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间照明设计探讨

楼梯间照明设计探讨
楼梯间照明设计探讨

声光控制楼道灯开关设计

学号: 12103119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声光控制楼道灯开关的设计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论文)课题要求:本论文要求广泛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在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学术性,一定的创见性,具有科学性,做到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推理严密;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根据节约资源的任务要求,初步拟定声光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的可行性,真正的有利于人们的方便、节能 2、文献查阅要求:在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时,首先要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查阅要求,其次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线索,了解馆藏情况,获取原始文献;最终要把检索到文献认真地加以筛选、消化和吸收,变为可用的活资料。 完成期限:自2014年11月15日至2015年3月31日 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2014年11月 15日

目录 绪论 摘要 (1) 第一章元件的介绍 (2) 1.1 电阻的定义及分类 (2) 1.2 电容的分类及选用 (3) 1.3二极管的定义及分类 (4) 1.4三极管 (5) 1.5晶闸管 (6) 1.5.1光控晶闸管的结构 (6) 1.5.2光控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7) 1.5.3光控晶闸管的特性 (7) 第二章电路设计及工作原理 (8) 2.1设计流程 (8) 2.2光控电路 (9) 2.3声控电路 (9) 2.4延时电路 (11) 2.4.1电路的放电过程 (11) 2.4.2电路的时间常数 (12) 2.4.3延迟时间的可优化性 (13) 第三章电路的焊接与调试 (13) 总结 (15) 致谢 (16)

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

1引言 走廊和楼梯间作为建筑物内平时人员流动和应急疏散时的通道.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人员流动而非长期工作或停留的场所.人们对走廊和楼梯间照明的要求不高.“亮一点.暗一点都无所谓”。设计人员在布灯时往往是凭感觉布几个灯.很少仔细斟酌照度够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灯具厂家不能提供灯具的配光曲线或相关的技术数据.因此也缺乏基本的计算条件 这样凭感觉布灯的后果往往是实际情况与规范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而走廊和楼梯间应急照明的照度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必须谨慎对待。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问题.希望通过具代表性的案例,得到一些普遍适用的结论。 2走廊和楼梯间布灯方式 走廊和楼梯问的照明设计是建筑物照明设计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与建筑物整体的功能或使用性质相协调同其它室内照明一样.其所提供的视觉环境不仅要满足生理的要求.也要满足心理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照明方式实际工程应用中,走廊常见的布灯方式有三种: a.在走廊上按结构梁的分隔布置吸顶灯这种方式在工程设计中最常采用。适用于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或工业、教学、办公、科研类建筑的楼梯间或走廊上.特别是外走廊上。吸顶灯具配备有防尘垫圈,密封性能好,能避免小飞虫进入灯罩,适用于外走廊风尘和蚊虫较多的地方这种照明方式的照度水平不高,但造价低。正规厂家生产的这类灯具.其灯罩选用的材料透光性能良好.且光线柔和.不易变色,灯具的效率较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优质产品。此种布灯方式.可以采用点照度计算法计算照度值 b.采用嵌入式筒灯这种方式适用于有吊顶的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或宾馆、酒店或其它康乐场所的走廊和楼梯间内。嵌入式筒灯的光源一般采用暖色调小功率节能灯管,用于营造温馨、安祥或浪漫的气氛.以便能与建筑物的整体功能相协调 由于筒灯灯杯的深浅宽窄不同.筒灯又分为立式筒灯和卧式筒灯,每一种形式又有多种样式。配光曲线各异.一般属于窄配光或中配光的灯具设计选用

