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选题依据

在近期, 关于幼儿园教学与游戏关系的研究成为了幼教界关注的核心。我国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文件公布之后, 幼教界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方式的讨论热潮。《规程》一文中强调指出, 幼儿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式,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之中。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的颁布, 再一次促进了社会对于幼儿教育问题的关注。《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念, 进一步确立了游戏这一概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至今日, 幼教界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已越来越关注于幼儿园中教学与游戏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实际中, 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的理念在实施时仍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和疑惑。在长期的历史经验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我国幼儿教育阶段一直表现为重学习、轻游戏的现象。那么目标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是怎样的?近代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一再向人们强调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 保障幼儿充分享受游戏, 快乐成长的理念也越来越被社会重视。但受制于传统, 自由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仍旧没有得到一个应有的重要地位, 没有得到科学的运用。在幼儿园中, 普遍表现为游戏的工具性地位, 处于从属位置。在幼教界, 倡导将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很多, 而实本研究正是具体体察这种理论在开封市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真实情况。从而分析教学与游戏的融合在开封市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中到底能否真实存在?开封市幼儿园里的教育者在每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迷惑?这一系列的疑问正是本文思索与探讨的重点。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研究拟从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的反思引起理论层面对“教学活动应如何进行”的探究, 最终归结于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指导, 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双重意义。

1.理论意义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有助于推进游戏研究与幼儿园教学研究的进一步结合。传统教育中对游戏的认识较为片面, 幼儿教育一向否定或忽视游戏的教育价值。当今幼儿教育中游戏也往往游离于正式教育的视野之外。游戏与幼儿教育、教学相融合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一方面可以丰富关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研究理论, 另一方面可以为游戏与幼儿教育、教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 更好的认识与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

2.实践意义

一方面, 本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角度, 通过观察与访谈, 调查当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来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让更多的人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另一方面, 本研究将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 提出教学游戏化价值实现的对策与建议, 以期能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效率,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热情, 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协调一致起到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活动的观察、对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访谈及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文本分析, 考察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的方式、价值与精神是否在幼儿园教学中得以应用与体现, 游戏与教学是否实现了融合或一体化等问题。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有:教师是否认识到游戏的价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是否采用了游戏的方式?采用游戏方式的教学活动中仍存在哪些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师是否有相关关注与反思?从教育学的角度我们应如何审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教育对策?

2.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进行非参与式观察。主要对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式方法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的总结评价等三个阶段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幼儿的行为与情感体验进行观察。以发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中是否以及如何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与制约“游戏化”实现的因素?教师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对活动的总结评价是如何体现游戏化的特征的?

(2) 访谈法

访谈法可以进一步验证观察结论的可信性, 弥补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较偏于表面的不足, 补充说明观察调查中涉及问题的深层原因。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访谈, 可以深入了解其对游戏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价值认同与态度, 在实施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有何问题、困惑或感想。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与幼儿的对话进一步了解幼儿对于活动的主观体验、感受等。

(3) 文本分析法

搜集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以及课后总结反思并对其进行文本分析,

以期从中可以更为准确的把握教师在教学活动准备、组织与实施背后所持有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观;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及其反思内容的范畴、深度及意义等。从而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行为表现做出更为客观的评析。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在教育学界己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可。2010年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然而, 在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将政策贯彻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依然面临着“如何做”的困境。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主张在幼儿园的“教”与“学”中融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要素、游戏的精神,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教育。这就为“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 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 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访谈以及对教师教学反思的文本分析以发现和探寻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背后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以期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指导下的幼儿教师能够具有思想与行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倍尔, 创办了世界上首个“kindergarten”, 同时他还提出并且完善了幼儿园教育。以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认识规律为立足点, 指出游戏的内部存在机制能够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也就是孩子们日常活动的特点为游戏, 孩子通过进行各种游戏, 将内在的活动生活变得独立自主且外向, 以此得到满足, 变得自由愉快, 使得内外平衡。“孩子的游戏活动…既形成自身的未来生活的基础, 还形成了其未来生活的中心。”孩子通过游戏得到各方面的内在满足。福禄倍尔的论证奠定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设计了游戏所需的玩具或者教具, 并命名为“恩物”。他认为相比孩子认识理解外部世界, 恩物对研究孩子发展过程也同样重要。教具除了

可作为孩子游戏学习的支持, 还是将孩子的全部生命现象和外界事物联系在一

起的中心。福禄倍儿开始设计创造教具的时候, 他就遵循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他认为教学工具不只是将儿童从具体到抽象, 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的思维原则体现出来, 尤其将由整体到部分和部分到整体、综合的方法去进行突出的表现。福禄倍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 将游戏分为两类:分别是运动性游戏、精神性游戏。运动性的游戏是为了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 训练感官并培养合作的意识, 并且培养出儿童对伙伴和师长的爱心。精神性游戏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思考以及判断的能力, 让孩子能够够清楚的对外界事物的特点加以认识和掌握, 发展孩子的智力。两者中精神性游戏利用了许多教具, 所以包含了更多的教育因素。

