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二章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

一、先秦(B.C770——B.C476-280)

二、秦(B.C221——B.C206)

三、汉(B.C206——A.D220年)

四、三国、晋、南北朝(A.D220—589)

一、先秦的建筑发展

(B.C770—B.C481称为春秋,B.C475—B.C221称为战国)

历史文化背景

1.田地私有制——诸侯国战争

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3.先秦理性精神——建立了中国人文主义的基础

老子将人还给自然

孔子将人还给社会

4.色彩寓意严格等级制度——“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

(一)春秋时期(东周B.C770—B.C476)

1.建筑上的重要发展

(1)瓦的普遍使用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现筒瓦、板瓦、瓦当和脊瓦; 山西侯马晋故都,陕西凤翔、江陵,河南洛阳,都有发现。

瓦出现的意义

1、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

2、推动了木构架的发展

3、改善了建筑的造型、面貌

4、意味着陶质材料走入建筑领域

(2)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作为诸侯宫室用的

山西侯马晋故都有一夯土台,残高7m,面积75m×75m;高台上的木架建筑已不存在。

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

2.人物公输班(鲁班,祖师爷)

3.建筑装饰与色彩上也更为发展——来自文献

(1)装饰:“山节藻棁”

(坐斗上画山,梁上的短柱画藻文)

(2)色彩:《左传》中记载鲁庄公

“丹楹”(红柱)“刻桷”(有绘饰的方椽)

4.建筑开始了用砖的历史大块方砖用作铺地,空心砖出现,有半瓦当出土。

5.陵园不用围墙而用隍壕作防卫——城堑有水称为池,无水为隍

秦国雍城宗庙遗址

1、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

2、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3、庙后方亭式建筑

4、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6. 建筑理论

(1)《考工记》周时齐国官书,第一部反映建筑的书,对城市也有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

“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道路)不必平以准。”

“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因势论”

1、临淄齐城遗址

2、燕下都遗址

3、邯郸赵城遗址

二)战国时期(B.C475—B.C221)秦、楚、齐、燕、赵、魏、韩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等都是工商业大都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1、建筑状况

(1)城市建设高潮——大城市

齐临淄、楚鄢郢

在今山东临淄城北,城墙残址尚存,有大小二城:

大城范围:4×5KM,周长约12KM,西南角套着小城,为1.23×1.8KM的长方形。

齐故都临淄城址

城中偏西有一土台,65×72M,残高16M,俗称桓公台;

小城尚有铜币作坊遗址。

大城内有里坊和骨、铜、铁作坊遗址;

大城东墙下是淄河。

商、春秋、战国时期掀起一股“高台榭、美宫室”的建筑潮流

2)高台建筑盛行

—木架结构不发达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方法。

具体做法:

采用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建筑环抱,上下层迭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秦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

一层夯土、绕以回廊

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

仅为“西观”,与东观间有飞阁相连。

a.高台建筑的特点

以土台为核心,其外包上木构建筑

木构本身并不大,结构也简单,但外观效果感觉很大

夯土工作量很大

形体很大,但空间不大

上下层的结构没有关系

层层落地,每层都可走到室外

b.台的发展与意向

“台”——用土堆砌而成的方形高台。

“积土四方而高曰台”——《吕氏春秋》;

“台,观,四方而高者也”——《说文解字》。

台在中国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并一度占据中国古典建筑的主流。

“台”的作用

1.最早是用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台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台”的发展和兴起

1.不仅在于先民的山岳崇拜。

2.它本身是一种起源于奴隶社会的产物,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才便于动员无数的人力去“堆土”。

“自春秋到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帝王宫殿、宗庙中常用的建筑形式。

最早的台榭规模不大,有柱无壁,作眺望、饮宴、行射之用。

发展到春秋时期,地方势力竞相追求雄伟的建筑形象,采取倚台逐层建房的方法以取得宏大的外观。——〈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

台榭建筑的盛行原因

(1) 在防卫和审美上需要大体量的建筑,但当时的木构技术又难以实现。

(2)随着木构技术的进步,高台建筑在汉以后逐渐被淘汰。

(3)防御上——七国竞筑长城,因险为塞

(4)水利工程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史记》)

——中国古代凿渠引河水灌溉农田的最早记事

郑国开渠三百里( 《史记》)。

(5)木构技术

由于铁制工具的应用,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榫卯制作已很精确,形式也多样。

(6)在战国乃至春秋时期,斗拱就已经出现了雏形。

2.建筑特征

(1)防御性强

(2)礼制——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

二、秦朝建筑发展(B.C221—B.C206)

(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统一............;

1.加强中央集权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2.车同轨,书同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政制,统一军队;

3.筑长城,造宫殿,修驰道,建陵墓;

4.焚书坑儒。

二)阿房宫

政治象征,上扼天功,下压黎庶,大型木构架建筑群。

(三)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

战国时,诸候国攻战自卫用,北方的秦、燕、赵为防匈奴而筑北部长城.

