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

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
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

《比例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扇形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扇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画着56°、87°、100°角的纸各一张,圆规、直尺、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环形花坛的外圆半径是5米,内圆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教师把事先准备的画着三个角的纸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量出这三个角的大小并表示出来. 二、新课 1.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画a、b两点间的部分. 教师:请同学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接着指出: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如下

左图).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画一个虚线圆,再画一段弧,并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弧. 2.认识扇形. 教师可在上面左图的基础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半径oa、ob和弧ab(如上右图).指出: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并用彩色笔把扇形部分涂上色.强调涂色部分就是扇形.让学生也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并指名说一说什么是扇形. 教师:我们看到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谁能说一说扇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而扇形中有一条不是线段而是弧,这条弧是圆的一部分. 3.认识圆心角. 教师在上面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如下图),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150°、20°、30°、40°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

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例 3.比例的应用 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

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第二课时_电功率

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第二课时电功率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用电器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联系、区别及计算,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其中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用电器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和计算,小灯泡的功率的测定实验的讨论是难点.复习时要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注意以上重点知识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与上述内容相关的考点有:电功率的基本概念、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用电器电功率与电阻的变化关系,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将功率与串、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同一电路中不同用电器的功率的比较等.初中电学中电功率的计算都是与串、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相结合的,所以分析电路串、并联情况和熟练运用串、并联特性及欧姆定律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深入剖析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变化与电压、电阻的变化关系,往往在解题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电功率问题,在今后的中考试题中将可能向综合性、解题技巧性、紧密联系日常生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课前热身 1.电功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家用电灯泡上标着“PZ220-40”字样,其中的“220”表示________,“40”表示________,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____安,灯丝的电阻为_____Ω. 3.电阻是3欧的导体通过20库电荷时,电流做功120焦,这个 电阻两端电压是__伏,它的电功率是___瓦,通电时间是___秒. 用电器在单位时间所消耗的电能额定电压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额定功率0.181********

认识整百数教案

认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认识,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能用学具表示千以内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眼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数、写数。 教学课时: 八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百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2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模型图

《扇形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

《扇形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扇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理解扇形的概念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2、在变与不变的分析中研究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祖国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扇子、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扇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都分别叫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扇贝、扇形藻、折扇) 师:这些物体的名称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扇子形状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扇形”。(板书课题:扇形)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弧。 课件出示扇形图。

(1)用课件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彩色的线画出这两点间的圆的部分。 (2)学习弧的概念。 师指图:这段彩色的线叫做“弧”。因为这条弧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和B,所以称这条弧为“弧AB”,弧是圆上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概念: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3)尝试画弧。 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弧。 教师课件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2.认识扇形。 (1)演示先出现彩色的OA、O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半径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2)扇形的概念。 师指图:这块涂有颜色的图形就是扇形。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和讲解,大家能说说什么叫扇形吗? (生回答后,师小结)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扇形) (4)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六年级数学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比例 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三、拓展应用 教材56页1、2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教材56页3、4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同步测试A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同步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 (共7题;共17分) 1. (1分)写出横线上的数. 在第三届自然资源委员会会议上,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九十八点八三的153个国家进行了调查分析.(________%) 2. (2分)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1)百分之八写作:________% (2)百分之三十六写作:________% 3. (1分)一个百分数去掉百分号后,这个百分数就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倍。 4. (2分)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到这些苹果的 ________,每人分到________个苹果。 5. (3分)下面的大正方形表示“1”,按要求表示图中涂色部分. 用小数表示________ 用分数表示__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________ 6. (5分) (2020六上·武宣期末) 图中的75%表示________占________的;25%读作________,把它化成小数是________,化成最简分数是________。 7. (3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________,又叫________或________. 二、按要求动笔 (共2题;共2分) 8. (1分)抛出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五十.写作:________. 9. (1分)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我国每年垃圾总量约为5亿吨,价值250亿元.其中32%为生物垃圾,18%为塑料垃圾,8%为纸垃圾,4%为纺织品垃圾,3%为金属垃圾,1.5%为玻璃制品垃圾.而这些约占总量67%的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按题中百分数的先后顺序填写)________

第2节 电功率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2节电功率课型理论课 教学内容1.电功率的概念、意义。 2.电功率的公式与公式中的物理量的含义。 3.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的感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来源学&科&网][来源:1ZXXK] 2.知道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3.会用的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来源:1ZXXK][来源学,科,网Z,X,X,K] 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和盘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 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 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 系。 教 学 难 点 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 间的关系 课 时 安 排 1 课 时 教学用具功率不同的灯泡、多媒体设 备教学方 法 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 归纳法 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 1.什么叫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样?