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伴随幼儿园课程的深入改革发展,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利、创造、主体的观点。根据查阅文献和已有研究者的统计结果, 作者找到比较有特色和影响的研究成果有: (麻国均, 1990) 《中华传统游戏大全》, (周兢, 1991) 《中国民间儿童游戏》, (赵梅荪, 1992) 《活动中成长一一孩子游戏》, (林茅, 1992) 《儿童游戏》, (刘众, 1993) 《幼儿园游戏评价》, (吴也显, 1995) 《小学游戏教授学生论》, (黄人颂, 1995) 《幼儿园游戏》(郭浮溪, 1996, 《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北师大课题组, 1996) 《幼儿园游戏指引教导》, (汝小美、刘众《儿童、游戏、家庭》, 1997) , (华爱华, 1998) 《孩子游戏理论》, (刘众, 1998) 《幼儿园游戏教授学生论》, (曹中平) 《儿童游戏论一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 (丁海东, 2001) 《学前游戏论》, (华爱华, 2004) 《孩子游戏理论》, (刘众, 2004) 《儿童游戏通论》, (邱学青, 2005) 《学前儿童游戏》等。

通过分析我们国家幼儿园游戏性的教育, 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点:第一, 游戏创造的价值, 特别是游戏在教育中的价值己经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点;第二, 对于游戏性的教学己经呈现出相对完备教学模式, 和游戏相关的大致内容就包括游戏

的实质以及游戏所能带来的价值, 还有游戏的开发利用分类还有游戏的指引教

导组织, 以及游戏所用的材料, 进行的环境及其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等等;三, 还可以对游戏从生物、社会、文化、生态、现象等多角度进行解释;四, 研究游戏的过程从借鉴国外理论作品发展到重视本地域的民间游戏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并

且在实际教育中就已经实现了;五, 幼儿园教育的游戏研究以及实施体制程度不断加大, 全面涵盖高校工作者、师范院校的理论工作者以及一线幼师和教育研究人员。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1.研究重点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从不同阶段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做一个客观的展现, 对教学游戏化思想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的贯彻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2.研究难点

由于研究者自身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有限, 本人始终担心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贯彻教学游戏化理念的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是否准确、深入, 教学游戏化的实现策略的提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等问题。这必将成为本研究的难点所在。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后, 国内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讨论热潮。《规程》中明确提出,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教育界做出响应, 于1998年12月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举行全国幼儿园游戏、课程与教学关系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 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了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教学的关系。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的颁布, 更是促进了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重要思想, 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随后, 2004年12月,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在厦门召开全国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教学关系研讨会。本次会议中以专题报告的形式, 形成了幼儿园游戏与教学、课程研究的理论成果。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所作《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实践的视角》的主题报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刘众教授所作( (关于幼儿园游戏和课程、教学之间关系的思考—教育实践的角度》的总结报告。’时至今日,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幼教界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

2.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存在现实困惑

由于受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幼儿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学习、轻游戏的现象。然而, 近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已经向人们证明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尊重幼儿游戏权利, 保障幼儿充分享受游戏, 快乐成长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受传统经验的影响, 游戏在我国幼儿教育中

仍旧没有得到一个受人尊重的地位。游戏大多数时候充当了“配角”的角色, 处于幼儿园教育的边缘地带。将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较多, 而实际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情况是怎样的?教学与游戏的融合在幼儿园教育中到底存不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与迷惑?一系列的问题也促使了本人对本研究

的思索。

二、概念界定

1.幼儿园教学

我国关于教学的定义多数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此处摘取较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几种定义进行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质, 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教学论稿》中对教学作如下说明:教学是教师教, 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身心获得一定发展, 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解释教学为: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不同的教学定义与解释, 反映出不同学者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学习者和知识的不同观点。虽然, 各种定义略有差池, 但总结其共性, 我们发现, 教学尤其是狭义的学校教学存在几个共同特点: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研究者提出“幼儿园教学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 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和技能训练。幼儿园教学内容具有整合性、生活性和直接经验性的特点。幼儿园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认识的过程, 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教学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 注重幼儿个别差异。”

本研究认为, 幼儿园教育归根结底仍然属于教育系统, 属于在幼儿园中以集体教育的形式对人进行培养的范畴, 这也决定了幼儿教育中仍然需要教学这一方式

的存在。为更好的使幼儿得到发展, 适应其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 针对幼儿的教学必须既具有学校教育的共性:目的性、计划性、参与性和发展性, 又具有特殊领域、特殊对象所决定的特殊性。

结合幼儿园教育与幼儿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在本文中笔者对幼儿园教学作如

下界定:幼儿园教学是指在教育目标指导之下, 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直接经验的, 旨在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类教育活动。

2.教学游戏与教学游戏化

在前苏联学前教育理论中, 游戏被看作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之一。此时, 幼儿园游戏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角色游戏、建筑造型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幼儿创造性游戏, 一类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编制的教学游戏。这一分类方法在解放初期被引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由顾明远等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关于教学游戏有明确的定义, 认为教学游戏, 是“根据教学大纲, 将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

的教学方法”。“游戏因素与非游戏因素相结合”是教学游戏的本质特点。

对于教学游戏的定义问题, 也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 认为现阶段教学游戏的提出更多的趋向于“一种教学观, 一种新的教学理想, 目前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因为它尚不是作为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理论的发展变迁, 教学游戏己经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意义。

