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汇总

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汇总
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汇总

纪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一、煤和石油的综合应用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主体,可以说,没有石油化工,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你知道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产品及其用途吗?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煤、石油、天然气是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化石燃料)。

2.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3.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目的是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可获得燃料及多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煤干馏的主要产品有焦炉煤气(焦炉气、粗氨水、粗苯)、煤焦油、焦炭。

(2)煤的气化: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化学方程式为C(s)+H 2O(g)=====高温

CO(g)+H 2(g)。

(3)煤的液化:煤的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就是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煤的间接液化是先把煤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等液体燃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催化剂CH 3OH 。

二、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天然气的组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天然气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生产甲醇等。

思考题1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的可再生能源——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①温室效应 ②形成酸雨 ③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浓度 ④白色污染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三、石油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分馏是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石油通过分馏可以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

(2)石油的催化裂化:石油的催化裂化是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大分子的烃进行分解得到小分子的烃,从而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的过程。裂化所用的原料是重油。裂化过程中一分子的烷烃分解为一分子的

烷烃和一分子的烯烃,得到的汽油称为裂化汽油。

(3)石油裂化的产品再经过进一步的裂解,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以C 16H 34为例,写出裂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分子中碳原子平均断裂为例):

C 16H 34――――→催化剂加热、加压

C 8H 18+C 8H 16 C 8H 18――――→催化剂加热、加压

C 4H 10+C 4H 8 C 4H 10――――→催化剂加热、加压C 2H 6+C 2H 4或 C 4H 10――――→催化剂加热、加压

CH 4+C 3H 6 乙烯、丙烯、甲烷等都是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得到的重要化工原料。

思考题2 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吗?

四、聚合反应和高分子化合物

1.n 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该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在CH 2—CH 2中,CH 2=CH 2称为单体;—CH 2—CH 2—称为链节;n 称为聚合度,表示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链节的数目。

高分子化合物有天然的,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也有人工合成的,如聚乙烯等;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是三大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思考题3 如果要合成84 kg 相对分子质量为28000的聚乙烯,理论上需要乙烯多少千克?

注意:

一、蒸馏、分馏和干馏有何区别

1.蒸馏:把液体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结成液体的操作。蒸馏可使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组分挥发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目的。被蒸馏的混合物中至少有一种组分为液体。各组分沸点相差越大,挥发出的物质越纯。若不同组分之间沸点相差小,或不同组分互溶形成恒沸液体,则馏分不纯。常见的实验有蒸馏水的制取。

2.分馏:对多组分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先后、连续进行两次或多次蒸馏。分馏可使多组分混合物在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中分离为两种或多种馏分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或除杂的目的。常见的实验有石油的分馏,要注意的是石油分馏的产品都是混合物。

3.干馏:把固体混合物(如煤、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做干馏。

(1)在煤的干馏过程中所发生的是很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将煤干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隔绝空气,目的是防止煤在空气中燃烧;二是要加强热。

(3)煤在干馏过程中生成了许多新的物质,如苯、萘等,发生的是复杂的化学变化。

(4)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煤中并不含小分子有机物苯、萘等。苯、萘等物质是煤的分解产物煤焦油中所含有的,这一点要注意。

[特别提醒]

蒸馏和分馏都是物理变化,而干馏是化学变化。

二、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1.直馏汽油:石油经常压分馏获得的,主要成分为介于5个碳到11个碳之间的烷烃、环烷烃等。由于它的成分中不含烯烃,所以它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因而不能使溴水(或溴的CCl 4溶液)褪色,可作为从卤素单质的水溶液中萃取出卤素单质的萃取剂。

2.裂化汽油:是重油经催化裂化制得的,主要成分为介于5个碳到11个碳之间的烷烃、烯烃等。由于它的成分中含有烯烃,所以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因而可使溴水(或溴的CCl 4溶液)褪色,不能用做提取卤素单质的萃取剂。

三、聚合反应

1.加聚反应:由许多小分子经过加成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如n CH 2=CHCH 3――→一定条件。

2.缩聚反应:由许多小分子经过缩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同时生成许多小分子的反应称为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例如获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n HOCH 2CH 2OH ――→

一定条件+

(2n -1)H 2O

[特别提醒]

一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区别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①高分子的链节中链上不全是碳原子,一般是缩聚反应生成的;如果链上全是碳原子,一般是加聚反应生成的。②从反应的形式来看,在反应中只得到高分子的反应是加聚反应,而得到高分子的同时又生成了小分子的反应则是缩聚反应。

3.有机加聚产物单体的确定

(1)链节的主链中只存在碳碳单键时,以两个碳原子为单元分段断键,可得到“乙烯型”单体。如

的单体为CH2=CH2、CH2=CHCl。

(2)链节的主链中存在C C的高聚物,则以四个碳原子为单元(C C在中间)分段进行断键,然后单键变双键,双键变单键,即可得到单体。如的单体为。

典型例题:

知识点1:煤的干馏实验及产品分析

例1观察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图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液体X的pH>7,液体Y是一种黑色黏稠状液体

C.气体Z易燃,可还原CuO D.液体Y是一种纯净物

跟踪练习1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B.为使煤变成清洁能源,可将煤进行气化和液化

C.煤的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的H、N、S、O等元素

D.煤中主要含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苯和甲苯从煤中分离出来

知识点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例2丁烷裂解时有两种断裂方式,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如果丁烷完全裂解,且裂解生成的两种烯烃的质量相等,那么裂解后所得到的混合气体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A.20% B.25% C.36% D.40%

跟踪练习2含有4个C原子的烷烃,裂解可生成的烯烃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知识点3:加聚产物单体的判断

例3某工程塑料ABS的结构简式为

,它的单体为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3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B.CH2=CH—CH3

C.D.CH2=CH2与

同步测试:

1.2008年6月5日是第37个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燃料燃烧时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是()

A.天然气B.秸秆C.煤D.木柴

2.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类,液化石油气(LPG)类。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

