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度报道:一种结构化的新闻操作方式(喻国明)

1-深度报道:一种结构化的新闻操作方式(喻国明)
1-深度报道:一种结构化的新闻操作方式(喻国明)

深度报道:一种结构化的新闻操作方式

文/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一、“文化地图”的失效与“深度报道”的崛起

尽管深度报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今天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然而,提到深度报道,人们还是根深蒂固地认为,它是一种为印刷媒介所特有的“专利”,是印刷媒介在与电子媒介的竞争中,由于时效性与现场感的不及而在广度、深度上独辟蹊径的产物。

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我们知道,一种主流报道形式的出现,事实上总是与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主流要求联系在一起的。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事实为政治服务”式的党派新闻之所以会成为那个时代新闻报道的主流样式,乃是那个时代之于新闻传播的使命使然,因为当时的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与其说是一种事实性的认知,不如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启蒙,因此,应运而生的便是充斥着强烈主观色彩的“观点纸”。

而当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承平发展阶段以后,以“无党无派”相标榜的客观报道之所以大行其道,也无非是新闻传播业适应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主流需要,承担着实现社会各要素的有效联结、组合与制衡的“公器”这一角色的必然选择,于是“新闻纸”就取代了“观点纸”。

深度报道作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报道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其特点是“统摄性的思维+相关事实的组合”,它的迅速崛起是与我们周围世界的日益扩大、社会化联系的日益广泛、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外来信息时,绝不会让各种信息杂乱无章、互不相关地进入大脑,而是立即组织起来,赋予意义。并且,这种意义的赋予不会是抛开其原有的关于事物的整体认识去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总是将个别事物置于事物整体的认识结构和认识框架之下进行定位、“释义”和理解的。

所谓“文化地图”是一种形象性的比喻,指的正是人们的头脑中为每一条外来信息进行价值“释义”的意义定位系统。它的客观有效性取决于外来信息的性质与人们已有经验(主要包括以人生阅历为代表的直接经验和以书本知识为代表的间接经验)的范围及其质量的耦合程度:当外来信息的性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落入人们的经验范围之内、且人们理解此类信息的经验结构的质量水平比较高时,人们化解这类信息客观意蕴的“释义”质量就比较高;反之,当外来信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经验范围,或者人们理解这类信息的经验结构的质量水平比较低时,人们对这类信息的“释义”质量就比较低,化解其客观意蕴的水平就差。打个比方,如果在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地域内,无论我们置身何处,我们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位,并找到回家的路;然而,如果将我们抛到一个全然陌生之所,我们常常甚至连东西南北都会分辨不清的──这时,我们就说,我们头脑中的“地图”失效了。当人们的社会化程度(所谓人的社会化程度指的是一个人的有效生存和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对于其他人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时,人们所面对的绝大多数外来信息都是在其已有的经验范围之内的。

因此,尽管新闻媒介的客观报道如同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所描述的“象探照灯的光束一样不停地照来照去”,把新闻事件以片段的、支离破碎和互不联系的方式带进人们的视野中,人们仍然可以借助于个人头脑中的“文化地图”很好地对这些外来信息的意义进行有效的化解和释义。在这种情况下,传播者只要简要地交代清楚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故(why)以及如何(how),无须传播者的解说和评论,人们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所报道事实的意义以及它可能对人的影响。这种作为客观报道理论前提的“事实的自动表白说”之所以能够成立,就在于那个时候,人们所面对的外来信息所描述的大体上都是些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位于人们经验范围内的事情。换言之,这种事实表白的“自动性”实际是建立在人们所拥有的“文化地图”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的。

但是,随着人类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所谓“地球村”便是这种情形的形象性的比喻),急遽变动的社会现实将呈“爆炸”态势的巨额信息一古脑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的外来信息就其性质而言已大大地超出了人们头脑中“文化地图”的有效定义范围,因此,一个个片段的、支离破碎和互不联系的客观报道再也无法在人们的头脑中构成关于周围世界真实图景的有效认识。当本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恐慌以一种在客观报道的视野中全无先兆、突如其来的方式降临的时候,人们便再也不相信事实会自动“表白”了,就如同在一个陌生之地,我们对自己凭着老经验的定位行动能力失去自信一样。

于是,人们强烈地需要专业人士为那些超出人们经验范围的新闻事件提供有关确定其意义方位的“文化地图”,在这种强大社会需要的催生下,一种以为受众编制有关新闻事件的“文化地图”为归宿的新一代新闻文体便所应运而生了,这就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新闻报道的主流形式──深度报道。

因此,“深度报道”产生和崛起的真正社会本质,是由于在人类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的背景下人们个人头脑中“文化地图”大面积失效所造成的。而深度报道的发生顺序之所以是先印刷媒介后电子媒介,并不主要地因为它更适合印刷媒介而不适合电子媒介,而是因为电子媒介在其问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仅凭其独有的技术优势便能大量“蚕食”传播领域的市场份额,因此,对开发新的报道形式的动力不强、敏感不足。相比之下,印刷媒介在电子媒介竞争的强力挤压下,寻找出路的愿望就格外地强烈,对社会表现出的新需求就特别敏感。正因为如此,深度报道与新闻媒介的“缘分”便首先是从印刷媒介开始的。