纵观当前关于教学游戏的理论阐述, 本研究认为, 教学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体现了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是借取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 另一方面是融入了以幼儿主体性活动和动作规定性为特征的游戏的形式和因素。在教学游戏中, 教学部分融合了游戏的因素:自成目的的、对话的、生成的、体验的。同样, 游戏也部分融合了教学的因素:控制、计划、目的、理智和预先结构。教学游戏是将教学进行游戏化改造的一种集中体现。

借鉴刘众教授关于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阐述, 本研究认为教学游戏化追求“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 即在教学过程中, 游戏与教学互为目的与手段, 既应注重

游戏的“工具性价值”, 又应注重游戏的“本体性价值”。教学游戏化是按照游戏的形式与本质特征来规范和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 用游戏的形式要素与精神要素

去“化”教学, 目的在于使幼儿的主体性、游戏的精神等得以在幼儿园教学中体现, 更好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一种理念。在“游戏化”之后的教学中, 幼儿虽身处教学, 获得的却是兴趣性、自主性、胜任感、幽默感、驱力愉快等游戏性体验。

三、教学游戏化的价值与意义

1.教学游戏化实现了游戏的工具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

在传统教学中, 游戏仅仅被作为“操控幼儿注意力、规范教学秩序、扩大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效率”和作为幼儿学习之外的强化训练和奖励的工具性手段, 其实这只是徒有游戏形式而无游戏实质的假游戏现象, 是对于游戏运用的机械化和

形式化的呈现。游戏与教学在实质上是分离的。杜威曾说到:“游戏的态度比游戏本身更重要, 前者是心智的态度, 后者是这一态度的现时的外部表现。所谓的游戏态度或心智态度, 指的就是游戏的精神。教学游戏化中, 游戏不再是外在于教学之外的手段, 而是融会、贯穿于教学的整体过程之中。游戏将其自主、自由、快乐、愉悦的精神本质弥漫与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游戏成为幼儿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 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基本内容, 成为幼儿园教学的灵魂, 也成为了幼儿个体的精神存在形式。在此过程中游戏的工具价值与精神价值得到了统一。

2.教学游戏化实现了教学的知识、能力价值与过程、情感价值的平衡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发起、功利目标、注重认知发展等为典型特征。教学就是教师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知识技能的传授是教师根据教育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输给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被作为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 不断地被填充着各式各样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是近乎强迫式的, 严格的纪律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教师的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教学的目的在于幼儿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而游戏却恰恰相反。游戏注重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游戏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幼儿是游戏活动真正的主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学习和经验到的知识是幼儿自主建构的结果, 游戏的规则也是幼儿自主设立、自愿服从的规定, 并不存在主观意义上的强迫。教学游戏化很好的实现了二者的融合。一方面注重了外部教育影响和不可或缺的教师教育指导, 保证了高效的教育教学的完成。另一方面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自主的意愿与游戏情趣的基础上, 满足了幼儿释放情绪情感的欲望与冲动, 为幼儿的自由幻想和创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允许幼儿形成了自己的感知方式和行为逻辑。不仅克服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 让幼儿在接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同时, 还能保证幼儿充分感受到自主、自由、愉悦的游戏性体验。幼儿园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和其过程、情感价值在教学游戏化中实现平衡。

四、研究成果

1.区域设置与分布要做到形式多样, 相互协调。

环境的创设是蕴含着教育意义与价值的, 同样, 活动区域的设置则寄托了教育者对幼儿学习和行为发展的教育目的与期望。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区域, 往往由其兴趣和活动目的所驱使, 并能反映出幼儿相应行为的发展水平。而环境的布置对幼儿的选择会起到暗示与调节的作用。活动区域的设置, 第一要体现多样性。一方面, 幼儿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是丰富多样的, 对游戏活动类型的偏好和选择必然存在差异性, 活动区域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以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在幼儿园一日常规安排中, 包含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等不同形式的组织形式。所以,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区域设置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规划, 保证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得以开展。

第二, 要注意不同活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不同种类的活动其性质也往往不同。如教室内区域分布中, 阅读、听故事、绘画、手工等静态性活动需要一个安静的、相对隔离的空间。而玩沙、玩水、唱歌、角色扮演等活动区一般则会比较混乱、吵闹。所以在进行活动区域布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区域之间的互不干扰, 在差别较大的活动区域之间设置过度区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2.适应教学游戏化要求, 尝试灵活多样的教职员工配备方式

师生比例是制约教学游戏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中的集体教学形式不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无法体现幼儿发

展的个体差异性。教学游戏化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应以个别化、小组化的形式进行。而合理的师生比例成为保障小组化、个别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显然, 当一前幼儿园中一对多的师生比例配置是不合理的。另外, 当前幼儿园教育中, 要求教师固定配班, 这必然导致其流动性不强, 幼儿往往集奶牛下来只熟悉、了解自己班上的教师。这大大降低了幼儿与成人的交流机会, 不利于幼儿人际交往等社会性特征的发展。有研究者指出“这种工作制度是50‐60年代学习苏联的产物, 是一种极不经济、高消费、低产出的工作制度。国外幼儿园采用了取消保育员而增设“协调员”或者叫做“教师助手”的做法。

