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唐风 注音 12篇全

诗经.国风.唐风 注音 12篇全
诗经.国风.唐风 注音 12篇全

诗经国风唐风

目录

蟋蟀 (3)

山有枢 (5)

扬之水 (7)

椒聊 (8)

绸缪 (9)

杕杜 (10)

羔裘 (11)

鸨羽 (12)

无衣 (13)

有杕之杜 (14)

葛生 (15)

采苓 (17)

蟋蟀

xīshuài

蟋蟀

xī shuài zài táng,suìyùqímò。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jīn wǒ bùlè,rìyuèqíchú。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wúyǐ dàkāng,zhísī qíjū。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hào lèwúhuāng,liáng shìqúqú。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xī shuài zài táng,suìyùqíshì。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jīn wǒ bùlè,rìyuèqímài。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wúyǐ dàkāng,zhísī qíwài。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hào lèwúhuāng,liáng shìjuéjué。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xī shuài zài táng,yìchē qíxiū。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jīn wǒ bùlè,rìyuèqítāo。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wúyǐ dàkāng,zhísī qíyōu。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hào lèwúhuāng,liáng shìxiūxiū。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山有枢

shān yǒuōu

山有枢

shān yǒuōu,xíyǒu yú。

山有枢,隰有榆。

zǐ yǒu yīshang,fúyèfúlǚ。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zǐ yǒu chēmǎ,fúchífúqū。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wǎn qísǐ yǐ,tārén shìyú。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shān yǒu kǎo,xíyǒu niǔ。

山有栲,隰有杻。

zǐ yǒu tíng nèi,fúsǎ fúsǎo。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zǐ yǒu zhōng gǔ,fúgǔfúkǎo。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wǎn qísǐyǐ,tā rén shìbǎo。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shān yǒu qī,xíyǒu lì。

山有漆,隰有栗。

zǐyǒu jiǔshí,hébùrìgǔ sè?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qiě yǐxǐlè,qiě yǐ yǒng rì。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wǎn qísǐyǐ,tārén rùshì。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扬之水

yáng zhīshuǐ

扬之水

yáng zhī shuǐ,bái shízáo záo。

扬之水,白石凿凿。

sùyīzhūbó,cóng zǐyúwò。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jìjiàn jūn zǐ,yún hébùlè?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yáng zhīshuǐ,bái shíhào hào。

扬之水,白石皓皓。

sùyīzhūxiù,cóng zǐyúhú。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jìjiàn jūn zǐ,yún héqíyōu?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yáng zhīshuǐ,bái shílín lín。

扬之水,白石粼粼。

wǒ wén yǒu mìng,bùgǎn yǐgào rén。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jiāo liáo

椒聊

jiāo liáo zhīshí,fān yǎn yíng shēng。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bǐ qízhī zǐ,shuòdàwúpéng。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jiāo liáo jū,yuǎn tiáo jū。

椒聊且,远条且。

jiāo liáo zhīshí,fān yǎn yíng jū。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bǐ qízhī zǐ,shuòdàqiě dǔ。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jiāo liáo jū,yuǎn tiáo jū。

椒聊且,远条且。

chóu móu

绸缪

chóu móu shùxīn,sān xīng zài tiān。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jīn xīhéxī,jiàn cǐliáng rén?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zǐ xī zǐxī,rúcǐ liáng rén hé?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chóu móu shùchú,sān xīng zài yú。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jīn xīhéxī,jiàn cǐxièhòu?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zǐ xī zǐxī,rúcǐ xièhòu hé?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chóu móu shùchǔ,sān xīng zài hù。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jīn xīhéxī,jiàn cǐcàn zhě?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zǐ xī zǐxī,rúcǐ càn zhěhé?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dìdù

杕杜

yǒu dìzhī dù,qíyèxǔxǔ。dúxíng jǔjǔ。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

qǐ wútā rén?bùrúwǒtóng fù。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jiēxíng zhī rén,húbùbǐ yān?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rén wúxiōng dì,húbùcìyān?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yǒu dìzhīdù,qíyèjīng jīng。dúxíng qióng qióng。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

qǐ wútā rén?bùrúwǒtóng xìng。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jiē xíng zhīrén,húbùbǐyān?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rén wúxiōng dì,húbùcìyān?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gāo qiú