二、深度报道的统摄性思维与结构化演绎:“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客观报道的平面性、片段性和孤立性而言的。在所有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中,我认为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其著名的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为深度报道所下的定义最接近它的本质:“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换言之,深度报道“深”就深在以现实问题的解释分析为核心,为呈“点”状分布的有关新闻事实编织出一个正确地确定其社会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系来。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就是“求是”。于是,深度报道便有了不同于客观报道的种种特殊本质:首先,从报道的起因上看,客观报

道要求新闻工作者关注一个个具体的、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并以报道“事件”为本,因此,一个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的发生是客观报道赖以产生的前提。而深度报道则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是以解析与人们普遍相关的现实“问题”为本。因此,一个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问题的发生是深度报道赖以产生的前提。尽管深度报道常常由一个突出的新闻事件做“引子”来展开自己的报道,但这并非是必须的,事实上,只要关乎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即使是一组单拿出来哪个也无法单独作为新闻来报的事件,有时也能组合成为一篇很好的、为社会普遍欢迎的深度报道。其次,从报道所关注的重心上看,客观报道所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点”的本身,是一种“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平面式、孤立式报道,;而深度报道则关注的是某个新闻事件的“点”的延伸与联系,是一种讲求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与结构的报道。

因此,深度报道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越时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比如,对于“何时”,客观报道关注的是“现在”,而深度报道关注的则是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联结;对于“何地”,客观报道的视野仅仅停留在现场,而深度报道则不仅关注现场,而且还关注由现场延伸或波及到的其他地方;对“何人”,客观报道一般仅止于采访当事人,而深度报道则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而且要采访其他有关人员;对“何事”,客观报道至多是对主要新闻事实的情况和细节的尽可能详尽地掌握,而深度报道则同时强调对其他相关的事实的必要搜索和掌握;最为重要的是,客观报道往往置新闻事件的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于不顾,而深度报道却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的探究上。从报道的时效上看,客观报道讲求的是打新闻的“第一落点”,是一种先发制人式的时效竞争;深度报道则是在不失时效的大前提下讲求打新闻的“第二落点”,是一种后发制人式的质量竞争。对于深度报道的发展颇多建树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发行人亨利.鲁斯曾把客观报道称做“快新闻”,而把深度报道称做“慢新闻”。他认为,“快新闻”是一种对于某时某地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迅即而简要的报道,而“慢新闻”则是一种需要在新闻里面发现问题的报道,这种报道一般需要用相对较多的时间对某时某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做深入的调查,以便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分析它的前因后果,预测它的可能发展和社会影响。

正是由于有了上述种种不同,深度报道之于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不同于客观报道的特殊要求──统摄性思维与结构化演绎。即用统摄性思维来把握事实,用结构化的方法来演绎事实。其操作的要点大致有五:补充历史性的事实。即“以今天的事态,核对昨天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提供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用来解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交代与它有关的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受众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把握事态发展的基本走向。展示环境性的事实。即从横向联系的角度去考察和对比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展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不但有助于人们在一种“情景化的状态”中更为客观地了解事物的由来与意义,而且有助于人们在与其他事物的对比中更为真切、生动地把握“这一个”新闻事实。提供简历性的事实。即为新闻中出现的人物提供必要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以及趣闻佚事的简介,以增强人物的立体感。引用数据性的事实。数据往往是关于某类事物总体结构及状态的描述和抽象,为主要新闻事实加入相关的数据性的事实,有助于受众对有关事物的宏观的、总体的了解和把握。搜集反映性的事实。即有选择地报道外界对

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议论、意见、态度或评价等等。尤其是在新闻工作者自己对事态的真相尚未清晰地把握之时,兼收并蓄,多反映些各方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一则较为“保险”,二则有助于开阔人们的思维空间。这种手法常常用于对一些突发性的政治事件、军事新闻以及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科技发现的报道。

