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坛中学分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北京日坛中学分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北京日坛中学分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北京日坛中学分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家买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他发现真空管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部件,那热水器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把问题告诉物理小组的成员,大家一起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热水器内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环境温度有关;

猜想二:热水器内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光照强度有关;

猜想三:热水器内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真空管的材料有关。

(1)经查阅资料发现,真空管在内玻璃管的表面上涂有吸收涂层,用来吸收太阳辐射,其中太阳能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经阳光照射,太阳能转化成内能,水从涂层吸收热量,水温升高,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热水向上运动。

(2)实验小组在两根完全相同的真空管内装入初温、质量________的水,分别面对太阳光放入光照强度相同但温度不同的环境中,经过相同时间后测量水温,发现水温几乎相等。由此得出猜想一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小组成员联系实际,想到夏天如果没有阳光,热水器的水温就较低,而冬天如果有太阳,热水器内水温就很热,于是他们得出结论:热水器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光照强度

________(选填“无关”或“有关”)。

(4)在探究猜想三的实验中,该小组找到了三根外形相同但材料不同的真空管,给管内灌满水,面对阳光,每隔相同的时间检测罐内水的温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你建议他家应选择________制成的热水器。

【答案】可再生不变变小相同错误有关紫金管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再生能源是不需人为参与,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3]水从涂层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水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睡得质量不变,但由于水吸收热量,水的体积会增大,所以水的密度会变小。

(2)[4]实验要探究热水器内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真空管的材料等因素的关系,要控制真空管内水的初温、质量相同。

[5]其它条件相同,而环境温度不同时,经过相同时间后水温几乎相等,说明热水器内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环境温度无关。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

(3)[6]夏天如果没有阳光,热水器的水温就较低,而冬天如果有太阳,热水器内水温就很热,说明热水器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光照强度有关。

(3)[7]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在日照时间相同时,紫金管温度变化量大,所以应选择紫金管制成的热水器。

2.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答案】电加热丝质量吸收的热量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3.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

(1)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_____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

(2)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_____相同,再通过比较水和食用油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而小丽同学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选填“a”或“b”),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J/kg ?℃

()34.210J/kg c ??水=℃

(5)分析图像可推断,当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均选填“水”或“食用油”)

(6)该实验是利用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来改变食用油的内能的。

【答案】质量 吸热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 a 2.1×103 煤油 水 热传递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

(2)[2][3]小明同学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根据转换法,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吸热相同;再通过比较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 [4]小丽同学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4)[5][6]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 ;由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升高30℃,b 用时3min ,a 用时6min ,根据Q =cm △t ,在

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成正比,煤油的比热容为

()()333min = 4.210J/kg =2.110J/kg 6min

c ?????℃℃ 煤油的比热容为()32.110J/kg ??℃。

(5)[7][8] )分析图像可推断,当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需要的时间短;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6)[9]该实验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食用油的内能的。

4.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进一步了解家里的水质,为此他向老师借来实验器材来测家里自来水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实验正确操作,测出自来水和杯子总质量为118.8g ,将部分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cm 3。测出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为_____g ;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自来水的密度为_____kg/m 3;

(4)在向量筒倒入自来水时,如果不慎有水溅出,则测出的自来水密度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明还了解到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用它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与这个特征无关的是______

A .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B .在落差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 .内陆地区早晚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 .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答案】平衡螺母 60 58.2 1.01×103 偏大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使用天平时,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零刻度线后,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

中央。

(2)[2]由图甲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cm 3。

[3]如图乙知,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为58.2g 。

(3)[4]量筒中的水的质量

m =118.8g-58.2g=60.6g

则自来水的密度

333360.6g 1.01g/cm 1.0110kg/m 60cm

m V ρ====? (4)[5]在向量筒倒入自来水时,如不慎有水溅出,则测出的自来水体积偏小,但测量的质量不变,那么测得的密度偏大。

(5)[6]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可以用水来取暖、冷却,而且水也可调节气温,即沿海地区早晚温差较小,而在落差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是利用水能发电,故B 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来工作的。

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林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

(1)“轿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汽油是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用水冷却发动机是因为水的_________大,在发动机开始工作后一段时间内,水箱中水的内能会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2)下列四个实验中,其能量转化方式与图示汽油机对应冲程类似的是_______.

