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与评价报告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与评价报告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与评价报告

九年级化学质量分析与评价报告

————————————————————————————————作者: ————————————————————————————————日期: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实验中学化学组 本次考试试题范围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化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但侧重点是三、四、八单元;尤其是第四单元考查的知识点最多.从考试成绩看比较理想;但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比较多;现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卷共四个大题;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计算题.从整体上看: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力求体现时代性;试题体现一定的能力测试导向;考查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具有一定开创性、综合性;基本上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卷在结构和风格上注意重点知识的题量、试题的难易度较好. 三、学生答题分析 (一)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题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如:选择题1、2、5、6、8、9、10、11、12题、理解与应用题19题等均属于书本知识;但仍有不少的学生不能回答;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没有过关. 2、规范性差: 化学式书写不规范:17乱写生成物;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或条件注错等. 3、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这主要体现在实验与探究题23题;学生对它缺乏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往往从表面现象分析问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错误.此题如果不深入分析;便不容易得出答案. (二)计算题的分析 计算题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但仍出现不少问题: 从总体上看;学生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肤浅、审题能力较差、计算能力差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结果计算错误且有的结果用分数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平时多使用计算器;懒得去计算所致.计算题的书写格式不规范.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2017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7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7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题情况分析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与2016年相比,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无偏题、怪题、难题,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充分体现了我市中考化学命题一贯坚持的“平稳为主、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试题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试题中知识点分布更加合理,学科特点突出。在试题的呈现形式上,字叙述更加简洁明了,同时更多应用了图像、表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得试题信息更加直观、指向性更强,便于考生阅读理解。纵观2017年xx市中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三个特点:1.紧扣双基,重视考查化学基本素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2017年xx市中考化学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

力,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如第一大题1-7小题,第二大题11、12、13小题,第三大题16、17小题,第四大题19小题等都是基础题。 2.立足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程的重要功能。 试题从物质的用途、物质除杂、仪器的使用、能和资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体现化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如试题2实验仪器、试题16实验装置的考查;试题3关于生活常识的考查;试题4人体健康的考查;试题14国产大飞机材料的考查,试题1光合作用的考查;试题18海水中提取氯化镁的考查。 3.注重实验过程,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科学探究的能力是新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内容。加强实验考查的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信息处理

九年级化学成绩分析

化学成绩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与2019年基本一样,试卷满分为70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量为18道小题,按照7:2:1的难易程度设计。 2.试题分四大题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计算。 二、基本情况 1.中考成绩分析 九一、二、四班化学:参加考试xx人,及格xx人,及格率xx%,优秀xx人,优秀率xx%,平均分xx。 2.从整体分析学生入口差,欠账多,基础薄弱,尖子生不突出,中等学生学习不积极,面对 难题不克服,无法突破,成绩不够稳定,学困生基本处于放弃状态,作业不做或抄袭这是导 致中考完全败北的原因。 三、失分情况及原因 化学及格xx人,优秀xx人,这部分同学基本都是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35-41分之间的同学有xx人,这部分同学在平时考练中时而及格,时而不及格,自身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再加上大考时的情绪紧张,失分会更多。 由于看不到答题情况,依据学生成绩、平时学情及考试题目,分析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不会审题,缺少“咬文嚼字”,甚至把题目读不全,如11小题中应填“代号”,即 “①②③④”,而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填化学式、(1)(2)(3)(4)等等。 2.基本化学用语书写有误。相当一部分同学基本知识不过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化合价记不住,写不准确。 3.实验现象描述不到位,如实验探究题第二小题,只描述一部分现象,不能从固体、 液体、发光发热等全方位描述实验现象。 4.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包括文字、符号、解题格式的书写。 5.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化学入门简单,刚开始学生兴趣浓厚,但从分子原子知识起,学生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成绩 出现一定差距,到下册酸碱盐部分,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大幅度下滑。 优生不优。 1.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小组合作,对于差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比较明显,但对于尖子生的 培养作用并不显着,尖子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今年中考题相对前几年来说, 难度不大,但是我们的高分层次并不突出。 2.时间分配问题。 学生要学好化学,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非常重要。由于时间紧,实际情况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看得少、练得少,课下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如何合理分配讲练时间,也是 我们今后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四、反思及今后措施 1.加强双基训练,细化知识结构。 中考试题虽然有不少内容情境性强、涉及面广,但是处理问题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始终是最基 础的,所以在教学中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归纳,是学生在整体上能形成比较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四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5%。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五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

