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控制管理办法

软件控制管理办法
软件控制管理办法

1.0 目的

1.1 加强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软件的确认。

1.2 加强对数控程序的控制、验证和管理,防止数控程序错用,遗失。

2.0 范围

本条款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相关的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软件及数控程序。

3.0定义

3.1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软件:CMM检测软件、影像仪检测软件、钝化线操作软件。对

于加工设备所自带系统软件,由于已广泛使用,且通过检测产品可实时监控其运

行情况,故不作为需确认的软件范围。

3.2数控程序:数控设备所使用的,根据产品编制的加工程序或检测程序。

3.3编程员:负责数控程序的编制人员;也可以线长等制造部人员兼任。

4.0职责

4.1编程员负责数控程序的编制、修改、发放和有效版本控制。

4.2制造部负责数控程序的验证。

4.3《CNC作业指导书》由编程员编制,由调机员进行校对,并经工程审批后,发放制

造部使用。

4.4制造部负责有效版本数控程序的调用,程序现场使用的维护,参与数控程序的修改

等工作,并给编程人员提供支持。

4.5《CNC作业指导书》有编程员编制,由另外2名编程员校对、审核,质管部经理批

准后,发放精测室使用。

4.6程序管理员定期备份数控程序,刻录成光盘后,并交档案室存档备份。

4.7质管部负责影像仪检测软件的确认。

4.8工程部负责钝化线操作软件的确认。

5.0程序

5.1数控程序的产生

5.1.1编程员按照产品工艺要求(包括加工基准、加工刀具、加工夹具、加工设

备等),完成数控程序的初步编制:加工中心非手工编制程序、CMM程序编

制《CNC作业指导书》;加工中心手工编制程序与其他数控设备程序建立程

序清单。

5.1.2《CNC操作指导书》内容应包括所使用的刀具、夹具、程序名及找正零点

等内容,并进行制造试用。

5.1.3操作指导书、程序清单为纸制文件,数控程序为电子文件。

5.2数控程序的验证

5.2.1加工过中心非手工编制程序与CNC程序的验证

5.2.2线长安排设备的调机员对已初定的试制程序进行试用,至少加工三件合格

产品。通过验证后填写《过程验证记录表》,对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固化。

5.2.3加工中心手工编制程序与其他数控设备程序验证.

5.2.4线长安排设备的调机员对已初定的试制程序进行试用,至少加工三件合格

产品。通过验证后将程序加入程序清单,并记录验证产品的生产批号。

5.2.5由验证不符合造成的数控程序修改,则返回编程员处,修改程序或修改相

关操作指导书重做验证。

5.3数控程序的修改

5.3.1正常因为工艺因素的调整造成的程序修改,由修改部门提出,编程员完成

对数控程序的修改,必要时填写《工艺文件更改单》,同步修改相应操作指

导书。

5.4数控程序的保存。

5.4.1数控程序验证后由工程部签字并发放制造使用,工程部备份留底。

5.4.2发放制造部分由各线长安排专人、专机管理,并建立管理台帐。

5.5数控程序编号方法,如下表:

CN --- X --- XXXXXXXX --- XX

程序顺序号

产品图号

设备类别代号

数控代号

5.6编号规定

5.6.1数控代号:“CN”

5.6.2设备类别代号,本公司数控设备共分六个大类,代号如下:

C:代表数控车床

D:代表雕刻机

J:代表精加工中心

S:代表数控铣床

X:代表线切割

Z:代表车削中心

5.7产品图号:

用系列产品的图号表示。例如“WA3X05”表示“伽玛钉系统的手柄”。

5.8程序顺序号:

用01-99的阿拉伯数字表示,例:“01”表示第一条程序。

6.0加强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软件的确认

5.6.1 IT工程师(或设备工程师)负责评价硬件设备满足软件安装要求。如:检查操作系统、硬盘、内存、CPU等能够支持软件的安装。确认软件成功地安装在相应的设备上。

5.6.2 确定软件规定的功能能够成功得到运用。(所有功能符合要求)

影像仪检测软件通过检测标准校正检具来确认软件的正常运行,并记录确认结果。

钝化线操作软件通过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来确认软件的正常运行,并记录确认结果。 5.6.3 软件若升级或者硬件条件更改,应重新确认。