秦统一后,把它们扩建,连接成3000多公里的防御线;

秦长城现存仅一部分,遗迹有:临洮一带的板筑土城。

(四)骊山陵

由三层土台组成,下层,345×350m自底至顶三层共残高46m。

骊山陵有内、外二垣,内垣周长2.5km,外垣周长6.3km

现发掘了附近的秦始皇陵的殉葬之物——兵马俑坑。

中国最大的人工坟丘,陵体由三层方截锥体构成,最下一级350×345米,三级总高46米。

三、汉朝建筑发展(B.C206—A.D220)

(一)历史文化背景

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生产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繁荣时期。

建筑史上把此时期称为中国建筑发育时期,是因为中国建筑的一些特征在两汉时开始形成,如梁架、斗栱、屋顶形式、砖作方法,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二)汉代建筑与城市发展

1.规模巨大的城市

(1)面积

汉长安城36平方公里(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2)人口

西汉末年人口发展为6000万,耕地827万顷(顷=100亩),平均13.8 亩/人。2.礼制建筑

明堂辟雍,是古代皇帝明正教、宣教化的场所。

3.园林发展

长安西郊上林苑——“一池三山”, 汉代受神仙术数的影响很大

4.印度佛教的传播

洛阳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佛教建筑

(三)木架技术发展

画像砖、明器:在高级墓葬中,为了表示视死如生,用陶、石材等按照比例缩小制作的房屋或绘制的图案。

通过出土的画像砖、画像石、明器陶屋等间接资料,得出:

1.抬梁式、穿斗式

两种主要木结构已形成;

2.多层木架建筑已较普遍;

明堂辟雍与宗庙仍为高台建筑

——当时仍未解决木构架

的大空间建筑的问题;

3.斗栱的形式已形成

其结构较后世简单;

4.中国木建筑五种屋顶形式

在汉代均已出现: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

(三)砖石结构发展

砖石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砌筑拱券专用的楔形砖,用于墓室、水道中;

砖石拱已从叠涩发展为半圆形拱、并列拱、筒拱与穹隆。

1.石墓(梁板、拱券式)

山东沂南汉代石墓p30

2. 地面石建筑

用于贵族官僚的墓阙、墓祠、墓表及石兽等

实例:1)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2)北京西郊秦君墓表

四、三国、晋、南北朝建筑发展(A.D220—A.D589)

(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1.战争、迁徙、分裂、割据

2.士族大夫厌恶战乱、寻求静谧安定

3.“魏晋玄学”

(二)建筑状况

1.薄葬——道家丧葬观

从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丧葬风气由厚葬趋向薄葬,由繁琐趋向简朴

2.园林

山水园林的形成。

追求自然、寄情山水,有限表达无限,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或颓废或隐居

3.佛教建筑盛行

佛教建筑兴起、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石窟、佛像、壁画都有了巨大发展。

最突出的建筑类型:

佛寺

佛塔

石窟

(1)佛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早期佛寺布局

与印度相仿,以塔为中心,属于塔院型。

2)实例

北魏佛寺以永宁寺

“舍宅为寺”——

北魏洛阳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宅第改建,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于是佛教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木构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原有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

这些佛寺往往也是市民活动的一部分。

(2)佛塔

1)定义

为了埋葬舍利供佛徒饶塔礼拜而作,具有圣墓的性质。

2)佛塔的中国化

传到中国以后,把它缩小为塔刹,和东汉已有木构架相结合,形成中国式木塔。

佛塔中国化形式:

西域佛教艺术+汉地重楼

3)遗存最早的佛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3)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的窟洞型佛寺

佛教建筑的一重要类型,其源于印度,随佛教的传入,但中国给予建筑处理;汉崖墓即凿石窟,出现得最早,但两者用途不同。

佛窟传入之后,从新疆开始风行到全国各地。

2)实例

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现有235窟

甘肃麦积山

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洛阳龙门太原天龙山

(三)石刻技术提高

1.北齐石柱

2.南京梁箫景墓表

3.石辟邪

(四)家具的革新

汉族原来是席地而坐的,使用低矮家具的传统

西北少数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又增加了垂足而坐的高坐具——凳、椅,为宋以后废弃席地而坐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晋、南北朝建筑发展(A.D220—A.D589)

