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氮氧化物是光化学污染的前体物之一。在阳光照射下,NO2和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由一连串的光化学反应生成O3和甲醛、乙醛等多种二次污染物,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并形成光化学烟雾,对大气环

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我国一些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和机动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已经发现发生光化学污染的趋势,尤其是在北京、广州、上海等特大城市已经监测到了光化学污染的发生。 因此,减少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对于保护生态、保持人们身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而减排氮氧化物就是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二氧化硫的硫主要来自燃料,而氮氧化物的氮来源是燃料和空气,既与燃烧温度有关,也与混合气体在高温区停留的时间有关。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准确测算不容易。随着燃料使用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氮氧化物也会随之增加。据测算,全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年增长率为5%~8%。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氮氧化物减排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继续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持续增长。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3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3540万吨,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而减少氮氧化物最重要的政策措施就是总量控制。 测定尾气中NO、NO2、N2O、N2O4,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分别怎样做?用色谱做有啥优点和不足? 如果是硝酸合成中的尾气,最好采用红外气体分析,并且将氮氧化物转化成红外可以检测的形式。另外可以用激光分析法,可能也需要对气体进行适当的转化才好测定。采用色谱法,可能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及分离条件是一个较为棘手的过程。如果是测定总氮氧化物,则可以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毕家海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a:游离态b:化合态 2.氮气 (1)氮气的性质。 (2)氮的固定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 (2)NO和NO2的比较

思考:①如何收集NO 和NO 2? ②如何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 ? 巩固练习: 1. 写出俗语“雷雨发庄稼”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 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E.PM2.5 F.水体富营养化 3.标准状况下,一试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倒置在水槽中,水充满整个试管。假设试管中溶质不扩散,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 C.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 4CO 2+N 2 练后小结: 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关系式法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2篇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sulfur and nitrogen oxides compulsory 1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2篇 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 2、篇章2: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篇章1: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原理。

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多媒体翻页笔白板笔白板刷 教学过程 [投]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讲]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 (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讲]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关于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问题[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 [投影视频]硫磺的存在形式和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并投影小结] 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一)教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一) 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1、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 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NO、NO2的性质、制法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因此反应在

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 2或 N 2O 4并___纯。 ③NO 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 2和NaOH 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 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原理:2NO+O 2 =2NO 2 ………① 3NO 2+H 2O =2HNO 3 + NO ………② ① x 3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 、NO 2的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N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②实验室制取N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典题解悟 【例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 ( ) A .工业合成氨 B .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 .动物尸体腐烂 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E .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 【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3H 2 + N 2 2NH 3 ,硝化细菌的硝化 过程是将氨或铵盐转化成硝酸盐;动物尸体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有机氮的过程;豆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和铵盐、硝酸、酸雨及其防治。本课时主要研究硝酸化学性质和酸雨及其防治。工业制硝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编入“酸雨及其防治”内容以及“测定雨水的pH”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寻求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分析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渗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知道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 1、通过对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强化学生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2、通过学习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 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酸雨的概念。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准备实验仪器药品,查找酸雨的相关知识。

氮氧化物的计算方法

氮氧化物的计算方法 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根实际燃烧条件关系密切,所以要准确估算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条件允许,尽量类比具备可比性同类型项目实测数据;在无实测情况下最好查阅相关书籍或相关研究成果计算方式,根据相关条件选择相近情况公式的计算结果准确率稍高,而且符合导则要求可找到依据出处;切记别拍脑袋。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传统方法 第一种方法: 《环境统计手册》-方品贤中的计算方法(第99和100页)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中氮氧化物的计算方法上述方法是一 产生10m3烟气。致的,假设了燃烧1kg煤 GNOx=1.63×B×(N×β+0.000938) 氮氧化物排放量,kg; GNOx— B–消耗的燃煤(油)量,kg; N–燃料中的含氮量,%;《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胡名操和《环境统计手册》-方品贤统计数据一致。取0.85%。 β—燃料中氮的转化率,%。取70% 计算燃烧1t煤产生氮氧化物量为18.64kg。 第二种方法:根据N守恒,计算公式为:G,B×N/14×a×46 其中:G—预测年二氧化氮排放量; N—煤的氮含量(,),取0.85,; a—氮氧化物转化为二氧化氮的效率(%),取70%。