楼梯间自动感应照明系统设计

目录 楼梯间的自动感应照明设计 (1) 摘要 (1) ABSTRAC (2) 引言 (3) 1红外感应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3) 2.楼梯间控制器简介及控制方案的分析 (4) 2.1楼梯间灯光控制器简介 (4) 2.2系统控制方案的分析 (5) 3系统模块的实现 (5) 3.1红线感应开关在楼梯间照明控制中的布置方式 (5) 3.2控制模块的硬件构成 (6) 3.3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7) 3.4传感器模块 (8) 3.5热释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 (8) 3.6芯片介绍 (9) 3.7看门狗电路 (11) 3.7.1 X5045芯片引脚及功能介绍 (11) 3.7.2 看门狗电路的操作原理 (12) 3.7.3基于X5145的复位电路硬件设计 (12) 4系统调试运行及问题分析 (13) 4.1单片机芯片的调试步骤及其方法 (13) 4.2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4) 5结论 (15) 5.1主要结论 (15) 5.2不足与展望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楼梯间的自动感应照明设计 摘要:伴随着社会需求多样化,楼梯的设计也向着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而现在智能照明系统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单片机和通信技术等将楼梯间的各种照明灯具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实现对灯具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智能照明系统中的灯光节点能够根据外界输入的光强度信息来自适应地调整自身灯光的亮度,反复性地采集楼梯内的光强度和有无人进出等外界环境变化,使其作为输入信息。并且对用户控制做作相应的反应。 在楼梯间照明控制中普遍使用的触摸延时开关和声控延时开关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红外感应开关在楼梯间照明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将集中控制式红外感应开关系统应用于楼梯间照明既有良好的使用结构又可节约能源,是新一代的照明控制器,应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楼梯间;照明控制;声控延时开关;触摸延时开关;红外感应开关;智能照明系统; 1

自治楼道照明灯自动开关

自制楼道照明灯自动开关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己制作楼道照明灯自动开关的方法。此照明开关装于楼道出入口,或各楼层住户门口,夜晚,行人由楼道出入时,照明灯自动点亮一段时间后熄灭。白天,照明灯自动停止工作。 1.工作原理 感应开关的主要元件是一片新型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HN911L和一只MOS 管。HN911L内电路包括高灵敏度红外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电路、输出电路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遥测移动人体发出的微热红外线信号,送入HN911L,在输出端得到放大后的电信号。MOS场效应管输入阻抗极高,接在栅源间的电容充电后,电容电压可保持很长时间,在此期间,MOS管导通。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延时功能。 本开关电路原理如附图所示。Cl对220V市电降压,VSl、VS2对负半波旁路,对正半波削波稳压,经VDl整流、C2滤波后得到12V直流电压。12V电压除为三极管Vl供电外,经R2降压、VS3稳压、C3滤波后得到6V电压.作为ICl 电源。当ICl未探测到红外信号时,输出端第②脚为高电平。V1无基极偏置而截止,V2亦截止,灯泡EL不亮。有人进入楼道口时,移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被红外传感器接收,经ICl处理后,第②脚输出低电平,V1导通。12V直流电压经Vl、VD3给电容C4充电,V2迅速饱和导通,灯泡EL点亮。人走过后,I Cl的第②脚恢复高电平。V1截止。这时,C4放电期间仍维持V2继续导通。随着C2上电压的下降,V2由饱和区进入放大直至截止区,EL亦相应地由亮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电路中,BPl为ICl的增益调节电阻,RP2为照明延时时间调整电位器。CdS 为光敏电阻,白天受光照射,电阻极小,使ICl增益极低,其第②脚不输出电平,夜晚CdS阻值很大,ICl恢复工作。CdS可暴露于灯光下,因为V2一旦导通,即使V1立即截止,V2仍可由C4放电来维持工作。 2.制作与调试 根据ICl的大小,在无孔开关盖板上开一个适当大小的孔。将ICl的传感面朝外,与盖板外表面平齐,用502胶水粘牢。其余元件焊接在一块电路上,用软线与ICl连接。光敏电阻最好和ICl同样安装,以便受光,整个装置置于开关盒内。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