羔裘

gāo qiúbào qū,zìwǒrén jū jū。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

qǐ wútārén?wéi zǐzhīgù。

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gāo qiúbào xiù,zìwǒrén jiū jiū。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

qǐwútā rén?wéi zǐ zhī hǎo。

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bǎo yǔ

鸨羽

sùsùbǎo yǔ,jíyúbāo xǔ。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wáng shìmígǔ,bùnéng yìjìshǔ。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fùmǔhéhù?yōu yōu cāng tiān,héqíyǒu suǒ?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sùsùbǎo yì,jíyúbāo jí。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wáng shìmígǔ,bùnéng yìshǔjì。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fùmǔhéshí?yōu yōu cāng tiān,héqíyǒu jí?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sùsùbǎo háng,jíyúbāo sāng。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wáng shìmígǔ,bùnéng yìdào liáng。

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

fùmǔhé cháng?yōu yōu cāng tiān,héqíyǒu cháng?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wúyī

无衣

qǐ yuēwúyī qīxī?

岂曰无衣七兮?

bùrúzǐ zhīyī,ān qiějíxī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qǐyuē wúyī liùxī ?

岂曰无衣六兮?

bùrúzǐzhī yī,ān qiě yùxī!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有杕之杜

yǒu dìzhīdù

有杕之杜

yǒu dìzhī dù,shēng yúdào zuǒ。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bǐ jūn zǐ xī,shìkěn shìwǒ?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

zhōng xīn hào zhī,héyǐn shízhī?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yǒu dìzhī dù,shēng yúdào zhōu。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bǐ jūn zǐ xī,shìkěn lái yóu?

彼君子兮,噬肯来游?

zhōng xīn hào zhī,héyǐn shízhī?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葛生

gě shēng

葛生

gě shēng méng chǔ,liǎn màn yúyě。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yǔ měi wáng cǐ,shuíyǔ?dúchǔ?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gě shēng méng jí,liǎn màn yúyù。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yǔ měi wáng cǐ,shuíyǔ?dúxī?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jiǎo zhěn càn xī,jǐn qīn làn xī。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yǔ měi wáng cǐ,shuíyǔ?dúdàn?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xiàzhīrì,dōng zhīyè。

夏之日,冬之夜。

bǎi suìzhīhòu,guī yúqíjū。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dōng zhīyè,xiàzhīrì。

冬之夜,夏之日。

bǎi suìzhīhòu,guī yúqíshì。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采苓

cǎi líng

采苓

cǎi líng cǎi líng,shǒu yáng zhīdiān。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rén zhīwěi yán,gǒu yìwúxìn。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shězhān shě zhān,gǒu yìwúrán。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rén zhīwěi yán,húdéyān?

人之为言,胡得焉?

cǎi kǔcǎi kǔ,shǒu yáng zhīxià。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rén zhīwěi yán,gǒu yìwúyǔ。

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shězhān shě zhān,gǒu yìwúrán。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rén zhīwěi yán,húdéyān?

人之为言,胡得焉?

cǎi fēng cǎi fēng,shǒu yáng zhīdōng。采葑采葑,首阳之东。rén zhīwěi yán,gǒu yìwúcóng。人之为言,苟亦无从。shězhān shě zhān,gǒu yìwúrán。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rén zhīwěi yán,húdéyān?

人之为言,胡得焉?

