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宝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制造的探索

联宝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制造的探索
联宝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制造的探索

联宝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制造的探索

在信息化和制造融合大潮下,联想在IT信息建设,包括品牌建设、异地协同研发建设,以及制造上自动化和信息化结合的建设方面有不少突破性建树。联想曾连续15年占据全球PC市场第一位,市场份额从第一年的13.1%一路攀升到占据全球市场22.4%的份额,而这个份额中有50%的出货量是由坐落于合肥的联宝基地进行研发生产,可以说世界上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在联宝基地研发和生产出来的。

从2011年联宝成立开始,一直在积极进行IT布局,2013年开始量产,2015年启用私有云,现在信息化程度跟联想协同研发,在工厂端的制造和信息化上已经做到和联想在研发上的资料交互,自动化程度达到90%左右。另外,联宝在基地产业布局上,出口加工区内457亩是制造基地,出口加工区外153亩是配套产业园,同时在合肥新建了研发中心。目前产业基地共有员工7000多名,现在在生产基地有17万平米的单机厂房,10万平方米的仓库。未来,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也将朝向混合云发展,并希望能够透过云端化以及移动化方式让整个管理工作获得生产效率的提升。

自我定位工业3.0

目前联宝在智能制造上的进展,按照德国工业4.0的标准,大概处于工业3.0左右的阶段,设备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程度达到90%,基本完成但还没有达到百分百完成。、这个

成果已经可以将整个研发制程时效缩短2~3个星期,这是

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具体来说,在生产设备自动化方面,联宝智能化程度达到90%以上;在SMT前段制程方面,智能化程度达到90%以上,从材料调配和发送一直到SMT主板和零件的组装,一直到组装完毕之后的测试,大概每一块板子从仓库抠料一直到最后测试完成整个制程只需半天;在柔性制造方面,从2016年开始有小规模尝试产品的定制,但仍以制式化的大单为主。

联宝公司资讯本部应用服务部高级经理王拜文表示,从IT角度来讲,可以帮公司节省人力和成本的地方,就是要智能化的地方。例如可能做仓库的立体化,从原本平面式做立体化,透过BI物流配合,从备料开始更高效率的智能备料,这样生产周期的等待时间会缩短。

另外是机器人,比如美的、格力的产品可以由机器人组装,各大汽车厂商的产品也可以由机器人组装。目前,联宝的产品不是单一型号,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不同的定制化产品,所以产线会多变。公司也在思考如何在制造端使用机器人来减少人力,但目前也只是研究阶段。毕竟一个笔记本电脑要上千个元件组成,和冰箱、洗衣机不太一样。未来,生产过

程中哪个环节可以做智能化,这是联宝整个IT部门和公司,以及整个供应链都在关注的方向。

智能化转型的机遇

首先说联想在智能制造上的优势,就此问题联想集团中国区商用DCG政企行业销售总经理马宁向记者介绍到,首先联想是一个IT企业,其次也是一个制造型企业,更是一个成长于中国的IT企业。既了解客户的需求,又有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包括客户的国际化等前瞻性需求。同时,联想在国内有海量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对客户的应用非常了解。所有这些东西整合起来,联想既能够提供这种服务,本身又是?@种服务的受益者,这是联想的优势。2000年左右,联想是中国第一个做ERP的厂商,有2000多IT工程师专门

做智能化生产调度等业务,在智能制造领域有大量积累并传承下来。

从国家“十二五”的数字化概念到“十三五”的智能化概念,国家的重点一直都是帮助企业做转型。联想集团中国区商用业务企业行业总监许子牛表示,企业要顺应国家潮流,拿到国家的支持资金,然后联想可以帮助企业去做实事,脚踏实地地做事。

十几年前国家掀起信息化的大潮,很多人都在谈系统,现在发现信息化其实是管理和思路上的改变;现在智能制造浪潮也是一样的,其实是理念和制度上的创新,包括制造业

服务化等等。最近大火的共享单车,完全可以由永久、飞鸽这类传统品牌自行车公司去将制作业服务化。终归,智能化变革是意识的转变;智能制造更多的是理念和思路上的问题,这是客户应该关注的的重点。对于联想本身而言,第一,IT