楼梯间走廊标语

上下楼梯靠右行,千万不能滑下梯 下课之后请慢走,追逐打闹不安全 上下楼梯不拥挤,集体活动守纪律 课余时间不疯狂,损坏公物易受伤 上下楼梯慢慢行,楼梯上下不蹦跨 上下楼梯靠右走,你追我赶危险多 人多行走不拥挤,安全永远伴我行 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意识时时有 轻声慢步,倡导文明好风尚 课间游戏要安全,上下楼梯不打闹 上下楼梯靠右走,以免摔倒碰破头 上下楼梯不打闹,安全对你很重要 学生就要爱学校,上楼下楼不打闹 轻声慢步,文明上下楼 轻声漫步不打闹,上下楼梯要走好 上下楼梯靠右行,严禁拥挤保安全 上下楼梯能互让,通道自然就宽敞 安全关系你我他,校园安全靠大家 上楼下楼靠右走,遇到混乱手牵手 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和谐环境 请轻轻的走路,悄悄的说话 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走廊内不奔跑,不追逐不打闹 扔下的是废纸,捡起的是品质 走楼梯守秩序,进教室不喧哗 不挤不拥不打闹,文明校园更美好 上下楼梯靠右走,你谦我让脚步轻 轻声漫步,同学玩乐守秩序 教室走廊不嬉戏,同学玩乐守秩序 课间休息轻场细语,做一个优雅的人 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创造温馨学习环境 1、轻声漫步,同学玩乐守秩序 2、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 3、请轻轻的走路,悄悄的说话 4、上下楼梯靠右走,你追我赶危险多 5、轻声慢步,文明上下楼 6、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和谐环境

7、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创造温馨学习环境 8、课余时间不疯狂,损坏公物易受伤 9、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意识时时有 10、扔下的是废纸,捡起的是品质 11、人多行走不拥挤,安全永远伴我行 12、上下楼梯慢慢行,楼梯上下不蹦跨 13、上下楼梯靠右走,你谦我让脚步轻 14、走楼梯守秩序,进教室不喧哗 15、上下楼梯靠右行,严禁拥挤保安全 16、上楼下楼靠右走,遇到混乱手牵手 17、教室走廊不嬉戏,同学玩乐守秩序 18、课间游戏要安全,上下楼梯不打闹 19、轻声漫步不打闹,上下楼梯要走好 20、走廊内不奔跑,不追逐不打闹 21、不挤不拥不打闹,文明校园更美好 22、上下楼梯靠右走,以免摔倒碰破头 23、学生就要爱学校,上楼下楼不打闹 24、上下楼梯不拥挤,集体活动守纪律 25、课间休息轻场细语,做一个优雅的人 26、上下楼梯能互让,通道自然就宽敞 27、上下楼梯不打闹,安全对你很重要 28、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 29、轻声慢步,倡导文明好风尚 30、上下楼梯靠右行,千万不能滑下梯

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要求 4.疏散楼梯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 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2)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楼梯 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4)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5)防烟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 5m2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时,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住宅除外) ; (6)建筑物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8)当室外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 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 25h;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9)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10)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11)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 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cm;

楼梯间自动感应照明系统设计

目录 楼梯间的自动感应照明设计 (2) 摘要 (2) ABSTRAC (3) 引言 (4) 1红外感应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4) 2.楼梯间控制器简介及控制方案的分析 (5) 2.1楼梯间灯光控制器简介 (5) 2.2系统控制方案的分析 (6) 3系统模块的实现 (6) 3.1红线感应开关在楼梯间照明控制中的布置方式 (6) 3.2控制模块的硬件构成 (7) 3.3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8) 3.4传感器模块 (9) 3.5热释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 (9) 3.6芯片介绍 (10) 3.7看门狗电路 (12) 3.7.1 X5045芯片引脚及功能介绍 (12) 3.7.2 看门狗电路的操作原理 (13) 3.7.3基于X5145的复位电路硬件设计 (13) 4系统调试运行及问题分析 (14) 4.1单片机芯片的调试步骤及其方法 (14) 4.2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5) 5结论 (16) 5.1主要结论 (16) 5.2不足与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楼梯间的自动感应照明设计 摘要:伴随着社会需求多样化,楼梯的设计也向着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而现在智能照明系统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单片机和通信技术等将楼梯间的各种照明灯具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实现对灯具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智能照明系统中的灯光节点能够根据外界输入的光强度信息来自适应地调整自身灯光的亮度,反复性地采集楼梯内的光强度和有无人进出等外界环境变化,使其作为输入信息。并且对用户控制做作相应的反应。 在楼梯间照明控制中普遍使用的触摸延时开关和声控延时开关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红外感应开关在楼梯间照明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将集中控制式红外感应开关系统应用于楼梯间照明既有良好的使用结构又可节约能源,是新一代的照明控制器,应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楼梯间;照明控制;声控延时开关;触摸延时开关;红外感应开关;智能照明系统;

