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如磁力)。

3.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b.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4.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速度大小的改变或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

5.单位:牛(N )(手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定义: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6.测量——测力计分类弹簧测力计

握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表示法:(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⑴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

(3)画法:a 确定力的作用点,b 确定标度或长短,c 明确力的方向(箭头),d 在箭头处标明力的符号和总量。

9.力的合成:

⑴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⑵二力合成:求两个力合力。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口诀: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

①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合12

②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F合12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产生条件:a.物体间要相互接触,b.在接触处要发生弹性形变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

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a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b 调零,(看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

c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d 正确读数和记录。

三、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 。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注: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公式:

9.8:表示质量为1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粗略计算时10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检查墙面等物体是否竖直。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垂法确定。

注: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5.重力的示意图: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两种观点:(1)运动要靠力来维持。(X)(2)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探究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或同一高度处)滑下的

目的是: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运动的初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小车沿着平面运动的初速度相同的

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⑶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理解: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⑶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注意:(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具有惯性。

(3)惯性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惯性的作用。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5.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如: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拍灰;跳远助跑;飞机投弹;把锤头套紧在锤柄上……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二、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我们称这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相当于不受力,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的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实例:(1)课桌上的书: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电线吊着的电灯:重力和拉力。

(3)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水平方向:阻力和牵引力;竖直方向:重力和支持力。

(4)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时:重力和空气阻力。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是相同性质的力。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f)。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2)已发生或要发生相对运动。

2.分类: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摩擦力的方向有时与物体本身的运动方向相反,有时与物体本身的运动方向相同(人走路时)

4.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做匀速

直线运动时:摩擦力=拉力)。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运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比较甲、乙图可得: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甲、丙图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5)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5.应用⑴增大摩擦方法: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减小摩擦方法: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

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气垫船)

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压物体。

1.压力⑶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若不受其他力,

则压力。

⑷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⑸重为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下列各种情况下,承受面所受压力F的

大小为:

’–F’’’

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F’

F’

F’

F’

F’

⑴实验时,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⑵对比甲、乙两图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对比乙、丙两图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⑶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符号:P )

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S

F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p —压强— 帕斯卡

) 注: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物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水平支持面的压

强可用如下公式:ρ (ρ为物体密度,h 为物体高度)

增大压力

增大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 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⑷改变压强 减小压力 如: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

减小压强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的仪器。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压强的特点 ⑵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公式:ρ

⑴推导过程:S F S G S

mg S g ?v ρS g ??Sh ρρ ⑵说明: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5.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 与液体重力G 液的关系:

液液液

注:上述三种情况下,柱 ,即容器底所受压力等于以底面为标准的液柱的重力。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⑴一般方法:先求压强ρ;再确定压力。

⑵特殊情况:压力:对规则柱形容器液;压强:对规则柱形容器可先求F ,再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7.连通器 ⑵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液面高度总是

相同)。

⑶原理:液体压强。

⑷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空气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4.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

5.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⑴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

⑵分析:因为液体不动,所以水银柱受平衡力,进而可知:向上的大气压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760汞柱=76汞柱=0.76m汞柱=1.013×105。

⑷说明:①实验前玻璃管灌满水银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②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约为10 m。

注:玻璃管的粗细不影响实验结果;

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不影响实验结果;

玻璃管是否倾斜不影响实验结果;

玻璃管漏气及海拔高度不同时会影响

...实验结果。

⑸标准大气压:支持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3×105,粗略计算时:1×105

6.大气压的值与高度、季节、天气的变化有关。其变化规律: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7.测量——气压计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较准确,携带不便

无液(金属盒)气压计(标的刻度改成高度,就成了登山用的

登高计)

8.大气压强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吸盘等。

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9.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应用:高压锅(增压,提高沸点),

除糖汁中水分、制药除水分(减压,降低沸点)。

关系: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10.体积与压强的关系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几个事例: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钩;④人做吸气运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流体压强与流速①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进而有压力差。

应用(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

②解释现象:火车站台处设置警戒线、刮风时窗帘飘向室外、行

驶的车使路上的纸屑飘向路中间、行驶的船要间隔一定距离等。比较压强大小的方法:首先确定物体表面或内外侧的空气流速,然后比较压强的大小。

第十章《浮力》

一、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2.产生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F 浮向上向下)。

3.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4.浮力的测量:F 浮’(或F 浮’)

5.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如图):

(1)据图③、④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 (2)据图②、③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浸入液体的体积(即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据图④、⑤可知,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密度有关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

密度有关。物体浸入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物体浸没的深度、质量、重力、形状等均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2、公式:F 浮排排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①读数差法(测量法):F 浮’(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即浮力的大小)②压

力差法:F 浮向上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4.计算浮力方法 ③阿基米德原理F 浮排 排g 或F 浮=ρ液排(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重量

