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公式归纳总结

八下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公式归纳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

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

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

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第2节二力平衡

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

衡。

第3节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

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慥程度,增加压力,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慥程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变滑动为滚动。

第九章压强

第1节 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

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 =F S ,其中:p ——压强——帕斯卡(Pa );

F ——压力——牛顿(N )

S ——受力面积——米2(m 2)。

2、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

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ρ——kg/m3;g ——N/kg ;h ——m 。(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

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第3节 大气压强

1、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

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

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 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3、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4、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

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5、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1、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

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

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反之亦然。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

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

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

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 =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焦耳(J )

F ——力——牛顿(N )

S ——距离——米(m )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 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

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

第2节 功率

1、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2、公式:P =W 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 ——功率——瓦特(W )

W ——功——焦耳(J )

T ——时间——秒(s )

3、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千瓦(kW )1W=1J/s 、1kW=103W 。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

越大。

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

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

能越大。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

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L2F1= 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滑轮

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绳子段数的判断: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使用轮轴时,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

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 有用=Gh 。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 额=G 动h (G 动:表示动滑轮重)。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

W 总=W 有用+W 额,W 总=Fs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 总表示总功,W 有用表示有用功,η表示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斜面的机械效率:η=Gh Fs

式中:G 物体重,h 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 拉力,s 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详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 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 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 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 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 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 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的公式

初二物理计算公式总结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2.密度公式: 3称量法:F 浮 阿基米德法: F 浮=ρ水 gV 排 F 浮= G 排=m 排g V m =ρ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平衡法: F 浮=G ④压力差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 (不要求计算) 4.压强公式: p = 5.液体压强公式: p =ρ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

6 7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 2 1F F = 1 2L L 8 滑轮组: F =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2 1 n 1

9 机械效率: ×100% 公式总结: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 浮=G -F (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功:W =Fs =Gh (把物体举高) 9、功率:P =W/t =FV 10、机械效率:η=W 有/W 总 ?W 总=W 有+W 额外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总 有用W W = η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 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 摩擦力(f) :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F=μN).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及公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精编 第七章《力》 一、力(F) 1、定义:力就是物体对物体得作用,物体间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 注意(1)一个力得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得作用。 (3)力得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得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得物体间。 2、力得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得改变就是指物体得速度大小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得形状。 3、力得单位:牛顿(N) 4、力得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得表示方法:画力得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得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得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得方向,线段得起点或终点表示力得作用点,线段得长短表示力得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得示意图。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得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秤得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得伸长与它受到得拉力成正比。 (4) 使用弹簧测力计得注意事项: A、使用前指针要对零; B、不能超过它得测量范围; C、要认清它得分度值; D、被测力得方向要与轴线得方向一致; 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得物体,由于地球得吸引而受得力叫重力。重力得施力物体就是:地球。 2.重力大小得计算公式G=mg。(g=9.8N/kg)3.重力得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得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得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得重心,在它得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得重心在它得中点,球得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得重心在两条对角线得交点。 第八章《运动与力》 一、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得目得就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得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得推论就是:在理想情况下,如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得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得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得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得作用得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我们周围不受力就是不可能得,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物体在不受力得情况下:原来静止得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得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会做匀速直线运动。C、揭示了“力”得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得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得质量有关,与物体就是否受力、受力大小、就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就是物体本身得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就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得运动规律。 5、防止惯性得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得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得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得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得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得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得方向运动,所以……、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得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1.速度计算公式:v=s t 2.密度计算公式:ρ=m V 3.重力计算公式:G=mg 4.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则F1=F2。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光滑时,则摩擦力为0。 5.固体压强计算公式:p=F S 6.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7.浮力计算公式: (1)称重法:F浮= G-F拉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公式法:F浮= G排=m排g=ρ液g V排 (4)平衡法: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F浮= G物 8.功的计算公式:W=Fs,W=Gh 9.功率的计算公式:P=W t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P=Fv 10.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11.滑轮组绳子端拉力移动的距离:s=nh 12.滑轮组绳子端拉力移动的速度:v绳=nv物 (G物+G动+f) 13.滑轮组绳端的拉力:F=1 n 14.总功的计算公式:W总=W有+W额

