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内重要实验专项练习

初中物理课内重要实验专项练习
初中物理课内重要实验专项练习

初中物理课内重要实验专项练习

(一)利用斜面进行的实验

1.小宇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每次实验时,被拉的小车沿同一斜

面匀速向上运动,下面是小宇同学的实验时记录数据的表格,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实验次数物重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度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1 5 0.1 1.6 0.5

2 5 0.15 2.2 0.5 0.75 1.1 68%

3 5 0.2 2.7 0.5 1 1.35 74.1%

4 5 0.25 3.1 0.5 1.25 1.55 81%

⑴第(1)次实验时的有用功为 J,总功为,机械效率为。

⑵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①;②;

⑶完成上面实验后,小宇又产生一个猜想:“如果把斜面做得光滑些,可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请你先用所学知识,判

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⑷如果小宇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小车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应当控制哪些量不变?

⑸小宇通过探究明白了大桥往往有较长引桥,其原因是。

2.利用斜面小丽同学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所示:

⑴实验时,小丽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__________________。

⑵接着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由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

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_______________。

⑶在某次实验中,小丽由于疏忽没有做到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则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惯性(填

“相同”或“不同”)。

3.如图: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

的h A、h B、h C高处滚下(m A=m Bh 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⑴实验中你通过观察知道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

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球的动能最大。

⑵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可采用

方法(具体做法),使得质量不同的小球刚到达水平面的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⑶在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两图来进行比较;并从图中对比能

得出结论:。

(二)利用瓶中插一根细管进行的实验

4.在小瓶里装上带颜色的水,配上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把细管封闭端加热,使橡皮管内空气跑出一

些,迅速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如图所示;将小瓶放入热水中,可观察到水柱(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若要使液柱的变化明显些,可采用的办法。

5.李亮同学用硬度适当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滴入红墨水的溶液自制的一个简易气压计(如

图),用它来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①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气,分析可知瓶内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

②李亮同学将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细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会(选填:“上升”、“下降”或“不

变”);这说明了。

③为了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除了要塞紧橡皮塞外,还应该注意

(只要说出一点)。

④若李亮在制作过程中选用了更细的玻璃管,其他条件不变时,液柱的变化(选:“能”或“不能”)

明显。

6.小丽同学在一个密封的瓶内装满液体,并插入细管,她想用这个装置来检测人手握力的大小,则小丽可通过观察

来得知握力的大小;瓶中插入细管的目的是为了。

(三)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的测量性实验

7.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亮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⑴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线代替导线将下图乙的元件连接完整。

⑵调节滑片位置,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前两次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表(一)中所示,第3次两个电

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①请把第3次的电表读数填在表(一)中;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使用的定值电阻的

阻值是Ω;③对表(一)中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

是。

次序 1 2 3 次序 1 2 3 电压(V) 2.0 4.0 电阻(Ω) 5 10 15

电流(A)0.1 0.2 电流(A) 1.2 0.6 0.4

每次应 ,保持 不变,根据表(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 ⑷小亮同学在做完实验后思考,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果用一只合适的电灯来代替定值电阻,是不是可行?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8. 做伏安法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 ⑴实验原理是: 。 ⑵小明根据右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对应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

上打“×”;并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⑶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V ,则电路可能的故障

是 。

⑷排除故障后,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

电流表的指示如上图所示,则电压表读数是 V ,电流表读数是 A ,被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 Ω。

⑸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

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

①写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太湖中学初三(2)班同学测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电功率实

验。

⑴实验原理: 。

⑵在右图电路的圆圈内填入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

并将对应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⑶小丽规范操作,但当闭合开关时却发现:电流表无

示数,电压表却有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是 。

⑷当小丽和同学商议后排除了故障,正确测得3组实验数据:U 1=1.6V ,I 1=0.20A ;U 2= V ,I 2= A ;