A.醇类B.CO C.H2D.烃类

3.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现了“毒油”。所谓“毒油”是指混有汽油的食用油,不能食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油是纯净物,有固定的沸点

B.汽油只能由石油分馏得到

C.可用静置后看是否分层来判断食用油中是否混有汽油

D.汽油是含碳原子数为5~11的多种烃的混合物

4.石油催化裂化和裂解的目的是()

A.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

B.使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

C.除去石油中的各种杂质

D.前者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后者是得到短链的不饱和气态烃,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5.2008年8月26日,广西宜州广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机车间发生爆炸。据了解,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是乙烯、甲醇和聚乙烯醇{}等。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可由石油分馏获得B.甲醇不可用来兑制白酒

C.聚乙烯醇是由缩聚反应制得D.乙烯、甲醇均属于烃类物质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产物中兼有气体、液体、固体的是()

A.石油分馏B.石油裂解C.煤的干馏D.煤的气化

7.煤是人类使用的传统能源之一,下列有关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是由各种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B.煤干馏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存在于干馏时产生的焦炉煤气中

C.煤的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D.煤的气化是指将煤加强热使其升华的过程

8.下列高分子化合物不能

..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是()

9.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弹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泽亮丽等优点。聚丙烯酸酯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是由丙烯酸酯加聚得到的。下列关于聚丙

烯酸酯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链节为—CH2—CH—

C.单体为CH2=CH—COOR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10.把下列各物质的制取方法或反应类型填写在各题后的横线上(填字母):

a .分馏

b .裂化

c .干馏

d .加聚反应

e .取代反应

(1)煤―→焦炭________。(2)石油―→柴油________。(3)石蜡―→汽油________。

(4)乙烯―→聚乙烯________。(5)甲烷―→四氯化碳________。

11.2007年1月3日凌晨,一辆20 t 大型液化气罐车行至郑州市距某居民区50米远的路段时发生侧翻,液化气发生泄漏。事发后,郑州警方对附近的近万名市民进行了疏散,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 3H 8)和丁烷(C 4H 10),写出C 4H 10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石油得到液化气的主要方法有______(填字母)。

a .分馏

b .裂化、裂解

c .分液

d .过滤

(3)事故发生后,供电部门切断了现场周边的路灯及居民住宅电源,出入警戒线的人员均被严格要求禁

止抽烟和使用明火,并且要全部关闭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现场抢险和报道都是在远距离探照灯的照射下进行的,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图为远距离拍摄)

12.从煤中可以得到苯及苯的同系物,它们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1)从煤中得到煤焦油的方法是________。

(2)下图为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及苯的同系物的装置图,其中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仪器A 的进

水口为________(填“a ”或“b ”)。

(3)用甲苯可以制造一种烈性炸药TNT ,反应如下:

CH 3

+3HONO 2――→浓硫酸△CH 3NO 2O 2N NO 2+3H 2O ,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1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如图所示)时达到高潮。奥运火炬采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点燃3CO 2+4H 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

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

C .1 mol C 3H 8和5 mol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 mol CO 2和4 mol 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D .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

14.丁烷裂解时有两种断裂方式,生成两种烷烃和两种烯烃。如果丁烷的裂解率为90%,且裂解生成的两种烯烃的质量相等,那么裂解后所得到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B .20

C .30.5

D .56.5

15.石化工业是以石油为基本原料,生产各种化学品的工业。聚氯乙烯{PVC ,}和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是两种重要的石化产品。

(1)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当前产量最大的树脂之一。工业上以乙烯和氯气为原料经下列流程合成PVC :

CH 2=CH 2――――→一定条件反应ⅠCH 2ClCH 2Cl ――――→一定条件反应ⅡX ――――→一定条件

反应Ⅲ

PVC ①反应Ⅰ、Ⅲ的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②PVC 的单体是__________,链节是____________。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主要生产过程如下: 丙酮(C O

H 3C CH 3)――→HCN ⅠC OH H 3C CN CH 3――→H +,H 2O ⅡC

OH H 3C COOH CH 3――→浓H 2SO 4Ⅲ H 2C C COOH CH 3――→CH 3OH ⅣH 2C C COOCH 3CH 3

――→ⅤPMMA ①第Ⅰ、Ⅱ、Ⅳ、Ⅴ步中,属于酯化反应的是____。 ②写出第Ⅴ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以石油为原料不仅可以得到各种燃料油,还可以获得多种有机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石蜡油与碎瓷片混合共热,产生的混合气体冷却至室温后,其成分如下:

物质

CH 4 CH 3—CH 3 CH 2=CH 2 物质的量分数 20% 30% 50%

将2

(2)经发现,石蜡油与碎瓷片混合共热的产物中,除气态烃CH 4、C 2H 6、CH 2CH 2外,还有另一种液态烃生成。0.2 mol 该液态烃在O 2中完全燃烧时,得到的两种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均为1.2 mol ,则该烃的分子

式为______。该烃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为H 3C

C C 3CH 3CH 3

,该有机物分子

中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数为____________。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你知道洛杉矶和伦敦的烟雾事件吗?你了解绿色化学吗?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

2.工业“三废”问题:“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废渣。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其携带的颗粒物;工业生产中废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的污染;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两个重要目的。

3.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思考题 “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尽可能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利用上,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

题。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最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 .CH 2=CH 2+H 3C C O

O OH (过氧乙酸)―→H 2C CH 2

O +CH 3COOH B .CH 2=CH 2+Cl 2+Ca(OH)2―→H 2

C CH 2O +CaCl 2+H 2O C .2 CH 2=CH 2+O 2――→催化剂2H 2

C CH 2O

D .H 2C CH 2OH OH ――→催化剂H 2C CH 2O +H 2O 注意:

酸雨 臭氧层的破坏 温室效应 危

害 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加速建筑物的腐蚀 使皮肤发生癌变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减少,地表气温升高,气候干旱,土地沙