(3)轿车在上坡时,将档位换成低速档,以减小行驶的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A .安全

B .省油

C .减小行驶时的阻力

D .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4)小林通过测量获得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表所示: 速度

()1v /km h - 40 60 80 100 120 制动距离s /m 8 18 50 72 根据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当轿车速度为80/km h 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

_____________m .

(5)小林通过上网查到了这种轿车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如图所示.小林又向爸爸询问了一些实测数据:轿车行驶的路况好,平均车速为100/km h ,发动机转速为

2000r /min ,平均油耗为9L /100km ,参考图中的数据,分析这辆汽车在这种状态下行驶时,发动机的效率为___________%.(已知汽油的热值为7

4.610J /kg ?,密度为330.810/kg m ?).

(6)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来驱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汽车顶部所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面积为26m ,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321.210W /m ?,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15%,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W ,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当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80N ,则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km h .

【答案】不可再生 比热容 增大 热传递 A D 32 32.6% 1080 38.88

【解析】

解答:(1)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来源于石油,石油是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的,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如不及时带走会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由公式Q =cm △t 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与其它液体比较,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所以吸收的热量最多,冷却效果最好.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水,所以水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2)A 、电火花发生器点火后将盒盖顶出,此时燃气的内能转化机械能,故与题目中的情境相同,故A 正确;B. 滚摆向下运动,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故B 错误;C. 向下压缩空气引火仪,即将机械能转化为仪器内部空气的内能,所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C 错误;

D. 酒精灯加热杯中冷水,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 错误;故选A.(3)由P =W Fs t t ==Fv 的变形式F =P v

可知,汽车的最大功率一定时,减小行驶速度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牵引力,故选D.(4)通过对1、2、4、5的分析可知,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大,即制动距离一定与速度有关,但明显不是正比关系,故可以想到可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过计算可知制动距离的确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有

2240km /h 80km /h 8s

()()=,解得:80km/h 的制动距离为32m ;(5)由发动机输出特性曲线可知: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 时,其输出功率约为30kW ,每小时对外所做的有用功:W =Pt =30×103W×3600s =1.08×108J ;行驶100km 消耗的汽油是9L =9dm 3=9×10?3m 3,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 =mq =ρVq =0.8×103kg/m 3×9×10?3m 3×4.6×107J/kg =3.312×108J ,发

动机的效率:η=

8

8

1.0810

3.31210

W J

Q J

?

?

=≈32.6%.(6)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

率为1.2×103W/m2,如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15%,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P=P太阳能

η=1.2×103W/m2×6m2×15%=1080W;因为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所以P机械=P×η′=1080W×80%=864W;由公式P=Fv可得汽车的行驶速度:

v=

864

80

P W

F N

机械==10.8m/s=38.88km/h.

6.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实验中便用相同电加热器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相同;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最后的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表明食用油的吸热本领比水______(“强”或“弱”);

(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质量吸热水弱控制变量法

【解析】

(1)比较水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应控制水与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与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最后的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表明食用油的吸热本领比水弱.

(4)本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7.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__________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10min ,甲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乙液体的比热容是甲液体比热容的______倍;

(4)电加热器正常工作时_________能转化成内能。

【答案】质量 等于 2 电

【解析】

【详解】

(1)[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质量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而电加热器是相同的,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这样可以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从而得知物质的比热容大小;

(2)[2]由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那么加热10min ,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加热10min 时,升高的温度是30℃,根据Q cm Δt =可知加热10min ,甲乙两液体吸收的热量是

Q c m t =?甲甲

Q c m t =?乙乙

两式相除,可得到

1c t c t ?=

??甲甲乙乙

解得2c c =乙甲; (4)[4]电加热器正常工作时,会消耗电能,并且发热,这时会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8.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 .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 .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 .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 .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步骤a存在错误,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_____;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__________;

(3)更正步骤a中的错误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__________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__________c乙.

【答案】装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

【解析】

【详解】

(1)[1]依题意,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甲乙的质量,故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是不合理的,应当装入等质量的甲乙液体;

(2)[2]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应当控制加热时间,所以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

(3)[3]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观察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甲;

[4]因使用的是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

Q

c

m t

=

?

