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课时是以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主,是继长方形和正方行的直观认识之后的深入学习,为之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年,学生开始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过渡时期。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在二年级学习的对于直线和线段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新课标的分类目标,我将教学目标分为3个方面:

(1)知识技能方面,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解决问题方面,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及小组协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通过它们的特征来辨别长方形与正方形;

)难点:让学生归纳总结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2(.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各一张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16张、三角板两块、直尺

多媒体设备、PPT

二、说教法

1、教法:本节课我会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将使用到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先向学生演示如何去通过测量、折叠等方法来发现长方形、正方形

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最后带领学生一起讨论。

2、学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和发现。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在PPT上出示一些简笔画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分析这些图片主要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出示的图片都是从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开始,逐步加工成为一个具体事物的形象,从而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下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理论依据】

通过展示图片引出主题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图形有助于将数学“生活化”,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产生亲切感。

2、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共同发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观察1(.

老师在PPT上分别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他们所发现的特征;与此同时老师引出“对边”、“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概念;

(2)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直尺等工具,来寻找合适的方法证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种特点;这里体现了教学难点,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不断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3)反馈

请各个小组说出他们组的新发现,并且请学生到投影仪上演示他是如何证明自己的发现的,小组间进行交流、补充;

(4)归纳

老师将学生的发现整理出来,之后让学生通过对比来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里体现了教学重点,既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又教会学生如何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理论依据】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抽象的几何知识,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途径感受实际事物,促进学生的有效生成。

3、练习

我将设置“智力大冲浪”环节,共包括四个关卡,即四道巩固练习题:

(1)与同桌一起,用你们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说说为什么这么拼?

(2)用六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请不同的学生在投影仪上操作,看看他们能够想出几种拼发;用十六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3)把书翻到P60,完成习题5和习题6

(4)出示各种四边形图片,让学生辨认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理论依据】

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我将练习环节25此时的课时已经进行了约

称为“智力大冲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做题的兴趣。

4、小结

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来画一幅简笔画,作为课后的作业。

四、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长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 练习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题 姓名: 得分: 一、认真读题,你一定能正确填空。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 )个角,它们都是( )角。长方形( )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 )。 2、明明围着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走了2圈,一共走了96米。这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 )米。 3、一个长方形长是10米,长是宽的2倍,宽是( )米,周长是( )米。 4、把一根4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铁丝没有剩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5、用两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6、将一张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展开后得到如右边图形。每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二、辨一辨,不粗心,在正确答案的□内打“√”或者在( )填字母。 1、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28+15+28+15 ①28+15 ②和乘2 28+15 □ □ □ 2、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6 B、7 C、8 3、用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 )种拼法。 A 、2 B 、3 C、4 4、用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A、3 B、4 C、5 D、6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 ) 3、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 4、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 5、一个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是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0厘米。( ) 6、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 ) 四、1、 算一算,求出下表中的周长、边长。 长方形正方形 长宽周长边长周长 12米9米16分米 23厘米17厘米36厘米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祝阳二中的谢玉娇。 我说课的课题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是青岛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第四节的内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求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几何中的基本作图。在几何证明、计算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所认识,因此在知识的过渡上不会有困难,只是对该结论的正确性会产生质疑。 在心理上,八年级学生独立性和表现欲较强,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与肯定,体现自身价值,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积极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学情分析和课程标准,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技能:(1)经历线段的轴对称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2)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能用尺规完成基本作图: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数学思考:(1)在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分类的必要性。(2)在探究问题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我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用尺规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探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以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说课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三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把我的理解与认识说一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在今后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画线段垂直平分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证明。 过程与方法: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几何知识的乐趣与运用美。 3、教学重点 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并给出证明。 4、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这为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提供了知识准备;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轴对称的性质,这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努力程度不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掌握存在较大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采用引导发现法 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猜想、探究、总结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新课,忆一忆;第二环节:新课探究,找一找;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做一做;第四环节:定理小结,说一说;第五环节:讲练结合,思路活;第六环节:课堂小结,谈收获;第七环节:作业布置,练一练。 第一环节:忆一忆 (1)什么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3)怎样做出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激发探究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找一找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有哪些?你会用尺规作图吗?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1)分别以端点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F. (2)作直线EF. 则EF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思考:直线EF是不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呢? (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 第三环节:做一做 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A、PB;量一量:PA、PB的长,你能发现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规律?你会证明这一结论吗? 1、让学生大胆猜测发现的结论是什么。但是,我们仅仅凭观察就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吗? 2、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交流讨论,如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易错题

