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早稻品种

淦鑫203

(国审稻2009009、赣审稻2006062)

1、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500-600公斤,高产栽培达650公斤以上。2007年“百千万”连片示范工程,经专家测产验收,亩产高达670.50公斤。2008年国家农业部超级稻测产验收亩产达649.9公斤2009年“江西省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余干县点)测产验收亩产达699.86公斤。

2、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分蘖力强、千粒重大、结实率高、适应性广株型适中,剑叶短宽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株高95.5厘米,结实率86.3%,千粒重28.3克。通过2006-2009年近四年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种植,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表现高产、稳产,适宜各种土壤条件和种植水平条件下种植;抗性较好,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

3、生育期适中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与金优402相当。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赣南在3月中旬播种,赣中、北在3月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2.0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荣优9号—早稻中熟偏早、矮秆抗倒伏超级稻苗头品种

(赣审稻2008040)

1、早稻中熟品种,江西作早稻全生育期112天左右;

2、株叶形态好,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千粒重较大,株高85-90厘米,结实率高,米质优;抗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好于对照品种;

3、产量高、产量稳,适应性广,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栽培达600公斤以上,而且通过近三年在江西、广西等省种植,表现产量较高、稳,适宜性强;

4、栽培要点:3月20-25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1.5-2.0公斤,抛秧2-3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超级早稻——陆两优996

陆两优996是湖南农业大学选配的两系超级杂交早稻组合。母本由湖南省株洲市农科所和亚华种业科学院共同育成;父本996系湖南农业大学用大豆的总体DNA作供体,早稻品种264-7作受体,采用DNA浸种稻谷,从后代发生的变异中不断选择,经7年8代育成的高产早稻品种。

一、产量表现

2001年的测交圃中,陆两优996比对照金优974增产14.7%;2002年多点品比试验,6个试点平均亩产541.3kg;2003年参加双季早稻迟熟组区试,全生育期比对照金优402短1天,产量列第1位,增产7.6%,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参加省区试续试,全生育期比金优402短2天,产量仍居迟熟组第1位,增产7.9%,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同时参加国家早稻区试,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比金优402短1.2天,较金优402增产7.17%,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为92.3%;该组合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

二、特征特性:

在江西作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移栽,7月20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比金优402短1-2天。株高约95cm,耐肥抗倒,株型松紧适中,叶片较宽、中长、直立,叶色浓绿,叶鞘稃尖紫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抗高温、耐低温的能力强,结实率高而稳定,后期落色好;一般每亩有效穗19-20万,每穗总粒数120粒,每穗实粒数95-10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8g,亩产500kg以上。抗性:稻瘟病加权平均级3.4级,稻瘟损失率较低;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27.6%,长宽比2.8,垩白粒率97%,垩白度26.2%,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7.0%,稻米品质优于金优402。

香两优68

1、组合特性

香两优68属感温型早稻组合,总积温为2450℃左右,株高90cm左右,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剑叶直立不披,穗长20cm左右,每穗总颖花数为105粒左右,结实率83%以上,千粒重26.4克,长粒型,米粒有部分香味。与以前的三系杂交早稻相比,该组合有两个显著不同的特征特性:一是颖花的分布情况,第一次枝梗的颖花数与第二次枝梗的颖花数与总颖花数的比例是接近的,因此灌浆速度快,成熟一致;第二个显著不同的特性是香两优68具有高光强生态型特性,前期抗寒耐低温,后期耐高温,转色有序不早衰。根据以上特征特性,在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2、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底4月初播种,播种前用强氯精消毒,多起多落浸种催芽,每亩大田用种2.5kg。

(2)适当稀植。移栽密度以5×6寸或6×6寸为宜,每穴插2粒谷秧,基本苗每亩8万左右。抛秧以50个软盘为宜。

(3)科学施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补。每亩总氮不超过10kg,氮:

磷:钾为1:0.7:0.7。

(4)科学管水,浅水活蔸,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抽穗,干干湿湿壮籽。

(5)及时防治病虫。5月下旬防治一次螟虫,抽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收割前防治一次稻飞虱。

新丰优2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7天,比对照金优402迟熟3.2天。该品种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窄挺,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稃尖无色,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97.2厘米,亩有效穗21.4万,每穗总粒数109.2粒,实粒数88.7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6.3克。出糙率82.6%,精米率68.1%,整精米率52.0%,垩白粒率15%,垩白度1.5%,直链淀粉19.22%,胶稠度62mm,粒长7.0mm,粒型长宽比3.2。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6年平均亩产470.52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6.19%,显著;2007年平均亩产483.88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99%,显著。两年平均亩产477.20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58%。

禾盛两优2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6.5天,比对照浙733早熟1.2天。该品种株型紧凑,剑叶短宽,叶色浓绿,整齐度差,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粒数中等,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78.7厘米,亩有效穗23.1万,每穗总粒数101.6粒,实粒数86.1粒,结实率84.7%,千粒重24.9克。出糙率80.5%,精米率67.9%,整精米率52.0%,垩白粒率14%,垩白度2.8%,直链淀粉含量21.83%,胶稠度60mm,粒长7.3mm,长宽比3.4。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6级,穗瘟5级。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4年平均亩产472.98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0.10%;2005年平均亩产475.29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1.82%。

嘉育25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7.6天,比对照浙733迟熟0.1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茎秆粗壮,叶片宽挺,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20.6万穗,株高81.4厘米,穗长17.4厘米,每穗总粒数130.1粒,结实率75.3%,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平均4.6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60%;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3%,长宽比2.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8.8%,胶稠度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0%。谷粒较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作加工、贮藏用粮。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2.63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28%(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99.74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5.6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6.18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4.95%。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04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12.10%。

二晚品种

五丰优T025——农业部超级稻

(赣审稻2008013)

主要特征特性

一、米质优

国优1级米,精米率高,口感好。

二、产量高

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两年平均亩产比对照金优207增产8.77%,达到了农业部超级稻的增产标准。

2008年10月在江西鄱阳县连片种植110.3亩,经以颜龙安院士为组长的专家实割测产,亩产达627.1公斤。

2009年作为“江西省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品种,在江西70多个县市展示,均表现高产、稳产。

2009年10月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进贤)点百亩核心示范区经专家实割测产,亩产达695.1公斤。

2009年10月在超级稻示范项目中,经农业部科教司组织专家实割测产,亩产达657.3公斤。

三、秆粗且矮,适合机械收割

该品种株型适中,整齐度好,叶色绿,剑叶短挺,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长势繁茂,稃尖紫色,穗粒数多,着粒密,结实率较高,千粒重小,熟期转色好。株高94.0厘米。

