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跨越百年的美丽》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真体会文章中相关人物的精神品质,正确感悟科学的伟大意义和人生价值。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深层次阅读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中思想内涵深刻的语句,感悟课文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学法提示

本单元学习要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学习这些课文时,同学们可以首先自己默读课文,把课文读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和同桌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认真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试着在课文中作批注。最后和同桌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关于口语交际、习作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20个成语。“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为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要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

五、课时安排学习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导学案

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型:精读主备:赵霞授课:赵霞安文梅组名: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学习重、难点4 学习准备:课前搜集居里夫人及作者梁衡的资料。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课前训练。

一、导入知目标:居里夫人是一位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女科学家,她为什么会

如此受尊敬和爱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小组对学之前,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居里夫人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悟新知:

任务一:

1、给下列的字注音,并组词

埃()伦()藤()

析()碱

()效()

蚀()乏()誉()

顽()卓()衔()

粪()捐()

2、理解下列词语,并造句

淡泊:刚毅:

人声鼎鼎:侵蚀:

一如既往:执著:

卓有成效:盛名:

任务二:理清文章的脉络。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运用的写作手法,以为主线。描写了赞美了居里夫人的。

任务三: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再品读几遍,说说你的感受。

(1) 课题中的“美丽”单指居里夫人的仪表外貌吗?还有什么其它的含义?

(2) 居里夫人是第几位登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女性?她的形象是怎样的?给人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任务四:结合全文,理解下列句子。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2、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

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任务五:

(1)文中列举了居里夫人的哪些荣誉?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傲人的成绩的?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居里夫人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任务六:阅读课文P104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一写你的感受?

二、小组合作解疑惑

三、聚焦展示享成果

1、按任务进行公开展示。

2、补充及时达目的。

四、自我检测明得失

看拼音写词语

yě liàn róng jiě ch?n diàn fēn xī

()()()()qīn shí Yǐn tuì fá lì róng yù()()()()

2、“人声鼎沸”的“沸”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用

部首查字法查“沸”,先查()部,再查()画。词的意思是()

五、用心反思谈收获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导学案

课题:19、《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型:略读主备:赵霞授课:赵霞安文梅

组名: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重、难点: 2

学习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课前训练

一、导入知目标

二、自主学习悟新知

任务一、预习自测

(1)课题中“梦”指(),“圆”的意思是(),千年又怎么理解?()

(2)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 ) →( ) →( ) →()

任务二1、认真读3-5遍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任务三1、熟练地认读并渡对重点词理解: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九月揽天、绚烂、先驱、猝然、震耳欲聋、锲而不舍

3、给多音字组词朝载

任务四: 1、4——9自然段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今朝圆了“飞天梦”,你把文中的几个事实,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

任务五“神舟五号”飞船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有感而发,写上批注。

任务六:1、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

2、不光是杨利伟,还许多的航天人在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概括这些航天人?

4、让我们一起深情的朗读“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未等到成功发射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表达我们的敬意。

5、展望祖国更高更远的梦想。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打算。

二、小组合作解疑惑三、聚焦展示享成果

1、按任务进行公开展示。

2、补充及时达目的。

四、自我检测明得失

1、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瑰丽(guī gui)苍穹(qióng gōng )嫦娥奔月(bēn ban )不懈(jiě xi a)参与( yǔ yù)锲而不舍( qì qia)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①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②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④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3、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人们的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探索。

②()有几代人的执着追求及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华民族的梦想在2003年10月15日成为了现实。

③()遭受了无数次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五、相关链接。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六、用心反思谈收获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导学案

课题: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型:精读主备:赵霞授课:赵霞安文梅

组名: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学习重点、1、2 难点: 3、4

学习准备:搜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课时:2

学习过程:课前训练

一、导入知目标:请同学们仔细读文,看一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都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的。

二、自主学习悟新知:

任务一、1、看拼音写词语

Xǐ zǎo jī xia lǐng yù m?i guù nì shí zhēn

()()()()()

2、给词注拼音:

机械漩涡逆时针石蕊花圃锲而不舍

3、听写并解释:

司空见惯无独有偶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

任务二、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我能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并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作者分别用这三个

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任务三、四、五、学习三个事例。

学习方法:

⑴自读相应自然段,找出发现的的现象,说说。⑵再读相应自然段,说说问

了些什么问题?