(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1.战争、迁徙、分裂、割据

2.士族大夫厌恶战乱、寻求静谧安定

3.“魏晋玄学”

(二)城市

因为动乱,帝王多如牛毛,都城、宫殿也很多,其中较大和使用较多的是,邺城,洛阳和建康(今南京)。

邺城

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魏王曹操营建邺城,规模为3087×2205M,位于河北省临漳县附近的漳河南岸。

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

城墙用砖建造,每百步建一楼,转角处建角楼。

宫殿在大朝左右建东西堂,用于处理日常事务。

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

金虎台遗迹在南,70×120m,残高8-9m

往北约80m,应是铜雀台,残存50×80m,残高3m。

最北的水井台,已完全为漳河水冲毁。

洛阳

从东周起,东汉、魏、西晋、北魏均建都于此。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平坦。有宫城和都城两重城垣。

建康

六朝都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面临长江,北枕后湖,东依钟山。(后湖——玄武湖)原名金陵。秦置县,名秣陵。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后避讳更名建康。故城在今南京市。

(三)建筑状况

1.薄葬——道家丧葬观

从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丧葬风气由厚葬趋向薄葬,由繁琐趋向简朴。

2.园林

山水园林的形成。

追求自然、寄情山水,有限表达无限,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或颓废或隐居。

两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的大融合时期。

在这300年里,生产上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革新。

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加圆淳。

3.佛教建筑盛行

佛教建筑兴起、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石窟、佛像、壁画都有了巨大发展。

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1)佛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早期佛寺布局

与印度相仿,以塔为中心,属于塔院型。

传入中国的印度塔形之一

2)实例——北魏佛寺以永宁寺

“舍宅为寺”——

北魏洛阳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宅第改建,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于是佛教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木构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原有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

密檐塔

河南登封

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

(2)佛塔

1)定义

为了埋葬舍利供佛徒饶塔礼拜而作,具有圣墓的性质。

2)佛塔的中国化

传到中国以后,把它缩小为塔刹,和东汉已有木构架相结合,形成中国式木塔。佛塔中国化形式:西域佛教艺术+汉地重楼

3)遗存最早的佛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单壁12边形,

底经10.6m,内径5m,壁厚2.5m

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非常柔合丰圆,饱满韧健,似乎塔内蕴藏着一种勃勃生气。塔体通刷白色,高高耸出于青瓦红墙绿树之上,为山色林影增添了一段神奇。

(3)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的窟洞型佛寺

佛教建筑的一重要类型,其源于印度,随佛教的传入,但中国给予建筑处理;汉崖墓即凿石窟,出现得最早,但两者用途不同。

佛窟传入之后,从新疆开始风行到全国各地。

2)实例

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现有235窟

甘肃麦积山

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

洛阳龙门

太原天龙山

(三)石刻技术提高

1.北齐石柱

2.南京梁箫景墓表

3.石辟邪

(四)家具的革新汉族原来是席地而坐的,使用低矮家具的传统西北少数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又增加了垂足而坐的高坐具——凳、椅,为宋以后废弃席地而坐创造了条件。

[整理版]中国封建社会——瞿同祖

[整理版]中国封建社会——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 ——瞿同祖 第一章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牧畜经济与农业经济 第二节移徙的生活与安定的生活 第三节公产制与私产制第四节同等承继权与独子承继权第五节平等自由的社会与阶级社会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完成第一节分封的情况 第二节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第三节诸侯的等级 第四节国土的大小 第五节诸侯与天子的关系 第三章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第一节采邑主的绝对私有 第二节授田及井田制度 第三节土地之不可分及禁止买卖转移 第四章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第一节宗法与土地封建的关系第二节嫡庶制度第三节承继法 第四节祭祀 第五节婚姻 第六节丧葬 第五章封建阶级 第一节贵族与平民 一、天子

二、诸侯 三、卿大夫 四、士 五、庶人 第二节奴隶 第六章封建阶级(续) 第三节贵族阶级之优越第四节平民之义务权利甲义务 1 代耕 2 献纳 3 役 乙权利 第五节庶人职业及居处之固定 第六节各阶级之固定及所用礼仪之不同 一、祭祀 二、婚姻 三、丧葬 四、服饰器用 第七章封建政治 第一节封建政治的特点 一、分化 二、阶级间之服从 第二节封建官吏 第三节庶人与政治 第四节兵制

