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

[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12]“教学档案”是指在本科教学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字、声像等信息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

[13]“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备课(含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案编写、作业布置与阅改、课后辅导答疑、考试命题、考场监控、阅卷评分与试卷分析、实习和实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14]“签约就业”包括签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以及灵活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申报评审、认定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材料要求【模板】

申报评审、认定高校教师系列专业 技术职务材料要求 (带下划线的材料均可在XX省教育厅政务网下载)一、个人申报评审材料要求

(六)任现职以来一个学年为本(专)科生讲授一门课程的完整原始教案(装订成册)

1.申报讲师须提供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1篇,可作附件材料装订。 2.申报高级实验师,须提供实验报告1份,可作附件材料装订。 3.申报实验师需提供以下材料,可作附件材料装订: (1)实验教学经验总结1份 (2)实验教学教案或档案1份 (3)实验报告1份 (九)有关要求 1.所有的材料、表格均可从XX省教育厅政务网下载,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楚,不得任意涂改,除部分表格有特殊要求外,其余材料一律要求使用A4纸; 2.复印材料须由所在单位审核,审核人须签名并加盖“原件已核”印章及有关部门印章。 3.除表格外,所有材料均按统一封面样式分类装订,不收零散材料。 4.所有送审材料应装入送审材料袋内。材料袋的正面写明申报人姓名、所在(或送审)单位、申报系列、职务及学科专业(其中申报艺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须注明到专业),并列出送审材料目录。材料袋的底端封口处应醒目地标明申报人姓名、所在(送审)单位、申报职务、学科专业。 5.送审材料一般为一人1袋,最多不超过3袋,材料袋使用牛皮纸纸质袋。 6.美术、艺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申报人员提交的作品应采取特别保护措施。 二、个人申报认定材料要求 初次认定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需填写《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初任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一式两份),并提供经单位人事部门验证盖章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调入人员重新认定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需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表》(一式两份),并提供学历学位证书、职称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单、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原职称证书、聘书、原发文机关确认文件等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三、单位申报材料要求 (一)通过“XX职称管理系统”采集上报的参评人员基本信息电子档、参评人员花名册(一式2份,用A3纸打印)。 (二)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公示材料电子文档。、 (三)特别信息材料。教育厅直属高校参评高校教师系列外国语言文学、艺术专业技术职

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教学质量检查与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便于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的开展,特制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准及体系。 一、评估对象 全体任课(辅导)教师 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一)课堂教学(二)教案(三)作业批改(作文、课堂练习、辅导记录、培优生、学困生跟踪记录)(四)学生成绩 三、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一)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可以研究检查教育的目标、学科或模块教学目标以及章节教学的具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从而探索课堂教学的合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更科学、合理,在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最后综合评估标准按定性的描述分为四个等级:优秀(100---90分)良好(80-89分)及格(79-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一)课堂教学评估指标: 1、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1)、教学法的基本理念2)、教学情境的创设3)、教学内容的处理4)、教师素质 2、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1)、学习的自主性2)、学习的探究性3)、学习的合作性 3、教学效果 (二)教案评估指标:

1、教学目标 2、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 3、教学过程 4、教学进度 5、教案书写 6、教学反思 (三)作业批改。批改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教师严格批改制度,批改作业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业批改采取“重点突出,有所侧重,师生互动,全批全改,每批必改,每改必批”形式。尤其对于潜能力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因人而意,因材施教。 作业批改评估指标: 1、作文 2、课堂练习 3、指令性作业 4、培优生辅导记录 5、学困生跟踪记录 (四)学生成绩 各学年教学质量标准:及格率:1-2学年达到100%,3-4学年达到98%,5-6学年达到96%。优秀率:1、2年级达到60%以上,3、4年级达到50%以上,5、6年级达到30%以上。平均分:1、2学年达到90分以上:3、4学年达到85分以上;5、6学年达到80分以上。 根据县教育局制定的《安图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办法》,制定本校的教学成绩评估体系。 按照过去的方法计算出班级的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填入成绩横向对比表。 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1、以上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样本,以下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本体,对各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评价。 2、按照各年级、各学科的评价标准,先计算出各学科的得分,再计算出各年级的得分。 3、各学科分数的计算方法: (1)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A、本体的平均分差-样本的平均分差=0,得分=权重分 B、本体的平均分差-样本的平均分差>0,得分=权重分+加分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 标 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评估等级 A B C D 1.专业 设置 1.1建设与调整 ●市场调研 ●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1.2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 2.专业 教学团 队 2.1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 2.2师资结构 △职称 △学历 △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经历 △社会服务经历 △生师比 △双师素质比例 ●专兼教师比例及承担专业课时比例 2.3师资水平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 发表论文 3.课程 建设 3.1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 3.2教学内容与课 程体系改革 △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达标率 ●课程标准 △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 3.3教材建设 △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使用率 △教材编写 3.4教学方法与手 段改革 △实践教学比重 △课程设计方案 3.5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库 △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 4.教学 经费与 设施 4.1教学经费△教学经费使用 4.2实训设施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实验、实习开出率 △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 △校外实习基地