6.0 相关文件

6.1《CNC作业指导书》

6.2《过程验证记录表》

7.0 HISTORY(ATTACHED)更改记录(附后)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汽车集团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版本号:C 修改码:O ******* 1 目的 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使冲压件质量满足下工序需求,避免不合格品下流和不合理转序,将不合格的产品控制到生产工序之前,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冲压车间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鄂尔多斯基地冲压车间的冲压件返修工作。 3 相关文件 3.1《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 3.2《冲压车间冲压作业指导书》 3.3《不合格品控制方法》 4 术语和定义 4.1 质量---满足规定的需要 4.2 过程质量---一般指物料入仓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各质量控制 4.3 “四门、两盖”---指左/右前/后车门外板,前机罩外板、后行李舱外板 4.4 返工、返修---是指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5 职责 5.1 冲压车间作为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 5.2冲压车间各班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5.3.冲压车间检验员: 5.3.1 冲压车间检验员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鉴定、评价工作。 5.3.2负责出具冲压件不良品鉴定单。 5.3.3 负责出具返修冲压件修复后的合格标识或报废单。 5.4冲压车间钣金修理班:负责对质检员判定的不良品进行返工,返修。 5.5 冲压车间负责冲压自制件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5.6 追查不合格品冲压件流出的原因。 6 管理内容 6.1 生产班组按《冲压车间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调试出首件后要严格自检,自检确认合格后交车间检查员鉴定,经检查员鉴定合格后,班组才可以组织生产。 6.2 各班组按照生产指令领取材料时,要认真核对材料厂家、牌号、炉号、批次号以及材料规格尺寸、厚度和数量,并按《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要求记录。材料表面不允许有划伤、麻坑、卷边等缺陷。 6.3 当人工剪切和落料生产板料时,不允许板料划伤、磕边、毛刺影响下工序生产以致造成废品。 6.4 钢板材料在开卷线开卷落料时,注意调整矫平机压棍压力,以矫平后的板料不翘曲为好,清洗后的板料表面要存有油膜。 6.5 冲压生产过程中,表面件拉延工序特别要注意板料的外观质量,发现严重划伤的板料要及时剔除,同时要注意轻放板料和轻拿零件避免划伤、磕伤零件。

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南昌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管 理 制 度 及 质 量 控 制 措 施 (2016年10月10日检测资质扩项所需)

管理制度与质量控制措施目录

1、检测工作程序管理制度 为明确本单位检测工作的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项目检测人员指导委托方填写试验委托单,并对委托检测项目进行评审; 二、委托测试项目评审合格后,项目检测人员对委托方提供的样品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则予以受理,不符要求则告之委托方按标准要求重新送样; 三、项目检测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检测工作,并在检测实施前,对检测环境及设备状况进行检查,保证检测质量; 四、检测过程严格按检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流程进行,并及时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试验中如出现不合格,要按规定及时进行上报并通知委托方;

五、检测工作完成后,对所用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处理并做好设备使用记录; 六、检测人员按标准要求对检测样品进行留样保存; 七、检测结果出来后,由项目检测人员出具检测报告书,经审核、批准后发放给委托单位; 八、委托方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取检测报告,如对检测结果有异议,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投诉,否则将不予以受理。 2、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为了对本单位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专职资料人员对试验所用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制定统一标准、统一格式、并进行统一编号; 二、技术负责人定期对本单位所用的各类标准、规范、技术资料进行检查,以保证所用版本的有效性; 三、各检测项目负责人对检测记录、报告及委托试验单按规定进行编号,并按年度对其进行整理后归档,保存时限为三年; 四、如需查阅相关标准规范,须办理借阅记录,并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回;查阅相关技术资料,须在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后方可进入档案室进行查阅,不得将其带出档案室;