⑶再读相应然段,交流研究结果。⑷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任务三:学习第一个事例。

任务四.学习第二个事例。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任务五.学习第三个事例。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任务六.1、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课初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

2.⑴自读六、七、八自然段。⑵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⑶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三、小组合作解疑惑:四、聚焦展示享成果

1、按任务进行公开展示。

2、补充及时达目的。

五、自我检测明得失1、根据意思写词语

(1)表示经常见到,不足为奇。()

(2)经过多次考虑,还是没有想明白,形容难以琢磨,不好寻求答案。()

(3)形容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事情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

(4)虽然罕见,但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配对儿。()

2、从疑问到找到真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的长途中寻找到真理?

------------------------------------------------------------------

相关链接六、用心反思谈收获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导学案

课题:21、《我最好的老师》课型:略读主备:赵霞授课:赵霞安文梅

组名: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记等词语,会用其中的词语写句子。2、通过学文,能从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中领悟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2 学习难点:3

学习准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课前训练。

一、导入知目标: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关于老师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

二、自主学习悟新知

任务一:1. 比一比,再组词。

定( ) 调( ) 侧( ) 疑( )

绽( ) 凋( ) 测( ) 凝( )

2.多音字组词。

qiē( ) tiáo( )

切调

qia( ) diào( )

任务二:1、我能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糊弄(húhù) 挑战(tiāo tiǎo) 侃侃而谈(kǎn kàn ) 破绽 (zhàn dìng)

2、我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睁大眼睛直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诧异害怕,茫然发愣的样子。

(2)形容理直气壮不慌不忙说话的样子。()

(3)没有想到的,或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

任务三:通过读文,我知道作者是通过一件事来说明怀森特是最好的老师的,我能简要概况这件事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任务四: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你喜欢像怀特森这样的老师吗?

任务五:1、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2、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任务六:读事例《嗅苹果》后交流谈体会。然后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三、小组合作解疑惑

四、聚焦展示享成果

1、按任务进行公开展示。

2、补充及时达目的。

五、自我检测明得失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四字词语、

()的举动()的教训()的过程

2、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是一种终生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用心反思谈收获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导学案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五课型:口语交际·习作五主备:赵霞授课:赵霞安文梅组名: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重难点:1、2、3

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

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知目标,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

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⑴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

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

⑶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

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

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4.教师总结:

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导入知目标。

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童年里,你们每天都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在感受着生活,体验着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满意的作品多读几遍;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概括板书(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

做过的──

听到的──

看到的──

想到的──

三、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3、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

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语句通顺,在习作中

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

四、指导习作。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

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生自由写作,先写完的学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那儿拜读他的大作,也可以把

自己的习作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知目标

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2重温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1.师生互评。(1)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由同学们共同推荐佳作亮相。2.小组互评。

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

3.全班评议。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4.自评修改。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

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在前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四、教师总结(略)

呼图壁县第一小学导学案

课题:回顾·拓展五课型:回顾·拓展五主备:赵霞授课:赵霞安文梅

组名: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主学习悟新知任务一“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

任务二、交流平台

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①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②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2.交流学习收获。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②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③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④全班交流。

任务三、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2.交流:①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②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3.根据意思分类。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5.抄写背诵

