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高的河床

升高的河床
升高的河床

12、升高的河床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条件受到了破坏和保护吗?第十二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这个最长的河流是(B)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D)

A.淮河

B.长江

C.黄河

D. B 和C

3.黄河水很黄是因为(A)

A.水中泥沙多

B.水的颜色深

C.水很清

D.以上都不对

4.黄河中的沙主要来自(D)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二、填空题。

1.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黄土(和水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会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因此水流较清。

2.从1970年至今,郧县境内汉江河床升高了(20)米.

3.(增加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三、问答题。

1.黄河两岸大量泥沙沉积到黄河中,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河水的冲刷,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导致泥土的下泄。

2.为什么说“黄河”是悬河?

答: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在河床里,河床不断抬高,人们被迫加高两岸的大堤,结果使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就是说下游黄河高出两岸居民住房的房顶成为悬河。3.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事情?

答:①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②中下游河水含沙量增加河水浑黄所以称黄河。③河床高出两岸答10米以上成为悬河。④黄河全长5464千米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是中国第二长河。

1.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答: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成灾,人们被迫加高两岸的大堤,,河床高出两岸居民住房的房顶成为悬河。

2.黄河下游的河床中沉积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

答:大多来自黄土高原。

3.是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成为今天这种植物稀少、地形支离破碎的状况的?答:人们长期过度放牧,滥砍滥伐,毁林开荒,使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导致高原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成为今天这种植物稀少、地形支离破碎的状况。

4.今天人们怎样努力才有可能把黄土高原恢复到历史上那种“地面长着丰美的

禾草,大片的森林”的状况?

答:在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大力种草植树。才有可能把黄土高原恢复到历史上那种“地面长着丰美的禾草,大片的森林”的状况

河床

河床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堤.坡/提.升拽.紧/摇曳.肩胛./不可近狎. B.长唳./乖戾.腭.骨/剑锷.池.塘/张弛.如弓 C.媚.眼/门楣.隘.口/洋溢.飓.风/与日俱.增 D.帆樯./稼穑.扺.掌/诋.毁度.量/不可测度. 项,dī/tí,zhuài/yè,jiǎ/xiá;B项,lì,è,chí;C项,mèi/méi,ài/yì,jù;D项,qiáng/sè,zhǐ/dǐ,dù/d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城堡胸脯出奇致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B.屹立须臾知人论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襟怀旋律谨小慎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D.拓荒飓风如雷贯耳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项,“致”应为“制”;B项,“事”应为“世”;D项,“具”应为“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带领弟子到处漂泊,甚至在陈国、蔡国的旷野荒郊饥饿彷徨,饱经艰险,虽然满腹经纶,却找不到 安身之地,实在令人恻然 ..。 B.一次偶然的机会,少年海涅在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上读到《堂吉诃德》,这次阅读为他打下了精 神世界的底子,导致 ..他日后多次重读这部巨著。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 ....,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追名逐利,总是做出令人瞠目的事情。如自诩“我是中国第一个写饥饿 的”“第一个写城市改革的”……为自己出名摇旗呐喊 ....,吸引众人的眼球。 项,“恻然”,指悲伤的样子。符合语境。B项,“导致”,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C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与句意不符。D项,“摇旗呐喊”,泛指替别人助长声势。对象误用。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升高的河床