四、生育期适中

江西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4.7天,特别适合作抛秧栽培。

五、栽培技术要点:6月中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5公斤。栽插规格4寸×7寸或5寸×6寸,每穴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10-12万。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亩施用纯氮11-13公斤,磷5-6公斤、钾6-7.5公斤。浅水插秧,浅水返青,活棵后露田促根,浅水分蘖,够苗晒田,薄水抽穗,干湿壮籽,收割前7-10天开沟断水。加强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天优998——农业部超级稻

(国审稻2006052 赣审稻2005041)

1、中、晚兼用江西作晚稻全生育期120天左右,作一季中稻130-135天;

2、株叶形态好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株高95-105厘米,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是取代金优桂99作中档优质米开发的好品种;抗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好于对照;

3、产量高、产量稳,适应性广一般亩产500-600公斤,高产栽培达650公斤以上,而且通过2004-2008年在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种植,均表现产量高,抗性好,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

4、栽培要点作晚稻宜在6月20日前播种,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5-30天,作一季中稻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淦鑫688——农业部超级稻

(赣审稻2006032)

1、晚稻中、迟熟品种,江西作晚稻全生育期120-125天,作一季中稻130-135天;

2、株叶形态好,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株高95-105厘米,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是取代金优桂99作中档优质米开发的好品种;抗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好于对照;

3、产量高、产量稳,适应性广,一般亩产550-650公斤,高产栽培达700公斤以上,而且通过2005-2009年在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省种植,均表现产量高,抗性好,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一个难得好品种,特别是一些农户用该品种作一季中稻种植,在生育期短的情况下,少打药,一样夺高产,深受农户欢迎;

4、栽培要点:作晚稻宜在6月20日前播种,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5-30天,作一季中稻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淦两优602—晚稻中熟偏早超级稻苗头品种

(赣审稻2007014)

1、晚稻中熟品种,江西作晚稻全生育期115天左右,可以作抛秧栽培;

2、株叶形态较好,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中等,株高95-100厘米,结实率较高,米质较优;抗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好于对照;

3、产量较高、产量稳,适应性广,一般亩产525-600公斤,高产栽培达650公斤以上,而且通过2007-2009年在江西、广东、湖南等地区种植,均表现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抗性好,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

4、栽培要点:6月25日前播种,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2-25天(秧龄弹性小,秧龄不宜超过25天);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丰优丝苗

(粤审稻2003003,赣审稻2005018)

1、在江西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0~123天(与汕优46相当);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0~135天。

2、米质特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分析,9项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1

项指标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其米粒细长,外观透明,中等直链淀粉,软胶稠度,低糊化温度,饭软滑,有香味。其米质指标与赣晚籼30号(923)相当。

3、产量高。大田种植一般667平方米产500~55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650公斤以上,同等条件下667平方米产量一般比赣晚籼30号(923)高出75~100公斤。

4、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叶片厚直、上举且稍有内卷,熟色好,穗大粒多,充实度好。对稻瘟病的全群抗性比为82%,表现抗稻瘟病和较好的抗逆性。

5、生产栽培上要求适时早播(该品种对低温较敏感,赣东北在6月15日前播种,赣南在6月20日前播种,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后期补施穗肥,并做到够苗晒田,后期切忌断水过早。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纹枯病(因该组合有香味)

赣晚籼30号(923)

1、品种特征特性: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晚籼高档优质稻。全生育期132~135天,叶片挺直,叶面稍卷,株形松散适中,分蘖力强,株高95~100厘米,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数100左右,结实率大于80%,千粒重28克。田间较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成熟时活秆黄熟。米粒外观细长透明,米质优,食味好。

2、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大田每亩用种2公斤,秧田每亩播种16公斤。6月7~8日播种。播种前2天用清水预浸种12小时,再用300倍强氯精浸种12小时,清水洗净,催芽至破胸露白。1叶1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200克加水100公斤均匀喷施,断奶肥每亩施尿素、氯化钾各3~4公斤,培育叶挺色绿、茎基扁粗、矮健带蘖壮苗,秧龄45天以内,9月中旬齐穗。②合理密植株行距:瘦田15厘米×18厘米,肥田15厘米×21厘米。每亩插1.7万~2万蔸,每蔸插3粒谷苗(主茎和分蘖共6~7苗),争取每蔸成穗12~13个,每亩达到20万~24万有效穗。③科学施肥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看苗补肥,稻草还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未施有机肥的中肥田,总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23~25公斤,过磷酸钙40~45公斤,氯化钾15公斤。④薄露灌溉,适时晒田,带水插秧,插后灌水护苗,分蘖期间浅水勤灌,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平均每蔸10苗)开始晒田,晒至田边开小裂,田中不陷脚,灌1次跑马水,然后又晒,反复轻晒2~3次,抽穗期保持水层2~3厘米,乳熟至腊熟期采用薄露灌溉,收割前7天排水。不要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和品质变劣。⑤秧田防治稻蓟马、叶蝉每亩用20%三唑磷150克,对水50公斤喷苗。本田期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纹枯病防治,每亩用5%井岗霉素150毫升;稻飞虱防治,每亩用扑虱灵40克。

岳优911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2.1天,比对照金优207迟熟0.4天。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整齐,长势繁茂,叶色淡绿,叶片挺直,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结实率较高,后期落色好,有轻度包颈。株高93.3厘米,亩有效穗24.4万,每穗总粒数94.0粒,实粒数74.0粒,结实率78.7%,千粒重25.3克。出糙率80.5%、精米率69.2%、整精米率55.6%、垩白粒率13%、垩白度1.6%、直链淀粉含量22.18%、胶稠度50毫米、粒长7.6毫米、长宽比3.6。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2级,叶瘟4级,穗瘟5级。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3年平均亩产443.57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2.75%;2004年平均亩产480.62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73%。

泸香65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3.7天,比对照淦鑫688迟熟0.4天。该品种株型适中,整齐度好,叶色淡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长势一般,有两段灌浆现象,稃尖无色,结实率较高。株高95.3厘米,亩有效穗20.3万,每穗总粒数119.1粒,实粒数89.3粒,结实率75.0%,千粒重27.4克。出糙率78.5%,精米率66.9%,整精米率55.3%,粒长7.5mm,粒型长宽比3.4,垩白粒率2%,垩白度0.1%,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68mm。米质达国优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7年平均亩产470.93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2.13%;2008年平均亩产508.57公斤,比对照淦鑫688增产4.34%。

先农20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9.4天,比对照汕优64早熟1.2天。该品种株型紧凑,植株整齐,长势繁茂,剑叶长挺,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结实率一般,易掉粒。株高94.8厘米,有效穗22.7万,每穗总粒数109.8粒,实粒数80.5粒,结实率73.3%,千粒重24.2克。出糙率78.1%,整精米率50.2%,垩白粒率15%,垩白度1.7%,直链淀粉含量23.00%,胶稠度60毫米,粒长7.3毫米,长宽比3.7,米质达部标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2级,穗瘟0级。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2年平均亩产391.11公斤,比对照汕优晚3增产6.21%;2003年平均亩产442.38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3.18%。

