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分析

安吉外国语学校 金蔚惠(整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是根据教育部课程改革的部署,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进行编写的。新教材的编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下面从四个方面做介绍:

1.教材的编排

2.教材特点

3.教学目标与要求

4.教学内容与提示

一、教材的编排

这一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四部分。入学教育有四幅图,向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学习的教育。“汉语拼音”13课,为便于巩固,将13课分为四组,每组之后安排一个复习。“识字”全册共8课,分两次安排,每次学4课,独立成一组。“课文”全册共20课,5课为一组,编成四组。为了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识字和课文后有练习题。每组“识字”或每组“课文”后安排一个“语文园地”。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书后有两

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中还安排有大量的精美的图画。图画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不但着力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语文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教材内容的安排重点突出,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都不是孤立安排的,而是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如汉语拼音第四课,要学的拼音字母是d t n l 4个声母,同时出现,马、兔、大米、土地4个汉字词语。这几个词语不但起着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孕含着一个故事。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这样,就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不是单一的学习拼音字母。学生从一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对他们今后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科学性。

在教材中,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安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识字和写字为例,本册教材突出识字这个重点,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字400个,写其中的100个。认哪些字?应该是认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我们在编写教材之前,做了调查研究,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小学生常用字表》等几份资料,进行了分析综合,并加以人工干预,从中选择出最常用的400个字。据统计,这400个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小学生阅读材料的50%左右。学生学会了这400个字以后,就可以阅读课文或浅显的儿童读物,也可以在阅读中增加识字量,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写哪些字?也应该科学。应该是写笔画最简单、最常用的字。从生字表(二)可以看出,所写的字绝大多数是独体字,笔画最多的不超过8画。每课要求写3—4字,而且有一定的共同点。本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等笔顺规则,进行安排。例如:识字(一)第1课,三个字都练习“横”。同时练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识字(一)第2课是练习写“先横后竖”的字,同时认识丨、丿、三个笔画。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汉字的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

3.时代性。

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不论是课文、儿歌还

是插图,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人文色彩和感情因素。如,第27页出现了“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的图和句子,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第37页的儿歌《登山》讲孩子们努力登到山顶上,渗透了培养意志品质的教育。课文第13课《平平搭积木》是讲平平搭了许多“房子”给大家住,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体现了儿童对他人的关爱。第18课《借生日》是讲小云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表现出儿童对母亲的关心。《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则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渗透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特别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状态,贴近儿童的生活。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这样做不好》紧密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我会拼图》《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4.倡导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意图,注重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在练习、复习、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认”“我会画”等标题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充分参与的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自信心。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体现了“我要学,我会学”的自主精神。

教材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倡导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结合,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如“语文园地一”第6题,“我会认”,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题中画了三朵花,每朵花上有10个字,共有30个姓氏,学过的只有4个(白、马、田、高)。另外26个,让学生把认识的字,涂上颜色,再读一读,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学习了这道题以后,学生认识了许多常见的姓氏字。

“语文园地四”第2题,是“我会读”,题中出现了校牌、单位牌,让学生读读认认,引导学生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主动识字,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材的最后两课,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全文不注汉语拼音,学生可以借助图画、猜读等方式自己认读生字,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学生自己认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学生从自读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5.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应性。

教材努力贯彻统一性和可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材内容兼顾城乡,有反映城市生活的,如《自选商场》《平平搭积木》,有反映农村生活的,如《菜园里》《哪座房子最漂亮》。

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一定弹性,如识字,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拓展和创造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书写即抄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普通话。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写其中100个。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内容与提示

(一)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有四幅图画,分别是“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正确的读书姿势和执笔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培养正确的读书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并根据各学校不同的情况,把了解图意与参观校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了解课堂常

规。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可以模仿图画,实际做练习。

(二)汉语拼音

这册教材一开始,仍然安排学习汉语拼音。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考虑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的有效工具,学会了汉语拼音,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另一个原因是考虑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方言地区的儿童纠正字音,克服方音,读准汉字,学习说普通话。所以,把汉语拼音安排在这册教材的最前面是有一定道理的。汉语拼音部分有13课,4个复习。安排了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内容。与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相比,有以下几个变化。