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基本情况分析 及格人数优秀人数 一班32 8 二班30 11 三班31 15 四班28 11 五班27 13 六班32 16 三、错题分析 第6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不清。 第10题:学生对反应时间和总质量关系的图象未弄清楚。 第12题:本题的条件多了一个学生就想不全了。 第14题: 少数学生将题意看错而误选。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化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xx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2)班九(3)班和九(4)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整体水平看,九(2)班的学生平均基础稍好些,而九(3)九(4)班的基础较差,经过本次的全县统一考试成绩分析存在许多的方面提升的现象,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理论、概念、用语等的考查 试卷以选择题(分)、填空题(分)、实验题(分)、计算题(分)的形式,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两个变化、物质的分类、原子的结构、化学用语、化学符号等知识。同时试卷还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创设探究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像、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化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5、注重环境保护问题的培养。结合环保主题,注重培养学生呢个的环保意识,从小养成环保习惯。 三、学生成绩分析:

九(2)班总人数58人,一人缺考,及格人数18人,未及格39人,及格率31.6%,平均分53.9分。最高分85分,最低分32分。九(3)班总人数58人,及格人数2人,未及格56人,及格率3.4%,平均分34分。最高分72分,最低分16分。九(4)班总人数58人,及格人数4人,未及格54人,及格率6.9%,平均分36分。最高分76分,最低分15分。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方面: 通过此次考试的分析,发现我们化学学科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少数学生成绩依然不够理想,答题语言描述不够准确,化学符号书写不规范,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1、自期中考试以来,化学教师针对少数后进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和督促,但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态度问题、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问题、或其他因素导致少数学生依然对化学的学习有困难。 2、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很欠缺,不能对已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学生学习浮夸,不踏实,对综合性强的题目失分较多。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差,在如在经常强调的同类题型上屡次失分。 4、强调规范,重视表述。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隐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 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需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技能,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最新初三化学质量分析

化学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这次化学是我们学校出的,出题的范围是从绪 言考到第四单元第1课题。由于是联考,李主任要求精心 组题,具体要求是:1、不能出第一次月考的原题;2、绝 对不能超范围。我出题的意图是既要考出一个较好的成绩,也要有适当的区分度,能从学生考试的情况找出教学中的 一些问题。体现低起点,缓坡度,有些题是用练习题改造 而来,让学生觉得老师平时讲的题就要考,体现试卷的导 向性。 二、基本情况: (1)、150校74人,三中49人,均分49.8,三中47.4(考前我们预测过50分的人是每班20人左右,最后的统计结果是115人。)我校1-6班的均分是46.2分,7-9班的均分是36.4分。 (2)选择题中第678小题出错率较高,推断题做得较好。实验探究题中第3小题、4小题出错率高。 三、成绩和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保持的较好。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可以。 (二)存在的问题: 1、细节:字写错:如高锰酸钾的锰,水槽的槽字,答题卡填 写填反了。

2、设置的控制满分的题如32题第小题 四、改进措施 化学试题关注双基,重视实验,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区分度好,体现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试卷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应用性、开放性,对“双基”的考查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机械组合的记忆模式,试卷对我省化学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典型错误分析: ⒈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第6题,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描述混淆不清,所以大多数同学误选C项; ⒉物质分类概念理解不透:如第21题最后一空选④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的这两个基本概念,没有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如第22题第(3)小题,学生不能正确地根据题目要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去思考如何找出与众不同的物质,所以选项五花八门。 ⒊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意义掌握不够:如第21题,反映出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化合价及化学式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模糊不清,所以出现原子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混淆、原子团符号不能正确地书写、不能正确地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等一系列问题;再如第23题,由于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还没有完全掌握,物质的用途掌握也不是很好,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训练,所以错误率较高。 ⒋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广东省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广东省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卷的研究与分析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09年-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试题,总体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基础,强调应用,试卷整体符合化学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难易结合得当。 二、试题的特点 命题体现了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命题既考查了学生所掌握的重要化学基础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及相关能力的考查。总体上看,试题相对都比较科学、客观,试题情景趋向人文性,试卷在结构上也都相对稳定。体现在:历年来,中学中考化学卷面分都在100分,基本保持了14-16道单选选择题,4-5道填空题,2道实验题、2道探究题、2道计算题的基本模式。只有2010年试卷在比例上做了些改动,但基本考查的内容还是一样的。选择题一般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一些生活常见的标志符号、复合化肥、化合价、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金属与合金材料,溶解度曲线的理解等等,覆盖面比较广,但内容比较简单;填空题一般考查化学符号,化学式,一些物质的俗称等等一些教材特别要求的内容;探究题与实验题,经常出现的有推断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一些常见仪器的名称,常见的有色溶液的颜色,固体沉淀的颜色,检验气体的方法,实验装置仪器的选择,气体的制取与收集,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反应类型的区分,对实验现象的猜想与分析,例如木炭还原氧化