淦鑫68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3.7天,比对照汕优46迟熟1.4天。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整齐,叶色浓绿,剑叶宽挺,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穗粒数多,着粒密,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株高101.6厘米,亩有效穗19.7万,每穗总粒数146.6粒,实粒数112.2粒,结实率76.5%,千粒重24.9克。出糙率80.1%,精米率68.8%,整精米率58.9%,垩白粒率57%,垩白度4.0%,直链淀粉含量25.34%,胶稠度30毫米,粒长7.1毫米,长宽比3.2,有香味,米质、性状明显优于金优桂99,是作为中档香米开发的理想组合。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5级,叶瘟5级,穗瘟3级。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4年平均亩产526.69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1.57%;2005年平均亩产468.38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4.98%。

天优华占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2天,比对照汕优46短0.3天。株型紧凑,茎秆较粗,叶片直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9万穗,株高101.3厘米,穗长21.1厘米,每穗总粒数155.1粒,结实率76.8%,千粒重24.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抗性频率100%;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9%,长宽比3.4,垩白粒率3%,垩白度0.3%,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1.3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50%(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36.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2.1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0.32%,增产点比例96.7%。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1.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7.15%。

荣优22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1天,比对照金优207迟熟3.4天。该品种株型适中,整齐度好,叶色浓绿,分蘖力一般,有效穗中,长势一般,稃尖紫色,穗粒数多,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株高93.3厘米,亩有效穗19.3万,每穗总粒数130.9粒,实粒数100.5粒,结实率76.8%,千粒重24.8克。出糙率82.2%,精米率74.4%,整精米率63.6%,粒长7.0mm,粒型长宽比3.2,垩白粒率19%,垩白度2.3%,直链淀粉含量22.5%,胶稠度60mm。米质达国优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7年平均亩产447.69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42%;2008年平均亩产487.81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70%,显著。两年平均亩产467.75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56%。

欣荣优25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1.0天,比对照汕优46早熟1.5天。该品种株型适中,整齐度好,叶色绿,叶片披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稃尖紫色,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株高92.5厘米,亩有效穗20.4万,每穗总粒数133.4粒,实粒数97.6粒,结实率73.1%,千粒重24.1克。出糙率77.4%,精米率67.1%,整精米率59.7%,垩白粒率4%,垩白度0.2%,直链淀粉含量19.6%,胶稠度70mm,粒长6.8mm,粒型长宽比3.1。米质达国优1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6年平均亩产456.71公斤,比对照汕优46减产0.53%;2007年平均亩产467.40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1.36%。两年平均亩产462.06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0.42%。

丰两优一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7.5天,比对照汕优46早熟0.7天。株型较散,株高110.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穗长22.4厘米,每穗总粒数138.1粒,结实率77.9%,千粒重28.8克。抗性:稻瘟病平均5.0级,最高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5%,长宽比3.1,垩白粒率25%,垩白度2.8%,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7.84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2.86%(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98.70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2.09%(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3.27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2.48%。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8.25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4.73%。

黄华占

特征特性:做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II优838短3-5天,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2

天,比对照汕优63短6.00天。早熟性好,少打药,少灌水,适应性广。产量潜力高,株叶形态好,耐肥抗倒,抗逆性强。分蘖力中等,叶色浓绿,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叶姿挺直,稃尖无色,无顶芒,青枝腊秆谷金黄,后期转色好;株高100cm,植株弹性好,耐肥抗倒。穗粒结构好,穗型中等大,多穗型,穗型均匀一致,结实率高而稳,产量要素协调。

品质特征:本品种为特等优质米,整精米率特高,基本无腹白,软硬适中,食味佳,米质指标优于泰国米。特别适合农户自留口粮消费和定单农业生产。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整精米率高达68.2%(为目前审定应用品种中最高),垩白粒率3%,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7.38%,胶稠度73mm,长宽比3.5,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为目前审定应用品种中最好)。

品种优势:高档优质:国标一级优质米新品种;早熟抗倒:比汕优63早熟4-6天,高抗倒伏;增收增效:整精米率高达68.2%;高产稳产:比汕优63增产6.19%;2007年8月,“国标一级优质米新品种黄华占种植考察暨产业化研讨会”在随州隆重召开,黄华占被鄂、粤、港、台众多优质米加工企业确定为高档优质稻定单品种!

产量表现:2005年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531.9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58%,增产极显著,居第2位。2006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539.89公斤,比汕优63增产7.88%,增产极显著,居第3位。2007年度湖北、江西两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平均亩产580-620公斤,并涌现大量亩产突破680公斤的高产典型。

一晚(中稻)品种

外引七号

品种特性:

该品种系国外引进通过改良的籼型优质新品种。全生育期165天,株高110—120㎝,茎杆粗壮,根系发达,剑叶挺直,分蘖力强,抗性较强,米质特优。该品种属大穗型,结实率85%,千粒重27克,适宜中等肥力田块种植,一般亩产550—600公斤,适宜江西作单季稻种植(冷浆田不宜种植)。

栽培要点:

适时早播,培育带蘖壮秧,在4月20日—4月25日播种,秧龄35-40天,每亩用种1公斤;该品种株型高大,分蘖力强,适控施肥,选择中等肥力田块种植,适当稀插,间距以9×7寸为宜,争取大穗;施足底肥,早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适时晒、烤田,后期保持湿润灌溉,始穗前后施好穗粒肥;因生育期偏长,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两优培九

培矮64S/9311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研究选育的两系高产优质杂交中稻组合。

一、特征特性

作中稻全生育期140天左右,作一季晚稻135天左右,比汕优63长4一8天。株高123cm,冠层高度138cm。株叶形态好,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8一21万,每穗总粒数210一270粒,结实率和千粒重因季别和栽培地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别为75一90%,24一27克。

田间抗性好,后期熟色好,耐肥抗倒,不早衰。米质优,经农业部稻米品质测试中心重复测定,9项主要稻米指标,有6项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3项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出糙率81%,垩白面积4.2%,透明度好,直链淀粉含量22%。1999年通过江苏省省级审定定名为“两优培九”。

二、栽培要点

1?该组合适宜作中稻、一季晚稻栽培;

2?作晚稻应在5月下旬播种,播前要用清水选种和用强氯精消毒,每亩播量8一10公斤。7月初移栽,秧龄以30天为宜,最长不超过40天,最好是采取两段育秧方式;

3?密度以每亩1.5万蔸左右为宜,基本苗8万左右;

4?该组合适宜在高肥水平下栽培,亩施纯N可达15kg,其中基蘖肥占70%,保花肥占30%;