5.教学 管理 5.1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生跟踪调查 新生素质调研 5.2实习实训管理 ●顶岗实习检查与控制 △实习专业对口率 △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 6.规模、 质量与 效益 6.1招生规模●招生规模 6.2知识能力素质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格率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5%以上 △技能大赛获奖 6.3就业创业与社 会声誉 △毕业生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学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7.社会 服务 7.1技术研发△横向课题及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 7.2社会培训●社会培训人次与创收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A+B≥19,C≤7, D≤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教学活动得深入、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得目得就是: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得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得开展,突出对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得培养。②引导与规范——最终目得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得提高。教学质量得高低就是由教师教学水平得高低决定得。因此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得行为有明确得引导与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与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得依据。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案与体系对教师得教学质量应有直接或间接得甄别作用。因此评价指标得选择与权重得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得关系,既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挫伤教师得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构建评价体系得原则及策略 1、1 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 评价体系得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得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得新要求。评价指标得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得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得先进性与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得目标;一部分指标

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得激励作用。 1、2 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得标准。但就是,教学就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得过程,教师得个性、特长也就是千差万别得,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得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与特色。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得同时,对确有特色得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与鼓励这样得教师与这样得教学。 1、3 简略性与指导性结合 教学评价就是一项实践性极强得工作。因此评价体系得构成应具有很强得实用性。指标应当精简,具简略性,便于掌握与使用。但在课堂教学重视她评与自评相结合得今天,一套公开、公正、实用得评价体系不仅就是评价者评价教学得依据,又必将就是被评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直接参照物。过于简略得指标体系可能便于评价者掌握与操作,但却不利于对教学得指导。策略上则在全面评价得基础上,繁简适当。从我们得评价实践来瞧,二级指标以10至14条为宜。 1、4 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教学评价有自身得规律,也有公认得标准(效果标准、工作标准、素质标准等)。全面收集信息并参与评价就是保证评价科学客观得基本准则。但全面评价绝不就是面面俱到,而应参照评价标准,在满足信

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推荐办法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 推荐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制度改革,规范推荐程序,提高评审质量,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根据上级关于职称评审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实行量化赋分与评议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基本原则: (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二)重师德、重业绩原则; (三)倾斜一线教学岗位的原则; (四)定量评价为主的原则。 二、基本条件 申报各系列、各级别专业技术职务,必须达到相应系列、级别上级和学院所规定的基本申报条件。 1.学历学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申报晋升副教授,须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年龄不满40周岁(截止到申报当年年底)的人员,申报晋升教授,须取得博士学位。 2.申报正高级职务须受聘副高级职务5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务须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担任讲师职务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可申报正常晋升副教授职务。申报中级职务须受聘初级职务4年以上。 3.晋升高校教师系列须具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4.职称外语:申报高级职务须参加职称外语A级考试,分数达到全国通用标准(60分);教师外系列须职称外语B级考试合格。申报中级职务须参加职称外语B级考试,分数达到全国通用标准(60分);教师外系列须参加规定职称外语考试,分数达到全国通用标准(60分)。 5.计算机水平:申报高级职务须规定的四个模块考试成绩合格(其中免试模块需提供免试科目证明)。申报中级职务须规定的三个通用模块考试成绩合格(其中免试模块需提供免试科目证明)。年满50周岁(截止到申报当年年底)的申报人员,暂不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作要求。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解读教学文案