铜,氧气的制取,以及对生活常见的一些物质成分的探究等等是近几年来考试的重点。计算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以及接近生活实际方面的题,多利用的是课本要求识记的有关公式。

中考化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化学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概况: 1、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2009年南昌市中考化学试题考试内容包括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其中“科学探究”的内容体现于其它四个方面之中即“科学探究”的内容依赖于其它方面内容而体现。考试内容具体为:“物质构成的奥秘”涉及化合价及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符号书写及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等;“身边的化学物质”考查了溶液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pH和酸碱性、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分类等;“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推断、气体除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科学探究”则以实验基本操作、溶液配制、气体制取及科学探究贯穿整张试卷。 (2 2 (1)试题特点:2009年南昌市中考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试卷整体符合《2009年南昌市化学科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其考点能紧密围绕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体现初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关注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发展,突出化学能力与素质的检验,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品质,能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积极主动发展;有利于向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输送合格、优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重庆市两江中学2010至2011学年 中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年级化学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期末化学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为客观题,有20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40分;第II卷为主观题,包括10个题,共计60分。 二、内容分布 三、试题特点 本套试卷从总体上来说结构严谨,考查全面,题量适中,难度较为合适,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能较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化学思维能力。 1.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和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本套试题在22题考查了物质化学式的书写,23题考查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8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基本类型。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考查。本套试题考试范围较窄,因此对所学概念,公式、实验 操作等基础知识考查较为细致,多数属于记忆性知识,对于此类知识赋分较重,学生在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况下可以拿到多数得分。 3.注重从实验角度考查知识。如考察各种实验操作、分离提纯的知识时都是结合具体实验呈现出的,利于学生培养实验思维 四、数据统计分析

五、典型错误与原因分析 第8题,考查学生对初中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给出含钙物质的转化图,部分学生不能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就无从判断反应类型,显示出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 第10题,考查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有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误认为“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第12题,考查对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对概念理解透彻,对于物理量的单位更是分不清楚,难以在给出微粒数的情况下求出物质的质量。 第14题,考查用化学方法除杂,学生对给出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熟悉,对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也不清楚,造成无法选出正确答案。 第20题,与第12题类似,题目给出了微粒数目和质量,求摩尔质量,学生对于两个公式的联合运用有困难,显示出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 第27题,考查对仪器作用和特点的认识和溶液稀释的计算,此题计算量稍大,成为多数学生未能有效的分的主要障碍,显示出学生计算能力的不足,从量筒俯视判断误差考查学生的画图理解能力,部分学生未能掌握。 第28题,实验题,考查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及制备,(1)和(2)得分率较高,(3)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属记忆性知识,也有部分学生未能答对,(4)考查碳酸的酸性和指示剂的选择,学生对指示剂不熟悉,造成得分率低。 第29题,计算题,考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反复运用n=m/M及其变形式m=nM,部分学生题目空白,说明对这三个物理量基本概念没有掌握,更谈

(完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分析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分析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月考的考试内容是前三个单元的内容,整个试卷的题目紧扣教材,没有偏题和怪题,难度不大,但从考的成绩来看,整体水平普遍较差。通过近几天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普遍反映,上课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但不能做好笔记,没有记忆的时间,对知识点巩固不够,于是在考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很多题目不知道怎么下笔,觉得力不从心。 2、学生在考试中使用的化学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准确表达所想答案的意思,而且在书写当中经常出现错字和别字,导致丢分严重。 3、由于刚接触不久,大部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差,不懂得怎样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导致试卷中的实验探究题大面积失分。 4、学生考试习惯不好,有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整张试卷,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觉得试卷简单,就在教室里等着交卷,没有认真检查试卷。 5、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题目只看个大概,就急忙解答,这也是丢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调查,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很多方面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1、学生上课听讲,记好笔记是学好化学课的基础,此外,平时要加强对知识点的检查力度,强化学生的记忆,每个星期定期进行检查,让每个学生把知识记牢固,避免在考试中出现思维混乱,摸棱两可的情况。 2、对于作业进行精心的设计,仔细的挑选,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作业,并根据学生时间布置作业量,对于学生难于动笔的实验设计和探究,尽可能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逐渐适应相关题型。 3、对作业的质量提高要求,规范学生的表达,强化汉字的书写,提高书写质量,不出现错字和别字,要求学生读懂题目后开始做作业,养成背着书先做作业,再对照书本和笔记本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在考试中养成自觉检查试卷的习惯。