楼梯设计规范与标准

楼梯设计规范与标准 [概要]:一、楼梯1.楼梯:角度在20。~45。之间,舒适坡度为26。34,即高宽比为1/2;二、楼梯数量的确定1.公共楼梯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取二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例外;2.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列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一、楼梯 1.楼梯:角度在20。~45。之间,舒适坡度为26。34′,即高宽比为1/2; 二、楼梯数量的确定1.公共楼梯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取二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例外;2.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列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耐火等级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二、三层500 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三级二、三层200 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四级二层200 第二层人数之不超过30人3.九层和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m2,且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4.九层和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三、楼梯位置的确定1.楼梯应放在明显和易于找到的部位;2.楼梯不宜放在建筑物的角部和边部,以便于荷载的传递;3.楼梯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4.五层及以上建筑物的楼梯间,底层应设出入口;在四层及以下的建筑物,楼梯间可以放在距出入口不大于15m处。 四、楼梯细部尺寸 1.踏步宽(b)、高(h)应符合以下关系之一:b+h=450mm b+2h=600~620mm 2.梯井宽度以不小于150mm为宜; 3.楼梯段最少踏步数为3步,最多为18步;梯段宽度取决于通行人数和消防要求;⑴每股人流宽度=平均肩宽(550mm)+少许提物尺寸(0~150mm)⑵消防要求每个楼梯必须保证二人同时上下,梯段最小宽度1100~1400mm;⑶室外疏散楼梯梯段最小宽度800~900mm。 4.楼梯栏杆和扶手⑴扶手表面的高度与楼梯坡度有关(15。~30。取900, 30。~45。取850, 45。~60。取800, 60。~75。取750);⑵水平的护身栏杆应不小于1050mm;⑶楼梯段的宽度大于1650mm(三股人流)时,应增设靠墙扶手;楼梯段的宽度超过2200mm(四股人流)时,还应增设中间扶手。 5.楼梯休息平台梁与下部通道处的净高尺寸不应小于2000mm,楼梯之间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商店疗养院综合医院公路汽车客运站电影院剧场共用楼梯户内楼梯办公楼梯室外楼梯室内楼梯室外楼梯主要疏散楼梯舞台上金属梯等最小宽度b 250 220 260 梯段坡度不应大于30o 280 300 280 280 梯段坡度不应大于60o 最大高度h 180 200 150 160 150 160 160 梯段净宽(mm)≥1100≥1000 ≥750≥900 ≥1400 ≥1650 ≥1650 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通向地面候车厅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直接通向室外≥1400 ≥1100 ≥1100 ≥600 ≥1400 ≥3000 栏杆高度与要求(mm) 不宜小于900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110 幼儿扶手不应高于600, 栏杆垂直线饰间净距≤110 室内栏杆≥900室外栏杆≥1100 ≥1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高度不应小于900应设坚固连续的扶手其他梯井宽大于200时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措施除设成人扶手在

关于“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的教学思路

关于“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的教学思路 湖北省应城市实验中学(432400)齐新国 “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从一个侧面给物理教学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在初中学生视野范围内的(或者说能感知到的范围内的)生活中的物理一般较为浅显,更适合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如: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已结冰的矿泉水瓶,不一会在瓶外会出现许多水滴;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利于行走;平面镜能够成像;冬天脱毛衣时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并伴随很小的火花,“母潘巴现象*”,以及本文将要讨论的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二是物理学习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恒久兴趣,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自觉地参与动脑动手的物理活动,又反过来为现实生活提供服务,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诚然,教材里并不乏生活的实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意或无意联系到生活的实际,甚至有人会说物理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但对物理教学来说,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逐渐加深对“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甚至是深刻的理解,教师才会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教材涉及的生活中的物理紧抓不放,并加以拓展、延伸,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而不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才会刻意地从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活中寻找适合教学进度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生动活泼的生活中的物理来开展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等活动。这些东西往往比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新鲜感,更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综合素质的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科书的电学内容中,安排了一个小实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笔者以为,这一教学内容不失为物理与生活相联系的典型案例之一,据此在教学中对这一教学素材作了如下处理。 1、提出问题: 楼梯路灯给夜晚上下楼梯的人带来了方便,但应做到“人来灯亮,人去灯灭”,不浪费电能,试用已学到的物理知识设计能满足这一要求的电路。(告诉学生:有单掷单刀、单掷双刀、双掷双刀、多掷单刀的开关可供选择) 教学方法: 把这一“课题”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去思考,讨论并试着完成。 教育功能: ⑴增强节能意识。 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能在两地方便地接通或断开同一盏路灯) ⑶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母潘巴现象:非洲一小学生母潘巴在生活中发现,一杯热牛奶和一杯冷牛奶同时放入冷冻室,首先冻结的是热牛奶而不是冷牛奶。