一、人口及土地调查 二、乡邑及军队组织 三、各国军数 四、操阅 第五节财用 第八章封建的崩溃 第一节阶级的破坏 第二节诸侯间的兼并 第三节商业经济的兴起 第四节土地制度的改革 结论 一、序言 中国的文人,最会自命正统,自立门户。——陶希圣 中国社会科学唯一的出路,是以欧洲上古社会、欧洲中古社会、欧美现代社会为背景, 去解释过去中国的社会、现在中国的社会。——杨开道 【私以为对于中国社会的独特性,欧美社会的背景未必完全适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时代问题始终是一个论战的中心——瞿同祖 二、研究方法及观点 本书是对中国封建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以全部社会现象为对象,逐一讨论。作者不把封 建社会看成一种静的制度,而是着重于分析其形成以至崩溃的过程,解剖他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及彼此间的关系。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53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土改结束。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有关土地的 周王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了亲戚和功臣,名义上土地依然是周王的,但是实际上是诸侯的。诸侯就是自己土地的主宰,他们依据自己的法律来治理自己的国家。 所以,很大程度上,封建制度与联邦制是相似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欧国家很自然地从中世纪过渡到联邦制的原因。 封建社会是依据周礼来统一思想的 周礼并不是一种法律,而是一种被倡导的行为规范。违背周礼并不一定受到刑事处罚,但是在整个周朝会被瞧不起。这一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信用制度,信用记录不佳不一定触犯刑法,但是你会发现自己不受欢迎以及办事很难。 所以,在封建社会是很提倡贵族精神的,贵族会依据周礼的原则约束自己,非常重视荣誉。这一点,在中世纪的欧洲也很明显。 封建社会的诸侯国之间构成平等关系,即便爵位不同

封建社会不是中央集权,中央对诸侯国只是共同宗主,起到指导、调停等作用 中央政权不会直接就任何事物发布命令或者法令。 诸侯在自己的国家内同样具有封建的权力,因此有些国家又分成更小的国家。 官家特征 我们姑且称秦以后的社会为官家社会。事实上,官家社会的特征在秦朝还没有充分体现,秦朝就灭亡了。所以,事实上从汉朝以后,官家社会的特征才逐渐清晰。 首先,高度中央集权。秦朝开始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了郡县制,全国统一号令,权力收归中央。 其次,高度的专制。秦朝开始,皇帝具有主宰一切的权力,即便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秦朝皇帝的权力还在法律之上。在周朝,周王自称寡人和孤,诸侯同样自称寡人和孤,周王尊称诸侯为伯父和伯舅。从秦朝开始,皇帝自称朕,其他人一律不能这么自称,皇帝不会尊称任何人,任何人都要称皇帝为圣上和万岁。 周朝,史官的记载至高无上,周王也不能改变。秦朝以后,皇帝的话至高无上,史官就是拍马屁的角色。 第三,高度的统一。秦朝开始,书同文行同轨,天下所有的东西都要统一标准,这被我们纪录为秦始皇的功劳。思想上同样必须高度统一,所以有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四,高度的腐败。因为权力集中在中央,可是权力也是必须由

中国封建社会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脆性结构,缺乏弹性,只要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三个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偏离适应态到某种程度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瓦解”,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每隔两三百年就出现一次王朝更迭的根源。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具弹性的社会,“超稳定”本身即意味着具有极大的伸缩性。这涉及到超稳定系统在时间上的界定,中国封建社会是弹性的、流动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中国在经济结构上是弹性的。中国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地位固定不变的经济集 团。由于土地是封建社会最大的财富,所以开放主要体现于获得土地的方式上。这又有两点:①土地自由买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中国的土地私有化缘起很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开始。在封建的中国,“强弱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千年田换八百主”是常见的现象,任何人只要有钱就能购买田地,上千为地主。中国封建社会虽然存在一段国有制历程,但土地国有制不代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只能暂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况且国有制从来没有从根本上禁绝土地买卖,也不可能禁绝,比如,唐均田制下,就有出卖永业田和口分田的若干规定。②中国实行“诸子分户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即使是田连阡陌的大地主,几代以后也不免贫困。 2、中国在政治结构上是弹性的。中国拥有一个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官僚体 系。中国是最早废除“世卿世禄”,从知识分子——士中选拔人才的国家。先是自荐,接着是征辟、察举,然后是九品中正选人,最后是科举,地区阶级包括平民百姓,只要学识渊博、德行出众,就有可能脱颖而出,进入官僚体系,成为特权阶级一员。另外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为了对抗强大的贵族势力,也为了政权的巩固,皇帝不断破格提拔出身低微的士人典掌机要,这些都有利于保持整个官僚体系的活力。 3·文化结构上是弹性的。儒家学说虽然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它是不断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此过程中,儒家学说大量吸收法家、阴阳家、道家的学术思想,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佛教禅理也融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的一部分。除儒家思想外,其它学说都存在,并没有消失。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在文化上思想体系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名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答:两对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次要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答: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 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