5?每亩总苗数超过20万时,应开始晒田,成熟前5天可断水,不要断水过早;

6?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后期注意防止稻曲病的发生,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喷施粉锈宁乳剂2次,每次每亩150m1。

中浙优1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同期播种的两优培九略迟.株高115-120CM,亩有效穗15-16万,穗长25-28厘米,每穗总粒180-250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7-28克。抗性:2002年,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叶瘟0级,穗瘟1.0级,白叶枯病5.0级,褐稻虱3.0级。两年多点试验均表现出明显的田间抗性。品质:经农业部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50.4%,垩白率32 %,垩白度5.6%,长宽比3.0,透明度1级,胶稠75mm,直链淀粉13.9%。该组合不但稻米外观品质好,而且煮饭时爆米花香味四溢,米饭松软而不粘,饭冷不回生。2001年浙江省籼型杂交稻食味品尝获总分第一,2002年浙江嵊州等5市(县)组织食味品尝获总分第一。

产量表现:浙江省8812联品平均亩产499.9公斤,与对照汕优63产量持平。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稻区试,平均亩产535.2 公斤,比汕优63增产10.7 %,达极显著水平;浙江省多点示范点统计,一般平均亩产500-5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700公斤;广西、福建、江西、安徽初次作单季试种也一举成功,高产田块亩产可达750公斤。2003年国家优质米单季区试A组,平均亩产523.9公斤,比汕优63增产3.57%,达到极显著水平。

丰两优香一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6.0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2.6天。该品种株型松散,叶色浓绿,叶片挺直,长势繁茂,整齐度差,分蘖力一般,有效穗较少,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较好。株高117.8厘米,亩有效穗14.1万,每穗总粒数180.4粒,实粒数140.8粒,结实率78.0%,千粒重27.0克。出糙率80.2%,精米率68.8%,整精米率59.8%,垩白粒率19%,垩白度2.7%,直链淀粉15.00%,胶稠度82mm,粒长7.1mm,粒型长宽比3.2。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3级,穗瘟9级。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4年平均亩产556.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19%;2005年平均亩产492.1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9%。

先农31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7天,比对照II优838迟熟4.5天。该品种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叶片挺直,抽穗整齐,长势一般,有效穗较多,稃尖紫色,穗粒数多、着粒密,结实率一般,熟期转色好。株高115.0厘米,亩有效穗15.9万,每穗总粒数160.2粒,实粒数116.6粒,结实率72.8%,千粒重26.0克。出糙率80.7%,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5.4%,垩白粒率18%,垩白度2.2%,直链淀粉含量19.11%,胶稠度66mm,粒长7.0mm,粒型长宽比3.2。米质达国优2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5年平均亩产479.56公斤,比对照II优838增产0.50%;2006年平均亩产493.07公斤,比对照II优838增产3.43%。

金佳丝苗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6.6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1.6天。该品种株型紧凑,叶色绿,叶片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粒数中,结实率一般,千粒重大,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弱。株高119.4厘米,亩有效穗16.0万,每穗总粒数141.0粒,实粒数104.8粒,结实率74.3%,千粒重31.6克。出糙率78.8%,精米率63.8%,整精米率42.3%,垩白粒率82%,垩白度16.4%,直链淀粉含量20.82%,胶稠度54mm,粒长7.6mm,长宽比3.2。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2级,叶瘟4级,穗瘟9级。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4年平均亩产552.1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56%;2005年平均亩产477.4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7%。

宜香优229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1天。株高120.7厘米,株型适中,剑叶直立,长势繁茂,熟期转色较好。每亩有效穗数17.6万穗,穗长26.1厘米,每穗总粒数138.2粒,结实率76.2%,千粒重29.9克。抗性:稻瘟病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7.7%,长宽比3.2,垩白率22%,垩白度2.7%,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0.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96%(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504.5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6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5.3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79%。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84%。

水稻品种简介

水稻品种简介 一、绥粳3号(92-188) 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8-130天,株高8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7粒左右,千粒重27克,抗稻瘟病较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秆成熟,剑叶上举,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适于第二、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8500公斤左右。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耐冷性中等,遇障碍性冷害年份注意以水保温。 二、清香型优质长粒品种—绥粳4号 主茎12片叶,生育日数128-133天,苗期绿色,幼苗生长健壮,植株一生都有香味,分蘖力中等,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空枇率5﹪,千粒重27.7,克,稻谷椭圆型,有短芒,米质优,有光泽,抗稻瘟病中等,抗倒伏,适于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公斤左右。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 三、绥粳9(绥02-6007) 主茎13片叶,株高92cm,穗长19cm,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5克,长宽比1.9,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稻瘟病,抗倒伏,耐冷性一般。生育日数133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80℃左右,适于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181公斤左右。 四、绥粳10(绥02-7015) 主茎12片叶,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千粒重26克,穗青秀整齐、干净喜人,抗稻瘟病性较强,抗倒伏性较强,耐冷性较强,品质优,高产,生育期插秧栽培从出苗到成熟128-13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左右,与东农416号熟期相仿。适于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中上等地力中高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9吨左右。 五、改良188 田友种业经过多年对绥粳3进行改良,从中选出抗病优质高产的单株—改良188:生育日数129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主茎11—12片叶,株高80 cm,穗长16,每穗粒数98粒左右,千粒重27g,抗稻温病性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杆成熟,剑叶上举。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500-9000 kg左右,耐冷性和米质均好于绥粳3,2005年-2007年在859农场、虎林和兴凯湖对岸的俄罗斯直播面积产量较对照品种绥粳3平均增产7.5%以上。 六、早熟、优质、抗病—龙粳20(1126) 主茎11片叶,苗期绿色,株型收敛,剑叶上举,发苗快,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左右,穗长17cm,每穗粒数90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粒型椭圆型,长宽比1.7,外观品质和食味好,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活秆成熟,高抗稻瘟病,抗倒伏性较强,生育期插秧栽从出苗到成熟125-128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00-2350℃,与合江19号熟期相仿,适于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为宜,中上等地力中上等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8吨左右。 七、龙粳21(龙花99-454)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早稻品种 淦鑫203 (国审稻2009009、赣审稻2006062) 1、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500-600公斤,高产栽培达650公斤以上。2007年“百千万”连片示范工程,经专家测产验收,亩产高达670.50公斤。2008年国家农业部超级稻测产验收亩产达649.9公斤2009年“江西省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余干县点)测产验收亩产达699.86公斤。 2、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分蘖力强、千粒重大、结实率高、适应性广株型适中,剑叶短宽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株高95.5厘米,结实率86.3%,千粒重28.3克。通过2006-2009年近四年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种植,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表现高产、稳产,适宜各种土壤条件和种植水平条件下种植;抗性较好,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 3、生育期适中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与金优402相当。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赣南在3月中旬播种,赣中、北在3月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2.0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荣优9号—早稻中熟偏早、矮秆抗倒伏超级稻苗头品种 (赣审稻2008040) 1、早稻中熟品种,江西作早稻全生育期112天左右; 2、株叶形态好,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千粒重较大,株高85-90厘米,结实率高,米质优;抗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好于对照品种; 3、产量高、产量稳,适应性广,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栽培达600公斤以上,而且通过近三年在江西、广西等省种植,表现产量较高、稳,适宜性强; 4、栽培要点:3月20-25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1.5-2.0公斤,抛秧2-3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超级早稻——陆两优996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 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 金优974 株两优02 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 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 两优293准两优527 湘华优7号 Ⅱ优93 Ⅱ优58 陆两优106 Ⅱ优416 Y两优1号丰源优326 常规晚稻品种 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 湘晚籼9号 杂交晚稻品种 金优207 金优284 新香优315 中优218 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 岳优360 K优451 丰源优272 T优207 丰源优299 九优207 培两优981 中优117 T优259 T优180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较紧凑,叶片较厚较挺,较耐肥抗倒,落色好。苗期抗寒性较差,分蘖力强。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75~85粒,结实率85%左右,谷长粒型,千粒重24克。1998、1999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15公斤,比湘早籼19号减产5.4%。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33~37公斤,大田亩用种量5~6公斤。秧龄不超过30天。5~5.5叶移栽,每蔸插7~8苗,15万左右基本苗。宜采用氮、磷、钾全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壮苞和壮籽肥。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以湿润灌溉为主,不宜脱水过早,不宜晒田过重,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湘早籼32号 该品种属中熟早籼稻,200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短1天。株高78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一般每亩有效穗25万。抽穗整齐,灌浆成熟快。每穗总粒数94粒,结实率87.4%。谷圆粒型,千粒重26克。1999年、2000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1.4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6.2%,易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稻米外观品质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5.0-5.5公斤,及时炼苗,切忌盖膜过久造成秧苗老化。4月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每亩插足12万基本苗。在施肥管理上采用"促前攻中稳后"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施壮苞肥。一般每亩施栏粪20担、磷肥40公斤和碳铵15公斤作基肥;尿素10公斤、钾肥7.5公斤作追肥,并根据苗情酌施壮苞肥和壮粒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采用间歇灌溉,均忌脱水过早。注意加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 中鉴100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长1-2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挺,耐肥抗倒能力不强。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每穗粒数80粒,结实率80%。谷长粒型,千粒重2

