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利益集团的成因

浅析美国利益集团的成因
浅析美国利益集团的成因

浅析美国利益集团的成因

美国的各项对外对内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总统、国会及各项政策的相关部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利益集团在美国决策中的作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也不能低估的。可以说,从几乎每一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都能看到利益集团的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所以有人说,美国的决策是由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共同做出的,或者说是由总统、国会和利益集团共同制定的。这种说法并不过分。美国利益集团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既然利益集团的作用如此之大,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又为什么能够发展成如此强大的势力,为什么是在美国而不是别的国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呢?本文着重讨论促成美国利益集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所在。

要探究美国利益集团生产的原因,首先必须弄清利益集团的概念。早在1787年,开国元勋之一的詹姆斯@麦迪逊就撰文对美国利益集团的由来进行了解释,他说:“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就有财产权的产生,这种多样性对于达到利益一致来说,不亚于一种无法排队的障碍。保护这些才能,是政府的首要目的。由于保护了获取财产的各种不同才能,立刻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和各种各样的财产占有情况;而由于这一切对各财产所有人的感情和见解的影响,从而使社会划分成不同利益集团和党派。”。美国的学者认为:“利益集团是一个持有共同态度,向社会其他集团提出要求的集团。如果它通过和向政府的任何机构提出其要求,它就变成一个政治性利益集团。”对于“持有共同态度”,应这样理解,即对某一事物或决策,这一群人处于相同的地位,因而有着相同的立场。换言之,是共同的利益使这一群人走到了一起。要维护他们各处的利益,仅靠单个人单兵作战是不够的,必须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达到目的。关于利益集团定义的界定有很多说法,如美国学者杰里尔·罗塞蒂在《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中,定义利益集团是“特别关心政治过程和决策后果的组织”。《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利益集团下的定义是“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它们自身并不图谋推翻政府”。另外,对利益集团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说法,如,利益集团是指一种“在其成员所持的共同态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上其他集团提出某种要求的集团”;“任何一群为了争取或维护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一起行动的人,就是一个利益集团”;“一群人为了通过共同行动谋取共同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一旦公民个人体验到某种社会或经济问题,并认识到他们同其他人患难与共,那么,对他们来说,建立一个能代表他们共同利益而与政府打交道的正式组织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正式组织就是利益集团。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构成利益集团必须具备的几个因素:一、成员有共同利益或观点;二、有较严密的组织和明确的目的;三、通过一定手段影响政府决策。通常只要具备了前两个因素,就已经构成了利益集团的条件,如果又具备第三个因素,那么这个利益集团就会成为政治利益集团。

美国利益集团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职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经济和商业利益结合起来的利益集团数量最多,实力也最强大,如美国商会、全国制造商协会,劳联-产联、农场主利益集团、美国劳工会等,它们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在美国的政府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政府影响最大。以职业划分的利益集团如教师、律师、医生利益集团也属于这一类。另一大类是成员寻求共同社会政治权益的利益集团,如种族集团、民族集团、妇女团体、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等。第三大类是公共利益集团,如环保集团、“公共事业”、宗教团体。由各州和部门担任相同职务的人也组成自己的利益集团,如全国州长协会。

利益集团的产生是美国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多方面的原因。与上文利益集团的分类相对应,笔者从美国经济、宏观历史环境和美国政治制度等几方面入手,简略分析一下利益集团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麦迪逊在论述政党的成因时同时也自建国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美国完成了工业化,又进一步导致了城市化,职业专业化。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激烈的竞争使垄断日益增强,促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社会利益日趋分散与多元,从而引起许多传统的社会和政治组织解体,并动摇了人们对传统权威的忠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浪潮,打乱了原来地性的移民结构的人口布局,使行业、宗教、种族等诸多方面的利益融为一体的地域主义结构逐渐解体。跨行业、跨地域、跨阶层的以某一类背景为联系纽带的各种利益集团不断兴起,地域代表制已不适应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各利益层次的利益需求,这需要人们打破地域限制,组成各种层次的利益集团。以农业为例,随着美国农业生产的商业化,农业与工商业、铁路运输业、管理储藏业、农药生产、农业机器制造业等各种行业以及国内外市场关系日益密切,同时,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也日益在经济上受到这些行业的冲击与威胁。于是,全国一些重要的农业州的农民联合起来,在1867年组成美国全国农业协会,同与他们农业生产经济利益相关的其他行业进行讨价还价,并积极推动国内的农业立法问题。再如,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制定更多的法律和修正以前的法律条文,如新的专利法、土地筹款法、铁路建筑法等,各阶层、各行业的人们为了使新的法律更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往往组织成团体游说立法机关,比如农业团体、劳工组织以及更加广泛得多的、面向经济的集团开始在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活跃起来。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展,劳动分工和职业专业化,不仅产生了新生的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人,也使早先存在的各阶级阶层产生了分化。在资产阶级中有大中小阶层之分,在工人阶级中也有金领、白领、蓝领之分。一二三产业部门都有各自的利益,在一个部门内部又有利益各不相同的小集团,它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分工越细,利益分化也越细,人们之间的矛盾也就越多。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回避不了的。

