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

杭州二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这些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理想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在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无讼”的具体实践。比如,在民间倡导每个人自觉守规矩,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通过谦抑退让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再如,强调官吏公正裁判,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对于必须付诸诉讼的纷争,通过公正裁断、明辨是非、晓谕百姓,尽快协调好利益关系,为百姓做好示范,从而减少类似诉讼发生。还有一种重要方式是民间调处,即不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处方式,比如,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无讼”理念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古代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着眼“无讼”目标,历代统治者在施行教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诉讼加以抑制。一方面,从制度上对提起诉讼的主体、时间、事由、形式、前置程序等予以限定,以此减少诉讼发生。另一方面,遏制滥讼,制裁和打击恶意兴讼、教唆诉讼的讼师、“讼棍”。“无讼”也体现了对古代统治者的要求,含有倡导统治者施行仁政之意。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应“好生”“为善”,做到“制五刑而不用”,以“其身正”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讼”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材料二:

中国农村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深刻影响和乡村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下,已不再是费孝通先生所归纳的“乡土中国”的理想秩序。今天,农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正在发生质变,乡村法律实践的场景也随之发生变迁。在越来越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乡土社会,国家法律已日益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送法下乡”已有了现实需求。因而,面对送法下乡、迎法下乡的大势所趋,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法治建设。在“建立民主与法制”和“依法治国”一类口号感召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农村社会。通过“普法”宣传和日常的司法活动,国家法形成侵蚀之气势,自上而下地改造着旧文化、旧习俗和旧思想观念,旧乡土社会的秩序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了。

“送法下乡”是国家权力试图在其有效权力的边缘地带以司法方式建立或强化自己的权威,使国家权力意志的秩序得以贯彻落实的一种努力。也就是说,国家通过司法的路径进行政权建设,加强对乡村社会的管理。

因此,送法下乡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的法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广大农民逐渐改变了以往“无讼观念”的纠纷解决制度,法治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送法下乡”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深入“法律的不毛之地”,是现代法治国家法治化的策略所必要,同时也是必须的。而且,正如一些法学家所指出的,“普法运动是一种意在将当下中国整合为法律共同体的政治动员,一种表现为法权主义努力的自上而下的秩序重构,也是民族心智的现代洗礼。”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无视送法下乡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正如费老所述,“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没有发生相应变化之前,就简单把现代的司法制度推行下乡,其结果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的弊病却已经先发生了。”正是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充满乡土性不流动的社会、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一个“依扎治国”无讼的社会,所以,在这样的乡土中国的社会秩序下使得送法下乡在乡村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微乎其微。要想真正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必须考虑现代法治的基础和乡土社会固有的社会秩序,因地制宜地开展送法下乡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良好的乡村法律秩序的构建。否则,一味地进行乡村普法教育宣传活动或者司法下乡,并不能使乡村建立起法治秩序,只会造成乡村社会“结构混乱”“内生权威”、出现“秋菊打官司”等种种弊端。因此,当下中国农村的乡土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只有发生了变化,“法律”才能下乡,“法治社会”才得以建立。

(摘编自武慧君《论乡土社会法律秩序的构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乡土中国的社会秩序下进行的“送法下乡”,其积极作用是有限的,难以使乡村建立起法治秩序,还会给乡村社会带来种种弊端。

B.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表达过类似“无讼”的理念,古代社会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跟这个“无讼”理念的推行有较大关系。

C.“无讼”是个理想的状态,“无讼”理念倡导下的乡土社会纷争会减少,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的情况也会减少。

D.政权力量的深刻影响,工业化、现代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以及“送法下乡”的推行,使得农村社会的理想秩序发生了一些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乡土社会蜕变过程中,要缓解法治秩序和礼治秩序的矛盾,首先要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B.乡土社会非常注重教化,如果有人越出规矩,会被认为教化不够:如果有人打官司,也会被认为教化不够。C.“无讼”理念对统治者和老百姓都有相应的要求,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D.无论是“送法下乡”还是“无讼”,本质上都是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都是为了构建良好的乡村秩序。3.下列选项最符合“无讼”理念的一项是()(3分)

A.清代崔述在《无闻集·讼论》中指出:“自有生民以来莫不有讼。讼也者,事势之所必趋,人情之所断不能免者也。”

B.某地区派出所在宣传栏内张贴家训家规内容,悬挂“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等宣传条幅,以传统文化助力平安治理。

C.某电视台《生活帮》栏目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联系,直面百姓生活中的盲点、疑点和难点,全力为百姓排忧解难。