中铁-过程技术控制管理制度

过程技术控制管理制度(试行) 1 总则 1.1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施工现场过程控制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分公司所有项目。 2 管理职责 2.1公司 2.1.1督促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2.1.2检查、指导项目施工现场施工技术工作,解决施工中的技术疑难问题。 2.1.3检查和督促对员工安全质量教育。 2.1.4掌握工程进度,了解存在问题及计划完成情况,按时提报工程信息和工程简报。 2.1.5定期对项目进行专项检查。 2.2项目部 2.2.1严格执行工程测量、技术交底、试验检测、技术资料、配合比优化和旁站制度。 2.2.2严格按照公司审批的施组和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更改。一旦发生更改,要重新报公司审批。 2.2.3定期召开工程生产计划会和质量、安全会议,及时发现现场问题,并制定相应技术措施,下达作业层整改。 2.2.4检查工程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是否经过检验验收合格,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2.5检查现场施工机械配备和使用、操作人员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与考核、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执行情况,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和保养维修情况,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检验的执行情况。 2.2.6工序质量的检查。施工人员必须按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工序质量检查,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个工序。 2.2.7特殊过程是施工质量的控制重点,应重点检查“特殊过程”是否对施工过程、施工人员、施工设备进行了鉴定,是否进行了连续监控,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施工过程中在控制点到来之前通知监理工程师派员到现场监督、检查,签认记录。 2.2.8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技术人员按照要求组织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或未经验收前,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9安全控制。重点是控制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缺陷。 2.2.10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应予以及时制止并制定预防措施,对不合格产品和过程,按规定进行鉴定、标示、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2.2.11指定专人及时整理工程竣工资料。 3 附则 3.1本制度由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3.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1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点检中的异常处理 ※在作业前点检发现的异常,如机床的软爪跳动超差、量具失准等生产线长要及时督促进行调整和更换,经再次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某些点检异常(在极限状态或暂不可使用但有其他替代办法)可以继续生产,操作者在异常部位挂黄色警示标牌,以督促线长、分厂快速修复; ※作业中、作业后点检发现的异常,如设备故障、量具失准、刀具磨损、夹具定位面(销子、钻套)磨损,生产线线长组织将可疑区间的产品进行复查,将不合格品隔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别并提请相应的审理组进行审理,按照审理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常见的问题 1)敷衍了事,只是填写表格,不认真点检 2)缺少专用点检量具; 3)只填OK,不记录实际测量尺寸; 第二种方法:首件检查 首件检查:每道工序首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及方法逐项进行检查并逐项记录实际测量尺寸,如发现不合格,则及时调整工装、夹具,直到全部后方可批量加工。 首件检查的重要性: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需要首件计量时到送计量室送检。预防成批不合格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品的研制阶段更为重要; 首件检验记录注意事项:用卡尺、千分尺测量的项目要填写实际测量值,用量规、卡板测量的在相应的尺寸下打√,目视项目检查合格后填写xx合格。 首件检查常见的问题: 1)照抄原来的首件检验记录单! 2)零件未测量就将首件检验记录单写完! 3)首件检验记录单填写不齐全,随意填写! 4)认为是检验员的事,一面加工零件一面等检验员,等到检验员到了发现零件不合格,成批报废已经发生。第三种方法:4M变更管理 4M:指的是操作者(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

内部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试验室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试验室检测质量保证制度 1、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必须具备检测人员的各项要求,凭检测合格证在指定岗位上进行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要按照料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工作要精益求精,对检测数据负责。 (3)在测试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因外界干扰测试中途停止时,测试人员将详细情况记录专用本上,并口头告知技术负责人,采取必要措施或重做。 2、检定设备 (1)检定设备可按照设备仪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2)检定设备要有设备使用卡片,对设备运转及技术参数做详细记载,并规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3)检定设备有故障或过期未校定校准,不得投入检测工作。 (4)对进口设备经培训确实掌握技术,方可操作使用。 (5)保持设备运行完好率,试验室环境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 3、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 (1)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与步骤进行。 (2)记录数据应如实准确地填写在检测记录中。 (3)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确认检测结果有问题,

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并及时分析其原因,必要时重检。 4、试验室管理 (1)试验室内设备、安全、卫生等应由各试验室内专人管理。 (2)凡有机器运转和通电设备,人员不得离开(对有自控保险装置除外)。 (3)凡对试验室养护箱(室)等有温度、湿度规定要求的均要严格控制,并有专人负责每天记录。 (4)检测报告是判定原材料、关成品、成品质量的主要技术依据,要严格履行审核手续。 (5)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必须本人签字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6)检测报告应进行认真审核,无误后签字存档。 (二)力学室工作制度 (1)每日上班应对本室的仪器设备、工具箱、水、电等检查一遍,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2)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包括配套的仪器及配件如何正确使用,试验机、万能机应尽可能在基量程的20~80%范围内操作。 (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查阅操作规程。 (4)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

工序控制管理办法

工序控制管理办法 为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本项目的创优目标,针对我部的项目施工特点,特制定了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的工序控制管理办法,具体工序控制管理办法如下: 1.适用范围 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2.原材料不合格控制 原材料进场后由项目部试验室及时取样检测,试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原材委托外检,检测原材料各项指标,所以原材各项指标检测必须合格后方可使用。只要发现检测出不合格材料,及时将该批全部退回,重新采购合格原材进场,进场后再次检测各项指标。并及时做好原材料进场台账和不合格台账、现场标识工作,做到台账与现场标识一致,已检、待检和报废标识清新。必须做到先检后用,杜绝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实体上。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 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部位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规范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措施,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特别工序应遵循“点

