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还会滋生出两个更可怕的名词:自我实现预言和刻板印象威胁。

首先来看一下自我实现预言,一个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最深刻的例子就是我们不堪入目的足球。

——中国人就不是踢球的料子,中国人永远也战胜不了韩国,中国男足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可怕的是,他们说的话全部实现了,我想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铁证,由于这些刻板印象,让整个社会带来了一种更强烈的偏见,这种社会环境下,还在国家队的球员们,他们的心难道是铁打的?

显然不是,于是他们的想法变得非常简单,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咱们去踢球不过是捞个好处,赚些钱,输完球就走人,谁让你们这么说的!

我想自我实现预言的可怕正在于此。再来看看刻板印象威胁,一种打击人自信的最好方式:来看看中国人民在最危难的时刻,那些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是怎么评判我们的。

——你们中国人是不可能画出真正的好画的,你们中国人就是东亚病夫,你们中国人永远也不可能发展自己的事业,你们中国人在战争中永远是失败者……

于是许多中国艺术家真的开始回避艺术,许多中国人真的开始躲到屋里偷偷吸食毒品,许多中国事业家开始向列强低头,许多士兵开始对指挥官怀疑……

这就是刻板印象威胁,它的可怕足以灭亡一个民族!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没能战胜刻板印象威胁,最终导致了灭亡甚至是血统的灭绝,但我们中国却一直屹立在这个世界的东方,因为我们有了我们需要的人来打破那些刻板印象,徐悲鸿挺身而出让艺术家们相信我们的潜力,霍元甲冒着生命危险破除了东亚病夫的魔咒……

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话,刻板印象虽然是由心理学引发的一个问题,它却最终回归到了树立我们的信仰这样一个高度上:人原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一定也能做到!

正是由于我们拥有最伟大的心灵,我们永远不可能被规律拘束!刻板印象永远都是子虚乌有,只要我们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完全可以让那些不该有的刻板印象通通消除!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2.性别角色社会化即个体在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3.社会态度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规律。(√)4.广告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5.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6.相关的事件一定能够揭示因果。(×) 7.社会心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的,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所有事情所表现的社会心理都不同。(×) 8.阿西的实验证明所有人都会屈服于群体压力。(×) 9.被研究人员揣摩研究者研究动机的现象被称为研究者倾向。(×)10.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可以进行无目的的观察。(×)11.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好的君主既要勇猛无比有力量,还要狡猾无比像个狐狸一样。(√) 12.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马基雅维利都认为人性本恶。(√)13.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古典心理学都是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14.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它要研究由诸多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心理。(√) 15.戈弗曼的拟剧论讲人生如戏。(√) 16.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方法论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则性的指导思想√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一些名家的言论或者思想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观察法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分析。× 亚里士多德倡导性善论。× 麦独孤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后面隐藏的动因是本能√ 迪尔凯姆认为可以把社会的整体意识还原为个体意识的相加× 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奥尔波特认为研究心理学应当研究群体。× 过分注重实验室研究是社会心理学 20 世纪70 年代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比较注重实验× 西方社会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 精神分析当中的社会文化学派是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位可以被称为大师的社会心理学家√ 自我扮演的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角色。√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性器期阶段× 霍妮认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

三个老外的中国印象

三个老外的中国印象 2005-10-26 00:00 马文会/编译自美国《视点》 MarkCarter(美国):中国人在意别人的看法 在2001年来中国前,我对这个国家确实知之甚少。我从来就没去过亚洲,也不认识去过中国的人。我所知道的就是,中国人口众多,有长城,有丝绸,有筷子。仅此而已。我对中国人是什么样子没有概念。在我的家乡内布拉斯加州有一个华人社区,但他们大多数人都独来独往。而在我以前的学校,有一些华人小孩,他们的举止与其他人没什么差别,我从来就不认为他们与我有何不同。我从来没有碰到过来自中国本土的人。 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最初的印象是这里的人太多了。即使是在乡村,你也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的人群。起初,我可能对这些人群和喧闹声有些承受不住,不过现在习惯了。也许,我还习惯得有点儿过头。因为现在我发现,我在中国居住的那个郊外社区安静得有点儿压抑! 令我吃惊的还有这里的人。我总认为亚洲人非常内敛和严肃。而没过多久,我就意识到中国人健谈而友好。令我震惊的还有他们对异国事物的兴趣。 当我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中国人非常在意其他国家的人对他们的看法。我觉得这有些不同寻常。过去我总认为,中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不受外界影响而存在。中国人总问我是否喜欢中国。嗯,我还待在这里啊,不是吗? FionaMason(英国):中国只是模仿圣诞节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9年。与许多西方人一样,在来中国之前,我认为这里对物质的追求,和欧美相比要差很多。而我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对物质的追求,比我之前见过的任何人都要更胜一筹。我以前对中国的看法是一个误解。当然了,这里跟我们在功夫片中看到的不可能一样。然而,在中国除了考工商管理硕士和拥有最新款的手机以外,生活之中应该还有更多的乐趣! 我认为,西方的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非常关心全球化的影响。他们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把全球化看作是单一文化的扩张,而这正在扼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这一点在中国显而易见。这里的一些年轻人已经背弃了其自身的文化,去仿效他们所谓的西方文化(那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文化)。我为此感到有些悲哀:因为如果中国的年轻人在不理解西方文化的前提下照搬西式风格,那么学到的不过是文化的皮毛。

