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羧 酸

第十二章  羧 酸
第十二章  羧 酸

第十二章 羧 酸

授课对象: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药学 学时安排:3h

教 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2005年5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酸性及羧酸衍生物的生成: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生成;α-H 的卤代反应;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2、熟悉二元酸的受热反应。

3、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的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

1、羧基及羧酸根离子的结构。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羟基酸的脱水反应。

三、教学难点

羧酸的酸催化和碱催化酯化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拟具体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电子效应和与醛、酮羰基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羧基以及羧酸根离子的结构以及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

2、精讲多练,适当时候结合习题中的难点讲解。

五、教具

电脑、投影仪、Powerpoint 课件、教鞭。

六、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导言:

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 )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羧酸分子中的烃基上的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取代羧酸。本章只讨论取代羧酸中的羟基酸。

12.1 羧 酸(Carboxylic Acids )

R C

G

O G=-O R (烃氧基)酯G=-O C R (酰氧基)酸酐O

G=-N H 2(氨基)酰胺G=X (卤素)酰卤

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羧酸的结构(重点)

羧基中的碳原子为sp2杂化,三个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氧和另一个碳或氢形成3个σ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与一个氧的p轨道形成π键,这个π键与另一个氧的p轨道可以形成p—π共轭。

p—π共轭的结果(与醛、酮的羰基碳比较):

①降低了羧基中羰基碳的正电性,所以,羧基一般不能进行亲核加成反应。

②增加了羧基中羟基的氧氢键的极性,有利于氢的离解,所以羧酸有明显的酸性。

羧酸根负离子中的p—π共轭作用更强,负电荷平均分配在两个氧原子上,因而C-O键完全平均化。

(二)分类

按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

按羧基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按烃基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酸或不饱和酸等。

(三)命名

1、结构比较简单的羧酸常用普通命名法。例如:甲酸、乙酸、丙酸等。

2、结构复杂的羧酸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例如:α-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等。

3、俗名:羧酸的名称常用俗名。俗名通常根据来源而得。如蚁酸(甲酸)、醋酸(乙酸)、草酸(乙二酸)、苯甲酸(安息香酸)等。

酰基:羧酸分子中除去羧基中的羟基后剩下的部分称为酰基。举例说明。

羧酸的英文命名(补充内容):后缀oic acid。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结构:草酰基、肉桂酸。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介绍状态、熔点和沸点的变化规律(饱和酸与不饱和酸的区别,单数碳原子与偶数碳原子的区别,与分子量相近的其它化合物比较)

练习: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哪一个沸点最高?

(1)正丁酸、异丁酸(2)丁烷、丙醛、正丙醇、乙酸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和成盐

羧酸具有明显的酸性。

饱和一元羧酸是一种弱酸,其pKa为3—5,比碳酸强,所以,它既能与NaOH 反应又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羧酸盐。

酸性:羧酸> 碳酸>苯酚

思考题:如何分离和鉴别苯甲酸和苯酚

羧酸的酸性强弱与羧基所连的基团有关,一般来说:

若G 是吸电子基,氢易离解,酸性增强,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强;

若G 是斥电子基,氢难离解,酸性降低。

同时,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还与取代基的性质、位置及数目有关。

例如:酸性强弱顺序:

二元酸的酸性比相应的一元酸的酸性强。二元酸的酸性与两个羧基的相对距离有关。二元酸的酸性顺序为:草酸 > 丙二酸 > 丁二酸。

指出: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

[注:讲解以上酸性强弱时,最好先列出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最后给出数据]。

练习题:按酸性由强到弱排序

(1)乙酸(2)甲酸(3)苯甲酸(4)草酸

(二)羧酸衍生物的生成(重点)

羧酸衍生物:羧基上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化合物。它们是酰卤、酸酐、酯和酰胺。

1、酰卤的生成

羧酸与PX 3、PX 5或SOCl 2(氯化亚砜)反应生成酰卤。 最常用的是SOCl 2(氯化亚砜),因为两种副产物都是气体,能自动逸去,而且过量的低沸点SOCl 2(氯化亚砜)易通过蒸馏除去,使产物较纯。

酰卤是一类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和有机合成中。 2、酸酐的生成

羧酸与脱水剂共热可以脱去一分子水形成酸酐。常用的脱水剂有P 2O 5、乙酰氯和乙酸酐。

有些二元酸不需要脱水剂只要加热即可脱水成环状酸酐。

此外,还可以用羧酸盐与酰卤作用制备混合酸酐。

H

H

FCH 2COOH ClCH 2COOH

B rCH 2COOH

ICH 2COOH

pKa

2.67

2.87 2.90

3.16

>>>pKa

>

>

CH 2CH 2CH 2COOH Cl

CH 3CHCH

2COOH

CH 3CH 2CHCOOH

Cl

Cl 2.86

4.41

4.70

ClCH 2COOH

pKa

2.87

>

>

Cl 2CHCOOH

Cl 3CCOOH

0.65

1.29

练习题:

3、酯的生成

羧酸与醇在酸催化下生成酯和水,这一反应叫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速度很慢,一般需要在强酸催化下加热进行。为了提高产率,一般采取过量其中一种廉价的反应物,或者不断除去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使反应平衡偏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

反应机理: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实:不同类型的醇生成酯的机理不同。

①羧酸与伯醇和绝大多数仲醇反应生成酯时,醇脱氢酸脱羟基; ②与叔醇反应时则是醇脱羟基酸脱氢。 [逐步讲解两种反应机理]