可知,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当升高温度越大,它的比

热容就越小,所以c甲<c乙。

9.小明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必要的是______

A.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B.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

C.控制温度计的深度相同 D.用相同的容器盛装两种液体

(2)小明选择合适器材,正确操作, A液体加热5min,B液体加热10min,温度都升高了10℃时,则______液体吸收热量多,______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3)停止加热后,绘制出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液体的温度变化图象是______(选填“①”或“②”)。

【答案】C B B②

【解析】

【详解】

(1)[1]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由于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所以

要求除了液体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即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用相同的容器盛和相同的温度计,但由于液体的内部温度与液体的深度没有关系,所以不要求温度计插入液体的深度相同,故选C;

(2)[2][3]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A液体加热5min,B液体加热10min,可见B液体吸收热量多,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因此B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3)[4]根据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比较小和B的比热容大于A的,可以知道停止加热后,A的温度下降比较快,所以图像②是A液体的温度变化图象。

10.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烧杯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l 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01234

温度/℃

2025293438

水2021222324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应了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__________。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见解析所示沙子水比热容转换法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较多,由上可知,水吸热能力较强,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比热容;

(4)由(1)可知,实验用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用的是转换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如图所示,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到相同的烧杯中,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表中。 (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为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__相同,不断搅拌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导致初始阶段色拉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不是直线的原因,除色拉油自身外,还有________要吸收热量;要尽量减小此因素的影响,改进的方案有________(写出一种)。(3)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______。由图像可知,色拉油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时,__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初三物理试题-初三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最新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15=30) 1、一个人从一楼到六楼,第一次沿梯子走上去的,第二次是乘电梯上去的,则两次比较() A、第一次增加的重力势能较多 B、第二次增加的重力势能较多 C、两次增加的重力势能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物体在平衡力有作用下,它的() A、动能可能增大B、机械能一定增大 C、机械能一定不变D、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3、正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它的()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守恒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4、如图,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OA、OB由静止开始从顶端滑到底部,它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分别是va、v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va=vb B、v a>v b C、va

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 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次数R0/Ωr/m B0/T T0/s I/A 1100.1 1.00.15π×l0-2 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

(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 【答案】 2 00 B r R t2 5A s T m π?Ω? ?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像分析可得 2 E I R = (1) E t ?Φ = ? (2) =?S B ?Φ? (3) 120 +2 R R R R == (4) 由1234联立得: 22 000 22 B B r r I t R t R ππ ? =?=? ? 由于 2 π 为定值,故 2 00 B r I k R t = [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 k= 2 5A s T m π?Ω? ? (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 2 2 B r t π 均为定值,可看作 'k I R =,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

北京日坛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英语缺答案

北京市日坛中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摸底考试高三年级 英语试题2010.8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三部分,共130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洪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 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例: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 ? A. A newspaper . B. A magazine . C. A book . 答案是A o 1. What is the man? A. A taxi driver B . A bus-driver . 2.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film . B . A book . 3.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Asking for help . B . Making suggestions 4 . What time does the last train start for Oxford? A . At 8 : 35 am B . At 8: 35 pm 5 . When do Jack and Alice want to leave? A . This Friday B . Next Friday . 第二节 洪10小题;每小题1 . 5分,共15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 A 、 B 、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 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 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 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同答第6至第7题。 6 . What is the relatio nship betwee n the two speakers? A . Doctor and patient . B . Teacher and student . C. Boss and employee 7 . Why won 'Mara go to work today? A . She is busy with her work . B . Her mother has got a headache . C . She is not quite well today .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9题。 8 . Which of the follow ing is not men ti oned in the passage? A . Litteri ng . B . Road-cross ing . C . Drinking . 9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alk? A . If you need help , please tom to your teacher . B . People drive on the left in this country . C . It is against the law for anyone to buy cigarettes .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第12题。 10 . Where does the con versati on take place? A . At the TV station . B . At the school gate . C. Over the telephone . 11 . What can we lear n about the man? C . A cinema manager C . A record . C . Show ing the way C . At 7 : 25 pm . C . Next Mo nday or Tuesday