社会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社会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非参数检验:泛指“对分布类型已知的总体进行参数检验”之外的所有检验方法。符号检验:181页 配对符号秩检验:183页 秩和检验方法:把两个样本混合起来,从小到大进行编号;分别计算两个样本的秩和;;计算检验统计量U;如果计算出的U只小于或等于从附表10中查处的临界值,则零假设被拒绝。 游程检验:把样本1和样本2混合起来,按数值从小到大编号;点算游程数目,以混合样本中游程数目r为检验统计量。 确定性关系:一个变量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值也就完全确定了。 非确定性关系:给定了一个变量值,另一个变量值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相关系数r:这一指标用来度量相关关系程度或强度。就线性相关来说,当\r\=1时,表示完全相关;当0<\r\<1时,表示不完全相关;当\r\=0时,表示无相关或零相关。 判断两个变量有因果联系的条件:(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有其他因素形成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 列联表:按品质标志吧两个变量的频数分布进行交互分类,由于表内的每一个频

数都需同时满足两个变量的要求,所以列联表又称条件频数表。 消减误差比例(PRE)=(原来的误差—后来的误差)\原来的误差 Gamma系数:适用于测量两对称的定序变项的相关系数。 积差系数:两个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测量,最常用的就是积差系数。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用积差方法推导出来的,所以也称皮尔逊相关系数,用符号r表示。回归:有一种力量使子辈个体身高趋向父辈平均身高,高尔顿把这种趋向中心的现象称之为回归。 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总体是否具有正态或其他分部形式的非参数统计检验。 方差分析:他可以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差异的统计检验方法。 时间数列:是某一指标的数值按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序列,也称动态数列。一般有两个基本要素构成:被研究对象所属的时间和反映该现象在各个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 增长量:总量指标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之差,表明该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和减少的绝对数量。(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发展速度:反映社会现象发展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即时间相对数。发展速度时报告期发展水平除以基期发展水平所得之商。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表示水平提高了;如果这个比值小于1,表示水平下降了。(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讲课稿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①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研究人的社会动机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④研究社会态度的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自20C20’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与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与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与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 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儿童期的社会化:基本社会化 2.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3.成人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4.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 2.家庭 3.学校 4.同辈群体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xiaohaoyu1982@https://www.360docs.net/doc/333548989.html,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 社会心理学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过程== 社会知觉,,社会态度 人际过程-----吸引与亲密,,人际交往 群体过程==攻击和亲社会行为,,从众与服从 社会知觉的内容 自我知觉==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 吸引的影响因素: 个人特质相似性互补性熟悉性接近性 亲密的影响因素: 依恋公平自我表露沟通 攻击行为: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 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重点回答问题 观察法描述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相关法预测知道了x,能预测y吗? 实验法因果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吗? 在当代心理学研究中,实证主义的方法因其科学性占据着主要地位。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观察法: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并对其测量值或行为印象加以记录的一种方式。 观察法包括参与观察法和档案分析法。 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会产生互动并尽量不对情境进行任何改变。 档案分析法:观察法的一种形式,由研究者考察一个文化中所积累的文件记录或档案(如日记、小说、杂志、报纸等)。 观察法的局限 1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到的内容不一样 2局限于特定群体、情境或某种特定类型的活动上 3只能对行为进行描述,而无法推论因果关系。 4某些特定行为很少发生 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 相关法:系统地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继而评估其关联性的方法。 调查:相关法常用技术,选取一些人作为样本,询问其态度或者行为的研究方式。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发展阶段 研究方法与原则(5原则7方法)教官理发系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作用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初创时期(1920以前) 发展时期(1920~1960) 成熟时期(1960~1980) 完善时期(1980以后)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 化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注意个体差异 学习准备状态 抓住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概述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 特征 结构 生物遗传、社会(家庭、学校教 育、同辈群体)、个人主观因素 认知 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群体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具体型-抽象型 辐合型-发散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 内涵 学生学习 的分类 巴经典 桑试误 斯操作 班社会 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可恶)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布)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哦)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假信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概念 分类 加涅 奥苏贝尔 其他 学习水平分类(8) 学习结果分类(5) 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强化VS 惩罚 程序教学(小贩定错饭) 普雷马克效应(祖母效应)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财大版)上课讲义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 历史脉络下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情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 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还比观察法经济。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在现实的环境中和现实的人打交道,避免在实验室很不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被试获取研究结果。因此,现场实验要把猜测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被试的反应会更加自然,而更少受到猜测引起的各种倾向性的影响。 4、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较好地控制了变量,但却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其结果一般持谨慎态度。 5、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 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6、角色期望 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角色期望首先是要他人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对这种希望心领神会。如罗森塔尔实验 7、角色冲突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时的产物。 简答: 1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D.A.Taylor,1973)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 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 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初中英语作文:中国印象

