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性研究确实实践来支持,慢慢地,行动研究占了主流。本文主要从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过程以及近五年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出发,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

一、教学行动研究概念

在凯米斯那里,“行动研究乃是社会情境中的实践者为了提高他们实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升他们对实践的理解,改善他们所处的社会情境而进行的自我反思的探究形式。”

刘良华则认为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群体)系统而公开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其特征是参与、改进、系统、公开。

二、行动研究的过程

(一)勒温。中心是围绕展开,下面的步骤使得“基本主题”逐步清晰化:第一步就是用简便的方式仔细地考察这个目标,不断地在情境中“探察”( reconnaissance)或“收集证据”( fact-finding );第二步是执行已经确定下来的“总体计划”;第三步是“观察”( fact-findings )行动的过程;第四步重新设计一个计划、执行和侦察(或观察)的进程,以便评价第二步的执行效果,为第三步的设计提供理性基础,并对“总体计划”作出可能的修改。

(二)凯米斯程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无限循环。

(三)怀特海方案。分为五个步骤:问题—方案—行动—评价—调整。

(四)科里和塔芭等人的“步骤”受了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的个阶段”的影响:即暗示一问题—假设一推理—-行动检验。

(五)博格。将行动研究的过程设定为7个步骤:1.确定问题;2.选择方案;

3.确定研究的参与者;

4.收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解释和应用结论;

7.报告研究结果。

(六)我国也有学者将行动研究的过程描写为: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

3.拟定计划;

4.收集资料;

5.批判与修正;

6.式行与考验;

7.提出报告。

三、文献综述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知识

窦瑾、高忠、王泽农在《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之必要性与有效性》一文中主要阐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价值以及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五点:第一,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校遇到的教育问题;第二,教育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边行动边研究,边研究边行动;第三,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和开放的循环研究;第四,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理论工作者、专家和工作伙伴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合作;第五,教育行动研究的问题或对象具有情境特定性。教育行动研究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行动研究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进而学会教育、改善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教育行动研究引起的中小学教师发展是多方面的;第三,教育行动研究在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着学生的发展;第四,教育行动研究引起专业研究人员多方面的发展。最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下: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第二,有意识地培养问题意识;第三,养成随时收集资料并分析其价值的习惯;第四,重视评鉴和再认识;第五,.争取合作、交流与援助。

李雪、陈亚萍在《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文中主要研究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幼儿教师专业化内涵、教育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等问题。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一,提升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第二,唤起幼儿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行动研究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有五点:第一,促进自身发展的需求;第二,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1.发现问题;2.筛选问题;3。问题归因;4.制定行动方案;5.评估与反思;第三,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第四,提高科研实践能力;第五,加强同伴间的互助。

陈红兵在《中小学教育行动研究的元分析》一文中如是说,行动研究作为实践者的自我研究,被视为弥合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鸿沟的一条可行途径。他主要对1997年到2011年发表的有关中小学教育的195篇行动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分析维度包括研究主体、研究问题、研究过程的动态生成、研究成效的证据支持。通过研究主要发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近45%报告没有对研究主体做出

基本的必要说明,主体身份模糊或隐去;第二,绝大多数报告呈现了比较清晰的研究问题和目的,六成以上的问题来自自身教育实践或具体实际问题的反思;第三,约80%论文呈现了非常或比较详细的行动研究方案。但仅有约28%呈现了两轮以上的行动过程及反思;第四,近四成提供了充分细致的研究成效数据证据,而有18%论文基本上没有提供必要数据,在数据缺失情况下得出结论。

张莹,冯虹在《行动研究走向“反思”之路———对国外相关文献的述评》一文对国外行动研究近 5 年的文献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外行动研究的优势:1.理论研究在质量上高于国内;2.实践研究更接近行动研究的真实内涵;3.政府、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良好,教师参与度高。同时也指出了国外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理论研究徘徊不前、实践研究范围较广,信效度需要提升。在这个基础之上,总结出了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行动研究指导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行动研究强调参与者关系的建立及合作;运用行动研究发现新问题;行动研究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重视过程反思。最后也说到了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要清晰认识行动研究的内涵与外延;研究问题的选择要慎重;注重行动研究的理论性;建立良好关系。

王玉国、袁桂林在《教育行动研究的伦理议题》一文中觉得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务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协同合作进行的研究。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伦理议题,研究伦理问题涉及教育行动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立场的选择、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知识的生产以及研究结论的解释等各个方面。伦理问题直接指向教育行动研究的合理性、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与研究结果(结论)的可靠性。

梁琳在《教育行动研究述评》一文中论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发展、内涵、特点之外,还提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分为前期和后期两类,主要论述的是前期的过程明确问题;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之目标与过程;按设计进行行动,并对行动做记录,收集证据以确认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之间关系的一些一般原则;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我国台湾省的学者也描述了一个非常操作化的行动研究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提出报告。无论是哪一种对教育行动研究过程的理解,“计划”、“实施”、与“反思”三个环节总

