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课堂,语文]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心目,课堂,语文]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心目,课堂,语文]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曾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介绍中国文人教书的文章,其中,梁启超先生上课之情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转好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读到这里,心向往之,梁公真性情、真名士也!这样的课,这样的教师,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再看我们今日之课堂:尽管用上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但热闹背后却是师生表情淡漠,举手投足如同操练,连笑容也变得职业化了。这样的课堂可谓波澜不惊,少有高潮,教师不会因兴奋而振臂,因情发而高歌,因激动而流泪,因悲痛而扼腕,因惋惜而唏嘘……学生自然也是中规中矩,如同样板。

当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实施新课程改革,而课堂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因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变革。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就自己的理解谈一谈我心目中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关注预设,但更注重生成

人们常常认为,课堂不过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不是动态生成的,而是事先预设的、静态的文化知识,课堂也就变成教师演出“教案剧”的特殊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老师的角色。

请看青岛某小学的一位老师执教的《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教学片断:

在这一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一味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给学生挖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温柔陷阱”,等着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跳下去,学生失去了自主和自由,而后教师又满意的颔首点头,以为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这种教育是只见“教案”而不见“人”的教育,换言之是“教师中心论”严重的束缚住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只关注教案、教材,而很少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教师总是追求教学环节的日臻完善而流于形式,却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如果教师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换一种视角说:“同学们,课文中有许多打动人心的地方,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徜徉其中我激动不已,被那种‘爱’所深深地打动。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走进人们和白鲸的内心世界,把打动你的语句找出来反复的读一读?”如果这样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教条的东西。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教师和学生终极价值的依托,才会是对学生生命意义的反思与关照!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学生经验是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授不是仅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真正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应在这一过

程中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方法,启迪他们去想问题,自己去做事情。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太多过于死板、抽象、僵化的指标体系,使学生脱离了真正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看看大自然这个大课堂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什么收获。

《苦柚》这篇课文在描写大街上卖柚子的热闹情景时,用了“吆喝”一词,并与下文一位文静的小姑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市场上的小贩的叫卖声,然后将下文“买柚子,好甜的柚子”及“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两句话,用小贩叫卖的语调模仿出来,并分组进行竞读,看哪一组最像街上的小贩。于是,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学生对“吆喝”一词的理解就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了。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实践的再现和主动参与创设的“活”的情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大街上的热闹。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欣赏学生

有人讲,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别人的真诚褒扬和欣赏会使我们的生活阳光明媚、温馨浪漫。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欣赏和情爱,那么一旦他拥有了权力,就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专制与独裁。教师学会欣赏学生的本意在于欣赏学生的真。天空最慑人心魄的美丽,并不是白云朵朵、彩霞飘飘,而是那一汪高远的湛蓝,那一份肃穆与深遂;原

野最震撼心灵的风景,并不是姹紫嫣红、繁花似海,而是那苍茫广漠的皑皑雪景中,钻出一枝摇曳的竹绿。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尽见本真。真,是生命固有的本色;真,是生

命美的极致;真,是每一位教师永远值得欣赏的生命图画。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孙老师的《最大的麦穗》教学片段:

师:请你们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共同分享你“收获”的快乐!

生1:苏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提出一

种要求,实质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有句话说得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们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不要错失良机。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师:(充满激情的说)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孙老师非常欣赏你,咱们握握手!

生2: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麦地;不用课本,用麦穗;不是

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自己悟出一个道理。

师:你不是在批评我吧!(同学们都笑了)的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应该向苏格拉底学习,同时我也应该向你学习,因为你会读书,能够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听课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教师就会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就会变得心智灵慧、行动机敏,就会变得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就会变得习惯于“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教育的使命就是充实人性,培养具有真正有创造性的、建设性的、独立的、和平的、完善的个人。”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师生间的积极交往,不断充实人性,丰富自己的生命意义。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部生命的协奏曲,教师和学生在充分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共同演奏出一部和谐的、曼妙的生命之音。只有对生命充满敬意、感怀生命、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真正倾听和欣赏到美妙的音乐。