二、社会历史的原因。当欧洲的不同民族背景的移民者刚一到达美洲大陆的时候,就注定了美国将是一个人员成分复杂、背景多种多样的移民社会。这里混杂着不同血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各色人等。这些差异可不是经济发展所能改变的。所以,从这一点说,美国天生是一个利益集团的沃土。有关种族、民族和宗教的团体产生也就不足为奇。种族和宗教问题在美国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痼疾。直到现在,种族歧视一直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着美国社会的稳定。基于此,宗教和种族团体对美国政府决策中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例如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基本上由在美国的犹太人集团左右的。

三、美国国内政治体制有利于利益集团的产生。就美国政治体制的构成及其运作模式本身而言,美国利益集团政治之所以如此发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美国宪法赋予人们自由结社及向政府申诉的权利,这是利益集团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法律保障。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禁止国会以任何形式阻碍人民向政府申诉的权利,如果它被解释为符合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人民的申诉权,那么,个人、组织、集团或阶级向政府索取他

们理所应得的各种活动就应该受到保护”。美国法律所赋予每个公民平等的结社、出版自由,言论自由,申诉权利等公民权利,促使公民为维护自己共同利益而结成多种多样的利益集团,而且,利益集团也可以在宪法保护下得以合法的开展活动,而不用担心遭到镇压,只要不超过法律允许的范围。(二)美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强烈。崇尚个人权利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方面,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我利益,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个人权利观念和个人利益观的进一步发展,便直接导致了与国家权利相对应的集团利益或群体利益的产生,最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而且,许多利益集团的出现,意味着公民参与的广泛性,依照阿尔蒙德的观点,公民参与的广泛性是政治文化世俗化的表现。因此,利益集团的产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利益集团的成员是公民,而美国政治制度的制定是要反映公民选票的影响的”。

美国中央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在各州政府也是如此。三权分立有一个特点是权力分散,这为利益集团开展活动,在各部门纵横捭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益集团可以同时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游说,同时向一级政府的不同部门展开活动。四面出击,增大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在实行单一制或专权的国家,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即使在其它民主国家,利益集团也没有发展到像在美国那样充分。

利益集团与政党一样支持有利于自己的总统和议员。但它们与政党相比,有自己的优势,它们有严密的组织,雄厚的资金,灵通的信息,它们就靠为议员和政府官员提供金钱和信息扶植自己的政府代理人。而后者也需要这个。这样,在官员与利益集团之间互相有了一种需要,使它们更有存在的理由。例如,对于总统候选人来说,有时候,政党内部的分歧使它对候选人的支持软弱无力,而利益集团目标明确,总统候选人更喜欢与利益集团合作来赢得大选。

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全世界和美国国内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利益集团也在不断的产生、分化、演变。但无论它们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是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反映,研究利益集团,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这一背景。

参考书目:

1.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

2.刘润忠:《美国政治与利益集团》,载《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3.王玉琼:《利益集团与政策决策》,载《探索》2001年第2期