要回归本质,不能因为智能化就推翻以前一切的东西。第二,未来整个生产跟IT系统非常紧密地耦合,以前是辅助工具,现在是直接工具,所以CIO的位置和话语权会越来越重。联想应该能帮助他们系统地、安全地搭建一个适合未来发展的IT架构。

未来定制化生产以及个人化需求的生产,联宝从研发环节开始和联想的设计之间会有大量的产品资料沟通,所以现在开始关注混合云平台。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要谈联宝在智能化方面的建设不能离开联想的优势及布局,但终究联宝和联想还是两家不同的公司,可以说是顾客和生产者的角色。所以在很多系统上还是切割的,在逻辑上也没办法放在一起,联想的ERP和联宝的ERP不能用同一套。因为联宝是工厂,联想是品牌商,整个流程不一样,要用不同的系统。

联宝有大量的资料交互,从产品、半成品这样的资料,联宝有很高比例的研发人员是散落在各个不同的供应商,并分散在全球办公,跟他们协同合作。同时,联宝有大量的移动出差办公行为。所以联宝在考虑将核心从公司内的虚拟化朝全球的虚拟化来转变,以应付柔性生产和定制化生产,增

加这样一个需求来做更快速的变化,做产品设计上的变化。

转型面临的挑战

同诸多制造业在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上一样,联宝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包括生产线规模不断扩大、客户个性化需求之下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出模式,以及原材料、人员成本的不断上涨等等。联宝意识到,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再造,才能强化自身在瞬息万变市场中的竞争力。

面对全新的挑战,联宝电子并没有盲目“开方治病”,

而是通过前期全面的评估和调研,明确了建立一个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化架构的目标,这个架构要具备“可弹性扩张、易管理、成本可控”等特点。当时,联宝选择了以联想ThinkServer服务器、Lenovo EMC存储及高可用双活架构VMware虚拟化平台为核心的联想私有云解决方案,通过业

界最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及私有云部署方式实现了运维管理

的转型。

从2016年开始,在联想的协助下,联宝的SAP战略平

台正在向SAP HANA S4 迁移,2018年升级完成后,预计能实现:AP将支持全球语言,解决业务乱码问题;解决订单、出货及财务资料乱码引起的重工问题,减少每月出货延迟68

小时,发票数据传送效率提升100%;接单效率提升3倍,10000订单行项目1小时内处理完成,6000订单行项目0.5

小时内完成;月末成本估算1天内完成,并发15小时完成;

程序性能优化,平均提升10倍。

在联宝的未来规划上,将在联想的技术支持与协助下打造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其中,在数字化工厂建设上,目标是在物流、订单管理、制造、品质控制4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而在进一步的智能工厂升级上,最终目标是实现从研发、设计、接单、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全部实现智能化,达到工业4.0阶段。目标在2020年实现工业4.0的转型升级。

相关链接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以及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

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3-5年,全国将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的内涵及建设重点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企业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包含工厂内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信息层涵盖企业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创、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可视追踪等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横向集成环境,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

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的三大层级【全面解析】

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的三大层级!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三个层级,各有不同。 其中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属于术的层级,智能制造才属于道的层级。术无穷,道亦无尽;道尽,术亦可无穷,但较难有质的突破。道未尽,术无穷,一直持续下去,终究会有质的突破。 1 智能车间 以产品生产整体水平提高为核心。关注于生产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需求导向的及时交付能力提高,产品检验设备能力提高,安全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设备能力提高,车间信息化建设提高,车间物流能力提高,车间能源管理能力提高,等方面入手; 通过网络及软件管理系统把数控自动化设备(含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运输设备,机器人等所有设备)实现互联互通,达到感知状态(客户需求,生产状况,原材料,人员,设备,生产工艺,环境安全等信息),实时数据分析,从而实现自动决策和精确执行命令的自组织生产的精益管理

境界的车间。 2 智能工厂 以工厂运营管理整体水平提高为核心,关注于产品及行业生命周期研究,从客户开始到自身工厂和上游供应商的整个供应链的精益管理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实现,从满足到挖掘,乃至开拓和引领客户需求开始的销售与市场管理能力提高;提高环境,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研发水平; 提高整个工厂生产水平,提高内外物流管理水平,提高售后服务管理水平,提高能源(电,水,气)利用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来实现精益工厂建设和完成工厂大数据系统建立和发展完善,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实现从客户开始到自身工厂和上游供应商的整个供应链的精益管理,这是智能工厂。 3 智能制造 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为核心,关注整个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和领域以及对应农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组成部分的产业级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大数据系统(含软硬件建设)几个方面来实现精益管理思想文化,从而保证制造业的永续经营,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这才是一个“有智慧的”制造业。 举个例子说:以前因为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现象,引进落后技术的