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本试题共22个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四种类型,满分为70分。各大题数和分值分布合理,试卷结构较好地反映了化学学科特点。各项知识基本体现出来,但不均衡,从题型上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对全体学生公平公正。 2.试题特点: 与往年相比,今年试卷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试题的整体难度偏大,试题的题型和分值也有所调整。今年选择题里增加了双选题,分值也变成了每题2分,双选题每题3分,选择题总分占到了28分,各题总分均有相应的调整。试卷的总分也由原来的50分调整到了70分,按这样的比例计算,题型结构与赋分基本上和往年类似,比较合理,也符合学生的答题习惯。 全卷没有出现“偏题”“怪题”,但是“难题”较多。尤其是选择题第12题,属于高难度题,学生真正能做出来的微乎其微,无疑使学生整体丢掉3分。这样的试题难度与“中考说明”中化学试卷分值易中难比例为3:5:2严重不符。全卷以客观题为主,没有明显的送分题,有些题隐含条件多,如第10、18题及计算题第(3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做题难度大,失分严重。 分析整张试卷可以看出,试题与生产、生活及环境联系不密切,社会高度关注的“低碳生活”、“塑化剂”等,根本没有涉及到,试题 只是机械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以传统体型为主,完全没有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1.直观性试题少,只有第1、2、3、13、14题,题目较简单,但学

生想得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不行的。 2.试题考查知识点较难,内容上有重复的现象,如第15、16、17、 18、19题,几乎是一个类型。我认为有2-3题就可以了,不宜太 多,考察主干知识过于集中。 3.难点太多,学生在审题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太费劲。造成了失分率过高。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超标,起不到分层选拔的目的。 三、教学启示和建议 今年乌海市启用包头中考试题,旨在提高选拔质量。因为往年的试题太简单,不利选拔优秀人才,过难也是不行的。但与本地的教学实际现状不符,试题偏难,有超标试题。直观性试题少,几乎每个题都需要推理、计算、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做起来困难较大,时间不够用。通过分析试题,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不少启示。 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及机构,严肃认真的做好工作,对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多指导,了解教学现状,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使我们乌海市的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得以提高,为祖国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2017年泰安市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

泰安市2017年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 一、试题结构 2017年泰安市中考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项,其中选择题20个小题共40分,非选择题11个小题共60分,共计31个题,总分100分。题目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技巧性、综合性、信息性、知识迁移性突出。单纯考查某一知识点的试题数量明显减少,综合性增强,相对难度也略有增加,例6、8、16、17、22、23、24、28题。侧重考查学生阅读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及答题技巧的能力,例24、25、29题。结合题目场景,学会分析、解决生活或生产实际问题的题目明显增加,例11、21、22、24、28、31题。解答这份试题需要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功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试题内容 1.知识点考查全面 试题围绕初中化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中重点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主要化学用语、基本化学实验和计算等技能的掌握程度。试题考查知识分类及分值:科学实验及探究题43分、身边的化学物质22分、物质构成的奥秘17分、物质的化学变化15分、化学与社会发展20分。 2.科学探究考查力度加大。 试卷中对实验技能及科学探究的考查力度增大,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0、20、27、29题是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操作的考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考查。12、14、26题是物质的鉴别、除杂与推断的考查。22、24题以金属材料为背景考查金属和合金、金属矿物及其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等知识,所有与金属相关的问题基本上都在该题中得到了体现。25题是以物质组成元素核心考查酸碱盐的性质、物质和离子的共存问题。27题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线,考查物质的鉴别,让学生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方案、连接仪器。29题通过探究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后溶质的成分,让学生学会阅读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理解酸的通性与差异性。总之,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加大,考查方式也多样化,更多的是考查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答题更侧重技巧性。