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施工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试验器具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 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4.1.2 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可在工序流程的必要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设立控制点的条件,控制点可按产品的质量特性、工序或设备来设置。 4.1.3 对控制点应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和验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控制方法,并进行连续评价。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应包含质量控制的内容,如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测定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 4.1.4 工程部门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原始记录表格并规定填表要求,包括让检验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进行检查、监督、认定、签字的要求。主要

控制计划培训教材

控制计划培训教材 篇一:生产计划与进度控制培训教材 生产控制流程讲解 第一章生产与计划控制概论 什么是PMC 是指生产与物料控制。 什么是PC是指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 什么是MC 是指物料控制(俗称物控)。 什么是MRP)是指物料需求计划。 ? 什么是生产与物料控制(PMC)? PMC意思为生产及物料控制。通常它分为两个部分: 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 ? 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该做到哪几点? 生产与物控是企业的总调度,整个企业的生产与物料运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部门运转的,PMC部门计划能力、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对企业的运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做到: 1、建立制定完善的生产与物控运作体系(即从销售到

出货的整体运作程序)。 2、预测及制定较为合理的短、中、长期销售计划。 3、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负荷预先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建立完善的资料。 4、生产前期做好完整的月销货计划(生产总排程)和周生产计划。 5、配合生产计划做到良好的物料控制。 6、对生产进度及物料进度的及时跟进以及沟通协调。 ? 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现象? PMC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做得差,容易造成以下现象: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常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一顿饱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生产时间不足,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

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实施制造过程的顾客链管理,确保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满意的产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乘用车制造公司各分厂过程控制(包含过程检验)的管理。 2管理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过程自检:指生产工位上的员工依据工艺标准或检验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2.过程专检:是指由专人对生产工段内各工位质量状况的检查; 3.过程总检:是指由专业的检验人员对分厂制造的成品质量进行的检查。 二.职责和权限 1.各分厂: 1.1负责对上道工序(分厂)的产品实施过程总检; 1.2负责实施过程自检和过程专检; 1.3负责分厂内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须保证一车一卡,由使用单位印刷; 1.4负责分厂内各类质量问题的纠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5负责过程检验文件的批准; 2.品管部: 2.1负责接收各分厂反馈的质量信息; 2.2负责组织进行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 2.3负责对质量问题改进过程实施监督和检查; 2.4负责对过程检验的过程进行指导; 2.5负责过程终检出现异议的仲裁; 3.其他单位: 3.1负责协助各分厂实施纠正和补救措施; 3.2负责配合对质量问题实施改进。 三.管理细则 1.过程检验的设置 1.1.过程检验分为过程自检、过程专检和过程总检三种类型; 2.过程检验的管理 2.1.过程自检由各专业厂工位上的员工实施; 2.2.过程专检由各专业厂指定人员实施,该人员可以为班组内的质量员、班组长、工段长等,从事 过程专检的人员应取得过程检验的检验员资格; 2.3.过程自检和过程专检所依据的标准为《作业指导书》、《标准作业指导书》或《检验标准》; 2.4.过程总检由各专业厂的下道工序派专业的检验员实施,既冲焊分厂的过程总检由涂装分厂的检 验员实施,涂装分厂的过程总检由总装分厂的检验员实施,过程总检所实施所依据的标准为《检验标准》; 2.5.过程总检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应将相关不合格情况记录在记录卡上,反馈至分厂调试 返修人员;不合格经调试返修,经过程总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2.6.过程总检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批量重大不合格时,应将不合格情况及时反馈至本厂技术质量科, 由技术质量科组织进行处置; 2.7.当对分厂过程总检的判定存在异议时,应向品管部提出申诉意见,由品管部进行现场仲裁;当

质量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质量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理解不深,认为质量管理就是质量检验,是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简单的“质量把关”,而忽视了质量的过程控制。“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如何才能将我国建设为质量强国,首先应该转变一些企业的思想。如今仍有很多企业对质量管理理解不深,将质量管理等同于质量检验,进而使质量管理人员疲于奔命,哪里“着火”就到哪里去“救火”。 而事实上,质量问题多处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掌握质量过程控制,发现质量隐患,将“救火” 转变为“防火”。质量过程控制,让质量管理不再是“救火”。 1 . 切实做好过程策划工作,提高工艺工作的准确性 过程策划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各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程序和方法在受控状态下长期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证所设计产品的质量,工艺工作必须未雨绸缪。在产品设计开发初期,就应以用户要求为基础,并超过产品要求进行产品生产的基础策划,制订详细的过程开发计划,充分考虑现有人员、工装、装备、技术能力、物流、生产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各接口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将各项任务的目标值和时间表具体细化到各接口部门,并按照任务要求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按规