2. 电流做功实质是什么? ·上月电能示数为: ·本月电能示数为: ·本月用电多少度? 3. 关于安全用电我们学过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 快慢的情 况 学生分析观察到的试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认真读教材,得出结 论。 一、引入新课:在电能表后接不同的灯泡,发现电能表的转盘转动的速度不同,为什么?为什么有的灯泡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二、推进新课: 一.电功率 师:用课件展示60瓦和800瓦的灯泡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的盘转动的快慢。 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的快。 结论:电能表的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盘转过的圈数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定义: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一秒内所消耗的电能。 公式:P=w/t P=W/t W=UIt P=UI=U 2/R=I 2R I=U/R 0 1 2 3 4 0 1 4 6 2

人教版小学数学《扇形的认识》导学案

《扇形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扇形的认识》第75~76页 学习目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了解 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认识弧、圆心角,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3、在自学、互学、群学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扇形。 学习难点:能在圆中画出扇形,认识扇环,求出特殊圆心角的扇形面积。 学具准备: 学案纸扇形图片圆规量角器 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预习自学完成学案第一部分复习铺垫和第二部分新知探究。然后再通过同桌互学、小组群学、小展示、大展示、小组补充互评、教师评价点拨等学习方式,利用圆形图折、剪、画,认识弧、圆心角,建立扇形概念。从生活实例到数学模型,在不同图形对比中进一步巩固对圆心角和扇形的认识。明确圆心角和对应弧的关系,能在园中画出扇形。能求出圆心角是90度和180度等特殊扇形的面积。再探究拓展认识扇环,会求特殊扇环的面积。 导学过程: 一、旧知提取复习铺垫(课前完成) 1.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环形花坛的外圆半径是5米,内圆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先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再剪出1/4圆(把1/4圆和剩下的3/4圆纸片都带来) 设计意图: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是由半径和圆心角决定的,从已知圆的周长到求出圆的面积,是对前面知识的整理,也是为新知弧的认识和圆心角知识做铺垫。圆环问题扇形,

这两个扇形的对比更能帮助同学们认识扇形学习新课知识,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知学习难度。 【评析:】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课前完成) (一)认识扇形 1、预习书本第75页,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像扇形? 2、预习书本第75页,用红笔画出弧AB,用角符号标出圆心角AOB 3、什么叫扇形? 4、画一画:请在下面圆中分别画出一个圆心角是90度的扇形并涂上阴影,思考空白部分是扇形吗? 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5、认识半圆和1/4圆圆心角的度数 6、找出自己剪出来的两个图形的圆心角分别是多少?(同桌互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案的新知探究环节,既要体现知识问题化,又要体现问题层次化。

(完整版)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例尺应用 【课题】:比例尺 【设计教师】:屈菊红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 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 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 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学习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方法】:自学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挂图) (1) 学生 观察地图, 找到图中 标注的比 例尺。Page 4 比例尺1:500000000

(2)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3)引出课题,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要求 学习目标 ?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 实际距离。 ?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 学知识的魅力。 Page 2 预习提示:48—49页有关内容 ?比例尺的用途 ?比例尺的意义 ?求比例尺的方法 ?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Page 3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8590404.html,/view/da2d0d106edb6f1aff001f24.html (4)结合课件检验自学情况: 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 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 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什么叫做比例尺?提问: 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电功率教学设计