D.宋代,江西等地的蒙馆开设讼学,用《邓思贤》《公理杂字》等讼师秘本来教授生徒,积极培养优秀讼师。4.材料二论证严密有力,请结合文本选择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说明。(4分)

5.阅读下面《被告山杠爷》的情节概述,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乡土社会中建立法治秩序”的思考。(4分)群山环抱中的堆堆坪是个模范村,山杠爷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深得村民拥戴,村里那些不守规矩且被山杠爷处理过的人不仅不记恨他,反而对他感激不尽,都说山杠爷是为了自己好,为了堆堆坪好。村民强英国虐待婆婆引起公愤,山杠爷为惩治至风邪气,当众处罚了她。强英既不服处罚,又不改正,被捆绑游街示众。当晚,脾气倔犟的强英就上吊死在山杠爷的门前。山杠爷虽感意外,但自觉心中无愧……检察院的苏琴来到堆堆坪视察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苏琴百感交集,但不得不告诉山杠爷,他触犯了法律得去服刑。当山杠爷被带上了手铐走出祠堂时,堆堆坪的所有人都来为他送行,在一声声“杠爷”的呼喊声中,山杠爷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一并递给他,说,你可以走了。

李响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大声说,李游,你说,到底带不带我去?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离开家。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翼中打了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缓缓地说,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笑了,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问,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说到这,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慢慢地说,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啥时候耐心地听我说过话呀?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李响叹了口气,接着说,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听到这,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

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了,任由我给他当向导。

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是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

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这些人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了。

这下我可急坏了,弄丢了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帮我带孩子。

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疾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直讨厌父亲李响,这种“讨厌”,源于孤儿寡母对漫长岁月里独自承受艰辛、无处述说的委屈、埋怨以及无法排解的思念。

B.小说开篇“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蹦来跳去”等词句,暗示了李响的形象紫绕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C.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了生产运动的艰苦、革命形势的严峻,导游的讲解则让读者更客观地了解了李响的伟大。

D.李响从一线战士到后勤炊事员、南泥湾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展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使小说

主题更多元化。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前文李响要给“我”当向导,到后文“我”给李响当向导,小说情节前后照应,侧面表现出不同时代的南泥湾发展变化之大。

B.一把“只剩了个破片片的”铁铲,既符合李响部队炊事员的身份,又是他后来在南泥湾垦荒的工具,更是革命先烈精神的象征。

C.导游在讲解李响事迹时,将“一天”“四亩”“一个月”“十八岁”这些数字放在一起对比,冲击力大,感染力强,使人深受震撼。

D.爷孙间的对话描写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李响”“他”“爷爷”这些不同的称呼,体现出“我”与李响的情感距离由远及近。

8.简要分析“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这句话的内涵。(6分)

9.小说将李响的故事放到“我”的见闻言行感受中来写,这种叙写方式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

..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造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偶,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

..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乎盲兽,

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鞅器,亦惟所加。劳尊以终,吾分然也。若乃

..水早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敦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早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早也,为伐邢之役,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宏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嘻,其不然!暴巫投毯,既已过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早胡得止?

B.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早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早胡得止?

C.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早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早胡得止?

D.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早胡得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厌禳”,释义为以巫术祈祷鬼神除灾降福,或致灾祸于人,或降伏某物。此处指用巫术来解除灾难。B.“见梦”的“见”通“现”,“见梦”是“托梦”的意思,指人在睡梦中受到魂魄嘱托。

C.“若乃”相当于“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义同《岳阳楼记》中“若夫淫雨霏霏”的“若夫”。D.“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的“愆”是过错的意思,与《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愆”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寓言假托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当权者的不仁不智,旨在揭示人类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B.己未年,黄河以北大旱,远近禾苗枯焦,百姓失去依靠。镇阳帅“督下祈雨甚急”,貌似勤政爱民,实则昏庸迂腐。

C.白驴聪慧明智,对事件有深刻理解,与镇阳帅的昏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全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写法上不完全虚构,而是采用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手法,别具情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2)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14.文章是一篇寓言体政论,作者借驴之所言有所寓托,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②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③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阐释论画的标准,画作对形的描摹应当具有如邻家儿童般纯朴的特点。