2019年《诗经·国风·唐风·杕杜》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 第六篇杕杜 【概要】孤独的生存体验--反映流浪人的孤单徘徊。【原文】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 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注释】 ?有杕(dì地):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 ?湑(xǔ许):形容树叶茂盛。 ?踽踽(jǔ举):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比:亲近。 ?佽(cì次):资助,帮助。 ?菁菁:树叶茂盛状。 ?睘睘(qión g穷):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译文一】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译文二】 有棵孤独棠梨树,绿叶茂密又繁盛。孤身一人在行走,难道没有人相依?不如同宗兄弟亲。路上行人真可叹,为何不同他亲近?独行人没有兄弟,何不帮他解忧戚? 有棵孤独棠梨树,绿叶苍翠又茂盛。孤身一人无依靠。难道没有别的人?不如同姓兄弟亲。路上行人真可叹,为何不同他亲近?独行人无兄无弟,何不帮他解忧戚? 【读解】 看来,孤独感并非现代人才具有的独特生存感悟。西方哲人尼采曾宣称:上帝死了,人类从此成了孤独无靠的流浪儿。这一宣言被看作是惊世骇俗之言。那么,照这个标准来看,从来没有上帝保佑的中国人,岂不是早就是孤独无靠的流浪儿了吗? 差不多可以这么说。《杕杜》所表达的,远不止是一个流浪汉的具体孤独感,同时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意味,也就是说,它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喟叹,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孤独并非完全可以按外在形式来判断。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处在颠沛流离的状态中才会感觉到孤独无靠;即使身处闹市,在亲朋好友的包围之中,也会有孤独感。真正的孤独感是心灵的一种状态,是心灵牌沉寂时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中,心灵失去了激活的源泉,没有碰撞、发出火花的机会,对外在事物的反应陷于麻木和绝望之中,仿佛只有心灵本身在黑暗不断漂浮游移,完全丧失了向上的活力。 处在孤独状态之中,心灵和肉体是分离的。一个人尽管可以吃喝住行,甚至可以谈笑风生、寻欢作乐,这仅仅是外在的、肉体层面的机械生命活动,而内存的心灵却处在游离的孤独状态。这同强装笑脸、强忍悲痛完全不同。 心灵的孤独是绝对的,无可救药的;现实的孤独是相对的,可以战胜的。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一定孤独;一个身处闹市的人,完全可能孤独。因此,是否孤独,难以用是独自一人不是众多人相片这个外在标准来衡量。 尤其可注意的是,我们害怕孤独,却又喜欢独处。这里面有太多的话可说。 【鉴赏】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

中国各朝代文化知识(文学)

中国各朝代文化知识(文学) 一)春秋时代 l、《诗经》,又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檀》、《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刿论战》、《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

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询讳,改称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非、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原文翻译及鉴赏《国风·唐风·杕杜》 先秦:佚名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译文】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鉴赏】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读者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所以这“兴”又是“反兴”。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得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国学诗经之《国风·唐风·葛生 》译文和注释

国学诗经之《国风·唐风·葛生》译文和注释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译文 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注释 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盖。楚:灌木名,即牡荆。

蔹(liǎn):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诗集传》: “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同“灿”。 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 所用。”烂:灿烂。 旦:天亮。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一说旦释 为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鉴赏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绝大部分,前一部分 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 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 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 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能够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个开 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 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唐风12篇

诗经·国风·唐风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鸠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12篇)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箐箐。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 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羔裘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国风文化浅析

国风文化浅析 国风文化标志着日本文化逐渐消化汉文化,完成了唐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促使日本文化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国风文化产生的背景,表现以及特征,意义进行分析读解,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 奈良时代及平安时代初期正值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唐文化时期,日本大量派遣遣唐使,以及大量留学生,留学僧的归国,得以吸收唐文化。894年菅原道真建议向朝廷上奏建议停止派遣遣唐使,并于同年获得批准。深受唐朝文化影响的日本随着公元十世纪唐朝的灭亡,迎来了创造独具日本风格文化的时期。国风文化便是这一时期日本文化的统称。 一、国风文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分析 国风文化的兴起与遣唐使的废止有着必然的联系。当时的唐朝不再是贞观之治时政治清廉,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的唐朝。由于安史之乱,以及黄巢之乱等长年战乱的状况下,留学生在唐朝无法安心学习。当时日本出使唐朝需要经过朝鲜,而当时与朝鲜关系不好,因此在894年菅原道真提议废止遣唐使,并得到批准。 大化改新后的中央集权也因功臣藤原家族的摄政,关白(辅佐天皇的职位)而慢慢瓦解。在藤原道长时,贵族政权达到顶峰。这些使汉风文化依赖的制度的瓦解,唐朝由盛转衰的文化,以及废止遣唐使都使唐风文化失去了活力。由此便产生的新的国风文化。它传承吸收唐文化,创造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新文化。 二、国风文化的表现 (一)假名文字 在国风文化的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创造了假名文字。假名是与汉文字中的真名相对应的,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例如:平假名あ 片假名ア 九世纪日本人据汉字草书发明了平假名,后又将汉字极简化创造了片假名。假名文字使得日语更能表达当时注重优美,纤细的审美观而被女性作家大量使用,尤其是贵族女性。 (二)宗教 平安时代初期,在唐风文化最盛之时,唐朝渡来的最澄的天台宗和空海的真