1.内容的组织更加科学。

第一是把声母y w提前,和单韵母i u ü整合为一课。这一课除了要学习单韵母i u ü,还要学习声母y w,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这样安排的好处是简化头绪,节省时间,而且能提早出现一些常用音节,便于学生学习、巩固拼音,还可以提早出现常用汉字。实践证明,这样安排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学起来并不困难。

第二是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大多是以结果呈现,减少射线的形式。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音节的熟练程度。

第三是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每一课中出现的音节词语句子或儿歌都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使儿童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有助于巩固音节,增加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在活动中学,在语文实践中学的思想。如第25页,出现qì chē、huǒ che、wà zi、kù zi等音节;第36页,出现学习用品的音节,如,qiān bǐ、yuán zhū bǐ、xiě zì běn等音节词。

2.把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

继承人教版以往教材的优良传统,拼音教材所配的插图大都既表音,又表形。这次编写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一个有益的尝试,那就是把一些图和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

如第1课,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正在小河边练

唱“aaaa”;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催人早起;河中,一只大白鹅正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倒影。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欣赏美丽的晨景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表现出的景物和人物,从中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把分散的画面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语

言,加深对字母音、形的印象。

如第2课的图,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妈妈正在屋前晾衣服,屋前有一棵y形的小树,小弟弟正在池塘旁边喂鱼,有一只乌鸦正站在池塘边的大树上。在这里,既提示了学习的内容,帮助儿童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使孩子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画面,引出本课要学的字母或音节。还可以提示学生用说一个词或说一句话的方法,巩固这些音节。wū可以说“乌鸦、乌云”,yī可以

说,“阿姨晾衣服”,yū可以说“小弟弟在屋前喂鱼”。把观察画面、学习音节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学习拼音的速度。

3.把学拼音和识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拼音教材中,从第3课学习声母开始出现汉字。在图中或图下,出现了词、短语或句子。从第3课到第13课,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刚开始是词(3—5课),然后是短语(6—8课),最后是句子(9—13课)。这部分中,所有的音节都是学过的,都可以由儿童自己拼读出来。这样,有助于巩固拼音,提高拼读能力,加强拼音和识字的结合,及时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也是早期进行说话训练及提前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

以第3课为例,学习b p m f,在图中出现了“爸爸”“妈妈”“我”三个汉字词语,学生刚刚学会了拼读音节的本领,就能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学习了d t n l 4个声母以后,就可以认识“大、米、土、地、马”五个汉字,学生感到学拼音很有用。

要强调的是,拼音部分出现的70个汉字,只要求认识。能认读,了解词的大概意思即可,不要求抄写或默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的任务。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出现,让学生整体认记,不分析字形结构。

4.在拼音教材中编排了儿歌。

在拼音教材中安排儿歌,不但可以复现音节,巩固拼音,而且可以增加趣味性,加强语言训练。本册拼音教材的儿歌里红色的音节,都是本课新学的声母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这样更便于巩固拼音。

选择儿歌时,更注意语言的优美和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如第3课的儿歌是《轻轻地》内容是:“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其中出现了本课新学的音节“de、tù、

le、nǐ”学生读了这首儿歌,巩固了汉语拼音,认识了汉字,还发展了语言,懂得不随便踩绿地,增强环保意识,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5.复习巩固形式多种多样。

拼音教材部分安排了4次复习,每个复习5—6题,共21题。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复习巩固了所学汉语拼音和汉字。有区别音近或形近字母的题,如b d、q p等字母形的比较;有en eng、an ang、in ing等音近字母的区分。有联系生活实际,复习声母的练习,如,复习二第3

题,“我会想”,让学生想一想,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下面这些声母。分别是g k h j q x zh ch sh。学生做这道题时会把全班同学的姓过一遍。如姓“郭、高、关”声母就是“g”;姓“康、孔”声母就是“k”;姓“何、侯、黄、胡”声母就是“h”等。同学中间的姓不属于这9个声母之内,也会说出他(她)的姓声母是什么字母,这样就会把声母全部复习一遍。有进行思维训练的题目。如,复习二第5题,让学生读拼音,把同类事物连在一起。这一题,读了拼音,认识了事物,还渗透了思维训练。有动手做一做的题目。复习二第2题,“我会摆”,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绳子、小棍或手摆成学过的字母。

这些安排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在游戏中学的设计思想,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以上这些变化,有助于学好汉语拼音,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题目,抓住拼音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内,学会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做到能准确地拼读音节,为下一步使用音节做好准备。

