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加第七章)

心理学(加第七章)
心理学(加第七章)

第一章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

指的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过程的科学。心理学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也正是因为它兼具两者的特点,因此,有人称之为“中间学科”。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人们在劳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的,每个人都知道它。但它又不像物理现象、化学现象那样显而易见。它没有形状、大小、气味,也没有重量,是潜藏于大脑内部的精神现象。

(1)根据心理现象的特点,可以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

1)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

程、体验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体验包括:情绪、情感、情操;意志包括: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克服困难等。

2)体验是在任职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堆事物的认知又是在体验的支持与激励之

下实现的,在认知基础上和在情感推动下进行的意志行为过程又反过来促进认知和体验过程的深化

3)个性心理则是指具有个体特色的心理现象,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显著差异。

她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4)个性心理倾向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如需要、欲望、动机、兴趣、爱好、态度、

理想、信念、信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而稳定的心

理活动的特点,如气质、能力、性格以及由个性心理综合决定的人格特征。

6)心理状态是指个体的或群体的各心理现象在某一阶段、某一时刻、某一条件

下或某一活动中的所处状态。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测量和描述心理现象

2)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规律

3)发展和完善心理科学

4)理解和说明人的外显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因

5)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唯物主义心理观:

一、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心理活动是身体或脑的属性和机能。

1.大脑作为一种物质体系,和其他物质一样,有其自身的物质结构和功能,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3.神经元是发生兴奋后沿着轴突传导。

4.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5.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无论

是条件反射还是无条件反射,都是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即感觉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现象。

3)心理是主体对客体的积极、能动的反映,心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心理学发展史: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室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被称为心理学革命的两次飞跃分别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最具现代意义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

第二节人生心理发展阶段性

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社会化的类型与阶段一般分为四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合再社会化。(P32)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遗传与生理因素

遗传和生理因素指前代遗传以及在此基础上个体生长发育乃至衰老和死亡的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解剖特点。主要包括遗传素质、成熟和衰老以及异变等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和生理因素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对心理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成熟指有机体生长发育在某一时期所达到的程度,即该时期的生理解剖特点和水平。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指来自于自然界或具有自然性质的对个体心理发生影响的方面。

一、社会生活因素(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主体活动因素

1)学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其最终目的是适应生活。

2)劳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

生产和发展的前提。

3)阅历是指活动经历,是个体连续活动的总和。

4)创造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活动。

三、内在心理因素

第三章

第一节感觉心理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形成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应的性质。感觉的种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一般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则是人体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包括肌体觉和心理觉两类。

感觉的规律:(绝对与差别)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感觉适应的规律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降低了感受性,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提高了感受性。

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对比律、补偿律、联觉律、遗觉律

感受性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知觉心理

知觉的特性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域感官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与感觉相比知觉具有四种特性:选择性、组织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的类型:

根据知觉正确与否,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中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就是物体的这些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对空间中的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

第四章注意心理

一、注意原理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个伴随性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说,注意心理不能独立活动,而是作为其他心理活动的伴随者,而且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必备条件。

注意心理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从发生机制来看,注意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或叫探究性反射。

二、注意类型

有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有意后注意是指经过有意注意的意志努力一段时间后,注意转化为不在需要意志努力一段时间后而能够自动注意的状态,是注意的一种常见形式。

三、注意品质

注意的范围是注意在广度上的品质,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晰地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指注意力在一定对象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注意力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的现象,即日

常所说的一心能否而二用的问题。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注意对象转向另一个注意对象的现象

第二节记忆心理

一记忆概说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人在头脑中形成的记忆,基本上都是以表象形式存在的,了解记忆表象很重要。所谓记忆表象,就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二、记忆类型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和逻

辑记忆。

2)根据是否具有情境性以及自我体验的参与程度,可以把记忆分为情节记忆与

语义记忆。

3)根据人脑对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

时记忆和永久记忆。

三、记忆规律

记忆的一般规律

识记过程的规律

识记是对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环节而言的,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识记过程是信息的输入过程。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和随意性,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步,是记忆的中心环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记忆的大敌但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有掌握了遗忘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防止遗忘。关于遗忘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于消退的结果。二是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回忆过程的规律