漠化,农业减产

成 因 含硫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SO 2

汽车尾气、氟氯烃的大量排放 CCl 2F 2――→光Cl 2O 3=====Cl 3O 2 大量CO 2气体的排放,

导致大气中CO 2浓度不

断上升,CO 2能阻碍由地

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

射,使地表气温增高 防

治 减少SO 2的排放,燃料脱

硫 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

造林

)塑料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污染,赤潮是由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的等等。

二、中学常见的污染环境的气体及其防治

SO 2:工业上用浓氨水吸收,实验室用NaOH 溶液吸收。NO x :用NaOH 溶液吸收。

H 2S :用NaOH 溶液吸收。 Cl 2、Br 2、HCl :用碱液吸收,Cl 2、Br 2还可用Na 2SO 3溶液吸收。 CO :用燃烧的方法除去。

三、原子经济和绿色化学

1.原子经济:原子经济要求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废弃物。

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好坏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的。

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100% 其特点是:①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 ②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研究的是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其特点是:

①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②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③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④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⑤发展“绿色工艺”;

⑥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特别提醒]

无机反应中的化合反应和有机反应中的加成、加聚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典型例题:

知识点1: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常识

例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八个名词中与环境污染无关

..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

A.②③B.⑦⑧C.⑥⑦⑧D.②⑤⑦

跟踪练习1德国科学家利用卫星数据和先进的仪器,绘制了一幅地球上空二氧化氮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的二氧化氮密度很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 A.硝酸工业发达B.雷雨天气较多C.机动车辆过多D.燃料以煤炭为主

知识点2:绿色化学理念的考查

例2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在用CH3C≡CH合成CH2=C(CH3)COOCH3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的其他反应物是()

A.CO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2D.CH3OH和H2

跟踪练习2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的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中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分解反应④取代反应⑤加成反应⑥加聚反应

A.①②⑤B.②⑤⑥C.③④D.只有⑥

同步测试:

1.对固体废弃物实现资源化,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其中织物、玻璃、易拉罐、纸类、废金属等固体垃圾都可回收利用,下列标志中应选用()

2.在以“绿色”为主题的今天,下列对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

...“绿色”要

求的是()

A.就地焚烧B.发酵后做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

3.为了消除对大气的污染,有科学家提出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使用的构想

(示意图如下)。下列物质可做此循环中的燃料的是()

A.CO2B.CH3OH C.N2D.H2O

4.1838年3月纽卡斯尔市的一些园艺家访问大物理学家法拉第,向他请教一个奇

特而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别处生长的紫罗兰都是紫色的,而生长在纽卡斯尔市的紫罗兰却是白色的?法拉第经过一番研究,得出结论,后来被化学家证实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法拉第的结论是() A.遗传变异B.纽卡斯尔市民用自来水浇花

C.施肥不当D.纽卡斯尔市空气中SO2含量较高

5.中国科学家研制的“人造太阳”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放电。所谓“人造太阳”是指把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氘(21H )受控核聚变成氦(42He ),产生能量,这种技术对解决能源问题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21H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B.21H和42He互为同位素

C.42He的中子数为4 D.“人造太阳”发电实现了核能向电能的转化

6.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目标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C2H5)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A.+C2H5Cl―→C2H5+HCl

B.+C2H5OH―→C2H5+H2O

C.+CH2CH2―→C2H5

D.Br+C2H5Br+2Na―→C2H5+2NaBr

7.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海域中出现了大面积的赤潮,给当地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赤潮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氯化合物直接排入大海,引起赤潮的发生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的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

C.含氮、磷的大量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

8.用甲烷制备乙酸乙酯,欲使其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消耗的其他反应物是()

A.CO B.CO2和H2O C.H2O和O2D.CH3OH

9.用石油和煤可以得到有机化工生产中需要的众多原料。例如,从石油中得到的乙烯和从煤中得到的苯可用来制取聚苯乙烯,生产过程如下:

①CH2=CH2+―→CH

2

CH

3

②CH

2

CH

3

――→

-H2

CH2CH2

2

③n CH2CH2

―→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通过裂解可以从石油中获得更多的乙烯

B.煤的干馏是目前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C.制聚苯乙烯的反应①为加成反应,②为消去反应

D.反应①②③的原子利用率都达到了100%

10.常见的保鲜膜是一种高分子材料,通常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它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们通常称为“白色污染”。聚氯乙烯的结构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由氯乙烯生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此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下列各种说法中与物质的颜色没有关系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A .“白色污染”

B .“绿色食品”

C .“赤潮”

D .“棕色烟雾”

(3)现有大批塑料薄膜,下列对其处理方法中合理的是______。

A .将其进行焚烧处理,以免引起“白色污染”

B .将其进行填埋,以免造成污染

C .将其进行加工,制成新产品

D .将其进行催化、裂解等操作制成燃料

11.随着环保知识的普及,人们知道CO 2是一种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甲烷对温室效应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甲烷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远远低于二氧化碳,但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值已接近于CO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实上述结论,选用下列装置(如图)进行实验,A 中装入空气,B 、C 、D 中分别装入不同比例(体积比)的甲烷气体,在阳光下照射1 h 。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 、D 四个装置的右管高度分别为h (A)、h (B)、h (C)、h (D),则这四者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上述装置,一个瓶中装入12体积空气、12体积CH 4,另一个瓶中装入12体积空气、12

体积CO 2,同样放在阳光下照射1 h ,则高度h (CH 4)____(填“>”、“<”或“=”)h (CO 2)。

(3)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

②等质量的CH 4和CO 2,前者产生的温室效应大

③燃烧天然气也是产生酸雨的原因之一

12.为制取硝酸铜,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法:①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硝酸铜;②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硝酸铜;③铜先与空气反应制取氧化铜,再与硝酸反应制取硝酸铜;④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制取硝酸铜。

(1)方法②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2)“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人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杜绝污染源,提高原子利用率是绿色化学的重要衡量指标。试从“绿色化学”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宜采用以上第________种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城市环境污染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如图Ⅰ所示,X