强调:空间位阻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不论醇或羧酸,在反应点附近有取代基时,都使反应速度变慢,甚至不反应(因中间体为四面体结构,较拥挤)。 思考题:解释下列酯化反应中醇或酸的活性规律:

(1)酸一定时:甲醇 > 乙醇 > 异丙醇 > 叔丁醇

(2)醇一定时:甲酸 > 乙酸 > 丙酸 > 2-甲基丙酸 4、酰胺的生成

羧酸与氨或胺反应生成羧酸的铵盐,进一步加热失水可得酰胺。 酰卤、酸酐和酯进行氨解都可以得到酰胺(下一章讨论)。酰胺是一类很重要的化合物,很多药物分子中都有酰胺键。

(三)还原反应

饱和羧酸在通常情况下,几乎和所有的化学还原剂不起作用。但可以被特别强的还原剂—氢化铝锂(LiAlH 4)还原成伯醇。

LiAlH 4

(CH 3)3CCOOH

(CH 3)3CCH 2OH

(四)脱羧反应

羧酸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的反应称为脱羧反应。

COONa

H 3C

H 3C

如果羧酸的α-碳上连有强吸电子基(如羰基、卤素等),则脱羧反应更容行。

(六)α-氢的卤代反应

CH 3CH 2COOH

2CH 2CHCOOH

Br

CH 2CCOOH

Br

Br

2

(七)二元酸的受热反应

羧酸失去羧基放出CO 2的反应称为脱羧反应。

饱和一元酸较稳定,一般不发生脱羧反应。但很多实验说明羧酸的α-位上有吸电子基存在时,易发生脱羧反应,如三氯乙酸。对于二元酸而言,

两个羧基

COOH COOH

O

O

O

间的距离不同,产物也不同。

1、乙二酸和丙二酸

乙二酸和丙二酸加热时,易脱羧生成少一个碳的一元羧酸。如:

2、丁二酸和戊二酸

丁二酸和戊二酸与脱水剂共热时,则易脱水生成环状酸酐。如:

H 2C

H 2C

COOH

COOH H 2C

H 2C

C

C O

O

H 2C

H 2C

(CH CO)O

3、己二酸和庚二酸

己二酸和庚二酸与氢氧化钡共热时,既失水又脱羧,生成环酮:

-H 2O,-CO

2

H 2C H 2C

H 2C H 2C

H 2C

C H 2

C Ba(OH)

2/H 2C H 2C

O

注意:二元酸的受热反应的一般规律——五员环、六员环容易形成。 (四)常见的羧酸(自学)

第二节 取代羧酸(Substituted Carboxylic Acids )

根据取代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取代羧酸可分为卤代羧酸、羟基酸、羰基

酸(醛酸和酮酸)以及氨基酸。本节主要讨论羟基酸。

一、羟基酸的命名

羟基连在脂肪烃基上的羟基酸称为醇酸,羟基连在芳环上的羟基酸称为酚酸。

醇酸的系统命名是以羧酸为母体,羟基为取代基,并用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等标明羟基的位置。一些醇酸常用俗名。

酚酸的命名是以芳酸为母体,并根据羟基在芳环上的位置给出相应的名称。举例说明。

一些重要羟基酸的俗名:乳酸、酒石酸、柠檬酸、丙酮酸、草酰乙酸、水杨酸。

二、羟基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自学) 2、化学性质

羟基酸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它们即有醇、酚和羧酸的通性,而且还具有分子中不同官能团相互影响的一些特殊性质。

(1)酸性

HOOC-COOH

HCOOH

醇酸中,羟基是吸电子基,所以会增强羧基的酸性。但这种诱导效应随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弱(但比卤代酸弱)。

酚酸的酸性则受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邻位效应的影响,其酸性与相对位置有关。

为什么邻羟基苯甲酸酸性较强,而对羟基苯甲酸则较弱呢?

分析:利用电子效应、邻位效应和分子内氢键的形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一般来说,不论是钝化基团还是活化基团(氨基除外)在邻位时,都能使苯甲酸的酸性增强。这种特殊影响叫邻位效应。

(2)脱水反应

醇酸对热不稳定,加热时易发生脱水反应,脱水产物与羟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有关。

α-醇酸脱水----交酯(形成六员环)。交酯与其他酯一样,与酸或碱共热时,易分解成原来的醇酸。如丙交酯的形成。

β-醇酸脱水----α,β-不饱和酸(形成共轭体系)

γ-醇酸和δ-醇酸脱水----内酯(形成五元或六元环)

内酯也具有一般酯的性质,也可以发生水解、氨解、醇解等反应。(详见下章)。

强调:醇酸的脱水规律——形成共轭体系或五元或六元环状结构。 (3)分解反应

α-羟基酸与稀硫酸共热,羧基和α-碳原子之间的键断裂,生成一分子醛(或酮)和一分子甲酸。

(4)氧化反应

比较:醇分子中的羟基和醇酸分子中的羟基的氧化性能的不同。

α-醇酸分子中的羟基因受羧基的-I 的影响,比醇中的羟基容易氧化。例如,稀硝酸一般不能氧化醇,但却能氧化醇酸生成醛酸、酮酸或二元酸。

Tollens 试剂不与醇反应,却能将α-羟基酸氧化成α-酮酸。

(5)酚酸的脱羧反应(补充) 羟基在羧基邻、对位的酚酸加热至熔点以上时,分解成相应的酚和二氧化碳。 人体内糖、油脂和蛋白质等物质代谢产生的羟基酸,在酶催化下也能发生前述的氧化、脱水等化学反应