或体积时常用)

④状态法:漂浮、悬浮时,浮力与重力二力平衡,F 浮物

漂浮问题“六规律”:

①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②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③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④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自身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

分之几(即ρ物=总

浸V V ρ液); ⑤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施加的竖直向下的压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即:F 压=Δ’浮物, 其中F ’浮为物体浸没后所受浮力)。

⑥整体漂浮的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木块、蜡块

漂浮,容器中液面高度不变;

整体漂浮的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铁块、石块沉底,

容器中高度液面下降。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 F 浮

② F 浮 物体悬浮 ρ液=ρ物;

③ F浮>G 物体上浮ρ液>ρ物。(物体上浮,最终会漂浮,此时F’浮= G物)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下沉悬浮

上浮漂浮

F浮浮浮

ρ液<ρ物ρ液=ρ液>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物体悬(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漂)浮。

相同: F浮物

②悬浮与漂浮的比较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③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物或比较ρ液与ρ物。

2、浮力的应用:

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①轮船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m,单位:t 。

由排水量m可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轮船和货物共重。

②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③气球和飞艇: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④密度计构造:下面的铅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刻度下大上小)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符号:W)

1.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ρ液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如:搬石头没搬动(有力无距离);踢出去的足球飞了10m 远,足球飞出10m 的过程中人不

做功(有距离无力,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提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公式:W (水平方向做功) W (竖直方向做功)

4.功的单位:焦耳(J ); 1 1N ·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功的原理:

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功率 ( 符号:P )

1. 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的定义:(1)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

(2)单位时间里做的功。

3.公式: t

W P = ( W —功—J ,t —做功时间—s ,P —功率—W ) 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 ) 、辅助单位:千瓦()、 1103W

推导公式: (t W P =t FS t

Vt F *)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 ,V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运动速度—)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和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动能 注: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定义:具有一定重力的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弹

性形变

的大小。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3.探究物体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猜想:动能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② 实验器材:斜面、钢球、玻璃球、木块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即看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的大小)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处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小球速度:使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处滚下。

③分析归纳:对比甲图两次实验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对比乙图两次实验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

2.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动能的变化,要以物体速度增减来判断;

重力势能的变化,要以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减变化来判断;

弹性势能的变化,要根据物体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来判断。

3、(1)滚摆运动过程中:下降时:重力势能→动能;上升时:动能→重力势能 (2)蹦床运动:动能→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3)人造卫星: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4)水能发电:水的重力势能→发电机的机械能→电能

(5)洒水车在匀速前进过程中动能减小;直升飞机在匀速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

势能增大;救灾直升飞机在匀速水平飞行时,动能、重力势能都不变,空投救灾物资时动

能、重力势能都减小。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动能 转化 转化 势能 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①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②动力F 1:使杠杆转动的力。

2.五要素 ③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 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 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动力、阻力的作用线与其力臂互相垂直。

3.(1)力臂的画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①找支点O ;②画力的作

用线(延长部分虚线);③过支点O 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实线);④标上大括号和字母。

(2)杠杆平衡时要求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

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该点和支点的连线即为最长力臂)

②过该点做最长力臂的垂线即为最小动力。

4.研究杠杆平衡(是指静止或匀速转动)条件:

⑴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⑵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 1l 12l 2 或F 1 : F 22 :l 1

⑶推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若

21l l ,那么F 1n 12 5.生活中的杠杆

①省力杠杆

(1)杠杆的分类: ②费力杠杆

③等臂杠杆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起子、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等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筷子、理发剪刀、钓鱼杆、镊子、扫帚等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2)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6,杠杆的再平衡

(1)改变动力和阻力

(2)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

二、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1.定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竖直方向上提升重物时:拉力 (不计轮轴间摩擦)

水平方向上拉重物时:拉力 (克服摩擦力)

距离S 绳物 速度v 绳物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2.动滑轮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竖直方向上提升重物:不计摩擦、绳重和滑轮自重时,

21 G 要计动滑轮自重时,

21(G 物动 ) 水平方向上拉重物:2

1 (克服摩擦力) 2

1 距离S 绳=2S 物 速度v 绳=2v 物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3.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费距离。

③组装:首先根据(G 物动)/ F 求出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n 。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要求组装滑轮。

竖直方向上提升重物:不计摩擦、绳重和滑轮自重时, n

1G 物 要计动滑轮自重时,n

1 ( G 物动 ) 水平方向上拉重物时:n

1 (克服摩擦力) 距离:竖直方向:S 绳物 水平方向:S 绳物

速度:v 绳物 2 3

注:n 指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股数;

S 绳指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h 物、S 物指物体移动距离;

v 绳指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 物指物体移动的速度。

n

1 4、斜面: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斜面较长,则越省力,但费

距离。 w 有= w 总

应用:螺丝钉、盘山公路、楼梯等。

5、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的实质: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支点就在轴线,属于省力