河流经某工业城市Y ,其中a 处在上游,附近有丰富的黄铁矿(主

要成分为FeS 2,是生产硫酸的原料)资源,d 处在下游,有多个

企业以硫酸为原料。根据某月Y 市环保局监测站对X 河水质检

测的结果,绘制成简图(如图Ⅱ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造成X 河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最可能分布在bc 段

B .工业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可能是造成X 河污染的污染源

C .d 处污染程度减小,可能是某些污染物的离子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所致

D .该城市建造硫酸厂时,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后,选址在b 处最合理

14.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 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将CO 2转化为有机物可实现碳循环,从而有效地控制了CO 2的排放。CO 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2CO 2+6H 2――→催化剂△

CH 2=CH 2+4H 2O 。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 )

A .14%

B .28%

C .42%

D .72%

15.“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是当今社会人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的着眼点是使污染消灭在生产的源头,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绿色化学”和环境化学都是研究环境保护和治理的

B .“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而是主动地防治环境污染

C .“绿色化学”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也能给有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2)汽车尾气中含有NO 、CO 气体,在排气管处安装催化转化装置,可使它们转化成N 2和CO 2,从而减少污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厂里常采用NaOH 溶液吸收NO 、NO 2,使其转化为化工产品NaNO 2,其化学方程式为NO +NO 2+2NaOH===2NaNO 2+H 2O 。这一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绿色化学概念?______(填“是”或“不是”)。每生成 1 mol NaN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

(4)有人采用下面两种方法制取Cu(NO 3)2。

方法一:2Cu +O 2=====△

2CuO CuO +2HNO 3(稀)===Cu(NO 3)2+H 2O

方法二: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其中符合绿色化学概念要求的生产方法是______(填“方法一”或“方法二”)。

16.空气中SO 2的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可用g·cm -3表示)都是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在工业生

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 mg·L -1。为测定某地方空气中SO 2和可吸入颗粒物的

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I 2+SO 2+2H 2O===2HI +H 2SO 4

(1)实验时,当观察到B 内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时,立即停止通入气体。

(2)要测量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从气体流量管中读出气体总体积外,还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气体流量管中显示通过的气体体积为100 L ,则此地空气中SO 2的含量为____________。

(4)乙同学拟用右图所示简易装置测定某地空气中SO 2的含量:准确移取50 mL 5×10-4 mol·L -1碘溶

液,注入右图所示广口瓶中,加2~3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此时

溶液呈蓝色。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气100 mL ,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次数。假设乙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乙同学抽气的次数至少为________次,方可说明该地空气中SO 2的含量符合排放标准。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

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法规问题探讨范文

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法规问题探讨 张德明乔繁盛王荃 (中国矿业联合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北京,)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但矿产资源开发也会对环境带来负 面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被再次利用的资源统称为矿山二次资源,它包括二次矿产资源(如各类尾矿、废石、废渣)、二次水和气资源(如矿坑水、工艺废水、废气)、二次土地资源(如压占、扰动和破坏的土地)、二次生态环境资源等。 矿山二次资源中最为重要的是矿山尾矿、废石等二次矿产资源。它们不仅 造成了资源浪费,并破坏、压占土地,污染生态环境,甚至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因此,从根本上治理矿山环境的重要环节,是开展二次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以二次矿产资源为重点,探讨我国矿产资源及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政策法规问题。 一、我国矿产资源与二次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是资源大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且多为共伴生综合矿产。但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共伴生资源综合 利用率不到20%。全国开展综合利用的国有矿山不足其总数的10%,大量有用 资源进入尾矿、废石中,使其成为可进一步综合利用的二次矿产资源。 截止2000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53 063 个。据不完全统计, 1949~2000 年底,全国各类矿山产出各类矿废石162.3 亿t,其中煤矸石35.6 亿t,铁矿废石94 亿t,有色金属矿废石25 亿t,金矿废石4.6 亿t,化工矿废石3 亿t。全国矿山累计堆存尾矿50 亿t,并以每年排放3 亿多t 的速度增长。其中铁矿尾矿26 亿t,有色金属矿尾矿21 亿t,金矿尾矿2.7 亿t,化工矿尾矿0.3 亿t。此外,全国堆存粉煤灰12 亿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教案设计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馏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 二、能力目标 通过书写乙烯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三、德育目标 了解煤、天然气、石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使用煤、天然气、石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综合利用化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 教学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加聚反应的原理。 教学方法启发、阅读、分组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等。 教学用具实物、模型、图表、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04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原油煤炭天然气水电核能全世界36.8% 27.2% 23.7% 6.2% 6.1% 中国22.3% 69.0% 2.5% 5.4% 0.8% 要的化工原料,如乙烯和苯就是从石油和煤中提取出来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二、新课教学 第一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迄今为止,煤、石油、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O、N、S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气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 煤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高温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煤干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煤干馏产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萘、酚类等。 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如图: 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

“十一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要工作进展

---------------------------------------------------------------最新资料推荐------------------------------------------------------ “十一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主要工作進展 1 十一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主要工作進展十一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主要工作進展國傢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十一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瞭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2010 年與 2005 年相比,全國單位 GDP 能耗下降 19.1%,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 14. 29%,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 12. 4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7.9%,完成瞭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 5 年來,全國發展改革(經信)系統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強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保護,主要開展瞭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以實現十一五約束性指標為首要任務,強力推進節能減排(一)把節能減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國務院成立瞭由溫傢寶總理任組長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起草並由國務院印發瞭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 溫傢寶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節能減排工作。 各地區成立瞭由政府主要領導 2 任組長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 1 / 15