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 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5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么?答: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6.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 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7.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 答:1.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前的中国乾隆朝后期,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 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 由强盛转向衰落断增加.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的中国和世界的主要表现: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西方资本制度的确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 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⑤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如何侵略 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主义对中国中国?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的侵略及 5.综上所述,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某些新变化的同时,又为控制和掠夺中国的目的而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 近代中国共同阻碍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它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社会的演变①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并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封建 势力和外国勾结成为压迫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中国半殖民地治支柱③虽 然自然经济破坏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 主化和严重障碍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 近代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文化生活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力量很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⑤近代中国存在外国争斗中各地 成半殖民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半封建社会社会阶级关系变动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在外国资本主义

看点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

看点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 会)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 一、原始社会建筑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北方的穴居和南方的巢居1、北方地区建筑类型的发展:穴居→半穴居→靠山窑→平地窑→木骨泥墙房屋2、南方地区建筑类型的发展:巢居→干阑式…3、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建筑遗址。二、奴隶社会建筑(夏、商、周和春秋)1、夏朝——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的实例。2、商朝——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建筑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台基和“四阿顶”俱成为标准的形式,房屋采用木骨架结构,出现了院落群体。3、西周——周礼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影响很大,说明中国的等级制度已经形成;从建筑的形式、色彩、装饰上都有相应的等级规定。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的干阑式木架建筑,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瓦的发明,使西周的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瓦是西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阑式木构架建筑——是西周时期长江中下游常见的一种居 住类型。西周中晚期,出现了柱头坐斗(从铜器“令”上发现的)4、春秋——此时期铁器、瓦普通使用, 出现了理论著作。出现了空心砖,大量兴建高台建筑,相传著名的木匠公输般(鲁班)就是春秋时期出现的匠师。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时期)1、战国——战国木椁的榫卯制作精确、形式多样,反映当时的木工技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墨子》中记述了城门、城墙、城楼、角楼、敌楼的设置原则和建造方法。《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了各级城道的规模和对城高的限制规定,但从上述各城遗址的情况看,当时各国竞筑高城,这些规定并未得到遵守。2、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法令,货币、度量恒和文字,并集六国诸侯、富豪十二万户迁至咸阳,驱使战俘修筑都城、长城、宫殿和陵墓。秦都咸阳,布局独特,拼弃了传统的城廓之制,在渭水南北范围内(广阔的地区)建造了许多“离宫”。阿房宫,其留下的夯土台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0.5公里,后部残高约8米。骊山陵(秦始皇陵),近年在其东侧发现了大规模的兵马俑队列的埋坑。3、汉朝——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显著进步,形成了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6篇 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圣

第6篇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 一、填空题 1.中古伊斯兰建筑常有用以承托出挑构件的名称为______。 【答案】牛腿 2.早期兴建的最大的清真寺______是在古罗马晚期的基督教堂基址上建造的。【答案】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 3.圣石庙、帖木儿墓、库特伯塔、泰姬--马哈尔是______教的建筑。 【答案】伊斯兰 4.伊朗和中亚中世纪时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是______。 【答案】清真寺 5.______主要是埋葬佛陀或圣徒骸骨和供奉信徒们苦修的僧院。 【答案】窣堵波 6.______的半球体象征天宇,顶上相轮华盖的轴便是天宇的轴。

【答案】窣堵波 7.早期伊斯兰教建筑最重要的遗物是德里的______。 【答案】库特伯塔 8.莫卧儿王朝最杰出的建筑物是______,它是世界建筑史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 【答案】泰姬-马哈尔 9.朝鲜和日本的建筑中保存比较浓厚的中国建筑特色是______的。 【答案】唐朝 10.______很典型地表现了日本建筑的特点。 【答案】神社建筑 11.日本是一种泛神崇拜,称为______。主流是______。最重要的神社是三重县的______。【答案】神道教;神社神道;伊势神宫 12.窣堵波、法隆寺五重塔是______建筑。 【答案】佛教