智能化制造方法(2017年_2025]

精心整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015年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注定无法平静。在社会各界的高度聚焦下,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关注与扶持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此举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因此如何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就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的战略蓝图2015年,“中国制造2025”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15年,“中国制造2025”概念将从领导企业向中小企业以及从高端制造业向传统制造业迅速传播。中国制造企业将以“中国制造2025”作为战略蓝图,打造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智能制造。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生产方式上,制造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分工方式上,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一体化等特征;产业组织方式上,

将出现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等特点;商业模式上,将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体验和个性成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利润的重要来源。此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提出,有利于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二、生产模式的变革是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发展基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趋 势的显现,我国制造业粗放式发展带来的产业竞争力后劲不足的弊端日益明显。传统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将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企业需通过智能制造积极面对市场挑战。例如海尔在佛山工厂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最终促成首批50万个用户参与定制的洗衣机正式下线。海尔的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并不是为了迎合制造业的大趋势,而是内在驱动力使然,为了提升竞争实力,海尔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制造业突破现有的生产模式,根据消费需求海量数据与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与传递;而在进行这些非标准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信息与数据也是大量的,需要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这两方面大数据信息流最终通过互联网在智能制造设备交汇,由智能制造设备进行分析、判断、决策、调整、控制开展智能制造过程,确保生产出高品质个性化产品。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母机融合后,最终形成新

中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中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工信部在“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智、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制造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涉及生产组织管理与内部运营管理各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等的各个方面。 在理解智能制造中,我们需要走出以下误区: ?智能制造不是建立无人工厂; ?智能制造也不是用机器换人; ?智能制造也不是建立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AI)+制造 ?机器人越多,不代表智能化程度越高。 理解智能制造,我们有必要来看看制造业的发展过程。 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 1、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18世纪末瓦特发明蒸汽机运用于纺织机械,开创了现代制造业,把传统的手工作坊变成了机器作坊。 这个阶段以机器代替手工为最大特点,与传统手工作坊最大区别就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没有任何突破,企业仍然取决于“能人”“工艺人”,靠个人技能解决具体问题。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以电力及内燃机为代表,出现了流水生产组织模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个阶段,西方国家突现了许多知名的管理学家,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成为生产组织管理的集大成者。 生产组织中最典型的特点为分工合作、计件制,标准工时、工业工程等的标准化管理。 3、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IT技术的突破带来了自动化生产设备,配合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发展,带来了世界制造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就是大生产,带来了产能过剩,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显

什么是智能制造,什么是智慧工厂

智能制造 什么是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能的研究。一般认为能是知识和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 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应当包含能制造技术和,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 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 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一、智能制造的制造原理 从智能制造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在分布式制造网络环境中,根据分布式集成的基本思想, 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中多Agent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制造单元的柔性智能化与基于网络 的制造系统柔性智能化集成。根据分布系统的同构特征,在智能制造系统的一种局域实现形 式基础上,实际也反映了基于Internet的全球制造网络环境下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模式。 关注微信公众号“找方案”,即可阅读并下载各行业IT解决方案。 二、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它突出了在制造诸 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 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由于这种制造模式,突出了知识在制造活动 中的价值地位,而知识经济又是继工业经济后的主体经济形式,所以智能制造就成为影响未 来经济发展过程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 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体。 一般而言,在概念上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的整体集成,从制造系统的功能角度,可将智能制造系统细分为设计、计划、生产和系统活动四个子系统。在设计子系统中, 智能制定突出了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影响;功能设计关注了产品可制造性、可 装配性和可维护及保障性。另外,模拟测试也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在计划子系统中,数据库 构造将从简单信息型发展到知识密集型。在排序和管理中,模糊推理等多类的将集成应用; 智能制造的生产系统将是自治或半自治系统。在监测生产过程、生产状态获取和故障诊断、 检验装配中,将广泛应用智能技术;从系统活动角度,神经网络技术在系统控制中已开始应