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切实做好过程控制中的过程策划,准确地进行人员、工装、设备、技术能力、物流、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组织必要的工艺方案设计与评审,做到计划落实,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只有准确地做好这些前期策划工作,才能合理地组织开展全面的工艺工作,提高工艺工作的准确性,减少盲目投资,避免造成不良资产积压和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 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提高工序的质量能力 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在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包括多个工序过程,其定义分为三类: 一般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起一般作用的工序; 关键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 特殊工序:其结果不能通过后面的检验和试验,而只能通过使用后才能完全验证的工序。 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即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当发现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不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时,控制点负责人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改进

产品流程与控制管理办法

产品流程与控制管 理办法

产品流程与控制管理办法 目的:为了控制物料的无形损耗及物料的流失,降低生产成本,为公司财务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故制定以下产品流程与管理办法:(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内部物料的控制只要控制三点一线,三点主要指毛坯的出库、车间的流转、产品出库到包装直到发货。外协控制主要在毛胚的单重,毛胚单重是否超标,材料的出库,外协材料的损耗比例。外协热处理类,对外协产品进行及时跟踪,不定期对外协厂家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对方对产品乱扔、乱放、乱堆的现象,要求对方进行整改) 一、原材料及毛坯工作流程; 1、生产部下达材料采购计划后,当材料拉倒毛坯仓库后,仓管员核实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把材料的规格型号做好标识,放到指定的位置,再根据材料公司的材料出库单做好原材料的台帐。 2、属于本厂冷墩的产品,仓管员在冷墩每批次作业前后记录下该产品的数量,生产过程中不定期抽查毛坯的单重,如产品单重有超差的现象,及时把问题反映给冷墩师傅或生产部及部门主管。月底根据产品的规格型号,生产数量,单重及材料的规格、数量做材料明细账上交财务部。 3、属于毛坯委外加工的,材料公司把原材料拉倒外协或外协到材料公司拉原材料,当公司司机到材料公司把材料单拿给仓管员后,仓管员根据材料单上的数量、材质及规格型号询问生产部该

批次加工什么型号的产品。当外协毛坯拉倒仓库后,仓库员先对毛坯重量过磅后,再对毛坯的单重随机抽样进行称重,如发现毛坯单重超重或偏轻及时把信息反馈到生产部和部门主管,如毛坯单重偏高,及时把信息反馈到外协,要求外协进行整改。如发现毛坯单重偏低,月底对外协材料无形损耗进行调整。当毛坯流转到车间加工后,仓库根据数量给外协开具产品入库单上交到财务结算。月底再做材料明细账上交到财务。 3、毛坯仓库员根据车间车间主任开据的限额领料单监督工人称产品。 4、月底仓库根据材料单及材料明细账对仓库的材料进行自盘。 二、外协及中转库: 1、出库程序:仓库员根据生产部每日出库计划单进行有序的出库安排,出库时根据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单重开据产品出库单,出库单上注明数量,重量,型号及技术要求,当外协拉产品时,外协人员在出库单上签字。仓库员再根据出库的记录记录在手工台帐上及电脑上。 2、入库程序:当外协产品回来后,仓库根据对方开据的出库单核实产品的型号后,把产品放到公司地磅进行过磅,根据过磅的数量在对方的出库单上签字,然后开据产品送检单到质检部进行质量鉴定,当产品合格后再进行入库,如产品不合格及时通知对方返工。 3、仓库员每天把外协出库、入库的数量及时记录到电脑上,电脑