国风丨世界看中国,刺绣就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国风丨世界看中国,刺绣就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刺绣的特点 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 刺绣的针法 就刺绣的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9大类43种,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挑花、纳锦、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刺绣艺术表现效果。 例如,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颂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活色生香,香味朴鼻,尽态尽妍;使用乱针绣的人像和风景,绒条组织多变,装饰味浓,艺术效果强,富有浓郁的民间、民族特色;使用打点绣的绣品,则清静淡雅,极富诗情画意;运用打子绣的绣品,则具有古色古香、淳朴浑厚的艺术效果与技巧上的平、齐、细、密、和、光、匀、顺的特色。 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颜色的线绣出不同风格图案的工艺。中国刺绣的特色和艺术价值,直接体现在四大名绣上。 中国的苏绣以其针脚细密、色彩淡雅、绣品精细而著名,具有平、光、齐、匀、和、细、密等特点。人称苏绣“绣花能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 乱针绣是我国刺绣工艺美术界的一个创新品种,大乱针和小乱针,大乱针适合于油画的绣制,小乱针适合于摄影作品的绣制。乱针看似乱,其实乱中有律,它是利用长短参差的直针、横斜线条组织成交驻形,因而在掺合后仍能保留多种色线的固有色,色彩掺合的次数不拘,直至光、色、形都符合要求为止,因其针法独特.视觉表现力强赢得世人青睐。 打子绣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可以用它绣花蕊,也可以独立的绣图案画,用这种针法绣出的绣品精致而又坚固,受小磨察也不会损坏。用它来绣日用品中的意造纹样、尊碟瓶器类的纹样整齐美观。 平顺针是苏绣中运手最广泛也是最常见的针法,其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原文译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唐风·无衣》原文译文及赏析《国风·唐风·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译文】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 难道说我没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温暖。 【注释】 七:虚数,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

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 安:舒适。吉:美,善。 六:一说音路,六节衣。 燠(yù玉):暖热。 【鉴赏】 此诗与《秦风·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但前人往往曲为之说,《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釐王。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此诗盖述其请命之意”,“釐王果贪其宝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废,是以诛讨不加,而爵命行焉。”(同上)这一说法今人多表示怀疑,如程俊英《诗经译注》就认为“恐皆附会”。 从诗意来看,此篇似为览衣感旧或伤逝之作。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歌手,他本来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

从中来。诗句朴实无华,皆从肺腑中流出:“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拣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舒坦,那样美观。”“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合身,那样温暖。”语言自然流畅,酷肖人物声口。感情真挚,读之令人凄然伤怀。 对于诗中的句读,旧说两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今人徐培均认为应标点为:“岂曰无衣?七兮。”前四字为一句,用以自问,后二字为一句,用以自答,诗人正是在这种自问自答中,抒写了一腔哀思。另外在一些字、词的解释上也颇多歧见。如“七”字、“子”字、“六”字,朱熹《诗集传》以为“侯伯七命,其车旗衣服,皆以七为节。子,天子也”。又云:“天子之卿六命,变‘七’言‘六’者,谦也,不敢以当侯伯之命,得受六命之服,比于天子之卿亦幸矣。”朱熹的解释,完全服从于他对于这首诗主题的理解。这首诗既然是述晋武公向周釐王请求封爵之意,那末他就必然把“七”解释为“诸侯七命”,把“六”解释为“天子之卿六命”,而把“子”解释为“天子”。前二者与晋武公的诸侯身份相当,后者则与周釐王的天子地位相称。其说固然言之成理,不失为一家之见,然与诗的本意可能相去甚远。 从对此诗主题的理解出发,“七”和“六”俱为数词,也可以看作虚数,极言衣裳之多。而“子”则为第二人称的“你”,也即缝制衣裳的妻子。这样的理解,应该是符合诗的本意的。

诗经《国风·唐风·椒聊》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国风·唐风·椒聊》原文翻译及鉴赏《国风·唐风·椒聊》 先秦:佚名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翻译】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采来可把升装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花椒树上果实累累香满园,繁衍丰茂两手采来一捧满。那至诚至敬仁义的君子啊,他诚实高大而且忠厚良善。愿他像果实累累的花椒树,繁密枝条伸展得长长远远。