(三)识字、写字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400个字,写其中的1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一是结合汉语拼音要求认70个字;二是在识字课中要求认105个字;三是随课文识字,20课共要求认225字。

要求会写的字,分布在识字课和课文的练习中,每课3—4个,共100个。

识字形式多样,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体现汉字构字规律。

安排了一课象形字《口耳目》,一课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粗浅地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

2.韵语识字。

安排了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安排了《比一比》,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汉字,同时认识一些量词。

3.事物归类识字。

识字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安排了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在家里》,通过认识家中物品学习汉字。反映学校生活的有《操场上》,通过认识各种运动项目学习汉字。反映时代生活的有《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有《菜园里》等。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效率更高。

要求认识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任务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这些字,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记认汉字的偏旁,更不要求对合体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创造机会,反复再现,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借助图画或词语理解字(词)义。

在识字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此外,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巩固,以帮助学生完成识字任务。

要求会写的字,在拼音部分没有安排。从识字(一)开始,在识字和课文部分,每一课安排3—4字,全册共100个。

一年级是起步阶段,一定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了解书写汉字的笔顺规则,写好每个笔画,每一个汉字。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注重质量上的要求。写字练习也要体现自主。学生自己觉得会写的,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多写几个。只要能达到一定质的要求,应该允许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力。

《教师教学用书》后面附有基本笔画表和常用偏旁表,供教师指导

认字、写字时使用。

(四)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了20篇课文,分别安排两部分之内,每部分10篇,5篇为一组。

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

1.选文典范,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儿童生活实际。

课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典范,文质兼美,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如《阳光》,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讲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我多想去看看》,讲述了住在山里的儿童对天安门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雨点儿》讲两个小雨点的不同理想。《自己去吧》鼓励孩子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蕴含着对独生子女自强自立的企盼,很有现实意义。《借生日》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体现了母女间的真情。《雪孩子》讲雪孩子为了从火中救出好朋友小白兔,不惜牺牲自己。《小熊住山洞》讲小熊和他的爸爸爱护树木,不舍得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课文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文题材、体裁丰富多样。

课文的题材丰富,有反映城市生活的,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

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如《静夜思》;有儿童诗,如《四季》《比尾巴》《雪地里的小画家》;有童话,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有散文,如《阳光》。

课文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丰富儿童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3.安排不同的课文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安排了两种形式、两种要求的课文。除了一般的课文以外,还安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这两篇课文,全文不注拼音,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猜读、借助图画读等多种方式,独立认字、阅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课文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识字、写字。

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牢牢抓住低年级识字教学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记生字,做好写字指导。

二是读好课文。

要重视朗读。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等。另外,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

4 设计了内容丰富的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重点突出,有利于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发展思维。

(1)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练习题是: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小松鼠找花生》的问题是: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雪孩子》的问题是: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小熊住山洞》的问题是:动物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

问题既联系课文内容,又不拘泥于课文内容。学生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时,不要用统一的,所谓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而要尊重学生的见解。

(2)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有词语的练习。如,读词语,用学过的字组成新词,既复习生字,又积累新词。有反义词、形容词、叠词的练习,词语的搭配练习,还有读句子,说句子的练习。

(3)练习形式丰富多样。

有些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学科间的沟通,体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识字(一)第3课第2题的问题是:“你在家里做些什么?”,要求学生看图并联系实际,说说在家里做什么家务劳动。63页的说说画画,配合《四季》的学习,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一画。75页的“我会说”,配合《静夜思》的学习,观察夜晚的天空,并与同学交流。这些练习,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综合运用所获得的语文能力。

(五)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的编排,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理念上的更新,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不论是题干的设计,

还是实际内容的安排,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是以“我会”的形式出现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都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有:

1.多种形式复习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以多种形式加强汉字的复习巩固。并注意词语和句子的练习。

2.重视积累语言。

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内容。有古诗《咏鹅》《画鸡》《锄禾》,有儿歌《东南西北》《天上的小白羊》。这些内容,只要求读读背背。在教学中,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不要进行繁琐的讲解,要求背诵的古诗或短文,只要学生能够读流利、背正确就可以。

3.体现向生活的扩展与延伸。

语文园地里设计了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题目。如第57页的让学生认姓氏字,第99页的认牌匾字,都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识字的心得体会。这样做,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总之,语文园地部分的题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综合性、趣味性,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六)口语交际