12、升高的河床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201812闵行高二高三地理一模试卷

闵行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6页,答题时间60分钟。 2.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3.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考生号。 4.答案必须全部做在答题纸上,用黑色水笔填写。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欧日联合开发的水星探测器“BepiColombo”于2018年10月发射升空,预计飞行7年后进入水星轨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星属于远日行星B.探测器不需要考虑太阳引力 C.水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小D.探测器要有优质的隔热材料 2.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强烈,主要原因是 A.流速快且水量大B.岩土层相对松软 C.地转偏向力较大D.河床的坡度较小 3.广东湛江硇洲岛上的岩石,大多表面带有气孔,矿物晶体颗粒较小。该岛形成历史过程中,以下地质作用表现不明显的是 A.火山喷发B.高温变质C.海浪侵蚀D.流水堆积4.海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B.地震导致海底岩层凹陷 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5.近地面空气由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这样的风带是 A.东北信风带B.东南信风带 C.中纬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 6.右图所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7.我国很多城市的人行道改用环保透水砖铺设,可以增强城市水循环的A.水汽蒸发B.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D.雨水下渗8.常见于口香糖中的木糖醇是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可以从白桦树、橡树、甘蔗、玉米芯等中提取,木糖醇制造厂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原料B.劳动力C.市场D.技术 9.西藏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如今利用大棚技术种植成功,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市场条件D.土壤条件10.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城市纷纷开建地铁,以下地铁建设的说法正确是 ①贵阳建地铁会遇到溶洞和涌水②上海地区地基松软,多流沙层 ③修建地铁可以根治城市问题④修建地铁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容量明显小于四川盆地,首要因素是 A.水资源条件 B.开发历史时间 C.经济发展程度 D.科学技术水平 12.右图为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 指标数据,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A.出生率保持逐年上升 B.死亡率一直高于出生率 C.出生率上升是因为放开生育 D.老龄化严重引起死亡率上升 13.中国是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约有3700家门店,星巴克在中国扩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A.语言交流障碍B.门店租金昂贵 C.饮食习惯差异D.加工技术不足 14.右图中沙漠景观的分布一直延伸到沿海地区, 图中洋流的流向和名称是 A.向北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向北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向南流,加那利寒流 D.向南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昌耀《河床》解析

原诗 河床 ——《青藏高原的形體》之一 昌耀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 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 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我是滋润的河床, 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 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 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是始皇帝,我是排列成阵的帆墙,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 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克的球门。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 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的亮了。 你们的团栾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 而潮汛已经到来…… 《河床》赏析(陈超) 黄河正源被那里的藏民称为铜色的河,这是多么雄武又是多么坚韧沉厚的名字啊!我们的母亲河就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北麓沉静地走下来,流入我们的脉管。这是中华民族的脐带,是我们生命的根。 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自述”的形式,诗人代替河床发言,这就避免了我们读诗时“隔”的感觉,也避免了我们已经不感到新鲜的“母亲”呀、“摇篮”呀之类的肤浅的赞美。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第一行“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时,从审美心理上就已经与河床成为一体了,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升高的河床》教学设计

升高的河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资料分析黄河下游的河床为什么会升高。这里面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课前了解一些有关黄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阅读、分析、交流这些资料,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悠久历史和无奈的现状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通过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及图片,了解黄河下游河床升高,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并通过自己分析黄河下游的河床为什么会升高,三是通过探讨黄河下游的泥沙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黄河流经的地区地貌感兴趣以及通过照片猜测出黄河的泥沙从哪儿来。第二部分:通过对比实验,了解黄河下游泥沙的来源。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及观看图片,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及沿岸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黄河方面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所以课前还需要查阅资料来帮助他们。 三、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

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5.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黄河下游的泥沙怎么来以及我们该怎样对待黄河现状 难点:对比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方法、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健康课堂,用多媒体辅助法来展示白然景观、实验数据等;用谈话法来介绍黄河流经的地域及地域特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启发和引导;用讨论法来帮助学生找出实验方法、实验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本课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黄河下游的变化及造成的原因。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教师准备:水槽若干,长木板若干,土,草坯,喷壶。 七、说教学流程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从这首歌里面你听到了什么呢?(黄河)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升高的河床(1)教案 鄂教版