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

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 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困境 传统制造业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实质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但传统制造业跟不上高效发展的时代步伐。中国传统中小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劳动生产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低下,服务方式落后。源自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更加偏好异质性、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我国传统制造业低技术附加值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与单一性服务方式面临着巨大挑战。 智能制造的内涵 智能制造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以智能工厂为载体,全面深度互联。以客户端到生产端信息数据流为核心驱动。以互联网驱动的新型产业制造模式。企业逐步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方向 ———认清“微笑曲线”理论的现实误区。 ———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制造附加值。 ———发挥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平台整合能力。 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路径

产品智能化。让产品能够被自动化生产线有效识别、定位、追溯,从而让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设备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定制要求进行制造加工。 装备智能化。通过打造智能车间和数字化工厂,让制造资源、生产过程、现场运行、物料管控、质量管控数字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积极性。 生产流程智能化。在产品研发上: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设计研发环节进行改造、创新。 管理智能化。“互联网+制造”会产生新的用户价值,打乱原有的顾客价值链构成,重组、重塑与转型,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竞争格局、竞争点的变化,而管理革命正是这种转型的基础和价值充足的支撑。 服务智能化。充分发挥“平等、参与、开放”的互联网思维,通过“移动互联网+电商渠道”模式,积极探索客户需要,在引导客户成为消费需求者的同时,也积极引领其成为产品参与开发者,使用经验的分享者。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3-5年,全国将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的内涵及建设重点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企业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包含工厂内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信息层涵盖企业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创、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可视追踪等相关业务。在此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编号:SY-AQ-0699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 势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不断创新,以往传统的制造方式被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所替代,各个国家均对制造技术产业投入巨大资金来实现新的技术创新,目前提出了多种新型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的制造行业中,数控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它将信息处理、微电子、计算机、数控检测等高科技技术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具备了一定的精确度。这些革新对制造行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 上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阶段机械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机械工程的知识体系日趋成熟。而智能化是研究者根据人类大脑的构造与功能研究出来的,机械工程的智能化主要目的在于结合人脑的特点实现用机械替代部分的人工劳动。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发展趋势较为明朗,多管齐下,既有引进外国先进

技术水平,又有自身的探索与研发,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机械工程的发展处在十分有利的环境下,发展十分迅速。 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被机械制造业普遍的认为是21世纪制造业内的最为主要的运营生产方式,此时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是由多个相关联的分系统所组成,主要可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信息系统、自动化制造系统及质量信息系统,其中管理信息系统具体拥有的功能可分为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物料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是机械制造业运营生产中的各个管理环节相对应的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信息系统主要涵盖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计算机辅助分析功能、借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过程的设计辅助功能、数据控制程序的编制功能等;自动化制造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主要由在加工中心、自动装配、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及计算机数控等生产环节下的相应的处理及辅助功能;质量信息系统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的辅助功能进行生产的机械产品质量的监测分析与控制,具体的技术应用形式是基于计算机辅助功能的质量监测、基于计算机辅助功能的质量控

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其系统架构探究

一、智能制造的内涵 (一)概念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于20 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智能制造概念正式提出,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的提出,成熟于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 世纪80年代:概念的提出。1998年,美国赖特(Paul Kenneth Wright )、伯恩(David Alan Bourne)正式出版了智能制造研究领域的首本专著《制造智能》(Smart Manufacturing),就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前景进行了系统描述,将智能制造定义为“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和机器人控制来对制造技工们的技能与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英国技术大学Williams教授对上述定义作了更为广泛的补充,认为“集成范围还应包括贯穿制造组织内部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麦格劳 - 希尔科技词典将智能制造界定为,采用自适应环境和工艺要求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监督和操作,制造物品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智能制造概念提出不久后,智能制造的研究获得欧、美、日等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围绕智能制造技术(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MS)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91年,日、美、欧共同发起实施的“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中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穿智能活动,并将这种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将整个制造过程从订货、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柔性方式集成起来的能发挥最大生产力的先进生产系统”。 ——21世纪以来:概念的深化。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智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2010年9月,美国在华盛顿举办的“21世纪智能制造的研讨会”指出,智能制造是对先进智能系统的强化应用,使得新产品的迅速制造,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以及对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网络的实时优化成为可能。德国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虽没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概念,但包含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即将企业的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在制造系统中,这些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结合,实现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和优化的新型制造系统。 (二)特征 智能制造的特征在于实时感知、优化决策、动态执行等三个方面:一是数据的实时感知。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通过利用高效、标准的方法实时