任务四、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任务五、我拓展(每组一个故事着重学习)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任务六、我拓展(每组一个故事着重学习)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解疑惑四、聚焦展示享成果五、自我检测明得六、用心反思谈收获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执教者:胡桂环 教学内容:《跨越百年的美丽》。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引发学生读、思、议、品,领悟居里夫人的美丽人格和科学精神,并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请同学们说说,成功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是什么?(敢于坚持科学精神的勇气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意识。)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学习一开始就紧扣这个话题,启发学生以科学精神为切入点来理解本文。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脉络。 1、初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 自由读课文,根据以下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发现镭一百周年美丽的形象,伟大的成就镭的发现过程淡泊名利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4自然段。这两段具体描写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3、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了百年,除了容貌美丽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三、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1、出示自读要求:小组合作,自由阅读课文2到6自然段,思考问题: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能跨越百年而不衰?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感悟理解。 2、全班交流。 3、阅读5、6自然段,问: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个方面?(淡泊名利。)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她将奖金捐赠给法国,奖章送给女儿当玩具,以及爱因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9+在山的那边(教师版)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去英国留学,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作者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教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都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所以,《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生活经历。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课时

1、反复诵读法 新课标明确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诵读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诗歌教学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读,以读激情,以读感悟,从而体会诗的感情,理解诗的意蕴。 2、讨论点拨法 在加强诗歌朗读训练的同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赏诗、品诗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质疑,师生合作探讨学习,对于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能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3、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运用声、像、图三维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适当穿插展示课件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解构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的提示,能激情导思、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课堂,体现诗的情美、理美、文美、意美。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____ 诱惑.( )_____ 一瞬.间( )_____ 隐秘.( )_____ 喧.腾( )_____ 痴.想( )_____ 凝.成(nínɡ):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跨越百年的美丽公开课教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忠路民族小学zxx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2、在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的同时,体会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中有所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领悟居里夫人精神美的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玛丽·居里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完成的人生价值的飞跃。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出“美丽” 课件出示居里夫人图片,并介绍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 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 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 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是唯一 一位在两个不同科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 誉头衔。)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看过对居里夫人的介绍,请同学们用几个词形容居里夫人。——(生答) 那么,作家梁衡又是捕捉到居里夫人的哪个特征,使得文章生成另一番景象呢?——(“美丽”) 同学们回答的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领略领略居里夫人的美丽吧。(出示课件)板书:美丽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正式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了解象征,明确寓意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资料助读 (一)关于什么是诗歌? 1、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2、诗歌分类:根据表现内容,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根据诗歌的外在形式和语言特点,分为格律诗和自由律诗。 3、诗歌的特点: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诗歌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感情上打动读者的。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 4、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5、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作家作品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79年,当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王家新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他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与他童年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附答案

17《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有坎坷,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1.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适当。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培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英格兰的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敌军——德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会被敌军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但是,第二天,他依然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是这样告诫自己的: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飞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飞行的一路上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上尉飞行员,也是一位著名作家莫顿?亨特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看看他小时候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而让他成为“孤胆英雄”的。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训诫.(jiè) 耸.(sǒng)立迂.回(yū) 嶙峋 ..(lín xún) 凝.视(níng) 啜泣 ..(chuò qì) 头晕目眩.(xuàn) 小心翼.(yì)翼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告诫、教导。(训诫) (2)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的样子。(小心翼翼) (3)形容人瘦削。(嶙峋) (4)惊奇、诧异。(纳罕) (5)使眼睛昏花。(炫目) (6)抽噎,抽抽搭搭地哭。(啜泣) 3.文体知识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本文是叙事散文。 4.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也被收入我们

人教版七年语文第一课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2、深入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3、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有感情的朗读水平 2、体会诗中的“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许多花也带有象征意义——代表花花语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非洲菊:有毅力、适应力强 康乃馨:慈祥、温馨、真挚雏菊:娇小玲珑、精灵可爱 毋忘我:友谊万岁、永远思念满天星:配角,但不可缺 学习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预习提示: 题目解说:“在山的那边”是一个非常含蓄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诗,看看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读完后才明白“山”