WI09-9控制计划编制及管理办法

1.目的 确保产品和过程的每个阶段所需的用来控制特性的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都文件化和有效实施,并不断更新和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 3.职责 3.1.项目负责人和多功能小组组织控制计划的编制,评审最终文件。 3.2.控制计划由技术部部长批准。 3.3.各部门按控制计划实施过程控制。 3.4.质量部负责对控制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4.工作内容 4.1.资料收集 4.1.1.为达到过程控制和改进的有效性,多功能小组应通过对过程的了解,收集以下资料。 ?顾客图样、数模、样件和测量记录 ?顾客和内部规范 ?检验计划和抽样频次 ?设备、工具和模具工装清单 ?附有检定、分辨率、精度、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的量检具清单 ?性能试验要求 ?过程流程图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特殊特性清单 ?从相似零件得到的经验 4.1.2.多功能小组组长应召开小组会议对上面的这些资料进行评审。 4.2.编制控制计划 4.2.1.多功能小组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组织编制控制计划。 4.2.2.控制计划编制人员应集思广益,确保在生产件批准PPAP之后,控制计划的更改次数最少。 4.2.3.控制计划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所有作业和特殊特性 ?PFMEA的建议措施 ?顾客要求的抽样计划 ?特殊特性Ppk研究抽样计划 ?设定、操作、试验、检测、SPC和反应计划的作业指标 ?确定了所有认可的测量和试验设备 ?确定了所有的材料和工程规范 ?采用理想样本抽样计划 4.2.4.多功能小组组长应召开小组会议对形成文件的控制计划进行评审,评审结果记入《控制 计划检查表》。 4.3.控制计划编制方法 4.3.1.控制计划样表见附录。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2007-6-16 0:00:00 中国兽药114网信风浏览:2001 公司GMP管理文件 题目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编码: SMP-SC-0160-00 共7页 制定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办公室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 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量部、物资供应部、工程部 一、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技术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责任者:生产技术部经理、QA检查员。

四、正文: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如下: 1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2.1纯化水、注射用水:澄明度必须符合标准 2.2 安瓿的洗涤及干燥灭菌:在准备室脱去外包装送入粗洗室粗洗,后送入精洗室洗涤,外壁应冲洗,内壁至少用纯化水洗两次,最后经过0.45μ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洗净,干燥、灭菌、冷却,灭菌后的安瓿应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2天,洗涤后的瓶子应进行清洁度及澄明度检查。 1.3称量:称量前应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格,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调换原辅料供应商时应有小样试验合格单或已经过验证的报告;称量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1.4 配制:配制罐必须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投料时必须有人复核及做记录。 1.5 粗滤及精滤:药液经含量、PH值检验合格后方可精滤,盛装容器应封闭,标明药液的品种、规格、批号。药液配制至灭菌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 1.6 灌封:灌装管道、针头使用前用注射用水洗净并煮沸灭菌,直接与药液接 触的惰性气体、压缩空气,使用前净化处理,其纯度及所含微粒量应符合规定,灌装量按有关规定灌装。及时抽取少量半成品检查澄明度、装量、封口等质量状况,半成品盛器内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日期、灌封机号及顺序号,操作者姓名。 1.7灭菌:双扉式灭菌柜,产品灭菌前,要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按规定的灭菌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灭菌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密切注意温度、压力、时间,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灭菌后进行检漏,检漏的真空度在-8kpa。 1.8 灯检:检查员视力在0.9以上,视力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后的半成品要注明检查者的姓名,由专人抽查。不合格品及时分类记录,标明品名、规格、代号、批号,置于盛器内移交专人处理。 1.9印字包装:操作前应校对半成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及数量是否与领用的包装材料一致。印字、包装、装箱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品名、规格、批号,包装结束后统计好包装材料的实用数、损坏及剩余数与领用数做物料平衡检查,结束后送待检区待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2 口服液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 2.1 关键工序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2 特殊工序 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 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 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4 1.2 工艺规程必须经验证认可并符合有关标准。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4.1.3 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可在工序流程的必要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设立控制点的条件,控制点可按产品的质量特性、工序或设备来设置。 4.1.4 对控制点应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和验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控制方法,并进行连续评价。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应包含质量控制的内容,如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测定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 4.1.5 工程部门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原始记录表格并规定填表要求,包括让检验人员、质保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进行检查、监督、认定、签字的要求。主要原始记录表格应汇总归档,并规定制件加工档案的保存期限,以备查考。 4.1.6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有限公司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便于公司生产部的管理工作,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2 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 3 职责 3.1 生产部是本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总经理负责生产部的管理、检查与考核; 3.3 生产部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生产计划及生产、机械动力及工程维护等管理工作。 4 控制内容与要求 4.1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程序 4.1.1销售部根据市场预测、分析、合理制订年度销售计划,每月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制订月销售计划。 4.1.2生产部根据销售计划,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大纲,经公司主管领导或总经理批准,下发各单位执行,每月根据月销售计划,编制月生产计划,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下发各单位执行。 4.1.3仓库根据年、月生产计划,编制相应的物资和采购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保证原材料及时供应。 4.1.4生产部按照公司年度计划总体安排生产,综合考虑市场,根据各种产品、半成品、库存等实际情况编制公司月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接到公司销售计划更改通知后,应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组织车间按调整计划组织生产。遇到停水、电或设备故障、人员短缺等紧急情况时,生产部应与车间及时协商,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销售部的市场信息,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应组织安排各种设备维修保养,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培训等。 4.1.5生产部每日对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在生产调度会上公布《工序统计日报表》,以便公司领导随时了解生产完成情况。如果生产计划未得到实现,车间、生产部应做出原因分析,并提出详细的补救措施和调整生产计划。