【鉴赏】 根据胡长青的说法,把此诗理解为赞美男子的诗应更为切合诗旨。他说,因为《诗经》所产生的时代,属于父系社会,男子早已享有无上的,这时期的生殖崇拜是以男性为主题的,称赞子孙众多,是对男性生殖能力的颂扬。把生育单纯地归之于妇女,囿于现代的认识习惯,不免惑于事物的表象了。再考察一下诗的本身,通观全篇,并不存在一处描写妇女某种特征的字句,况且“硕大无朋”“硕大且笃”,不是描绘妇女的词语。如果与《卫风·硕人》对妇女身材的描写相对照,更可明了二者的区别。 此诗首先以兴的手法,抒写景物之美。粗大虬曲的花椒树,枝叶繁茂,碧绿的枝头,结着一串串鲜红的花椒子,阵阵清香,随风飘动,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采摘下来,足有满满的一升。接着,以此为铺垫,以椒喻人,赞美那个高大健壮的男子,人丁兴旺,子孙像花椒树上结满的果实那样众多。比喻新奇、妥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后两句又回到了对花椒的抒写上,但因有了中间比喻部分的过渡,已不同于前两句的单纯起兴,而是比兴合一,人椒互化,前后呼应,对人物的赞美进一步深化,含蕴隽永,有余音袅袅之感。而语尾助词“且”的连用,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抒发,企慕之意,可谓一往情深。 此诗的第二章几乎是第一章的再现,只是调换了两个字,这

浅谈《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的涵义和表现手法

浅谈《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的涵义和表现手法 和古希腊长篇英雄史诗以叙事为主不同,中国早期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以抒情为主的道路。《诗经》三百零五篇,大多是抒情短章。但是,抒情和叙事本来就是分不开的。诗经几乎每一首又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寓情于事,涵情于物,这是中国早期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突出表征。 ———引自《<诗经·氓>的叙事艺术及文化内涵》张丛林老师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正如张丛林老师所说,《诗经》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关雎》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它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写的是一个贵族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位采荇姑娘,但“求之不得”而十分痛苦,以及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和欢愉。有人评价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它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的叙事艺术和艺术手法。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前四句)是总述;中间八句是写男主人公爱上采荇菜姑娘,但却“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最后八句为第三章,主要写男主人公想象如果有幸得到姑娘的爱,会怎样去讨好她。

第一章现在已经成为男性追求女性的名句,“关关雎鸠”,“关关”是拟鸟叫声,而“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它们用情专一,作者用雎鸠的爱情来比喻人类爱情的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写善良而美丽的女子,是男青年理想的对象,现在很多人读作“君子好(hao)求”,其实是不正确的,“好逑”应该翻译为“理想的对象”。 第二章开始,细节描写开始增多。男主人公看到了一个采荇姑娘,被她的美丽所折服,朝朝暮暮去思念她。由于“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这句话描写了小伙子无法得到姑娘的爱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表现的十分细致和细腻。一个“寤寐思服”我们看到了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悠哉悠哉”更是反映了长夜漫漫的无奈,朱熹曰:“悠,长也。”则按照朱熹的观点,悠哉悠哉,还寄托男主人公思念之深长也。“辗转反侧”也极其传神的表现了男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英俊的青年躺在床上思念采荇姑娘而辗转难眠。后来很多文学家也喜欢化用这句话来表现相思之苦,例如“饭不沾匙,睡如翻饼”。 第三章主要是写男主人公睡不着而开始想象如果能够得到采荇姑娘的青睐,会如何对她好,感情细腻而热切,男主人公要“琴瑟友之”,还要“钟鼓乐之”。一方面这些不仅表现了男主人公的痴情和对姑娘感情的热切,另一方面如果第二章是写实的话,第三章则带有点浪漫主义色彩,抒发了男主人公为爱情的美好前景而陶醉的感情。 《关雎》主要采用了“兴”和“比”的表现手法。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诗歌开头以雎鸠起兴,借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 《诗经?国风?唐风?杕杜》 第六篇杕杜 【概要】孤独的生存体验--反映流浪人的孤单徘徊。【原文】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 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注释】 ?有杕(dì地):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 ?湑(xǔ许):形容树叶茂盛。 ?踽踽(jǔ举):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比:亲近。 ?佽(cì次):资助,帮助。 ?菁菁:树叶茂盛状。 ?睘睘(qióng穷):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译文一】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译文二】 有棵孤独棠梨树,绿叶茂密又繁盛。孤身一人在行走,难道没有人相依?不如同宗 兄弟亲。路上行人真可叹,为何不同他亲近?独行人没有兄弟,何不帮他解忧戚? 有棵孤独棠梨树,绿叶苍翠又茂盛。孤身一人无依靠。难道没有别的人?不如同姓 兄弟亲。路上行人真可叹,为何不同他亲近?独行人无兄无弟,何不帮他解忧戚? 【读解】 看来,孤独感并非现代人才具有的独特生存感悟。西方哲人尼采曾宣称:上帝死 了,人类从此成了孤独无靠的流浪儿。这一宣言被看作是惊世骇俗之言。那么,照这个标准来看,从来没有上帝保佑的中国人,岂不是早就是孤独无靠的流浪儿了吗? 差不多可以这么说。《杕杜》所表达的,远不止是一个流浪汉的具体孤独感,同时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意味,也就是说,它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喟叹,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孤独并非完全可以按外在形式来判断。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处在颠沛流离的状态中才会感觉到孤独无靠;即使身处闹市,在亲朋好友的包围之中,也会有孤独感。真正 的孤独感是心灵的一种状态,是心灵牌沉寂时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中,心灵失去了激活的源泉,没有碰撞、发出火花的机会,对外在事物的反应陷于麻木和绝望之中,仿佛只有心灵本身在黑暗不断漂浮游移,完全丧失了向上的活力。 处在孤独状态之中,心灵和肉体是分离的。一个人尽管可以吃喝住行,甚至可以谈笑风生、寻欢作乐,这仅仅是外在的、肉体层面的机械生命活动,而内存的心灵却处在游离的孤独状态。这同强装笑脸、强忍悲痛完全不同。 心灵的孤独是绝对的,无可救药的;现实的孤独是相对的,可以战胜的。一个离群 索居的人,不一定孤独;一个身处闹市的人,完全可能孤独。因此,是否孤独,难 以用是独自一人不是众多人相片这个外在标准来衡量。 尤其可注意的是,我们害怕孤独,却又喜欢独处。这里面有太多的话可说。 【鉴赏】