的那边是“海”。诗中的“山”比喻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挫折,“海”比喻人生理想。题目简洁而凝练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 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当代欧美诗选》《叶芝文集》。 二、基础预览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痴()想隐秘()凝()成喧()腾一瞬()间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仿照示 例,仿写句子。 例: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 。 3、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三、诗歌朗读 1、推举一名同学用精彩的导语导入今天的学习,卸载下面准备展示。 2、朗读提示,小组成员互相朗读,推举朗读有修同学准备展示。 小时候→(轻声,适当延长),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口吻)

2020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掌握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小桃树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胆魄。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学习难点:融情于景、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前预学 一.上网查阅有关作家贾平凹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做好笔记。 二.识记字音字形。 有感情、顺畅朗读课文两遍,边读边思考教材中的旁批,自己也加些批注。读完后合上课本,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1.只是常常自个儿chàn()悔。 2.早晨起来,(雨)就xī xī lì lì()的。 3.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duō suo()。 4.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尽了。 5.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īn()持的我,原来也是个càn()头。 6.爷爷是喜欢服shì()花的。 7.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很wěi suǒ()。 8.我慢慢发现我的幼zhì()。 9.爷爷的花事是不弄了,一luò( )一luò()的花盆堆在墙根。 10.也去领略过马wéi()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zhuózhuó()的。 11.又偏苦sèsè()地笑着。

12.我不禁有些chàn()抖了。 13.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luǒ()了。 三.识记词义。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显得庄重、严肃() 摇动() 猛然领悟() 将要开放()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四.积累有特点的词语。 根据印象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ABAB式的数量短语,然后对照课文对照一下。 1.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地落了。 2.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地端进去。 3.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4.你你的花事早不弄了,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5.如果将上述数量短语改成“一片片”“一盆盆”“一天天”“一摞摞”行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理清文章思路和内容。 细读精批课文,把握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完成下列问题。 1.完善下面表格。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有答案)

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 shí wán qiánɡ rónɡ yù fálì fēn xī tóu xián 二、选字组词。 溶熔容 ()洞()点()易 镇阵震 ()静()惊()雨 三、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 1、居里夫人()了镭,使得许多人成为百万富翁。 2、你知道电灯是谁()的吗? 冶炼提炼磨炼 3、为了()纯净的镭,居里夫妇终日对成吨的工业废渣进行(),艰苦的环境和简陋的条件()出他们顽

强的意志。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居里夫人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献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直通桥。 《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美丽”表面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越百年的美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与评析(一) 执教:省福清元洪师学校附属小学玮瑜 师:通过这一番了解,大家都笑了,认识了老师,也得到一份快乐!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看似平常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收获惊喜,获得快乐!──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几位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人。 (出示课件,描述)这些人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的成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成就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更可贵的是:他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科学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她的名字叫玛丽居里,人们亲切的称她──(居里夫人)。让我们怀着这份期待,开始今天的学习,准备好了吗?背挺直了,给老师一个微笑!好,上课。 【老师的课前谈话,字字珠玑,声声悦耳,多项任务并举。其一,架起沟通的桥梁,消除恐惧心理。在大礼堂这样大的地方上课,学生多少有些拘谨,课前老师与学生亲切交谈,用网名打招呼等这些都能让孩子紧的心情得以放松。在放松的心境下,学生自然就愿意开口说话,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其二,课堂的新知,点燃求知火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关于“科学精神”的文章,课前交流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些科学家,了解其精神品质,渗透单元“科学精神”的相关容,使学生对科学精神有个初步的印象,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课前谈话,轻松自然,就像启航的风帆一样,为学生的学习启航。】教学过程: 一、解题,质疑“美丽” 师: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作家梁衡为此发表了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散文──看老师板书课题,请注意老师的运笔。(师板书)注意这个百字,第一横要写得又平又稳,年字这一竖是关键,要写直。好,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着课题,你会产生哪些思考? 生:这是什么样的美丽? 师:你抓住了关键词美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生: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师:你关注了“跨越百年”一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生:美丽如花儿一样,容易凋,为什么她的美丽却能跨越百年呢? 师:多会思考的孩子,确实,美丽如花儿一样,容易凋,到底是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呢?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还要关注──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份美丽的?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开始美丽的发现之旅。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伊始,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题的重点提出自己的思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接下来,老师提出学习目标,抓住“美丽”这条主线入课,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为完成教学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感知“美丽” 师:文章都预习过了吧?读了几遍?打个手势告诉老师。这文章很长,看来你们预习得很认真!老师要检查一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2-优质教案word版本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四年级下册18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学导航 18、生命生命(共享课)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我能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一、自学导航:(对学——展示) 1、标出自然段,读课文两遍。 2、我会写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鼓动、跃动、冲破那个、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 3、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挣、鲜、缝、壳、强、弹。 三、合作交流:(群学——展示) 1、这三件事中,哪些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生命的存在,请用——画出来,并用△标出关键词,再说说你的体会。 2、细读第5自然段,我能用“”画出表达杏林子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该怎样做呢? 3、三、小练笔: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是杏林子。生命是。生命是。、、、、、、