三、聚焦法:一种特别适合深度报道的结构方式

客观报道的常规叙述方式是“倒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虽然有诸多优点和好处(比如它能突出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方便编辑的剪裁,等等),但它却难以成为深度报道的叙述结构方式。因为深度报道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的是受众的整体性接受和认知,而“倒金字塔”式结构则容易造成人们信息接受过程的中断,不利于保证传播过程的完整性。并且,由于深度报道常常是一种基于社会宏观或中观层面的结构式展现,因此,报道内容容易远离人们的直接兴趣。如何更好地、更为有效地进行深度报道呢?在深度报道的实践中,人们创制出了一种特别适合于深度报道的新的新闻报道的叙述结构方式:聚焦法。聚焦法的基本结构模式是:导语:一个与报道主题相关的最为典型的人物或事件的“白描”。它可以是一段感人的情节,也可以是某人的独白或引语。其任务是提供一个生动的个案或场景,激发受众的受传兴趣。美国《华尔街日报》素以采用聚焦法进行深度报道而闻名,这个报社流传着一句写作箴言是:“一千万人的死亡只是一项统计数字,而一个人的死亡却是一场悲剧。”一般来说,对绝大多数受众而言,失业率、经济问题、国防预算、国际冲突等等,只是一些复杂难懂而又与自己无关的问题。但如果传播者能从某个与报道主题相关的最为典型的人物或事件的最富情感冲击力的“白描”入手,比如,从集中描写一个失业工人全家的生活窘境入手,再谈失业率问题以及它可能引起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后果,人们就有可能在一种情景化、具象化的状态中跟随传播者进入相应的主题,实现信息的从理智到情感的多通道交流。过渡到主题。首先,设法在个人的遭遇或经历与一个宏观或中观性的社会问题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然后,点出报道的主旨,使报道顺畅地由个人问题的描述转换到对大问题考察分析上去。发展主题。即对大问题展开报道和分析,多层面地关照和透视主题,使主题得以全方位地展现。有力的或意味深长的结尾。这是采用聚焦法进行报道的一个特色。在“倒金字塔”结构中是无所谓结尾的──编辑甚至可以自下而上把任何一段作为新闻的结尾。但聚焦法特别讲求首尾的连贯性,它要求如果报道从某位人物写起,就一定要以这个人物收尾,如果报道以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开场,结尾也一定要回到这段场景中,使受众在对一个具体的人物或场景的感受中,再次回味大问题。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3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报纸设计 1、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2、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五章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2、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 点、发出号召 3、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 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4、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 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尽量相近,所辖文字长短也相近,富有节奏感,层次更分明 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报纸版面——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3、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一般为5-8栏之间 4、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5、大头条——在版面上占有绝对地位,是本版最重要的稿件,一般占四至六栏宽。 6、小头条——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 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字号多为一号 7、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结构。 8、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9、编排手段——安排稿件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10、综合式版面——整个版面包含的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 11、重点式版面——特别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其成为版面上的重点 12、集中式版面——用整个版面或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 13、编排思想——依据报道思想对版面编排的决策,是版面编辑根据对各篇稿件的评价对在版面上恰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想 14、同题集中、专栏集中、集纳性专栏、单一性专栏 15、集纳——将几篇有联系的稿件组合在一起,使之或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 补充:新闻图片:图片的一个子概念,广义指在新闻媒体上出现的全部图片,狭义仅指与新闻保持着直接与密切关系的图片,或者直接反映新闻,直观传递新闻信息,或者评价新闻事实,表达媒体观点。 二、简答题 第一章概论: 1、你认为当前报纸版面编辑出现了哪些新特征或趋势。大信息量;版面简洁;图像化;强化新闻版;专刊、副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新闻编辑学复习整理(终极版)

第一章 1、报纸编辑部 负责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组织机构就是报纸编辑部,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编辑,最高领导机构是编委会。 2、“编前会”制度 “编前会”,就是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各版主编在编前会上汇报第二天版面编排的设想和稿件情况,各部门沟通情况,对版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安排解决,对近期的重要报道选题进行落实和部署。 3、新闻编辑工作特色 (1)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①新闻编辑是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介新闻产品形象的设计师②新闻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③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2)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3)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 (4)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与新闻话题的“引导者” 4、报纸编辑的能力结构 a.信息能力:善于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社会信息行业信息受众信息媒介内部信息 b.鉴别能力:迅速准确的判断新闻事实报道价值的能力 c.整合能力 d.创造能力: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编辑业务的能力 e.组织于沟通能力:组织新闻人才以及与记者、专家、社会公众等各方面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 f.写作能力 g.现代化技术与工具运用的能力。 第二章 1、媒介的功能定位与受众定位 媒介的受众定位,实际就是要发现那些信息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为某种媒介产品创造出市场需求的受众群体,以便针对这种需求进行产品决策。 媒介的功能定位,首先要以受众需求为基础,其次,媒介功能定位还以媒介主办者的主观愿望为基础,即媒介主办者投资办报(台)的目的何在,也决定了媒介的功能定位。 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互相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功能定位是在受众定位的基础上,考察受众的信息需求,结合媒介主办者对媒介的角色期待而确定的,它最终是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介主办者的主观愿望相结合的产物。而媒介的受众定位则需要借助于媒介的功能定位才能对媒介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最终具有指导意义。 2、影响报纸发展的外部直接因素 a.受众:受众的人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受众对媒介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b.媒介的控制者:对媒介有领导权、管理权的组织和个体 c.广告客户:广告客户需求以及广告经营规模 d.传通中介:邮局、发行公司、广告代理公司 e.竞争者:不同类型媒介间和同类媒介之间。 3、媒介编辑方针 媒介编辑方针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媒介的受众对象。受众是编辑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目