杠杆。

轮轴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R 为轮半径,r 为轴半径,F 1为作用在轮上

的力,F 2为作用在轴上的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 1 2 r ,

(动力×轮半径=阻力×轴半径)。

应用:车把手、方向盘、水龙头、扳手等。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w 有=(竖直提升重物时),w 有=物(水平克服摩擦时)

2.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w 额= G 动h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或动力所做的功)。w 总= w 有+w 额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η=

总有W W ①因为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100%)。

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阻力。 w 有= ( w 有总-w 额 w 有总η )

w 总 (w 总= w 有+w 额 w 总 = w 有/η)

w 额动h ( w 额总-w 有)

5.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η总有W W Fs Gh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机械效率就越高;

*绕绳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注:(1)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推导公式:η

总有W W Fs Gh Fnh Gh nF G η总有W W Fs Gh

nh *)G +(G n

1

Gh 动动G G G 6、斜面的机械效率: η总有W W Fs Gh 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7.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重。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互不影响。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 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 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 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注意题型:弹簧测力计读数看挂钩端承受的力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3重力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受力分析专题

1、画出A受力分析图。 2、已知:A质量为30kg,受到拉力F=10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并求出A所受支持力。(g=10N/kg) 3、画出A、B的受力分析图。 4、画出A、B的受力分析图。 5、若F =50N,G A=10N,物体A匀速下滑,求:墙对A的摩擦力? 6、如图3,木块A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画出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 图1 图4

7、如图6,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正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分别对此时的A、B进行受力分析。 8、画出图中A物体的所受力的示意图,已知A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 9、如图所示: 物体A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 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10、如右上图,一物体m被传送带从A点匀速送到B点,请在图中用示意图表示m受到的力 11、如图3所示,小球用线系住挂在天花板上并与墙面接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A A

12、如图4所示,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13、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14、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15、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如图7,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16、分析下图中物体B受力情况(两物体均静止):

3、物体A重50牛,受浮力30牛,画出力的示意图,求出支持力? 5、已知:A的重力为100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并求出A所受浮力。 6、已知:A的质量为10kg,求:A的重力是多少N?(g=10N/kg) 如果A所受浮力为18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求出绳对A的拉力是多少N? 6、已知: V A=20cm3,ρA=3×103kg/m3 ,求A的质量是多少?重力是多少? 如此时底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0.4N,求物体A所受浮力? 7、已知:物体A重30N,所受浮力为20N,求A所受拉力? 7、如图7,三个球A、B、C静止在水中,A漂浮,B悬浮,C沉底,分别对此时的A、B、C进行受力分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复习(粤教版)

初二物理专题复习——作图与计算 一、作图题 1.画出图a 、b 两物体受到的重力,画出图c 、d 两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2.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力,并用字母标明。 (1)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 (2)一个物体悬浮在水中。 (3)一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向右运动。 3.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力的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4. 用滑轮组提起200N 的重物,绳子最多只能承受90N 的力(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1)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并画出示意图. (2)据此设计要匀速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是多大? (3)若在此问题中,将物体匀速提高3m,应把绳子拉下多少米? 二、计算题 1.长为80cm 的直杠杆,支点离右端20cm ,左端挂20N 的重物,问: (1)在右端应挂多重的重物杠杆才能平衡? (2)在上述平衡后,如果两端各加10N 的重物,则杠杆将会怎样呢? 2.一列长200m 的火车以54km/h 的速度通过一个长700m 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3.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桂林北站到南宁之间约437km 的铁道线上,运行着两对“城际快速列车”N801/N802次和N803/N804次。下面是N801 (1)N801次列车从桂林北到南宁共运行了多长时间? ( 2)N801次列车从桂林北到南宁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一个质量为 200N 、边长为20cm 的正方体放在长为1m 、宽为10cm 的板凳上,求正方体对板凳的压强为多少? 5.有一只亚洲象体重3t ,每只脚掌的面积大约是0.03m 2.(取g ≈10N/kg ),则这只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a b c d (1) (2) (3) (1) (2)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 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 摩擦力(f) :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 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理解: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 形变的大小相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 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作图专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专题(训练14) 班别姓名座号 1、沿斜面滚下来的小球,重力为5N,作出重力示意图 2、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重12牛,用力的示意图作出木块受到的重力。 3、用20牛的力将重15牛的物体压在墙壁上,用力的示意图作出墙壁所受的压力。 4、画出四个小球分别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的受力示意图 5、某同学在体育锻炼时,推出一个重为40牛顿的铅球,请在下面左图中作出这个铅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各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6、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M,质量为2kg ,它与传送带一起以lm/s的速度在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上面右图中画出M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7、下面左图为空中飞行的足球,请在图中画出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8、图中,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请作出物体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9、图中,重2N的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水杯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 10、如下面左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2N拉力作用下,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出它在水平方向上力的示意图。