4.姜曦,陈兆河:《美国政治进程中的利益集团剖析》,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月

5.卢春龙、苗秀波:《试析美国的利益集团及其产生发展的原因》,载《新视野》2000年第5期

6.张旺:《美国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7.俞宪忠:《关于利益集团分析的若干问题》,载《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8.Peter Woll,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Random House, New York, 1979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摘要:海尔自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亏损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彩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它的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战略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思想,以期能给企业以启发。 关键词:海尔;战略;多元化战略 1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1]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 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 2.1 创业期—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海尔集团创业期以发展名牌战略作为公司战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高质量”的内涵远远不仅是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并进一步创造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引言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与极度创新的金融系统在有效监管出现困境的情况下,信贷过度扩张造成金融市场内在的稳定性脆弱, 其发展到极致时,金融市场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会极度脆弱,任何来自外部的小小风险都有可能触发系统性危机。本文致力于全新视角来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的直接原因与内在根源及对 中国的影响与启示性意义。 总之,针对此次金融风暴中国应该做好美国经济长期低迷、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准备。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应对外部金融风暴和内部不利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促进中国宏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概述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大体分为优惠级和次级按揭贷款两个层次。次级按揭贷款是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首付一般低于15%。 次级按揭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贷款利率高2%~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次级按揭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比优惠级贷款低,借款人信用记录较差,其全额偿还的期望概率相对较低。因此,必须用严格的金融监管来防范风险。否则次级按揭贷款机构就会遭到巨大损失。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按揭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目前已对各国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次级揭贷贷款业务本身是一件正常业务,除美国外,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次级贷款业务。这个业务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是有益的。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次级按揭贷款必然导致次贷危机发生呢?次级按揭贷款转变为次贷危机是需要条件的。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就是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持续下跌。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比较差,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还存在其他的负债,还不起房贷,很容易发生违约事件。但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它们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能规避风险。但在信贷环境紧缩,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不仅再融资困难,就是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会发生亏损。当大规模集中性发生这类事件时,次贷危机就出现了。 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乃至形成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非偶然,造成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从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尽行分析:(一)直接原因 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升高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并蔓延的直接原因。美国次级房贷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以后,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本文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和连接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两个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力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危机酝酿与形成的过程。 一、引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全面暴露,其危害尚在蔓延。这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二、原因分析 (一)金融创新产品: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 1.失控发放的次级贷款 (1)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与此同时,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也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利率持续走低带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蓬勃发展。 (2)“掠夺式”的放贷 2001~2005年的房市繁荣带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之所以大力发展这一业务,还由于不断上涨的房价使金融机构认为,一旦出现严重违约,他们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并通过拍卖而收回贷款本息。 次级住房贷款的发放达到了失控的局面。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4.5%的美国一到四家庭住房贷款总额,发展到2001年的1600亿美元、占5.6%和2006年的6000亿美元、占20%。 2.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次贷膨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的金融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二)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与制度漏洞 1.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 (1)利益冲突首先产生于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 据统计,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这使得评级机