浅谈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优势与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7155451.html, 浅谈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优势与挑战 作者:金星希 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新闻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新闻”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一种更加直观灵活的新闻呈现方式,是针对新闻报道叙事方式的全新尝试和突破,为当代新闻报道模式注入新鲜血液。本文通过分析数据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和挑战,提出数据新闻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新闻适应新时期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新闻优势挑战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1-0-01 2012年,“大数据”一词强势进入公众视野,标志着数据新闻时代的来临。目前,数据新闻已成为许多媒体人的独门绝技,也成为广大受众获取新闻的新窗口,新闻报道的新趋势,用大潮来袭形容数据新闻实不为过。虽然关于大数据新闻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中,但学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十分欠缺,处于理论追逐实践的阶段,新兴模式如何生存的问题掀起了学界一轮又一轮的思考与讨论。 一、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优势 1.数据新闻弥补了客观报道的叙事空白 社会错综复杂,民意众口难调,目前新闻界遇到的情况比20年、10年甚至3年前更加复杂,当代新闻报道面临着说不清事实的尴尬局面。记者虽然被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专才,但是总有知识盲点,难免说多错多,造成报道失实;报道和故事混为一谈,煽情主义再次抬头;叙事无力、要素模糊等行业中的不规范如果不及时制止,将会给新闻界带来致命创伤,蚕食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最客观、最真实的信息永远来源于可靠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新闻记者可以减少文字的组织和感情输出,有一说一。用核实的数据说话,不仅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速度和力度,也可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2.数据新闻革新了新闻报道的传统模式 人类解读图形的能力是众多本能中较早开始发育的谋生能力,孩子咿呀学语时,大人会先拿出一两本图画集进行启蒙。数据新闻充分激发了人类的先天能力,改变了传统媒体以文字叙事为主的固定模式,让报道更加美观大方、通俗易懂,充满理性美、深度美。一张报纸上如果全是文字,受众或许会产生抗拒心理。如果加上图形和色彩的巧妙搭配,将图像融入新闻,这就能平衡受众阅读的容忍度和饱和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信息图是目前数据新闻尝试的发展方向之一,它以简洁明了著称,用色彩、数量、粗细等让人用一目了然的视觉元素解释一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新闻传播史论 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笔记资料、考研参考书 考研经验

1 / 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37155451.html, 1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参考书 一、【史论部分】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学,传媒经济学1、中国新闻史。参考书籍:方汉奇先生的《中国新闻史》。2、外新史。参考:程曼丽《外国新闻史》,陈力丹《世界新闻史》 3、新闻理论。参考书目: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论文。补充的重要新闻理论 4、传播学。参考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陈力丹《传播学纲要》 5、传媒经济参考书目: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近一年论文 二、【新闻传播实务】(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四门学科)《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编辑案例教程》蔡雯,赵劲,许向东《新闻采访教程》张征《新闻采访学》蓝鸿文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鸿,张征《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新闻评论案例教程》马少华,刘洪珍建议看期刊《国际新闻界》《新闻与写作》即可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考研试题笔记资料、考研试题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论一、名词解释5题,共40分。 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2华盛顿邮报3新闻与宣传4刻板印象

2 / 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337155451.html, 2 5付费墙 二、简答3道,共60分。 1、1986——1991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新闻真实的有限性 3、波兹曼媒介生态论的内容以及对现今传播学的意义 三、论述两道题,共50分。 1、用媒介生态结构论谈谈现今新闻选择标准和方式的新变化 2、文化贸易保护主义要加强ZF 干预的的理论依据 获取更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考研历年真题以及完整版答案解析复试历年真题、考研信息导师信息等可以联系人大新闻学院考研专业课QQ:1665428590获取 更多信息笔记资料试题答案报考信息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复试大纲、复试分数线、复试内容、复试安排一、复试分数线 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按照教育部“分省录取”原则执行,没有统一的分数线。 二、复试日程安排1.报到 北京考生3月21日(周五)下午14:30-16:30,明新楼504室报到。外地考生3月23日(周日)下午面试备考时提交报到材料。考生本人须携带以下材料: (1)考生自行从网上(https://www.360docs.net/doc/337155451.html,)下载的《复试通知书》;

新闻编辑学试卷

诚信应考考出水平考出风格Array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闻编辑学》(A) 开课单位:传媒分院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2010年1 月22日所需时间: 120分钟 1.《人民日报》是开报纸,《参考消息》是开报纸。 2.报纸有很多属性传播新闻信息是它的_____________,引导舆论、指导工作是它的 ____________,普及知识、提供娱乐是它的文化属性。 3.编辑方针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编辑方针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报纸水准的设定。 4.复合式标题,除了主题外,还有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5.标题“将创新进行到底”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标题“种葱种出大学问”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6.稿件的配置包括稿件的__________和稿件的_________以及稿件的调剂。 7.新闻图片是新闻形象的现场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_____。 8.副刊同新闻版比,具有______ ____;同杂志比,具有 _____ _____。 9.以文学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副刊称___________________;专门反映文艺界人士及其创作活动的副刊称___________________。 10.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属于___ ____专刊,《理论视野》属于___ ____专刊。11.整个或绝大部分的版面刊登同一主题的稿件,这样的版面称为__ ___ _;整个版面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这样的版面称为___ _______。12.上海市级新闻网站是 _________,湖南省级新闻网站是 __________。 13.写出两部2009年国内热播电视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写出两个2009年中国热点新闻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5.写出缩略语EMS、3G的中文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新闻编辑学重点整理

