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各有关的叙述,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是因为加油站内有很多的油分子,油分子易燃烧发生爆炸,是利用了油的化学性质,故A错;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说的是物质的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铁生锈生成了一种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是碱式碳酸铜分解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利用其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氯化钠B.取用氯化钠

C.量取水D.蒸发滤液

【答案】C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B、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药品,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以免高温的蒸发皿烫到手,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点睛:

蒸发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

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水利发电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答案】B

【解析】

A、牛奶变酸有新物质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通过水的流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是化学性质,用于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气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制冷剂;C 生石灰遇水,和水反应放热,化学性质,用作干燥

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选A

6.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

7.下列我国古老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酒的酿造 B.石膏的雕刻 C.陶瓷的烧制 D.钢铁的冶炼

【答案】B

【解析】A.酿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石膏的雕刻过程中仅仅是外形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钢铁的冶炼,是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

D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A、由于绿色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故A错误;B、由于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C、由于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故D正确,故选A。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D.移走蒸发皿

【答案】B

【解析】

A.过滤操作中注意事项较多,可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液面低于滤纸边远、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榜上、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中间、漏斗下端靠在烧杯的内壁上,无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B.液体药品的取用时,瓶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B正确;C.酒精灯使用中经常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包括查灯芯是否齐整、酒精是否适量、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就酒精、不可吹灭等,故C错误;D.移走加热的蒸发皿需要用坩埚钳完成,以防烫伤,故D错误;故选B。

10.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

n n

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就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颗粒,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 的说法不正确;

B 、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B 的说法不正确;

C 、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因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故C 的说法正确;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故D 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

11.醋酸CH 3COOH 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 .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 B .甲和乙中酸都过量 C .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 D .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则两种质量相同的酸完全反应,因此设酸的质量都为m ,生成的氢气分别为x 、y ,则:

24

42H SO +Mg==MgS 9O H x

+82m

982=m x m x=49

33222CH COOH +Mg CH COO Mg+H ()1202m

y

1202=m y m

y=60

显然二者的质量比不是6: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甲和乙中酸都过量,说明镁完全反应,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乙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因此可以符合6:5,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 、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乙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因此不符合6: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情况的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分析计算。

12.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活性炭净水

C .煤制煤气

D .干冰降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

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海水晒盐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活性炭净水是将水和一些颜色、异味等可溶性杂质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煤制煤气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了一氧化碳等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降雨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水蒸汽变成液态的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小苏打焙制糕点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是利用几种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A选项错误;

B、小苏打焙制糕点的过程中,由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B选项正确;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

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D。

14.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观察C.假设D.做结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A不正确;

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B不正确;

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C正确;

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D不正确。故选C。

15.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答案】A

【解析】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B、加入药品后,要先预热,后对准药品加热,故错误;

C、收集气体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故错误;

D、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后停止加热,故错误。故选A。

1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根据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7.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酿制甜酒B.煤炭燃烧C.瓷器破碎D.钢铁生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18.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

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

19.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0.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则取出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

A.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由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实际比30mL小;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实际大于20mL,所以取出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选C.

考点:量筒的使用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word)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2.“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 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B 点睛: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 1、研究一个自然现象或社现象常常需多学科参加,但各学科都有所侧重,下列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股票市场上的牛势或熊势B.5号飞船在太空中由椭圆形轨道变为圆形轨道 C.禽流感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D.超导材料的研制 2、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的下端要紧贴试管的内壁 B、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干燥的固体可以直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D、使用试管夹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C.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D.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错误的操作是:() A.必须使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B.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为了防止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垂直试管 D.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6、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右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 现象是( ) 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C.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D.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7、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5.3g B.5.1g C.5.0g D.4.9g 8、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B.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物质机械运动的规律 9.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docx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 A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闻药品气味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 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标签未朝向手心,错误,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避免沾在试 管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下列不涉及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一、选择题 1.(07济宁)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 ...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07重庆长寿区)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3.(07常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4.(07常州)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5. (07成都)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 6. (07济南)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 7. (07上海)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 B、生铁 C、烧碱 D、空气 8. (07苏州)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弹簧夹B.坩埚钳C.铁夹D.试管夹 9. (07苏州)实验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以下操作不当 ....的是 A.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其纯度 B.刚从酒精灯火焰上撤下的试管应放在石棉网上 C.将鼻孔直接凑到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口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0. (07苏州)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A.B.C.D. 11. (07金华)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020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下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 A.烧制陶瓷B.黑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 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A.试管口B.中下部C.中上部D.正中间 3.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氧气不易溶于水D.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你认为下列能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5.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B.西瓜榨成汁C.残雪化成水D.高粱酿成酒 6.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7.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8.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 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 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 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 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 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 9.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0.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 11.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家庭烧煤取暖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D.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含中考真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测 试含中考真题新人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本题20小,共6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2年浙江台州)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冰雪消融 B.钢铁生锈 C.玻璃破碎 D.灯丝发光 2.下列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研制新药物 ②使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③研制新型半导体材料 ④研制印染工业中的新型染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 ②③④ 3.(2012年广西桂林)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 用到的是( ) A B C D 4.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 A B C D 5.家庭厨房中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未吃完的饭菜变馊 B .天然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水沸腾 D .菜刀生锈