构筑理想课堂,追寻有效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构筑理想课堂, 追寻有效教学 2010年3月27日上午参加了江苏省海门市XX局,XX局组织的“构建理想课堂”学习讨论会,会上共同学习关于加快“理想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堂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方向。 构筑理想课堂,是一个大工程,是教学改革洪流中的强音,它拷问着我们教师,迫使我们抉择、改变。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课堂教学中深深感到教学参与的有效性将是衡量课堂教学理想状态的关键尺度。然而现在的真实课堂却充斥着无效教学。如:教师精心设计着课堂问题,大问题套着小问题,一环紧扣着一环,讨论场面热闹非凡。小组各成员大张旗鼓,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师生忙于小组讨论成果的整理、收集、展示,问题成了课堂的摆 设。又如:为了体现参与,课件、道具都成了教师手中的万花筒、魔术棒。老师忙于组织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和课文内容,有开展真正 师生间没意义上的对话,学生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很多教学 内容刚一开锣,便草草了事,急着揭晓问题的标准答案。 这些现象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没有时间去诵读、感悟、积累,语言的感觉能力并没有提升,负面影响和干扰倒是不少。很多时候,学生的参与是一种伪参与,小组合作中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讲闲话、默然等待,这些都无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的无

效教学即便有光鲜的外衣,也只是浮光掠影。只求形式,没有过程,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有个性和有创见。学生被剥夺了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这种无效参与必将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教学的有效性应正视教学的实际利益,充分利用每一堂课的四十分钟,切切实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值得我们一线教师认真思考、认真研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仅是指外在的言语形式,更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对话主体(学生、教师、文本) 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 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如何使对话走进 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丰富对话内涵,选择契合的话题 有效对话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的思辨,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其对话交流、探究的兴趣。有效对话的设置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展延度,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在的说话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对话内涵才丰富、有深度。 案例:冰心诗《成功的花》对话教学片段。 师:再次品读,找出需要重读的词语,用心触摸这些词儿, 生:现时与当初,是一组对比词。 生:明艳。显示成功带来的荣誉,光环。 生:浸透、洒遍。成功的背后是血泪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蓿蕾。 师:是啊,我们不要惊叹别人事业的成功,要知道成功背后的艰辛,

小学六下语文口语交际三我的理想

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口语交际三:“我的理 想”教学设计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育才小学于世海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理想的名言。 (2)收集名人从小就树立起崇高理想的事例,如国家总理周恩来、钢琴家朗朗、作家鲁迅、思想家马克思等。 (3)收集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理想的事例,如爸爸、妈妈、阿姨、朋友等。 二、教学课题 1、在口语交际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植学生口头表达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3、使学生明确并树立崇高的理想。 4、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1、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理想”,旨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

努力奋斗的情感。 2、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培植学生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并使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与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3、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并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1.创设自然、宽松的环境例如诗歌导入。 2.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理想”。过程如下:(1)回忆本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名人”小时候的理想和身边人的理想。 (3)结合具体例子: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又对别人有益的。 3.不要将此次口语交际定位于考验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讲之前,要让学生有所准备,并且要帮助学生明确准备的方向,保证准备的时间。4.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交际中,集体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组里讲,讲得好的再到班上讲(被推荐的同学也可以适当介绍自己小组的同学各自的理想)。 5.交际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老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

(完整版)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你有没想过,你已是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你有没想过,你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你有没想过,如果你在更开放更公平更和谐的教育环境里,你会是个怎样的我? 我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想到自己曾经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有些苍白,因为想也没有用了,人生不能换个模式重新来过。我个人认为我是教育的牺牲品,关于教育,我思考了很多,也思考了好久,思考学校教育机制本身,教师群体,还有我们自己。 我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教育,首先应该公平,对交同等学费的每一位学生公平,公平的对象应该包括:对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公平,对家境好和坏的学生公平,对有艺术或体育特长和没有特长的学生公平,等等。学校不应该靠排名次来判定一个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才,不应该以单纯的升学率为目标,对成绩好差的学生区别看待。 老师不应该让问题学生带家长。老师连学生都教育不好,还指望能教育好家长吗?在学校教