教材中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大多是从儿童生活中来,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

六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有趣的游戏》这个话题,配有三幅图,这是三个提示性、辅助性的图。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说自己曾经做过的游戏,讲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游戏,而不要仅仅局限于图上提供的例子。

《我们的画》这个话题,强调动手,先画一幅画,再讲一讲自己的画,评一评别人的画。

《这样做不好》,配的两幅图,一幅是劝说保护绿地,一幅是劝说节约用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劝说对象的不同,考虑进行劝说的方式。这个话题内容比较适合表演,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我会拼图》,强调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进行口语交际之前,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做,然后再根据拼成的结果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该怎么办》,理解图意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核心的问题是讨论“该怎么办”,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多个角度想办法。比如,可以说坚决不收钱,劝说王爷爷不要给钱,可以说把钱收下,过一段时间集中还给王爷爷,或给王爷爷买个礼物,也可以说用其他办法。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要注意,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都应该对孩子进行鼓励。

《小兔运南瓜》,共三幅图。第二幅是空白,这样编排是让孩子想出各种能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哪种办法比较好。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说的方法越多越好,只要合理,都应该加以鼓励。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口语交际课的图,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凭借,是要训练的主题,不是看图说话,不要过多地说图的内容。

2.口语交际课上,要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要面向全体,全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说得好。

3.口语交际的关键是调动学生互助,互相交流、互相讨论、辩论,培养、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

4.对于语言不连贯、用词欠妥,不要作过急的要求,等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再适当加以纠正。

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一、编写依据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重要理念——来自于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小学语文》20**年第9期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及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年第11期 《新教材,新在哪儿》——《人民日报》20**.08.18 《新版语文教材主治读书少》——《新京报》20**.09.18 三、编写特点 1、立德树人自然渗透 2、保护天性幼小衔接 3、夯实基础全面启蒙 4、难度适宜梯度合理 5、强化运用联系生活 6、引导发现倡导自主 7、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8、版式设计独具匠心 四、一年级上册结构体系一年级上册设计了《我上学了》、《识字》2个单元共10课、《汉语拼音》2个单元共13课、《课文》4个单元共14课、4个口语交际、8个语文园地、特设《快乐读书吧》 五、简介各体系编排特点 1、我上学了。 2、识字

3、快乐读书吧 4、语文园地 六、侧重分析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写理念及主要特点。 1、汉语拼音 (1)学段目标与内容——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编写理念及主要特点 加强整合,综合发展 精选音节,提高效率 联系生活,强化运用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汉语拼音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2、识字写字编写理念及主要特点 (1)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2)识字写字编写主要特点 追求识字写字的科学性 体现识字的多样性 凸显丰富的文化内涵 夯实识字写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评价标准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我现在就本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编写体例、重点难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建议等方面向大家做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编写意图 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也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学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册教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单元。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教材编排特点 1、题材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2、体裁多样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讲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讲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泛了,而且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更全面,兼顾交际和独白两个方面,难度也有所提高。 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在第二组安排写童年趣事,第四组安排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安排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第一组是写信,介绍了信封的写法,并鼓励学生将写的信寄出去;第三组是写发言稿,教材介绍了发言稿的具体要求和写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某种需要写一篇发言稿: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提供了两个研究报告的范例,要求“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3)材料作文。安排了两次。在第五组安排了缩写练习,并提供范例,要求学生不超过四百字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在第二组,安排了看图作文,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这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都是很好的训练。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到,更加重视写实性作文,体现了习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思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等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作为教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处理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处理策略 杨旭娟小学语文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下面我想以目前我们使用较多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就备课中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来谈一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老师们作一个交流。 一、教材编排的突出特点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二、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应该说小学语文每册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相同的,概括地说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内容。只是学段不同,知识点的要求与落实不尽相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 1.汉语拼音教学——帮助学说普通话。“汉语拼音”部分一般安排6周