浅析美国利益集团的成因

浅析美国利益集团的成因 美国的各项对外对内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总统、国会及各项政策的相关部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利益集团在美国决策中的作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也不能低估的。可以说,从几乎每一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都能看到利益集团的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所以有人说,美国的决策是由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共同做出的,或者说是由总统、国会和利益集团共同制定的。这种说法并不过分。美国利益集团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既然利益集团的作用如此之大,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又为什么能够发展成如此强大的势力,为什么是在美国而不是别的国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呢?本文着重讨论促成美国利益集团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所在。 一 要探究美国利益集团生产的原因,首先必须弄清利益集团的概念。早在1787年,开国元勋之一的詹姆斯@麦迪逊就撰文对美国利益集团的由来进行了解释,他说:“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就有财产权的产生,这种多样性对于达到利益一致来说,不亚于一种无法排队的障碍。保护这些才能,是政府的首要目的。由于保护了获取财产的各种不同才能,立刻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和各种各样的财产占有情况;而由于这一切对各财产所有人的感情和见解的影响,从而使社会划分成不同利益集团和党派。”。美国的学者认为:“利益集团是一个持有共同态度,向社会其他集团提出要求的集团。如果它通过和向政府的任何机构提出其要求,它就变成一个政治性利益集团。”对于“持有共同态度”,应这样理解,即对某一事物或决策,这一群人处于相同的地位,因而有着相同的立场。换言之,是共同的利益使这一群人走到了一起。要维护他们各处的利益,仅靠单个人单兵作战是不够的,必须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达到目的。关于利益集团定义的界定有很多说法,如美国学者杰里尔·罗塞蒂在《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中,定义利益集团是“特别关心政治过程和决策后果的组织”。《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利益集团下的定义是“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它们自身并不图谋推翻政府”。另外,对利益集团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说法,如,利益集团是指一种“在其成员所持的共同态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上其他集团提出某种要求的集团”;“任何一群为了争取或维护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一起行动的人,就是一个利益集团”;“一群人为了通过共同行动谋取共同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一旦公民个人体验到某种社会或经济问题,并认识到他们同其他人患难与共,那么,对他们来说,建立一个能代表他们共同利益而与政府打交道的正式组织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正式组织就是利益集团。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构成利益集团必须具备的几个因素:一、成员有共同利益或观点;二、有较严密的组织和明确的目的;三、通过一定手段影响政府决策。通常只要具备了前两个因素,就已经构成了利益集团的条件,如果又具备第三个因素,那么这个利益集团就会成为政治利益集团。 二 美国利益集团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职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经济和商业利益结合起来的利益集团数量最多,实力也最强大,如美国商会、全国制造商协会,劳联-产联、农场主利益集团、美国劳工会等,它们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摘要:从 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到今天,美国只用了 200 多年时间,就从一个只有 13 州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对我国的启示,史学家有不同的认知。在这里,我们从经济、地缘政治、制度、教育和科技等因素分析美国的原因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崛起原因启示 一、美国崛起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美国在19世纪,特别是在内战以后的半个世纪内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农业革命。独立战争以来,通过非法占地以及将西部国有土地分小块出售的方式,美国的农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小农场,后来又通过分化和兼并的方式建立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从而开始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所谓“美国式道路”。例如,从1850年到1860年的10年间,美国的全国农场数就增加了41%,西部更是增加了416%;然而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拥有农场的农户比例却开始逐年下降: 1880年为74. 5%, 1900年为64. 7%。[1] 美国式道路的成功,使得美国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低廉的美国农产品通过新建造的蒸汽轮船、火车和运河系统,运送到国内各地和欧洲市场,从而使欧洲的农业进入一个长期的萧条时期,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工业革命方面, 1812年的美英战争引入了工厂制度,在19世纪30、40年代解决了燃料、铁矿石、蒸汽动力问题,使美国制造业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使美国工业在内战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政府的秘诀是,对国内企业采取放任政策和对外高关税壁垒政策相结合。 (三)制度因素 美国要实现世界大国的崛起一个重要前提是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总统充分借助法律与战争手段,扭转国家分裂局面,然后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中恢复工业化建设,确保美国在19世纪后期的崛起成为现实。年3月4日宣誓就职的林肯总统曾经希望采取和平方式恢复统一局面,甚至提出妥协法案,主张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维持南北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即维持美国式的“一国两制”局面。但是4月12日南部分裂势力贸然挑起内战,炮轰并占领联邦军队的萨姆特要塞,彻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14市场营销1班朱琪 1441412010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海尔集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试试了国际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将对海尔集团国际化的背景,思路及战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工厂——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发展壮大成为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跨国企业。从单一生产冰箱到现在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3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模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国外市场,海尔产品进入欧洲15家大型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十大连锁店。海尔取得的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尔实施的国际化战略。 二、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动因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尔已经在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树立了自己在国内的品牌,占据了国内家居市场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海尔是领导者张瑞敏并没因此放松自己,他清醒的认识到海尔同外国同类企业相比较起来,还不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和竞争的能力,海尔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就必须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于是,海尔于1998年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化实施,其目标是:实现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实现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实现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海尔”的跨越。

三、海尔国际化战略的要点 (一)市场进入战略 1.目标市场的选择 1997年,海尔首先选择的是美国和欧洲,尽管欧洲人对中国感到很陌生,而且一直对中国产品存在偏见,但这并没有成为海尔前进的羁绊石,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经过三年的努力,海尔终于打开了欧美的市场,2001年,海尔在美国的销量达到了2亿美元,在欧洲达到1.1亿欧元,海尔欧美市场的销量已经占到海尔海外总销量的60%以上。 2.市场进入方式 1995年,海尔以OEM的方式向美国出口冰箱,然后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再积累了近五年的有关美国市场知识后,海尔才在美国设立贸易中心和生产中心。海尔的产品策略是先易后难。 (二)、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为了实现海尔开拓市场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0个信息站和6个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是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创造本土化国际名牌战略 (四)、整合全球资源战略 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的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融文化的方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3.4《美国的利益集团》教案