总结(10分钟):

①羧酸、取代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

②二元羧酸的受热反应和醇酸的脱水反应

思考题:

比较下列化合物碱性的强弱

1、

CH 3CH 2CCOO

Cl

Cl

CH 3CH 2CHCOO

Cl

CH 3CH 2CHCOO

CH

3

COO OH COO

CH3

COO

NO2

2、

点做习题:P442-444 (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参考资料:

①《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有机化学》(第三版)廖清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记:

1、课时安排基本合理

2、本章的难点是羧酸的酸催化和碱催化酯化反应机理。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羧化活性的测定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羧化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是光合作用中一个关键酶,它在Calvin 循环中催化中催化CO2的固定,生成2分子的3-磷酸甘油酸(3-PGA),同时它是一个双功能酶,又能催化将O2加在核桐糖-1,5-二磷酸(RuBP)上生成1分子的磷酸乙醇酸和1分子的PGA ,这两个反应的速率由O2和CO2的浓度调节[1]。分光光度酶偶联法是根据RuBP 羧化酶催化RuBP 与CO2反应产生的磷酸甘油酸与NADH 的氧化作用相偶联的原理设计的。当加入ATP 及NADH 后,NADH 在PGK 和GAPDH 的催化下氧化为NAD+,每羧化l mol RuBP 有2 mo1 NADH 被氧化,根据在波长340 nm 处光密度的变化,可测知NADH 的数量,从而算出同化CO2的值。Rubisco 羧化活性的测定可用酶偶联法将3-PGA 的变化转换为NADH 的变化来测定。 RuBP+CO2+H2O ????→?+2 M g RuBPC ,2(3-PGA) 3-PGA+ATP ?? ???→?-磷酸甘油激酶 31,3-二磷酸甘油酸+ADP 1,3-二磷酸甘油酸+NADH ??????→?-磷酸脱氢酶 甘油醛-33-磷酸甘油醛 +NAD++PO43+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2.1实验仪器 研钵、分光光度计、秒表、比色杯、冷冻离心机 2.2实验材料 小麦叶片 三、实验步骤 1.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活性额测定 1.1称取0.1 g 新鲜叶片,放于已经预冷的研钵中。 1.2加入1 mL ,4℃提取缓冲液(50 mM Tricine-NaOH pH 7.9, 0.1% PVP-40, 5 mM MgCl2)冰上研磨,(缓冲液分3次加入,第一次0.5ml ,剩下两次分别0.25ml 将研钵冲洗干净),将研好的样品装入1.5ml 的离心管中,放于冰盒中。12000 g ,4℃,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备用。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需要的主观条件; 3、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人梦想与实现伟大中国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社会性,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抛开社会和他人的纯粹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因此,把自己放在社会

中,放在集体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2)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用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教学重点: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学难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走进刘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羧酸练习及答案

第十二章羧酸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5)4-methylhexanoic acid (6)2-hydroxybutanedioic acid (7)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 答案: (1)3-甲基丁酸(2)3-对氯苯基丁酸(3)间苯二甲酸(4)9,12-十八二烯酸 (5)(6) (7)(8) 2.试以方程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1)乙醇(2)三氯化磷(3)五氯化磷(4)氨(5)碱石灰热熔答案: 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甲酸、乙酸和乙醛;(2)乙醇、乙醚和乙酸; (3)乙酸、草酸、丙二酸;(4)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 答案:

4.指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答案: 5.完成下列转变: (1)CH2=CH2→CH3CH2COOH (2)正丙醇→2-甲基丙酸(3)丙酸→乳酸(4)丙酸→丙酐 (5)溴苯→苯甲酸乙酯 答案:

6. 化合物甲、乙、丙的分子式都是C3H6O2, 甲与碳酸钠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乙和丙不能, 但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后可水解, 在乙的水解液蒸馏出的液体有碘仿反应, 试推测甲、乙、丙的结构。 答案: 由题意推知:甲与碳酸钠作用放出二氧化碳说明甲为丙酸CH3CH2COOH;乙的水解液蒸馏出的液体有碘仿反应,说明乙的水解产物中有乙醇,即乙为甲酸乙酯HCOOC2H5;则丙为乙酸甲酯(水解后的产物乙酸和甲醇都不能发生碘仿反应) CH3COOCH3。 7.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酸和碱. (1) 二甲醚和无水三氯化铝; (2) 氨和三氟化硼; (3) 乙炔钠和水 答案: 按Lewis酸碱理论:凡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称为酸,凡可给予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成为碱。所以这三组物质中,无水三氯化铝,三氟化硼和水是Lewis酸,而二甲醚,氨和乙炔钠为Lewis 碱。 8.(1) 按照酸性降低的次序排列下列化合物: ①乙炔、氨、水; ②乙醇、乙酸、环戊二烯、乙炔 (2) 按照碱性降低的次序排列下列离子: 答案: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2203 规格:100管/96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EPC(EC 4.1.1.3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细胞中,是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对三羧酸循环的运转起重要调节作用。 测定原理: 生成草酰乙酸和HPO42-,苹果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草酰PEPC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O 2 乙酸和NADH生成苹果酸和NAD+,在340nm测定NADH减少速率,计算PEPC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15 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20℃保存; 试剂三:原液10μL×1支,4℃保存; 试剂三:稀释液5mL×1瓶,4℃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和加样表: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 (1)在试剂二瓶中加入10mL试剂一和7mL蒸馏水充分混匀,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2)试剂三工作液的配制:将试剂三原液:试剂三稀释液=1μL:329μL稀释,混匀,用多少配多少。 (3)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20μL试剂三、170μL试剂二,混匀,立即记录340nm处20s时的吸光值A1和5min20s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PEPC活性计算: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页,共2页