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

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烧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且R甲小于R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电压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B.烧瓶内的液体选用煤油而不是水,是因为煤油不善于导电 C.闭合开关后,加热相同的时间,乙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比甲装置低 D.闭合开关后,加热相同的时间,要使乙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更高,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2 . 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现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 C.浇冷水时铁桶放出热量 D.该过程中铁桶的内能保持不变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钻木取火”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C.蓄电池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器 4 . 我国幅员辽阔,相同纬度上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 C.日照的时间不同 D.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的颗粒很小,它就是组成粉笔的分子 B.温度升高时,扩散现象加快,说明分子运动加剧 C.只有气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与液体之间不会发生 D.在阳光照射下,扫地时看见的尘土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6 .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5min吸收的热量为 A.5.04×105J B.4.2×105J C.1.26×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7 . 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声音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1—6题单选每题3分,7—8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26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2 所示,安装透明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图2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7、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试验,将多名宇航员带上太空遨游,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中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如图3所示,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下列关于回音的说法正确的是那些()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回音传播速度大小没有变化 C.回音的音色发生变化 A B 图1 C D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A.试管变热的过程 B.水变热的过程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2 .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纳米纸上互相靠的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3 . 甲、乙两杯水温度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随之减小

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4 .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柳枝摇曳B.冬天瑞雪飘飘 C.秋天落叶纷飞D.夏天荷花飘香 5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能制成的 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的能量就消失了 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想法是违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 D.有种“全自动”手表,不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也可以无条件的产生 6 . 荷叶上的两滴小露珠相互接触时,自动融为一滴大露珠,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7 . 某科学探究小组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种液态物质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每分钟物质向外放出的热量相等,忽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它的液化温度是60℃ B.该物质的液化过程持续了10min C.该物质气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大 D.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的比热容大 8 . 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瑞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可以看到玻

北京市日坛中学四惠校区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坛中学四惠校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二年级线上阶段测试数学(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分36分) 1. 下列函数中,正比例函数是 A. B. C. D. 2. 下列四组线段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是 A. ,, B. ,, C. ,, D. ,, 3. 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相等 B. 邻边互相垂直 C.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4. 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5. 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 A. 向左平移个单位 B. 向右平移个单位 C. 向上平移个单位 D. 向下平移个单位 6. 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7. 在中,为斜边的中点,且,,则线段 的长是 A. B. C. D. 8. 如图是某一天北京与上海的气温(单位:)随时间(单位:时)变 化的图象.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2时北京与上海的气温相同 B. 从 8时到11时,北京比上海的气温高 C. 从 4 时到14时,北京、上海两地的气温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上海气温达到 4℃的时间大约在上午 10 时 9. 如图,在中,,,边上 的中线,那么的长是 A. B. C. D. 10.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角线平分对角 11. 下列选项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 A. B. C. D. 12. 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13. 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相等 14. 如图,长方形中,,,点,在数轴上,若 以点为圆心,对角线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则点表示的数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 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 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 .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F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F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F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7 .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焙手,手会变暖和 C.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8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天搓手会感 觉暖和些 C.闻到香皂的香味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 .空气容易被压缩 C. 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B.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 —块0C的冰融化成0C的水,内能增 C.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 D. B.气体的扩散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十四章单元测试卷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 一个边长为0.1米的正立方体,重100牛,放在面积为1米2的水平圆桌面的中央,该 正立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 2. 如图14-1所示,一个物体重500牛,分别受到三种方向不同,大小都是500牛的外力F 的作用,请写出三种情况下物体对地面的压力;(1)压力___________;(2)压力_________; (3)压力_____________。 3. 如下图14-2所示,向容器中倒入水,发现橡皮膜向外凸起,这个现象说明 6.如图14-3所示,三个容器A、B、C盛有一定量的水,水的重力分别为G A、G B、G 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 C,则F A______G B;F B_____G B;F C______G C(分别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 某地区水的沸点是100℃,在烧瓶中装入略低于100℃的水,用抽气筒逐渐抽出瓶里的空气,如图14-4所示。就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当____________减小时,______________降低。 橡皮膜 14-2