二次资源利用论文

二次资源利用论文 姓名:田川 班级:矿加08-2班 学号:06082480

废橡胶循环再利用 矿加08-2班田川 06082480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废橡胶的现状,对废橡胶的再生方法做了详细介绍,从而做好废旧橡胶(含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帮助。 关键词:废旧橡胶再生利用 1.废旧橡胶( 包括废旧轮胎)的现状 废橡胶是废弃聚合物一种,是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旧橡胶(含废旧轮胎)的产生量与日俱增,随意丢弃、堆放废旧橡胶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也比较突出,废旧橡胶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废旧轮胎形成的“黑色污染”正在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5亿条轮胎报废,仅美国每年就产生近三亿条的废旧轮胎,经过几十年的累积美国的废旧轮胎多达三十亿条。中国是世界上的轮胎生产大国,2000年轮胎产量超过1亿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每年生成的废旧轮胎达4000万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郊结合处都能见到绵延上千米、像小山一样的废旧轮胎堆积点。越积越多的废旧轮胎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经过日晒雨淋,极易滋生蚊虫、携带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病菌,传染急病,此外还容易引起火灾。可见废旧轮胎是恶化自然环境、破坏植被生长、影响人类健康、危及地球生态环境的最有害垃圾之一,这种“黑色污染”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白色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重大社会问题。 2.废旧橡胶的分类 废橡胶一般按橡胶制品的品种分类,其种类其所使用的主要橡胶品种有以下几种: ⑴轮胎类 ⑵胶管和胶带类 ⑶胶鞋类 ⑷工业杂品类 3. 废旧橡胶的循环再利用情况 (1)原形改制 通过捆绑、裁剪、冲切等方式,将废旧橡胶(主要是废旧轮胎)改造成有利用价值的物品。最常见的是用作码头和船舶的护舷、沉入海底充当人工鱼礁、公路缓冲带等。该方法消耗的废旧轮胎量不大,只能当作是一种辅助途径。

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时政与考点 (一)节约能源资源,建设生态文明 时政点击 1.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2.为进一步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工作,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制订粗钢、水泥、火电、铝等2 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指导和规范企业节能工作。 3.循环经济法修订草案于2007年8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针对我国现阶段能耗物耗过高,减量化潜力很大的特点特别强调减量化,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 4.2007年9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5.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6.2007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局等部门制定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通知。各级政府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调动一切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考点链接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该如何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1)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的弱点和缺陷。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5)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和银行的作用。 (6)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2.节能减排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哪些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次资源开发与利用

1.什么是二次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 二次资源: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且人类可采取工艺措施从这些物质中回收有用的成分和能源。自然资源:是物质与动力天然来源,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2.二次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1.技术应是可行的 2.二次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应是合理的 3.废物应尽可能在排放源就近利用,以节省废物在贮放、运输等过程的投资 4.二次资源开发出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因为具有与之相竞争的能力。 3.对固体废弃物进行二次资源开发的途径有哪些? 1.提取各种金属 2.生产建筑材料(生产碎石,生产水泥,生产硅酸盐建筑制品,生产铸石和微晶玻璃,生产矿渣棉和轻质骨料) 3.生产农肥 4.回收能源 5.取代某种工业原料。总之,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对于减少和消除固体废物的危害,保护环境,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有重大意义。 摩擦与弹跳分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各组分的摩擦系数和碰撞恢复系数的差异,在斜面上运动或与斜面碰撞弹跳时,产生不同的运动速度和弹跳轨迹而来实现彼此分离的一种新技术。 磁流体:是指某种能够在磁场或者磁场与电场联合作用下磁化,呈现似加重现象,对颗粒具有磁浮力作用的稳定分散液。 浮选:是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中的重要工艺方法,主要用于分选出不易被重力分选所分离的细小固体颗粒。 重力分选:是将物料给入活动或流动的介质中,密度的差异导致颗粒运动速度或运动轨迹不同,因为可分选出不同密度产物。 磁力分选:磁力分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和永磁的磁力分离,该方法是在皮带机端头设置一个电磁或永磁的磁力滚筒,当物料经过磁力滚筒时,可将铁磁性物质分离。另一种是磁流体磁力分离。拣选:是利用物料之间的光性、磁性、电性、放射性等拣选特性的差异,实现分选的一种方法。 5.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工序? 预处理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破碎、筛分、粉磨、压缩等工序。 6.二次资源开发的基本方法分几种,各有哪些具体方法,其工作原理? 基本方法:1.物理方法处理技术:重力分选(概念略),浮选(原理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加入各种浮选剂,并进行机械搅拌,使悬浮固体附在空气泡或浮选剂上,随着气泡一起浮到水面上,然后再加以回收),磁力分选(概念略),电场分选(是在高压电场中利用入选物料之间电性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拣选(概念略)摩擦和弹跳分选(概念略)2.化学方法处理技术:煅烧(是天然化合物或人造化合物的热离解或晶型转变过程,此时化合物受热离解为一种组成更简单的化合物或发生晶型转变),焙烧(在适宜气氛条件下将物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矿物原料中的目的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工艺过程),烧结(是将粉末或粒状物质加热到低于主成分熔点的某一温度,使颗粒粘结成块或球团,提高致密度和机械强度的过程),溶剂浸出法(将固体物料加入液体溶剂内,让固体物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有用金属溶解于液体溶剂中,以便下一步从溶液中提取有用金属。)热分解(是利用热能切断大分子量的有机物,使之转变为含碳量更少的低分子量物质的工艺过程),焚烧(是对固体废物进行有效控制的燃烧方法),辐射处理(用r射线和电子束辐射固体废物,以达到杀菌、消毒目的的一种无毒化处理方法)3.生物方法处理技术:沼气发酵(是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和保持一定的水分、温度、酸和碱度等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堆肥(是将人畜粪便、垃圾、青草、农作物的秸秆等堆积起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堆料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高热,已达到杀灭寄生虫和病原菌的目的),细菌冶金(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使矿石或固体废弃物中的金属溶解出来,从而能够较为容易地从溶液中提取所需的金属) 7.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铜的低品位矿、氧化矿的工艺过程是怎么样的,其中浸出的具体方法有多少种方法?各种浸出方法的概念? 浸出分为:堆浸:将开采的矿石或破碎至一定粒度的矿石堆成堆,在堆得表面喷洒浸出剂,浸出剂渗过矿堆时将铜溶出,浸出液自流到集液池。地浸:生物浸出: 8.细菌在浸矿过程中主要有哪两种作用? 一是直接作用,即细菌直接与矿石中的金属硫化矿发生作用,使硫化矿中的金属氧化而浸出。这一过程主要是靠细菌内特有的氧化酶能过催化或氧化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并使其晶格结构破裂,将有价金属浸出。二是间接作用,即细菌将溶液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将s氧化成硫酸后进一步与硫化矿发生化学反应,浸出铜,铁等有价金属,。 9.采取堆浸强化浸出的方式从金的低品位矿,氧化矿,尾矿中提金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对于细粒或粘土含量高,渗透性差的矿石,采用制粒预处理技术,来提高矿堆得渗透性,加快浸出速度,提高浸出率。○2采用“分段分层筑堆,交叉喷淋,多级逆流浸出|”工艺,同时筑堆过程中向矿堆通入空气,铺设集液管道,提高矿堆得渗透性,提高浸出效果。○3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滴淋和喷淋技术,均匀布液。○4堆浸过程中加入氧化剂,增浸剂,湿润剂等助浸剂,加速金的浸出。 10.从尾矿回收有价成分的方式有哪些? 1.在现有选厂基础上扩建回收车间,将选厂产生的尾矿直接送到该车间,从尾矿中回收有价成分 2.在堆存多年的老尾矿场附近新建选厂,将老尾矿厂作为二次资源采出,送到选厂中处理,从而选出有价成分即精矿,即建立单独的尾矿再选厂 3.利用可移动的选矿机组,在尾矿库附近就地回收有价成分取得精矿 4.利用化学选矿方法,比如堆浸、槽浸、原地溶浸等技术从尾矿中将有用成分转入液相进行回收等。 11.我国采用尾矿作为建材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1.利用尾矿生产墙体材料 2.利用尾矿生产水泥 3.利用尾矿生产玻璃及玻璃质制品 4.利用尾矿生产建筑陶瓷制品 5.利用尾矿制作无机人造大理石 6.利用尾矿生产耐火材料 7.用作混凝土粗细骨料和建筑用砂 8.用于铺筑路基、基础垫层材料和路面沥青掺混料。 12.我国尾矿建材和制品主要分为哪几个类型? 熔制型尾矿建材、烧结型尾矿建材、水合型尾矿建材、胶结型尾矿建材4个基本类型 13.熔制型尾矿建材、烧结型尾矿建材、水合型尾矿建材、胶结型尾矿建材的概念、工艺过程,各包括哪些建材? 熔制型尾矿建材的工艺过程:1.配料2.混合料制备3.熔化4.澄清与均化5.冷却6.成型7.退火 烧结型尾矿建材的工艺过程:原料处理—配料—坯料制备—成型—干燥—焙烧—后处理 水合型尾矿建材的工艺过程:原料选择与处理—配料—搅拌—消化—成型—静停—蒸压—成品。胶结型尾矿建材工艺过程:配料、搅拌、成型、养护。 14.泡沫玻璃的生产方法有哪些?生产泡沫玻璃的烧结法? 生产方法有:烧结法和熔体直接发泡法。烧结法是先将熔融的玻璃液,倒入水中,炸裂成粒,然后与发泡剂混合磨细,再在耐热模具中加热烧结和发泡,最后经退火形成制品。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编制: 审核: 批准:

更改历史

2.4.1.3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充分体现公司的经营发展理念,强化员工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依据《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股份公司新、改、扩建或拟建以及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为建设项目),办公、生产、供应、销售等日常经营活动,以及临时开展的各种社会和娱乐等活动。各事业部、分(子)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参照执行。 3.部门职责

4.环境保护 4.1环境保护管理原则 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原则;坚持向第三方施加环境影响,将公司经营理念向社会各阶层进行传递的原则;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评选先进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定制。 4.2环境监测工作 4.2.1各单位根据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委托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监测时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整改。 4.2.2各单位承担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和监查工作。 4.3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4.3.1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保设施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制度。 4.3.2建设项目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4.3.3凡由于设计原因,使建设项目排污不达标,设计单位除负设计责任外,还应免费负责修改设计,直至排污达标,并承担在此期间由于排污不达标造成的排污费和污染赔款。由于施工质量造成生产装置污染处理不能正常运行,施工单位应免费限期进行整改,直至达到要求,在此期间发生的环保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4.4环境保护工作日常管理 4.4.1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天侯、全员的环保管理,在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同时,必须有环保工作内容。 4.4.2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 4.4.3完善环保各项基础资料。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知 识 梳 理]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组成和加工 ①煤的组成 ②煤的加工方法及产品 (2)天然气的组成和利用 (3)石油的组成和加工