初中英语作文:中国印象 【我寄语】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作文- 中国印象,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Ive heard a saying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stay in a country for three weeks you can write a book, three months a postcard, and three years nothing! I am now faced with this problem. Having lived in China for about five years, I am totally used to daily life here. That shouldnt be something to complain about, right? Adapting to a different society and culture is something to be satisfied with, is it not? Usually it would be. However, it makes writing a column about my impressions of China a lot more difficult. Luckily for me two friends from my country, Ireland, came to visit me during the summer. It was their first time in China and it was through their eyes that I rediscovered the pleasure of experiencing a foreign culture for the first time again. At first I found their remarks and reactions to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 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 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 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 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 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 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 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

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 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 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 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 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 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 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 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

1.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人们既用它来分析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现象,也用它来估计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2.国势学派 产生于德国,其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亨瓦尔。该学派一直以统计学为名,但只用文字记述,不用数字计量,历史上人们将该学派称为“有名无实”学派。 3.政治算术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为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该学派“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虽然没有使用统计学这一名词,但所使用的社会宏观数量对比和分析方法揭示了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历史上人们将这一学派称为“有实无名”学派。马克思对配第评价很高,誉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4.数理统计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未比利时人凯特勒,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由于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社会随机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准确性。因此,一门兼有数学和统计学双重意义的学科被命名为“数理统计学”。凯特勒也被人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5.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6.大数规律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

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7.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9.样本和(或)样本总体 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10.标志 标志是说名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 11.虚拟变量 当品质标志的变异性用离散变量来表达时,这个变量可称虚拟变量。 12.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得统计指标集合体。 13.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也有人称之为母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 14.中位数 把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正中处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 15.众数

社会心理学答案

1.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观点的?80年代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确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自变量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普通社会心理学和群体行为 11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错误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考试法 13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错误 14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一般观察法 15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错误 16相关就可以解释因果。错误 17观察法根据主体参与情况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2 18访谈法和问卷法统称为什么? 调查法 19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正确 20群体心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的关系 21麦孤独的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错误 22现场实验法对任何条件都不用控制。错误

23观察法中除了一般观察法还有参与观察法 24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正确 26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证实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分析论”阶段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错误 27社会经验论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哪个时期?形成 28卢梭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来自教育 29人类的遗传基因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正确 30调查法可以分为几类?2 31婴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害怕感是在什么时期?8-10个月 32人生来就会有“我”的概念。错误 3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和自我的相互作用决定l人格的发展方向。错误 34在社会化过程中,5-6岁孩子产生的情感不包括骄傲 35性行为从社会生物学角度来看是为了繁衍后代。正确 36罗曼蒂克激情是在5-6岁产生的感情。错误 37控制有余,爱心不足是哪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表现? 专制型 38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39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不是同步的,是有固定顺序的。正确 40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依附期的变化趋势是变长 41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是角色学习 42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价值取向,在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正确 43研究发现,人的一半以上的人格特征是通过遗传得来的。正确