育方面,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应该大于家长和学生本人,学校教育不应该让家长介入太多。我还听说国外流行一种教育,就是不单纯记文化分,也要将德智体美劳等落实到具体分数,累加后算总分,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让家长陪学生一起上课和活动,听起来很唯美,不过实在不现实。品德怎么考?谁来出题?怎么出?还有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是想让自己省点精力,好去工作更好生活,还有就是信任学校的教育机制和水平。学校在这方面就已经将角色错位了。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教育不应该注重结果,过程同样重要。不应该以最后而又唯一一次的中考分或高考分来群分学生,划分人才等级。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如同人只追求金钱一样,都应该受到批评和指正。尤其是高中教育,这个我深有体会,学习一门科目,没有真正去研学深究,只是单纯讲了概念,然后就是漫无天日的做题,做题,再做题。做到你考试时看什么题都觉得似曾相识的地步,就算做是领会这一学科的奥妙了。一次高考,几多欢喜几多忧,就那一次,最后的失误,把你的

小学语文魅力课堂的构建

小学语文魅力课堂的构建 语文课堂教学一味实行“满堂灌”,这样的课堂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培养的学生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只懂得机械记忆,而不知道举一反三。专家们认为,所以如此不只是方法问题,更主要的还是教育理念问题,现代语文教学需要魅力课堂。 一、构建知识形象的魅力 语文课堂的知识形象魅力起码应该包括知识本身的魅 力和语文教师自身魅力两层含义。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如同徜徉在花海中一样得到美感享受,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向往的。让学生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取正确的知识内容和相应的语文经验,为他们自主地再探究奠定基础。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教师的文化形象对课堂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诚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为“博士”,但语文教师的确不可以不“博读”。并且能够在广博的阅读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魅力课堂,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

氛围,提倡、鼓励、诱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学生课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如果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能学好他所教的学科。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们说,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我们说,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我们说,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可是忘了追加一句,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展示平台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及“喝”和“渴”,这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自己思考,他们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贾陈)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贾陈 “理想的课堂”不是用一两个词能概括的,更不是我们普通的教师所能提炼的,对于我们普通教师来说,意会性的东西多一些,更促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意义。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呢?我们曾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数学课堂是怎样的: 学生如是说: “我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要有趣又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边学边玩,边玩边学。” “我们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更生动一点,可以取几个新鲜的名字作为标题,让同学们看了感兴趣,用一种新颖的方式,不要一直用小组讨论,比如我们可以在一块儿抢答,这样同学们会越答越有劲。” “我理想中的数学应该是非常有趣的,应该是没有数学书的,每次上课,我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由老师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在这篇故事里隐含着许多数学知识,让我们去研究。” “我心目中的数学课堂应该是非常宽松和自由的,能自由发言,自由争论,师生间可以平等对话。” 到底怎样的数学课堂是理想课堂,学生有学生的要求,教师有教师的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要求是诗意化的理想化的,但对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做是有借鉴作用的。 老师如是说: 1、有意义。 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

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2、有效率。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3、有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4、常态性。 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5、有待完善的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追寻语文的诗意和远方

追寻语文的诗意和远方——记2017年江西省初中语文优秀课例展示活动 袅袅兮秋风,佳期兮似锦。一路穿山过水,一路霜染层林、一路碧空如洗,2017年11月16日,全省中学语文人,怀揣着期许,共赴赣州小城宁都之约,共赴江西省优秀课例展示活动赛场,共赴一场美丽的相逢。 宁都是赣南小城,有"客家祖地、文乡诗国"美称。这里有名山曰翠微,有文化细流长。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将宁都拥入其中,宁静而安祥。借此盛会,与宁都山水相逢,哪怕行色匆匆,亦略览小城风貌、叶绿橘黄;与赛课盛事相逢,不论风尘仆仆,亦可一洗劳碌,抖擞精神;与同道知己相逢,哪管萍水初遇,亦可碰撞智慧,携手共进! 由省教育厅教研室举办的全省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是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最广的教研盛事。能登上这个讲台,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梦想。2017年11月16、17日,交流活动语文会场春晖学校展示厅座无虚席,观摩学习的老师激动难掩,早早到会,渴盼着语文教学的饕餮盛宴,聆听优秀语文教师的智慧课堂。省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刘珊老师、叶荷轩老师率领专家团队,端坐评委席。来自全省各地的选手,摩拳擦掌,恨不能将平生所学尽付课堂,大展身手。此次活动共有全省各地市选送的十三节优秀课入围,选手们经各地层层选拔,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切磋交流,可谓华山论