评价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关键点详解《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通过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一套全新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以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 教育质量评价是世界性难题。相对来说,我国起步比较晚,专业力量不足,实践经验较少,但是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不能等。在大方向和长远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下决心推进这项改革,一边做,一边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 去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就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全面部署。随后又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启动了相关培训工作。评价改革只有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才能逐渐建立起新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点一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不是科学合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把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指标框架经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力求用这些指标反映每个方面评价内容,

同时又能够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然而,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提出了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一套评价指标框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不是科学合理、是不是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在实验过程中,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对20个关键性指标和具体的考查要点进行调整完善,但是应当涵盖5个方面的内容,不能只选取其中的某一两个方面,特别是不能只考查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要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要关注学生的负担,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省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要以省为主完善指标体系。以地市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要以地市为主完善指标体系。 在初始阶段,各地可以将重点放到考查要点的细化完善上,可以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研究提出相应的考查要点。一些指标如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的有关指标,列出了考查要点,但还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开发适宜的评价和测量工具,不断检验完善。 目前,考查评价指标和要点的标准,有些有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政策依据,有的有明确的数量规定,如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等,但有的只有原则性要求,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具体标准和全国以及区域的常模,如学生品德发展、兴趣特长等。评价标准和依据的细化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王焕定1,2 邱志贤1曾森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土木工程系;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各高学校都有一套教学评价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督导经验和征求部分教师的意见,借助课堂评价递阶层结构模型,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分析,剖析实例,得到较满意的、更能反映客观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起到了教学评价与教学督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递阶层次模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一、引言 课程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核心内容,如何客观、科学地对各门核心课程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可以定量,而有些则只能定性。如何根据教师的教学表现,通过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给出其所任课程的教学质量,指出其应该如何进一步改进,这是各校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用什么样的评价模型来评判,然后还要探讨一种能对课程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方法。为此,在学习国内外有关评价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已有的评价做法,提出本文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我校目前所用的课堂教学质量督导专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件”等需填写的内容。 此表是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反复推敲、讨论确定的,无疑能一定程度上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况。但是,从上面的表格内容可见:这个评价体系都只有一级指标;从表1权重值可看出专家们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可分为相同重要性的三组,第一组为2、3、4、5,第二组为7、9,第三组为1、6、8、10,以第一组最重要、第三组最不重要。如果按此重要性考虑,可根据文献[1]建立模糊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规定

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人力资源,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流动有序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申报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者,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治学严谨,团结协作,作风正派,有良好的师德。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对任现职期间剽窃他人学术论文或成果、伪造科研数据、发生重大教学事故或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者,学校已有规定不能申报的,按学校规定执行;学校未明确规定的,取消发生问题当年及下一年的申报资格。 第三条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为学校最低申 报条件要求,各学院和各相关专业技术系列评审组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制订教师在学术道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上的评审条件和高于学校的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报学校备

案后执行。 第四条 申报者申报的专业技术职务应与本人现从事岗位一致并符合申报条件要求。 第五条对于某方面条件特别突出的人员,可不完全受申报条件限制,由所在单位向学校岗位聘用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学校岗位聘用领导小组批准后按程序申报。 第六条学校教职工未经学校批准,擅自参加外单位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学校不予聘任。 第二章 评审范围和评审分类 第七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范围 (一)符合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的教师系列、专职科研系列、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高教管理系列和教辅系列等在职人员(其中博士后申报博士后副研究员者只评审资格); (二)国(境)外引进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国内非“985工程”高校或非中科院直属研究院所调入人员。 第八条专业技术系列分为:教师系列、专职科研系列、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高教管理系列、博士后副研究员系列、会计系列、审计系列、卫生系列、图书档案出版系列和中小幼教师系列等。 (一)教师系列、专职科研系列、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