1983年--纪录片,影视纪实,专题片外文翻译--中国映画西方纪录片中的中国印象

中文3009字,1800单词,英文字符9330 译文原文出处: 《CHINA IMAGES ABROAD: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INA IN WESTERN DOCUMENTARY FILMS》,Merrilyn Fitzpatrick,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 9 (Jan., 1983), pp. 87-98 中国映画:西方纪录片中的中国印象 马林.菲茨帕特里克 西方人从这个世纪早期开始制作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这项工作涵盖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从1905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日俄战争,一直持续到文革之后。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纪录片制作人不仅反映了中西方关系的变化,同时展示了纪录片自身在过去80年间的发展。 这个世纪的中国经历着最动荡的历史,因此这些影片也主要关注于战争、革命、政治和社会问题。好莱坞系列电影甚至把影片中的中国背景限定在这些动荡的因素里:农民生活(《大地》1937年,《龙种》1944年);军阀混战中的传教士(《六福客栈》1958年);反帝国主义运动(《在北京的55天》1963年)和内战(《圣保罗炮艇》1966年);或者如同解放前的上海那样,成为条约、奢华和阴谋的代名词(Sternber的《上海快车》1932年)。但是,这些影片全部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拍摄,而不是在中国。战火导致的动乱、审查制度以及与外界隔离的状态,挫败了那些外国人人进入中国实地拍摄的念头。因为这些原因,1949年前的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的实况报道。 从1949年开始,西方纪录片一直受限于中国政府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严格控制、中国长期的仇外心理(尤其是在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以及一直延续至70早期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容敌对状况。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76年,一些微弱的变化开始发生。那些纪录片一般都得到了国家邀请、支持并且是在政府严密控制下拍摄,在选题和拍摄手法上也被受到严格的控制。Edgar Snow和Felix Greene这样的“中国专家”,充当了先驱的作用。然后在如何摆脱中国政府这种家长式的严格控制,坚持影片的公正性方面,他们还不如Chris Marker (《北京的星期天》,1955年),Michelangelo Antonioni(《中国,1974年》)和Joris Ivens(《愚公如何移山》,1976年)。这个时期的影片,很少反应中国人的个性或是导演对于中国的个人看法,他们大多数只是充当了宣传工具而已。事实上,这正是这些影片的最大看点所在,因为它们真切地反映了特殊时期中国政府的诉求。它们被当作记录那个年代稍纵即逝的中国政治的宝贵资料。 尽管中国政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些影片的内容,但制片人的风格和手法

《社会统计学》作业(共享含部份答案)

社会统计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B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B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判定系数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题型说明: 一、选择题:15题*2分=30分 二、名词解释:6题*3分=18分 三、简答:4题*8分=32分 四、论述题:1题*20分=20分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民族是最大范畴的群体。 2、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3、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成立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第一次是在韩国召开的,第二次在日本,第三次在中国台北由杨国枢主持召开。 4、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四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轮廓。 5、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 6、关于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作用,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社会心理状态,二是影响心理沟通和心理表达的程度。 7、社会心理 8、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9、群体心理 10、大众心理 11、民族心理

12、请通过某些社会问题,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对于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章研究方法 1、乔根森主张,具有下面特征者都是参与观察者: ⑴开放式的; ⑵研究者作为被观察团体的成员之一; ⑶个案的深度访谈; ⑷直接观察。 2、戈尔德(Gold)把参与的程序分为四种:⑴完全参与者;⑵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⑶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⑷完全的观察者。 3、期待效应 4、随机抽样 5、定量研究: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6、访谈的类型:⑴无结构访谈;⑵结论化访谈。 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特点? ㈠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㈡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㈢期待效应; ㈣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8、问卷调查中题目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⑴理解性原则; ⑵准确性原则;

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还会滋生出两个更可怕的名词:自我实现预言和刻板印象威胁。 首先来看一下自我实现预言,一个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最深刻的例子就是我们不堪入目的足球。 ——中国人就不是踢球的料子,中国人永远也战胜不了韩国,中国男足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可怕的是,他们说的话全部实现了,我想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铁证,由于这些刻板印象,让整个社会带来了一种更强烈的偏见,这种社会环境下,还在国家队的球员们,他们的心难道是铁打的? 显然不是,于是他们的想法变得非常简单,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咱们去踢球不过是捞个好处,赚些钱,输完球就走人,谁让你们这么说的! 我想自我实现预言的可怕正在于此。再来看看刻板印象威胁,一种打击人自信的最好方式:来看看中国人民在最危难的时刻,那些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是怎么评判我们的。 ——你们中国人是不可能画出真正的好画的,你们中国人就是东亚病夫,你们中国人永远也不可能发展自己的事业,你们中国人在战争中永远是失败者…… 于是许多中国艺术家真的开始回避艺术,许多中国人真的开始躲到屋里偷偷吸食毒品,许多中国事业家开始向列强低头,许多士兵开始对指挥官怀疑…… 这就是刻板印象威胁,它的可怕足以灭亡一个民族!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没能战胜刻板印象威胁,最终导致了灭亡甚至是血统的灭绝,但我们中国却一直屹立在这个世界的东方,因为我们有了我们需要的人来打破那些刻板印象,徐悲鸿挺身而出让艺术家们相信我们的潜力,霍元甲冒着生命危险破除了东亚病夫的魔咒…… 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话,刻板印象虽然是由心理学引发的一个问题,它却最终回归到了树立我们的信仰这样一个高度上:人原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一定也能做到! 正是由于我们拥有最伟大的心灵,我们永远不可能被规律拘束!刻板印象永远都是子虚乌有,只要我们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完全可以让那些不该有的刻板印象通通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