【自主思考】 1.若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芳香烃,应采用什么方法? 提示 煤焦油是由各种芳香烃组成的液态混合物。可根据各种芳香烃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进行分离。 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 裂化和裂解的原理相同,只是裂解选用的温度比裂化温度更高,因此裂解又称之为深度裂化。 2.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 ①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n CH 2===CH 2―――――→一定条件 CH 2—CH 2 注意 a .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如CH 2===CH 2。 b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如—CH 2—CH 2—。 c .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链节数,如聚乙烯中的n 。 ②缩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有小分子(如H 2O 等)生成的反应。如: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 “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二次资源利用全手工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二次资源的定义:在社会的生产、流通 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 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综合利用、回收等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二次资源的分类:按来源:生产性二次资源和生活性二次资源;按物质属性:有害物质和一般物质;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形态:固体二次资源和非固体二次资源。 2、固体二次资源按来源分为:矿业固体二 次资源、钢铁冶金固体二次资源、有色冶炼固体二次资源、化工固体二次资源、煤系固体二次资源、特殊固体二次资源。 非固体二次资源:二次水资源和二次气资源。第二章基本原理 1、焙烧:在适当气氛和在低于物料熔融温 度下,对物料加热而完成的某种化学反应过程。大多是后续冶炼或提取的主要工序。 焙烧基本原理:焙烧可分为氧化焙烧、硫酸化焙烧、氯化焙烧和还原焙烧等,其共同特征有四个:1反应气体通过向围绕着固体反应物表面的气膜层扩散到固体的外表面,即外扩散。2反应气体进一步通过固体反应产物层的孔隙扩散到固体产物-固体反应物之 间的界面,即内扩散。3反应气体在固-固界面上的吸附并与固体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以及气体反应物从反应界面上的解吸。4气体产物通过固体产物层的孔隙向外表排出。影响因素:孔隙率、比表面积、微孔的大小与分布均匀性等。 2、氯化焙烧:高温下采用氯化剂与二次资 源中某些组分发生作用生成氯化物,再利用各氯化物挥发温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的过程。对象有氧化物、碳化物、硫化物及金属或合金。缺点是对设备的腐蚀大;优点是流程简单、处理能力强。 MeO+Cl2=MeCl2+1/2O2 MeS+Cl2= MeCl2+1/2S2 3、超细粉碎技术是采用气流、液流或其他 机械力,在外力场的冲击、挤压、碰撞、剪切、摩擦等作用下,使大颗粒固体二次资源物料破碎成超细微粒的技术。 超细粉碎设备:喷射粉磨机、气流磨、搅拌磨、振动磨、胶体磨。 第三章固体二次资源 1、矿业固体二次资源主要是指废石和尾矿。主要的有自然元素矿物、含氧盐矿物、及类似化合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等。 2、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分类:简单氧化物、复杂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分为:简单硫化物、复硫化物和含硫盐。 3性质:(1)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表面性质等,主要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但与生成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2)化学性质:矿物的可溶性和氧化性。 含铁尾矿中有价组分:赤铁矿、菱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等。 第四章钢铁冶金钢铁冶金固体二次资源的 利用 1、钢铁冶金钢铁冶金固体二次资源包括: 高炉渣、钢渣、铁合金渣、含铁尘泥、钢铁冶炼含锌粉尘等。 2、铁合金渣的利用途径:从渣中分选回收 有价金属、用作冶炼铁合金的原料、用作炼钢炼铁的原料、用作建筑材料和生产铸石等。 3、含铁尘泥包括:烧结原料在转运、烧结 过程中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尘称为烧结尘泥;在高炉煤气净化过程中,重力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尘称为瓦斯灰,文氏管洗涤产生的粉尘称为瓦斯泥;高炉出铁场收集的粉尘,称高炉出铁场粉尘;炼钢厂的含铁粉尘一般包括转炉污泥、转炉电除尘、转炉蒸发冷却器粉尘、转炉二次布袋除尘、铁水预处理尘、电炉布袋除尘、电炉机力风冷除尘、各种精炼炉粉尘以及烟道、沉降室收尘等;在钢坯压制过程中产生的铁鳞称轧钢铁皮,在轧钢废水循环利用中沉淀池回收的污泥称轧钢 二次污泥或水渣。 含铁尘泥的利用途径:1烧结球团法做炼铁原料,大循环利用路线;2炼钢粉尘作炼钢炼钢化渣剂,小循环利用路线;3直接还原处理;4湿法处理工艺 4、含铁尘泥的组成和性质:冶金尘泥含铁 较高,TFe30%~70%,另外部分粉尘还含有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2课时)word教案

第四章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2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中,通过观看放录像,了解化石燃料的存在和利用。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通过设计对化石燃料燃烧产物成分分析的定性定量实验,使学生学会解决物质(气体)检验的 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知道学好化学等科学知识,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焦炭、氨水、苯、甲苯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资料卡片】 【引入课题】从表中可以看出,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 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乙烯和苯就是从石油和煤中提取出来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探讨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 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从煤、石油、天然气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成分:煤是又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 还含有H、O、N、S 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途径: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①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做没得干馏,也叫煤的焦化。 气体:焦炉气: H 2、CH 4、C 2H 4、CO (燃料、化工原料) 粗氨水 :氨、铵盐 (化肥) 液体 粗 苯 :苯、甲苯、二甲苯 (炸药、染料、合成材料) 煤干馏的主要产品 酚类、奈 (染料、农药、合成材料) 煤焦油 沥青 (筑路材料、制碳素电 极) 固体 :焦炭 (冶金、合成氨造气、电石、燃 料) ②煤的气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过程。(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 主要反应: C(s) + H 2O(g) CO(g) + H 2(g) 水煤气 直接液化:煤 + H 2 液体燃料 ③煤的液化 间接液化:煤 H 2 + CO 甲醇(CH 3OH )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气体燃料的优点: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充分,容易完全燃烧,与固体燃料相比有较高 的利用率。气体燃料便于管道运输,使用方便(易点燃,易熄灭), 且清洁卫生。 (2)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燃料:随着我国“西气东输”管线的全面贯通,越来越多的 地区将使用天然气。2007年7月4日前,北京将完成全部煤气置换天然气,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大型城市。广州市也将在2010年全部完成天然气的置换。一个“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艳”,生活更美好的天然气时代即将到来。 (3)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以及合成分子内含两个 或多个碳原子的其他有机化合物。 3.石油的综合利用:石油炼制后的产品绝大多数用作燃料使用,不到10%的石油转化为 化工原料。 I.石油的成分: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及少量的芳香烃)组成的混 合物。 (没有固定的沸点) 原油: 未经加工的石油叫原油,是一种棕黑色粘稠液体,不能直接使用。 Ⅱ.石油的炼制 (1)石油的分馏(物理加工过程): A.石油分馏的原理:利用各种烃的沸点不同,将石油不断的加热----汽化----冷凝--- 液化,把石油分离成不同 沸点范围 的蒸馏产物(叫做馏分, 仍然是混合物)的过程叫做石油的分餾。 B.实验室蒸馏石油的装置(如下图): 高温 催化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一、环境污染及其保护 1.环境问题的含义 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____________,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3.三废 (1)废气: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______及其 ________________。 (2)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的污染。 (3)废渣:对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重要目的。 二、绿色化学 1.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经济的含义 原子经济要求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__________,这时原子利用率达到______。 知识点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 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 C.氢气D.醇类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 B.燃烧含铅汽油引起的 C.是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 D.是在气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 3.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其 中正确的是()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 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包装比塑料包装更易制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第二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 1、通常所说的三废是指废渣、废气、废水。 2、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板书】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自行学习总结一下什么是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讲解】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引起环境质量发生不良变化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现象。因此,我们要了解环境的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存在、分布和转化规律,从而改善环境问题。要改善环境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板书】2、环境污染的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类(如蓝藻、绿藻、硅藻等)的迅猛生长,水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赤潮是由于海水中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实际上,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它可因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实施清洁生产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可以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环境。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板书】3、绿色化学理念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学科观点看:是化学基础内容的更新。(改变反应历程)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解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 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 一、目录修订的必要性 “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多种手段,强力推进节能减排。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2.45%,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上升的势头。三是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四是推动了技术进步。五是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六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纲要》同时明确了“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约束性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抓紧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尤为必要。一是发挥《目录》作为综合性产业政策的优势,引导信贷、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需要,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三是顺应世界范围发展绿色产业的潮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有效破解“绿色壁垒”的主要途径,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据更加有利地位。 二、与上版主要区别 与2005年版相比。“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鼓励类)部分由42个条目调整为38个条目,其中删除14项,新增10项。一是删除了技术已经成熟并已广泛使用,没有必要继续鼓励推广,或已经涵盖在其他领域(如机械、电力、建材等行业)的条目,共11项。二是对原有条目中表述不准确,或涵盖内容过于宽泛、不具备操作性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含汞废物的汞回收处理处理技术开发应用及成套设备制造”条目中,成套设备所指不明确,删除了“设备制造”内容。三是增加“十二五”期间急需攻克或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以及社会关注热点领域的相关条目。如重金属废弃物安全处置、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因此多数内容在相关行业的技术装备产品的条目中予以体现。 三、目录调整原则 1、突出重点领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围绕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结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增量,突出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 2、强化示范带动。选择先进适用、应用范围广、节能减排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