第十二章 羧 酸

第十二章 羧 酸 授课对象: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药学 学时安排:3h 教 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2005年5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酸性及羧酸衍生物的生成: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生成;α-H 的卤代反应;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2、熟悉二元酸的受热反应。 3、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的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 1、羧基及羧酸根离子的结构。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羟基酸的脱水反应。 三、教学难点 羧酸的酸催化和碱催化酯化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拟具体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电子效应和与醛、酮羰基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羧基以及羧酸根离子的结构以及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 2、精讲多练,适当时候结合习题中的难点讲解。 五、教具 电脑、投影仪、Powerpoint 课件、教鞭。 六、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导言: 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 )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羧酸分子中的烃基上的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取代羧酸。本章只讨论取代羧酸中的羟基酸。 12.1 羧 酸(Carboxylic Acids ) R C G O G=-O R (烃氧基)酯G=-O C R (酰氧基)酸酐O G=-N H 2(氨基)酰胺G=X (卤素)酰卤

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羧酸的结构(重点) 羧基中的碳原子为sp2杂化,三个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氧和另一个碳或氢形成3个σ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与一个氧的p轨道形成π键,这个π键与另一个氧的p轨道可以形成p—π共轭。 p—π共轭的结果(与醛、酮的羰基碳比较): ①降低了羧基中羰基碳的正电性,所以,羧基一般不能进行亲核加成反应。 ②增加了羧基中羟基的氧氢键的极性,有利于氢的离解,所以羧酸有明显的酸性。 羧酸根负离子中的p—π共轭作用更强,负电荷平均分配在两个氧原子上,因而C-O键完全平均化。 (二)分类 按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 按羧基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按烃基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酸或不饱和酸等。 (三)命名 1、结构比较简单的羧酸常用普通命名法。例如:甲酸、乙酸、丙酸等。 2、结构复杂的羧酸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例如:α-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等。 3、俗名:羧酸的名称常用俗名。俗名通常根据来源而得。如蚁酸(甲酸)、醋酸(乙酸)、草酸(乙二酸)、苯甲酸(安息香酸)等。 酰基:羧酸分子中除去羧基中的羟基后剩下的部分称为酰基。举例说明。 羧酸的英文命名(补充内容):后缀oic acid。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结构:草酰基、肉桂酸。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介绍状态、熔点和沸点的变化规律(饱和酸与不饱和酸的区别,单数碳原子与偶数碳原子的区别,与分子量相近的其它化合物比较) 练习: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哪一个沸点最高? (1)正丁酸、异丁酸(2)丁烷、丙醛、正丙醇、乙酸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和成盐 羧酸具有明显的酸性。 饱和一元羧酸是一种弱酸,其pKa为3—5,比碳酸强,所以,它既能与NaOH 反应又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羧酸盐。 酸性:羧酸> 碳酸>苯酚 思考题:如何分离和鉴别苯甲酸和苯酚

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十二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 用系统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 3CHCOOH CH 3 (2) CH 3CHCHCOOH Br CH 2CH 3 (3) C H CH 3CH 2 COOH H (4) C C H H COOH (5) COOH COOH (6) COOH CHO (7) CH 3CH(COOH)2 (8) H 2C CH 2 C O O 2 O (9) CICH 2CH 2COOC 6H 5(10) O C O (11) HC N(CH 3)2 O (12) CH 2 C CH 2 C N Br O O (13) CH 3CHCCI CH 3 O (14) CH 3CH 2CHCH 2CONHCH 3 CH 3 (15) C 2H 5OCCI O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顺-2-丁烯酸 (2)3-苯基-2-溴丙酸 (2)反-4-叔丁基环己烷羧酸 (4)庚酰氯 (5)邻苯二甲酸酐 (6)碳酸二异丙酯 (7)戊内酰胺 (8)N ,3-二乙基己酰胺 (9)α-苯丙酸苯酯 3. 比较下列化合物酸性的强弱:

(1) CH 3CHCOOH; CH 3CHCOOH; CH 2CH 2COOH F Br Br (2) CH 2CH 2CH 2COOH;HOOCCH 2CH 2COOH;HOOCCH CHCOOH (3) CH 3CH 2COOH;HC CCOOH; CH 2 CHCOOH; N CCOOH (4) COOH NO 2 NO 2 ; COOH ; COOH NO 2 ; COOH CH 3 (5) H 3NCH 2COOH; HOCH 2COOH; HSCH 2COOH + 4.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1) CH 2CO 2H CH 2CO 2H ΔBa(OH)2 ? (2) (CH 3)2CHOH + CH 3 C CI O ? (3) HC C HC C O O O + CH 3CH 2OH ? (4) CH 2C CH 2 C O O O + 2NH 3 ? (5) 2CH 3CH 2COC 2H 5 O ?NaOC H (R)-2- 辛醇 (S)-2-辛胺(R)-2-辛胺 (16) 5. 完成下列反应: (1) (CH 3)3C CI Mg,无水乙醚 ? CO 2 ? H 3O ?+ (2) CH 3COOH ? 2 ?322