课文仿写: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一天,我和伙伴在玩耍,我们发现了一窝蚂蚁,我好奇地伸手捉住了一只,细心地观察。如果我的手指轻轻一按,它就被我捏死了。但它拼命挣扎着,不停地挥动着它那细小的脚,企图把我的手指掰开。这一刻,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指间跃动,是那样鲜明!蚂蚁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把它放回蚁穴! 还记得我曾经种过一颗豆子,我没有给它浇过水,也没有给它施过肥,甚至已经把它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过几天它竟然冒出一截小苗,这下我才记起它。我默默地思考着:是怎样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水分,没有营养的情况下茁壮成长?——是顽强的生命。 有一次体育课,我们进行长跑,跑步过后,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把手轻轻按在胸口,那一声声有规律的心跳仿佛在朝我呼唤,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只属于我的,我必须对它负责,同时让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 这一个个例子告诉着我:生命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遇到困难要不屈向上、勇敢面对,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文中写了日常生活中、、三件事来体会生命的意义。 2、作者对生命的体会是: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理念】 理念之一:重视朗读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义和所浸透的情感;遵循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独特感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格。 理念之二:鉴于本文虽是写人的记叙文,但并不明显具备一般叙事文章那样典型的“五要素”,也没有贯穿一条事件发展或时间推移的线索,且篇幅较长,因此采用“中心辐射”阅读法,即紧扣“美丽”,从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层面展开教学,并且进行大胆的详略处置,既确保重点,又不忽略全文。 【教学目标】 认知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人声鼎沸、淡泊名利、定格、执着、歧视、一如既往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人物表现中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的读书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在思考中读书,在交流中加深感悟,专注地听,大胆地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秀外慧中,认识其形象之美,感受其品格之美。 2.理解人生意义在于探索未知和奉献智慧,而不是索取和享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居里夫人肖像,重点语句灯片,有关居里夫人的故事。 2.学生准备:课前读通课文,大致了解居里夫人“美丽”所在。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幻灯映出居里夫人肖像)同学们,她就是居里夫人,就是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这位伟大女科学家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板书课题) 2.揭题议题。齐读课题,据题发表感想,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特意选取居里夫人独有的科学发现和她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作为激趣谈话核心内容导入,并引导学生扣住“跨越百年”和“美丽”两个关键词议题质疑,借此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1.提出初读要求。轻声朗读: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浏览概括:课文写了居里夫人哪些事情;默读体会:“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盛赞居里夫人的语句。 2.学生自读体会。 3.反馈初读情况。 (1)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2)讨论主要事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穿插提示、归纳:在法国科学院宣布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引起全场震惊。(第二自然段)由放射性现象引发思考,发现和提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镭。(第三自然段) (3)讨论美丽之点。预设——学生方面:美在镭元素的光焰;美在居里夫人的形象;美在敢于创新的胆识,锲而不舍的毅力,献身科学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格……教师方面:作如下归纳:居里夫人的形象美丽;居里夫人的研究成果美丽;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2、交流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进一步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原文;了解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梁衡的一篇散文节选,请大家齐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引导学生把课题读好:跨越多少年的美丽?读;跨越百年的什么?读;怎样百年的美丽?读) 2、质疑: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 预设:跨越百年的美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跨越百年?什么样的美丽跨越了百年?这美丽有什么不同? 教师过渡:真为你们骄傲,你们真的很会思考。是啊,到底什么样的美丽才能面对岁月的洗礼却历久弥新,永恒不变呢?相信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答案。 1、交流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加深了解。 教师引导:在走进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出示图片)知道她是谁吗?(居里夫人)请你用一两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你了解的居里夫人。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把你认为难把握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我们要听写。