高产水稻

2015年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高产水稻生产方式探究 实习单位:湖北盛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学校:华中农业大学 院系: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龚善星 时间:2015年7月—8月

目录 一、介绍 (1) 二、摘要 (1) 三、水稻品种 (1) 四、田地状况 (1) 五、整地 (2) 六、催芽 (2) 七、直播田 (3) 播种期 (3) 返青期 (4) 分蘖期 (4) 晒田期 (4) 抽穗期 (5) 八、育秧田 (5) 九、移栽田 (5) 十、田间管理 (6) 十一、成本预算 (7) 十二、利润预算 (7) 十三、本文出现过的化学药剂 (8)

一、介绍 高产水稻,即为亩产高的水稻。本次的调查对象为湖北盛丰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先锋基地的高产水稻。先锋基地一共种有将近600亩籼稻。据公司人员称,该公司的籼稻可以达到700公斤的亩产。这相较于目前国内的平均亩产水平而言,确实非常之高。 二、摘要 盛丰公司先锋基地高产水稻种植模式 高产水稻在播种前要先经过整地和催芽两个过程。播种有人工栽插和撒播两种方式。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追肥两次,施药四次。高产的关键是及时的施药、上水、施肥和其它各种田间管理,严格防治病虫草害。 三、水稻品种 该公司选用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湘两优2号。该品种属感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流域的全生育期为138天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叶色深绿,叶鞘绿色,谷粒黄褐色,粒型较长大,长宽比3:1;每亩有效穗数18至23万,株高113.3厘米,每穗总粒数280至350粒,结实率94%,千粒重29.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2.2%,整精米率64%,垩白米率26%,垩白度2.0%,胶稠度90毫米。产量表现: 2014年在湖南洞

介绍三个优良水稻新品种等

介绍三个优良水稻新品种等 一、杂交早稻“eK优4号” 特征特性:2007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93厘米,株型适中,剑叶挺直,分蘖力强,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21.9万,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87%,千粒重29克,熟期转色好。谷粒大粒型,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好。在江西种植,表现高产、稳产,一般667平方米产550公斤。 栽培要点:3月中旬播种,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8天。667平方米插基本苗8万。 二、杂交晚稻“T优832” 特征特性:2009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95厘米,株叶形态好,分蘖力较强,667平方米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36粒,结实率85%,千粒重24克。米质优,整精米率70%,直链淀粉含量18%,米饭口感佳,食味好。抗性强,一般667平方米产500公斤,栽培要点:6月中下旬播种,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5天以内。667平方米插基本苗10万。

三、优质晚稻品种“野丰占” 特征特性:最新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在江西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桩株较矮,株叶形态好,叶片短直,茎秆坚韧,抗倒性强,抗病虫性强。株高92厘米,每穗总粒数138粒,结实率93%,千粒重16.8克。后期熟色好,谷粒饱满,米质优,无腹白,米粒晶莹,米饭软滑可口,一般667平方米产500公斤。 栽培要点:6月中旬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2公斤,秧龄25天以内。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幼穗分化肥,后期增施磷、钾肥。(江西省吉水县农业局黄文安邮编:331600 吉水县水田农技站黄斌吉水县丁江农技站罗冬根吉水县白水农技站王飞) 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CH608” “CH608”向日葵幼茎绿色,苗期长势旺,株高208,85厘米,整齐度好,茎粗2 88厘米,花盘平展、直径2(),98厘米,单盘子实重129,52克。子仁率47,%,结实率7()33%。子粒长锥形,灰底白边,粒长2 39厘米、宽0 99厘米,百粒重1 5,01克,子实蛋白含量为1 551%。从出苗至成熟102~105天,属中早熟品种。高耐菌核病,抗褐斑病,抗螟虫,抗旱,耐瘠薄,较耐盐碱。(吉林省通榆县种子