一、填空题 1、一个周长2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如果另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周长和这个正方形周长相等,那么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 2、湖滨路种了一排柳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6米,小明从第一棵跑到第100棵,一共跑了( )米。 3、56比( )多38;5的( )倍是75。 4、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面的周长大约2( ) 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大约是9( ) 6、把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分成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7、小明和3个好朋友去公园玩,公园门票每张26元,一共要付( )买门票。 8、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50米,宽50米,小刚每天沿着这个操场跑2圈,小刚每天跑( )米。小刚一个星期跑5天,一个星期小刚跑了( )米。 9、小红家离学校300米,往返3次要走( )米。 10、右图是一个被分成甲、乙两部分的长方形,请你比较 两部分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二、画图题。 小芳用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你能帮她设计出不同的拼法吗?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用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每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 甲 乙

三、解决问题 1、小雨家养鸡和鸭一共100只,卖掉18只鸡后,鸡、鸭的只数一样多。请问原来的鸡、鸭各多少只? 2、小红和小芳比赛跳绳,小红3分钟跳了297下,小芳4分钟跳了368下,谁跳得更快一些? 3、一条小路的一边栽种16棵松树,每两棵松树之间栽种3颗竹子。一共栽种多少棵竹子? 4、小新家离学校850米,一天上学走到总路程的一半时发现忘带书了,于是她返回去拿书,再回学校,请问这天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5、如图是一面靠墙的长方形场地,长16米, 宽10米。现将其中划分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场地 作为鸡舍,并围上篱笆。剩下部分做菜地也围上篱笆,求(1)鸡舍的周围的篱笆是多少米?(2)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10 米 16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及练习题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周长: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宽=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 三、应用 1、用10个边长一厘米的小棒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解:长3厘米,宽2厘米. 2、将一个周长80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个同样大小、同样形状的长方形。剪成的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解:每个长方形周长是50厘米 【练习题】 1、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 2、正方形的()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 3、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 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

5、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和()。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8、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 10、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10厘米,周长是()分米。 11、长方形较长的边叫做(),较短的边叫做(),它的周长等于() 12、正方形的四条边称为(),它的四条边(),周长等于()×() 13、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米,它的周长增加()米 14、用2个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或() 15、当长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它就成了()形。()形是分外的长方形。 16、一块长方形菜地长7米,宽5米,如果长减少()米,它就会变成一块正方形地。 17、一张长方形纸凑巧可以裁成两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原来这张纸的周长是()。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说课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情况、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学习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在几何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探索,进一步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会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引入证明及运用。因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两个性质的关系。互逆对学生来说易混淆所以我把这定为重点。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在认知状况上,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了初步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其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我采用探究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也符合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学法: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由学生自己发现感受“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两个性质”通过学生自己看、想、议、练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而不是老师灌输几何图形的性质,这样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探本求源,让每位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姓名得分 一、填空(共17分)。 1、长方形有()条边,()相等,通常把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短的边叫做()。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 2、一块长方形玻璃长是10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 3、一根绳子长4米,正好绕桌子一圈,桌子的周长是()米。 4、用2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 5、一个正方形游泳池,围着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米。 6、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可能是()或()厘米,宽可以是()或()厘米,这时它的周长是()或()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5分)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2、图中有4个正方形。() 3、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4、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5、一个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和是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0厘米。()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用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种拼法。 A 、2 B 、3 C、4 2、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A、3 B、4 C、5 3、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6 B、7 C、8 4、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A、36厘米 B、16厘米 C、20厘米

初中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说课稿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说课稿) 本节课内容节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说课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的。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是学习了角平分线性质和认识了轴对称性的础上进行的。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会用尺规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3.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 3.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所以教学中应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发现知识。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义马市二中八年级备课组 今天我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们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设计思路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教学程序将是我阐述的重点。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它主要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同时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思路,并为今后在圆一章学习内心作好知识准备。因此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是:(1)能用尺规作图做已知角的角平分线;(2)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性质。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会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创设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情境,供学生操作、观察、猜想、讨论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逐步加深对角平分线的作法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把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