第12章 羧酸习题参考答案

第12章 羧酸习题参考答案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 (2) CH 3CHCH 2COOH 3 Cl CHCH 2COOH CH 3 3-甲基丁酸 3-对氯苯基丁酸 (3) (4) COOH COOH CH 3(CH 2)4CH CHCH 2CH CH(CH 2)7COOH 间苯二甲酸 9,12-十八碳二烯酸 (5)4-methylhexanoic acid (6)2-hydroxybutanedioic acid O OH O HO O OH OH < (7)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 O HO Cl O OH 2、 试以方程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1)乙醇 (2)三氯化磷 (3)五氯化磷 (4)氨 (5)碱石灰热熔 (1)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 O (2) CH 3COOH PCl 3 +CH 3Cl O 33 +H 3PO 3 (3) CH 3COOH PCl 5 +CH 3 Cl O +POCl 3HCl +

(5)CH3COOH CH4Na2CO3 +2NaOH CaO++H 2 O 】 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甲酸、乙酸和乙醛 甲酸 乙酸 乙醛 NaHCO3 有CO2 有CO2 (—) KMnO4褪色 (—) (2)乙醇、乙醚和乙酸 CH3CH2OH CH3COOH C2H5OC2H5Na2CO3 溶液 (+)有气体产生 (—) (—) (-) (+)黄色沉淀 I2+NaOH (3)乙酸、草酸和丙二酸 (4)丙二酸、丁二酸和己二酸 4、完成下列转变。 ? (1) CH2CH2CH3CH2COOH H2C=CH HBr CH 3 CH2NaCN 3 CH2H3O CH3CH2COOH (2)正丙醇→2-甲基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简介: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是C4植物和CAM植物固定CO2的关键酶,为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在植物和细菌中广泛存在,在动物及丝状霉菌中缺乏此酶。大肠杆菌中的酶分子量约36万的四聚体,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可为乙酰辅酶A活化,可受天门冬氨酸抑制。此酶是变构酶,主要功能为供给三羧酸循环以草酰乙酸,另外也与C4植物光合二氧化碳固定反应(C4二羧酸循环)及景天科植物的苹果酸形成(景天酸代谢)等有关。 Leagen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检测原理是利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为一种的酶显色底物,在弱碱条件下,PEPC催化PEP,形成草酰乙酸(OAA),OAA在MDH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苹果酸(Mal)。在碱性条件下每吸收1分子CO2伴随1分子NADH氧化,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处吸光度的变化,计算出NADH的消耗速率进一步推算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水平。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植物样本、血清等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研钵或匀浆器 2、离心管或试管 3、低温离心机 4、恒温箱或水浴锅 5、比色杯编号 名称TE0453 50T Storage 试剂(A): PEPC Lysis buffer 500ml 4℃避光试剂(B): PEPC Assay buffer40ml 4℃ 试剂(C): PEP Solution 3.5ml -20℃ 试剂(D): MDH Solution 3.5ml -20℃ 试剂(E): NADH 2支-20℃ 使用说明书1份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理念】 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让学生参与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形成认知,使学生形成践行的愿望,提高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关注社会大事,关注生活,正确处理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成功、机遇与挑战的关系,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特别是明确主观条件。 2.能力目标。 在生活与学习中能运用哲学思维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养成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的良好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学生参与为主,教师重在引导。 【教学过程】 一、复旧导新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根本途径 视频展示:莫振高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问:人生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将学生分成方阵,抢答。 教师小结:根本途径 1.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其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材料的第一段体现自我的价值,第二段体现社会价值。 这里就涉及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人生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的问题。 (二)客观条件 视频展示:小鲜肉鹿晗的成长经历 学生活动: 带着下面三个问题去阅读教材第85~89页内容。 教师板书: 1.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有哪些?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请说出有哪些客观条件? 3.实现人生观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请说出有哪些主观条件? (让学生分出方阵抢答略。)

第12章羧酸分解

第12章 羧酸 §12.1 羧酸的分类、结构与命名 12.1.1 结构和分类 1 、定义 分子中含有C OH O 基团(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 2、羧酸的结构通式:R-COOH (-R=烷基或芳基) 3、羧酸(RCOOH)的分类方法 ? 按照羧基连的烃基构造: ? 按照分子中羧基的数目: 脂肪族羧酸(饱和及不饱和) 一元羧酸 脂环族羧酸 二元羧酸 芳香族羧酸 多元羧酸 其中链状的一元羧酸(包括饱和的及不饱和的)通称为脂肪酸 12.1.2 命名 1、系统命名法 A 、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1)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碳数称“某酸”; 2)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编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取代基的位置; 3)并将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写于酸名前。 如: C H 3 C H 2 C H 2 C O O H 丁酸 C H 3 C H C H 3 C H C H 3 C H 2 C O O H 3 , 4 - 二甲基戊酸 β , γ - 二甲基戊酸 1 2 3 4 5 α β γ B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1)选择包括羧基碳原子和各C=C 键的碳原子都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某酸”或“某烯(炔)酸”; 2)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编号; 3)在“某烯(炔)酸”前并注明取代基情况及双键的位置。 如: CH 3C CH CH CH 3 CH 3 COOH C C COOH HOOC H H

2, 4–二甲基–3–戊烯酸 (E ) –丁烯二酸 3-苯基丙烯酸 C 、脂环族羧酸的命名 1)羧基直接连在脂环上时,可在脂环烃的名称后加上“羧酸或二羧酸”等词尾; 2)不论羧基直接连在脂环上还是在脂环侧链上,均可把脂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如: D 、芳香族羧酸的命名 1)以芳甲酸为母体; 2)若芳环上连有取代基,则从羧基所连的碳原子开始编号,并使取代基的位次最小。 如: E 、二元酸的命名 选包括两个羧基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二酸”。 如: 2 、普通命名法(适用于简单结构羧酸) 1)选含有羧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2)取代基的位置从羧基邻接的碳原子开始,用希腊字母表示,依次为α,β,γ,δ,ε等,最末端碳原子可用ω表示。 如: §12.2 羧酸的物理性质 1、物态:C 1~C 3刺激臭味液体; C 4~C 9腐败气味油状液体; C 10以上羧酸为固体。 注意:羧基在芳烃侧链上,以脂肪酸为母体!