回忆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就是信息的提取或输出过程。能够回忆的两种情况,一是再现,指的是在相关刺激物作用下,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能够重现出来。二是再认,指的是在相关刺激物作用下,无法回忆往事,但当这些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时能够认识。

记忆的特殊规律

第一、记忆随人的年龄增长表现出来的变化规律

第二、记忆对目的任务依存关系的规律

第三、记忆效果依赖于复习强化作用的规律

第四、记忆对于材料数量和性质依存关系的规律

第五章

第一节思维心理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表现为对表象与概念的操作与加

工。

思维的主要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1)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以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为中介进行判断和推理,

间接地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的事物的本质。

2)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分析、研究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有

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思维的主要类型:

1)根据个体思维发展的阶段水平,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所依据的材料性质,可将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思维的基本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斯文基本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具体体现。

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环节。

解决问题是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

●分析问题阶段

●提出假设阶段

●检验假设阶段

第二节想象心理

●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也有思维所具有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基本特征。思维的内容一般是基于现实的,想象则是超越现实的,更加丰富多彩。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根据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先关联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根据有无可行性可

分为理想和空想)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其属性、意义的心理过程。

●梦想既有无意想象的特征,也有有意想象的功效,只能说梦想是想象的一

种特例。

第三节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的知识信

息,进行重构、组合、升华,创造新思维、新知识、新事物的思维过程。是用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特征: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联动性跨越性

?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推理信息重组系统分析换元移植

第六章

第一节情绪情感情操

情绪体验心理

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客观事实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内在感受。

现代心理学把社会情绪分为心境、热情、激情和应激四类。

心境即内心环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特征。

热情是指在某种特殊刺激物的作用下,或受到某种诱惑和感染而产生的对某一对象相对强烈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绝望暴怒极度悲伤异常恐惧等)

情感体验心理

情感是主体对交往对象关系的内心体验。

情操体验心理

情操是主体对自己或他人履行行为操守状况的内心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行为所产生的

情操体验。包括真伪感、是非感、公平感、正义感、成就感、罪恶感等。

?道德感是对人的言论、行为、思想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操体

验,包括善恶感、同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良心感、过失感等

?美感是对事物和行为是否符合人的审美标准所产生的情操体验,包

括新异感,力量感,和谐感节奏感魅力感丑陋感等

第七章

第一节人格心理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及特性

人格就是由诸多活跃的心里倾向和稳定的心里特征所构成的

二、人格心理的个性特质

●智能特质

1.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2.就能力的类型而言,一般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等,统称为“智能”。

3.智力结构成分可以概括为三种:社会智力、具体智力、抽象智力

●气质类型

1.气质通常是指人的性情和脾气,是一种典型而稳定的人格特征,

是个性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2.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忧郁质”四种

3.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性格倾向

1.性格一般定义为人堆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类型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3.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 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5.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6.绘画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认识策略 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写字 C.解应用题 D.笔算 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结构上具有简缩性

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6.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指()。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7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或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叫()。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8.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9.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20.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这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1.主要靠视觉控制,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2.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3.完成一个动作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常感到疲劳紧张,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4.学生在几何课上学会用圆规画圆,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言语信息C.操作技能学习D.辨别学习 25.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动力定型,这说明动作属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6.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多余动作消失,该动作处于()。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练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在细胞间主要是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交感神经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额叶_;_顶叶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