协调员由配班教师轮流担任。协调员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是流动的, 可以随时辗转于各教室内, 根据配班教师需要提供教学帮助, 临时代替配班教师处理各种应急事务和突发性事件等。协调员的存在, 第一, 可以让教师从紧张的教学工作得到暂时的解放,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 还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达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效果。第三, 还可以增加幼儿与成人的接触和交流机会, 丰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刺激因素。最重要的是, 协调员的存在可以保证幼儿园主要教学活动时段有三名教师在场。保育员取消后, 原先的清洁、卫生工作可以代之以全园共用几名清洁工的方式来解决。

3.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传统观念上, 最初人们认为游戏与教学是形同水火的, 游戏对于教学活动起到的是一种妨碍的作用。尤其是身心发育不健全的幼儿自制能力较弱, 一旦沉迷于游戏就必然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所以游戏与教学是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 游戏是游戏, 教学是教学, 各自独立地发挥着教育作用和休闲娱乐作用。再到后来, 随着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游戏与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交叉状态。即教学的内容可以在游戏中得以运用,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回到教学活动中来解决。游戏与教学相互交叉的观点认为, 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都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

段和重要途径, 然而二者仍然是两个独立体, 在形式上二者处于平行状态, 在结果上, 二者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然而, 教学游戏化的理念认为, 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既不是分离状态也不是交叉状态, 而应该呈现的是一种融合状态。幼儿的学习是以游戏为中心的, 游戏是其基本的活动, 教学追随和支持者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游戏是幼儿真正的生活世界, 教学实现的就是向幼儿生活世界的回归。此种状态下, 游戏与教学之间不再具有明确的界限, 游戏既可以从教学中产生, 又可以成为教学的生成源。游戏与教学由此而呈现出教学一游戏一教学一游戏的支持式、合作式、推进式的关系。

4.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平等、合作与信任关系

发展性评估中最主要的两大主体即为幼儿教师与幼儿。所有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都是要围绕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行为进行。我们知道, 人的思想与行为表现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换句话说, 人的行为表现是会有欺骗性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所营造的教育教学情境会直接影响到两者行为表现的真实性, 进而影响到整个评估过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能否平等, 在学习、工作中有无合作, 在情感上能否相互信任是发展性评估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如果评估过程中, 教师对于幼儿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严明的纪律与规则要求幼儿对教师要绝对服从, 那么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就会十分的“合乎规矩”、“协调统一”, 也就不会展现出各自身心发展与个性特征的个体差异性, 对此情景下幼儿发展的评估就很难实现“真实性”。在评估过程中, 教师与幼儿没有相互协同合作, 幼儿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伙伴关系、观点采择、群体适应等社会性表现方面就不免会有所不足, 从而导致发展性评估“全面性”的欠缺。在评估过程中, 教师与幼儿在情感上不能做到相互信任, 幼儿“假装”、“故意”、“迎合”或者“抵制”、“抗拒”等行为就会相应增多。对幼儿发展的评估也会与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之间造成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结果。

所以在发展性评估中, 教师与幼儿的平等、合作和信任关系必须贯穿始终。

大班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大班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智勇大闯关》 设计意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图书角里许多小朋友对《幼儿智力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里面全部是闯关游戏。孩子们围在一起快乐的猜谜语、找答案,学习的劲头特高。我灵机一动,如何不将代数型加法和猜谜结合起来,尝试将一组物品抽象为数和运用口述过程,让枯燥的数学变的富有灵性,来唤起幼儿的想象欲望,体验生活,同时重新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图意,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组物品抽象为数和运用口述摆出相应算式。 2、发展幼儿视图能力及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9数字卡片、猴子、乌龟、大象、狗各一只、西瓜3个、玉米5个、鱼4条、花生2颗、笔、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开汽车状进活动室) 师:你们准备好了吗?我的汽车就要出发啦,看看我的汽车开到哪?“嘿嘿,我的汽车要开啦!” 幼:“开哪里?” 师:开数学王国。你们看数学王国里的小蜜蜂都出来迎接我们了,我们先跟小蜜蜂来做碰球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 师:数学王国到了。国王想知道小朋友聪明不聪明,特地为你们设了三关题目,谁能闯过三关就是数学王国里最厉害的小小智慧家。你们想不想当数学王国里最厉害的小小智慧家?(想)。 二、闯三关 1、第一关:谜语猜猜猜 (1)你们想知道,会有哪几位小动物来跟我们做游戏吗? (2)猜出谜底就知道它是谁了? 1)动物谜语