中考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中考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与评价 今年的中考试题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教版的教材和《2015年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说明》,结合教学实际,设计试题。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突出主干知识,能力立意。分值分配基本合理,重难点突出。本次命题充分体现了《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习目标要求,从基本概念、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几方面来命题,在注重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考核的同时,兼顾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价值行为取向进行考核,没有偏题、怪题、难易度适中。测试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要体现选拔考试的功能。 二、试卷结构分析 ⒈试卷题量合适,满分40分,与物理合卷。由选择、填空、计算 三道大题共11个小题组成。分值分布比较合理,难易适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都能答完试题,还留有时间进行检查。 ⒉试题内容:立足基础,知识较全面,难易程度与去年相比,难 度有所降低。具体考查内容如下:

⒊各考点在单元(书)的分布情况(略) 三、试题设计的特色 ⒈命题的情境更贴近生活,体现“生活性”。 例如1题A.白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稀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D.苏打水用于缓解胃酸过多,都是化学与生活的问题。7(2)题中涉及了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

节省石油资源的问题。 ⒉注重考查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实践性”。 例如9题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气体所需仪器装置,结合常见气体O2 、CO2的重要性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与实验能力。 ⒊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考分析的过程,突出能力考查。 例如第6题是以图像的形式通过四个实验过程中有关量的变化,突出学生对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10题是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问题。以框图形式呈现,将各类物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分析化学现象、分析显性和挖掘隐形信息、综合分析图表能力,思维容量较大。 四、成绩统计分析: ⒈2015包头市中考化学成绩统计表

2019年中考化学学科质量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中考化学学科质量分析 中考化学学科质量分析大岭中学 2019 年 9 月2019 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今年的中考成绩有收获也有吸取的教训,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化学学科的中考现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本试卷化学部分共有五大题, 20 小题。 2.试题的基本特点试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了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从多层次、多方位融合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本试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有效的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同时也从多方位、多层次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避免了知识的简单再现和记忆。 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实验考查要求较高,实验考查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重点内容,第五大部分实验探究题目的设置,突出了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动手、实验探究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内容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及用途、实验过程的掌握过渡到去设计简单的实验,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1 / 5

更注重实验题型选择填空简答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合计题量 10 3 4 1 2 20 占分 10 10 12 6 12 50 细节。 试卷中第 19 题中央电视台举办的 315 晚会中,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些知识点,以实验的形式层层递进,突出化学学科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 试题 20 题,关于氯酸钾制氧气的计算题,考查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这个知识点,试题较简单,充分考查了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 试题 15 题,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试卷分析我校 21 名考生,其中最高分 49 分,最低分 9 分。 平均分 31 分。 1.选择题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时,掌握不全面、应用不到位,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总结,对实际应用题欠缺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0小题是考查实验设计方案的题目,学生欠缺对实验问题的设计能力,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导致丢分。 2.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灵活应用,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子的结构,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知识点的考查,学生得分率较高。

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7年下半年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由于学生基础、学习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一些两极分化的现象,现就我校本次化学考试的情况作一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教学建议。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 本次考试的试题设计总体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今年毕业考试的具体实际情况,立足于绝大部分初三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的基本要求,即立足于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近几年的同类考试试题相比较,难度相当,基本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原则。一般学生均能看懂题意,并正确回答,二、三、四大题均有开放性题目,形式较好,能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具体如下: 1、难度比例:8:1:1。80%的题目属基本要求,大多数学生答题较好,但由于题目形式较新颖,部分学生不够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故对题意领会不了,即使是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也出现了不该有的失分。10%的题目要求稍有提高,对多数学生来讲,困难也不大。10%的题目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大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得分率相对较低。 2、立题有据。本试卷知识覆盖面广,章节覆盖率达100%,重点知识覆盖率超过90%,无偏题、怪题。 3、题型、题量及各类试题所占分值与前几年同类考试相仿,有关化学实验的内容有一定量增加,化学计算要求适当降低。根据课改的精神,适当增加了一些拓展型试题和信息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能适应当前试题的变化趋势。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本次考试很不理想。九年级有15人,参加考试的有15人,及格率是20%。最高分88分,最低分37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差,做题粗心大意,不够细心,基础知识不花时间去记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读题、审题不认真细致。 2、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理解题意,基本概念模糊造成失分教多。 3、学生知识面不够广、不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有些常识、现象每个同学都看到过,但不知原理。 4、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现在考试开放性试题明显增多,,还有一些实验现象等都需要学生理解、表达,但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差,造成较大失分。 5、计算题失分严重。本卷计算题难度并不高,但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较差,只要一涉及到有关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得分率就很低。 四、整改措施 1、在学生掌握已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多增加一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拓展型题目。增加一些信息题,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信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老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化学用语、化学符号表达不规范;仪器名称、实验操作步骤中错别字较多的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及时纠正部分学生错误的表达形