8.小红的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食品,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没走多远就感到手被勒得很痛。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给她提一个建议: 是利用 “增大”或“减小”)袋子对手的压强。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 F P /=只适用于固体压强,不适用于液体压强 B.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产生的压强越大 C. 同一物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不变的 D. 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10. 下列做法中属减小压强的是( ) A. 铁路的钢轨要铺在枕木上 B. 书包带要做得宽些 C. 自行车、汽车的轮胎表面有凹凸的花纹 D. 刀子、斧子的锋刃要磨得很薄 11. 一小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站着不动 B. 轻轻伏在冰面上并向岸边挪动 C. 赶快向上跳起 D. 立即改成单足站立 12 如图14-5所示,A 、B 两只试管粗细相同,内盛等质量的液体,A 竖直放置,B 倾斜放置时,两试管中的液面相平。据此推知,两试管中液体密度以及液体分别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关系是( ) A. B A B A P P =>,ρρ B. B A B A P P <<,ρρ C. B A B A P P >>,ρρ D. 13.下列几种情况中,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使物体上升的是( ) A .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沉在杯底的鸡蛋逐渐上浮 B .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 C .点燃孔明灯中的松脂后,灯就能够腾空而起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深圳深圳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深圳深圳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两手相互 B.水沸腾时蒸汽 C.锯木头锯子发烫 D.压缩 空气引火 摩擦能发热 冲开壶盖 2. 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不断循环而工作的,图2中表示内能转化为机 械能的冲程是( ) 3.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 A 、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 、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 、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 、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砂轮摩刀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沸水后,壶盖不停跳动是水的动能转化为盖的动能。D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6、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 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 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 A 甲 B 乙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7、一个物体温度降低了,则: A 它的热量减少了。 B 它的内能减少了。 C 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D 它一定放出热量。 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千克初温为20℃的纯水吸收×105J 的热量后,温度上升: A 75℃ B 80℃ C 100℃ D 无法确定。 年山西省太原市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沮度升高 内能减少 D .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10、甲、乙两个铜块和铝块 (C 铜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l)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图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______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答案】吸收的热量均匀受热容器提高容器的初温色拉油水 【解析】 【详解】

高一政治生活第2课第3框题民主管理 北京市日坛中学任会波 教学反思

《民主管理》自我反思 北京市日坛中学任会波 2017.5.15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结合试讲课的不足之处,在李晓东教授的帮助下,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是教学理念的转变,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倡导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提升其学科素养,体现人文结合;最后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要体现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展现自我风采。 为了追求教学贴近实际和搜集教学中的一手资料,我利用中午时间带着学生多次走访了光华里社区,并用相机等及时记录了影像资料。学生对社区生活的关注和热情对我触动很大,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我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只重视认知教学而轻视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会让学生为了认同而学习,为了标准答案而思考,实际上从本质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课堂应该是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堂,应该是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提升学科能力的课堂,所以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中。 二、与试讲时候的主要变化 通过两次教学过程的对比,教授的指导和老师们的评课,这种变化带给我教学观念上的冲击,也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教学改进项目对我的重要影响和改变。 1.注重实践参与 本节课开展了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等,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共问题的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服务公共事务以理解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学生的实践体验出发,重视学生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进行的社区自治调查、拆除违建的照片、居委会发的安全提示、学生给社区做板报,这些丰富实践活动形成的学习体验,给予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独立发展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2.创设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要求我们将学科知识同生活、社会和现实情境有机联系起来, 对于真实的情境,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意见甚至争论。体验民主决策这一情境,就是来源于在4月17的《新京报》报道的一篇新闻:北京通州老城拆违超百万平米居民决定场地如何利用。根据这个新闻背景,结合学校所在地光华里居委会的拆除违建的实际情况,创造了体验民主决策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们通过实际调查,发布了社区公告,并模拟居民会议讨论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了课堂形式 在试讲的时候,课堂活动还只是单纯追求教学设计的新颖,学习方式并没有做根本改变,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听和记,以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为主。所以经过改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去除了微信课堂这一形式。微信课堂这种形式虽然新颖灵活,但是在课堂过程中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习进程,也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增加了学生展示、互动与交流的的环节,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体现。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如何更好地处理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如何需要通过巧妙设计,让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更加的流畅,从而更好的利用课堂时间,最有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 2.如何更好地处理好课上课下之间关系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节课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学生在课余进行了大量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应该减轻学生的准备这节课的负担。 3.如何更好地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关系的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充分的思维时间空间,但是教师应该注意把握时间和掌握方向。

扬州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扬州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初三物理第6单元测试

九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检测题 班级姓名成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150g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C.一块橡皮从桌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D.成年人正常呼吸每分钟70次2.(2019?历下区)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里“重”的物理含义是()A.体积大 B.密度大 C.质量大 D.重力大 3.一个瓶子最多能盛下1kg的水.那么它一定能盛下1kg的() A.食用油 B.酱油 C.白酒 D.以上均不行 4.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5.(2019?嘉兴)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千克 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6.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7.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