13.______代表着中国唐代纪念性建筑风格。 【答案】唐招提寺金堂 14.日本的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它集中代表是______。【答案】枯山水 15.枯山水用石块象征______,用白沙象征______。 【答案】山峦;湖海 16.供人在其中漫步游赏的园林叫______园林。 【答案】回游式 二、单项选择题 1.下述哪项描述与日本伊势神宫建筑无关?() A.为祭祀天照大神的神道教建筑 B.其粗砺的砌石与细致的木雕形成对比 C.神宫立有每20年重建一次的规矩 D.其白木茅草与黄金交相辉映 【答案】B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我们有着辉煌的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国却被人欺凌。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中国处于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跌进了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成了世界的鱼腩,成了一些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弹丸小国启灵的对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究。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更倾向于把它看做一个表面原因。为什么中国的专制统治可以从公元前五世纪一直到1912年清帝溥仪被迫退位呢?这是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他决定了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和走向。所以,导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漫长的社会文化原因才是近代中国衰落的真正原因。但是,在具体分析文化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封建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君主个人高度集权和君位世袭。这种基本特征是国家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主个人的品质,即贤明与昏庸。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贤明的君主,那么国家的前途则是一片光明;相反,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昏君,那么,国家的命运可以想象。贤明的君主上任自然会选拔贤臣,变革制度, 于是一时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君主昏庸的,就往往奸臣当道、朝纲颓废,社会一片乌烟瘴气,甚至于刀兵四起,国破家亡。这就是所谓的人治——"其人存,其政举;其人亡,其政息"。然而就是由君主个人品质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情况在中国存在了4000年之久。如果没有外界的入侵,或许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由此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每一个王朝从建立那天起就注定了灭亡。可悲的是这种兴衰更替在中国重复了4000多年,中国人就是认识不到其中的弊端,不能摆脱他走上别的道路,而这就与中国人受到的思想教育脱不了关系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声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王朝的任何改良措施,便再也难以挽救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特征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1、经济——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 2、文化思想——教会掌握世俗权力,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 3、政治——封建等级关系森严,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建立起公—侯—伯—子—男的公爵制度,教皇、国王以下是公爵,骑士是最低一级的封建主。 4、军事——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以骑士和冷兵器为主要特征。 中国近现代为何由盛转衰而西方崛起的原因 中国 政治上:中国的封建专制到达顶峰,统治者屈从于现实的安稳,不求上进;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导,商品经济不发达。 思想上:儒家经典,重文章,轻商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深入人心。 军事上:依然处于冷兵器时代,大炮枪支并未在军队中普及。 科技上:缺乏创新,科技服务于小农经济,偏重于实用性,缺少总结,大大落后于西方 西方 政治上:资本主义逐渐确立并普遍适用于西方各国;广泛的殖民使其掠夺了大量财富,奠定了经济基础;地理大发现是世界里安慰一个整体 思想上:文艺复兴以后,解放了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崛起 军事上:枪支弹药普及,并迅速升级,军队作战能力提升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二章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 一、先秦(B.C770——B.C476-280) 二、秦(B.C221——B.C206) 三、汉(B.C206——A.D220年) 四、三国、晋、南北朝(A.D220—589) 一、先秦的建筑发展 (B.C770—B.C481称为春秋,B.C475—B.C221称为战国) 历史文化背景 1.田地私有制——诸侯国战争 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3.先秦理性精神——建立了中国人文主义的基础 老子将人还给自然 孔子将人还给社会 4.色彩寓意严格等级制度——“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 (一)春秋时期(东周B.C770—B.C476) 1.建筑上的重要发展 (1)瓦的普遍使用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现筒瓦、板瓦、瓦当和脊瓦; 山西侯马晋故都,陕西凤翔、江陵,河南洛阳,都有发现。 瓦出现的意义 1、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 2、推动了木构架的发展 3、改善了建筑的造型、面貌 4、意味着陶质材料走入建筑领域 (2)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作为诸侯宫室用的 山西侯马晋故都有一夯土台,残高7m,面积75m×75m;高台上的木架建筑已不存在。 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 2.人物公输班(鲁班,祖师爷) 3.建筑装饰与色彩上也更为发展——来自文献 (1)装饰:“山节藻棁” (坐斗上画山,梁上的短柱画藻文) (2)色彩:《左传》中记载鲁庄公 “丹楹”(红柱)“刻桷”(有绘饰的方椽) 4.建筑开始了用砖的历史大块方砖用作铺地,空心砖出现,有半瓦当出土。 5.陵园不用围墙而用隍壕作防卫——城堑有水称为池,无水为隍 秦国雍城宗庙遗址 1、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 2、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3、庙后方亭式建筑 4、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6. 建筑理论 (1)《考工记》周时齐国官书,第一部反映建筑的书,对城市也有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