电功率教学设计 《电功率》一章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电学知识学习的核心。而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本节内容较多,包括:建立电功率的概念;根据P=Wt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功率的测量和利用公式P=UI的计算。 本节教学可分为4部分: 1.电功率。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常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即将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教学中可通过将不同瓦数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问题引出电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电功率的单位。 教材通过小资料介绍了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这些数值对很多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应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用电器的电功率分类了解,尤其要知道哪些用电器属于大功率用电器。2.“千瓦时”的来历。对于此知识点,教材通过公式W=Pt直接介绍“千瓦时”的来历,简单易懂。教学中可让学生推导千瓦时与焦耳的换算关系,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还要让学生知道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公式W=Pt,并增加适量练习,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该公式求解某些问题的能力。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看似很简单的知识点,但学生接受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是初中电学中的难点之一。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实验一:分别观察同一灯泡在额定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和略低于额定电压这三种情况下的发光情况,三次所观察到的亮度是用电器在各实际功率下所显示出的亮度,由此得出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实验二:探究额定电压相同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220 V 40 W”和“220 V 15 W”)并联和串联接入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中的发光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两盏灯发光时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明确: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只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实际功率影响灯泡的亮度。 4.电功率的测量。由前面的实验学生很自然地能想到灯泡的实际电压影响了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我们还可以知道当电阻不变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成正比,它们都直接影响灯泡的实际功率。由此可推知,电功率P与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灯泡中的电流I有关系,由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P=UI。 由于下一节学生将运用伏安法直接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所以有必要在本节教学中对伏安法测电功率进行深入讨论,为下一节实验探究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进行简单计算; 4.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名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第2课时 比例尺(2)【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比例尺(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4例2,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中第5、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相应的实际距 离。 2.在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 法。 3.了解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具体情境中 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回忆比例尺的概念,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你能说说比例尺的意义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图上距离 =比例尺。(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实际距离 师:生活中比例尺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 例尺的应用。[板书课题:比例尺(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点明今天要学 习的内容,开课简单明了。 二、自主探究,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54例2,并观察示意图。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求出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学情预设】知道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长度。 2.探究解题方法。 师:现在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吧! 【学情预设】预设1:7.8×400000=3120000(cm)=31.2(km)。 预设2:7.8÷ 4000001 =3120000(cm)=31.2(km)。 预设3:400000cm=4km ,7.8×4=31.2(km)。 预设4: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 cm 。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由比例尺1∶40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0倍,所以用7.8×400000就可以求出实际长度。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例2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多样化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交流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设2:我是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来解决问题的,用7.8÷4000001来求出实际长度。(教师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 例尺) 预设3:我把400000cm 换算成4km ,表示图上距离1cm 相当于实际距离4km ,直接用7.8×4求出实际长度是31.2km 。 预设4:我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来解答。 教学笔记

电功率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和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电功率。.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1. P41演示实验 2. P43演示实验.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家中电能表表盘转动情况及收集常见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值。 ●教材分析 为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教材从比较两种用电器在相等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然后从电功率的单位引出电能的单位千瓦时的来历。教材接着安排了一个例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例题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有助于引起学生解题时对统一单位的重视。考虑到学生不熟悉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由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教材接着对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列出了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以使学生对常见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电功率的测量直接给出公式,并安排例题加深学生对该公式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生]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 [生]一般是晚上转得快一些,白天转得较慢. [生]有时候白天转得也很快,中午用电饭锅做饭时,就比晚上只开一盏灯转得快. [生]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第5单元圆 第7课时扇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扇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难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情景导入】 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新知探究】 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

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得: 1、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2、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 3、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 教师在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 【随堂练习】 1、找出上图中的扇形。 2、下列哪个图形是圆心角?为什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认识百分数 说课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②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知道百分数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③弄清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④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索百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②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并学会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使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②激发学生求知欲,并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电功率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电功率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容 (一)测量: Ⅰ、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 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 额 =P 额/U 额 或I 额 =U 额 /R 选择量程。 Ⅱ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秒表原理:P=W/t (二)、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 二、典型例题 例1: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为两节铅蓄电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lA'’字样,某同学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甲. (1)该同学连接的电路中有错误,请用笔在错误处划“×”标明. (2)错误改正后,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把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中的电流是__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__W. (4)另一同学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先很亮后熄灭,你认为他在连接电路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小刚家里有一台电热烘干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铭牌已变得模糊不清,只知道额定电压为220V。小刚为了知道该电热烘干机的额定电功率,把其

苏教版五年级下数学《扇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数学《扇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扇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扇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P88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扇形,知道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圆里扇形的

大小与圆心角有关。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设计: 第课时月日第周星期总课时 教学流程复备栏 一、复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圆有哪些特征? 2、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二、导入新课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认识扇形 认真观察例3的3个圆中的图形,说说每个圆中涂色部分的共同特点。 提问:每个图色部分都由几条线围成的?围成每个图色部分的三条线各有什么特点?每个图色部分都有几个角?这些叫 的顶点都处于什么位置?