是不可少的。

魏圣楠、李书影在《教育行动研究述评》一文中论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起源、现状。现状里面提到了样本选择和分析方法,最后也指出了教育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过多,实践应用太少;研究结果停滞在问题的解决,缺乏进一步理论探讨;一线中小学教师高质量论文过少。

卢立涛、井祥贵在《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一文中主要论述了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引起的反思。存在的问题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泛化甚至滥用、教育行动与教育行动研究的混淆、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去理论化”倾向;引起的反思是廓清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规避“唯方法主义”的研究倾向、重视理论及理论思维的价值。

林苑在《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到反思型的超越》一文

中主要探讨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及特点,论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性和途径——教育行动研究。并补充了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使教师具备了“实践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同时也达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王俊国在《浅析教师与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主要研究了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步骤、方法与策略。第一,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步骤:发现问题;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实施具体计划;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第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方法:专业日志;档案袋。第三,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策略:培养问题意识;掌握基本方法;随时搜集资料;亲自参与研究;不断进行反思。

杨文滢在《外语教育行动研究的学术属性与技术规范》一文中主要是在教学学术的视角下阐释外语教育行动研究成果的学术属性,基于国内外教育研究方法论专家的观点,通过行动研究与实验方法的特征比较,厘清对行动研究技术规范性的认识。而行动研究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手段和工具收集质与量的数据: 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观摩、录音录像、教学日志、教师和学生日记、言语报告、照片图片、信件邮件、学生作业、学生测试成绩等。教师在行动的循环中提取渐次涌现的数据,兼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解释,对量的数据允许用描述性统计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报告。因此,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数据分析不是横在教师与研究成果之间的鸿沟,其亲和性有助于教师体

验研究的乐趣与成效,获得作为研究者的学术兴趣与信心。

湛利华在《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提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学术能力、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开展行动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辅导员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推进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

罗辉在《小学生感恩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主要从最基本的活动开始,调查了解小学生感恩行为的现状。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对小学生感恩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养成小学生感恩行为的有效教育策略,帮助和指导学生体会、感知和铭记父母、别人、社会等对自己付出的爱,激发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积极报答祖国的培养等内在动机,使其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能自觉尊重他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劳动,从而使学生自觉做到在校自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刻苦锻炼自己,自信、自立、自强。

陈伟、李宏亮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提到“教育行动研究”是目前教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文章从化学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对象和过程三个方面对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进行论述,

张双华、朱建斌在《实习支教学生的教育行动研究及其教学反思》一文中主要写了如下内容: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反思不足的现状,在扶贫顶岗支教实习之前对支教学生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培训可以教会他们在实习支教期间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从而促进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从教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共同提高,使其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英、潘凤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中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的调查———以英语专业师范生为例》文章中主要通过对30名参加师范生农村顶岗实习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其中5人进行访谈,调查了英语师范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知情情况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状况。研

究发现,一些院校的英语师范专业依然没有开设教育行动研究课程,而参加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着教育行动研究,他们迫切期待学校能开设这门课程,培训他们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并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以便能促使他们在反思中进步和发展,最终帮助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教学问题。

李雨航在《30所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与反思》一文中主要考察了所在中学在两年的实践中对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指导的执行情况,并通过多角度调查研究为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指导提出改进建议,为下一步的行动研究奠定基础。研究一考察当前所中学对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指导的执行情况,结合教师对内容指导的意见,总结了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发现其中部分教育内容缺失,与教师对内容指导的认可度有关。研究二通过对年轻人的访谈以及课题组专家的访谈证实了缺失内容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学生危险行为的调查发现青少年性行为不应被孤立地看待。因此得出结论:第一,当前中学教师对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指导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质疑,导致一些教育内容在教育教学中缺失,然而这些缺失内容的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教师观念和学校氛围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第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青春期健康教育理论在借鉴国外青春期健康教育理论的同时,要关注危险的性行为与其他危险行为的共通性,从而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观念,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丛丽、蒋彤彤在《基于行动研究理论的交际认知语音教学模式》一文中通过行动研究理论的宏观方法指导,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采用微观教学和宏观教学相结合的交际认知语音教学模式帮助英语教育者提升英语语音教学水平,探讨制定包括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评估模式等系统的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模式,并根据研究结果逐步推广实践,进而改进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最终实现有效的英语听说交流。

马晓欢在《基于教育行动研究的高师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策略分析——以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一文中如是说,作为一种能够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教育行动研究提倡研究者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信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能够帮助师范