第1章固体二次资源利用的基本方法

第1章固体二次资源利用的基本方法

1 二次资源利用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1.1固体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固体二次资源包括矿山尾矿、冶金渣尘、化工渣、粉煤灰等,其资源种类纷繁复杂,其物理化学性质各异。 1.1.1物理性质 1.1.1.1几何特征 固体二次资源物料的几何特征主要包括颗粒的大小、外形、表面形态(如表面粗糙度、孔隙度等)及比表面积等。颗粒的形状,将影响到它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界面化学行为、流变性质、滤渣的孔隙和滤饼的比阻等。单个颗粒的几何特征及颗粒群的粒度组成是固体二次资源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关键性因素。 (1)颗粒的大小 固体二次资源通常是碎散物料群体,构成该群体的颗粒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在技术上可引入“粒径”、“粒度”、“粒级”、“粒度组成”及“平均粒度”等概念来描述其粒度特性。 粒径和粒度是用来表示颗粒大小最常用的两个术语。粒径是以单颗粒为对象,表示颗粒的大小;而粒度则是以粒群为对象,表示所有颗粒

大小的总体概念。 在固体二次资源利用中,对粒群大小的描述,常用平均粒度的概念。粒群的平均粒度是表征颗粒体系的重要几何参数,两个平均粒度相同的粒群,完全可能具有差异很大的粒度组成。描述粒度特性最好的方法是查明粒群的粒度组成,它反映了粒群中各种颗粒大小及对应的数量关系。 (2)颗粒的形状 颗粒的轮廓边界或表面上各点的图像,称作颗粒的形状,颗粒的形状是颗粒的大小外又一个重要的几何特征。主要包括球形、针状、不规则体、多角状、枝状、纤维状、多孔状及浑圆状等,也可用形状系数和形状指数等定量方式进行描述。固体二次资源利用中各作业的性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物料颗粒的形状。 (3)颗粒的比表面积 颗粒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物体的表面积,称为该物体的比表面积或比表面。 比表面积是衡量物质特性的重要参量,其大小与颗粒的粒径、形状、表面缺陷及孔结构密切相关;同时,比表面积大小对物质其他的许多物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建设树立绿色低碳发展

第七篇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生态省建设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保障需求、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提高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水平。 第一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坚持节约优先,积极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水平。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工业节能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节能能力建设等八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淘汰电力、煤炭、建材、钢铁、有色、化工、造纸、发酵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落后产能,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实行强制性淘汰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加强节能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健全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加强土地开发管理,促进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健全土地整治机制,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豫东等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积极盘活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处置闲置建设用地。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强化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推进水资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广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强力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中水回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0%以上。有序开采地下水资源,全面关闭各类违规建设的自备井。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开发秩序整顿。加强金属材料、木材、水泥等材料的节约代用。

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汇总

纪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一、煤和石油的综合应用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主体,可以说,没有石油化工,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你知道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产品及其用途吗?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煤、石油、天然气是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化石燃料)。 2.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3.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目的是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1)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可获得燃料及多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煤干馏的主要产品有焦炉煤气(焦炉气、粗氨水、粗苯)、煤焦油、焦炭。 (2)煤的气化: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化学方程式为C(s)+H 2O(g)=====高温 CO(g)+H 2(g)。 (3)煤的液化:煤的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就是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煤的间接液化是先把煤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等液体燃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催化剂CH 3OH 。 二、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天然气的组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天然气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生产甲醇等。 思考题1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的可再生能源——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①温室效应 ②形成酸雨 ③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浓度 ④白色污染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三、石油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分馏是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石油通过分馏可以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 (2)石油的催化裂化:石油的催化裂化是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大分子的烃进行分解得到小分子的烃,从而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的过程。裂化所用的原料是重油。裂化过程中一分子的烷烃分解为一分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