4.1.5公司每月初召开相关例会,通报上月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安排下月生产计划的具体工作。 4.1.6车间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 4.1.7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提供时应按公司保密制度的规定执行。 4.2生产工艺及开、停车管理 4.2.1装置开车安全要求 (1)开车前确保水、电、气符合开车要求,各种原材料供应必须齐备、合格。 (2)各系统、管路上的阀门应按开车步骤达到开启或闭合状态,各仪表控制面板,连锁报警装置均应处于完好状态。 (3)安全消防设施完好,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 (4)试车期间无关人员不准进入现场,现场内不得有任何检修动火作业。 (5)严格按开车方案的步骤进行,严格控制升降温(压)和加减负荷的幅度要求。 (6)开车过程严密注意工艺变化和设备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应停止开车。 4.2.2工艺运行安全技术要求 (1)原料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撞击,摩擦,传动装置应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2)严格控制各步工艺要求,严禁违规操作。 (3)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管线、设备防止烫伤。 (4)需要过滤前认真检查滤布铺设情况,防止漏料。 4.2.3机电设备安全技术规定 (1)设备管道严禁出现跑、冒、滴、漏,发现问题立即消除。 (2)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操作和维修 保养。 (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大中小修。

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新开发产品样件、试生产和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与使用管理。 2、引用标准和文件 2.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2.2 控制计划定义 控制计划是对受控零件和过程体系的书面描述,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从相同过程、相同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一组和一个系列的产品,控制计划作为配套文件,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 3、职责 3.1 技术开发部是控制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编制。 3.2各相关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实施。 3.3各相关部门对控制计划有更改需求时,用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技术开发部。 4、具体规定和要求 4.1控制计划编制时机 4.1.1样件控制计划应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制定,并经过多方论证小组确认,由技术开发部负责制定样件控制计划。 4.1.2试生产控制计划应在过程开发阶段由技术开发部制定。 4.1.3生产控制计划应在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制定,并经过质量策划认定,由技术开发部制定。 4.2控制计划编制原则 4.2.1样件控制计划应对样件制造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和材料与性能试验作出描述,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评审所有样件,以保证满足下列要求: a)符合所要求的规范和报告数据; b)已对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给予特别的控制; c)使用数据和经验制定初始过程参数和包装要求。 4.2.2试生产控制计划应在APQP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制定,并经多方论证小组确认,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在样件试选之后、投产之前应对所涉及的尺寸测量、材料性能试验做出描述(如:过程名称/操作的描述)。 4.2.3生产控制计划是试生产控制计划的逻辑扩展,应对控制零件和过程体系等

作出规定。 4.3控制计划编制论据 4.3.1过程流程图。 4.3.2 DFMEA、PFMEA。 4.3.3特殊特性明细表。 4.3.4相似零件和经验教训。 4.3.5设计评审结果。 4.4控制计划中典型的识别变差源和合适的控制方法及过程分析。 4.4.1对以机器加工为主要过程,机器的安装调整是主要影响输出变量,这些过程特性是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变量,应采用X-R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分析。 4.4.2对以夹具或流水线为主的过程,夹具的变差导致产品的变差,因此要注意特殊特性的控制,须经常进行统计产品取样。 4.4.3对以工装(模具)为主的过程,工装寿命与设计是影响过程输出的变差,此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产品上,首件检验可以验证工装是否合格,巡回检验可以验证过程能力,产品特性是正常工装寿命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 4.4.4对以操作人员为主的过程,系统对操作人员知识和控制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对特殊特性过程的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测量技术。 4.5控制计划的编制说明。 4.5.1样件、试生产、生产表示分类,用划“√”方式表示。 4.5.2控制计划编号,用年、月、日和控制计划顺序表示,当顾客要求时,控制计划编号应可追溯。 4.5.3零件编号,最新更改水平应将源于图样规范的最近一次工程变更及时间填入。 4.5.4零件名称/描述,填写被控制零件或工序的名称。 4.5.5供方/工厂,填写本公司全名或分厂(车间)名称。 4.5.6供方编码,填写不同主机厂给定的识别编码。 4.5.7主要联系人/电话,填写本公司经理或技术开发部长办公电话、手机。 4.5.8核心小组,将所有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姓名、电话填入。 4.5.9供方/工厂批准/日期,按要求填写。