MES系统智能制造工厂建模系列(部分)

MES 系统智能制造工厂建模系列(部分) 目标方案 基础数据维护(工厂建模)从高层面规划了如何对MES 系统中的组织、生产布局、系统用户、生产时间、产品、物料、工艺路线和维修基本资料进行管理的方案。完 成对工厂建模的定义工作,定义出组织结构、生产布局、系统用户、生产时间、要生产 的产品、要管控的物料、使用的工艺路线、工序BOM 、各个工序测试项目。为生产、 品质和物流功能的执行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该信息包括指导生产作业的相关属性和信 息追溯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目标方案细节 如下图所示,在工厂布局时考虑到多方面因素,会将相同的作业内容布局在同一生 产区域中,而按照产品的流转方式划分不同的工作中心以达到减少在制品的运输时间等 目的。从而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是在一个工作中心的某条产线上加工完成后,继续 被送入下一个工作中心或另一段产线进行加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流水线式生产。 而在系统中可以通过对产线、工段、工序、工位以及相互关系的设定,从而构建一 个立体的生产布局。 在此布局之上,由于不同产品在投线时会经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因此通过产品工艺 途程的设定,可以唯一规定某个机种的产品在产线上的流转方式,同时通过生产BOM 的设定,可以定义此机种的产品在各工序的具体作业内容,如组装上料工序中允许使用 哪些种类的原材料。

概要说明 产品别(机种) 产成品的分类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机种的划分方式,其一,从统计分析的 角度增加一种统计纬度,其二,部分基础资料,比如不良代码、不良原因、样本数量 等可以关联到产品别,以降低维护基础信息的工作量 产品 对应于产成品料号。只有开立工单的产成品才有必要作为MES 系统中的产品生产布局 –工厂:对应一个实体的工厂或厂房(车间) –生产线:工作中心下的生产线体,每个工作中心下的生产线体必须是并行的逻辑关系。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几项关键技术

天津比利科技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几项关键技术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创新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以互联网和新兴技术为引领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转型,以低劳动力成本和大规模生产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正在逐步失去比较优势,机器人、物联网、3D 打印,这些新兴技术将决定着未来制制造业发展的方向。科技的进步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将会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机器人技术:近年来机器人的市场迅速放大,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良好发展的机遇,原来以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将会变成以机器人为主导的制造模式。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但是现在这种模式又迎来一个新的改变,那就是物联网的应用。未来的工业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将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在集成平台上,实现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综合利用等。云端运算将可提供更完整的系统和服务,生产 设备将不再是过去单一而独立的个体。但将孤立的嵌入式设备接入工厂制造流程,甚至是云端,其实具有高度的颠覆性,必定会对工厂制造流程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旦完成连线,一切的制造规则都可能会改变。 通过物联网使工厂的各类设备都达到一个物物相联的目的,从而使工厂形成一个大的网络结构。而这也是工厂智慧化的一部份。在自动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到今天,早已有相关机构或人士提出智慧工厂的概念。 虚拟实现技术:随着虚拟世界生成的信息流向实际制造流程,全新的生产环境由此诞生。在智能工厂中,机器社区将自行组织,供应链将自动相互协调,未加工的产品将向机器发送完成其加工所需数据,然后由后者将其变成商品。 虚拟现实则将用户和计算机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各种直观的工具将信息进行可视化,形成一个逼真的环境,用户直接置身于这种三维信息空间中自由地使用各种信息,并由此控制计算机。虚拟现实不仅是计算机图形学或计算机成像生成的一幅画面,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各种人机界面与机交互,并在精神感觉上进入环境。它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模糊逻辑和神经元技术。 虚拟现实已经被世界上一些大型企业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的各个环节,对企业提高开发效率,加强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能力,减少决策失误,降低企业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将使工业设计的手段和思想发生质的飞跃,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在工业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可行且必要的。 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成型已叫3D打印技术,目前3D打印作为制造业智能化革命的一项重大突破,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和实用化的初步阶段,在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3D打印技术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制造业回流、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新一轮的全球制造业竞争,极有可能是3D打印与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竞争。 3D打印被许多人认为是占据未来制造业高点的关键技术,应用得当的话,就能够把握未来智能制造时代的话语权。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3D 打印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创新,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琴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行应用发展虽然会减少一些传统就业岗位,但新的智能制造模式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岗位。 工业机器人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器人的投产使用,可将目前的人力资源转移到具备更高附加值的岗位上。机器人将取代许多简单繁重甚至危险的低端劳动岗位,同时又将创造许多更需要创新精神的高端技术职位。年轻人将从生产线上大量解放出来,学习操控机器人软件、应用和维修,变为机器人的应用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创造出市场需求,进而带动自身产业的成长,推动制造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级。随着有大变强的转型升级,以自动化、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也在逐步被关注和应用。富士康大规模引进机器人参与生产也说明了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已经开始谋求在智能化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多技术渐有大融合的趋势,特别是在工业以太网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工业机器人与信息网络大有融合应用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随着物联网及云平台应用的不断投放商用化,工业领域的自动化发展有向更高层次升级的趋势,即智能化生产。物联网技术的本质是物与物相联,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网络。它的本质还是一种网络,但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提供更好的基础。 在互联网络的侵袭下,工业以太网的应用在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我们在自动化的生产中引入网络化的概念从而达到一个集合程度颇高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制造业智能化文献综述研究述评