华兴教育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读题,你一定能正确填空。(共16分)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条边,()个角,它们都是()角。 长方形()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正方形是()的长方形 2.数学书的封面长21厘米,宽15厘米,周长是()。 3.一根绳子长4米,正好绕桌子一圈,桌子的周长是()米。 4.明明围着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走了2圈,一共走了80米。这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米。 5、明明围着一个边长为12米正方形的花坛走了2圈,一共走了()米。这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米。 6、一个长方形长是10米,长是宽的2倍,宽是()米,周长是()米。 7将一张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展开后得到如右边图形。每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一个长方形花园长是25米,宽是20米,在花园的四周铺上一圈小石头,石头路至少有()米。一位老奶奶每分钟可走9米,走完一圈要()分钟 8、把一根4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铁丝没有剩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9、(如右图)从这块长方形玻璃上裁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玻璃,这个正方形玻璃的周长是()厘米。最多能裁出()块这样的玻璃。 10、用两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11、将一张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展开后得到如右边图形。每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12.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20厘米,它是周长是()厘米 二、辨一辨,不粗心,在正确答案的□内打“√”或者在()填字母。(共12分) 1、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28+15+28+15 (28+15)×2 28+15 □□□ 2、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厘米。 A、6 B、7 C、8 3、(如右图)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 4、用边长1厘米的 小正方形,拼成如下 的图形,周长相等的 是( )和()。 A、、 4、用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种拼法。 A 、2 B 、3 C、4 5、用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A、3 B、4 C、5 D、6

(完整)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讲义

长方形和正方形讲义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四边形的特征 四边形的特征:有()条直的边,有()个角,的封闭图形。 知识点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1)长方形对边(),四个角都是()角。 (2)正方形四条边都(),四个角都是()角。 知识点三:认识周长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图形按形状分类:(1)规则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2)不规则图形:如树叶形状的图形。 周长的求法:(1)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采用绕绳法;(2)规则图形的周长采用直尺测量法。 知识点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理解题意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 长+宽+长+宽 或= 长×2+宽×2 长方形的长= 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 周长÷2—长 3.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或=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知识点五: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讲解: 四边形的特征 ★例1:把四边形的涂一涂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例2:把下面的图形放到相应的横线上 长方形______________ 正方形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__________ ★例3:小画室 ·小红想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你能帮她画完吗? ·画一个与右图同样大的正方形。

★例4:数一数 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长方形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练习:1、判断。 (1)正方形有四条边,只有对边相等。() (2)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3)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中四边形。() (4)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都相等。() 2、(如图) 在上面的图形中任意选2个,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选()和()拼成长方形选()和()拼成正方形 周长的计算 ★例5:(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20m 32dm

垂直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的。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的础上进行的。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3.教学重难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 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难点为:明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其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清楚。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学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2、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下面我们来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随处可见平行与垂直的原型。学生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本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类、讨论验证、归纳应用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想象能力,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平行与垂直于生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关系的界定前提是同一平面内。 教学准备: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长方体等。 三、说教法与学法 1. 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构建知识为主线,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由生活情境引入,通过想象情境、动手画图、探究分类、合作交流、联系生活等活动使学生系统深入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以及运用分类、观察、讨论等方法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从而揭示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最后加以巩固、提高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身经历学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_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_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58、59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完成“练一练”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正方形手帕、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 2、学具:四边形纸若干张、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这本书的面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我们用手来摸一摸,发现是平平的。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长方形,这是___?(引答) 3、出示正方形,这是_____?(引答) 4、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从你准备的纸片中找出长方形纸: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3、指名汇报: (1)(指名说)有几条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数)那小朋友帮我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拿张长方形纸演示)果然,长方形有4条边,所以,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2)(指名说)边的特征。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这种具有相对关系的边,我们就叫它们是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大家一起说一遍: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教师板书

方法:量)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果然,你量出来的数字可以说明对边相等的。我们再来量一量黑板上这个长方形的边看。(教师演示量)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板书方法:折。)问:你是怎么折的呢?能折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恩,小朋友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很有趣哦!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4)(指名说)有几个角。提问:长方形有4个角,你又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指名回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演示数)。果然,长方形有4 个角。 (5)(指名说)角的特征。4个角都是直角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比)好,我们来比一比(教师演示)。 (6)我们的小朋友真是棒,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哪些啊?我们一起说,语句说完整。(教师板书) (7)那长方形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叫什么,你们能分别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长、宽) (8)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吗? (二)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下面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2、(学生演示)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数,量,折,比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3、谁来汇报你们的结果?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的? (你会用折纸的方法来证明吗?怎么折?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邻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相等) 4、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边叫什么?(板书:边长) 5、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大家一起说。(教师板书)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2、我们来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指名说: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每条边都是一条什么?(线段)我们说,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就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案