生培养教育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崔藏金在《基于语料库技术的英语教师教育行动研究》一文中对职前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知识增长缓慢等诸多问题,将自建的教学语料库引入课堂教学,革新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行动研究发现,英语教学语料库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对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的兴趣,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提高职前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罗晓杰、牟金江在《反馈促进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了如下问题:教学反思的类型与方法主要有日志反思法,具体包括随笔式反思日志、案例式反思日志和主题式反思日志。本文选择了一名新手型高中英语教师 ( X 教师) 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个研究阶段:任务驱动的反思方法训练;反馈驱动的反思能力培养;内部驱动的教学反思实践。最后对研究数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并对行动研究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四、结论

近五年来的教育行动研究的文献确实很少,关键词为教育行动研究来搜索,仅仅搜到十几篇文献,这里面还是关于其他学科的。语文教育行动研究直接没有,分析这些文献发下有以下问题:

第一,理论研究很多,实际案例很少。相关的文献总共20篇,但理论研究的就有12篇。

第二,实际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现象的研究篇目过少。本来只有8篇案例研究,但没有一篇涉及到具体教学上去。

五、参考文献

[1]窦瑾,高忠,王泽农.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之必要性与有效性[J]. 教学与管理,2011,15:5-7.

[2]李雪,陈亚萍.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5:55-57+65.

[3]陈红.中小学教育行动研究的元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6:15-19.

[4]张莹,冯虹.行动研究走向“反思”之路——对国外相关文献的述评[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26-129.

[5]王玉国,袁桂林.教育行动研究的伦理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1,05:16-18.

[6]梁琳.教育行动研究述评[J].考试周刊,2012,37:172-173.

[7]魏圣楠,李书影.教育行动研究述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01:87-90+94.

[8]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2012,01:49-53.

[9]林苑.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到反思型的超越[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101-102.

[10]杨文滢.外语教育行动研究的学术属性与技术规范[J].教育评论,2015,09:130-133.

[11]湛利华.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4,03:32-33+37.

[12]罗辉.小学生感恩教育行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陈伟,李宏亮.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5:20-21+50.

[14]张双华,朱建斌.实习支教学生的教育行动研究及其教学反思[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1:97-99.

[15]张金英,潘凤.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中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的调查——以英语专业师范生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4,11:63-68.

[16]李雨航.30所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与反思[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17]丛丽,蒋彤彤.基于行动研究理论的交际认知语音教学模式[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05:541-544.

[18]马晓欢.基于教育行动研究的高师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策略分析——以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1:149-150+152.

[19]崔藏金.基于语料库技术的英语教师教育行动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4,01:105-108.

[20]罗晓杰,牟金江.反馈促进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01:96-102+74.

行动研究案例

附录八: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① 摘要: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英语教学实践的反思方法,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资料收集、理论研究与分析讨论,使教学行为朝着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向发展。根据研究侧重点的差异,本行动研究分为对Pair Work的初步研究和以帮助差生为重点的Pair Work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 行动研究; Pair Work; 控制性练习; 观察法; 访谈法 一、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关于Pair Work英语活动的初步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Pair Work,即两人一组进行课堂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组织Pair Work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成功,但也常有少数同学的会话效率不高或活动失败的现象。例如,有的被一方独占话题,双方很少交换“话轮”;有的双方各行其事,“有话而无会”;有的使用母语为中介语,小声低语等。当教师请“会话未成功”小组当众会话时,也常常出现两人的对话不能连贯表达,致使会话无法继续进行。 (二)原因假设 是什么原因使得Pair Work未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预期作用呢?笔者对其试做以下假设: 1.教师示意不清 2.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3.活动安排得不合理,如时间紧、话题枯燥等。 4.其它个人因素,如两人关系、性别及性格差异等。 (三)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的研究过程 针对以上假设,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考查学生对会话活动的兴趣:是否喜欢两人一组活动? (2)考查教师示意是否清晰:会话活动前,老师是否示意清楚? (3)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水平的同学一组练习? (4)考查性格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性格的同学一组练习? (5)考查交往差异因素:你喜欢与平时相处怎样的同学一组练习? (6)考查性别差异因素:你希望与什么性别的同学一组练习? (7)自我判断:你认为哪些是两人对话活动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0人。 调查结果: 在90份有效答卷中,77.5%的学生喜欢做Pair Work,基本肯定了会话活动的积极意义。对影响会话活动未成功原因的调查结果: (1)有79%的学生很清楚教师下达的任务与要求,可基本排除假设中关于教师示意不清的因素。 (2)有68.9%的学生对性别差异取无所谓态度,因而假设中的性别差异因素也可以排除。 ①祝珣. 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基础英语教育,2005(3)