左右的教学时间。“汉语拼音”部分学完之后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一个检测,主要内容可包括拼读音节、认读字词和朗读背诵三部分。尽可能不要硬性拔高要求。 2.识字——最好的老师是兴趣。识字的安排,教材采取了根据汉字特点归类识字和随课文分散识字等多种方法,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如有梯度的多种形式复现生字,利用社会大课堂、分散识字等。 3.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低年段重朗读,学语感,中年段重感悟,学积累;高年段重理解,学运用。重是侧重,不是忽略。 低年段重朗读,学语感。在朗读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语言组合,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建构口头表达方式的模型,有了这个建构的模型作拐杖,学生就由模仿表达过渡到自主表达逐渐达到了创造性表达的境界。活泼生动的表演朗读。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口语交际——让课堂活起来。语文第一册实验教科书内容新,题材体裁丰富多样,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有利。如何利用好新的语文教科书和生活中丰富的语言教学资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昵?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也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好方法。记得我带领学生参观“红珊瑚生态基地”时,学生看到上黄下绿的小南瓜,形同蛇状的丝瓜,玲珑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激动不已,此时我随机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它们的颜色、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具体内容及授课安排: 单元主题具体内容建议授课时数 1多彩的春天 识字1 1柳树醒了 2春雨的色彩 3邓小平爷爷植树 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语文园地一 12—15课时 2家庭生活识字2 12—16课时

5看电视 6胖乎乎的小手 7棉鞋里的阳光8月亮的心愿 语文园地二 3保护环境识字3 9两只鸟蛋 10松鼠和松果 11美丽的小路 12失物招领 语文园地三 12—15课时 4快乐的夏天识字4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14荷叶圆圆 15夏夜多美 16要下雨了 17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四 14—18课时 5动脑筋想办 法 识字5 18四个太阳 19乌鸦喝水 20司马光 21称象 语文园地五 11—14课时 6我们的生活 多么幸福 识字6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23王二小 24画家乡 25快乐的节日 语文园地六 11—15课时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模式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执笔:金坛市殷雪梅小学滕晓惠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简要叙述) 本单元围绕“探究自然的奥秘”选编了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召唤少年儿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探索、发现,去从“绿色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去开启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痴迷于昆虫以至于被责骂的故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变色龙》中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生动地描写了变色龙这一珍稀动物的外形及捕食、变色的情景,告诉了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生物资源。《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去研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练习是以积累歇后语和观察的名言为主。单元习作则是在学生学习本组课文描写方法的基础上,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实现读书写作的结合。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会读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2、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相关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尝试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4、能在学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模仿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具体。领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5、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学会搜集资料。 重点难点分析 1、结合例文重点语段让学生掌握仔细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有条理记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欲望。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较已往相比,本学期每单元增加了1篇略读课文(共2篇)。“语文园地”的名称变为“回顾与拓展”。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本册教材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最后一分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分析 安吉外国语学校 金蔚惠(整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是根据教育部课程改革的部署,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进行编写的。新教材的编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力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下面从四个方面做介绍: 1.教材的编排 2.教材特点 3.教学目标与要求 4.教学内容与提示 一、教材的编排 这一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四部分。入学教育有四幅图,向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学习的教育。“汉语拼音”13课,为便于巩固,将13课分为四组,每组之后安排一个复习。“识字”全册共8课,分两次安排,每次学4课,独立成一组。“课文”全册共20课,5课为一组,编成四组。为了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识字和课文后有练习题。每组“识字”或每组“课文”后安排一个“语文园地”。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书后有两 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中还安排有大量的精美的图画。图画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不但着力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语文的积累,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教材内容的安排重点突出,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都不是孤立安排的,而是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如汉语拼音第四课,要学的拼音字母是d t n l 4个声母,同时出现,马、兔、大米、土地4个汉字词语。这几个词语不但起着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孕含着一个故事。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这样,就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不是单一的学习拼音字母。学生从一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对他们今后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科学性。 在教材中,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安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识字和写字为例,本册教材突出识字这个重点,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字400个,写其中的100个。认哪些字?应该是认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我们在编写教材之前,做了调查研究,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小学生常用字表》等几份资料,进行了分析综合,并加以人工干预,从中选择出最常用的400个字。据统计,这400个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小学生阅读材料的50%左右。学生学会了这400个字以后,就可以阅读课文或浅显的儿童读物,也可以在阅读中增加识字量,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写哪些字?也应该科学。应该是写笔画最简单、最常用的字。从生字表(二)可以看出,所写的字绝大多数是独体字,笔画最多的不超过8画。每课要求写3—4字,而且有一定的共同点。本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等笔顺规则,进行安排。例如:识字(一)第1课,三个字都练习“横”。同时练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识字(一)第2课是练习写“先横后竖”的字,同时认识丨、丿、三个笔画。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汉字的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 3.时代性。 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不论是课文、儿歌还