第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8、59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猜谜游戏: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认识长方形吗?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看来同学们认识了长方形,是不是很了解长方形了,敢不敢接受挑战? 2.猜猜它是长方形吗? (1.锐角三角形,2.直角梯形) 3.不是,说说理由。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你觉得关于长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拿起桌面上的长方形大胆猜测一下。 2.同学们从边和角两方面猜测,那我们先看看角,是不是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板书:边、角) 3.学生汇报。 找到角的特征了,我们猜猜这个图形是长方形吗?

出示直角梯形,学生猜测是长方形吗? 4.会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了,真了不起,长方形除了角还有边,从边的角度来思考,长方形有什么样特征? 5.学生汇报,教学对边,邻边。 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教师板书方法:量)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果然,你量出来的数字可以说明对边相等的。我们再来量一量黑板上这个长方形的边看。(教师演示量)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板书方法:折。) 问:你是怎么折的呢?能折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恩,小朋友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很有趣哦!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6.那长方形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叫什么,你们能分别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长,宽,你能用手指指出你长方形的长和宽吗?把长方形纸拿出来,我们一起指一指(教师拿出长方形纸和学生一起指长宽,再幻灯演示长和宽) 7.小结长方形的特征。 8. 9.长和宽谁在变,谁不变。 10.这样的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运用验证长方形特征的方法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2.学生演示。数,量,折,比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3.谁来汇报你们一组的结果?(幻灯出示)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你会用折纸的方法来证明吗?怎么折?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邻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相等) 4.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边叫什么?(板书:边长) 5.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大家一起说。(教师板书)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8.2.3正方形性质说课稿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五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前苏联著名数学家辛钦指出: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这段话很精辟道出了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就是说,在引进概念前,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以下情景,引入课题。 观察 1:正方形的地板砖、印章、钟表、包装盒等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物品的表面都是正方形,利用正方形可以制作许多漂亮的图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正方形。 板书课题 18.2.3正方形。 观察 2:一室内装饰图案,里面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那么正方形与平行

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充分欣赏、观察第一组图片,真切地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图形--正方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的真谛,揭示这节课的课题--正方形。通过观赏一室内装饰图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而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非常熟悉,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注重新旧知识 的联系。这样使学生自然联想到: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复习回顾、开启思维 (1)想一想:矩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边与角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后课件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①②,使学生在图形的动画变化过程中了解由边、角的变化可使图形发生变化) (2)量一量:正方形与菱形、正方形与矩形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边、角又有什么关系? (3)说一说:正方形的概念。 (4)议一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边、角变化关系,然后课件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③④⑤,使学生在图形的动画变化过程中再一次了解由边、角的变化可使图形发生变化) 让学生回顾矩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既复习了已有的知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三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课初备 课时 共5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 方形或正方形。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 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难点:正方形 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课前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 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画,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看了这些美丽的画片,你有什 么感想?发现了什么?2、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 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3、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 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揭题)二、猜想验证,归纳发现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交流。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2、操作验证(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

报。3、反馈(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 证明的?(量、折、比等)相机教学“对边”。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 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5、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好朋友,它们之间有干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练习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 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3、完成书上P64第4题。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图形边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初中数学八年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一课时. 二.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内容之后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进一步学习,研究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的础上进行的,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也是圆的有关计算和圆的有关证明一个重要工具。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会利用尺规过直线外的一点作该直线的垂线,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证明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上的升华,使学生加深对命题证明的认识.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趋于成熟。形象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进行简

单的推理论证,但还不能规范地、清晰地、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和推理。同时本节课语言理解表达问题较多,对他们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加强他们推理证明步骤的规范化,提高他们语言表述能力。 五.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探究发现法、类比法、对比法完成本节的教学,以学生参与为主,让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 六.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类比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老师精心创设的问题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七.重点难点 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八.说教学设计 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动手操作——大胆猜测——积极探究——小心求证——归纳总结——巩固练习等环节。 (一)问题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