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代表了实验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引入此法,用来探讨改进教育方法和改革评定方法。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信息方法 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问卷调查的最大优点是方法简便,节约时间(就调查者而言),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和统计。有时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可以获得面谈或开调查会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 问卷调查的局限性在于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收回的问卷太少,往往影响所取得材料的代表性。其次,问卷调查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不能了解深层次的问题。再次,问卷中的问题太多,答者生厌、置而不理;问题太少,所得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有可能影响整个教育科学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文献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献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按文献固有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图象文献、有声文献。按文献来源可分: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第一手文献指研究者未经任何中介环节而直接获得的,如通过访问其他观察者、实验者或摘抄现存资料而获得文献。收集文献一定注意遵循有选择地、有分析地搜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的原则。收集方法有以下三种方法:①直接利用文献目录及索引方法;②专家咨询法;③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事件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促进理论内化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针对困惑,我们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事例写成案例,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为应付培训而被动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使

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 一、文献探讨 [强迫症定义]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种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状] 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他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内心都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一方面,他们明知这些动作和观念毫无意义,不必要,想努力加以控制,但又无法消除这些行为,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紧张和不安。许多患者同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强迫症患者一般都胆小,敏感,害羞,做事情怕难为情。常因此不能显示他们的口才和表演才能。这种难以控制的心理矛盾常使患者坐立不安、易激怒、紧张、虚弱、疲乏。 二、研究设计 [研究框架] 问题描述——→问题分析——→实情探究——→拟定策略 ——→运用实践——→评估效果——→纠正改善——→期待解决 [个案描述] 1.基本资料 姓名:萧何(化名) 性别:女 年龄:17岁 家中成员:3人父亲、母亲、萧何 2.成长经历 萧何在家中是独生女,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是也正因为就这一个女儿,因此父母对她的期望也很高。上幼儿园期间,年年是“好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期间,年年是“三好生”,初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班”。 在高一第二学期之前,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研究地点]

萧何就读的重点班有52位同学,是该所学校的一个特色班。它由年级的前54名同学所组成的,这是一个班风踏实的集体,也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集体。就周记的情况来看,除了萧何一人受强迫干扰,其他各个都正常地运转着。对第一个矛盾,我们打算把重点放在教室,通过对她的观察、对周记的再了解、动用集体教师的智慧,来对她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消除她的强迫感;对第二个矛盾,我们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或者说是数学课情况的延续,它应该是由第一个矛盾决定的,我们决定用意志去塑造她。 三、行动研究历程 日期:2004年5月7日(一) 背景简述:高一重点班学生萧何,刚踏入高中时,成绩优秀(除了数学稍稍有些逊色)。然而,第二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迫使这位本该充满朝气的女生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疲乏,在她的周记中,赫然写着:“各位老师,帮帮我,上数学课时,我总是在重复中煎熬,下课后,我总在弥补我的浪费,我快要被这种状况吞没了。” 场景描述:(在周记中,她反应的是数学课,因此,我们决定把研究的时间就安排在数学课上,而听课时我们就坐在教室的前面,而萧何的位子就在第三张)第一次关注到萧何,发现她确实在这样的班级中格格不入。整个一堂数学课,其他人都聚精会神地随着教师的步伐在前进,且一脸的自信,包括做练习题都是如此;而她,时而紧锁双眉若有所思,时而看看同桌,时而低头疾书与他人无关,时而盯着黑板的某一处神情沮丧,似乎整个人就处于浮躁状态。 实情简析:课下面谈后,得知:数学课上,本来是萧何的思路跟着老师在走,突然之间,发现旁边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有个念头在想,自己第一题可能没有弄懂,虽然她明白,她完全弄懂了,但是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她根本无心去听下个题目,又知道时间的宝贵,但是为了证明什么,她却拿起笔把第一题在纸上写了一遍,这才了事。但又错过了后几题的听讲,结果,一堂课下来,丢失了好几个题目的听讲时间。而数学课一下课,她说自己肯定不会出教室,因为要补那不懂的题目,很多时候,课间十分钟是不够的,常常会影响下一堂课。 处理方式:了解、安慰并告诉她,不要再在课间的时候去做数学题目,我们会联系数学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另外几个题目。 处理结果:虽然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题目,是弥补了她上课时的漏洞,但是下一堂数学课呢,难道经常这样上课听不完整,下课再来补吗?我们感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日期:2004年5月14日(二) 背景简述:一个星期内,据数学教师称,有五个中午自习的时间,萧何都在办公室问问题,而且比上个星期的问题还要多,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在萧何的周记本上有这样几句话:“现在的我,比起上个星期,要有负罪感。因为现在课上,我经常跟着强迫走,而且还走得心安理得,