浅谈对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理解

浅谈对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理解 这几年来,根据本人教学业务的学习以及平时的教学经验,听了一些专家的讲座,我对小学语文的教材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分析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对于教材分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备课、教学的质量。所以,掌握好教材分析是作为一个合格老师的必备条件。 一、教材分析要兼顾内容全面和重点突出 对于备课过程而言,教材分析需要全面的视角和反复的修改补充,力求做到内容全面,角度多样。这样的过程除了能让老师本身最大程度地掌握好教材,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教学过程中,面对个性多样,思想活跃的学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做出调整,确保灵活性。除了内容的全面,对于教材分析还需要做好重点的突出。特别是各年段的阅读课文的解读,讲解精要,举例生动,让人很有启发。阅读课文要学会三关注: (一)关注教材的总体趋向。进入高年级后,教材更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落实。这是最终实现“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的总目标的重要一步,也是解读高年级课文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关注课文单元组合。在教材处理时,我们要整组备课,通盘考虑;关注联系,注意差异;前后照应,温故知新。这样使学生有效学习并迁移运用。 (三)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解读。在重难点突破上,我们要做到:①抓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向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②抓篇章结构,揣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③抓文体的辨别,,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教学重点。 二、教材分析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教材和学生是一个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典的教材往往一直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却差异很大。所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教材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在教材分析中多强调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结合教材本身教会学生去伪存真。2、重视与时俱进,教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实践,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不是脱离实际的过程。要改变教材分析中过于老套的内容,以一种更符合学生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材分析的学习心得体会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的学习心得体会伴着振奋与迷惘、求索与飞跃,我们淋漓尽致地体会着基础教育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激动。从“走近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师生们付出了自己的辛劳与汗水,当我们手挽着手走过五年级课改的第一个学期时,回首来路,我们感慨着、微笑着、憧憬着……在此学期,我们又要对新教材进行学习和探索,在学习了新教材分析后,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教师应如何吃透教材。一位教育家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这说明教师要“吃透教材”必须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提高。反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过程中也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个人素养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达到双赢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师要“吃透教材”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读通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课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读者的身份去读,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作者认识事物的观点方法,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其次从学生的身份去读课文;了解学生对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积累水平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些相同或差异之处,以便确立今后的备课路向。 2、钻研教材,选准好切入点。抓好切入点,选准切入点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切入点的选择主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阅读的规律而确定。 二、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如今新课程更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课堂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也随之扩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人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争议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体现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感。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

(整理)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凭借文本感悟真情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本组教材的主题是“动人心魄的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真情是待人的根本。人世间处处有亲情、战友情、师生情、邻里情、互助情、怜悯情……本组教材就以“动人心魄的真情”为主题安排了《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4篇课文,其中《再见了,亲人》、《桥》是精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是略读课文,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这4篇课文都洋溢着动人心魄的真情,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思想情感受到深深的感染与熏陶。 另外,“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也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 了解了本组课文的内容,再来看一下本组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潜心读书,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 3、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一些准备。 5、加强速读能力训练。 教学重、难点:潜心读书,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021年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欧阳光明(2021.03.07)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

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教材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类型教材进行示范分析,使师范院校学生明确教材分析的重要性和教材分析的依据、内容和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教材分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这里必须指出,尽管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教学大纲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此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当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才能结合大纲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之我见 马塘小学周晓琴 教材是个例子,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理解得深,思考得透,教材才能把握得好。这就是为什么公开课往往比平时上课好的原因。教师就要把每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 钻研理解教材是基础,一节课40分钟有限,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要思考的是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要给学生哪些知识点,必须有所取舍。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地教会学生。 下面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际,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分析理解语文教材,不妥之处,肯望大家指正。 一、整体把握,明确教材使用方向。 不管拿到哪册教材,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要静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做到胸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阅读,对要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掌握其精神实质,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整体上感知这一组文章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科学的定位。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阶段要求,最后把握好课时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有较大的偏差。 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包括练习其实细细分析都是有联系的。 把握了单元的主导思想后再细细分析每篇课文,找到每篇课文的关键核心,用一到两个主打问题引领学生去体会。 二、细致解读,展示教材内容魅力。 以上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提出的一些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涉及到的是对一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我觉得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要想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它,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读是理解教材的第一步。 听完特级教师的语文课,我们不禁会为其课堂上酣畅淋漓的表现所倾倒,殊不知,对课本中的每篇文章他们都已经做到了“烂熟于心”。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只有对课文内容了如指掌时,才能真正做到立足教材,也才能有望超越教材。随着读的深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会越来越深刻,朗读的品味也会越来越高,才能达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的境界。如朗读《爱如茉莉》,要能让学生听了为之动容;朗读《秦兵马俑》,要让学生听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勾划文章中重点的字、词、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感悟和理解,即:“潜心会文本”。 有时,我们对一个词语的灵感很可能触动全篇,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爱如茉莉》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和光泽里。”我在反复研读这句话时突然觉得眼前一亮:一个“探”字用得多好啊!连阳光也动情了,怕打扰父母淡淡的真爱。一个“探”字显出了语言的温情,阳光轻轻笼着他们,罩着他们,就像爱播撒在小小的房间里…… (三)要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 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