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

2009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识的()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2.()是指潜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 A.前意识 B.潜意识 C.下意识 D.焦点意识 3.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更容易引起()。 A.有意注意 B.注意转移 C.无意注意 D.注意分配 4.()是一种不同的意识形式,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良好的状态。A.催眠 B.白日梦 C.冥想 D.睡眠 5.绝大多数的梦都会发生在()阶段,波消失。 A.入睡期 B.潜渡睡眠期 C.中度睡眠期 D.快速眼动睡眠期 6.()是常说的摇头丸,既是兴奋剂也是轻微的致幻剂。 A.可卡因 B.MADA C.咖啡因 D.苯丙胺类 7.意识的()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有选择的反映和认识事务的本质规律。 A.目的性 B.社会历史性 C.能动性 D. 觉知性 8.认知资源理论是由()提出的。 A.谢夫林 B.布鲁德本特 C.特瑞斯曼 D.卡尼曼 9.在睡眠的()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 A. 入睡期 B.潜渡睡眠期 C.深度睡眠期 D.中度睡眠期 10.注意有两个特点他们是指向性和()。 A.集中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识的特征有()。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目的性 E.社会历史性 2.意识的水平有()。 A.焦点意识 B.下意识 C.无意识 D.潜意识 E.前意识 3.下面属于无意识状态的是()。 A.催眠 B.睡眠 C.白日梦 D.冥想 E.幻觉 4.注意的品质有()。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E.无意注意 5.注意的功能有( )。 A.调节和监督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6.白日梦的内容一般分为()类型。 A.愉快型 B.焦虑型 C.痛苦型 D.消极型 E.积极型 7.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特点有()。 A.人做梦主要在这个阶段 B.呼吸和心跳开始变慢 C.梦游、尿床、等现象多出现 D快速眼动 E.肌肉完全瘫痪 8.催眠状态是一种()。 A.特殊的意识状态 B.意识恍惚状态 C.睡眠状态 D.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E.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9.常见的兴奋剂有()。 A.苯丙胺类 B.咖啡因 C.摇头丸 D.尼古丁 E.可卡因 10.药物成瘾的因素主要有()。 A.生物学因素 B.心理学因素 C.认知因素 D.社会因素 E.文化因素

附答案和重点 2016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 l、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B 】P105 A.本能行为 B.活动方式 c.知识 D.习惯动作 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P106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 】P107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4、操作技能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之一是主要靠何种感觉控制【 B 】P109 A.动觉 B.视觉 C.听觉 D.触觉 5、操作技能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之一是何种控制增强? 【 D 】P111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动觉 6、动作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各个动作之间相互干扰减少,这个动作阶段是【 C 】P110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 C 】P118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8、在练习的中或后期,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D 】P111 A.练习曲线 B.负迁移 C.学习干扰现象 D.高原现缘 9、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 C 】P111 A.示范与讲解 B.模仿 C.练习 D.有效反应 lO、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 B 】P111 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A 】P111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12、吹拉弹唱属于。【 C 】P106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1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D 】P114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4、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B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5、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D P111】

智慧树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2018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864年 B. 1879年 C. 1903年 D. 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特 B. 韦伯 C. 费希纳 D. 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 思维 B. 脑电 C. 心理 D. 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需要、动机、意志 B. 能力和人格 C. 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 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1913年产生的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 行为主义 D. 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系统。 A. 需要 B. 动机 C. 意志 D. 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 安全的需要 B. 爱与归属的需要 C. 生理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3.【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 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 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 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4.【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 效价高 B. 效价低 C. 期望值高 D. 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

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意识状态 第一节意识与无意识 一、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二)意识的特征(多选) 1.觉知性。意识的觉知性是意识的最基本的特征。 2.能动性。 3.目的性。 (单/空)人能够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够调节自己的行为,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各种出现的情况和困难并予以克服和解决。这是人的意识(目的性)的表现(这是什么性)。 4.社会历史性。 (三)意识的水平 (很难理解,不太能考) 1.焦点集中。 2.下意识。 3.前意识。 4.潜意识。 (四)意识状态。 二、无意识 (一)什么是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二)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1.催眠。 2.白日梦。 3.冥想。

第二节注意(本章重点) 一、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点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忽略其它的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选择的对象上。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有特性。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心理过程而单独存在。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有特性 ....。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这是注意最重要和最富有意义的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外部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适应性动作出现;二是无关动作停止;三是呼吸运动变化。 (五)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理论。 2.衰减理论。 3.晚期选择理论。 4.认知资源理论。 5.双重加工理论。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发生主要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一般来说,强度大