B.诗人认为创作诗歌时不能只限于摹写形象,当有诗之意境,否则就是不懂诗的人。

C.边鸾、赵昌二人的花鸟画作,用笔传神,栩栩如生,不愧为唐宋画坛名家之佳作。

D.“何如”二字引出对折枝画的评论,前面写边、赵画作意在衬托王主簿画作更妙。

16.苏轼推崇的诗画之“律”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他以此“律”观王主簿的折枝画,认为其妙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谈到了“学”与“思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设计融入了玉璧元素,“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喜爱,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引发网友热议。①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②历套该出版社的教材中,③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从未有过“斯人”,⑤“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琵琶行》中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等。而“是人”却很少见。从字意角度,很多人会觉得“斯人”的感情色彩更浓烈,有感慨之意。

既然“斯”与“是”的意思区别不大,是否还有必要“____________”呢?当然有必要。对“斯”与“是”的较真,木尝不是出于捍卫经典原貌的本能,是对“是”的探索,是对“真”的重视。有网友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有疑惑就找证据,有问题就找答案,这种“较真”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对“斯”“是”二字的区分。历来诗人学者都注重推敲文字,因为汉语____________,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丰富的含义,一字之差常常谬以千里,对“斯”“是”的辨析,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

在网络时代,“求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___的情况十分多见,比如最近某影视剧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大为流行,但原句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还有不少网友对多音异形的字望文生义,张口乱读、随手乱改、误用错用,伤害了字词原本的意蕴,亵渎了汉字文化。18.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填写序号并进行修改。(3分)

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大家知道,①____________,其中主要的成因有进食过量、体力活动减少、内分泌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等。但随着对肥胖的研究和减肥方法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脂肪的增长和转化还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肠道菌群,通常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其中,有益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益生菌。那么大家知道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三者之间的关系吗?打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人体的肠道就像是一方战场,菌群大哥们占山为王,就好比三国时期的蜀魏吴,我们权且将有益菌称为蜀国,那么有害菌就是魏国,中性菌便是吴国,当人体健康的时候,三者之间是平衡状态,达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肠道菌中,数量最多的是条件致病菌,也叫中性菌。这个家伙,说白了就是个“墙头草”,它会在有益

菌占优势时加入有益菌的阵营,在有害菌多时又加入有害菌的阵营。②____________。研究发现,厚壁菌门大量存在于肥胖人群的肠道内,也大量存在于一些与免疫相关的疾病和癌症患者的肠道内;而拟杆菌门则大量存在于健康人群的肠道内。通俗一点说,厚壁简门就是“胖菌”,拟杆菌门就是“瘦菌”。

身边的朋友和你吃同样的食物,有着同样的作息、活动,为什么长期下来你胖了不少,而朋友的体重却没变?其实,③____________!

2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给想要减肥的朋友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常用于让人一时感到乐趣的事物,具有个人化、暂时性的内涵。“有意义”,常用于具有人生价值、时代价值的事物,它体现一种社会性、永恒性的内涵。

有人说,“有意思”让平淡的人生有了灵动的亮色;也有人说,“有意义”让平凡的人生绘上厚重的底色……看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B 3.B

4.①结构严谨有序。②论证辩证深刻。③语言准确严密。④论证方法得当。(从以上四个角度考虑,结合文本分析。每个点2分,写出2点即可)

5.①从依“礼”治理的角度。(1分)②从法治的角度。(1分)③“无讼”理念和“现代法治”有时会有冲突。(1分)④从如何让“送法下乡”发挥积极作用的角度。(1分)

6.D 7.C

8.(1)从爷孙间情感的角度阐释。

(2)从“我”对先辈事迹了解的角度阐释。

(3)从“我”对先辈们精神的理解和继承的角度阐释。

(每点2分,共6分)

9.从情节、形象、主题、读者效果角度加以分析。

10.B 11.D 12.A

13.(1)杀了我如果对人有益,我哪里会吝惜一死呢?如果没有益处,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来增添罪恶呢?(2)您,是他的下属,我冒昧地私下里向您倾诉。

14.从借言这一形式、人事之祸、为官者之戒三个角度加以概括。

15.A

16.(1)律(画法):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注重神韵;追求清新、自然。

(2)①追求清新、自然。②追求意境、神韵,意在画外。

17.略

18.锱铢必较(斤斤计较)博大精深以讹传讹

19.序号(1)修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

序号(2)修改:该出版社的历套教材,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序号(5)修改:“是人”记成“斯人”,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

20.构成: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疑惑”和“问题”,“证据”和“答案”两两相对。表达效果:两句话句式整齐,音乐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感染力强;生动凝练地展现了广大网友的“较真”状态。