幼儿园课题案例研究基本方法

幼儿园课题案例研究基本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炎热的下午,我一进教室看见一群熟中的孩子,在冷气舒服的安抚中,个个呈现出满足陶醉于睡梦中的样子,看见他们睡的如此的甜美,我于心不忍叫起他们,心中充满了强烈的罪恶感,但基于身为一位教师的使命,我不得如此。孩子们在我使劲的声嘶力吼中缓缓的醒来,不耐烦的打开书本,少数一两位还趴在桌上发呆。整堂课下来,我知道除了前面几位同学外,我想大部份的同学是不清楚我在作什么的? 除了上课,我还不断的从事于调节的工作,因为我不能一次让太多的同学同时出教室去上厕所,一方面是他们在走廊谈笑的声音太大影响到别班同学的上课;另一方面是有人会躲在厕所内抽烟,所以我只好每次让两位同学离开而且限定他们回来的时间。以致于整堂课上下来,我不断的被打断我的课程,甚至于让我误以为我在这堂课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安排他们上洗手间的时间而不是教学。 我原本在这堂课中打算在课程中带入有关[生命教育]的部份话题,除了一方面可以让我的课程能够把现代与古代拉近以外,也试着让孩子们了解如果我是李商隐那么在那样的时空背景里我会怎么作?比他作的更好还是比他作的更烂?结果整堂课上下来,我只上完国学常识的部份,要提醒同学缴交的作业也没公布。虽然回想一下整堂课上课的情形尚属良好,因为至少该上的课程进度有上完,但如果在课堂上我只能照本宣科那只不过沦为一位[经师]罢了!我想我对自己的角色绝不只定为在此!但因为我必须分心掌控他们离开教室及回来的时间,导致我没办法把事先准备好合适在此融入的有关[生命教育]课程都给错过了,下回又不知道何时才有适当的时机与孩子们作分享了。 假如我重新回顾那一堂课的情形,我想大部份的同学应该都不清楚我在说什么罢?除了为了一开始唤醒他们提振士气所说的几则小笑话,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学到了多少? 令我不尽怀疑毕业之后到底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一课?在这一节课里除了学会古诗,孩子们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该知道呢?人类之所以异于万物,乃在于经验的累积,所以我相信除了课本以外,一定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带给他们,否则教学沦为死知识的传授,那上课又有何用?

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情况 2003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在没 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 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多次 与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7岁)便拿起课本击打陈某的 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 陈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陈某住院 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7600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二、案例分析 1、根据《教师法》第7条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 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这是一种职权,只 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随意转让。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到课堂维持秩序, 应告知学校安排其他教师代管班级,而不能将管理学生的职责交给 未成年的班干部(案例中的郭某),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教育 要求的。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 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 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所以学校应对教师疏于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干部(郭某) 你不对!球是要从上面传的! 实况记录: 体育活动课上,看着放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皮球,孩子们立刻显得格外兴奋、激动。让他们安静后,我就与孩子们共同讨论皮球可 以怎么玩?多数孩子提出皮球可以滚。然后我让幼儿以自己的方法玩

球。自己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玩的。一段时间后,我集中了幼儿,这时我赶紧抛出这节课的活动内容及要求:“今天我们都是去参加 运动会的运动员,我们参加的项目叫《皮球快快跑》,是来比赛传 球!当老师拍手的时候,你们开始从头上一个一个传球,老师手一停,球在谁的手里,谁就要表演双手交替拍球,听明白了吗?”游戏在大 家的兴致勃勃中热烈的展开了。突然,韩成凯和袁野竟大声地吵了 起来,“韩成凯,你不对!老师说了球是要从上面传的!你不对!”于是,我马上暂停游戏,我示意让韩成凯传一次让我看看,原来,韩 成凯的手是举起来了,可能由于是怕老师突然之间停止拍手而球留 在手里,于是韩成凯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球传过去,再者可能是因为 韩成凯人高马大的缘故,把手举过头顶会觉得太高,所以导致动作 不是很标准。我轻轻地拍了拍两个孩子的小脑袋,说:“你们是怕 老师停止拍手停了球留在自己手里要表演节目吧?其实老师会拍一段 时间的,不会那么快停下,所以不用紧张,好吗?另外,老师今天给 拿到球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哦!一会你们就会知道是什么好礼 物了。”经过解说之后,孩子们再也不怕接到球,传的时候不着急了,动作也标准了,韩成凯也传的又稳又准确! 分析与思考: 皮球是幼儿既熟悉又喜欢的玩具之一,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玩具,却蕴涵了很多的知识。我班的孩子尤爱玩球,在上这一节体育课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确很喜欢滚球,但是几个小朋友手部 的肌肉力量较弱,两臂用力不够均匀,控制球滚动方向的能力较差。后来当孩子们拿到皮球时,有滚着玩的、有抱着扔的、有向上抛的、有用脚踢的、还有个别干脆抱着不放手的。如何利用皮球发展我班 孩子们的运动技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呢?后来我设计了一个《皮球快快跑》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 提高了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传球仅仅是玩球方法中的一个玩法而已,老师应做一个 有心人,玩球的花样是百变的,鼓励幼儿探索各种玩球的方法,然后把孩子零散的玩球经验借助集体活动辐射给全班幼儿,把幼儿