题型: 一、选择题(10*2分=20分)5个单选5个多选 二、名词解释(4*5分=20分) 三、简答(2*5分=10分)只答要点即可 四、论述(2*15分=30分)越详细越好 五、实践题(写作)20分根据新闻写评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不是文章好坏的分析,500—800字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职责:策划、把关、导向、整合。(理解,出选择题) 1、策划 (1)宏观策划 1)确定报纸的读者对象 A、进入市场或重新定位时,要研究市场 B、进入市场后,要调查受众。尤其要了解本媒体的主要受众群及其特征。 2)确定报纸的内容 A、根据定位来确定 B、根据受众调查来确定 C、参照其他媒体来确定 3)确定报纸的风格 风格——可辨认性的程度 (2)中观策划P8定义:设计一段时间的报道计划 (3)微观策划(重点)P12 微观策划的含义:既可以说是对落实报道计划所进行的具体安排,也可以说是对各种计划外的重要报道从报道思想、采访思路、采访手段到具体写作、版面安排、,以及如何开篇、如何掀起高潮、如何结尾、分几步走等都作出事前详细设计,并随着报道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做出对策。 微观策划的方法: 1)首先要找准主题,选准典型。 一是找准结合点。即找到政府的工作重点与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之间的结合点。 二是选题时要把握好“度”,包括“三不选”。 2)报道思路的创新方法(信息组合的方式) 3)报道方式的确定(报道形式或报道手法)(种类、含义、用法P12 重点论述或者简答题) (一)集中式 概念:指在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形成较大规模的报道方式。 适用于: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问题 (二)系列式 概念:通过不同侧面反映同一主题的报道方式。 适用于:较复杂的事件或问题 (三)连续式 概念:指紧跟事物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连续发出报道,反映其全过程的报道方式。 适用于:突发性事件 (四)组合式 概念:指集中一组稿件反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同类情况,或同一主题、不同门类的情况,以形成较大规模。 适用于:报道面较宽、报道对象较多的事件 (五)受众参与式 指吸引受众参与报道活动,受众的活动与意见构成报道的主要对象。 (六)媒介参与式 指新闻媒介直接参与报道客体(所报道的事件、活动),成为其中的重要角色。 (七)媒介联动式 指新闻媒介相互合作,联手开展某一报道。 导向(理解选择题P18) A、隐性导向:渗透在对新闻的内容、传播形式中,渗透在通过编排手段和版面空间的不同组合布局来引导读者去作出孰轻孰重的判断中。 B、显性导向: a、直接导向:组织攥写社论、评论、暗语、短语、编后语等是直接导向。 b、间接导向:发表来信、问答、工作讨论和以读者个人名义写得言论等是间接导向。

新闻媒体深度报道的研究探讨

新闻媒体深度报道的研究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新闻调查小组所作出的深度报道为例,分析如何认识深度报道的价值与意义,如何正确实现深度报道记者的选题定位,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实现告知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新闻各元素的价值博弈中实现其最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深度;严肃;定位;价值;博弈 身处这个经济与文化全面转型、社会变动剧烈、信息传播全面提速的时代,公众每天都遭遇海量的信息。作为媒介,作为公众代言人的记者,不仅有义务去报道那些已哄传街巷的新闻事件、茶余饭后娱乐大众的小道消息,还要去揭示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本质,调查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相,解读与观察新的社会现象,以求公正与正义。深度报道多角度、深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信息传播中释疑解惑的历史重任。笔者结合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研究所新闻调查小组师生在《中国社会导刊》、《记者观察》、《新京报》等新闻报刊发表的数十篇深度报道,以此为例,对深度报道的原理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正确理解深度报道 1.海量信息下的公众知情权 传统媒体正受到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快捷、互动、海量信息,传统媒体必须寻找证明自身存在必要性的理由。其中,深度报道和报道深度就是传统媒体难以替代的强项。 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电影、直投杂志、移动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竞争导致的信息轮番轰炸,让更多的人、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世界与社会的动向,但海量的信息流入也让公众“乱花渐欲迷人眼”,无所适从,不知应该相信谁。而深度报道作为更全面、更详实、更深刻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复杂联系,还原各重要元素的细节准确性的报道,已经成为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公众知情权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新闻专业是一个在观念意识上比较前卫的传媒研究与实践场所,比较媒体而言,它能够摆脱信息的琐碎与功利,更加容易宏观地把握舆论导向,判断各种信息的社会意义、文化背景与新闻价值。因此,在高校新闻专业开展新闻调查,进行深度报道的实践,是训练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有效的手段与过程。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研究所新闻调查小组针对诸多社会问题,深入实际,展开调查,受到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2.娱乐大环境下的严肃、厚重。 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但深度报道以其思想的深邃与前瞻而成为大众文化日趋娱乐化的今天依然保持其所应有的责任、真实、厚重与严肃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度报道的深度其实是指其特有的新闻深度思想,指在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鼓励记者从整体上和不同侧面上更深入地报道新闻事物的本质与联系,它不忌讳自我的观点与态度融入报道,但是要用事实说话,要告诉受众更深刻、更接近真相的道理。 案例之一:《皖北乡村“声色”调查》(《记者观察》2006年5月(上)期)是调查小组记者黄玉浩在春节期间参加皖北小梁乡一个婚礼之后采写的报道。经调查发现,流传于皖北一带的的唢呐戏和泗洲戏已经演变成“脱衣秀”,成为当地农民婚丧嫁娶各种礼仪的主要形式。农村文化市场的长年贫瘠,如何丰富农民的文化消费才是解决“声色”问题的根本。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农村的文化消费市场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体制还不够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所以丰富农民的文化消费、提高农民的文化品味、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的秩序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该报道通过乡村中的一场婚礼的“脱衣秀”表演,审视中国当下农村文化诸类状况,上升到一个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报纸设计 1、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2、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五章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2、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 点、发出号召 3、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 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4、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 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尽量相近,所辖文