U 3=2.5V ,I 3=0.30A 。U 2、I 2的示数如电表所示,请将示数正确读出并填在前面的横线上;请你在虚线框内为

他设计一个表格,并把这些数据正确填写在设计的表格内...............。

⑸根据表格中数据,小丽所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

⑹在实验中,另一组的小刚同学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则他在实验操作中的两

个不当之处是:① ;② 。

⑺实验结束后,小刚同学将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了I-U 图象,如右图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一条直线,这表

明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小刚很郁闷,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四)几个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重要探究实验及对弹簧的研究深化

10.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⑴当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运动时,要让木块在水

平表面上作 运动,这里运用了

的原理;

⑵通过比较 两图,可得出结论:当接触面

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通过比较 两图,可得出结论: 。

⑶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很多,因此研究此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 的方法。在以前我们也

学过许多这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请举一例 。

⑷某次小明同学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先将长木板N 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在N

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甲,测力计的示数为F 1;然后再将N 支起,

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沿N 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乙,

F 。请你判断以下关系式:① F ;② F ;③

f 乙;(以上各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 以下是小丽和小宇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出现的情况:

⑴在进行此实验时,他们应先将直杠杆的 支起,并调节杠杆使它在 位置静止,在这一位置静止的好处是 。若杠杆被支起后,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⑵实验时,老师只有给每小组10个相同的钩码,当在杠杆的左端挂上如图位置的三只钩码时,则为使杠杆平衡,小丽应当的杠杆怎样挂钩码,请你帮小丽出两个主意:

① ;② 。

⑶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的个数及位置,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个组数据

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⑷当小宇同学弹簧测力计系在杠杆上并始终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当在左端如图位置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0.5N ),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N ,并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对应的力臂;小宇改变钩码及测力计的位置进行多组测量,结果小宇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宇高兴得将

0 1 1 3 V 12 5 0 + 3 10.0 0. 2 A 3 0.4 1 0 + 0.3 R X R S M N 图(甲) M N 图(乙)

这一新的发现告诉了小丽,小丽只是在小宇实验的操作略改变一下,结果小宇就惭愧地低下头。如果你是小丽,你会怎么做,请把操作方法写下来。

12.小明想用如下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面积为1×10-3m2的吸盘紧压在光滑水平玻璃面上,用最大刻度值是10N的弹簧测力

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当时大气压强为1×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 N。

小明主要特点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小明改进实验的器材后,

发现测出的大气压值远小于真实值,其主要原因是。

13.小丽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但小丽想弹簧的伸长除了和拉力有关外,与弹簧的材料是否有

弹簧甲拉力F/N 1 2 3 4 5 6 7 8 伸长量l/cm 2 4 6 8 10 12 14 16

弹簧乙拉力F/N 1 2 3 4 6 8 10 12 伸长量l/cm 0.5 1 1.5 2

弹簧丙拉力F/N 1 2 3 4 5 6 7 8 伸长量l/cm 3 6 9 10 10.3 10.5 10.7 10.8

⑴该实验数据可得出弹簧甲所受拉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表达式。(不需要你考虑单位的换算关系)若

用文字表述应当是:。

⑵根据你的分析,将小丽忘记填上的数据估计一下,并把你估计的数据填入表格的空格中

........。(假定弹簧乙实验后恢复原来状态。)

⑶当用弹簧丙做实验时,发现当用4N及以上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规律发生了变化,帮小丽找找可能的原

因是。

⑷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

选用弹簧。

14.小明同学用一把最大测量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当调好测力计并正确

称量了物体重力,数据如下列;当把量后一个所加的600g钩码去掉后,指针指在0.2N。

钩码的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弹簧测力计示数G/N 1.0 2.0 3.0 4.0 5.0 已无刻度

⑴小丽同学实验的错误之处是;

⑵去掉错误部分,请你在右上图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图象;

⑶去掉错误部分,你从这个探究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四)其他几个基本仪器使用的测量性实验