2、听写生字词,出示正确词语,订正改错。 寻藤、分析、酸碱、顽强、卓有成效、隐退、乏力、里程碑、荣誉、头衔、粪土、捐赠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全班订正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一)走近居里夫人,定格美丽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居里夫人? (1)“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引导:年轻漂亮、受人尊敬 指导朗读:是啊,一位女子登上法国科学院的讲台,史无前例,这是何等的荣耀啊!应该怎样读?(指名朗读) “人声鼎沸”与“肃然无声”对比理解,你感受到了什么? (2)“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学生读句子) 引导:意志坚定、自信 指导朗读:这是一份成功的自信,这是一份让所有人佩服的自信。读出这份自信。 (3)“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伟大、了不起 ①为什么她的报告会使全场震惊?(镭的发现) ②补充资料:看来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不是普通的物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资料,学生读) ③再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她的贡献更突出了她的美丽 (4)小结:正因为居里夫人这项惊人的发现,她对物理学、医学的贡献,使得她的美丽、庄重定格在了历史上,也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5)再次朗读,深化形象: 此时,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美丽、庄重的外表以及她独特的气质所吸引。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位年轻漂亮,气质独特的女科学家展现在大家眼前?(指名朗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2.DOC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怎么读这句话呢? 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生读。) E、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巨大的贡献 师: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师:说得好!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找文中的句子)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生读。)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或者——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生默读5、6自然段。)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F、淡泊名利 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4、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精神上的“美丽”是一种财富,是长久的。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物质上的“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18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积累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2.理解诗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3.树立崇高的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7分钟) (一)自学指导 1.了解诗歌: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往往富于想像,借助赋予深刻内涵的具体事物(意象),通过凝炼、生动优美又有节奏感的语言抒发诗人强烈的的思想感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咏、朗诵。 新诗: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诗歌体裁。其特点是形式较自由,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不严。 诗歌要反复朗读来以品味语言,体味内涵;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朗读诗歌: 一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二要读出节奏,抑扬顿挫;三要读懂情感,读出韵味。 (1)一读:用红笔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字音、词义,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2)二读:尝试用铅笔在每句应停顿的地方标“/”,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3)同桌互读:大声读给同桌听,并互相点评朗读情况,提出修改建议,且说明修改理由。 (4)组内互读:组长先读,大家共同评价;让后组长找一位同学再读,大家在评价。 (5)组内齐读诗歌。 3.再读诗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圈点勾画出重点词句,找出诗歌的主要意象,揣摩其深刻内涵。 (二)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痴.想()隐秘.()凝.成() 诱惑.()喧.腾()一瞬.间()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凝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三、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跨越百年的美丽(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和人格。他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虽然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但是相信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事迹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临近毕业,他们会略微显得心浮气躁,因此,此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小学综合学习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人生的启迪。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精神的含义。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教学本文拟实行“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巧解课题。(3分钟) 1、“肥皂泡、昙花,流星,彩虹”这些东西美丽吗?他们在时间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美丽的短暂是这世间最大的遗憾”。然而,今天老师却要带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