经济方面:1、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的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政治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帝国以来,历代皇帝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社会结构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这种宗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中期起稳定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加,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文化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还与佛教和道教相结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统治者还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统治者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虽然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停滞,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世,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夜,它以衰相尽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距离。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是封建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城芹是封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是统一的。刚性体制下如此,弹性体制下更是这样。 在宋朝以后的长期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十分稳定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社会不会发生大动荡,不会发生经济的凋敝或社会的危机,而是指: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大动荡和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危机,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封建社会照常运转,封建秩序始终都能维持下来。宋朝开国以后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宋太宗继太祖承继皇位,明成相夺了建文帝的宝座,都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夺权成功后,封建制度不变,弹性体制也不变;又如金灭了北宋,元灭了金,再灭了南宋,明朝赶走了元朝的统治,清朝又代替了明朝,这些都是皇朝的兴亡更替,封建社会一直照样运转着,封建社会中的弹性体制继续起着作用;再如,元末明初群雄割据,割据者不管是起义军的领袖,或是乘元朝衰微而独霸一方的军阀,还是亲元的旧势力残余,他们混战不已,但在所统辖的区域内仍然维持着封建秩序。此外,像明末李白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依旧按照封建皇朝的统治方式来发号施令,封建制度既未因此瓦解,也谈不上制度的更替。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主要指弹性体制下封建的超稳定性。统治舞台上的角色可以变换,朝代名称可以变换,某些具体的统治方式也可以变换,甚至一个朝代之下对不同地区实行了不同的政策①,但制度始终不变。 在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体制外权力中心和体制外异己力量不存在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第二,从封建制度再生产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在任何一种动荡与危机的条件下都有可能重现或再生。第三,从基层社会组织的构造和运作状况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封建社会在剧烈震荡之后依然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 一、中国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 宋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使得社会流动性大为增加,这里既包括了社会的垂直流动和社会的水平流动。 从社会的垂直流动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下,一般人可以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向上流动,即读书,从军,经商。 1.读书。如果走读书这条途径,最有前途的是参加科举以进入仕途。宋朝以后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走向规范化,使得不少读书人为争取科场成功而付出一生的精力。只要还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他们就总是存在希望。当然,除了科场成功而进入仕途以外,读书人还有其他的向上流动的途径,例如可以充任吏,以后由吏而官,也可以受聘于高官,作为幕宾,等待东家日后的推荐而进入仕途。此外,读书人只要学有所成,又有名声,还有被地方官员荐举的可能。荐举是一种对官员队伍的补充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黄仁宇在《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一文中,以元朝南北税制不同为例(江南实行秋税、夏税,仿唐朝的两税制,北方实行丁税、地税,仿唐朝的租庸调制),说明政策不统一,不连贯是元朝政局不能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载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三联书店,2001年,第67页。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秦统一六国,即公元221年,结束的时间则是1911年,即溥仪退位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巨大变化。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一,经济方面: 1、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的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在此基

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机户”开设的手工工场是利用手中的资本雇佣“机工”劳动,靠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为生。这种占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而那些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计日受值”的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雇佣关系。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有了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并从一开始就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预示历史发展的趋势,正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 二,政治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帝国以来,历代皇帝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中国封建社会到近代衰败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到近代衰败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国家。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产生、确立、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明清时期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一、经济方面: 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的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在此基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机户”开设的手工工场是利用手中的资本雇佣“机工”劳动,靠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为生。这种占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而那些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计日受值”的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雇佣关系。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有了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并从一开始就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预示历史发展的趋势,正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 二、政治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帝国以来,历代皇帝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的内容,具体内容: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希望对...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封建社会存在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1953年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53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土改结束。