11、在上面中间的图中,电灯静止不动,画出电灯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斜面上有一物体M,它受到的重力为60牛,它对斜面的压力为40牛,请在下面右图中画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 12、请分别画出下列各图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13、下面两图,杠杆在力F 1 F 2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L 2 是F 2 的力臂.在图36中 画出力F 1的力臂L 1 以及阻力F 2 , 14、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你在图乙中画出此时“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15、画出使杠杆AB在图所示位置静止时,需在A点加一个力F,要使这个力最小,请在图上画出F的示意图,并标明它的力臂。 16、下面右图中杠杆B点挂着重物G,若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在图中的位置,请画出此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17、用羊角锤拔木板上的钉子,请画出最省力的动力作用线和对应的动力臂。 18、如图所示,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 2的方向,以及动力F 1 的力 臂,在图中补全F 2的力臂以及动力F 1 。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详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 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 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 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 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 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 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归类复习

一.简答题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小丽的爸爸用汽车送她上学,走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向左急转弯,小丽顿时产生被向右甩出的感觉.请用惯性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人和车原来都是沿某个方向运动的,当车突然向左急转时,人的下半身随着车向左急转,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感觉被向右甩出. 2. 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答: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冰块周围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 3. 第3题图 阅读上述小资料,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答: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击板凳时受到阻力,运动状态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几次,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4.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参观铁路工地时看到的场景.请用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第4题图 (1) 铁轨为什么要铺在一根根路枕上? (2) 出发前,老师通常会嘱咐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也不能骑车带人,为什么? 答:(1)铁轨铺在枕木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2)骑自行车太快或者骑车带人,当遇到障碍物时,车轮遇到障碍物停止下来,而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造成摔伤. 5.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王桦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急速后退.当她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答:(1)因为王桦是以自己所乘坐的客车(包括车内的乘客、司机、座椅等)为参照物,道路两旁的树木相对所乘坐的客车(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感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2)由于客车极速行驶,客车外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大,压强较小,车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小,压强较大,车内的气体压强大于车外的气体压强,所以她的头发被“吸”到了窗外. 6.如图所示,商场中,一位卖微波炉的售货员和一位顾客产生了不同意见,售货员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品花不了多少电费;顾客说,微波炉很费电,他家的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说的?请你用科学术语说明“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的原因. 第6题图 答:售货员是从加热时间角度来说的,售货员认为微波炉很省电,是说用微波炉虽然功率大,但加热食物用时很短,消耗的电能并不多,所以不“费电”;顾客是从电功率角度考虑的,因为微波炉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断保险丝,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认为很“费电”.之所以一开微波炉保险丝就会熔断,是因为微波炉的功率大,根据错误!未指定书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 受力物体。 2、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F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有关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示意图:略,注意,在做示意图的时候要标出力的大小(单位)、方向、作用点。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那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调零、看量程、读数等) 4、知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由于收到地球的吸引而收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来表示。 2、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关系,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物体受到也越 大。G=mg, 3、一般认为:g=大小为,单位为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注:g的大小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g越大,南北极的g最大。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重心:物体重力的中心,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体的中心。 6、重力源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即世间万物都会受到的相互作用力。 本章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它与质量有关,质量远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那么我们 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我们称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 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专题强化卷:压强(含答案)

压强 1.动车进站时,为了避免乘客被“吸”向动车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站台上都标有“安全黄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黄线以内,是因为动车进站时车厢附近() A.气流速度大,压强小B.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C.气流速度小,压强小D.气流速度小,压强大 2.下列现象不能 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 A.图甲所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张向中间靠拢 B.图乙表示装有液体的玻璃管,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 C.图丙表示地铁站台边,人必须站在安全黄线以外的区域候车 D.图丁所示表示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4如图所示的三幅图是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这三幅图不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①②③全正确 5.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3:4,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6xl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3:2 B.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C.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4×103kg/m3 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液体的深度为8cm 6.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为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如磁力)。 3.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b.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4.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速度大小的改变或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 5.单位:牛(N )(手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定义: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6.测量——测力计分类弹簧测力计 握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表示法:(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⑴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 (3)画法:a 确定力的作用点,b 确定标度或长短,c 明确力的方向(箭头),d 在箭头处标明力的符号和总量。 9.力的合成: ⑴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⑵二力合成:求两个力合力。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口诀: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 ①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合=F1+F2 ②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F合=F1-F2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产生条件:a.物体间要相互接触,b.在接触处要发生弹性形变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 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a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b 调零,(看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 c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d 正确读数和记录。 三、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 。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注: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