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7.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A.发热发光B.生成新物质C.颜色发生变化 D.状态发生变化 8.箫音同学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 B.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覆盖一层均匀的水膜 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 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9.(2012年湖南娄)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以下是一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1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着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附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变化中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酒精挥发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④矿石粉碎⑤湿衣服 晾干⑥铁钉生锈⑦煤燃烧⑧火药爆炸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⑥⑦⑧ D. ③⑥⑧ 2 (2014·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纸张燃烧 C.汽油挥发 D.水变成水蒸气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C.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 D. 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4 (2014·江苏连云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聚沙成塔D.百炼成钢 5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 镁带燃烧,铁生锈 C. 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6 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 是() A. 产生火焰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 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7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 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 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答案】B 【解析】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 故选B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4.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 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 5.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苹果腐烂D.人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B 点睛: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4.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走进化学世界质量检测试题(word)1

走进化学世界质量检测试题(word)1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 选项A B C D 大图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将导管的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如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题目要求选择双手离开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应观察到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所以应选C项。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氯化钠B.取用氯化钠 C.量取水D.蒸发滤液 【答案】C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B、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药品,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以免高温的蒸发皿烫到手,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点睛: 蒸发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炼钢B.铜制作导线C.硫酸除铁锈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 【答案】B 【解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氧气炼钢,氧气具有助燃性;B、铜制作导线,具有导电性; C、硫酸除铁锈,具有酸性; 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选B。 点睛∶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4.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托盘天平C.量筒D.玻璃棒 【答案】B 【解析】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液体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量取时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稀释用烧杯和玻璃棒,没有用到托盘天平,故选B 5.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矿石粉碎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6.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作出结论 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伦敦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为-℃,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C.着火点为450 ℃,易燃 D.无色气体 10.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试管 11.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10《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 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让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10mL液体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6.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 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灾难 7.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8.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石蜡受热会熔化 C.酒精挥发 D.氧气能变成淡蓝色液氧 9.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0.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 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g B.15.0g C.14.5g D. 14.0g 11.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1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二、填空与简答(共32分)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1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1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 n n 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就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颗粒,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 的说法不正确; B、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B的说法不正确; C、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因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故C的说法正确;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故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 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 3.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 4.下列我国古老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酒的酿造 B.石膏的雕刻 C.陶瓷的烧制 D.钢铁的冶炼 【答案】B 【解析】A.酿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石膏的雕刻过程中仅仅是外形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钢铁的冶炼,是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0=20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我国古代有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是( )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 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 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 好的卫生习惯呢?( )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液体药品D.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出,再伸入液体内吸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性质类别用途 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化学性质制作叶脉书签 B液氮汽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保护气 C生石灰遇水放热物理性质用作干燥剂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是化学性质,用于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气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制冷剂;C 生石灰遇水,和水反应放热,化学性质,用作干燥 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选A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 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使用后应吹灭并盖上灯帽 B.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 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上,防止液体流出 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

【化学】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1 3 ,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 2.“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 3.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4.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把空气中水蒸气吸收到硫酸溶液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灯泡发光只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铁生锈后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5.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 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答案】D 【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食物被消化的时候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 人体的呼吸作用有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煤气作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 水在冰箱里结成冰,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D。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7.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 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摄入的物质也不例外,选项说法正确; 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是化学性质,用于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气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制冷剂;C 生石灰遇水,和水反应放热,化学性质,用作干燥 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选A

3.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托盘天平C.量筒D.玻璃棒 【答案】B 【解析】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液体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量取时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稀释用烧杯和玻璃棒,没有用到托盘天平,故选B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 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5.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