冲压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管理办法

冲压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 通过对冲压件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产品、成品质量的控制,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进而保证冲压件质量。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冲压生产过程中及库存产品质量控制。 3工作程序 3.1生产过程产品的检验控制 3.1.1冲压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YES

3.1.2下料检验程序 3.1.2.1操作者按产品图纸和工序流程卡开卷下料,并自检材料种类、牌号、外观质量和工艺要求尺寸,自检合格后交专职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3.1.2.2专职质检员按产品图纸和工序流程卡进行首件检验,并填写“首件检验记录单”。首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1.2.3下料批量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自检,防止定尺、定位移动造成批量不合格品。 3.1.2.4下料批量生产过程中专职质检员定时进行巡回抽检,填写“巡检检验记录单”。巡回检验合格,操作者方可继续生产。 3.1.2.5每道工序下料完成后,专职质检员应进行完工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在该批转出产品的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并填写不合格品数量、日期。 YES

3.1.2.6生产部只可对经检验合格的下料产品转入冲压生产。 4.1.3冲压生产过程检验控制 4.1.3.1技术质量部负责向模具调整工和冲压操作工提供冲压图纸。 4.1.3.2模具调整工和冲压操作工对所加工的产品需掌握工艺要求和冲压件关键尺寸。 4.1.3.3模具调整工对设备和模具进行安装调整。必须在对设备的滑块工作行程、缓冲垫的压力、模具的闭合高度调整到位后方可试生产,冲压件自检合格后交专职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4.1.3.4质检员要严格按图纸、工序流程卡、检具、样件进行首件检验,检验合格后,做首件合格标识,并填写“检验记录单”。 4.1.3.5首件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方可批量生产。 4.1.3.6冲压件批量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自检,以首件合格的工序产品作为自检依据,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4.1.3.7冲压件批量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定时进行巡回抽检,并填写“巡检检验记录单”。巡回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方可继续生产。 4.1.3.8每批冲压件一个工序完成后,操作者应通知质检员,对末件进行检验,填写“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在该批转出产品的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并填写不合格品数量、日期,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工序件不合格,质检员办理“不合格品通知单”,一式二联,一联质量技术部存档,根据情况进行模具修理,二联交生产部,不合格品标识待处理。 4.1.3.9每种产品所有工序完成后,质检员应对该产品进行最终检验,填写“成品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零部件入成品库,注明检验状态、零件号、数量、日期。

质量控制措施及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措施及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制度 1、建立完整质量保证体系 ①以GB/T19000—2008系列标准为依据,按照建筑工程的系统管理方法和要素确定各部门、各层次岗位之间相互关系,合理安排顺序,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测量分析过程控制的信息成果,不断改进控制的程序和方法,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公司定期对项目的管理体系进行内审,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监控等综合质量控制水平进行监控、指导检查,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②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各部门负责人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生产队长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经常督促检查,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对质量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实行“过程精品、动态管理、目标考核、严格奖惩”,根据公司质量目标,建立材料,过程“三检”、

跟综检查。通过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各重要环节的施工操作,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控,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从细从严,按照项目创优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分项分部落实,按照“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的规定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 ③本着谁施工谁负责和质量终身制的原则,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一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条文、规范和质量标准,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根据公司质量目标,建立完善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的措施,并分解到项目有关责任人员确保贯彻执行。建立精干的项目质量管理机构和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项目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组织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学习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领导项目质量管理,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质量责任制 (1)项目经理 1)全面主持项目执行机构的日常工作; 2)项目实施过程的全职组织者和指挥者; 3)组织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各类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并督促落实工作; 4)组织编制项目执行机构的劳资分配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 5)与组织编制项目实施的各类进度计划、预算、报表; 6)组织项目实施的各类分包和供应商的选择工作; 7)具体负责项目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的管理监督工作; 8)负责与业主、监理、设计等的协调和沟通的组织领导工作; 9)组织和领导工程创优工作; 10)负责工程的竣工交验工作。 (2)项目执行经理 1)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具体负责项目基础、土建、装修、安装等施工生产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的组织、控制和管理工作以及协助项目经理分管计划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