《心理学》第七章考试重点

《心理学》第七章考试重点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第一节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1、动机概念: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 二、动机的产生: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特定的目标。 1、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三、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性质不同划分。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划分。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不同。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中等强度动机效率最高 (2009.4)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A.生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2006.7)11.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下列哪项属于找水喝的诱因?( ) A.水B.口渴C.寻求水源D.喝水 (2008.7)1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 ) A.低B.高C.中等D.不变 (2006.7)1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加大会表现得()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2006.4) 10.在困难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中,其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的关系是()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七章-思维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七章-思维 一.名词解释 动作思维聚合思维分散思维合取概念析取概念人工概念问题空间功能固着表象遗觉像想象创造想象灵感理想幻想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 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 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 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5.看完《西游记》后(只是一本书!!!),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直接具体 B.常规抽象 C.概括间接 D.直接概括 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自然概念 D.人工概念 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P273页)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A.算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 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 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 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 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 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 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 (1)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 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 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 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 (1) 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 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 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 (1) 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 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7.操作技 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 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4)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 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 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单选) 1、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树突 2、自主神经由()组成。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丘脑是()。 (C)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4、顶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 (D)中央后回 5、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 (B)相互诱导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 (B)感受性 7、"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 (C)颜色对比 8、站在铁路上看两根铁轨,距离越远看起来两根铁轨的距离越近,到视线的尽头就交叉到一点了,这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 (C)线条透视 9、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C)内隐记忆 10、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的特点。 (C)间接性 11、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C)定势 12、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 (D)再造想象 13、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最主要的特点。 (A)意识 14、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5、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C)兴趣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 (C)两极对立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 (C)情绪状态 18、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 1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A)受暗示性 20、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

7心理学第七章复习重点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本章重点: 1、动机的概念、功能与产生; 2、动机的种类; 3、社会性动机; 4、动机理论; 5、情绪情感的界定与种类; 6、情绪情感的表达; 7、情绪情感的功能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一、动机的定义: 1、动机概念: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 二、动机的产生: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特定的目标。 1、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三、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性质不同划分。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划分。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划分不同。 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中等强度动机效率最高

(2009.4)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A.生导动机 B.内在动机 C.需要 D.诱因 (2006.7)11.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下列哪项属于找水喝的诱因?( ) A.水 B.口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2008.7)11.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水平( ) A.低B.高C.中等D.不变 (2006.7)1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加大会表现得()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2006.4) 10.在困难复杂的学习或工作中,其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中度最适宜 D.两者无关 (2006.4 名词)诱因 (2009.7 名词解释)24.动机 (2008.4 ,2007.4简答)动机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一、交往动机: n概念: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n 产生的原因有合作、情谊、归属。 二、成就动机: n概念: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其结构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n 成就动机的特征: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试 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 D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 ________ 的基础之上。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A )2 、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 .冯特 B .华生 C .马斯洛 D .弗洛伊德 ( C )3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 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B )4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________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研究法 ( C )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结构主义 B. 精神分析 C. 机能主义 D. 行为主义 ( B )6 、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 、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 、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 、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A )10 、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 是。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 、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 、功能主义 B 、行为主义 C 、结构主义 D 、精神分析 ( C )12 、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 、生理心理学 B 、行为遗传学 C 、进化心理学 D 、认知神经科学( A )13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个案法 D 、相关法 ( A )14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若研究者希望了解两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则应该选用 ________ 。 A 、相关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 B )15 、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立关系的派别是 __________ 。

智慧树知到《心理学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正确答案:1879年 2.【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韦伯 C.费希纳 D.艾宾浩斯 正确答案:冯特 3.【单选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A.思维 B.脑电 C.心理 D.情绪 正确答案:心理 4.【多选题】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需要、动机、意志 B.能力和人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D.情绪和情感 正确答案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能力和人格###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和情感 5.【多选题】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第一次革命的心理学流派是() A.1913年产生的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 C.行为主义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是:1913年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 A.需要 B.动机 C.意志 D.情绪 正确答案:动机 2.【单选题】()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自我实现的需要 6.【单选题】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正确答案: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7.【多选题】根据期望理论,要使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大,所激发的动机强度高,就必须满足()。 A.效价高 B.效价低 C.期望值高 D.期望值低 正确答案:效价高###期望值高 8.【多选题】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 A.安全需要 B.成就需要 C.成功恐惧 D.交往需要 正确答案:成就需要###成功恐惧###交往需要 对应章节第三章 3.【单选题】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咨询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心理学(加第七章)