水稻品种的简介

水稻“辽粳9号辽粳371” 辽粳9号是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用辽粳294做母本,以辽粳454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和系普选择之后,历时9年育成的广适型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已于2003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同年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04年被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分别评为优质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联合评为优质专用农作物选育及繁育技术一等资助项目,并被纳入国家“863”计划管理项目。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同年获得沈阳市农作物后补助一等奖。2004~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农作物优势产区主推品种,成为我国目前种植区域最广的常规粳稻良种之一。2006年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开发推广态势看好。 特征特性: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叶片宽厚,叶色浓绿,插秧后缓苗和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较强。生育后期株型紧凑,茎秆韧性较好,株高110~120厘米。穗型半直立,结实率高达94.2%,每穗粒数100~110粒,千粒重25.6克。糙米率83.6%,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3.1%,子粒长宽比1.9,垩白率4.0%,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3%,蛋白质含量8.2%。其综合评价达到国家1级优质稻米标准,米质优良,米饭松软,清香怡人,适口性好。植株的抗旱、抗寒、抗稻瘟、抗倒伏、抗早衰、耐寡照、耐盐碱能力较强,活秆成熟。生育期158~160天。 产量表现:自1999以来,经过省内外连续多年多项多点试验表明,其高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631.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02%。在较大面积的试种、示范与推广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高产典型,沈阳市于洪区高花乡青台村在10万平方米的稻田上,创造出每667平方米产量高达871.4千克的新纪录,说明增产潜力较大。 栽培要点: 1.选地与整地:要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和地力均匀的地块种植。应实行旋耕整地,耕深20厘米,在插秧前放水泡田,耙平田面。 2.选种与浸种:要选用子粒饱满整齐、无病无伤和发芽率95%以上的优良种子。在清除杂质和晾晒之后,要用浸种或白恶宁浸种消毒。 3.育苗与插秧:要实行软盘旱育苗或隔离育苗,在出苗后应适时通风炼苗。要适度稀植,行距3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3~5苗。 4.防病与治虫:要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农药及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稻二化螟等病虫害。 5.科学施肥:要坚持配方施肥、全层施肥、分期施肥、前重后轻和控氮增磷补钾的施肥原则,其施肥时期和数量应因地、因苗、因时制宜。 6.间歇灌水:要实行节水栽培技术,在全生育期内坚持以浅为主的浅、湿、干相结合的间歇灌水方法,切忌大水漫灌和长期深水淹泡。 适宜地区:辽粳9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适宜在辽宁大部分稻区种植,而且也可在京、津、冀、鲁、湘和新疆南疆等地区栽培。 辽粳371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01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株高105-110厘米,穗长20-22厘米。每穗成粒90-110粒,散穗型,千粒重25.3克,颖壳黄白,无芒。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6-158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中抗稻瘟病和叶枯病、

水稻审定标准及新品种简介

水稻审定标准及新品种简介 2009年01月13日星期二下午 03:36 注:本文仅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望广大朋友充分结合本地区气候、栽培等条件,适当引种 一、水稻审定标准 抗病(稻瘟病)、耐冷标准 稻瘟病叶、穗瘟:自然感病<5级接种鉴定<7级? ?耐冷:空壳率<35% 省审品种品质分析标准 国家1级优质米:?出糙率≥81%,整精米率≥66%,垩白粒率≤10%,垩白度≤1%,直链淀粉(干基)15—18%,胶稠度≥80mm食味品质≥90分。 ?国家2级优质米:出糙率≥79%,整精米率≥64%,垩白粒率≤20%,垩白度≤3%,直链淀粉(干基)15—19%,胶稠度≥70mm食味品质≥80分。 ?国家3级优质米:出糙率≥77%,整精米率≥62%,垩白粒率≤30%,垩白度≤5%,直链淀粉(干基)15—20%,胶稠度≥60mm食味品质≥70分 二、新品种(系)简介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综合各育种院所材料总体上看:从抗稻瘟角度和商品外观米质、出米率及丰产性能分析,各品种各有优劣。需配套相应的良种良法进行栽培种植。现结合各品种特征特性逐一说明其优缺点。 1.空育131 生育日数127天左右,主茎11叶,需活动积温2320℃。株高80cm,穗长14cm,每穗粒数80粒,千粒重26.5g,出苗较早,分蘖力强,抗倒性强,成穗率高,抗稻瘟病性中等,在生育中、后期要及时、合理喷施农药,预防稻瘟病。对延迟性和不育性冷害耐性强,出米率高,米粒透明,垩白小,外观米质优,食味好。产量一般为7500-8500kg/hm2,适于我省第二、三积温带旱育稀植栽培,综合性状优良,该品种喜肥。 2006年全黑龙江省种植1050.4万亩,预计近几年该品种种植面积将仍居主导地位。 (一)龙粳系列 1、龙粳12号 ?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28天,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幼苗生长势强,比较喜肥。主茎11片叶,株高90厘米,株型收敛,剑叶开张角度小,剑叶短,叶色略深,颖及颖尖秆黄色,无芒,分蘖力中上等。穗长18厘米左右,粒较大,着粒密度小,偏长粒,粒长5.6毫米,粒宽3.1毫米,长宽比1.8,每穗粒数82粒,千粒重29.1克。品质分析结果:糙米率83.1%,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5.9%,垩白大小6.5%,垩白米率6.3%,直链淀粉含量17.78%,胶稠度76.8毫米,碱消值6.9级,粗蛋白质含量7.72%。经人工接种苗瘟5-7级、叶瘟3-5级、穗颈瘟5级,自然感病苗瘟3-5级、叶瘟3-5级、穗颈瘟

高产水稻新品种通院1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精)