21.适当补充益生菌。因为补充益生菌能强大肠道中有益菌,并使中性菌加入到有益菌的阵营中来。22.①肥胖是由很多种原因引起的

②中性菌可分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

③你的肠道里可能住了不少胖菌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

杭州二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这些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理想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在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无讼”的具体实践。比如,在民间倡导每个人自觉守规矩,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通过谦抑退让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再如,强调官吏公正裁判,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对于必须付诸诉讼的纷争,通过公正裁断、明辨是非、晓谕百姓,尽快协调好利益关系,为百姓做好示范,从而减少类似诉讼发生。还有一种重要方式是民间调处,即不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处方式,比如,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无讼”理念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古代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着眼“无讼”目标,历代统治者在施行教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诉讼加以抑制。一方面,从制度上对提起诉讼的主体、时间、事由、形式、前置程序等予以限定,以此减少诉讼发生。另一方面,遏制滥讼,制裁和打击恶意兴讼、教唆诉讼的讼师、“讼棍”。“无讼”也体现了对古代统治者的要求,含有倡导统治者施行仁政之意。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应“好生”“为善”,做到“制五刑而不用”,以“其身正”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讼”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材料二: 中国农村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深刻影响和乡村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下,已不再是费孝通先生所归纳的“乡土中国”的理想秩序。今天,农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正在发生质变,乡村法律实践的场景也随之发生变迁。在越来越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乡土社会,国家法律已日益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送法下乡”已有了现实需求。因而,面对送法下乡、迎法下乡的大势所趋,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法治建设。在“建立民主与法制”和“依法治国”一类口号感召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农村社会。通过“普法”宣传和日常的司法活动,国家法形成侵蚀之气势,自上而下地改造着旧文化、旧习俗和旧思想观念,旧乡土社会的秩序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了。 “送法下乡”是国家权力试图在其有效权力的边缘地带以司法方式建立或强化自己的权威,使国家权力意志的秩序得以贯彻落实的一种努力。也就是说,国家通过司法的路径进行政权建设,加强对乡村社会的管理。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技术在改变生产、服务模式的同时也将被应用到监管科技领域,提升监管部门的科技能力和行业自监管水平。 数字监管正在成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等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我国政府监管数字化的主要技术手段。数字监管是治理方式的重要变革,政府监管数字化是大数据驱动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是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的能力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是治理环境作用下政府数字化转型与地方治理绩效的现代管理工具选择。 数字监管是现代政府监管的基本特征。现代政府监管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政府监管职能的政府行政机构基于公共利益目标,依据法律制度并运用多种监管方式,对微观市场主体所采取的各种制约与激励行为。面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它既是一套政府监管的法律制度,更是一系列包含监管机构、监管方式、监管对象、监管绩效评价以及各自之间相互关系的整体。面向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建立一个以监管有据、运行高效、精准有效、公开透明、激励约束为特征的政府监管体系。在这样一套现代政府监管框架中,现代技术对于政府监管的影响和应用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监管也成为现代监管的必然特征。数字化监管是指在监管活动中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进行政府监管活动,有效履行监管职能。为此,政府监管的数字化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政府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数字化改革方式,实现政府监管数字化的过程,也是从传统监管模式逐步向数字化监管模式的变革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阶层和等级不断被打破,信息和权力也不再完全垄断在政府手中,信息社会监管与被监管对象的界限逐渐模糊,传统的监管模式不再适应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需要,在时间、空间以及对风险的防范等各方面都不能履行政府应有的职能,也不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引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 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设置中,有时为了规避用户的反对,将一些体现个人自主性的设置隐藏很深,一般用户面对眼花缭乱的设置,很多情况下只能接受系统的缺省设置,将自主性完全交由平台。这种情况下,个体会不自觉地陷入平台算法推荐的信息中,对推荐内容感到高度满意并很难感知到自身的信息受限。算法借此不断培养用户对平台的依赖,久之,用户信息接收维度变窄,获取渠道单一,在单调的信息交互中形成特定的兴趣习惯,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平等的态度、民主的原则、公平的价值尺度、和谐的气氛是大观园诗社的显著特点, 其中寄寓着作者曹雪芹对理想的社会结构模式的思考。 先说平等的态度。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夜凹晶馆联句中有“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之句,恰可以用来概括诗社成员在诗社活动和诗作评论上平等的态度。诗社中多次通 过“拈阄”一类的形式来决定限韵和词调。如第三十七回初结海棠社咏白海棠时,迎春抽 出一本诗集“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即“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 又让一个丫头随便说出一个字来决定韵部,那丫头正倚在门上,就说了一个“门”字。迎 春又命这一丫头从韵部匣子这一韵部中随手拿出四块来,遂以“盆”“魂”“痕”“昏” 四字和“门”字为韵脚。“拈阄”这一形式虽不科学,但却体现了“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为后边评诗的公正奠定了基础。 次说民主的原则。在始结海棠社时,宝玉就率先提出:“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 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接着他又点名鼓励说:“宝 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于是宝钗说:“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议事 要待“人全”,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所以可以说是在诗社创建之初,就是充满民主气氛的。后来因林黛玉偶然作《桃花行》,大家“称赞不已”,于是大家议定改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林黛玉此时虽被推为社主,但当次日拟题时她提议“大家就要桃花诗一 百韵”时,宝钗却道“使不得,从来桃花诗最多,纵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 须得再拟”。可见即便有了“社主”,事情怎么办,还得大家说了才算,其民主风气之浓,亦可见一斑。 再说公平的价值尺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价值尺度客观公正,是大观园诗社 一大特色。初结海棠社时,宝玉即提议让“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的李纨“评阅优劣”,得到大家的赞同,这就首先从“人事”安排上决定了评诗的客观公正。咏白海棠的诗,众人都说黛玉的为上,可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深厚,终让蘅稿”,得到探春的赞同,众人亦再无异议,足见公平之外,李纨确能作到客观公正,不讲 情面。又如众人作《螃蟹咏》,大家虽推宝钗之作为绝唱,但又指出其“只是讽刺世人太 毒了些”,足见评价既公正,又有分寸。 这里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文人相轻”的传统恶习,有的是相互之间的衷心赞美和 欣赏,这在诗社活动中处处可见。正因为大观园诗社具有平等的态度、民主的原则和公平 的价值尺度,因而诗社自始至终都是人人心情舒畅,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