剑,各领风骚,也是江西语文人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求悟语文教学真理的追寻之旅! 课堂之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十三节课异彩纷呈: 赣州刘琳琳老师《小石潭记》: 小步轻迈,习得方法。徐行慢游,知人品文。 宜春张婧婷老师《孤独之旅》: 研讨之深、点拨之力。品味孤独,助力成长。 南城肖建英老师《云南的歌会》: 寻章摘句、再现人物。咬文嚼字,活化场面。 宁都谢小冬老师《天上的街市》: 激发想象、例证联想。力求实效,用心良苦。 南昌邓海龙老师《老王》: 披文入理、悟人悟情。深度思考,角度新颖。 上饶何玉双老师《那树》: 情景再现,扩展对话。读写结合,挥洒自如。 萍乡黄叶莎老师《端午的鸭蛋》: 咂品寻味,余香满口。语文本色,落地生成。 吉安刘少娟老师《记承天寺夜游》: 且思且读,闲庭信步。巧加语气,举重若轻。 新余孟庆锴老师《春酒》:

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三年前,当我投入到新课程教学中时,“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际;“一堂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成了我在语文实践教学中探究的问题。而今,重读新课标,反思新课程之际,我愿将自己努力构建“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的一些思考与尝试进行阐述,以期与同仁分享。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趣味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诗意的课堂。 一、真实的课堂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要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 真实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的是锻炼了他的能力,他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最重要意义是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真实的课堂是有效率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大家都有事情干,学生通过教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

堂气氛是活跃的,内容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真实的课堂要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真实的课堂是常态性的,有待完善的。它无需课前大量的准备,课堂是常态的,课堂中有思想的碰撞,有相应的讨论,师生能相互生成许多新的东西。且课堂不可能十全十美,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它可以经过师生改进而完善。 真实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努力的教学过程。在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完善,是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次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 的体验。 真实的课堂是真正回归语文,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它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关照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在这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提高。 课堂是真正上好语文课的地方,教师应该老老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的课堂需要教师注重文本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有效地完成文本的解读和感悟。指导学生阅读每一篇

我心中的理想课堂作文800字3篇

我心中的理想课堂作文800字3篇 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和源泉。下面是我心中的理想课堂作文800字3篇,请参考! 【篇一: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叮铃铃”,我被这清脆悦耳的铃声,拉回到现在的课堂。“哎”!如果这课堂能让我耳目一新就好。 封闭的心绪被联想翩翩的翅膀带入另一个世界。一天清早,空气是那么的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连小路旁的小草都伸出带着晨露的“小手”向我招摇。愉快的心情让我迈着轻盈步伐,来到我的‘伊甸园’——学校。 轻轻推开教室门,欢声笑语立刻向我“扑”来。教室的壁纸是一片嫩绿色,上面的太阳,花朵,小草,洋溢着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精气神”。刚进门,我的眼帘就被这壁纸吸引住。 课堂,重要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上课”老师温柔地说道,我们“唰”得笔直的站起来,“欢迎来到我们的课堂,下面老师将与你们愉快的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我会心一笑,心里不禁沾沾自喜,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课堂吗! 课堂中,我们尽情的与老师互动着。当然为维护秩序,