高产水稻新品种通院1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论文导读:水稻新品种通院11是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获吉林省通高产竞赛二等奖。通院11具有高产、稳产、分孽力强、抗稻瘟病、出米率高等特点。关键词:高产水稻,新品种,通院1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通院11是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获吉林省通高产竞赛二等奖。通院11具有高产、稳产、分孽力强、抗稻瘟病、出米率高等特点。在吉林省各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中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深受广大稻农欢迎的理想水稻新品种。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生育期140天,需有效积温2800℃,属于中晚熟品种。 1.2植株性状在稀植栽培条件下,株高110.5cm左右,主茎14~15叶片,穴有效穗数20~25个,分蘖力强,茎杆韧性好,茎叶浅绿,剑叶长度为中。 1.3穗部性状每穗平均穗粒数117粒,穗长19.5cm左右,千粒重27.1g,结实率84.2%左右,颖及颖尖黄色,无芒,中散穗型。 1.4品质分析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检测结果,糙米率84%,精米率75.9%,整精米率 70.4%,粒长5.1mm,长/宽1.9,垩白率29%,垩白度.4.1%,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含量18.3%,蛋白质含量7.5%。达到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1.5抗稻瘟病性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2005~2007年连续三年采用分菌系人工接种、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通院11苗瘟表现S,(对照品种通35为MS)叶瘟表现MS,(对照品种通35为MS)穗瘟表现MR、(对照品种通35为S)纹枯病表现MS,(对照品种通35为MR) 1.6产量水平2005年参加吉林省筛选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145.0kg,比通35(CK)增产5.3%;2006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9286.5 kg,比通35(CK)增产8.8%;2007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797.5kg,比通35增产(CK)3.7%,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227.5比通35(CK)增产6.7%,最高产量记录每公顷产量9733.5(吉林省松原市庆丰农科所)。 2.主要栽培技术 2.1精选种子,浸种消毒播种前要严格精选种子,并晾晒种子1~2天后,用种子消毒剂进行种子浸种和消毒(使用方法参考种子消毒剂说明书),然后进行催芽。论文参考网。 2.2适时稀播,培育壮秧4月上、中旬播种。规范化旱育苗,每平方米播100~150克催芽种;盘育苗,每盘播50~60克催芽种;钵体育秧每穴播2~3粒催芽种;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播300克催芽种,稀播育壮秧。论文参考网。要适当加大通风练苗防止徒长,要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2.3适时插秧,合理稀植5月中、下旬插秧。易采取 12×6寸、9×8寸、9×6寸的宽行超稀植栽培,每穴2~3棵苗。 2.4因地制宜,平衡施肥施肥要采取前控、中足、后保的施肥原则,达到壮杆大穗之目的。中等肥力稻田,每公顷施纯氮150公斤、有效钾80公斤、有效磷70公斤。耙地前施底肥50%氮肥、100%磷肥、67%钾肥;6月20~25日,分蘖盛期施30%氮肥;7月10~15日,幼穗分化初期施穗肥20%氮肥、33%钾肥;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2.5节水增温,适当晒田浅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适时晒田,晒田后及时灌水,后期间歇灌溉。论文参考网。 2.6综合防治病虫害

盘锦水稻品种简介

辽星1号 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所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品种特征特性 1、株型:苗期叶色浓绿,秧苗健壮。根系发达,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较强,分蘖盛期前,顶叶拉的较长、略披,分蘖盛期后,叶片挺直,与茎秆夹角适宜,株型紧凑,主茎16片叶,剑叶长度为24cm,剑叶宽1.8cm。半松散穗型,稀少芒,穗长18-20cm,颖壳黄褐色,穗顶部有芒。出穗期及成熟期穗位不太整齐,平均每穗140粒左右,结实率89.0%,千粒重24.5g株高100-105cm,活秆成熟不早衰。 2、生育期: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6-158天,一般4月上旬播种,5月上、中旬插秧,8月上旬出穗,9月末成熟。 3、抗逆性:苗期抗寒性强,生长健壮,生育后期活秆成熟,不早衰,耐肥抗倒性强。经省内及沈阳农大抗性鉴定,抗稻瘟病为R级。抗稻曲病、白叶枯病。 4、米质:稻米主要品质指标:糙米率82.0%,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5.6%,粒长5.0mm,长宽比1.9,垩白率2%,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7.3%,蛋白质8.5%。米质检验结果达国家优质米2级水平。 二、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642.03kg/亩和640.56kg/亩,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3.25%和12.95%,2004年生产试验产量为614.44 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10.31%。产量一般为650-700kg/亩,高产田可达800 kg/亩以上。 三、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播种前种子要严格消毒,用浸种灵、施保克、杀虫双、菌虫清等药剂结合浸种时对种子进行消毒,以防恶苗病、干尖线虫发生。播种量每平方米干籽150-200g,出苗后适时通风炼苗,防止立枯病发生。 2、合理稀植: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于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以9×4寸为宜,每穴插3-4苗。 3、科学施肥:要求施足底肥(标氮25-30公斤,10公斤二铵、7公斤钾肥、锌肥1-1.5公斤),适时适量施用分蘖肥(5月末6月初施第一次分蘖肥标氮14公斤,6月中旬至25日以前施第二次分蘖肥标氮7公斤、钾肥7公斤)和穗肥(7月初施标氮8公斤)8月12日前后视全田长势长相施粒肥、每亩标氮2-3公斤。如果水稻叶色浓绿,生长繁茂,或此时阴雨天

常规水稻良种繁育技术

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信息/2010.01科研·生产 技术速递 常规水稻良种繁育技术 (1黑龙江省建三江种业胜利分公司佳木斯市 156324;2黑龙江省建三江胜利农场水稻办 佳木斯市 156324) 李国华1 余忠平2宋淑玲1 宋丽美1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0.2%~0.3%,品种的遗传性较稳定,但是在水稻生产上,一个优良品种,经过多年栽培以后,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变异。或混进一些本品种以外的其他品种,使良种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优良性状而混杂退化,以致产量降低,品种变劣,因此,一定要做好水稻的防杂保纯工作,繁育出纯度高的水稻品种。 一、建立良种繁育制度 原种由育种单位直接生产和提供,由省、地市原种场负责繁殖1代或2代,良种系列是县良种场和特约的繁殖基地,在县种子公司统一组织下,有计划地扩大繁殖原种各代或生产良种种子,以迅速地获得大量优质种子应用于生产。 二、良种繁育方法 1.片选法。片选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地块,当地块确定之后,于作物成熟收割前,选择生长良好、整齐一致,没有病虫害或为害较轻的地段,彻底干净拔除杂劣株。 去杂去劣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典型性状,分清其纯杂和优劣,去杂去劣必须在品种间特性的差别比较明显时期进行。应根据抽穗早晚,株高高矮,剑叶角度大小、长短、宽窄、穗的长短等,彻底除尽杂劣株。到成熟时期根据穗的形态、穗型的紧散程度、着粒的稀密、颜色、芒的有无及长短、大小及色泽来分别识别纯杂,把杂株及病虫害穗子全部拔除,剩下来的成片的植株应当进行单独收、脱、晒、贮藏,留作下年大田的生产用种。 2.穗选法。适用于混杂退化稍重的品种,在水稻成熟后,从纯度较低的种子田或生产田中,根据原品种特征特性、仔细挑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无病虫害、成熟一致的单株或单穗。采回后再选择1次,淘汰劣穗,然后混合脱粒,单晒单存,供第二年用种,一般选60株供667m 2种子田繁殖。 3.改良混合选择法。在上年的种子田或大田里选择几个或几十个优良单株或单穗,经过细致的考种后,选择性状好的或与原品种特征相符的单株或单穗,单独脱粒保存,分别育秧,并用单株移植,把每一单株或单穗的种苗各种一小区,作为一个单系,进行观察比较,淘汰不良单株和单穗变异类型后,各单系进行去杂去劣,选择成熟期一致的最优良的植株混合起来,或各单系混合收割,脱粒、做下年种子用种。 三、良种生产程序 育种单位或种子部门提供的原种,一般种子数量较少,需有计划地扩大繁殖原种各代种子,以迅速生产出大量良种供大田使用。承担生产任务单位根据需种量,确定采用一级种子田或二级种子田。 1.一级种子田。在原种繁殖田,选择典型单株,混合脱粒,作为第二年种子田用种,余下的去杂去劣,作第二年大田生产用种。 2.二级种子田。在一级种子田中选株,混合脱粒,供下一年度一级种子田用种,其余的去杂去劣,作为二级种子田用种。二级种子田经去杂去劣,供大田生产用种。在需种数量较大,一级种子田不能满足需要时,才采用二级种子田。 水稻繁殖系数在单本栽插的条件下为250~300倍。二级种子田面积占大田面积的2%~3%,一级种子田约占二级种子田的0.4%。 四、建立种子田 建立种子田是水稻防杂保纯的有效措施。种子田应选择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土质均匀、排灌条件好、耕作管理方便的田块。同一品种的种子田应成片种植,相邻田块种植同一品种。在与其他品种相邻种植时,田边2m 范围内的稻谷不得作为种子使用。采用二级种子田繁殖程序 25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分类 水稻属禾本科,稻属植物,有以下四种分类: (一)、籼稻和粳稻:我们现在栽培稻的两个亚种是:籼亚种和粳亚种。籼稻与粳稻主要从地理分布和形态、生理方面进行区别。籼稻适合于高温,强光,多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寒性较弱,耐肥性较弱,叶色淡绿,谷粒细长,稃毛短而稀,易脱粒。粳稻适合于气候温和的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耐寒性较强,耐肥性较强,叶色浓绿,谷粒短圆,稃毛长而密,不易脱粒,米质较好。 (二)、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品种的“三性”──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区分早、晚稻品种的依据。 1、感温性:高温使生育期缩短,低温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征称为感温性。所有的水稻品种都具有感温性,而且晚稻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必须在18-28度以上的温度,才能开始幼穗分化。 2、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短日照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日照长短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征称作感光性。与感温性不同,早稻感光性弱,晚稻感光性强,中稻介于早晚稻之间,所以说晚稻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由于夏季日照时间短,感光性强;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由于夏季日照时间长,感光性弱。华南的晚稻品种超过13个小时日照,长江流域的晚稻品种超过14个小时日照,就不能抽穗。 3、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营养生长期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可消营养生长期。水稻在短日高温条件下,可使营养生长期缩短,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即使给以任何高温短日的条件,水稻也必须经过一定营养生长期,达到一定营养生长量才能开始幼穗分化,进入生殖生长期,它不受短日高温影响,称作基本营养生长期。 (三)、水稻和旱稻 (四)、穤稻和非穤稻