谈谈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

谈 谈 走 廊 和 楼 梯 间 的 照 明 设 计 余悦兰 (国立华侨大学建筑设计院, 福建省泉州市 362021) Discussion about the Lighting Design for Corridor s and Staircases Yu Yuelan (Architectura l Design Institute , Nationa l Huaqiao University , Quanzhou 362021, Fujian Province , China ) 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必须谨慎对待。 要探讨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问题, 笔者认为有必 希望通过具代 Ab s t r ac t Ta k ing lighting layout modes commonly used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s an example, using point illuminance calculation method, the illuminance of normal lighting and emergency lighting in the corridors and staircases are calculated in detai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ghting design methods that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design cannot meet the illuminanc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rridors and staircases stipulated in the existing code ; and the illuminance of the emergency 表性的案例, 得到一些普遍适用的结论。 走廊和楼梯间布灯方式 2 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是建筑物照明设计一个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应与建筑物整体的功能或使用 性质相协调。 同其它室内照明一样, 其所提供的视 觉环境不仅要满足 生 理 的 要 求 , 也要满足心理要 求, 应根据具体情况 选用恰当的照 明 方式。 实际工 程应用中, 走廊常见的布灯方式有三种: lighting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ulsory articl e . the relevant Key words Corrido r Emergency lighting S taircas e Illuminance a . 在走廊上按结构梁的分隔布置吸顶灯。 这种 方式在工程设计中最常采用。 适用于宿舍、 公寓等居 住建筑或工业、 教学、 办公、 科研类建筑的楼梯间或 走廊上, 特别是外走廊上。 吸顶灯具配备有防尘垫 摘 要 以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布灯方式为例, 采 用点照度计算法详细计算了走廊和楼梯间正常照明和 圈, 密封性能好, 能避免小飞虫进入灯罩, 适用于外 应急照明的照度。 结果表明, 工程设计中广泛采用的 走廊风尘和蚊虫较多的地方。 这种照明方式的照度水 照明设计方式不能满足现行规范对走廊和楼梯间的照 平不高, 但造价低。 正规厂家生产的这类灯具, 其灯 度要求, 的要求。 应急照明的照度也不能满足有关强制性条文 罩选用的材料透光性能良好, 且光线柔和, 不易变 色, 灯具的效率较高, 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设计时 关键词 走廊 楼梯间 照度 应急照明 应尽量选用优质产品。 此种布灯方式, 度计算法计算照度值。 可以采用点照 引言 1 b . 采用嵌入式筒灯。 这种方式适用于有吊顶的 宿舍、 公寓等居住建筑或宾馆、 酒店或其它康乐场所 的走廊和楼梯间内。 嵌入式筒灯的光源一般采用暖色 调小功率节能灯管, 用于营造温馨、 安祥或浪漫的气 氛, 以便能与建筑物的整体功能相协调。 走廊和楼梯间作为建筑物内平时人员流动和应急 疏散时的通道, 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作为 一个人员流动而非长期工作或停留的场所, 人们对走 廊和楼梯间照明的要求不高, “亮一点, 暗一点都无 所谓” 。 设计人员在布灯时往往是凭感觉布几个灯, 很少仔细斟酌照度够不够。 另一方面, 由于灯具厂家 不能提供灯具的配光曲线或相关的技术数据, 因此也 缺乏基本的计算条件。 这样凭感觉布灯的后果往往是实际情况与规范的 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而走廊和楼梯间应急照明的照度 由于筒灯灯杯的深浅宽窄不同, 筒灯又分为立式 筒灯和卧式筒灯, 每一种形式又有多种样式, 配光曲 线各异, 一般属于窄配光或中配光的灯具。 设计选用 时应注意灯具的距高比, 避免走廊上照度不均匀有明 显的光斑存在。 以吊顶高度距地 2 . 5 m 为例, 一般来 窄配光 说, 中配光型灯的布灯间距为 1 . 75 ~ 2 . 5 m , 31 谈谈 走 廊 和 楼 梯间 的 照 明 设 计 (余 悦 兰 )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疏散用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 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原则。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双向疏散的原则。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尽量靠外墙设置的原则。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各层不错位原则。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上层与地下层尽量不共用楼梯间原则。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 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空间独立原则。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 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阶梯符合疏散习惯原则。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