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紫外分光光度法

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紫外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730 规格:50T/48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11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3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0mL×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瓶,-20℃保存;临用前加入5mL蒸馏水溶解;可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试剂四:粉剂×1瓶,-20℃保存;临用前加入5mL蒸馏水溶解;可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试剂五:液体5mL×1瓶,4℃保存; 试剂六:液体10μL×1支,4℃保存; 试剂六稀释液:液体10mL×1支,4℃保存。 产品简介: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EC 6.4.1.1)广泛存在于动物、霉菌和酵母的线粒体中,但在植物体和大部分细菌中却不含此酶。是供给草酰乙酸的主要补充反应,是糖异生过程的第一个限速酶。 和水生成草酰乙酸、ADP和Pi,苹果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草酰乙酸PC不可逆的催化丙酮酸、ATP、CO 2 和NADH生成苹果酸和NAD+,在340nm下测定NADH氧化速率,即可反映PC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低温离心机、水浴锅、1mL石英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研钵/匀浆器、冰和蒸馏水。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1称取约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mL提取液,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24℃1000g离心10min。 3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11000g离心15min。

4上清液即胞浆提取物,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PC(此步可选做,可以判断线粒体提取效果)。 5在沉淀中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功率20%,超声5秒,间隔10秒,重复12次),用于PC活性测定,并且用于蛋白含量测定。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试剂一用前37℃孵育15min。 3、临用前按试剂六:试剂六稀释液=1:660(V:V)的比例稀释试剂六备用,现用现配。 4、工作液的配制:按照试剂二:试剂三:试剂四=2:1:1的体积比例充分混匀,现用现配。 5、操作表: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 试剂名称(μL)空白管测定管 试剂一450450 工作液320320 试剂五8080 试剂六100100 样本50 蒸馏水50 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分别加入上述试剂,充分混匀后于340nm处测定10s时的吸光值A1,迅速置于37℃(哺乳动物)水浴2min,拿出迅速擦干测定130s时的吸光值A2,计算△A测定管=A1测定-A2测定,△A空白管=A1空白-A2空白,△A=△A测定管-△A空白管。空白管只需做一次。 PC活性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毫克蛋白每分钟消耗1nmol的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PC酶活(U/mg prot)=△A÷(ε×d)×109×V反总÷(V样×Cpr)÷T=1607×△A÷Cpr ε:NADH摩尔消光系数,6.22×103L/mol/cm;d:比色皿光径,1cm;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1×10-3L;V样:反应体系中样本体积,0.05mL;Cpr:样本蛋白浓度,mg/mL;T:反应时间:2min;109:单位换算系数,1mol=109nmol。 注意事项: 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先取1-2个样做预实验,△A大于0.8时,建议将粗酶液用提取液稀释后 再进行测定。当△A小于0.01时,可以延长反应时间(5min或10min)来测定。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过程与方法: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学习重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三、学习难点: 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根本途径--立足实践)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六、知识梳理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第十二章 羧 酸

第十二章羧酸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羧酸的命名。 2、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3、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4、掌握羧酸的制备,了解羧酸的来源; 5、掌握二元羧酸和取代酸的化学性质; 6、了解一些重要的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取代酸; 7、理解酸碱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分子中具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羧酸。它的通式为RCOOH。 ⒈分类: ⒉命名: 由它的来源命名:甲酸最初是由蚂蚁蒸馏得到的,称为蚁酸。乙酸最初是由食用的醋中得到,称为醋酸。还有草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

系统命名:含羧基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酸. 编号从羧基开始. 3,4-二甲基戊酸 3-甲基-2-丁烯酸 芳香族羧酸可以作为脂肪酸的芳基取代物命名: 羧酸常用希腊字母来标名位次,即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α,其余位次为β、γ…,距羧基最远的为ω位。 Δ表示烯键的位次,把双键碳原子的位次写在Δ的右上角。 二元酸命名: 第二节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一、羧酸的物理性质 饱和一元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似的醇还高。甲酸分子间氢键键能为30kJ/ mol,乙醇分子间氢键键能则为25kJ/mol。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饱和一元酸的熔点比邻近两个奇数碳原子酸熔点高。主要原因是含偶数碳原子的酸对称性强。晶格排列紧密,它们之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故熔点高。羧酸中的羧基是亲水基团,与水可以形成氢键。烃基是憎水的。 二、羧酸的光谱性质: IR:对于氢键缔合的羧基,其-OH吸收峰在2500~3000cm-1,强的光谱带。一般液体及固体羧酸以二缔和状态存在。 2500-3000cm -1(强而宽,缔合的),C=O在1700-1725cm-1 NMR:-COOH的H原子δ=10.5~12ppm。这是由于羧酸中羧基的质子两个氧的诱导作用,屏蔽大大降低,化学位移出现在低场。 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 -COOH中的C=O 失去了典型的羰基的性质。p—π共轭使羰基碳正性减弱,如与羰基试剂HONH2不发生反应。-OH的酸性比醇的O-H酸性强。 原因:⑴p—π共轭使羟基氧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羟基之间的电子更靠近氧原子,O-H键减弱,H+易离去。⑵-COOH中的 H+离去后,(-CO2-)P—π共轭更完全,键长平均化(甲酸钠的X射线测定表明,碳氧键长均等)使体系更稳定,因此,羧酸的H+更易离去,生成更稳定的羧酸负离子。 一、酸性 在水溶液中可建立如下平衡: 羧酸中和当量:用标准碱进行滴定所测得的酸得当量。 中和当量=羧酸分子量/分子中羧酸数目 羧酸的中和当量=羧酸样品重量(g)乘上1000 二、羧基上-OH的取代反应 羧酸中的羟基被-OR,-NH2,-X,取代可生成酯、酰胺、酰卤、酸酐。 ⒈成酯反应: 这个反应的特点是可逆反应。提高酯的产量的措施: 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用过量的醇或用过量的酸都能完全酯化。有机合成中,常常选择合适的原料比例,以最低经济的价格,来得到最好的产率。 ⑵除去反应的水。在酯化过程中采用共沸点等方法,随时把水蒸出除去,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酯化反应的两种途径:

第十二章羧酸

CH 3CH CH COOH COOH HOOC 第十二章 羧 酸 ●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羧酸的结构、命名法、化学性质及其制法; 2、了解二元羧酸及羟基酸的特性。 ● 教学重点 羧酸化学性质及其制法。 ● 教学难点 羧酸化学性质及其制法。 ● 教学时数:6 ●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2、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3、启发式教学。 ● 教学内容 分子中具有羧基 的化合物,称为羧酸。它的通式为RCOOH 。一元 饱和脂肪羧酸的通式为C n H 2n O 2。羧酸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的产物称为取代酸(如卤代酸、羟基酸、羰基酸、氨基酸等)。许多羧酸在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羧酸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 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1羧酸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可把羧酸分为脂肪羧酸(饱和脂肪羧酸和不饱和脂肪羧酸)、脂环羧酸(饱和脂环羧酸和不饱和脂环羧酸)、芳香羧酸等;根据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又可把羧酸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等。例如: 脂肪羧酸 一元羧酸 脂环羧酸 芳香羧酸 二元羧酸 多元羧酸 CH 3COOH CH 2CH 2COOH COOH COOH CH 2CH 2COOH COOH COOH COOH HOOC C C H COOH H COOH

CH 3 CH CH COOH COOH HOOC HOOC CH 2COOH CH 2 COOH CH 2HOOC [小结]: 1.2羧酸的命名 羧酸的命名方法有俗名和系统命名方法两种。 俗名是根据羧酸的最初来源命名。 甲酸最初是由蚂蚁蒸馏得到的,称为蚁酸。乙酸最初是由食用的醋中得到,称为醋酸。还有草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等。 脂肪族一元羧酸的系统命名方法与醛的命名方法类似,即首先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酸”。从含有羧基的一端编号,用阿拉伯数字或用希腊字母(α、β、γ、δ…)表示取代基的位置,将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写在主链名称之前。例如: 3-甲基丁酸 或 β-甲基丁酸 脂肪族二元羧酸的系统命名是选择包含两个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 碳原子数称为“某二酸”,把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写在“某二酸”之前。例如: 乙二酸 丙二酸 丁二酸 甲基丁二酸 不饱和脂肪羧酸的系统命名是选择含有重键和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 据碳原子数称为“某烯酸”或“某炔酸”,把重键的位置写在“某”字之前。例如: 3-甲基-2-丁烯酸 2-丁烯酸(巴豆酸) CH COOH CH 2CH 3CH 3CH 3 CH COOH COOH 2

第12章 羧酸习题参考答案

第12章 羧酸习题参考答案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 (2) CH 3CHCH 2COOH 3 Cl CHCH 2COOH CH 3 3-甲基丁酸 3-对氯苯基丁酸 (3) (4) COOH COOH CH 3(CH 2)4CH CHCH 2CH CH(CH 2)7COOH 间苯二甲酸 9,12-十八碳二烯酸 (5)4-methylhexanoic acid (6)2-hydroxybutanedioic acid O OH O HO O OH OH (7)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 O HO Cl O OH 2、 试以方程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1)乙醇 (2)三氯化磷 (3)五氯化磷 (4)氨 (5)碱石灰热熔 (1)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浓硫酸 +H 2O (2) CH 3COOH PCl 3 +CH 3Cl O 33+H 3PO 3 (3) CH 3COOH PCl 5 +CH 3Cl O +POCl 3HCl +

(5) CH 3COOH CH 4Na 2 CO 3+2NaOH CaO ++H 2O 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甲酸、乙酸和乙醛 甲酸乙酸乙醛 NaHCO 3 有 CO 2有 CO 2(—) KMnO 4 褪色(—) (2)乙醇、乙醚和乙酸 CH 3CH 2OH CH 3COOH C 2H 5OC 2H 5Na 2CO 3溶液 (+)有气体产生 (—) (—)(-) (+)黄色沉淀I 2+NaOH (3)乙酸、草酸和丙二酸 (4)丙二酸、丁二酸和己二酸 4、 完成下列转变。 (1) CH 2 CH 2 CH 3CH 2COOH H 2C=CH HBr CH 3CH 2NaCN 3CH 2H 3O CH 3CH 2COOH (2)正丙醇→2-甲基丙酸