第九章 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九章教育行动研究法 “行动”和“研究”,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那里,是两个用以说明由不同的人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最早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表述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情。 第一节教育行动研究法概述 一、“行动研究”一词有两个来源 一是1933—1945年间,柯立尔曾与同事共同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付诸实用,并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因而它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他把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二是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曾与他的学生一道,试图深入地研究人际关系,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勒温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社会冲突的实践背景,很多工作是与犹太人或黑人合作进行的。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在研究中积极地反思和改变自己的境遇。1946年,勒温把这种结合了实际工作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之为“行动研究”,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几个特征:参与、民主、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同时具有的贡献。它还对“行动研究”本身进行了思考,用“计划”、“发现事实”或“监察”、“实施”、“评价”等字眼,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后来的学者把这一过程明确地解释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 行动研究是诞生于社会活动领域的,它对于社会活动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行动研究得到教育研究的很大关注。经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考瑞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于50年代进入了美国教育科研领域,运用范围日益扩大。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个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提出“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须个别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报告

教育法律法规十大案例分析 1.学生课间玩耍受伤学校是否有责任 某日下午,某小学课间,学生某(10 岁)在操场玩耍,被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某(9 岁)、王某(8 岁)摔倒在 地,并被压在身下,造成阴茎包皮挫裂伤。某受伤后,学校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并同时通知了三名学生的家长。在 医院,某做了包皮环切手术,但未住院治疗,并于 10 天后到校继续上课。其医药费、交通费等已由某、王某的监护人 支付。经法医鉴定,该包皮手术属正常手术,不会对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属于轻伤。其后,某的家长作为代理人, 以某因伤害造成生殖器畸形,可能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为由,以另两个学生及该学校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三方赔 偿他们误工减少的收入及精神损伤费 10 万元。 运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这个案例。 分析:这是一起侵权引起的教育法律案件。 从主体上看,涉及某、王某、某(及其他们的监护人)和学校。 从客体上看,侵犯的是一种人身利益,具体来说是某的生命健康权。 从容(权利义务关系)上看,首先,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 12 条第二款的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该案例中,某、王某、某的家长对其负有监护责任;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造成他人损伤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教育法》第 49 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这就是说,父母对在校期间的未成年子女,仍负有法定的监护责任和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义务。据此,学生某、王某的家长应当对其孩子实施的伤害行 为承担赔偿责任。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160 条的 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 适当给予赔偿。这里所说的过错,不仅指一般的故意,也包括疏于管理防、消极不作为等情形。依本案所述,两个小学 生在做游戏造成伤害,说明学校管理不力。显然,学校在这起伤害事件中是有一定过错的,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所以,学校也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 2.请依法分析教师某和学校的行为。 某小学教师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某的教师 资格,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分析:作为教师,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某不仅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而且有监督学校管理活 动的权利。案例中某因其正当行动遭到学校报复,被非法剥夺了教育教学权,学校的行为构成了对教师某教育教学权 额监督权的侵害。某可依据《教师法》第 39 条的规定,向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30 日作出处理。 3.教师能否将学生撵出教室 因为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原因把学生撵出教室、停他们课的事在中小学里时有发生,许多教师对这种做法似乎 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下面就是发生在某市重点中学里的一件事。 一天,上课铃响过后,邵校长和往常一样,在教学大楼巡视,当他走到一楼时,看见一个初一的男同学低着头、默 不作声地站在教室门口。“不去上课,怎么站在外边?”,“不,是老师让我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没完成作业。”邵校长把这个学生带到教导处,先是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随后又让他补上未完成的作业。 下课了,老师来见邵校长,谈起没让学生进教室上课这件事,邵校长说:“不准随便停学生的课,这是学校的规章 制度,你怎么忘了?”老师笑了:“校长,你讲得很对,我也知道不该这么做,但个别学生上课爱讲话,不按时完成作 业,如果不吓唬一下不行,所以我就在班上宣布了这条纪律,谁违反了谁出去,再说……”“再说什么?”,“这个学生是我亲戚的孩子,一来可用他教育其他学生,二来落下的功课我可以给他补上。”校长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你这种做法,