B—燃煤量。 计算燃烧1t煤氮氧化物产生量为19.55 kg。 第三种方法: 按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胡名操中相关统计数据,工业锅炉燃烧1t煤产生的氮氧化物为9.08kg(第65页,表2-51);用烟煤作燃料,选锅炉铺撇式加煤产生的氮氧化物为7.5kg(第66页,表2-53);用无烟煤作燃料的锅炉燃烧,选可移动炉蓖产生的氮氧化物产生量为5kg(第67页,表2-57);美国典型的燃烧烟煤小型工业锅炉的氮氧化物7.5kg(第68页,表2-60)。 第四种计算方法: 采用《产排污系数手册》第十册:按燃烧1t煤来计算: 烟煤-层燃炉:2.94kg;285.7mg/m3;(第240页) 锅炉燃烧氮氧化物排放量 燃料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量可用下式核算: GNOx,1.63B(β?n+10,6Vy?CNOx) 式中:GNOx ~燃料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以NO2计)量(kg); ); B ~煤或重油消耗量(kg β ~燃烧氮向燃料型NO的转变率(%),与燃料含氮量n有关。普通燃烧条件下,燃煤层燃炉为25~50%(n?0.4%),燃油锅炉为32~40%,煤粉炉取20~25%; n ~燃料中氮的含量(%); Vy ~燃料生成的烟气量(Nm3,kg); CNOx ~温度型NO浓度(mg,Nm3),通常取70ppm,即93.8mg,Nm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 中核定氮氧化物排放量 5.3.5 核定氮氧化物排放量

氮的循环教案

氮的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氮的氧化物教案

《离子反应》说课稿 马鞍山松源培正中学汪兰英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 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五个方面 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渗透整个高中无机化学,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所以说《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内容之一。 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离子反应的概念。2、学会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 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 证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①认识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①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初中学过复分解反应,已经并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具备了学习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还了解很少,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法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复分解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复分 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设计 整节课我围绕“问题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逐步展开 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科学史话(播放视频:哑泉之谜)哑泉水为何能使人致哑,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同学们想知道吗?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吸引学生的眼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主题。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主要局限于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学生能够从形式上认识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的反应。学生认为“反应物互换成分,交换随即结合”是复分解反应的“真实过程”。初三学生认识反应的方式是宏观的、机械的。正是这样的认识方式导致了初中阶段无法解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什么必须是生成物中存在沉淀、气体或水。 环节二:精心设疑,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2mlNa 2SO 4 溶液的试管里加2ml稀KCl溶液。 ②向盛有2mlNa 2SO 4 溶液的试管里加2mlBaCl 2 溶液。 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对比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演示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反应的动画。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氮氧化物的产生无非三个途径:

氮氧化物的产生无非三个途径: 1)热力型NOX:是空气中氮在高温(1 400℃以上)下氧化产生; 2)快速型NOX:是由于燃料挥发物中碳氢化合物高温分解生成的CH自由基和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再进一步与氧气作用以极快的速度生成NOx; 3)燃料型NOX:是燃料中含氮化合物在燃烧中氧化生成的NOx,称为燃料型NOx。 一、在燃用挥发分较高的烟煤时,燃料型NOX含量较多,快速型NOX极少。燃料型NOX是空气中的氧与煤中氮元素热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NOX,燃料中氮并非全部转变为NOX,它存在一个转换率,降低此转换率,控制NOX排放总量,可采取: (1)减少燃烧的过量空气系数; (2)控制燃料与空气的前期混合; (3)提高入炉的局部燃料浓度。 二、热力型NOx:是燃烧时空气中的N2和O2在高温下生成的NOX,产生的主要条件是高的燃烧温度使氮分子游离增本化学活性;然后是高的氧浓度,要减少热力型NOX的生成,可采取: (1)减少燃烧最高温度区域范围; (2)降低锅炉燃烧的峰值温度; (3)降低燃烧的过量空气系数和局部氧浓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锅炉燃烧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低过量空气燃烧 使燃烧过程尽可能在接近理论空气量的条件下进行,随着烟气中过量氧的减少,可以抑制NOX的生成。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降低NOX排放的方法。一般可降低NOX排放15~20%。但如炉内氧浓度过低(3%以下),会增加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引起飞灰含碳量增加,使锅炉燃烧效率下降。因此,在锅炉运行时,应选取最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 以上哪个理论也不粘到佛山工厂的边,因为我们的炉温只有800度,我们烟气的氧含量确实较高,但一直是9~15%,以往没有,现在却就有;即使是鼓风大、烟气氧含量较高引起,但消除这个因素也只能形成25%的下降空间。或许煤有问题。 南海燕京啤酒同样的锅炉烟气氧含量只有8%,炉温有上千度,他们的氮氧化物的浓度也只有100多,看看我们只有找上海四方锅炉厂。 靠我们自己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高科

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 氮及其氮的化合物教案.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氮及其氮的化 合物教案 Ⅰ.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考纲要求 1.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 Ⅲ.教材精讲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氮的循环: 3. NO24NO3→NH3 NH3·H2O NH4+、OH-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N2O)、2N+(NO)、3N+(N2O3)、4N+(NO2、N2O4)、5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①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5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 ②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5N+被还原,所得产物可以是4N+(NO2)、2N+(NO)、1N+(N2O)、0N(N2)或3N-(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要求。 ③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 (NO3)2+2NO↑+4H2O。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出酸性。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注意: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④浓硝酸与碳的反应:C+4HNO3(浓)CO 2↑+NO2↑+2H2O。硝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2016年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一):硫和氮的氧化物Word版