诗经《国风·唐风·采苓》原文译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唐风·采苓》原文译文及赏析《国风·唐风·采苓》 先秦:佚名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译文】 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 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赏析】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文化与人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文化与人才 齐秀生 (烟台市委,山东烟台 264000)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文化下移,诸子百家周游列国、讲学授徒、游说诸侯,各国间朝聘会盟、征战频繁 等,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形成,华夏民族出现了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多元文化。当时社会氛围极为宽松开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时期”。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各类人才的成长。 [关键词]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环境;人才 [中图分类号]G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5)06-0084-06 [收稿日期]2005-09-11 [作者简介]齐秀生(1956-),男,山东淄博人,烟台市委副书记,历史学博士。 春秋战国时期,在民族融合、文化兼容背景下,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社会氛围极为宽松开放,这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人才辈出,也与这种兼容、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多元文化的形成 多元文化的形成与民族融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在战争与冲突的同时,相互间也有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也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形成。 民族融合体现了各族文化的开放性,破除了各个民族交流的障碍,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为春秋战国时期多元文化环境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各族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同时,不同的地理环境给人们提供着不同的物质经济条件,这个物质经济条件决定了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经济生活和生活方式。经过长期的沉淀,经济生活和生活方式就会渗透到不同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人们的宗教、伦理、习俗、艺术等方面,从而形成带有民族特点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列国相争、民族迁移融合的条件下逐渐显现而形成的。而在诸 侯国各自为政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区特色的区域文化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包括十五国和地区的民歌,绝大多数都产生于西周和春秋时代。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夏、商、西周以后,经过春秋战国五个半世纪的发展,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十数个具有丰富内涵、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陕西的三秦文化,甘肃的甘陇文化,四川、云南的巴蜀滇文化,两湖的楚文化,两广的岭南文化,江苏、浙江的吴越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多姿多彩,争奇斗艳,为中华文明一体多元格局 的形成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1](P1) 李学勤先生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主要形成了七大文化圈,也就是七大地域文化,即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三晋文化、秦陇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夷狄文化等,[2](P12)影响比较大的有齐鲁文化、 三晋文化和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吸收其它地域文化的先进因素,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从而使自身不断发展,臻于完备,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4 8

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唐风·扬之水》原文翻译赏析《国风·唐风·扬之水》 先秦:佚名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翻译】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士兵白衣红领整装待发,跟随他从曲沃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不欢乐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白得发光亮。士兵白衣