第一章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 指的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过程的科学。心理学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也正是因为它兼具两者的特点,因此,有人称之为“中间学科”。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人们在劳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在产生的,每个人都知道它。但它又不像物理现象、化学现象那样显而易见。它没有形状、大小、气味,也没有重量,是潜藏于大脑内部的精神现象。 (1)根据心理现象的特点,可以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 1)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 程、体验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体验包括:情绪、情感、情操;意志包括:下定决心、制定计划、克服困难等。 2)体验是在任职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堆事物的认知又是在体验的支持与激励之 下实现的,在认知基础上和在情感推动下进行的意志行为过程又反过来促进认知和体验过程的深化 3)个性心理则是指具有个体特色的心理现象,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显著差异。 她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4)个性心理倾向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如需要、欲望、动机、兴趣、爱好、态度、 理想、信念、信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而稳定的心 理活动的特点,如气质、能力、性格以及由个性心理综合决定的人格特征。 6)心理状态是指个体的或群体的各心理现象在某一阶段、某一时刻、某一条件 下或某一活动中的所处状态。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测量和描述心理现象 2)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规律 3)发展和完善心理科学 4)理解和说明人的外显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因 5)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唯物主义心理观: 一、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心理活动是身体或脑的属性和机能。 1.大脑作为一种物质体系,和其他物质一样,有其自身的物质结构和功能,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3.神经元是发生兴奋后沿着轴突传导。 4.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5.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无论

普通心理学 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 (一)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1.具体化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

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 1. 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2. 理论思维这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或解决某个问题叫做理论思维。 (四)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区分为: 1.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具有快速性和跳跃性的特点。如灵感。 2.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活动。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全文翻译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有效的教学 詹妮弗·洛根女士所教的八年级物理科学课上气氛热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在实验台旁做实验,他们把水装入各种瓶子中,然后敲击瓶子已弄清究竟什么因素在影响不同声音的产生,其中一组摆好了一列完全相同的瓶子,然后再每个瓶中倒入不同量的水,依次敲击这些瓶子时产生了不同的声音。一个小组成员告诉洛跟女士是瓶子里水的多少影响了不同声音的产生。小组其他成员也点头同意。另一个小组按形状和薄厚程度的不同将瓶子分类,然后在每个瓶子中注入等量的水,其中一个小组成员说是瓶子的形状和厚薄导致了声音的差异,其他小组的实验有些杂乱。他们把不等量的水分别注入大小宽窄和薄厚各不相同的瓶子中,然后敲击瓶子以辨别声音的不同,他们得出的结论真是五花八门。 半个小时后,洛根女士将全班同学召集在一起,让小组成员们描述所做的实验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们大声的说着本组的观点:是水的多少,是瓶子的高度,是瓶子的厚度,是瓶子的形状,是你敲打瓶子的用力程度,洛根女士一边协调着大家的争论,一边让学生们能够正视他人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天,跟你是教授声音,这一刻他解释声音如何引起空气中的波波又如何,引起耳膜震动,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大脑,他让两个学生拿着一根细管到教室的前面,用细管来解释声波是怎样传达的。他问学生许多问题,就想了解他们是否明白,又想引导他们下一步的思维活动,然后他解释了为什么管子越长,管子里的声音就会变得越来越低,为了说明这一点,他用一根短笛和一根长笛进行了演示,学生们豁然开朗,洛根女士能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了解到他们开始明白了。最后洛根女士让学生重新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刚才所学的内容,并将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瓶子问题中去。 第三天上声学课时,学生们很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冲到实验台前开始注水,敲击瓶子,以验证前一天所学的理论,洛根女士在小组间走动,听着他们的交谈,她听到一个学生说,并不是水的量,而是空气的量,另一小组的学生说不是瓶子是空气,他还帮助一个毫无头绪的小组着手去做实验。最后落根女士将学生召集在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一些小组的代表演示他们所做的实验,以说明每个瓶子里的空气量是如何影响声音的。 洛根女士问:我们如何做一个精确的实验来说明仅仅是空气的量决定声音呢?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说着,然后决定在一个实验中使用所有的瓶子。他们摆了一列完全相同的瓶子,里面装入不同量的水,然后证明是空气而不是水在影响声音之后,又将相同量的水装入不同大小的瓶子里,经过充分的验证,得到如下结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瓶子中留下的空间越多,声音就越低。 最后,洛根女士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阅读教科书上的声音那一章。她告诉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保证每个成员都理解了声学课中所有内容,然后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