楼梯设计以及尺寸要求

一、1.楼梯间底层、标准层和顶层三个平面图,比例1:50 (1)绘出楼梯间墙、门窗、踏步、平台及栏杆扶手等。底层平面图还应绘出室外台阶或坡道、部分散水的投影等。 (2)标注两道尺寸线。 开间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宽、梯井宽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注意:1)梯井宽指平行两梯段结构之间的净距,而非楼梯扶手之间的净距; 2)不标注门窗洞口及墙段尺寸,但应在图上画出。 进深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步宽×步数=梯段长度、平台深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若两梯段长度相同,可只在一边标注,若不同,则应在另一边加注第一道尺寸。 (3)内部标注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标注楼梯上下行指示线,并注明该层楼梯的踏步数。 (4)注写图名、比例,底层平面图还应标注剖切符号及编号。注意:剖切线的剖视方向应朝向有梯段一方看,并应剖到楼梯间端墙上所开的门窗洞口。 2.楼梯间剖面图,比例1:30 楼梯间剖面详图应画出底层、二层、顶层之梯段,顶层画到顶层栏杆扶手高度以上用折断线切断。剖面图应按楼梯平面图上剖切线剖视方向绘制。具体要求如下: (1)绘出梯段、平台、栏杆扶手,室内外地面、室外台阶或坡道、雨篷以及剖切到投影所见的门窗、楼梯间墙等,剖切到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2)标注两道尺寸线。 水平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踏步宽×步数一梯段长度、平台宽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垂直方向: 第一道:各梯段高度——踏步高×步数=梯段高度; 第二道:层高尺寸。 (3)标注各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底层平台梁底标高、栏杆扶手高度等。注写图名和比例。 3.楼梯构造节点详图(2~5个),比例自定。

楼梯照明电路的设计

楼梯照明电路的设计 摘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在两处或多处控制一盏灯。本文分析讨论了用单刀双掷开关来实现一灯两控电路的三种连接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双刀双掷开关,实现了一灯三控和一灯多控电路。最后设计出了一种节能、便捷的楼梯照明电路。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楼梯电路;单刀双掷开关;双刀双掷开关;节能 1.引言 目前,节约环保已然成为世界的主题,而在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更是成为近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深夜,漫步在各个楼房林立的宿舍区时,注意一下那里的楼梯灯光,就会发现一般是两种情况:要么是长明灯,一盏盏明亮的电灯整夜在那里睁着大眼睛,白白地耗费了电能;要么是黑漆漆的一片,一点亮光也没有,那恐怕是根本未装楼梯电灯吧!一位老人问得好:“你总不能让我进楼时把楼梯灯打开,等到了三楼,开了三层的楼梯灯,再下楼来把一层的灯关掉。”如此说来,就只好让电灯长明了。但这不符合节约的原则[1]。那么,能不能做到在任何一层上扳动一下开关,就可以开亮或关掉各层楼梯的电灯呢?如果能,那该怎么办呢? 2.一灯两控电路 一灯两控电路,顾名思义,就是要在两个地方都能控制一盏灯的亮或灭的电路。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是一只开关控制一盏灯,这种电路每次开、关电灯,都要到开关位置,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2]。因此,在两层楼电灯照明电路中,一般用两只单刀双掷开关控制一盏灯,也就是在楼上楼下各用一只双控开关控制。这样麻烦就消除了。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单刀双掷开关。如右图1所示:单刀双掷开关由动端和不动端组成,动端就是所谓的“刀”,它应该连接电源的进线,也就是来电的一端,一般也是与开关的手柄相连的一端;另外的两端就是电源输出的两端,也就是所谓的不动端,它们是与用电设备相连的。它的作用,一是可以控制电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输出,也就是说可以用来控制两台设备,或者也可以控制同一台