2016年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一):硫和氮的氧化物Word 版 硫和氮的氧化物 课题二氧化硫 课时第一课时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硫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 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善于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SO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保2 护意识,并将化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难点可逆反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 能力,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启发引导:对S和SO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2 教学方法 化合价来理解。 3.对比教学:将SO的漂白性和Cl的漂白性进行对比,巩固新旧的知识。 22

4(多媒体辅助: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果。 NaSO固体、50%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试液等; 23仪器、用品 水槽、橡皮塞、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投影仪,多媒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在电视或 报纸上看见过这样的的空气质量报告图, 【观看PPT】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家注意观察,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城市的主要污 染物有哪些, 【回答】二氧化硫、二 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提问】既然同学们都知道SO和NO是空气的主 22 【回答】形成酸雨要污染物,那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带来什么危 害, 【讲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空气中经过化学反激起学生环保应分别形成硫酸酸雨和硝酸酸雨。意识。【展示】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观看PPT】【过渡】既然SO和NO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2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请大家阅读教材89页【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过渡】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硫【板书】一、硫【讲解】硫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化合态:主要以硫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案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N2、NO和NO2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氮氧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知道硝酸型酸雨形成的过程和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从“雷雨发庄稼”原理中学会推理的科学方法,通过比较NO和NO2的性质学会类比的科学方法,通过交流观察思考等过程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氮氧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态度,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N2、NO、NO2的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NO2与H2O 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阅读材料:我国西北有一狭长的山谷,那儿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牧民和牲畜进入后往往遭雷击倒下。奇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居民成为魔鬼谷。[提问]魔鬼谷真的有魔鬼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板书]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演示实验]放一段实验视频,在圆底烧瓶(充满空气)中模拟闪电,观察烧瓶内现象。[提问]烧瓶中空气变成红棕色,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首先思考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回答]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提问]所以氮元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结合书本回答。 [回答]大部分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化合态的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 [提问]那上面烧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先写下已知两个反应物,这个反应需要条件吗? [板书]N2+O2---NO N2+O2=2NO(通电) [回答]需要放电的条件。 [解答]生成的就是NO 一氧化氮。接下来我们来探讨NO的性质 【科学视野】学习历史:198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但是NO是有毒气体,一氧化氮的过量产生会使血管扩张,所以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之后会产生晕厥。 [探究实验]实验台有两试管带标签气体,其中一管为NO, [回答]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在工业时代之前,农业不使用化肥,雷雨天降水中的氮盐相当给农作物施了一次肥,能促进其生长,由雷电导致的氮的固定是地球上氮盐天然合成的主要途径,氮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营养盐,所以说“雷雨发庄稼” 闪电起到放电作用,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在通电情况下的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游离态的氮气植物无法吸收,只有“固定”下来的化合态的氮元素经过一定形式的转化变为硝酸盐,才有可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在这些转化的过程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就是两种重要的中间产物。 [板书] 一.氮元素的固定(固氮) (1)与氧气反应:N2+O2 = 2NO(通电) 2NO + O2 = 2NO2 (2) 3NO2 + H2O = 2HNO3 + NO 硝酸→硝酸盐 [回答]氮气的性质

新课程高考化学高中化学重难点复习教案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之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之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ZHI SHI SHU LI 知识梳理 1.氮的固定 2.氮气 电子式为·· N ??N · ·,结构式为N ≡N 。 (1)物理性质:__无___色__无___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__不___溶于水。熔点、沸点很低。 (2)化学性质 N 2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与O 2反应。 __N 2+O 2=====放电 2NO___。 ②工业合成氨。 __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___。 ③与Mg 反应。 __3Mg +N 2=====点燃Mg 3N 2___。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 2O 、__NO___、N 2O 3、NO 2(或__N 2O 4___)、N 2O 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__N 2O 5___。氮的氧化物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2)NO 和NO 2性质的比较。

4 (1)常见的污染类型 a.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b.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c.破坏臭氧层:NO x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2)常见的NO x尾气处理方法 a.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的处理。 b.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 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5.NO2和溴蒸气的比较与鉴别 ①NO2和溴蒸气在性质上的相似性 a.均有氧化性; b.溶于水后溶液均呈酸性; c.均能与碱反应。 ②NO2和溴蒸气的鉴别方法 鉴别溴蒸气和NO2不能用淀粉-KI试纸、碱溶液等,但可以利用它们性质上的差异性来鉴别。 a.通入水中,NO2溶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反应后溶液无色,而溴蒸气溶于水后溶液呈橙色。 b.通入AgNO3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为溴蒸气(Br2+H2O HBr+HBrO,HBr+AgNO3===AgBr↓+HNO3),无此现象的为NO2。 c.通入CCl4有机溶剂中,易溶于CCl4而且CCl4溶液呈橙红色的为溴蒸气,无此现象的为NO2。 6.隐含反应2NO2(g)N2O4(g)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