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华南农业大学《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古德泉 江帆影*

【摘 要】摘要:以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为例,探讨将中国传统造园物我合一的“入境式”设计理论融入到课程中,在布扎和包豪斯教学体系下融入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从而建构“知识—思维—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设计技能的操作、专业知识的建构和设计思维的培养三方面能够均衡发展并融为一体,为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扎实基础。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了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入境式设计思维。

【期刊名称】广东园林

【年(卷),期】2019(041)003

【总页数】6

【关键词】园林设计;入境式设计思维;设计基础;教学模式

修回日期:2019-06-06

注:本文为2019广东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征文。

2011年设立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后,大多数农林院校都设有园林与风景园林两个专业,它们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但在师资队伍、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与重叠。各个学校会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教学条件和培养目标对这两个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细分

,在植物类、生态类、表达类、工程类、建筑类、设计类等课程的教学课时、课程内容、作业设置等方面呈现这两个专业的差异。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以下简称“初步课”)是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设计类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授课时间是大一学年下学期,开设于《工程制图》《美术基础》课程之后,初步课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理解园林设计的落地性特征[1],注重设计思维与能力[2]的训练,掌握园林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3]。然而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与风景园林专业相比,课时少、教学内容不能全方位覆盖而有所侧重等因素,对教学效果和质量影响明显,因此初步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重点是思考建构园林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使之适应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为例

,探讨在课时少、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等条件下初步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 教学模式创新及其框架构建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4]。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