学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学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注:三级指标评分标准 1.与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交流,使同学们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班级在学习气氛 上有良好改善,成绩有一定提高。0.5分/次,加满为止。(3分) 2.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学生学习。0.5分/次,加满为止。(3分) 3.学风建设表现突出的寝室(6分) (1)按学分绩点排名(大一25个寝室,大二16个寝室)以绩点为标准, 3.0以上记4分 2.8~ 3.0记3分 2.5~2.8记2分 2.3~2.5记1分 (2)寝室参加院、校活动超过3人次(2分) 4. 班级结对子帮扶活动(4分) 被帮扶同学成绩进步15名以上(4分) 进步10~15名(3分) 进步5~10名(2分) 进步1~5名(1分) 5.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晚自习,0.5分/次,加满为止。(2分) 6. 开展励志教育活动,例如励志讲座等(4分) 班级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超过6次(4分) 班级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4~5次(3分) 班级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2~3次(2分) 班级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1次(1分) 7.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各种能够增强思维逻辑、锻炼创造性思维、促进身心 和谐发展的文体活动。(4分) 班级开展素质文化活动超过6次(4分) 班级开展素质文化活动4~5次(3分) 班级开展素质文化活动2~3次(2分) 班级开展素质文化活动1次(1分) 8.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班团会(4分) 组织班团会超过6次(4分) 组织班团会4~5次(3分) 组织班团会2~3次(2分) 组织班团会1次(1分) 9.学期平均学分绩点(10分) 3.0以上(10分) 2.8~ 3.0(8分) 2.7~2.8(6分) 2.6~2.7(4分) 2.5~2.6(2分) 10.课堂出勤率(5分) 根据考核记录课堂出勤率超过95%(5分) 课堂出勤率90%~95%(3分) 课堂出勤率少于90%(1分)

苏州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

苏州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科学、客观、公正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18]5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关于下放本科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有关问题的通知》(苏人社发[2017]169号)以及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教师[2017]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总量控制、分类指导、按需设岗、科学评价、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第二章专业技术职务设置 第三条学校根据上级部门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结合本校实际,协调发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合理设置各类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实行限岗评聘。在充分考虑各学科差异性及各学院(部)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岗位数。 1

第四条根据工作性质和类别,专业技术职务设置包括教师系列、实验系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以及工程系列、图书系列、档案系列、出版系列、会计系列、卫生系列等其他系列。 第五条教师系列、实验系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学术标准由校学术委员会牵头制订。 学校不具有评审权的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执行。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学校成立江苏省苏州大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高评委),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苏职称[2001]2号)的有关规定设置评审专家库,每年度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人数不少于13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主要职责是:根据评审条件和评审规则,对各学科评议组向学校推荐的人员进行审议,对通过的人员予以聘任(推荐)。 第七条学校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当年度申报人员所在学科情况,按学科大类设立相应的学科评议组,各学科评议组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人)。主要职责是:综合学科发展与平衡、同行专家评议意见和岗位数等情况,对各基层单位推荐的应聘人 2

(参考)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表

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表 所在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盖章)一、基本情况 姓名赵淑萍性 别 女申报 职务 讲师申报 类型转聘 出生年月1973.3现从事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教师类型 现聘专业技术职务小学高级 教师资格 取得 时间 2002.11职务 聘任 时间 2002.12 原专业技术职务 最高学历(起止时 间何校何专业) 本科(2000.09—2003.07宁波大学成教学院汉语言文学)最高学位(起止时 间何校何专业) 教育硕士(2005.01—2009.01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外语成绩(或免试) 转评 免试 计算机成绩 (或免试) 转评 免试 现担(兼)任 党政职务 是否取得高校教师资格是是否取得岗 培合格证书 是研究生主干课 程成绩(门数) 硕士是否 “双师” 不作 要求 岗位类别教学年度考核 情况 20 11 年:合格20 12 年:合格2013年:合格 经历1.工作经历及社会简历 起止时间单位从事何种技术工作任何技术职务1994.8-1999.7 慈溪市横河镇中学英语教师中学初级 1999.8-2009.7 宁波市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小学高级 2009.9至今宁波电大现当代文学教师小学高级 2.任现职以来参加各种培训进修、访学(访问)、实践锻炼等及其业绩 起止时间内容单位导师或 证明人 学时成果或业 绩2009.11 宁波市网络文化 建设和管理业务 培训 中共宁波市委网 络文化建设与管 理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 郑丰24 结业2013.9.27-30 浙江省首届中青 年文艺评论骨干 研修班 浙江省文艺评论 作家协会郑晓林32 结业 2014 志愿活动宁波市文明办 81890 胡道林24 获志愿 之星