制造业智能化文献综述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从智能化的内涵、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 能化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学者对制造业智能化的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对我国未来制 造业的发展方向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制造业;智能化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使得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一度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 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一、智能化的内涵研究 智能化的内涵至今尚无统一概念。多数人将智能化理解为一种数据处理技术。蔡斌(1999)指出智能化是指系统赖以运行的基础信息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即用 户可以通过维护静态数据的手段达到业务需求定制的效果;田寿(2000)认为智 能化是指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是先进生产力的突出标志和技术 基础。还有学者认为智能化是指根据外界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决策来实现相应管理及控制,智能化的基础是系统的计算机嵌 入(何立民,2001)。黄津孚(2013)认为智能化不同于计算机化、信息化、机 械化、自动化、知识化,智能化的推进要依靠个人智能开发、知识管理、社会智 能协同、工具化、人机协同、制度激励六大机制。 二、设计智能化研究 设计智能化作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Gillenwater(1995)等 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研究了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网络协同技术、模型知识库 等各种智能化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应用到企业产品研发设计中,以支持设计过程的 智能化提升。Zillner.(2016)等从提高智能制造愿景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一种基 于通用本体的方法,用于数据源的语义建模,为建立无缝信息交换的基础这为自 动化和工业IT解决方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制造技术是现代传感技术、 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础上,通过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反馈,实现产品设计过程、制造过程、企业管理及服务的智能化,是信息技 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张曙,2014)。 三、生产智能化研究 生产智能化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与管理科 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依托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实现生产过程和经 营过程(高秋香(2014))。常杉(2013)指出“工业4.0”的两大主题即为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主要有制程管控可视化、系统监管全方位及制造绿色化 三个层面,智能生产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特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应用已贯穿 制造业的全过程。 四、管理智能化研究 关于管理智能化,Prickett(1995)等主要从制造科学的视角,研究了将分布 式数控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智能装备、智能技术应用到生产 过程中,支持企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Ruiz(2014)等将多主体系统引入到生产 过程中,是企业更好地应对智能制造新环境的要求。黄津孚(2014)指出由于社 会需求和企业能力不足的矛盾以及快速满足小众和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成为核心竞 争力的原因,我国企业管理正进入智能化的新阶段,呈现出开发人类智能管理知