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

泰来县主要品种 "苗稻2号:原代号:苗系918-20(香稻)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苗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以绥粳4号为母本,特82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香稻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该品种主茎12片叶,长粒型,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0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9.4%~80.7%,整精米率67.5%~68.5%,垩白粒米率2.0%~11%,垩白度0.2%~0.5%,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44%~17.56%,胶稠度73.5~81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3级,穗颈瘟0~3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5.51%~12.38%。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24.6公斤,较对照品种中龙香粳1号增产1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31.8公斤,较对照品种中龙香粳1号增产8.4%。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4月10日,插秧期5月10日,秧龄35天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3.3厘米,每穴3~5株。一般公顷施纯氮110公斤,氮:磷:钾=2:1:2。氮肥比例: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0%:35%:10%:5%,基肥量:纯氮55公斤,纯磷55公斤,纯钾77公斤;蘖肥量:纯氮38.5公斤;穗肥量:纯氮11公斤,纯钾33公斤;粒肥量:纯氮5.5公斤。插秧栽培,湿干交替。成熟后及时收获。预防稻瘟病、二化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龙洋1号:2010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 品种来源:五常市龙洋种子有限公司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龙洋长粒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粳稻品种。主茎14片叶,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22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8.1%~81.2%,整精米率66.2%~67.0%,垩白粒米率0~1.5%,垩白度0~0.1%,直链淀粉含量16.5%~19.18%,胶稠度78.0~84.0毫米,食味品质83~89分。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5级,穗颈瘟0级。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12.43%~12.49%。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50℃左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38.8公斤,较对照品种牡丹江27增产6.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285.9公斤,较对照品种牡丹江27增产11%。 栽培技术要点:4月1~10日播种,5月5~1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6.7厘米左右,每穴3~4株。氮肥底肥45%,返青肥15%,分蘖肥30%,穗粒肥10%;磷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50%做底肥50%孕穗期施入。纯氮肥140~150公斤/公顷,氮:磷:钾=3:2:2。灭草期、孕穗期要保证深水层,其它时期干湿交替进行,收获前半个月撤水,成熟后及时收获。 注意事项:该品种偏大穗型,前期营养生长期要分期适量追施氮肥,促进分蘖,后期跟据不同地力适量增施钾肥。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 "东农427:2008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 特征特性:粳稻。主茎13片叶,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1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3粒左

水稻常规育种和三系育种

水稻常规育种和三系育种 水稻的常规育种一般指的是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系统选育是在现有的品种群体肉,根据当地的育种目标,选择某些性状与群体有差别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培育、比较、鉴定,从而获得新的品种。在品种群体中产生性状有变异的单株,一种可能是产生了遗传突变,另-种可能是与其他品种自然串粉杂交,也可能是机械混杂。 杂交育种是根据育种目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性有差异的品种或材料进行人工去雄,使用温汤去雄或是剪颖去雄法。然后进行人工杂交,在杂种后代中,一代一代地进行选择培育,以育成新品种。用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选育成的新品种,都是常规稻。 水稻的三系育种必须是求稻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保持系和水稻雄性恢复系三系的必备适育新品种方法。常规育种和三系育种是相辅相承的育种方法。选育保持系和恢复系,也要应用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法。如果选育出来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在当地表现稳产高产,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品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例如曾获得全国奖项的滇陇201和滇屯502、滇瑞408等。它们既是常规品种,可以自繁自种,同时也是三系育种中的保持系和恢复系。 所以,水稻常规育种和三系育种是一致的,是在利用作物不育性

方面,使常规育种方法进一步发展和延伸。随着三系育种的深入,在获得优良杂交组合的同时,随着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创造和提高,也将获得更多的优良常规品种。 在三系选育品种的科研进程中,出现了两系选育法,也就是不同保持系,只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两系法提出的基础是发现了光敏不育系和湿敏不育系,有人预言两系法将取代三系法育种。由于当前人们还不能控制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在同一制种地,湿度和光照在每年的同一时间都有一定幅度的变化,用受湿度和光照影响的核不育材料制种,一旦湿度和光照发生变化,制出的种子纯度会大受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杂交稻的产量。适于两系制种的地点条件要求很严,远不如三系法广泛。所以使用两系法制种在云南仅限于水富县。 还有人提出一系法,不用保持系和恢复系,其实就是常规制利,常规品种就没有什么保持系和恢复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