毕业设计105红外感应式楼道照明开关的设计

红外感应式楼道照明开关的设计 1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与目的 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当代产品开发的首要考虑因素和最大卖点。由于我国在新能源研发方面处于落后局面,目前市场上的普通船型开关、拉线开关占据着灯具开关市场的主要位置。然而由于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及人们日常习惯所限,造成了大量的电能的浪费。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空无一人的教室十多盏日关灯依然亮着,非常安静的楼道内灯火通明,卫生间无人使用却不熄灭灯光……全国每年因此而损耗的电能可以以亿度计量,同时因灯具使用时间的过长,也缩短了灯具的使用寿命,频繁的更换灯具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的大量浪费。所以通过这种直接和间接的损耗,每年电能的损失就达数亿元。近十年以来,我国建筑体系的不断发展,也对照明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 住宅电子化出现。近几年楼宇智能化(智能家居是以家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讯、信息家电、网络家电、自动化和智能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控制于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节能、健康、环保的家居环境。)又飞速发展起来,其中实现自动照明系统可以减少电能浪费成为实现现代化住宅的重要一笔。本课题从实际出发,准备对红外线楼道自动照明系统进行探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等行业的用电量都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电能的浪费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由此观之,如何有效的节省照明用电的浪费和更好的管理照明系统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问题。 1.2 热释电红外感应开关简述 普通人体会发射10um左右的特定波长红外线,用专门设计的传感器就可以针对性的检测这种红外线的存在与否,当人体红外线照射到传感器上后,因热释电效应将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控制信号。这种专门设计的探头只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敏感,所以除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不会引发探头动作。探头内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

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

1 引言 走廊和楼梯间作为建筑物内平时人员流动和应急疏散时的通道.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人员流动而非长期工作或停留的场所.人们对走廊和楼梯间照明的要求不高.“亮一点.暗一点都无所谓”。设计人员在布灯时往往是凭感觉布几个灯.很少仔细斟酌照度够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灯具厂家不能提供灯具的配光曲线或相关的技术数据.因此也缺乏基本的计算条件 这样凭感觉布灯的后果往往是实际情况与规范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而走廊和楼梯间应急照明的照度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必须谨慎对待。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走廊和楼梯间的照明设计问题.希望通过具代表性的案例,得到一些普遍适用的结论。 2 走廊和楼梯间布灯方式 走廊和楼梯问的照明设计是建筑物照明设计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与建筑物整体的功能或使用性质相协调同其它室内照明一样.其所提供的视觉环境不仅要满足生理的要求.也要满足心理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照明方式实际工程应用中,走廊常见的布灯方式有三种: a.在走廊上按结构梁的分隔布置吸顶灯这种方式在工程设计中最常采用。适用于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或工业、教学、办公、科研类建筑的楼梯间或走廊上.特别是外走廊上。吸顶灯具配备有防尘垫圈,密封性能好,能避免小飞虫进入灯罩,适用于外走廊风尘和蚊虫较多的地方这种照明方式的照度水平不高,但造价低。正规厂家生产的这类灯具.其灯罩选用的材料透光性能良好.且光线柔和.不易变色,灯具的效率较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优质产品。此种布灯方式.可以采用点照度计算法计算照度值 b.采用嵌入式筒灯这种方式适用于有吊顶的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或宾馆、酒店或其它康乐场所的走廊和楼梯间内。嵌入式筒灯的光源一般采用暖色调小功率节能灯管,用于营造温馨、安祥或浪漫的气氛.以便能与建筑物的整体功能相协调 由于筒灯灯杯的深浅宽窄不同.筒灯又分为立式筒灯和卧式筒灯,每一种形式又有多种样式。配光曲线各异.一般属于窄配光或中配光的灯具设计选用时应注意灯具的距高比.避免走廊上照度不均匀有明显的光斑存在以吊顶高度距地2.5 m为例.一般来说.中配光型灯的布灯间距为1.75~2.5 m.窄配光型灯的布灯间距为1.25~1.75 m 此布灯方式.可以采用点照度计算法计算照度值