15.斜面的机械效率:η=W有 W总=Gh Fs =Gh Gh+fs *16.滑轮组机械效率: (1)用公式η=W有 W总=Gh Fs 。根据题目条件分别求出W有和 W总,然后进行公式计算。 (2)用计算式η=W有 W总=Gh Fs =Gh Fnh =G nF 。对于已经绕好的滑 轮组,有s=nh,这时可以不用给出“s”和“h”,运用上述计算式也可以求出机械效率。 (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机械效率还可用计算式: η=W有 W总 = G物h G物h+G动h = G物h (G物+G动)h = G物 G物+G动 &课外拓展物理公式: 1.动能的计算公式:Ek=1 2 mv2 2.势能的计算公式: (1)重力势能计算公式:Ep=mgh (2)弹性势能计算公式:Ep=1 2 kx2 3.机械能计算公式:E= Ek+ Ep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八年级

31212 1.(): ,;:(1 3.6)::(13600).2.;::9.8103.: ::v S S v S vt t t v v S t m m m m F F F F F F ?=?==???==? ?????=? 八年级部分 速度速度m km h ;路程(10m=1km);时间h s 物重(G )与质量()的关系: G G=g =g G 物重(N );质量(kg );g N kg 或N kg.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方()()()() 33333634.: :::101:2:5.3:4:.6.: m m m v V V m V F G F F G F G gV F G F F F S S S ρρρρρρ????=?==???=? '?=-?=??==??=?=?==浮浮排浮排液排 浮向与较大分力方向相同).密度(),;密度(1g cm =10kg m );质量(1kg=10g );体积(1m cm ).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推导公式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压强(p )p p ,;p (1)固体压强p 231122::::::7.:. :::8.::F S gh h F l F l G F F G S n S nh h ρρ????? ???===压强(Pa );压力(N );受力面积(m ).p=(2)液体压强p 液体压强(Pa );液体密度(kg m );液体深度(m ). 杠杆的平衡条件 (绳子自由端拉力,物体的物重,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滑轮组 (物体上升的高度,n 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 或绕过动滑9.:::10.100%:.W W FS W Gh W F S W W W FS W Gh ηη??????? =????=????=?有总总有轮绳子的段数).功() =(,克服重力做功);功(J );力(N );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 ). 机械效率() 当机械是滑轮组时=,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及知识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及知识总结 质量m 千克kg m=ρv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g= 9.8牛/千克 一、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二、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 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 的质量为1.0×103 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 (m 2 )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G 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 V 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 3 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 八、功(W ):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概念公式复习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 1.质量(m):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其他有:、、、,1吨= 千克= 克= 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 , ,和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4.质量测量工具:、、和。实验室常用测质量。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V表示,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1克/厘米3= 千克/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水的密度ρ= 千克/米3 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步骤:(略)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和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 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状态外包括:、、、、、、等。 七、宇宙和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再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4.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 (l·y)。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我们。7.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组成的。(2) 。 (3) 。 8.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未测量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归纳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速度 V (m/S) v= S/t S :路程 t :时间 重力 G (N) G=mg m 质量 g : 9.8N/kg 或者 10N/kg 密度p (kg/m3) p =m/V m质量V :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 F2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6物一G视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 浮=6排=mSE g= p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 排:排开液体的质量p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仁F2L2 F1 :动力L1 :动力臂F2 :阻力L2 :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 :绳子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十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 (G物+G轮)十n S=n h n :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 W=Fs F:力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W有=0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n = W有/ W总x 100% 功率P (w) P=wt W:功t :时间 压强p (Pa) P=F /S F :压力S :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 p gh p :液体的密度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c :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 t :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 (J) Q=m q m:质量q :热值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