字长短也相近,富有节奏感,层次更分明 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报纸版面——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3、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一般为5-8栏之间 4、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5、大头条——在版面上占有绝对地位,是本版最重要的稿件,一般占四至六栏宽。 6、小头条——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 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字号多为一号 7、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结构。 8、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9、编排手段——安排稿件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网络数据新闻的发展探析——以新浪图解天下为例

网络数据新闻的发展探析——以新浪图解天下为例-新闻学 网络数据新闻的发展探析——以新浪图解天下为例 阮超男 【摘要】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数据新闻这一新兴的新闻呈现方式日益崛起。本文试以新浪“图解天下”栏目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数据新闻的呈现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此探讨我国网络数据新闻的发展创新路径。 关键词网络数据新闻图解天下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是新闻业不断适应当下信息环境变化不断探索而孕育出的新成果,简单地说就是数据驱动的报道,具体来讲是通过挖掘和展示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利用丰富的、具有交互性的可视化传播,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新方式。① 自2012 年6 月4 日起,新浪门户网站开始推出“图解天下”栏目,新浪新闻中心是这样解释它的:“致力于视觉化,以图达意,提供轻松直观的阅读感受”。随着“图解天下”栏目的发展以及自身报道特色的逐渐形成,更多的受众开始关注这种独特的新闻报道模式。 一、样本选取与类目设计 1、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搜集数据样本,以新浪“ 图解天下”2012 年6 月4 日到2014 年12 月作为分析时间范围,选取这两年半内新浪图解发表的热点制图报道63 篇,图解天下新闻报道121 期,以及十八大召开期间特别策划4 期,国务院和政府工作报告特别策划2 期,共计特别策划6 期。综合选取分析

样本190个。 2、研究类目 (1)新浪图解天下栏目的新闻来源、地域及类别。所谓的新闻信息来源,即新浪图解新闻资料原始的消息显现地。结合选取样本的实际情况,本文将消息来源划分为“国外研究机构资料”、“国内各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数据资料”、“传统媒体和网站数据资料”、“来源未标注”四种。按照地域将新闻划分为“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两种。按照新闻内容的不同,将190 个样本的数据新闻划分为“社会新闻”、“政治新闻”、“财经新闻”、“文娱体科新闻”四种。 (2)新浪图解天下栏目的图片视觉效果。在不同题材、不同性质的数据新闻中,新浪图解应对新闻视觉化处理的方式往往也不相同。本文结合2012 年6 月4 日至2014 年6 月12 日的数据新闻对不同类型新闻题材报道,将190 个数据新闻样本按照色调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组合运用”三种。将190 个数据新闻样本的图像划分为“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两种。按照样本中使用的图表等信息情况,将新浪图解样本划分为“图表”(包括饼状图、柱形图、数据图以及地图)、“手绘动画漫画和人像”、“表情”、“图表和手绘以及手绘和表情”五种。 (3)新浪图解天下栏目的叙事逻辑分析。将190 个数据新闻样本划分为“以时间顺序展开叙事”和“非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事”两种。以上所有数据均录入统计软件SPSS中进行客观分析。 二、新浪图解天下数据新闻的分析与讨论 1、新浪图解天下的新闻来源、地域及类别

新闻采编试题[1]

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1.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会议提出,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努力使新闻报道做到“三贴近”,即()。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新闻是事实的反映(或报道)。 3.世界上广播电视体制基本分为三个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 ()广播电视制度,以英国和大部分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以()为主的双轨制,少数欧洲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盛行的政府控制国有制。 4.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下内容:(1)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2)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3)(),破坏民族团结的;(4) ();(5)诽谤、侮辱他人的;(6)宣传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5.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如下几类作品:(1)文字作品;(2)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拟作品;(8)计算机软件;(9)民间文学艺术作品;(1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6.我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填年限)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填年限)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7.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做到坚持辩证法,防止 ()。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每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最佳选择) 1.第一个明确提出“政治家办报”思想的人是______。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 2.数字电视的特点是______。 A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可以实现双向、互动传播,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还可以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B、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是单向的;不能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C、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但是不能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D、频率资源利用率不高;但能改善电视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和接收质量;观众收看节目的形式,由被动收看转变为交互方式;可以提供其它形式的数据广播。 3.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求“新”与求“真”,是记者这