杭州二中2022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7.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How will the woman help the man? A.By lending her car to him. B. By taking him to class. C. By telling him the way. 2.What do we know about Jim? A.He has a leg injury. B.He withdrew from the football team. C.He spent his holiday with his teammates. 3.Where are the speakers? A.At a zoo. B. At a pet shop. C. At home. 4.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neighbors? A.They are noisy. B. They are impolite. C. They are tough. 5.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Where they will go to eat. B.When they will eat outside. C.Whether the weather is good. 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 1. 5 分,满分22. 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 段材料,回答第6、7 题。 6.What was the woman doing when it started raining? A.She was chatting with a friend. B.She was playing football. C.She was walking home. 7.What did the woman fail to do? A.Find a shelter. B. See the lightning. C. Contact her mom. 听第7 段材料,回答第8、9 题。 8.What does the man do during the film break? A.Understand the plot. B. Review the characters. C. Learn its song. 9.What is the man’s opinion on the film? A.It is worth seeing. B. It is too complicated. C. It is a bit disappointing. 听第8 段材料,回答第10 至12 题。 10.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oman’s visit? A.To purchase electronic equipment. B.To hire an advertising agency. C.To rent a recording studio. 11.What do we know about Mr. Crank? A.He has been relocated to another branch. B.He has started a new company. C.He has changed professions. 12.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in the end? A.Listen to some music.