申报高等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基本条件一览表

申报高等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基本条件一览表 有关申报高级职称学术、技术成果“3+x”和“2+x”的具体说明根据《关于上海市有关本科院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技术能力评议的操作口径》对申报高级职称的学术、技术成果入围条件如下: 一、申报教授职务 应聘教授候选人自任现职以来的近5年取得的学术、技术成果,除符合下列第(1)款外,还应当符合第(2)-(6)款中的一款(简称“3+x”): (1)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刊物要目总览》(最新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最新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科

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最新版)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学术刊物(不包括增刊、专刊、专号和网络版等,下同)发表(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以上,如未被最新版收录,应提供当年版收录复印件。 (2)发明专利:独立或者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 (3)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前3位)另获得省(部委、直辖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学、科研成果2项及以上;或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3位)完成省(部委、直辖市)级以上理论研究或者应用研究项目(课题)3项及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确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已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4)教材、教学参考书:作为主要编撰人(本书中须承担3万字以上的编撰任务)之一,已公开出版省(部委、直辖市)级高等教育方面统编教材、教学参考书2本以上;或者作为主要编撰人(须独立编写章节,承担3万字以上,且不少于本书四分之一的编撰任务)之一,公开出版高等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学参考书2本以上,通过鉴定或者验收,确认到达国内领先水平,且已使用两遍以上,效果良好。 (5)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另在《中文核心刊物要目总览》(最新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最新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最新版)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学术刊物(不包括增刊、专刊、专号和网络版等)发表(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以上,如未被最新版收录,应提供当年版收录复印件。 独立或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6)学术专著:个人独立公开出版过学术专著1部以上(再版为一部)。 2.申报副教授职务 应聘副教授岗位的候选人自任现职以来的近5年取得的学术、技术成果,除符合下列第(1)款外,原则上还应当符合第(2)-(5)款中的一款(简称“2+x”):(1)学术论文: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刊物要目总览》(最新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最新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最新版)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学术刊物(不包括增刊、专刊、专号和网络版等)发表(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以上,如未被最新版收录,应提供当年版收录复印件。 (2)发明专利: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际或者国家发明专利1项及以上。 (3)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前3位)获得省(部委、直辖市)级以上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附件2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学科评估是按我国 2011 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学位中心于2014 年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案与指标体系完善工作。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国高校对新一轮评估的改进思路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现说明如下: 一、指标体系调研论证过程 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学位中心认真落实有关领导指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工作。 一是委托课题开展研究。学位中心2013 年资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设立“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重点课题,开展专项研究。在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学科评估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革调研提纲》。 二是广泛深入一线调研。先后在 16 个省市地区召开了18 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调研会,参会高校 200 余所(其中包含985 高校、211 高校、地院校、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涉及综

合、理工、师、艺术、体育等各类型院校),共涉及 800 余位高 校代表和40余位省市教育厅代表,广泛征求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三是集中开展专项调研。召开了特色突出的医学类指标、艺术类指标、农林类指标、国防特色指标、毕业生质量指标、师资队伍评价指标等专题研讨会,听取了100 多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评估法改进调研。分别与汤森路透、中国知网、CSCD、CSSCI 等机构进行研讨,改进论文评价法;面向全国万余名博导及有关学科评议组进行全面调研和投票,形成“A 类期刊”清单;借鉴国外学科评估经验,研讨探讨学科对社会服务贡献的评价式;面向全国 400 多所高校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根据绝大多数单位的意见,形成新的“绑定参评规则”。 五是认真吸取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意见。认真梳理、研究和吸收了今年全国“两会”委员、代表们关于一流学科建 设与学科评估的意见或建议。 二、指标体系改进达成共识 通过调研,各单位普遍认可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同时建议进一步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的理念,对第四轮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主要达成以下共识:1. 更加关注质量。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培养过程质量”“在 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维度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式。尝试引入在校生和用人单位调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在学质量与毕业后职业发展质量。同时,合理处理规模与质量关系,更加科学地评价教师团队水平和结构质量。改变以往单一的“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评价法,重点对“代表性骨干教师”的水平、结构、国际化情况、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2. 突出建设成效。作为水平评估要强调学科涵发展成