(手像脚来脚像手,屁股红来脸儿丑,动作表情挺像人,爬杆上树是能手,谜底猴子。) (头小颈长腿短粗,硬壳里面当房住,伸出头来找食物,遇险头脚缩进屋,谜底乌龟。) (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脚像柱子,身体像房子,谜底大象。)(蹊跷蹊跷真蹊跷,站着没有坐着高,遇见熟人摇尾巴,遇见生人汪汪叫,谜底狗。) 2)食物谜语 小动物们给你们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猜猜是什么东西? ①我们先来猜猜猴子带来什么东西?看着是绿的,切开是红的,吃着是甜的,吐出是黑的。你们猜这是什么东西?(谜底:西瓜)猴子带来了几个西瓜?(3个西瓜)3个西瓜用数字几来表示?(3来表示)。 ②乌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宝宝不怕晒,穿衣真奇怪,里边套红衫,外面披麻袋。你们猜这是什么东西?(谜底:花生)乌龟带来了几颗花生?(2颗花生)2颗花生用数字几来表示?(2来表示)。 ③大象带来的东西老师可喜欢了?有眼没有眉,摇头又摆尾,浑身滑又亮,水里去又来。你们猜这是什么东西?(谜底:鱼)大象带来了几条鱼?(4条鱼)4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4来表示)。 ④狗带来一个怪怪的东西?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你们猜这是什么东西?(谜底:玉米)狗带来了几个玉米?(5个玉米)5个玉米用数字几来表示?(5来表示)。 小结:恭喜你们全都猜对了,并且成功的闯过了第一关。 2、第二关:你算我算大家算 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你算我算大家算》。这关的游戏规则是:(1)老师说出两种动物的名称,你们把这两种动物的东西的数量相加等于几。但你们回答要完整,几加几等于几。现在闯关开始! (2)(游戏进行后,老师可以加深难度)现在老师要加大闯关难度了,老师说出一种动物名称再加上另一种动物礼物的数量你们把这种动物的东西的数量加上另一种动物礼物的数量等于几。

数学教学游戏化案例

数学教学游戏化案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教学游戏化,让数学活动更富有实效 ——小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给我的启示 一、背景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如何实现上述规定和要求,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了挑战,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做了尝试。 二、案例描述和分析 数学活动活动设计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把枯燥的数学活动设计的有趣味,让孩子们主动来学习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教研组就开展了教研活动,共同来研究。我有幸成为了这次活动的执教老师。 第一次活动治标不治本 无意中看到儿子的小电视在放《花仙子之歌》,我觉得这首歌音乐优美,画面漂亮,一定能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我就设计了花仙子播花的游戏情境,活动一开始我用花仙子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引入活动,希望把孩子带入这个情境中,但是从孩子们的表情看出,他们对这首歌曲很陌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然后我又拿出“花仙子”的图片,用花仙子的语气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花仙子,春天到了,我要给大地送花来了。”接下来就出示ABAB排序的规律(红花黄花红花黄花),让孩子们就下去排。巩固了ABAB结构,我又出示ABBABB一组新的规律(红花黄花黄花红花黄花黄花),引导孩子们找出跟和

上面一组规律的不同,然后接下去排。在验证排的对不对时,我们一起读规律,一起纠正错误的地方,这时候已经有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接下去再进行巩固,还是ABBABB(蓝花黄花黄花蓝花黄花黄花)。最后幼儿独立操作,帮花仙子播花。很多孩子在操作中没有排对,而且最后环节集体验证时没有孩子愿意跟我一起来验证,各管各的去玩了。 分析: 花仙子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经典动画片,现在的孩子很少看这类动画片,对花仙子的人物形象不感兴趣。教师对孩子的了解不够,设计游戏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都是以自身的喜好、想法为主来设计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并不是很喜欢。 第二次活动换汤不换药 我吸取了上次活动的经验,换了一个游戏主题,改成了《羊羊大战灰太狼》,想想这个应该是当前孩子们最热门的动画片,对里面的角色也应该比较熟悉,用这个作为活动的主要游戏情境应该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出示了喜羊羊、灰太狼的图片,问:“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七嘴八舌的讲了起来,基本上都认识他们的。于是我又说:“慢羊羊村长发明了一种神奇药水,喝了这个药水,可以变出许多的羊。”一边讲,一边拿出许多个喜羊羊,美羊羊。“喜羊羊、美羊羊喝了神奇药水,就变出这么多了。现在它们要排队去对付灰太狼了。”孩子们一个个的眼睛都不眨。于是我引出ABAB排序规律,问“喜羊羊美羊羊怎么排队的”孩子们找出了规律,大家一起读一读,然后放一放。接下去引出新经验,出示ABBABB规律(喜羊羊美羊羊美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美羊羊)让孩子们找出与上面规律的不同,然后一起说一说规律,接下去排,孩子们说规律时我只听到羊羊羊……接下去又是巩固练习,

学习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心得体会

学习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游戏是最能发挥幼儿主动性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活动,游戏活动的特点兴趣性、虚构性、社会性、具体性。 听了王园长的培训,让我对幼儿园游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讲座准确的阐述了目前幼儿园游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我们幼儿教师进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一、游戏与幼儿的成长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的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是因为一个尚未实现社会化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合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组成的社会的过程中,不可能象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满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得到满足,在没有任何强制关系的背景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主动性、自愿性、假想性、社会性、愉悦性等特点。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