2023届广东珠海二中高考语文复习:背默测试练习专辑第三部分

珠海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第二轮复习 背默测试练习专辑 2023年3月28日 第三部分 第1组 【2023届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通过“,”两句来写周文王和孔子,表明古代伟大作品往往是圣贤在困顿中奋发努力写就的。 (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两句描写了琵琶女在梦中忆起昔日锦绣年华而感伤落泪的情形。 (3)宋代诗人在写作中非常喜欢借花开依旧来反衬人事已非,如姜夔《扬州慢》中的“,”两句。 【参考答案】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2)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评分标准:共6分。一句1分。第一句书名号不写也给分,“盖”字不写不扣分,但提倡写。 第2组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谈到了“学”与“思”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设计融入了玉璧元素,“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喜爱,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 吾尝终日而思矣②.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③. 吴楚东南坼④. 乾坤日夜浮⑤. 沧海月明珠有泪⑥. 蓝田日暖玉生烟(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易错字:“臾”“坼”“沧”“嘈”。 第3组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词人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以博大的形象收拢,回到开头所点出的时间上来。 (2)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词中的兵器意象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往往表达着人们建功立业或渴望和平等愿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示例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示例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示例三: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第4组 【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杭州二中 2022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命题:高三地理备课组校对:高三地理备课组审核:高三地理备课组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 年1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人口数据显示,2022 年末中国人口减少 85 万,新中国成立 以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据此完成 1,2 题。 1.我国最早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省区及其原因最可能是 A.北京人口迁移B.黑龙江人口迁移 C.贵州死亡率上升D.浙江出生率降低 2.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需要 A.全面放弃计划生育政策B.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制 C.从全球各地大量吸纳移民D.取消考试减轻家庭负担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某国 2019 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 3、4 题。 可更新水资源(109m3/年)内部水足迹(109m3/年)外部水足迹(109m3/年) 1.7 2.2 6.4 3.根据上表可知该国 A.水资源总量丰富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D.水资源利用率低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④修建大型水利工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5.读图中①②③④线段均为该大洋中的洋流,7 月份①洋流所在海区经常出现浓雾,有关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7 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 ②7 月份该海域中有寒流经过,降温促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 ③7 月份该海域中有暖流经过,故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 ④7 月份该地有向岸风,垂直方向上升流较强盛,故水平方向有寒流经过;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地盾”指地台中有大面积基底岩石出露的地区。地盾长期处于上隆,平面呈盾状。圭亚那地盾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广泛发育古元古代花岗岩类侵入体,独特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良好的金成矿床。图为“圭亚那地盾北部地质概况图”。据此完成6,7 题。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4 杭州二中 2022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i-28 Ca-40 Fe-56 Ni-59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且水溶液显酸性的是 A. H 2SO 4 B. CH 3COOH C. NH 4Cl D. NaHCO 3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检测气溶胶中的冠状病毒 B. 氮氧化合物与“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有关 C. 单晶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硅电池 D. 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程度低,可做“未来石油” 3. 磷酸氯喹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其结构简式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O>N>C B .该有机物中碳原子采取 sp 、sp 2 杂化 C .基态氢原子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 D .PO 43-的空间结构与 VSEPR 模型相同 4.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二氧化硅熔点高,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 SO 2 具有漂白性,可用于制溴工业中吸收 Br 2 C. FeCl 3 溶液显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的电路板 D. 氨气易液化,可用作工业制冷剂 5. 设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pH=9 的 CH 3COONa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OH -的数目为 10-5N A B. 1molC n H 2n 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n+1)N A C. 向含 1molCl -的 NH 4Cl 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使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 + 数目为 N A D.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消耗 32g Cu ,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总数为 N A 高温 6. 关于反应 3SiO 2+6C+2N 2 Si 3N 4+6C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 B. Si 3N 4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氧化剂和还原剂质量之比为 1:3 D. 每生成 14g Si 3N 4 共转移 电子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 4- +6H ++5H 2C 2O 4=2Mn 2++10CO 2↑+8H 2O B. 向 AgCl 沉淀中加入过量氨水使 AgCl 溶解:AgCl+2NH 3·H 2O=[Ag(NH 3)2]++Cl - +2H 2O C. 用过量的次氯酸钠溶液吸收 NO :5ClO -+2NO +H 2O =3Cl -+2HClO +2NO 3- D. 向 Ca(HCO 3)2 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Ca 2++HCO 3- +OH - =CaCO 3↓+H 2O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热的浓 NaOH 溶液来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 B .