苏州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暂行办法

苏州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并深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我校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教师职务聘任的文件精神和《苏州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苏大人[2006]51号)的相关规定,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适用范围及岗位分类 一、本办法适用于在我校专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在职在岗人员,不包括已达到学校规定退休年龄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 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师高级职务按岗位性质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应用推广型、临床教学型五种。教学为主型岗位教授主要承担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为主型岗位副教授主要承担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科研为主型岗位教师主要在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应用推广型岗位教师主要在学院(部)和相关科研机构从事技术开发、成果转换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临床教学型岗位教师承担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任务。 第二条应聘各级教师职务的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学风端正,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破格人员至少有1次为优秀。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在规定的正常年限基础上延迟应聘或不能应聘:(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应聘。 (二)年度考核不合格或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应聘。 (三)受行政处分或党员纪律处分期限内,不能应聘。 (四)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文件精神,有下列弄虚作假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者,不能应聘。 1、伪造学历、学位。 2、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3、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4、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5、伪造注释。 6、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7、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8、一稿多投。 二、学历资历要求 (一)应聘助教 1、具有学士学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经考察能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可以直接聘任助教职务。 3、助教职务不实行学历资历破格应聘。 (二)应聘讲师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说明 为使专业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更具导向性,根据温州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有关精神,在参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评估指标。 (1)专业评估的目的 加大本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服务转型,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2)专业评估的原则 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坚持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3)专业评估的对象 评估对象为学校所有本科专业,独立学院的本科专业在学校指导下自行组织专业评估。 (4)评估指标与标准 评估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3项,其中标“*”者为核心指标,共19项,一般指标14项。评估标准共分为A、B、C、D四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给出,介于A、C级之间者为B级,低于C级者为D级。 (5)评估结论与等级 评估结论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整改。其具体标准

(6)评估结论的利用 ①在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评估验收中,总分值低于85分者或规定的核心指标中有一项未达到A级要求者,不能评为校重点专业。 ②省市重点建设专业原则上在校重点专业中产生。 ③评估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一般专业,作为校重点建设专业评选的候选专业。 ④评估不合格的专业须限期整改。 ⑤本科专业评估的结论在半年内,如发现有评估依据严重失实,将直接定为整改级别。如在有效期内,教学方面发生重大事故等严重问题,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处理。

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聘用及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聘用及岗位职责与任职 条件 1

附件一 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聘用及 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试行) .12. 24 教师系列岗位包括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学院在教师岗位中设十一个岗位级别的专业技术岗位,二至四级为教授岗、五至七级为副教授岗、八至十级为讲师岗、十一级十二级为助教岗。具体如下: 一、适用范围 教师系列岗位包括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 二、基本任职条件 1、热爱祖国,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敬业爱 岗,为人师表; 3、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具备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水平和责任心, 能正常履行岗位职责; 4、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6、在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教授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 (一)岗位职责 1、对本专业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本专业 国内外的发展动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 2、在本专业某一领域有突破性研究成果,主持或直接指导具有较大 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 3、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 作、教材,在本专业有一定知名度; 4、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完成规定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优秀,教学 成果显著; 5、具有领导本专业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能力,主 持和指导教学改革、实训和教材建设,承担其它公益活动; 6、教书育人,指导青年教师,取得显著成绩。 (二)任职条件 基本任职条件: 1、教授二级岗位 (1)受聘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满8年; (2)能系统讲授本专业两门及以上课程,(其中一门必须是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教师能系统讲授两门及以上课程)并能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毕