12升高的河床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雄性之诗——昌耀《河床》解读

雄性之诗 ——昌耀诗《河床》解读 郭培旺3970字 2014.12.4 我在想,同样是“大地的歌吟”,《河床》与《我爱这土地》的区别在哪里?高二选修的昌耀,超越初二必修的艾青之处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它的每一句都是诗。 我们不能顺利、顺口、正常地读这首诗,呼啸而过的读法注定懵懂;要慢下来,腾出一个宽敞的心脏和大脑,去感知,去再创造。 简单地将其主旨概括为“民族情结”、“个人苦难”、“雄性之美”等字眼,然后自觉万事大吉,对于这样一首蓬勃丰满的诗,是一种太“煞风景”的做法,是对其独特诗意的无视和掩盖,是对学生感受力的戕害和摧残。 我的底线是不限制学生的感知可能,不拘束学生的解读空间;老师只是一家之言。 理解《河床》,关键点无非两条,一是中心意象“河床”的意思,二是词语文句的诗意。整体、局部,浑然一体,难以截然分开,所以两个任务的完成其实是同一个过程。 全诗一共有9节。九节诗行,刚好扣黄河九曲。 1——3节,河床从巴彦喀拉走下。 4、5节,我走向大海,怀恋着源头。 6——9节,我激情澎湃,包容万物,伴随潮汛,崛起于大地。 我想,有三个生僻词语,可以促进学生对《河床》诗风诗意的了理解。 1、刮木。这是青海方言音译词,意为“刹车片”,旧时马车上有用。 2、驰道。《汉书》记载:“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驰道”是秦始皇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大道,其中央是皇帝独用的专路。 3、昆山之玉。李贺《李凭箜篌引》有“昆山玉碎凤凰叫”之句,言其玉之脆;秦李斯致秦始皇的《谏逐客书》曾提此词,是玉中之最美者,多喻优秀人才。 这三个词语,有民间气息,有历史深度,有书面语之典雅,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河床》的诗歌特质,这是一首特别耐人咀嚼的长诗。 它的美感,我体会到的有以下几点: 1、反常识书写。 第1节。 我从白头的巴彦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这是开头三行。在这里,“我”自然是题目所指的“河床”。河床又称河槽,为平水期河水所淹没的河谷底部;本诗之中,自然是黄河河床。严格来说,河床是承载河水的底槽,是静止的固体,自然无法“走下”。诗人这样写,有了延伸感、蜿蜒感,读者好像可以看到大河如龙穿山跨峡,可以听到河水拍岸昼夜夏春。这是化静为动,更是难以言说的诗性思维。 “白头的”,更是满含深意的无语拟人,山白头、豹白头、鹰白头、诗人白头。我们知道1957年开始昌耀先生就被打为右派青海务农,这是一场错误的流放,几乎类似屈原。在寂寞、静寂的边远山地,诗人与白茫茫相守,人兽山,为一体,如苏轼般“侣鱼虾而友麋鹿”,被时间遗忘,被“世界”遗忘,被人群遗忘。 所以,今天我的离去,让雪豹“目送”。我是“值得怀念”的一个,“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我可以涅槃般挣脱,而白头的他们不能。初读此处,或许会觉得不够通顺,怀疑是否应为“但我是更值得骄傲的一个”,细读则会推翻,原句的重点与重读处在于“值得骄傲”而非“更”。 接下来的叙述点是“唐古特人的马车”。马车做甚,去往何方,诗中无解;倒是有一句

1-4-1 河床

1-4-1河床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巴颜喀.(kè)拉胸脯.(pú) 刹.(shā)绳 B.近狎.(xiá) 兀.(wù)鹰 长唳.(lì) C.媚.(méi)眼跛.(bǒ)脚 彤.(tóng)云 D.胝.(dǐ)掌腭.(è)骨 【答案】B(A喀:kā;C媚:mèi;D胝:z hī)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赉发盘缠果品酒馔吃饭防噎做着仓廒 B.辖制中学战战兢兢没精打彩听信谗言 C.踹水游近锣鼓喧阗蚩之以鼻双管唢呐 D.刻意斟酌磨磨蹭蹭委曲求全仔细端详 【答案】D(A.赉—赍,B.彩—采,C.蚩—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来,欧洲债务危机的消息充斥着各类媒体,解决欧债危机 的方法很多,呼吁中国出资救欧洲于“水火”的声音不绝如缕 ....。 B.在中科院化学所前期研制技术的支持下,圣泉集团的研发、 生产人员殚精竭 ...虑.,攻克了工程化批量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难题,保证了“神八”的顺利返回。 C.今年,咸阳市旅游业已从单一接待型向观光、休闲、度假等