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96T 检测范围:0.8 U/ml-24 U/m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植物组织,细胞及其它相关样本中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植物苹果酸酶(malic enzyme)水平。用纯化的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再与HRP标记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入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为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浓度。 试剂盒组成: 1 30倍浓缩洗涤液20ml×1瓶7 终止液6ml×1瓶 2 酶标试剂6ml×1瓶8 标准品(48U/ml) 0.5ml×1瓶 3 酶标包被板12孔×8条9 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4 样品稀释液6ml×1瓶10 说明书1份 5 显色剂A液6ml×1瓶11 封板膜2张 6 显色剂B液6ml×1瓶12 密封袋1个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活性。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标在小试 管中进行稀释。 24U/ml 5号标准品150μl的原倍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提取液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提取液 简介: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是C4植物和CAM 植物固定CO 2的关键酶,为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在植物和细菌中广泛存在,在动物及丝状霉菌中缺乏此酶。大肠杆菌中的酶分子量约36万的四聚体,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可为乙酰辅酶A 活化,可受天门冬氨酸抑制。此酶是变构酶,主要功能为供给三羧酸循环以草酰乙酸,另外也与C4植物光合二氧化碳固定反应(C4二羧酸循环)及景天科植物的苹果酸形成(景天酸代谢)等有关。 Leagen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提取液主要用于裂解植物组织,提取样品中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该试剂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组成: 自备材料: 1、蒸馏水 2、离心管或试管 3、匀浆器或研钵 4、低温离心机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取植物组织清洗干净,切碎。 2、加入预冷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提取液,冰浴情况下充分匀浆或研磨。 3、经纱布或滤纸过滤,留取滤液待用。 3、离心,留取上清液。 4、冻存,用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检测或其他用途。 计算: 组织或植物粗酶液获得率(ml)=上清液体积(ml)/组织或植物质量×100% 注意事项:编号 名称CS0421 Storag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提取液 500ml 4℃使用说明书1份

1、待测样品中不能含有磷酸酶抑制剂,同时需避免反复冻融。 2、所测样本的值高于标准曲线的上限,应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提取液稀释样品后 重新测定。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6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CC0007磷酸缓冲盐溶液(10×PBS,无钙镁) CS0001ACK红细胞裂解液(ACK Lysis Buffer) DC0032Masson三色染色液 DF0135多聚甲醛溶液(4%PFA) NR0001DEPC处理水(0.1%) PS0013RIPA裂解液(强) TC1167尿素(Urea)检测试剂盒(脲酶波氏比色法)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新人教版)(二)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4) 第三框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即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问题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 ◇课堂探究:(1)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为什么把奋不顾身 地工作着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2)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探究提示:(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 任和贡献,一个人在劳动 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2)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有些人 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但如果不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不能 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水 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在这里主要阐释了为什么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共讲两点:(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 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 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 自己的价值。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科班补充::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 基本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表现,是人之为人的内在 本性。 ◇课堂练习: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 ( )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②人只有在劳动中, 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 A.①②③ h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课本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 讲的 ◇课堂探究:(1)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 快乐和幸福? (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 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 ◇探究提示:(1)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雷锋把为人民做

丙酮酸羧化酶(PC)试剂盒使用说明

丙酮酸羧化酶(PC)试剂盒使用说明 货号:BC0730 规格:50管/48样 产品内容: 提取液: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47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支,4℃保存; 试剂三:粉剂×1支,-20℃保存; 试剂四:粉剂×1支,-20℃保存; 产品说明: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EC6.4.1.1)广泛存在于动物、霉菌和酵母的线粒体中,催化丙酮酸、ATP、CO2和水生成草酰乙酸、ADP和Pi,是糖异生过程的第一个限速酶,在保证血糖的动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PC催化丙酮酸、ATP、CO2和水生成草酰乙酸、ADP和Pi,苹果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草酰乙酸和NADH生成苹果酸和NAD+,在340nm下测定NADH氧化速率,即可反映PC活性。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1mL石英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样本的前处理 组织、细菌或细胞中胞浆蛋白与线粒体蛋白的分离: 1、称取约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用冰浴匀浆器或研 钵匀浆。

2、将匀浆600g,4℃离心5min。 3、弃沉淀,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11000g,4℃离心10min。 4、上清液即胞浆提取物,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PC(此步可选做)。 5、在步骤④的沉淀中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 秒,间隔10秒,重复30次),用于线粒体PC活性测定。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将试剂二和试剂三转移到试剂一中混合溶解待用;置于37℃ (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预热5分钟;用不完的试剂4℃保存一周; 试剂四的配制:在试剂四瓶中加入2.5mL蒸馏水充分溶解待用;用不完的试剂4℃保存一周; 3、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加入50μL样本、50μL试剂四和900μL工作液,立即混匀, 记录340nm处初始吸光值A1和2min后的吸光值A2,计算A=A1-A2。 注意:在该试剂盒中,若ΔA大于0.5,需将样本用提取液稀释适当倍数后测定,使ΔA小于0.5可提高检测灵敏度。计算公式中乘以相应稀释倍数。 PC活性计算: (1)按样本蛋白浓度计算 单位定义:每mg组织蛋白每分钟消耗1nmol 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PC(U/mg prot)=[ΔA×V反总÷(ε×d)×109]÷(V样×Cpr)÷T=1608×ΔA÷Cpr (2)按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定义:每g组织每分钟消耗1nmol 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PC(U/g鲜重)=[ΔA×V反总÷(ε×d)×109]÷(W×V样÷V样总)÷T=1608×Δ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