新闻编辑期末重点测试题与答案

新闻编辑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总计: 5 大题,49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分析是新闻编辑分析与选择稿件的第一步。 A.新闻价值 B.社会效果 C.媒介适宜性 D.媒介容量 2.在所有稿件中,根据新闻价值分析挑选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稿件。这是选稿操作的第一步,目的是()。 A.淘汰那些不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因为这类稿件往往在所有稿件中占有不小的比例。由于它们根本不是新闻,所以不需再做进一步的考虑 B.淘汰那些具有负面社会影响、导向不正确的稿件 C.淘汰那些不满足媒介容量大小的稿件 D.淘汰那些与媒体定位及编辑方针不符的稿件 3.在报纸编辑部内部的第()次分工中,有了专门负责与读者、作者和通讯员联系的“通联”,负责接受各方面的新闻线索和来稿。 A.1 B.2 C.3 D.4 4.()是版面分配的重要手段。 A.线条 B.图片 C.色彩 D.空白 5.()则接近线的属性,更具流程感、指向感。 A.“点” B.“色彩” C.“面” D.“箭头” 6.()又称刊头,报纸专版专刊上标出名称、期数等内容的部分。

A. 题头 B.栏头 C.版头 D.报花 7.引题:“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主题:“最可爱的人回来了”。这个引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出主题的?() A.交代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B.交代事件的目的 C.描写新闻场景与气氛 D.说明主要新闻事实的性状 8.新闻标题能对新闻稿件中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进行简要的提示,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闻说的是什么,这是新闻标题必须具备的一种功能。这体现了新闻标题功能中的()A.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 B.揭示新闻内容 C.吸引读者阅读 D.美化版面并表现风格 9.()有两种:一种是在报纸版面上位置相对固定、有专门名称的一种以照片为主、标题和文字说明为辅的专栏,以连续的、有规律的方式出现。另一种是临时根据报道需要组织的专栏,也是以照片为主,标题与文字说明为辅。 A.独立编发的新闻照片 B.配合文字稿件的照片 C.照片专栏 D.照片专版 10.()是指无法事前预知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如地震、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 A.可预见性报道策划 B.非独立型报道策划 C.非周期性报道策划 D.非可预见性报道策划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1.“春运”报道属于新闻报道策划的哪种类型?() A.周期性报道

新闻编辑学[第二章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 一、新闻媒介的定位 新闻媒介定位,在编辑学范畴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媒介的服务对象是谁,二是媒介为这些服务对象做什么。 1.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1)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在对媒介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占位作出决策。 (2)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指确定媒介所要担负的职能和所要发挥的功用,是立足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的对媒介产品的决策。功能定位是媒介实现传播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向性规定。 (3)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的联系 ①功能定位是在受众定位的基础上,考察受众的信息需求,结合媒介主办者对媒介的角色期待而确定的,它最终是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介主办者的主观愿望

相结合的产物; ②媒介的受众定位则需要借助于媒介的功能定位才能对媒介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最终具有指导意义; ③受众定位只是决定了媒介为谁而办,功能定位才能决定媒介给受众什么。 2.媒介定位的客观依据 (1)直接因素:受众、媒介的控制者、广告客户、传通中介、竞争者。 (2)间接因素:政治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 影响媒介生存的问接因素通过直接因素发挥作用。 (3)媒介内部条件 ①媒介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条件,这是媒介运行的“硬件”; ②媒介的人力资源、体制与管理水平,这是媒介运行的“软件”; ③媒介进行传播的符号因素。 3.报纸的特点 (1)报纸的信息容量受制于报纸的版面数量,版面越多的报纸能够容纳的信息越多,但任何报纸的容量都是有限的; (2)报纸以文字语言符号为主传递新闻信息,在揭示事物本质、评析事理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此报纸的内容相对其他新闻媒介可以更有深度; (3)报纸作为一种平面载体,它的外在形象是由视觉性符号构造出来的,而且视觉性非语言符号比文字语言符号更起作用。 二、编辑方针 1.定义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单项选择题(2分*10) 判断题(2分*10) 名词解释(4分*4) 简答题(7分*4) 论述题(16分*1) 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P187): 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和手段。 2、新闻价值(P49):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3、隐私权(P199):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4、出版自由(P171): 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5、言论自由(P171):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的倾向性(P43):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表现的一种特性。7、新闻舆论监督(P152): 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8、新闻事业管理(P205):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P164)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现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及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P58)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P181) 性质: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第二,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