照明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照度计算 (1) 1.1各房间的照度标准值 (1) 1.2各房间的规格 (1) 1.3利用系数法计算各房间平均照度 (1) 二、导线及断路器的选择 (7) 2.1一层照明支路负载计算 (7) 2.2二层照明支路负载计算 (9) 三、各项负载分配 (10) 3.1 AL1-1-1配电箱设计及负载计算 (10) 3.2.AL-1-2配电箱设计及负载计算 (11) 3.3 AL-2-1配电箱设计及负载计算 (11) 3.4 AL-2-2配电箱设计及负载计算 (12) 3.5总负荷计算 (13) 3.6 导线与断路器的选择 (13) 四、电路电压损失校验 (13) 五、参考文献 (14)

一、照度计算 1.1各房间的照度标准值 1.2各房间的规格 1.3利用系数法计算各房间平均照度 利用系数法: 1) 室空间比:w l w l h RCR r ?+=) (5 室型指数:) (w l h w l RI r +?=

2) 有效空间反射比: 0 0A A A A s s ρρρρ+-= -ρ顶棚或底板空间各平面的平均反射比; -0A 顶棚或底板平面面积(2 m ); -s A 顶棚或底板空间内所有表面的总面积(2 m )。 平均反射比计算公式: i i i A A ∑∑= ρρ -i A 顶棚或底板空间低i 块表面的面积(2 m ); -i ρ第i 块面积的实际反射比。 3) 查找灯具利用系数表内插法求得利用系数U ,查灯具维护系数表得K 。 4) 计算灯具数N 。 5) 平均照度计算与照度值核算 A UK N E av φ= ' 判断平均照度与标准照度之差(' av E —av E )占标准照度(av E )的百分比是否 满足%10±的要求。 各房间灯具数与平均照度的计算: 由任务书得: 顶棚反射比为0.7,墙面反射比0.7,地面的反射比0.2,房屋层高2.9米,不吊顶,窗高1.6m ,桌面距地高度为0.75m ,门的面积忽略。美术教室办公室初选YG6—2(2?40W )型荧光灯,η=86%,φ=2×2400lm ,吸顶安装,其中镇流器的功率因数损耗系数α=0.2,经过计算后发现不符合照度或节能要求,所以选用T8三基色粉荧光灯管,距顶0.5米。每套功率36W ,η=90%,φ=3250lm )。考虑消防和节能等因素,在不降低照度的基础上,大厅、走廊和小设备间都选用SMX2069—2型荧光吸顶灯,该型号灯具每套功率为32W+22W 。卫生间采用防水防尘(1×18W ),吸顶安装。所有灯的维护系数均为K=0.7。 美术教室: 室空间比 :37.2325 .810) 325.810()5.0-75.09.2(5=?+?-?= RCR 室型指数: 11.25 == RCR RI 顶棚空间有效反射比: 7.0=c ρ 考虑到墙面窗户的原因,墙面平均反射比:

建筑构造_楼梯设计专题

建筑构造——楼梯设计专题一、一般知识了解

3、参数说明 n—两个梯段的踏步数总和 b—踏面宽 B—楼梯间净宽(开间宽减掉楼梯间轴线以墙厚) B1—楼梯段净宽 B2—楼梯井宽 L—楼梯间净进深 (封闭式楼梯间的净进深为进深尺寸减掉围在楼梯间开间方向两道轴线以的墙厚; 开敞式楼梯间的净进深围进深尺寸减掉楼梯间开间方向靠外侧轴线楼梯间以部分 的墙厚,再加上靠侧轴线楼梯间以外部分的墙厚。) L1—楼梯段水平投影长度 L2—中间休息平台宽 L3—楼梯间平台宽 二、楼梯设计步骤 1、确定是开敞式楼梯间还是封闭式楼梯间 2、估算踏步数n(或由H/h求出n) 3、根据建筑物性质合理确定踏步高h,踏步宽b(可参考b+h=450,或b+2h=600~620)4、确定楼梯段净长度L1,L1=(n/2-1)b

5、确定楼梯井宽度B2,求出B1=(B-B2)/2 6、确定楼梯间休息平台宽度L2,L2=B1+b/2 7、校验:楼梯间净进深L=L2+L1+L3 封闭式楼梯间:若L-L2-L1≥L2,则通过! 若L-L2-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