专 业 建 设 标 准 和 评 价 指 标 体 系11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全局中起着重要的龙头作用。根据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对学科体系专业分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真实的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科学编码。这种科学编码对“专业”的界定,可以理解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其课程的组织形式,专业建设的实质是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建设。根据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界定并结合我校专业建设的实践和成果,为评价和促进我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特制定如下专业建设标准。 1 专业设置与调整 1.1 要按照高职教育思想和理念开发和设置专业,高职专业的开发与设置要完全服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科学有效的论证。 1.2 专业设置要体现职业属性,有相应的职业岗位(群);专业设置要体现生产属性,满足市场和行业、企业的生产需求;专业设置要体现社会属性,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需求。我校主要面向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市建设、化工技

术、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企业,沿产业价值链开发与设置专业。 专业的开发与设置要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特征,要为建立有效的合作教育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开放办学。 1.3 专业要为行业、企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等主要方面,使毕业生具有“实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1.4 专业要具有稳定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要有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逐步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把专业建成教学条件先进、教学环境和谐、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学成果突出的品牌专业,在自治区同类高职专业中处于有影响力的领先地位,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1.5 专业设置也要具有动态适应性,对市场需求变化要有快速反应能力,要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必要时调整专业方向或停办专业。 2 专业建设状态 2.1 专业招生计划落实,招生区域广,生源充足,录取分数高,一次报到率较高。

同济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细则

同济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细则 (2003年3月17日校长办公审议通过) 根据人事部[人职发(1990)4号文]《关于印发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教育部[教人(1993)101号文]《关于公布具有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高等学校的通知》;教育部[教人(1999)10号文]“关于印发《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教人(1999)16号文]“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人发(2000)59号文]“关于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教育部[教职改办(2001)40号]《关于同济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限及岗位数额的批复》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保证学校教师及其它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质量,以适应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我校教师及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细则。 第一条.指导思想及总原则(略) 第二条.评聘系列及学科范围 1.我校组织教师、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实验技术、卫生技术、图书情报资料、出版等七个系列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已实行“以考代评”的部分系列中、初级职务以及其他系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按规定只进行聘任。 2.我校具有正、副高职务评聘权的学科范围为: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艺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体育学。

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聘用及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附件一 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聘用及 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试行) 2009.12. 24 教师系列岗位包括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学院在教师岗位中设十一个岗位级别的专业技术岗位,二至四级为教授岗、五至七级为副教授岗、八至十级为讲师岗、十一级十二级为助教岗。具体如下: 一、适用范围 教师系列岗位包括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 二、基本任职条件 1、热爱祖国,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 3、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具备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水平和责任心,能正常履行岗位 职责; 4、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6、在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教授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 (一)岗位职责 1、对本专业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及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动 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能力; 2、在本专业某一领域有突破性研究成果,主持或直接指导具有较大学术、技术意义 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 3、公开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教材,在本专 业有一定知名度; 4、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完成规定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优秀,教学成果显著;

5、具有领导本专业教学、科研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能力,主持和指导教学改 革、实训和教材建设,承担其它公益活动; 6、教书育人,指导青年教师,取得显著成绩。 (二)任职条件 基本任职条件: 1、教授二级岗位 (1)受聘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满8年; (2)能系统讲授本专业两门及以上课程,(其中一门必须是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教师能系统讲授两门及以上课程)并能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的安排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社会调查等教学工作。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综合考核成绩优秀。 (3)近两年均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且年终考核合格以上;每年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60课时(折合后课时)。 (4)双师素质与育人工作: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教师取得相应的双师资格,并在带教或育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 (5)近两年至少在国家核心期刊、外文重要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或主持、承担了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并结题,或主编出版了专著、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或有一项科研成果转化并取得明显效益,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本专业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主编审国家规划类教材1部(含学术专著)。 (6)聘期内完成以下其中之一即可: ◆主持一项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或完成相当的合同项目; ◆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本专业论文2篇(第一作者); ◆主持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主编本专业学术著作; ◆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2、教授三级岗位 基本任职条件: (1)受聘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2)专业课教师能系统讲授本专业两门及以上课程(其中一门必须是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教师能系统讲授两门及以上课程),并能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的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