红袖整装待发,跟随他从鹄邑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刚刚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轻易告人传播四方。 【赏析】 此诗以“扬之水”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之比晋衰而将叛之。小河之水缓缓地流淌,流经水底的白石,清澈见底,映出粼粼的波纹。这是一个平静安祥的环境。谁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个很大的事变阴谋正在酝酿着。一群士兵身着白衣红领,准备在曲沃起事。他们看到了敬爱的桓叔将有所作为,非常高兴。跟随未来之主,必将成为有功之臣。所以,很多造反起家的人,历来是有所图、有所为、有所得的。 此诗一唱三叹,反复歌咏着扬之水,白石白,以此映衬着白衣红袖,旗甲鲜明,说明队伍正在整装待发。他们看到自己的胜卷在握,踌躇满志,不禁喜上眉稍,根本没有不成功的担忧。所以很自然地耳语起来。这样也使此诗笼罩着一种紧张又神秘的气氛。 诗中“素衣朱襮”、“素衣朱绣”是指诸侯的衣服,程俊英认为这是叛变者所穿。蒋立甫反驳之。因为根据程俊英的说法,潘

父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泄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父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日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水”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内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吸引着人,引人入胜。而“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衣”、“朱襮(绣)”在颜色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扩展阅读:《诗经》皆有曲调 诗与乐的关系密切,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明代大音乐家朱载堉《乐律全书》说:“《诗经》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宫调。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调。《周颂》三十一篇及《鲁颂》四篇,皆羽调。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皆角调。《商颂》五篇,皆商调。”诗与乐的这种关系在上博简《采风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证实。马承源先生认为:“简文是乐官依据五

《诗经·唐风·鸨羽》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 诗经·唐风·鸨①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④﹖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①鸨(bǎ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本性不喜栖木。②苞栩;丛密的柞树。下文也棘、苞桑也均为树木。③靡盬:没有停息。靡:没有。一说,盈,姑且,片刻的闲暇。④怙:依靠,凭恃。 15.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从鸨飞翔栖于树上写起,以这种反常行为引发下文对百姓不能正常生活的叙述,是《诗经》“兴”这艺术手法的典型表现。 B. “肃肃”是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带有萧杀、凄厉之感,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悲凉压抑的氛围。 C. “王事靡盬”一句在《采薇》中也有出现,两首诗都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 D. 诗人叙述了自己父母无所依靠、无粮食可吃之艰难之苦,这本是人祸所致,却反复向“悠悠苍天”发问,表现出他面对现实的绝望。 16. 本诗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有评价云“民情至此,咨怨极矣”。请结合此结构特点,分析诗中主人公抒发了哪几个层面的情感,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5. C “两首诗都批判了统治者穷兵赎武、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错误。《采薇》没有体现“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 16. 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无依、居无定所的愁苦无奈(“曷其有所”)﹔②对家中无 食无依的父母的牵挂和思念;③对连年征战、繁重征役不知何时能结束的批判和控诉(“曷其有极”)﹔④因征役无法正常进行农事耕作的抗议,渴望回归正常生活(“曷其有常”)。

古代文学《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⒀。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白话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唐风古韵

唐风古韵 时间:2018-06-10 10:42:12 | 作者:李安馨 五一假期我们一家逛西湖,来到了西湖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就看到了一张大的宣传画,上面写着“一日看尽长安花——唐都长安三彩精华展”。我一看这不是孟郊的千古名句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当时怀着愉悦的心情写下这首诗,那这个展览是不是也能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呢?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唐三彩的展厅参观了起来。 从介绍得知,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多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种釉色为主。古代“三”是多的意思,因而人们称这类陶器为“唐三彩”。 在展厅左手边我看到了一座棕红色马俑,膘肥体壮,马背上的马鞍盖上了一条墨绿色的有褶皱的毯子,褶皱纹路清晰可见。马尾巴微微向上翘,马蹄强壮有力,使得马儿看起来很是神气。马儿的额头、嘴巴、还有身体上都有杏叶形状的装饰图案,立体感很强,显得非常漂亮。不过我看到这匹马儿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马鬃毛上面有三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小方块,我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呢?仔细看了旁边的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三个小方块是马鬃毛被修剪出了三缕堞垛状的鬃毛,这就叫“三花马”,以“三花”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间流行的时尚。介绍中提到岑参有诗曰:“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毛”。这首诗我之前是没读过的,不过我忽然想到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心里想不知道五花马是不是就是把马鬃毛修剪出五缕堞垛状的鬃毛呢? 接着向前走,看到右手边有一尊梳妆女坐俑。据说100个唐三彩里可能只找得出1个坐着的,而这尊女坐俑就是这罕见的那一个。只见她坐在束腰形座墩上,上身穿着有绿色花纹装饰的白色短袖上衣,下身穿着一条精致的绿色拖地长裙,上面点缀着白色花朵。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左手握着一个已残破的铜镜,右手似乎正在往额头上贴饰“花黄”。这不就象《木兰诗》中描写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吗? 绕着展厅参观完这些精彩的唐三彩作品,看着这些工艺精湛、色彩华美的动物俑,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人物俑,还有一些逼真精巧的日常器皿、大气庄重的建筑模型,真是一场视觉盛宴,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心情愉悦极了,真是不虚此行!