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 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 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 康发展快乐成长。 二、游戏设计与开展 针对目前幼儿园游戏存在的问题,即1.重内容轻目标;2.游戏活动结构不合理;3.教育目标片面;4.教学方法单一,不注重幼儿的自 我探究和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等等;5.对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够;6.教师对游戏活动设计参考资料生搬硬套,设计缺乏创造和个性。我认 为老师首先心中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管开展什么活动都有它的目的 性,锻炼幼儿某方面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所以教师应注重在游戏 的设计上先制定目标,再设计游戏过程,并牢记在内容的选择和目标 的设计上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和自我的创新。在游戏的开展中,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 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 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 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 游戏。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 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 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 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 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策略 邓益新 2018.1 幼儿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他们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游戏化教学能够顺应幼儿的天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游戏,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及好奇心,促进幼儿身体与智力的健康成长。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的教师在为幼儿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成长特征以及现实需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与发展条件,这样幼儿才能够在区域化的活动与游戏化的课程中获得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进行游戏设计前,教师首先要分析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发展所需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思考、主动参加,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教师为幼儿创造的活动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设置的活动区域也要具有教育性、层次性、灵活性以及多功能性,满足游戏化课程开展的需求。在掌握班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开展课堂游戏所需要用到的服装、道具等材料。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与游戏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动手操作。幼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只会对具体的形象感兴趣,只有让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与活动,他们才会慢慢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设计,为幼儿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数数穿糖葫芦”“模拟超市购物”“数数动物有几条腿”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加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对数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接受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动自己的脑筋,对数学的概念加以理解并巩固,这对于幼儿智力的健康发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游戏素材,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游戏场景 在为幼儿进行游戏设计时,教师可以多从生活当中寻找游戏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游戏产生足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有利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摘要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讨论热潮。而幼儿园最佳的教育方式就是游戏,怎样让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情况下,幼儿教师有关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理解有偏差,笔者从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条件、幼儿园教育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现存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教学游戏化 1.问题提出 1.1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更是促进了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时至今日,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幼教界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 1.2 .幼儿园中最佳的教育方式是游戏 随着本人对游戏理论的了解、认识与探索,进一步引发了如何对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思考。通过对游戏理论的深入学习,发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而“理想的教学游戏”恰恰正是将幼儿教育、教学“游戏化”的有效手段与集中体现。很多研究都认为:儿童对游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食物、睡眠、安全等基本需求相提并论,在幼儿园中,对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自然也是游戏。 2.概念界定 1.游戏 根据游戏理论界人们普遍采用的方法与策略,即范例一个案匹配法和特征列举法,在本研究中对游戏的概念做如下界定:游戏是一类行为的总称,此类行为特征包含游戏者主动、自愿的主体态度,假想性的形式,反映实际生活的内容、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不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内在目的性[1]。 2.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数学是不可或缺得部分,幼儿学习中的数学学习应该占有很大的分量。而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游戏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可以有效地学习。儿童早期教学的游戏化是指将儿童早期教育的目标,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各种游戏活动中。数学教学游戏化主要是要使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训练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幼儿园教育应该充分了解并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学习特征等内容,以游戏作为载体传授知识。幼儿的生活内容除吃饭和睡觉等基本活动外,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跟游戏相关的,玩游戏,玩玩具等等生活中的活动。它也以游戏的形式完成。但是,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不同。儿童游戏对他们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实施游戏化这种方法是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本文重点研究了教育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想法,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法,使笔者可以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儿童的数学教学和游戏,更有利于儿童的数学学习。【关键词】数学游戏化幼儿园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目的和意义 (一)实施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目的 实施教学游戏化的目的是改变幼儿园小学的现状。教学游戏化本质上是教师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学习的过程。这是教师将外部要求转化为儿童的内在需求。活动是指儿童感到快乐,有趣并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1.简化教学过程,在游戏中教学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他们接触新事物的能力很弱。他们或多或少地害怕学习,而且由于孩子的理解力很低,即使是简单的教学内容也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怀疑。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实时简化教学内容,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它可以使课堂成为“治愈”和“学习”的地方,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游戏,爱上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 织与实施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通过学习《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这门课程后,结合自己平时的游戏活动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老师在游戏活动中与幼儿交往。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自由交流、老师应发挥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作用,而老师指导的关键则是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积极有效地与幼儿交往。 经过平时游戏活动的经验,我发现了游戏中师幼交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游戏材料的不足,环境创设不当,影响互动效果,老师过多的干涉、限制幼儿的活动与自由,使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对幼儿个别差异分析不够,关注性格开朗、行为积极的幼儿多,而对性格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关注少,导致个别幼儿常处在游戏外围状态等等。因此,我们为了提高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质量,首先得考虑游戏材料,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引导幼儿

展开多种多样探索活动的支架,要做到有效地师幼互动,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主动参与准备,同时根据游戏发展需要,得及时补充和更新游戏材料。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需要有意识的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通过与新材料的互动,不断的深入开展游戏,探究新发现、新玩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把学到先进知识理念和技能运用到教学中,我也一定用我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下一代接班人。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通过学习《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这门课程后,结合自己平时的游戏活动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老师在游戏活动中与幼儿交往。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自由交流、老师应发挥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作用,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今幼儿园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备受关注,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模式的研究。其包括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游戏以及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模式的几点见解: (一)、一日生活要游戏化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1、晨间活动要游戏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一天的开端好,则预示一日活动 之兆祥。为此我在活动室设计了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图书区”、创造区”、数学区”等,幼儿一入园 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如创造区”内的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 象,绘画出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及泥工作品。在建构区”内,幼儿选择大小不一、形 状各异的积木设计建造飞机” 大炮” 轮船”等,并边玩边嘴里发出呜呜、轰轰”的声音。幼儿在丰富多 彩的各种活动中,开始了一天愉快有意义的园内生活。 2、教育活动游戏化” 春暖花开,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春天。 特别是像数学这样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我们更应该在一种游戏化的模式里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接受的更快。而不能让幼儿进行一些机械的记忆,毫无趣味的教学模式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及热爱。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成长! 3、区角活动的游戏化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等。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培养 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表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上传: 彭湘晖更新时间:2012-12-29 21:04:5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为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的重要依据。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在幼儿园适时、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今幼儿园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备受关注,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模式的研究。其包括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游戏以及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模式的几点见解 (一)、一日生活要游戏化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1、晨间活动要游戏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一天的开端好,则预示一日活动之兆祥。为此我在活动室设计了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图书区”、“创造区”、“数学区”、等,幼儿一入园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如“创造区”内的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绘画出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及泥工作品。在“建构区”内,幼儿选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积木设计建造“飞机”、“大炮”、“轮船”等,并边玩边嘴里发出“呜呜、轰轰”的声音。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开始了一天愉快有意义的园内生活。 2、教育活动“游戏化” 春暖花开,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春天。 特别是像数学这样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我们更应该在一种游戏化的模式里