九年级化学考试质量分析

2011-2012学年年九年级化学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12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题题型与中考题型基本一致,主要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填空、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第一大题选择题25小题,共38分;第二大题填空题4小题,共18分;第三大题简答题3小题,共16分;第四大题实验题2小题,共18分;第五大题2小题,共10分。 二、1.考点及学生答卷分析

2.学生成绩分析 3.任教班级之间的分析 从整体来看,两个班的成绩都体现出了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成绩在40分以下的同学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灵活的命题使得双基掌握得不牢固的学

生得不到分;记牢了知识,理解不透或是不能联系实际的同学也得不到分;缺乏分析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同学得不到高分。九年级二班学生中好学生不突出,中等生不稳定,而且在本次考试中马春娟、祁玲等部分同学退步很明显,所以整体成绩要略低于九年级三班。九年级三班学生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成绩比较稳定,每次考试基本都能及格,但后进生还是很多,两极分化现象很明显,所以整体成绩比起全年级其他班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4.具体分析得失分的原因 从学生答卷情况看,主要得分在选择题和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失分较多。 选择题失分较为严重的是5、10、20、25题。失分原因主要有:学生的知识面很窄,不会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和牵引;知识的识记不准确而选错;不能灵活应用化学知识。18、19题考察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学生不会运用原子守恒推知x的化学式。 填空题学生失分较多的是27、28、29题。27题学生不会用正确的化学用语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将学习和生活脱离开。28题本是送分题,根据所给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根本不去背记书上内容,故而得分率也不高,29题是生活与化学相结合考查有关水的净化的一道题,学生不能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故而得分率任然不高。 简答题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虽说是复习训练的重点,但学生也是错误不断,例如化学式写错、反应条件写错,未配平,未标出气体符号等。学生对

初三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艾华盈一、试卷特点分析: 命题以《新课程标准》本次考试采用教科所命制的试题,为依据,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的命题模式,保持题型 结构稳定,有利于推进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 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理论、概念、用语等的考查。全卷立足基础,涉及的知识面广,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两个变化、物质的分类、原子的结构、质量守恒定理、 金属活动性、化学用语、化学符号等知识。同时试卷还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

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8、试卷创设探究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如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18 题26、29 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从文字、图像、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 、、、、1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如第 3 9 15、、、19、2527 28 题等,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2930 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如第2、3、8、18、20、

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30 24、29、21、 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得分情况分析: 分,优秀率55.79 本次考试全县平均分为,及格7.54% 分,优33.21%率,难度值为0.56 。与2008 年平均分70.65

年中考化学平均分69.68%及2009 秀率43.73%,及格率 相比较,试题整体70.24 分,优秀率35.85% 73.52%,及格率 难度偏大,学生在考点落实、应试技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 步加强。因此,我们全体九年级化学教师要根据情况认真分 析原因,争取更大的进步。

初三化学月考考试质量分析【精选】

一、对试卷的整体分析: 本次月考的试卷试题特点:题型稳定,难度适中,学科重点突出,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核,试题同样注重思维深入和严密。 二、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重要的知识点理解不清。例如分子的概念,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2、阅读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能力有待提高。例如第三大题,第四实验室中的第二题等,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全部答错。 三、从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总分为100分,参考人数139人,90分以上8人。60分以上64人。平均分为58分多,考试成绩中学生两极分化及其严重。 四、下阶段措施: 从考试结果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在综合应用方面较欠缺。在后阶段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初中化学内容多,时间短,适当加强记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重要的考点,整理成一定题目,让不及格的同学反复练习,力求人人过关。 2、提高及格率,应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以模拟考试试卷为例,明确告诉他们现在的考题都不难,只要有信心和恒心,都是可以成功的。同时在复习《中考总复习》第一、二单元时,将书上的知识点再重新给他们进行梳理,按单元再次将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特别是将可以通过背诵记忆的简单知识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抄写、记忆,并进行小测或抽查。由于考试的计算题难度不高,在以后的复习计算题时,可以开展计算题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题不难,摸索到解题的基本方法,增强解答计算题的信心,提高计算的得分率,减少出现最后一道大题放空白的现象。 3、实验是薄弱环节,学生在综合性实验题中普遍失分,而且以后实验题在中考中占比将增加。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 4.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应用能力较薄弱。根据课改和中考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打破学科的封闭体系,从身边谈起,多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实际,不断地用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5.学生信息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弱,思维定势强。在平时的训练体系上下工夫,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