15.关于电能表的计数、测量及相关——右图是小丽家的家用电能表的表头,图中电能表的示数为,

若家里只有一台电饭锅正在煮饭,小丽观察到电能表的转盘2min内转了100转,则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J,该电饭锅的功率为 W。

16.天平、量筒的使用及密度测量——小芳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

⑴该实验的原理是:;

⑵小芳在使用天平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操作:①;②调节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红线。

⑶小芳在天平横梁平衡调节的过程中,观察到指针的分度盘两侧的偏转情况如图所示,则应进行的操

作是:。若在称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出现如图现象,则应进行了的操作

是:。

⑷下列主要实验步骤合理的排序为:

A.把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中,读出体积记作V1;

B.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平衡;C.根据测得数据主要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D.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记作m;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记作V2;

⑸实验的某些数据如图所示,请将空缺中根据A,B,C所示

填入对应处,并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查表可知该种金

属可能是。

金属块质量(g)适量水的体积

(cm3)

水和金属块的体积

(cm3)

金属块的密度

(g/cm3)

⑹如实验过程所用的砝码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略有磨损,则测得的质量会偏。

17.如图初三(5)班同学某同学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⑴小刚实验时,按如图(甲)进行了操作,其中的错误是。

⑵小刚纠正错误后,测得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在图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⑶根据上表数据可知,从刚开始加热到水刚沸腾的时间是 min,水的沸点是℃。

⑷小刚实验发现水达到沸腾的时间太长,为使初温相等的热水尽快沸腾,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⑸另一组的小明同学同样进行了“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记录了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如图(丙)图象:

①由(丙)图可得出信息:Ⅰ;Ⅱ;

②比较(乙)(丙)可知两组同学所用热水的初温相等的水进行实验,结果达到沸腾时的时间并不相等,请你分析一下

可能的原因是:。

③小明思考,若减少仅减少水的质量,则所得图象会如何?请在(丙)图中大致画出该图线

..............。

18.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7 -5 -3 -1 0 0 0 0 0 0 0 1 2 3 4

(填“晶体”或“非晶体”)可能是(填物质名称);该物质熔化过程共经历了__________min。

⑵当加热到第7分钟时,所处的状态是。

⑶仔细分析表中数据,还能发现一个新的规律是:。

19.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

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

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图2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3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

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

体熔化时需要。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

项。。

20.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

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根据这种现象,进一步推理可得

出:。

2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

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

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22.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

是,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

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23.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24.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图(甲)

图(丙)

图1

图2 图3

图(乙)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及目的(相互垂直,用于验证三线共面). 3.光路的确定(描出两点,连接并标出方向). 4.纸板可以折转的作用(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光路可逆). 6.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①避免实验结论的特殊性和偶然性;②验证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7.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仪器的选取.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用来确定像的位置、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 (3)选用较薄的玻璃板(避免出现较明显的重影现象);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距和物距); (5)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好处(测量像距和物距更方便). 3.实验环境暗一些(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更明显). 4.平面镜的放置(垂直于水平桌面,否则像与物无法重合). 5.用光屏无法承接到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6.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7.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像等大;②物距等于像距;③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④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⑤所成的像为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凸透镜焦距的判断(①定义法;②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 3.刻度尺的读数.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6.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的方法(缓慢地多次前后移动光屏,并不断比较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7.像的位置因蜡烛烧短而变高后的调整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 8.光路可逆性的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互换,等同于物体和光屏互换位置,若互换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互换后仍然能够呈现清晰的像). 9.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好处(所成像比较稳定,且更容易比较大小). 10.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 11.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后的成像情况(仍然能够成像,且仍然是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12.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加远视镜片、近视镜片后的成像情况(远视镜片为凸透镜,近视镜片为凹透镜,加远视镜片后相当于减小了凸透镜的焦距,加近视镜片后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 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只改变压力的大小,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压力大小相同). 3.转换法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保证滑动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 5.运动速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速度大小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通过观察花粉证明水分子的热运动) 例如: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原理) 3.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托里拆利实验) 4.在研究物体吸热能力(比热容)时,我们通过温度计示数判断热量的多少。 5.通过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等, 四、累积法 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即多次实验使实验具有普遍性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理念有着深切的体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情景创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并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物理复习课(综合试题)中创设情景 1.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是相同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素:情景、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要的要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达到“以乐促智、以事喻理”的目的,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 2.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点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为强烈。因此,在教学中由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境,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体探究。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的心里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与教有效的结合。 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的教学方法通常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出了他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抽象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规律形成的过程的体验,“用知识武装头脑”,从而使学生在物理课上形成很强的“主人翁”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是每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4.综合试题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由此综合试题具有文字多(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多,与数学学科结合紧密,解题难度大。由于各方面能力要求高,因此在综合试题的复习课上呈现的状态是:教师卖劲的讲,学生费劲的听,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遇到综合试题时:拿到试题后读不懂题——情景无法再现;解题无从下手——规律、公式不知如何应用,没有解题技巧;盲目主观臆断——思维定式。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创设情景----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 1.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对策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超强)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 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 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4.实验表格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