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研究

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研究 定州市东湖幼儿园张晓丽 摘要: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过程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随着对幼儿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游戏化这一概念备受重视。这一创意理念的提出,随之也出现了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形式。数学活动游戏化,作为目前最受小班幼儿乐意接受和愿意参加的活动方式之一,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游戏化运用还不是很完善,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本文就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来阐述一下它的作用、目前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将游戏化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化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数学;游戏化;意义;发展;建议 1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概念和实质 所谓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把游戏引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是说把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同各式各样适合教学的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小班同学能在这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游戏化,顾名思义,将活动融入游戏之中,用游戏本身自主、轻松、娱乐的特点来营造一个积极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使活动的主题更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更是将数学活动游戏化概念明确化,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与此同时,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便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更为通俗的说就是,以游戏为饵,诱导学生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特点和手段 由于幼儿在年龄上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当然也得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其接受能力的有准确的考量。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呈现出主动性、探索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全面性等五大特点。 2.1 主动性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 一、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游戏伴随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老一辈教育家陈鹤琴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可见,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以其自身的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等特点,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幼儿快乐,而且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促进各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和情绪情感的发展。通过游戏可以去影响幼儿的自我发展,解决发展中的冲突和矛盾,控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展他们的动作技能等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近几年,许多受成龙成凤的高期望值制约,或受某些舆论的宣传影响,或因虚荣攀比之心作祟的家长们教育观念的错误,认为幼儿园应该像小学那样教孩子大量的知识。甚至一些小学老师也有类似的错误信息反馈,把上没上过学前班、掌握知识的多与少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这样一来,导致各个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受到了影响,陷入了困境,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有了小学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客观规律,也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建立在幼儿爱游戏、好嬉戏的天性需求和发展特点之上的。然而,要想实实在在地落实这句话,却不容易。为此,我园坚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全区以园为本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我园制定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继续坚持奉行科研兴园的教科研理念,从我园实际出发,引领教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将游戏与课程紧密融合,向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挑战,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上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充分有效地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一精神落到实处,将《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游戏化》作为我园上学期园本教研工作的主题内容,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的意图与目的 为配合全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园教师教学即教研的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特开展此项活动。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计划具体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教研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我园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我园教师的迅速成长。

幼儿园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6921034.html, 幼儿园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作者:梁彩霞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2期 摘要:在幼儿的教学之中,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流方向。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教育和游戏本来就是两种完全独立的个体活动,教师要想将它们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心血的。本文笔者基于此,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望能给各位幼儿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使他们的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问题;幼儿园 著名教育家卡罗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的,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主要是依靠感知事物的表象来获取知识的。这时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将知识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他们接收起来也就会容易很多。因而在幼儿的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钻研游戏化教学,进而让自己的教学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不能得到平衡。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优势,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轻松活跃的教 学氛围,让幼儿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开始使用游戏化教学手段,游戏化教学在为教学带来一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目前依然存在有部分教师对游戏教学的组织形式不能正确运用,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脱离现实等问题,甚至更为严峻的是个别教师认为幼儿教学就是提前让幼儿走上小学课堂之路,思想上未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使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不重教学轻游戏,在教学时,教师一味主导,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游戏的作用,要不就是中游戏轻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游戏的作用,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开心,但是,学生却没有掌握应该要掌握的知识,自然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无论哪种情况,最终都会导致游戏和教学二者的关系被割裂开来,无法平衡。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只是幼儿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学到知识。但这一点往往在过于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被教师所忘记,进而使得他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去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并且游戏的所有环节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即使是游戏的轨道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展注重幼儿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加强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但是幼儿各方面能力尚未成熟,很多幼儿都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根本没有数学学习兴趣。在本文中就针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让幼儿体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游戏化;探索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外界新鲜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园必须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可以通过游戏教学让幼儿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情景结合起来,要让数学知识更为形象生动,让幼儿更容易理解。通过对幼儿教学游戏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幼儿数学游戏环境 教师要注重对数学游戏环境的创设,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游戏素材和环境。许多幼儿根本不能理解数学知识,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用到了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对活动室进行改造,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