小学语文_《乡下人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词,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段落、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2、3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顺势导入新课。 老师发现咱同学都陶醉在这乡间小路上了,是不是这图片、这歌声还勾起了我们有些同学甜美的回忆呀!你想起了什么?(生谈) 这乡村生活呀真有说不完的情趣!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家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间生活。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了。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没有?读的时候注意老师标红字的读音和写法,自由练读一下。 指名读。正音、评价,强调多音字。齐读。 2、(1)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 (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谈印象,是啊,这么美的乡下人家作者用了一句话来概括,同学们找 一找?生说,评价,齐读,板书(独特、迷人) 三、概括美景,引导感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那些独特、迷人的画卷呢? 生谈,一起概括出美丽的6幅画面。 那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先欣赏第一幅图“屋前瓜藤绕”,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课文描写得最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喜欢的原因。并且思考

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生交流,是一道别有风趣、可爱的风景。从青红、碧绿说明颜色鲜艳,从石狮子和旗杆说明瓜藤的可爱,从而引导出这是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板书(对比)。 我们的瓜藤既风趣又可爱,那我们能不能带着这种风趣和可爱美美的读一读呢?生读、评价,再来读,评价。 四、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是啊,这么美的画面真是看也看不够,读也读不够,下面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2~6自然段,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想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画下来,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组内朗读交流,智慧共享。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5分钟) 五、班上展示,精品读悟 在老师眼里,同学们专心读书的样子就是这课堂上最美的一道风景!下面,谁愿意把你觉得最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或者跟大家讲讲你的体会? 处理段落点评:第一小组汇报门前花盛开,引导学生体会鲜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解释时令的意思。 一切是那么自然,和乡村风光和谐地相互映衬着,构成了一道朴素的风景,读,评价。 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组:雨后冒春笋: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老师也喜欢这春雨后的竹笋。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有没有哪一个词语特别吸引你?为什么?(指名说:探) 师引导:写活了。有趣吗? 你能不能试着学一学这些小竹笋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样子? 多可爱的一群小竹笋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答) 师: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来,可爱的小竹笋们,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教材分析 【篇一:《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 情分析及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 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 题编写的。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 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 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和语言文字训 练的极佳载体。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 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孩子们创设民主平等 的氛围,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并重,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 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 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 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和人合作意识。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和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 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 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 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 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 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 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 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 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 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 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如何进行语文教材分析

如何进行语文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过去,教材分析主要是由教材编写组的专家、或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专家、或县教研员及资深的教师承担,提供给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空间不大,教师对教材分析的意识与主动进行教材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育实际出发,确立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主导地位,尤其要确立村小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主导地位,提高村小教师主动分析教材的意识。那么,在课程改革新背景下,村小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呢?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我们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地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知识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作为贫困山区的乡镇中心校,是由许多间村级小学组成,倘若村级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那么,就决定着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村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村小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不再是狭义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现代教材分析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分析是指各村小内部、外部的环境分析。其中,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师资、学校条件等的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有关村社、信息、村小周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分析。教学是针对本校、本年级、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的,每所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进行教材分析时,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首先进行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分析越客观、越准确,对我们的教材分析就越有帮助。这样,不仅对教学背景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整合教材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反映在教材分析上,就是要充分校本化地分析、处理教材。教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本校、本年级甚至本班学生的教学。 一般来说,分析教材应从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五读”。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等。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是中心校还是村小,课堂教学都要受课程标准的指导,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村小教师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