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不用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三、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装置时,应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 2.甲乙两个小组同时做此实验,结果甲组队员发现所用时间比乙组长,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a减少水的质量 b提升水的初温 c加盖子 3.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 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 气泡压强变小。 4.在水沸腾过程中,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处和晶体熔化过 程相同) 5.按图9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至沸腾。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点是_100℃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的心身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是物理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物理实验教学重在落实,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应该给予老师和学生必要的支持。让老师也心安理得的去上实验课,这不仅仅只是为分数,更重要的是与学生一起去领略物理世界的无穷奥妙,乐在其中;同时,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大胆的去探究和领悟。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心身特点科学态度 认识规律重在落实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难免枯燥乏味的物理定律,怎么让物理教学更有趣,又能吸引学生,其实很简单,尊重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体会和感受它的魅力所在。事实

上,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了一味的分数,我们忽视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据调查,在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学校,物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场所是不具备的,更谈不上配备实验室实验员。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可想而知。即使是教学条件很好的地区和学校,也存在课标上要求做的实验没有开设,或只是老师做一些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根本没有去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去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 其一,一些初中物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认为实验教学麻烦,演示实验从准备器到课前试做,一遍一遍地去精心设计,细心查找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怕课堂实验失败。可有时总会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出力不讨好。学生分组实验,更是两天忙的不亦乐乎。十几套实验装置,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有实验员、有固定的实验室,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在实验员的管理下进行实验,条件差的学校没有固定的实验室,必须要把这十几套器材搬运到教室里,由这个班到那个班,确是不易。因此,就把演示变图示,把分组变演示。认为只要讲细讲通,即省时又省力,学生成绩不差,何乐而不为呢? 其二,不少学校仪器设施陈旧简陋,地方陕小拥挤,实验用品不能及时补给,这都严重地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对于课标规定的实验,不仅开出率低,而且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在低下水平徘徊,使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低。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 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 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一: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学科的横向关联作用,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就直接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有目的迁移应用就是物理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第二要重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要重视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意识,要自我培养良好的独立作业能力。第四要重视探索自己学习道路上的未知领域,学会科学的探索,严谨的分析是打开未知领域之门的金钥匙。 下面就如何学好初二物理提出几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总结 一、等效替代法 用一个物体或现象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现象得出的物理结论。 1、等效电路: 2、等效电阻:如求解两个串联的电流,已知其阻值分别为R,则可用一个2R的电阻替代该段电路,然后计算电流 3、合力与分力: 4、排水法测体积: 5、研究平面镜成像中的“虚像”:人眼睛只能看到镜子里面的虚像,可用虚像代替实物研究光线的反射定律。 6、用变阻箱测未知电阻:当开关闭合于a时,记录电流表的电流值;然后