多功能经营型转变,乡村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成为该市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D.几年间,从论坛、博客到微博,这种“自媒体”从无到有, 风生水起 ....,使得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源,每个人都有了“麦克风”。 【答案】A(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B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C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D.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乔布斯丰富并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世界因为他而变得更好,他的去世,“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 B.11月18日,中国女排在2011年世界杯女排赛收官战中,横扫欧洲亚军德国队,如愿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C.萨科齐与卡梅伦在当地时间15日抵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成为首批卡扎菲政权倒台后访问利比亚的外国首脑。 D.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昨天发布2011年全球十大新闻,其中阿拉伯之春、本·拉登之死、卡扎菲殒命、欧洲债务危机等重大事件名列榜首。 【答案】B(A成分残缺,应在“苹果”前加上“使”。C语序不当,应将“首批”置于“访问”前。D不合逻辑,名列榜首的只能有一个。应将“名列榜首”改为“榜上有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邮政总局1月23日发行了中国龙年生肖邮票,欢快喜庆的“龙票”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欢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力学高教课本

第九章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的衔接与消能 9-1 概述 一、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特征 为控制水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目的,在河,渠上修建水闸,堰等建筑物。修建后,往往改变水流的特征,抬高上游水位,下泄水流具有较高的速度,动能大,但由于建筑物缩了河道,增大,能量集中的总流,而下游一般为缓流,存在两种流态如何衔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必须对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的衔接进行判断和处理,选择适当的消能方式。在下游较短距离内消除余能。 下游水流衔接与消能的方式。 衔接小的措施有多种,常见的为: 1、底流式衔接消能 当水流从急流向缓流过渡时,产生水跃,产生的表面旋滚和强烈的紊动消除大量的余能,使速度急剧下降,与下游水流能良好的衔接,由于余流在底部。 2、挑流式衔接与消能 利用建筑物末端的跃坎,利用高进下泄水流的动能,将水流挑射到远离建筑物的下游河床中,与下设水衔接。 消能分为三个部分,坝面摩擦——空中扩散——水垫。 适用于中高水头,q 大,下游基岩完整坚硬。 3. 面流式衔接与消能 利用建筑物末端的坎,将高速水流送入下游河道的水流表层,坎后形成尺度很大的底部漩滚,将主流与河床隔开。 另外,戽流式消能,孔板式消能,竖井涡流式消能,数轴式效能。 以上几种是由三种基本消能型式的结合或发展。

ξ 9-2 底流式衔接与消能 一、底流式衔接型式 在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水流一般为急流,存在一个 收缩断面,水深为最小,为 h c 。且一般h c < h k ,则根据下游河道水深h t 与h c " 的相对大小,水流存在有三种水跃型式产生。 (h c " = h t ) 临界式水跃 h c " > h t 运驱式水跃 h c " < h t 淹没式水跃 三种水跃型式,运驱式对工程最不利,因其 急流段长,加固河段长,工程量大。 临界式水跃位置不稳定。 一般采用稍有淹没式水跃进行消能较理想。 二、下游水流衔接形式判断及h c 的计算。 1、要判断水跃衔接形式,首先要计算 h c ,h c " ,h t 。 h t 一般由河槽的水力特性或者通过Q 确定。 h c " 只有知道 h c 即可用水跃公式求出。关键是要计算 h c ,先建立计算 h c 的基本 方程。 如图:以c-c 底 部 水平线为基准,建立o-o 与 c-c 的能量方程。 g v g v h g v E c c c 2222202 ζα++=+ 图 H P E 020+= g v H H 20 2 0+= ∴ ()h g Q h g v h E c c c c 2 22 2022?ζα+ =++ =