学习教育研究方法之精选案例分析法.docx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 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 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 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 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 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 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 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 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 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育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 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 教育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 教育事件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 的自我叙述,叙述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自己的 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 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 ,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促进理论内化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针对困惑,我们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事例写成 案例,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理论,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 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为应付培训而被动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使教育理论能落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使案例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同时,教师在不断进行案例分析和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理 论的过程。这种任务驱动型的学习,使教师能不断内化理论并落实到 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2、促进自我反思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问题学生行为与矫正 一、问题的发现: 夏某,男,11岁,是我校五年级某班级的一名学生。在第一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认真学习。上课、集会从不迟到、早退。但是,开学二周以后,就逐渐发现他有一些违纪现象出现。学校规定每天早上的早读,他总是不读。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有时就干脆趴在桌子上不听课,并伴有作业拖拉的现象。夏某为什么在入校二周的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二、问题的症结: 夏某原是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原先在四年级时,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很差。但在五年级军训期间,感受到了教官亲切的关怀和老师的殷切希望。这一切更加坚定了要在五年级认真学习信念,以弥补以前的不足。 在入校的军训生活中,一直能坚持刻苦训练。刚开始训练两天,就觉得腿脚发软,肌肉酸痛,但他没有因此而请假,坚持在操场上训练。身体的疲劳算不了什么,心理却是很开心的。通过一周的艰苦训练,他在班级中获得了军训会操比赛的第一名。这极大地增强了夏某的自信心。他坚信: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夏某学习是很认真的,从不迟到、早退。并且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但过了两周后,就发现夏某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总是低着头,有时干脆就爬在桌子上听课。因为他四年级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很差,《英语》、《数学》等课程听不懂,虽然也暗自努力过,但还是搞不懂,心理觉得很烦,所以,有时早读就不读,上课也就无精打采了。暂时也只能这样混一段时间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于是就出现了早读不读、上课不认真的情况。 三、问题的解决 转变夏某1、对策与方法夏某是因为自己以前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希望,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当务之急是要帮助他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要多给他鼓励,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在这个方面,我们老师就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首先,要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其次,要帮他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夏某的疏导和教育,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帮助他树立信

教育研究案例

教育研究行动案例: 尊重,让成长不再孤独 房县七河中学赵开友 事件起因: 一天,班主任于老师气冲冲的将一张字条拍到我的面前:“看看你的好课代表,居然也学会给男同学写纸条!”我半信半疑的看了看纸条上的内容,上面写了短短几句话:“任颖,我并不认为红梅很适合你,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妹妹,我都要诚恳奉劝你,离开她对你没有什么损失,你没有必要为此伤心。我相信你一定能从伤心中走出来。”难道再平真的陷入早恋的情感漩涡?她会是这样一个不知自重的女孩子吗?“我说了她几句,她还直喊冤,让她解释字条的事,她又紧闭着嘴不说话!气死我了!还把她当好学生呢!”看着班主任失望恼怒的脸,联想到最近初三学生中出现的多起早恋现象,以及近期任颖日记中透露出的与同学交往的烦恼困惑(有些言语隐晦含混,闪烁其词),我感觉这件事需要认真对待。 制定计划: 经过与班主任商量,我们一致认为:对学生的早恋现象不应掉以轻心,而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止这一势头。我们决定分头做好以下几件事:1、班主任在学生间做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学生间存在的早恋现象。2、由我出面分别对任颖和红梅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3、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对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深入调查: 趁任颖到办公室拿作业的时候,我从她日记中所写的内心困惑入手,旁敲侧击,先称赞她思想比较成熟,工作、办事比较稳妥慎重,然后问她现在遇到了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任颖抬起头来,脸涨得通红,眼眶中已擎满泪水,显得很激动:“老师,我……我怎么跟你说呢?……是班主任冤枉我了!”我赶忙安慰她说:“你不要激动。如果你觉得现在不方便,你可以另外选个时间或方式,写在日记本中也可以。我希望我可以帮你。”她点了点头,出去了。 第二天,在任颖交上的日记本里夹了一封信,写了满满的三页,信中大致介绍了自己与红梅的纯洁朋友关系,因为平时他经常在生活等方面帮助自己,自己也在学习上帮助过他,所以在红梅与他班一女生陷入早恋漩涡的时候,自己就多次劝阻过他;班主任只根据没收的纸条上内容来批评自己只是断章取义,误认为自己参与了早恋并在办公室内厉声批评自己。在谈到当时自己的感觉时,她写道:“真的,在那么多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当时我整个人都蒙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被老师误会了。但我不想解释,一是因为班主任的武断伤害了我,另一方面,我感觉我一时也解释不清,老师是不会相信我的,因为即使在我平时与任颖交往的时候,就有一些同学对我的行为指指点点;难道男女同学之间就没有纯洁的友谊吗?此刻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出来帮帮我啊!可是没有人能够理解我。难道我注定了只有孤独的,默默承受这一切?……”我把信反复看了两遍,陷入了沉思中。 我马上又找到了任颖了解情况,在打消了他的顾虑之后,他跟我坦白了事情的大致情况,与红梅所写的基本一致。当我问他以及别的同学是怎样看待他与红梅的这种朋友关系时,他低下头默然无语。在我的细致引导之后,他表示愿意接