开关闭合于b,然后调节变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和记录数据相同,则未知电阻与此时电阻箱的阻值相同。 二、理想模型法 构建一种模型来表述不易理解的物理量 1、光线 2、磁感线 3、力的图示 三、控制变量法 当有多个因素对实验结论有影响时,研究其中一个 ..物理量时,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动的研究方法。 1、影响弦乐器发音音调因素研究:当琴弦松紧度相同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同种琴弦时,音调与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同种琴弦在张紧力度相同的条件下,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研究:同种液体温度相同、蒸发面积相同时,蒸发和

表面风速的关系;同种液体温度相同、表面风速相同,蒸发和液体蒸发面积的关系。 3、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研究: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下滑,不同粗糙度的地板对小车滑动距离的影响; 4、导体电阻大小因素:同一导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导体材质和长度相同,导体截面积和电阻的关系;导体材质、截面积相同,导体长度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5、动能实验;同一球体从相同高度的坡面下滑,不同斜面角度对球体动能的影响;相同体积的同种球体,从相同斜面的轨道下滑时,不同球体质量对球体动能的影响 6、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电压不变,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不变,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7、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同一电加热棒,相同加热时间,电压和加热量的关系;相同电压、相同加热时间,加热棒阻值和加热量之间的关系。 8、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同一电磁铁,电压不同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相同电压,不同电功率的电磁铁对其磁性强弱的影响。 9、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力的大小相同,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相同,物体受力大小和压强间的关系。 10、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同种液体,相同液体深度,不同的受力方向对液体压强的影响;相同液体深度、相同受力方向,不同密度的液体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11、探究物质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四、转换法 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用其他现象表现出来。 1、测量原子的直径:采用多个原子一字排列,计算原子的个数,然后测量总长度,计算出原子的直径; 2、物体内能的研究:采用物体温度表征物体内能的大小;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浅谈初中物理小实验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物理小实验的重要性 柳坪中学熊平平 【摘要】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而走进生活的有趣的严谨学科。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太少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这样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小实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抽象; 近期去邻校听课,收获颇丰,感触也颇深。除了感叹那位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重难点把握的很到位,最让我惊叹的他们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连接好电路并且准确测出电流电压值。这让我在震惊外更多的是自惭,我每次都是自己直接讲解,最多再放个视频给学生,所以我相信如果让我的学生去动手操作他们肯定不知道第一步该干嘛。所以回来后我又好好的翻阅了书本及上网搜寻实验的重要性。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三十多个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用应,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如果在八年级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时间的测量我们加上这样一个小实验-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桌子的长度。让每个学生在事先准备的一根木直尺上细心系上细线,代表刻度,使每相邻的细线先后相隔1dm、1cm,然后用此直尺去测量课本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在学生实验时,我提出:(1)你所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最小刻度是多少?测量范围多大?(2)你测出的课本的长度值,哪些是刻度线所指示的,哪些是估计出来的?(3)比较使用最小刻度是1dm和1cm的尺时测量出的结果,哪个准确些?为什么?(4)若将细线指示的最小刻度小到mm,测出的结果又会有怎样?如此让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观察对比,对“准确值”、“估计值”、“记录单位”的重要性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很自然地对测量中决定准确程度的是最小刻度也就有了正确的理解。