各种橡胶、塑料、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2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自从天宝晚期以后,杜甫十几年内写了大量的时事诗和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和残暴,或是比喻和寓意,或是对于穷苦的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也都是个人的情感和实事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有的叙述地方变乱,有的回忆往事,更是像浦起龙所说的“慨世还是慨身”(《读杜心解·读杜提纲》)。 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永远是胶漆般地密切结合,难以分割,这就使他大部分的诗篇充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很大的进步作用,但大抵只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杜甫的时事诗和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 杜甫诗集里并不都是时事诗和政治诗,还有占有很大比重的写景兼抒情的诗。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名篇和名句,无论是山河、草木、虫鱼,他都能根据地点和时序的不同,观察它们在此地此时的形态,予以刻划,无一雷同。这些描绘自然的诗,也同样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经常联系着时事。在这上边,是和南北朝以来一般的山水诗迥然不同的。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精透的阐述。我们却认为,杜诗里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王夫之在《薑斋诗话》卷二说: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2 1 .本卷共 8 页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批评”,但“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 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 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很多人似乎觉得对这个时代 文学的否定比肯定更重要、更难,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误会。事实上,否定的前提是肯定,离开 了这个前提,为否定而否定,否定就失去了力量。今天的批评家最缺乏的恐怕还是正常的肯定和 发现的能力,他们首先应学会的其实是如何理直气壮地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第一时间令人信 服地发现一部作品的价值。我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对这个时代文学 价值的正面发现和阐释。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 种价值发现和阐释出来。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掘蕴藏在作品 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 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汹 涌而来的海量的文学文本,批评家应该有能力告诉读者哪些值得阅读,哪些是具有经典价值并可 以进入文学史的。 现在文学界有些人将“剜烂苹果”污名化了,使得“剜烂苹果”成了充满敌意的批评行为。无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鲁迅所希望的“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 苹果的工作”,其前提都是对“烂苹果”价值的肯定,正因为“烂苹果”有价值,所以即使有“烂”的地方也要去“剜”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 。因此,对批评家来说,“剜烂苹果”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有精准的技艺才不会误伤了“苹果”甚至错杀、毁坏了“苹果”。 (摘自吴义勤《文学批评如何才能成为“利器”》) 材料二: 如果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他的真知灼见对作家的影响作用也就淡化很多。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似乎只有“酷评”“骂派批评”才能见出真诚。难道批评的第一要义不是欣赏么?鲁迅曾经把批评家的工作比 喻为“剜烂苹果”,但他不是强调批评家面对的作品是毫不足取的烂苹果,而是强调,要从别人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2021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2022.4.6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次会晤既无法跨越认知蕃篱,也无法消弭.(mǐ)理解赤字,追根究底,理念不同是最大的症. (zhēnɡ)结——我方追求和谐、双赢,他们崇尚零和博弈。 B.不同于以往的汪洋恣肆、激悦悲怆.(chuàn ɡ),这篇小说叙事节奏沉稳,讲述了一个山村的沧桑巨变,劲. (jìn ɡ)道都在朴实浑厚的气场里,有种见素抱朴的风格。 C.先生的小楷,儒雅清秀兼具文人品质与性情,给这躁动时代以温润的慰藉,论者称其如温良璞. (pǔ)玉,如老树普洱,慢品过后得醇. (chún )厚甘味。 D.说不清是经年的悲伤重燃还是舔舐. (shì)自我伤痛的结果,那一丝柔韧但割破心神的情绪久久不散,竟然在此次观影中得到了宣泄,彻底卸去了心灵的桎梏. (ɡ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关于类型小说的对话》一文,讨论了一个相当时尚新鲜的概念:写给特定阅读群体,拥有自身规则和技术手段的文学式样,即“类型小说”。及至.. 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面对纯文学受到来自类型文学的冲击的现状,诞生了观点针锋相对.... 的两派:乐观派与悲观派。【乙】一派认为雅俗边界的破除势不可挡,文学界应摒弃成见、调整心态;另一派则忧心类型文学若一味迎合市场逻辑,作品会趋向模式化、雷同化。另有人将类型文学视为消费文化的分支,批判其编织俗艳梦境、裹挟.. 读者。 【丙】放眼当下,现实主义小说作家试水科幻、推理写作已非鲜见,也常听闻类型小说家推出“转型之作”、文学性得到批评家“高度肯定”云云。“纯文学逆势坚守”与“类型文学草根逆袭”这两条故事主线似乎并驾齐驱....,并没有太多东西真的因“冲击”而被改变。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至 B.针锋相对 C.裹挟 D.并驾齐驱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杭州“无名译者”金晓宇,数十年与自己相依为命的老父母共处,近十年仅凭一只能看得见东西的眼睛完成了22部、共600万字的外文翻译。 B.近两年新药入医保的速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要从根本上保障医保谈判药品落地的问题,就意味着要拓宽区域医保资金筹资的渠道,整合筹资的层级。 C.明星在节目中植入广告有助于营销,但这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是否属于代言的范畴还一直未能明确,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D.中央集权制下的都城由秦朝始,咸阳、长安、洛阳,帝都的名称、地理虽然已发生变化,但相同的现实功能与象征意义又证实了三者在文化空间上的连续与演进。 5.下列节气与诗句描写内容不对应的一项是(3分)( ) A.惊蛰——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张元干) B.芒种——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范成大) C.立夏——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郑刚中) D.冬至——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朱淑真) 6.下面是北京野生动物园就一起游客打架事件发布的官方声明,和网友据此创作的漫画。请 阅读后完成(1)(2)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二 模)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衢州、丽水、湖州2023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沈从文的散文像高品质的木炭,不迸(bèn)射火焰,却燃烧得通体透明,写得很随性,给人信手拈(niān)来、水到渠成的感觉。 B.光明区各部门凝聚了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磅(páng)礴力量,各级党员干部铆(máo)足干劲、乘势而上,共同谱写了日新月异的新篇章。 C.露(lù)天大佛体形高大,法相庄严,器宇轩昂,精神饱满,充分表现了拓跋鲜卑的剽(piāo)悍、睿智与宽宏,震撼着无数观赏者的内心。 D.“冰丝带”舞动神州,连接世界;“雪游龙”盘踞山脊(jǐ),蜿蜒壮丽……冬奥场馆准备就序。亿万观众翘(qiáo)首以盼,期待非凡盛会。 【1题答案】 【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烽火台,又称烽燧、墩台、烽墩,是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关键设施。【甲】遭遇敌军犯境,往往通过白天燃烟、夜间举火的方式,墩墩相衔,传报敌情,守备应援。【乙】“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韩