和墙面都可以设置一些数学秘密,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可以是数字牌,也可以是一些玩具。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草地上玩耍,观察树上的苹果,看哪个幼儿可以数清苹果个数。教师可以任意选取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数学知识开展游戏,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二、创新幼儿数学游戏活动形式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要对幼儿数学游戏形式进行创新,要能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数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够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忽略了对幼儿兴趣的重视,预先就设置好了数学游戏活动,根本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喜好和感受。那么想要提升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据幼儿的自身需求,去设定教学内容,要能够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数学游戏教学中来。 例如:在大班几何形体的分类教学中,教师把整堂课设计成完整的情节,四位小客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娃娃)请小朋友帮他们找朋友(复习)――幼儿帮四位小客人找朋友(新授)――送朋友(复习),使幼儿能完整 投入到整堂课中。然后教师可以为幼儿们准备一些娃娃头饰,选择四个幼儿扮演四个几何形体娃娃,然后在音乐背景的氛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 邮编:225127 姓名:裴杨梅 【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拟对上述问题作一阐述和归纳。具体叙述了教学、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概念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游戏化教学。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传统幼儿教

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和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有效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正确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有必要对它们作一阐述。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

中国校外教育职教幼教上旬刊 06/2019浅谈幼儿园游戏化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 ◆王青徐俊杰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山东省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通过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幼儿园游戏化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幼儿园语言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从指引幼儿学会倾听、指引幼儿感受作品、指引幼儿学会表达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语言集体教学 游戏化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主要是把生活化的情景、综合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组织突出出来,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更多学习语言的机会和空间,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实际语言学习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化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本文针对幼儿园游戏化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一、指引幼儿学会倾听 幼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引幼儿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对他人说话的内容进行了解,并经过自主思考,进行相应的判断和回答。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幼儿对故事进行倾听,并指引幼儿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故事世界中,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游戏化的语言集体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 例如,在讲解“三只小猪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有感情的对幼儿进行范读,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哪一只小猪最为勤恳?然后教师再组织幼儿对文章进行朗读,并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范读时,需要控制好朗读的速度。针对重点内容,需要加重预期,以便于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故事内容进行表述,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指引幼儿感受作品 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地指引,才可以使幼儿准确快速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以防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幼儿在进行集体语言学习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强化,通过对作品的感受,加强幼儿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把游戏和语言等进行结合,使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代表各种动物的帽子,在实际教学中分发给幼儿们并帮助幼儿带上帽子。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结合书中的图画,对故事开展的线索进行寻找。在掌握故事的发展线索以后,教师可以指引幼儿对自己所戴的帽子上的动物进行扮演和模仿。 在表演完以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哪一个学生扮演的是蝌蚪的妈妈?这时幼儿回答:青蛙。最后,教师可以指引幼儿对动物的进化进行了解,从而丰富幼儿的感知世界。 再如,在讲解“狼来了”的故事时,其中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放羊的小孩子,其为了好玩,多次欺骗山下的人,说狼来了,人们急忙赶到时,却没有看见狼。因此,经过几次,人们对于孩子说的话产生了质疑。在孩子真正遇到狼时,向人们求救,已经没有人相信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与图片,组织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学习,并进行类似的表演活动,使幼儿了解到撒谎的严重后果。通过表演活动,不仅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指引幼儿学会表达 幼儿可以利用语言与动作,对自身的意愿进行表达。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场景,并把教学目标和游戏进行结合,从而开拓教学思路,使幼儿可以在生活化游戏情境中,学会发表自身的看法,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老鼠娶妻”的游戏化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鼓励,使其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对故事进行朗诵,例如加入一些独特的音效、形体表演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针对参加过婚礼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其运用实际经验,把生活中的结婚细节利用在故事的表达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开阔幼儿的表达思路,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可以有效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建合适的游戏化教学情境,把幼儿作为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魅力和快乐,从而提升幼儿的运用语言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玲.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 与对策[J].学周刊,2016,(22):243.[2]沈丹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浅谈幼儿园 语言教学游戏化的策略[J].文理导航,2016, (3). 06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新 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最新要求,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游戏化教学 综合了游戏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它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性和 游戏性两个特性为实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本论文以小 学数学课程为例,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并以相关理论为指导, 探索出适用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游戏化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 使游戏非常完美自然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首先论述了游戏和游戏化教学的概念以及支撑该教学方式的理论,并通过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揭示了游戏化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依据,以冀州市第三小学 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了教学案例,通过实施案例前后两次的问卷调查以及对 教师访谈的结果,对游戏化教学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证明,游戏化教 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了全 面发展,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是有意义的,希望这种教 学方式得到普及,同时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也持有乐观的态度,这些结果表明,应 用游戏化教学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最后,对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过 程进行了反思,为不断改进和完善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教学效果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游戏化教学的这种教学方式引起很多教师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如何能够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和教学活动达到自然完美的融合,却成为了游戏化教学在学科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最终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那么就需要探讨如何用游戏的感性去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既可以玩游戏,又可以从中获取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样就能使游戏和教育相辅相成。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即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背景下,将游化教学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为一种趋势。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热情,另外课程容应该具有层次性,这样有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获取知识。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小学数学为支撑,探索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力图为今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参考。当前虽然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中都已经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 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学校中能够真正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并不是很多,也 没有真正意识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强大功能对于教学的影响性。至今,大多数中 小学教师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调 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需要广大的学者 和教育专家们通过不断努力力图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乐 于学习,其中游戏化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