重点初中物理实验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物理教育】初中物理实验考试题都出自这里 2017-03-15让物理变简单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力学 基础性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N。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实验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kg/m?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实验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 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 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 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 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三 . 凸透镜成像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 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 2 、如果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 像,但亮度较暗。 3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2f倒立缩小实像f2f幻灯机 四、测物体的密度u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的若干改进和创新 龙门镇初级中学杨丹 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制简易的实验器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 、自制简易的激光光源 光学实验中的激光光源灯泡很容易坏,也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麻烦。因此我试着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激光光源,使整个光学实验顺利完成。方法如下:买一个玩具激光手电筒,在废灯泡芯上取一小段玻璃柱,将玻璃柱装在激光电筒的前盖内,适当调整玻璃柱的角度,一个实用的光源就做好了。 2 、自制浮沉子 演示浮沉条件时,课本上曾用鸡蛋与盐水做或用青霉素的瓶子加水做。在实际操作时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根本不能实现。 我是这样制作的:取一个5cm左右的塑料笔盖,再取一个螺丝旋进笔盖内做配重,另一端用用气球上的橡皮膜扎住,然后放入盛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不能漏气,手捏矿泉水瓶即可实现浮沉,同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发生形变,说明浮沉的原因。 3、自制灵敏度高的演示温度计 当使用温度计上演示实验课时,可见度非常差,我自制的演示温度计,不但可见性好,而且灵敏度高。用日光灯起辉器的铝质外壳做测温泡,在铝筒口上紧塞一只橡皮塞,塞子的中间钻一小孔,注入红色的墨水适量,再把一内径2-3mm的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并伸到接近底部的位置。在玻璃管背面衬上白色背景的刻度板,就可以做成一个灵敏度高的温度计。可用来演示蒸发吸热,比热容实验。 4.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 用一个25W的白炽灯与一个白炽灯的废灯芯串联安在竖放的木板上,用插头接入220V的电压。当用酒精喷灯加热废灯芯到红热状态时,灯泡发光,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灯泡又熄灭。此实验应使

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实验案例: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转换法实验案例: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或者在有限条件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通常会用一些较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者直接测量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来间接说明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1、物体振动发声 通常物体发声振动时的振幅较小,用肉眼不易观察得到。所以教材为了突出物体发出声音时正在振动,特意通过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其他效果如激起水花、使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反复弹开等明显的视觉效果来转换其不易觉察到的振动,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2、蒸发 对于酒精、水等无色透明的气态物质,其蒸发过程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其效果或气味来感知。如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后,其效果是水不见了,而衣服变干;酒精蒸发后,能在空中闻到酒精的味道。3、力 力是不可见的,虽可以直接感知,但如果产生作用力的两个物体与人无关,就不好感知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力所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力是否存在,如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种情况中只要出现一个,就可以认为该力的存在。对力的三要素的探究就是利用力所产生的效果来达到目的的。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力是不易直接测量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并不是直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而是测量物体对测力计中弹簧的拉力大小,通过拉力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从而正确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结论。 5、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大小可以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管内的有色水位高度差大小来反映,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中的金属盒所在处的压强越大。 6、分子无规则运动 通过扩散现象来说明。比如将墨水滴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黑了。 7、电流表、电压表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将电流或电压的大小转换成电磁作用力的大小再转换成指针的偏角,偏角越大,表示电流或电压越大。 8、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电阻发生变化时,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小灯泡的亮度变化。通过亮度的比较来比较电阻的大小。将不可见的电阻转换为直观的亮度来反映。 9、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将动能的大小转换为纸盒滑动距离的大小。纸盒滑动距离越大,说明小球对纸盒做的功越多,小球的动能就越大。 10、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将重力势能转换为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越深,表明重物下落对木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 1、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 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 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尺子伸出 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 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 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 作?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 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 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 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1 30 15 缩小 倒 2 20 20 等大 倒 3 14 35 放大 倒 4 10 / 不成像 / 5 8 / 放大 正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7、莹莹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A 的密度。莹莹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A 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 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4甲所示,则金属块A 的质量为 g 。然后,莹莹将金属块A 放入盛有50ml 水的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 0° 17° 24° 30° 图1 图2 图3 图4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 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 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 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 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 (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 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 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 异点。 实例:

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 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 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 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 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 电功与电功率等。 控制变量法 实例: 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 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 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 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 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 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 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 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等效替代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 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 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