诗经·唐风的五个基本特征

《诗经·唐风》的五个基本特征 0 引言 梁惠王讲:“晋国, 天下莫强焉。”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事实。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先进的区域, 为天下人士所向往。《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所云“虽楚有材, 晋实用之”便是例证。是以从历史、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等多方面研究考察晋国, 对于我们现在两个文明的建设都会产生有益的启示和促进的作用。本文则从文学的角度对晋国文化作一些探讨。不当之处, 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说起晋国的文学, 可以探讨的话题很多。比如:从文章方面看, 《尚书》中的《文侯之命》就是重要的文献和文章。周幽王宠褒姒、废申后、逐太子宜臼, 宜臼奔申。申侯与犬戎杀幽王, 朝廷大乱, 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宜臼立为王, 迁都洛阳, 是为平王。周平王于是以晋文侯为方伯, 赐以秬鬯、弓矢、名马, 其策命洋洋洒洒, 有波澜, 有感情, 是西周时期少有的一篇优美散文。从小说方面看, 则《师旷》为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 它是关于晋国大音乐家师旷的故事集, 情节复杂, 叙述明晰, 描写生动, 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又表达了对开明政治与民本思想的追求。不过, 若从纯文学的角度讲, 最能反映晋国文学成就和特点的还是《诗经》中的《唐风》。 《唐风》是十五国风之一。风, 即音乐的调子。十五国风, 即十五个地区的音乐调子, 和各个国家的领地并不完全吻合。唐风, 便是古代陶唐氏的区域, 即山西晋南盆地大部分地区的音乐调子。这也是晋国主要的领地。十五国风中还有《魏风》, 是中条山以南的地区, 今山西芮城一带的音乐调子。由于晋献公十六年才灭的霍、魏、耿, 入晋较迟, 所以说晋国文化的源头则需由《唐风》开端。 《唐风》反映的是晋国人民的心灵世界。由于古代音乐的散失, 《唐风》所提供的只是歌词。这给我们理解每一首诗歌的主旨和内容造成困难。古今对其解读也是五花八门。那么, 如何准确把握古代晋国人民的心灵世界?本文围绕一个核心, 紧抓五个基本特征。一个核心, 便是以季札观周乐对《唐风》的评价为核心。五个基本特征, 便是《唐风》中的“勤”“正”“忠”“预”“朴”。下面依次进行论述。 《诗经·唐风》的五个基本特征 季札观周乐对《唐风》的评价1 我们先来看一个核心。之所以要以季札观周乐中对《唐风》的评价为核心, 是因为第一, 季札生活在春秋鲁襄公的时代, 对于《诗经》没有隔膜。第二, 他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 具有极高文学艺术修养的人物。第三, 他对《诗经》全面的系统的评价, 一直作为经典为历代所学习、所接受。因此, 以其对《唐风》的评价为解读的基点, 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晋国的传统、特征以及人民的内心世界, 而不至于走偏。 季札观周乐, 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当鲁之乐工为之歌《唐风》时, 他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 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 谁能若是?”杜预之注云:“晋本唐国, 故有尧之遗风。忧深思远, 情发于声。”孔颖达之疏云:“陶唐之化, 遗法犹在。作歌之民与唐世民同, 故察此歌曰:‘思虑深远哉?'见其思深, 故疑之云:‘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若其不是唐民, 何其忧思之远也?非承令德之后, 谁能如此深虑也?'令德, 谓唐尧也。” 注和疏已解释得非常清楚。 由季札的评论我们可知《唐风》的特点:一是思深;二是忧远;三是有传统, 有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