市场在哪里传统制造业痛点分析

制造业挺过了经济不景气的冬天,如今又迎来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 大批原有粗放式生产模式的传统制造业在这种浪潮下基本上没有还手的能力。 很多传统制造业发现,近年来卖货多了赚的钱却少,为什么 先来看看传统行业存在的问题。 以服装制造业为例: 许多开厂的老板埋怨:“10年前一件衣服加工费是20元,10年后还是20元,跟客户加1元都难于上天。但是人工和面料成本却是每年都上涨,税费改革成本上涨,印染行业还可能遇到高污染的罚款,一年下来有8%的利润都难......” 1传统制造业受繁复冗长的供应链模式制约 与服装制造业一样的服装辅料制造业,也有着完整产业链,生产能力强大。但其繁复冗长的超长供应链,同时拉伸并抬高了服装辅料成本,从而制约了最终商品服装的成本。 服装辅料超长供应链 从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一级、二级经销商……)——服装厂。供应链及销售渠道冗长,销售价格层层叠加,价格体系紊乱无标准,企业采购之间也存在一些非正常流的交易。 从上图可以看出:超长供应链上游能砍掉的环节至少在两个以上,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 2制造业渠道信息传递慢、库存资金积压 由于渠道过长,信息传递慢,要么出现压货,要么错过了最佳销售期,库存积压或资金紧张,导致恶性循环。

3制造业普遍订单出错率高,对账周期长 传统销售模式下,订单核对及对账容易出错,对接沟通起来吃力费时,理解困难,工作效率低。 4成本是传统制造业者心里永远的痛 制造业最大的成本是:不与终端用户产生直接联系的供应链上游成本。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成本底下抢利润。 我们知道,供应链成本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为支撑供应链运转所发生的一切物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输成本、设备成本等。 传统制造业人工成本红利不再,纽扣制作工、缝纫车工月薪6000+是常态,加之服装辅料款多量少生产难,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而上游集中采购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5技术瓶颈制约传统制造创新发展 传统行业重制造,轻研发,产品缺乏技术上的创新。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经营分解、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低端产品竞争尖锐、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6传统销售模式弊端日益突显 由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弊端越来越突出,业绩持续低迷,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行不当竞争也激烈。 加之服装产业上游供应链的产品面、辅料。与其他零售商品不一样。可以一锤定音,一锤买卖。它的销售,包含了前期打样、中期成交以及后期服务,这是一个长期的销售流程。

三分钟让你了解智能制造

1、智能制造概念 “智能制造”可以从制造和智能两方面进行解读。首先,制造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过程。通常,按照生产方式的连续性不同,制造分为流程制造与离散制造(也有离散和流程混合的生产方式)。根据我国现行标准GB/T4754-2002,我国制造业包括31个行业,又进一步划分约175个中类、530个小类,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智能是由“智慧”和“能力”两个词语构成。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为“智能”。因此,将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慧和能力的表现。 目前,国际和国内尚且没有关于智能制造的准确定义,但工信部组织专家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性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这实际上指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管理要求、主要功能和经济目标,体现了智能制造对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技术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企业在智能制造实施和升级改造过程中往往茫然不知从何做起。因此,以下将根据智能制造的描述性定义,提出关于智能工厂、制造环节及装备智能化、网络互联互通、端到端数据流等四个方面的初步认识,以期说明智能制造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载体。在智能工厂中通过生产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工具和智能装备的集成与互操作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分布式管理,进而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工艺流程及资金流程的协同,以及生产资源(材料、能源等)在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动态配置。 一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智能制造的利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工具软件和制造装备,包括以下类型: 计算机辅助工具,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P 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如I CT信息测试、FCT功能测试)等; 计算机仿真工具,如物流仿真、工程物理仿真(包括结构分析、声学分析、流体分析、热力学分析、运动分析、复合材料分析等多物理场仿真)、工艺仿真等;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一、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 我们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最根本的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有两个大的趋势。一方面,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2009年制定《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通过了《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发布振兴制造业五年出口倍增计划;2012年2月,又制定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要重新认识先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保持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际领先和主导地位。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推出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深化,西方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走的是一条新路子,他们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产品模式的创新、各种最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成功引领了IT 产品的发展方向。再如,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引起了一场“页岩气革命”,对世界的能源格局乃至政治、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期,美国学者们发表了一批文章,一是强调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其核心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二是认为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实现制造业的革命性变化;三是尖锐地指出,新技术的出现,很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在未来20年中出现美国在过去20年所经历的困境,中国正在失去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先进地位,很快就该轮到中国去担忧了。我们应该感谢这些美国的先生们,感谢他们的提醒,感谢他们的警告,我们确实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经过新中国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生产总值已成为世界第一,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主要的差距在于两个方面: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上一直处在跟踪和追赶状态,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还远远没有掌握,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还很弱。正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