愈《烽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伴随着脍炙人口的诗文,古代烽火连天的战争场景仿佛至今仍历历在目,深植国人心中。烽火台,也进而成为长城遗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近年来,我们在对明长城烽传体系的研究中发现,烽火台传递烽烟的方式,并非如某些影视剧中展现的那样,在其主墩台上燃烟举火,而是在主墩台周边设置连续的附燧,其中放置干苇、羊粪等加以燃放传警。附燧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据其所处的地形特点各有不同,这种主墩台加数座附燧的烽火台设计,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明长城防御体系中应用尤为普遍。【丙】地理环境的广袤开阔,为这种烽传方式创造出得天独厚的视野优势:天气晴好时,数座连续相邻的墩台举目在望,一览无余。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B.进而 C.展现 D.一览无余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2~3题答案】 【答案】2.B3.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烽火连三月”前应加上顿号。韩愈《烽火》中的诗句和杜甫《春望》中的诗句是并列关系,都是为了说明通过脍炙人口的诗文,让我们了解到烽火的意义。中间应用顿号隔开。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实现2023年60%的非洲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中国将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的方式提供。 B.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能够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离不开能源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的重要支撑。 C.瑞典国际有声读物平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是世界上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临平区重点中学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将所作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请考生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和考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试卷无须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题,15分) 根据《红楼梦》前5回,完成1-4题。 1.填空题(5分) (1)甄士隐在梦幻中从僧人那儿接了美玉来看,那美玉上镌着四个字:。这美玉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弃而未用的石头,被那僧道幻化成美玉带入红尘中历劫。 (2) 贾雨村一到任上,就遇到一件人命官司,金陵一霸,为争买被拐的,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贾雨村从门子处拿到一张“护官符”,得悉其中利害,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3)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 2.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 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家曾 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此外,还 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 D.《红楼梦》共100回,前6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 全的文学巨著。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3.下列对《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冷子兴是商人,又是贾府管家周瑞的女婿,见多识广,又熟悉贾府内情,所以由他来演 说比较合适。 B.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点明了贾府的现实境况及面临的危机,透露出如今贾府的儿孙是一代

浙江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

浙江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学年第二学期富阳二中3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55岁 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 作已经39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出神入化的技艺。其实, 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工匠 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成就无数巨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春、李冰等, 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没有其儿时就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 持不懈地一直努力,当然就难以成就为一名巨匠之师。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如 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的 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之精致的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 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 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更为匆匆。其实,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我们更需要 有时能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 有力些。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里,其 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 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 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如果大家都能多一些安静中坚守的 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 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 (摘编自陈怀瑜《“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 材料二: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 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 B.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 人穷则反本穷:困窘没有出路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 D.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屈平之作《离骚》邪曲之害公也 B. 顷襄王怒而迁之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C.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第欲因此时降武 D.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 空自苦亡人之地 C.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D. 信义安所见乎 5. 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单于壮其节②羝乳乃得归③得夜见汉使④反欲斗两主⑤诚甘乐之⑥空以身膏草野 ⑦杖汉节牧羊⑧何久自苦如此⑨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⑩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 ①⑧/②⑥⑦/③/④⑩/⑤⑨ B. ①⑤/②⑥⑦/③⑨/④⑩/⑧ C. 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⑩ D. ①⑤/②⑥/③④/⑦⑨/⑧⑩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 黄门,常指宦官,因为汉代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 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传(节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