小学科学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升高的河床

小学科学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12升高的河床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微专题十二河流之河流输沙量思维导图学案

微专题十二:河流之河流输沙量 1、河流输沙量 1.(2014·浙江文综,7)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6·新课标全国Ⅲ,3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河流流向的判定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6.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1、B 仔细读图,①为侵蚀山地,土层薄。②地洪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③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④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选址条件,B 项正确。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作业卷十二 水体专题1(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卷十二水体专题1(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新课标2高考真题)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3题。 1.蒙特利尔失控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5四川高考真题)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 厘米,右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4.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5.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2015四川高考真题)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工业废水和生活汗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x和PO的尝试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6.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和PO的浓度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O减少,PO增加 D、NO增加PO减少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中心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9月,青海湖面积为4402. 55平方千米,达到了近12年来的最大值。这也是从2005年开始,青海湖面积连续8年实现增长。尤其是2013年5月中旬以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的降水量大部分偏多,充沛的降水量使青海湖来水量增加,面积不断增大。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青海湖流域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青海湖水量补给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降水 B.青海湖流域的水循环不断影响当地地表形态 C.青海湖流域参与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 D.青海湖对于布塔河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9.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8年呈递增趋势,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入湖水量增加 B.青海湖流域内植被得到保护,涵养水源的功能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和高原季风趋强,导致青海湖流域有降水增多的趋势 D.青海湖流域内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用水减少 (2015·乌鲁木齐元月诊断)下图为根据某流域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图。但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读图完成10~11题。 10.原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课黄河是怎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课xx是怎 样变化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19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19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 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

河床稳定计算及河相分析

1.河床稳定计算及河相分析 1.1.河床稳定计算 河床稳定指标可采用横向稳定指标、纵向稳定指标及综合稳定指标3种形式分析,以确定河道特性。 1.1.1.河道横向稳定分析 河道横向稳定系数按下式计算: ?b=Q0.5 J0.2B 式中: ?b横向稳定系数; Q造床流量,m3/s; J河床比降; B相当于造床流量的平摊河宽,m。 1.1. 2.河道纵向稳定分析 水流对河床泥沙的拖曳力与床面泥沙抵抗运动的摩阻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河床的纵向稳定性。根据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治河及泥沙工程》中河道纵向稳定系数采用爱因斯坦水流强度函数按下式计算: ??= d 式中: ??纵向稳定系数; D床沙平均粒径,mm; J河床纵比降; H河流平摊水深,m。

1.1.3. 综合稳定指标 综合稳定指标是综合考虑河床的纵、横向稳定性。建议采用的公式为 h 2 b *)(φφφ= 1.2. 河床演变分析与河相关系 调查工程区河道历史主流及河道变迁,分析工程区河道形态。共分为蜿蜒型河道、游荡型河道两种形式。 蜿蜒型河段一般凹岸崩退,凸岸淤长,凹岸深槽和过渡段浅滩在年内发生互相交替的冲淤变化。 游荡型河道的河岸及河床抗冲性较差,从长距离来看河道往往呈藕节状,其中窄段水流归顺,有控制河势的作用,宽段则河床宽浅,洲滩密布,汊道交织,水流散乱,主流迁徙不定。河道的平面状态可用“宽、浅、散、乱”四个字概括。 在水流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河床,其形态有一定的规律,大量资料表明,表征河床形态的水深、河宽、比降等,与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之间,有一定函数关系,这种关系便称为河相关系。 根据俄罗斯国立水文所提出公式,河道横断面河相关系公式为: H B = ξ 式中: ξ河相相关系数; B 造床流量下的水面宽(m ); H 造床流量下的平均水深(m ); (蜿蜒型河道ζ约为2~4,较为顺直的过渡性河段约为8~12,游荡型河道ζ约为20~30) 2. 护岸结构设计 2.1. 护岸顶高程确定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以下简称《堤防规范》)要求,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超高值确定。堤顶超高按下式计算:

河床底加固

江阴市澄江西路二期工程 闸桥河河床底加固工程 技术标 投标单位:上海叶鹏建筑装潢有限公司 (盖章) 2011年 4 月 8 日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第二部分、水文气象以及施工交通 第三部分、施工部署 第四部分、主要工艺施工方案 第五部分、施工进度计划 第六部分、机械设备配备及材料供应计划第七部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第八部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第九部分、附图表

一、工程概况 盾构穿越闸桥河时覆土过浅,需采用河床铺底加固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河底防护方案和设计加固方案 定波北闸的上游引水河隧址相关数据: 为防止定波北节制闸上游引水河的冲刷,需对隧址处河床进行防护,防护面积7500m2。 设计在隧址上下游面采用双排φ500水泥搅拌桩防渗,南侧桩底标高达到-21m,北侧桩底标高达到-23m,要求水泥搅拌桩打入土层第

四层粉质粘土层2m深,,水泥搅拌桩总根数568根。由于施工机械的原因,经设计同意,拟采用高压旋喷进行防渗施工。 2、河床铺底加固主要工程量: 3、施工计划安排: 二、水文气象以及交通条件

三、施工部署 水文资料 水文气象以及交通条件 施工交通条件 闸桥河为锡澄运河的支流, 其上、下游分别设有定波北闸和南闸,河面宽度约为40m ,具有灌溉、排涝、防洪功能,没有通航要求。锡澄运河在江阴市通过船闸与长江相连,长江江阴段潮型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处于长江潮区界与潮流界之间,河段内的水位在潮汐的作用下,每日两涨两落。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潮区界范围,汛期多呈单向流,只有水水年的汛期为双向流;近岸涨潮流速一般在0.5m/s 以下,洪、中水期近岸落潮流流速分别为1.5m/s 、1.0m/s 左右,枯水期近岸落潮流流速一般在0.5m/s 左右。 江阴船闸水、陆运输条件便利,可以通过水运运输工程建设所需的石料、水泥、黄沙等物资。 施工区域就近租用一块场地,作为粘土堆场;在租用场地上安排人工装袋粘土后,将成品袋装粘土装船后,运至施工现场。 本工程砼制作,考虑在工作船上自行搅拌;当施工地段就近能满足商品砼供应到现场,才考虑采用商品砼。其他材料(土工布、模袋粘土等)考虑陆上运输后,短驳到运输船后水运过船闸至施工现场。 定波闸为水上运输的关键通道,施工前需协调好相关通行手续。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床侵蚀、堆积(解析版)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床侵蚀、堆积 典型例题一:(2019·德惠市实验中学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不同季节、不同河段河床受侵蚀或者堆积作用影响变化明显。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河段河床升高,以东河段河床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1)简析缩窄江道前丰水期仓前以东河段河床的变化特征及原因。 (2)简述缩窄江道后钱塘江河口水文特征的变化。 (3)简析缩窄江道对该区域防洪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河床升高。丰水期钱塘江流量大,输沙能力强;水流流至仓前以东后,河道变宽,加上受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流速变慢,泥沙堆积。 (2)水位升高,水位季节变化增大;流速变快,河流挟带泥沙量增加。

(3)滩涂减少,减弱了该区域的泄洪和蓄洪能力;入海口处海水顶托作用增强,泥沙沉积速度增加,不利于洪水下泄入海。 典型例题二:(2020·四川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段由山口流向山前冲积平原,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下图为克里雅河中段距今百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床宽度、相对高度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 (1)简述图示克里雅河河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推测近百万年来克里雅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随时间变化河床宽度变小,河床深度增加,河床海拔降低。 (2)早期流域内降水量大,理由是早期河床宽阔,说明当时降水补给量大,河流流量大;后来流域内气候变干,降水量逐渐减少,理由是之后河床逐渐变窄,说明降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流量逐渐变小。 典型例题三:(2018·南昌市第八中学高三期中)左图为“华北地区简图”,右图为“我国汉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