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是不允许交头接耳的。如果学生回答问题非常好,老师会当场奖励他一支笔或一颗糖。 我们不需要桌椅,我们跟老师一样,都站着上课。如果累,可以坐在绿茵茵的草坪地毯上,手捧一本书,手持一支笔,正所谓:不动笔墨不看书。 我站着,我听着,我记着,一节课下来,收获是满满的。这节课上,我仔细听着老师讲课,居然没有放过一个细节,原因很简单,老师问问题时,学生都抢着回答,老师也不时从兜里掏出一两颗糖给发言的同学,如果回答错,老师只会带着微笑向你轻轻摇摇头,那微笑里不掺杂一丝的责备,只有鼓励与希望。如果你仔细地观察老师,你会发现老师的微笑,就像一朵绽放的花朵,美丽而让人觉得很舒服。老师还有一个秘诀,为让我们在课堂上不分心,偶尔从口中冒出一两个冷笑话,我们都笑得“前俯后仰”。 这样的课堂又有谁不喜欢呢?正当我怀着愉悦的心情等待下一节课时。“张建颖,请你回答这道题。”数学老师严肃的看着我,周围的同学一副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唉,梦醒,一切又回到原点…… 【篇二: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阳光明媚,天空一碧如洗。校园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湿润的泥土气息,草坪上的小草挺直腰杆,昂起头,处处生机勃勃。

《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读后感

用智慧点亮语文课堂 -------读《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有感 石鼓区下横街小学刘萍 长久以来,对于大学教授,我们大多数小学教师大多是敬而远之的,因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为话语体系的不同,更因为二者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陈大伟先生的出现却彻底地打破了我从前片面的认识。 利用这个假期,我读了陈大伟老师的《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看到这个题目我也在思考,什么样的语文才算是理想语文呢?打开这本书前我认为,就是对学生有用的语文、让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我很好奇陈老师会是怎么解释理想的语文呢? 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理想课堂。他认为从状态上看,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从结果来看,理想课堂是帮助学生获得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体会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课堂;从投入和产出来看,理想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课堂。 与一般大学教授不同的是,陈先生不仅是理论的专家,更是实践的专家,虽是大学教师却并不囿固于大学高高的围墙,而是经常性地深入中小学一线,观课、议课,并且自己执教上课。在议课过程中,陈先生的思维角度与指导方式并不是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而是一种将心比心,移步换位的。“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做”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与一线教师拉近了距离,而且也让他的理论观点,

更接地气,更具实践的可能性。也正是因为立足实践,陈先生才敢于将理论植入实践,经常性地站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在课堂中实践检验自己的观点,无阻隔地理解课堂、发现课堂、创造课堂。这种“田野”式研究,因为接地气,而深受一线教师的喜欢,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超强的指导力。 纵观陈老师的每一节课,无不是浸透着自己的思想与个性化的创造。在教学《桂林山水》之时,陈老师从文章开头的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入手,向学生抛出:作者是否认同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将教学的主题由感悟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引入到启迪学生对美的发现,实现了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完美结合与统一。在执教《三顾茅庐》一课时,陈教授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假睡”,思考“诸葛亮要不要出山”,“景物描写的好处”等等,让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探险。在《和时间赛跑》教学中,陈老师通过把“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转换成“时间将带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包括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将时间教育升华为生命教育,实现了尽可能的教学提升,帮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这一节节鲜活的课例,展现了陈老师的教育智慧,更见证了陈老师课堂的精彩。 通过阅读此书,我明确了自己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深入思考一节课,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才不至于泛泛而谈。陈教授提倡每次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有主题才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这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 从小就喜欢文学,从古代诗词到当代小说,陪伴我度过了整个读书学生时代,所以师范毕业后毅然选择了教语文。可是当我第一天走上语文课堂,语文却变成了“雾中花”、“水中月”,我渐渐不知道怎样教语文了。开始我认为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高兴的语文课;后来觉得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考试能得高分;再过了两年,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学会了两个名词——“工具性”和“人文性”……可是什么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怎样的?还是一知半解。科技时代,求助网络,我在“百度”中输入“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沉重地敲了回车键,仅仅用时0.001秒就搜索出了12300个结果,看来受这个问题困扰不仅仅是我,还有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我阅读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一份调查吸引了我,这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做的学生问卷调查,讨论的主题就是“我心目中的语文课”,不妨将学生的言论(不具体署名,只标注“男生”或“女生”)摘给下来,也许会对语文教学有些启发和帮助: 女生:语文课是文学自由飞翔的地方,而不是照本宣科,把文学囚禁在一本小小的语文书中。这个时代的少年的心是复杂的,越来越多的另类文字体现了心底的呐喊,我喜欢那种文字。文字缺少了感情就像缺少了绿叶的枯树,我喜欢能和我共鸣的有感情的文字。 男生: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语文教学,将它作为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从初一到高三侧重死记硬背,我们的语文教育太注重语言学和修辞学的教育,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心目中的语文课中没有那么多的听写、背诵……如果遇上好天气,老师可以带我们到校园里走走,看看河对面的田野,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整天关在书房里的人,长大之后是成不了才的。此外,老师还可以带我们去一些名胜古迹游览,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这比在教室里面讲课效果要好得多。 男生:学习是我们现在最大的任务,可我们需要阳光,需要用亮色来照耀我们全身,用油画棒点染我们的应试大门里的生活。语文课上,我们就需要一些“五彩的云”(每堂课该有不同的安排)。 女生:语文课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借阅彼此的好书。 女生:如果语文不能推陈出新,就会显得枯燥乏味。 男生: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像美术写生一样。 女生:语文老师视文学为高尚的东西,学生则视高尚的东西均是文学,尽管许多人文精神和艺术技巧都渗透在语文里,但其实语文不等于文学。学语文毕竟不是搞文学,文学要靠文学爱好者去发扬它的魅力,作为学生主要是加强对中