数据新闻在环境报道中的应用分析

数据新闻在环境报道中的应用分析 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网络终端的普及和使用导致大规模的数据逐渐转变为可查询的社会资源日渐堆砌起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各行各业带来以数据为基础的的精确化生产模式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新闻机构关于数据与新闻融合发展的实践也紧跟时代潮流,数据新闻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型的环境问题与日俱增,尤其是近几年,雾霾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蔓延之势也使得环境报道成为新闻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类新闻也由以往的边缘类话题,逐渐转变为越来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来越热门的新闻话题。关于数据新闻的实践,国外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其应用于环境报道中的经典案例也比比皆是;国内媒体关于数据新闻的探索始于2012年,在各类报道中都得到了运用,环境报道也正顺应数据新闻发展的大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寻找适合自身的转型方向。 环境报道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环境数据以及专业名词,阅读的过程相对来说较艰涩、乏味,而数据新闻能够将庞大、枯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实现可视化呈现,恰恰解决了环境报道的这一问题,但是数据新闻运用在环境报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以此作为论点,从数据新闻在环境报道中具体应用出发,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意见。本文将以财新数字说、网易数读、搜狐数字之道、新华网数据新闻、人民网图解新闻、澎湃美数课这六家国内知名的数据新闻网站的201篇环境类数据新闻报道为案例,对数据新闻在环境报道中的应用作具体的分析探讨。首先,本文在绪论部分会从研究背景与缘起、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文章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接下来,在第一章从数据新闻的内涵出发,对其国内外发展现状、表现形式、特点和生产流程几个方面进行基础性阐述。 紧接着在第二章中,从国内六家有名的数据新闻网站选取200多篇环境类数据新闻作品,对其在环境报道中的数量、报道主题、报道性质、数据来源和可视化呈现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在第三章中举出:数据新闻在生产流程、媒体从业者和新闻价值的判断三个方面对环境报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数据获取困难、非结构化数据应用较少,团队建设滞后、从业者数据意识薄弱,可视化形式单一、新闻时效性差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后在第四章中

新闻类试题

新闻类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6年中考新闻类试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句话新闻。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0日消息,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 意见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但总体规模依然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 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主要任务,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 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提炼三个关键词。 日前,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由农业部立项支持、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亩产创造了公斤的新纪录。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当日向袁隆平院士致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袁隆平院士率领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关键词:。 3.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图片,按要求答题。 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每年“三秋三夏”,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2015年中考新闻类试题演练 ⑴请你根据相关内容,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 ⑵针对这则新闻,请你给王加荣拟写赞美词。 4.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10月20日14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二号送入太空。 遥感卫星二十二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5次飞行。 5.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公开征集申办口号,征集活动将到2014年11月21日截止。 征集的口号要求能充分突出“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的申办理念;结合北京丰富的奥运遗产、深厚的奥运情结和张家口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展现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特色,展示申办城市的自信和大国气势;口号文字要简洁明快、昂扬向上,口号内容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特点,体现中国人民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对冬奥会的渴望,可以用中文、英文或法文任意一种文字完整表现;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

浅谈对新闻深度报道的认识

通识课程《新闻深度报道》 期末作业:浅谈对新闻深度报道 的认识 作者姓名:罗彬强(09141019)学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009)所在院系:工学院电子系 指导老师:王健老师 提交日期:2011年1月

浅谈对新闻深度报道的认识说起“深度报道”,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哈钦斯报告》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简沽、清晰:“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但我最欣赏《深度报道写作》一书的作者札骏飞老师所下的—个更简洁的定义:强调深刻与全面的新闻报道。 那么,怎样的新闻事件才是深刻与全面的呢?个人觉得新闻事件本身没有深度可言,就如股市涨了,台风来了,所谓的深度是我们所提供新闻产品的角度、厚度、广度等综合因素的集中所产生的力量,这种力量形成了对读者思维强烈的冲击力。 既然新闻事件本身没有深度可言,那么怎样的报道才算是深度报道呢?怎样的报道才能给予读者思维强烈的冲击力呢?新闻深度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适合于对报道的事态、事件作深层次的剖析,具有深入探究的优势,对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作有背景介绍、有分析的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点评的展示,是一种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报道方式。它既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件的一切情况,又要有深度———即深入事件内部,剖析事件意义,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提示新闻事实的含义。因此,要做到这些,新闻深度报道就必须从深处去挖掘。 1、背景材料丰富、翔实 深度报道在反映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时,要有十分丰富的背景材料,比如事件发生的原因、地点、环境、条件,同时,也要有事件背后的许多为人所不知的事。新闻工作者就必须要有非常好的经验,要像“剥笋”一样地把事件的真相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这样的话,就必须翔实地交待事件背景,追踪事件起因,有效地运用多种采访手法与技巧,对当事人及各方面的证物、证人进行深入细致地采访。比如在钱云会被工程车碾死这一案件中,如果没有丰富的背景材料,人们自然不会太去关注,因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而已。但当报道提供很多各方面的背景时:2004年4月3日,浙能乐清电厂征用寨桥村146公顷农业用地,村民没拿到一分钱补偿款,不同意签字。2005年4月20日,寨桥村换届选举,钱云会通过村民选举当上了村主任。他任职20天后,村民找他讨说法,他由此踏上了带领村民上访的长路。在上访过程中,他先后3次被投入看守所。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