(2).展示、汇报、交流。 (3)认识弧和圆心角 依次指一指上面几个扇形中的圆心角以及与圆心角相对的弧。 ⑴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用手指一指你所画圆的圆心、半径、圆心角和弧。 ⑵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指一指哪儿是圆心角,哪儿是弧。 2.小组讨论: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演示,学生回答。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联系对扇形的已有认识进行判断。启发学生认识到:半圆可以看做特殊的扇形,它的圆心角是180度。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重点认识:图中的绿色部分也是扇形,不过他的圆心角已经超过了180度。

人教版比例尺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比例尺(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学习难点】:求实际距离。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 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比例尺0------45米 (4)比例尺0——1000千米 3

Page 22 1、一幅图的()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比例尺分为()和()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比例尺4、1:1000是()比例尺,表示() 数值图上距离1厘米相 当于实际距离10米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 10米 2、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 Page 23 3、比例尺3:1表示()把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3倍 4、比例尺是()比例尺, 表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 ) 30km 60km 线段图上距离1cm 相当于实际距离30km 30km =3000000cm 1cm:3000000cm=1:3000000 1:3000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8590404.html,/view/da2d0d106edb6f1aff001f24.html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2。 (1) 打开课文观察例题及插图。 (2) 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 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 条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五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南康市第五小学刘本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编写特点 百分数学生曾经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再以形式多样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认知。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学生逐步认识百分数。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各种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由实际生活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再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4.我的思考 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与我本节课想传授给学生的内容有一定的距离,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放弃了教材中的二个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评选文艺节目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出百分数,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而且本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自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在具体的实例中自主感悟和逐步抽象,在探讨选哪个节目参加公开汇演时,自然而然的明确了百分数的优

(完整版)《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长80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米? 生1:用8厘米表示80米,用6厘米表示60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 我们画在图上的距离?(8厘米和6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米) 5、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把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叫实际距离。(板书) 6、师:当我们用8厘米表示80米时,实际上把80米缩小了多少倍? (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是多少? (引导:比的前项和后项单位要统一,再划成最简整数比) 板书:8cm:80m=8cm:8000cm=1:1000 7、继续引导,并板书:6cm:60m=6cm:6000cm=1:1000 8、师:这里的1:1000说明我们用图上距离1cm表示了实际距离多 少厘米?(1000厘米) 9、小结:像这种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比例尺。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二)探索发现 1、揭示比例尺的意义。(课件播放) 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百分数第一课时 百分数的认识》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百分数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39~40页。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百分数认识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因此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再以形式多样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认知。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学生逐步认识百分数,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各种能力。 教材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下面是猛虎队在与对手比赛中,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教练准备派以下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这个点球,如果你是教练,你将安排哪一名队员去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2.出示相关信息。

3.学生讨论交流进行分析。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 你准备安排哪名队员去?为什么? 能直接看出哪名队员进球的准确率高吗?不能怎么办?求出准确率或写成分数进行通分再比较,通分后分别是多少? 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四。 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分数,分母都是多少?像这样的分母是100的分数,还有一种写法,想知道怎样写吗?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名字吗? 像这样的分数我们把它们叫作百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同时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你知道百分数是怎样写的?怎样读的吗? 例如:84 100 写作:84%,读作:百分之八十四。 90 100 写作:90%,读作:百分之九十。 三、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下面请看这些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表示什么意思呢?(完成教材第39页,读一读,说一说) 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例子,你知道百分数表示什么吗?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四、巩固拓展,兴趣延伸 1.读一读。 1%,95%,0.5%,7.5%,140%,300%。 2.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七百分之二十五点六百分之零点五 百分之九十八百分之一点二五百分之一百二十 3.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