3.4 美国的利益集团 一、【课程标准】: 二、【新课教学】: (一)、名目繁多的利益集团 课堂探究: 镜头一:“美国商会”在美国社会上有很大势力。它代表着近二十万家公司,成员包括几千个地区商会及一千个行业商会。 镜头二:“全国步枪协会”宣称,公民持枪权不受限制是其奋斗目标。尽管美国也存在许多反持枪权的利益集团,但它们从来敌不过“全国步枪协会”及其在国会的“盟军”,因为“全国步枪协会”的经济政治实力是前者望尘莫及的。据称,该协会拥有四百万名会员,美国民间共有枪支两亿支,持枪人数约六千五百万。 “美国商会”、“全国步枪协会”等都是颇有影响的利益集团,它们分别代表哪些人的 利益? 利益集团对美国的政治生活有什么影响?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产生和影响: (1)、地位: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美国的政治万花筒中,利益集团的活动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无处不在,已经深深地渗入美国行政机构、国会和司法系统之中,甚至与政党、政府共同成为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 (2)、产生: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产物、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有效形式 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产物,实际影响较大的往往是企业集团或行业性组织,而其领导阶层大多来自所谓中上层社会。作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有效形式,它受到政府的鼓励。 (3)、影响: 少数人利益凌驾于多数人利益之上的各种政策出台,常常同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直接相关。可以说,利益集团是透视美国政治结构的一扇窗户。围绕着“谁掌管美国”的话题,美国人有这样几种观点。 课堂探究: 围绕“谁掌握美国”的话题,美国人有这样几种观点 观点一:人民权力论 过选举参与国家政治,人民拥有国家权力,可以指导、控制政府。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按人民的意志办事。 观点二:精英权贵论 一群为数不多的精英权贵控制着政府、工业、贸易和劳工组织,支配着美国的政治体制。

美国崛起论文

美国崛起论文 在过去,谈论到“美国崛起”这个话题时,人们大多是提及美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四场战争——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和二战。他们认为是这四场战争让美国崛起并最终站在高处领导世界。我不否认这四场战争确实加快了美国的崛起进程,但是美国的崛起并不是仅仅依靠一两场战争,在更深层次的因素中,美国之所以能够崛起,为什么会崛起。 美国崛起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可以直接获得当时最发达的西欧国家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大规模流入。美国获得广大西部疆域后,其国内自然资源可以充分供应并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使它在崛起过程中不会因为资源短缺而中断经济增长。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也使当时的霸权国家如英、法派遣远征军到北美的成本极高。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不断向美国靠拢,使其向西扩张的过程中获取大量的空间,稀释了美国东部早期存在的社会矛盾。 在观察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对国际体系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相反,德国和日本却充当了对英国霸权的挑战者,这不仅导致德、日崛起的失败,而且掩盖了美国崛起的巨大后果。在美国上升为新霸权国家的同时,构建了新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理念,加着辅助的经济军事政策,从而稳定了美国长期作为世界领导的地位。不可回避的是导致美国成功崛起的制度因素,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美国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西方国家中是比较彻底和典型的,几乎没有封建主义的制度残余。美国凭依不断的社会进步和制度改良削弱改善了国家发展中产生的种种弊端,美国的企业创新制度使美国形成一大批最有实力的跨国公司,构成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美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形成完整的思想库体系,使其在崛起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战略思想来源。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对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包容并蓄,以及美式民主制度种种优势,使它成功地吸收了来自全世界的人才和技术,最明显的例子无过于德国和苏联,培养的人才最终为美国做了嫁衣,而科学技术,恰恰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正是美国的制度保证美国的崛起具有较长时间的可持续性,从而积累了更雄厚的实力基础。 美国的崛起是美国内外各种有利要素结合的产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美国作为唯一成功的崛起大国,其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要素是:国土幅员广大,国内市场潜力深厚,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和创新是崛起的内在动因,避免旧体制可能造成的崛起中断;尽可能减少与现存国际体系的对抗,确保周边环境的稳定,以此构造崛起的外部环境;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教育,吸收来自全世界的各种人才和文化,包容并蓄。 探讨完美国崛起的内外因后,再来看看我们中国。中国崛起,这是一个近年来被不断热炒的话题。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的GDP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我们国家的经济军事乃至政治在国际上影响日益增大,然而,这一切真的是这样吗,