封建社会的形成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即农民),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在此基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机户"开设的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一、原始社会 (距今9000-4000 年) 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 仰韶 文化 (距今 9000-4000 年) 1.余河姆渡最早木结构建筑干阑式木结构榫卯技术出现长江流域;母系氏族 2.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半地穴式建筑大房子黄河流域 原始社会时期聚落 3.临潼寨最早典型的农耕聚落 龙山 文化 父系氏族 1.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 2.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建筑构造技术中出现石灰干燥、化以及彩绘装饰做法 4.建筑空间出现“吕”字形平面 木结构的特点:1.穿斗式:白族民居; 2.抬梁式:四合院; 3.井干式: 4.干阑式:广西侗族民居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 夏前2070年~ 前1600年 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 殿遗址 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1.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 2.未见瓦,“茅茨土阶”。 1.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 2.大量使用青铜器、已有甲骨文 3.商——我国城市雏形出现。 商前1600年~ 前1046年 1.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 2.偃师二里头遗址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3.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 4.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 5.殷虚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庭院的雏 形,世界文化遗产。 西周前11世纪~ 前771年 1.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第一四合院 1.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现,《周礼考工记》“三朝五门” 春秋战国成书,记述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 2.圻春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 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 备注:1.人物: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3.开始修长城 4.瓦大量使用 5. 有建筑装饰 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殷虚岐山凤雏村遗址都城雍城

亚洲各国标志性建筑

亚洲各国标志性建筑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 天安门,明朝原作承天门,清世祖福临更名为“天安门”。天安门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是目睹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历史见证人。 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 日本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富士山在全球享有盛誉。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它的名字经常在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中出现。现在,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引以为傲的象征。富士山山体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称。

户城,江户城遗址位于东京都中心千代田区, 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的“特别史迹”江户城始建于15世纪中叶, 当时规模不大, 仅100 多户.庆长八年(公元1603 年) , 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并在此设立幕府后, 江户便成为日本的首都.明治元年(公元1866 年) , 明治军队进占江户后, 把江户改为东京。 韩国 昌德宫,又名乐宫。无论你到昌德宫的哪个区域,首先惊叹于隐含在其中的无限的和谐感和能突出表现其中的每个细节而且相互连接的韵律和调律方式,更为之惊叹的是涌上心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绪。所有的建筑是庭院的一角,庭院便是自然。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崇礼门,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市中区南大门路4街9号,它是韩国第1号国宝,一般叫作南大门。它邻近平民化的南大门市场,为首尔以至韩国的一个主要地标。崇礼门是早年汉城4度城门之中规模最大的城门,亦是目前首尔留存历史最悠久的木造建筑物。曾被纵火烧毁,后又重建。 朝鲜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习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制度。 2、简述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主要表现。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掠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经济命脉3、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见4,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4、简述戊戌唯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弱和强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拥有幻想3脱离人民群众 5、简述辛亥革命胜利和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亲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对势力在中国在中国的统治。2辛亥革命宣传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 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发生了新变化。5辛亥革命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为亚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 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 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6、简述中国共产党制定的 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 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意义:1第一次提出了 反对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 斗争目标。2开始采取资产 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 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 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 众路线的方法。 7、简述国民党是如何建立 起独裁统治的。 1,为了镇压人们和削灭异 已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 的军队2为了镇压人们和 削灭异已力量国民党建立 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 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 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 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 为保,分设甲长保长4为了 控制论,夺取人民的言论 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 文化专制主义。 8、简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 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几个 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 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客观条件:国民革命影响和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 发展。主观条件:相当力量 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组 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 的正确贯却执行。 9、简述毛泽东《论持久战》 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系统 地明了持久抗战的永方 针,他指出,日本是强国, 中国是弱国,强弱力量的对 比,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 性,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 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战争, 中国是大国,是正义的反侵 略战争,最后胜利是属于中 国的,还科学的预测了抗日 战争的发展进程。论持久站 的战略思想,系统的揭示了 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必 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 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 10、简述抗战胜利后中国 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 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种方 案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宣 告其破产。民族资产阶级的 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使这种方案在中国 行不通。工人阶级、农民阶 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 国方案。这一方案是科学的 建国方案,引导中国人民取 得了民族独立,从而实现国 家富强开辟了道路。 11、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社 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 了科学分析,指出;矛盾是 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 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 段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得到 解决定。这实际上为社会主 义制度的完善得到解决。这 实际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 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 石。 12、简述中国共产党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上午伟大转 折。结束了粉碎“四人帮” 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 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形成 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中共领导集体,揭示了社会 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使中 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江泽民在2000年2月提出 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有 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为 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 思想基础。 14、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 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 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