教育观察法及案例分析5

教育观察法及案例分析 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经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观察对象与方法也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并且最后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 相对于其他教育科研方法来说,观察法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必经途径,是后继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同时可以检验科学假说、发展科学理论。 一般来说,观察法的实施有以下要求: 1、明确观察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2、准备好观察手段 3、进行多次反复观察 4、客观、全面、典型、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5、要掌握好观察方法与技术 6、及时分析、处理观察所得的材料 其实施步骤包括: 一、准备工作 1、制定观察计划与提纲 观察提纲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2、准备观察所用的辅助工具,记录表格、记录方式、仪器设备 3、确定观察途径:访谈、听课、参观、参与 4、训练观察人员 二、实施观察 先熟悉环境,再建立和谐关系,最后正式观察。注意做到灵活地执行计划,抓住观察重点,注意做到看、听、问、查、思考相结合,做好观察记录 3、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在本次作业中,我选取了三个教育观察法案例,分别是《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幼儿个体行为观察》和《优化情境教学”课堂观察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之一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是一个为了一个女孩写的,我在这里引用阿汤老师的一段话:“有老师问我,你为虔虔写手记,当有一天她自己看到了这些会怎么想,其实我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也猜想不出这孩子的反应。不过,我在考虑是否将这些关于虔虔的手记让她父母看看。呵呵,我也不知道她父母会有何感想。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只要我在做。只要孩子有所进步。做老师的就无愧与心了。” 这样对一个学生进行的连续的记录,其实这个女孩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非常关心她的老师。同时在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性,因为这样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叙事报告中看出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女孩 生活背景: 虔虔,一个可爱的女孩儿。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齐耳短发,看上去特有精神。一身干净的衣服,感觉就是一个生活在温暖家庭里的女孩子。 妈妈,一个干练的女人,一个见过世面的女人。在电台工作,负责点歌栏目。对教育孩子的理论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与无奈。 爸爸,一个对工作热心的人。虽没有见过面,但是从与妈妈的谈话中我知道他对孩子的教育是民主型的。爸爸在杭州工作,通常一个星期回来一次。遇到特殊情况也许一个多月都回不了家一次。但是与女儿的交流从没有中断过。 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本地人,因此周围亲戚没有。孩子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爸爸长期在杭州工作。家庭缺少与朋友间的交往,亲戚间的串门。让孩子的生活圈子非

常小,接触的人和事少。平时不怎么喜欢与同龄人交往,但是在妈妈单位喜欢与阿姨聊天,且能说会道。 学习背景: 我看了她的成绩报告单。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59,数学:61。各科的成绩均为“待合格”。作为老师马上明白了这个孩子的平时学习成绩。 听虔虔妈妈叙述:孩子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每次回家作业,总是在妈妈的催促下潦草完成。字写得不好看。对自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不愿意去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上课能专心听讲,但是几乎不举手回答。老师似乎也对她失去信心了。 我们的交流: 现在换了一个新环境,对孩子来说也许是好事情。在新的环境里,大家不知道她过去的表现。也许会重新树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双方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兴趣地去接受新事物。让新环境带给她一个全新学习信心。重拾学习的兴趣。家校要进行密切地联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一次作业记录 1 我通常有个习惯,就是让学生将当日的回家作业记录在专门的一本作业本上,我们称之为“家校联系本”,如果我发现学生有在班级里的闪光点与缺点是时,我可以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记录在上面,这个就作为我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了解、教育孩子的最简便的渠道。 这天我也照例要求学生将作业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我担心这个新来的学生不会记录,于是我走近看了看。字歪歪斜斜且不说,在20个长用字中,这孩子一共错了6个。“预、划、圈、遍、解、释”这几个字中,不是偏旁交换,就是声旁写错,要么漏点加撇。我一看就知道,这孩子语文基础并不好,平时没有注重语

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介绍

行动研究法介绍 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的“行动”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行动研究打破了传统研究在研究目的上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发现,而是为了行动的改进、实践的改进。 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是抓住行动中值得关注的对象作为研究的问题的。 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更不是在图书馆里开展。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身工作。这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结合起来。 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党校的教育行动者----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以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从而把探索研究结果和运用研究结果结合起来。 5.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研究者不是去研究工作范围之外的对象。他研究的是自己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人、事、物。其研究结果----问题的解决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内有效,不一定能普遍应用。 6.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行动研究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地设定。它具有弹性或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 7.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学习行为、品德行为、社会性行为;二是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凯米斯的四环节:凯米斯(Kemmis)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1.计划。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设想。对于行动研究来说,它不要求设想完善的计划,任何计划都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作出调整和修改。 2.行动。实施计划,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这里采取的行动,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干预,即施加自变量的影响。 3.观察。即考察,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搜集资料,从而对行动的整个过程、获得的结果、行动的背景等尽可能有详细的了解。 4.反思。反思是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这一环节包括了: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 以上四环节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循环都有所改进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