青岛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青岛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海尔集团公司简介及发展概况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7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1509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二、海尔所经历的发展战略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类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以上的种种成就,与海尔实施的正确的企业战略息息相关。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 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6755014.html,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作者:吴渝璋 来源:《商情》2008年第03期 [摘要]由于房价的持续下跌和房贷违约率的上升引起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简称次贷危机)被认为是继亚洲金融危机后最严重的一次金融风暴。从去年七八月间爆发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许多公司因此遭受巨额损失甚至倒闭,欧美等国央行不得不紧急向市场注入4000多亿美元以缓解流动性不足。本文分析了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低利率贷款证券化房地产风险管理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 二、危机产生的原因 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1、美国崛起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a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经过: 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领导人:华盛顿 d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f 宪法:1787年宪法颁布,三权分立,成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g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h启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a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结果: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e领导人:林肯 f性质:既是内战,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g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H启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 意义: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启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 (4)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目的:称霸世界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6)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富尔顿发明汽船。 第二次:美国在电力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三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 启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7)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17年参战,成为战胜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卷入战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成为战胜国。 启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三、探究美国崛起的原因? 1、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经济发展,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6、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远离战火,开始都采用中立政策,向战争双方出卖军火,发了战争横财;后期参战,成为战胜国,捞取战利品。 …… 四、探究美国崛起给中国的启示。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先进科技,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美国次贷危机何时见底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When Will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End? Zhou Shijian, Senior Research Fellow, Center for US- China Relations, Tsinghua University There are three levels concerning borrowers’ credit in the US real estate mortgage market: Prime Mortgage Market, Mortgage Market and Subprime Mortgage Market. Based on borrowers’ credit index, 700 to 820 points is categorized to excellent, 600 to 700 good, 500 to 600 moderate and 300 to 500 poor. The last two categories comprise subprime mortgage, which is provided to borrowers having other debts and without high credit index and repayment prove. Compared to favorable mortgage provided to high-credited borrowers, the interests of subprime mortgage are higher. That’s why financial institutes provide mortgage to borrowers of lower credit rating. They always chase for maximum profits. In order to attract low incomers, financial institutes lower the threshold to subprime mortgage. People can borrow money with no down payment and only pay interests for the first three years. The policy stimulates rapid expansion of subprime mortgage market. In 2003, the total value of subprime mortgage was only 300 billion US dollars. The number reached 2,000 billion in 2006. Forty percent of new house buyers relied on subprime mortgage in 2006. The interests of the first two years remains low, but as time goes by, the interests of subprime mortgage increase accompanying benchmark rate rising. In 2003, the repayment interest was 3 percent. And it raised above 12 percent three years later. For buyers with low incomes, they resort to subprime mortgage for they expecting housing prices to rise despite heavy economic burden resulted from high interests – the interests of subprime mortgage are usually 30 percent higher than those of mortgage. While financial institutes don’t keep the high-risk subprime mortgage in hand. They turn those mortgages to stocks and securities and sell them to other institutes and public investors. Those Wall Street securities traders even create various complicated financial derivatives, including house mortgage in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and sell to risk-prone investors after being labeled with high rates. Subprime mortgage and its derivatives transfer from hand to hand in merely several months. Nobody knows who will be the last possessor and how many he will possess. The snowball of such financial derivatives become bigger and bigger. Two elements may be blamed for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low interests and surging housing prices. Alan Greenspan cut deposit interest for 13 times since January 30, 2001. The rate decreased to 1.0 at the end of June 2003 from 6.5 at the first place. From 2002 to 2004, low interest boosted real estate market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increase rate of housing prices was 5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of GDP in the same period and the housing prices rose by about 80 percent. To avoid inflation and overheating economy, Greenspan started increasing interest on June 30, 2004. After the 17th increase, the rate reached 5.25 on June 29, 2006. At the same time, the mortgage interests, especially subprime mortgage rate surged from 3 percent to more than 12 percent. When the housing prices move upwards, people can raise a mortgage on their houses, but when the trend is down, l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