构建农村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

构建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 一、专题的提出 世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幸福。”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评价观,正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本应充满活力与情趣的校园生活,学生却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悦、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从孙建峰老师为代表的对话课堂到王崧舟老师为代表的诗意语文;从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到祝禧老师的文化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历了从和谐、有效走向高效……但是在这场语文课堂革命中,课堂是革命的阵地,语文老师却是革命的主角,每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师从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从教师的教这个的角度出发的。学生在接受这些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是否都幸福快乐地学会学习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了呢? 一项统计结果表明,一节课能真正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认知和情感交流的人数占全班1/3,且能够与老师交流的那部分学生多数是优秀学生,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关注的机会不多。还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因发言的质量不尽人意,偶尔有发言机会,更没有机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课题组聚焦课堂,借鉴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成功经验,淡化课堂中追求名利的思想,在研究怎样教的基础上提升为研究儿童的发展规律、学生心理需要、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等,将愉快教育中心理学上积极情绪转化为教育学上的积极情感,构建一个师生幸福的语文课堂。 二、专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幸福课堂: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

我心目中的理想语文教学课堂

我心目中的理想语文课堂教学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中学段汉明 ●内容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在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 行。教师是这一堂课的“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应在课堂 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赏识教学,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而达 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导演演员和谐愉悦兴趣赏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古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时至今日作为语文老师在一堂课中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做到育人。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的去接受知识,明白事理,领悟内涵。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这一效果绝非易事,非下一番苦功不可。 一教师要努力成为“导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适时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教师要把每一篇教材编成一个剧本,自己就是这个剧本的“导演”。编排成一个45分钟的话剧。那么学生就是“演员”。适时设计导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这样的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时,用复习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我找了两名学生上黑板默写“唐宋八大家”。甲同学默写的顺序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而乙同学默写的顺序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我看了以后,给甲同学打了个“优”,给乙同学打了个“及格”。顿时同学们感到莫名其妙,乙同学举起了手问我为什么?部分同学也跟着附和。此时我故意卖起了官司,欲知详情,请听我讲述一段历史故事。于是我就把欧阳修的生平简历以及“三苏”、王安石、曾巩等人曾师与欧阳修的故事向同学们一一道来。同学们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都认为应该把欧阳修摆在宋代的第一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介绍了作者。岂不是一举两得? 2.激情设计问题,诱发学生兴趣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应该是老师少讲学生多讲,多训练我们的口才,让我们每节课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应充满欢笑,将课文故事化,将故事教育化。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应该少不了故事和游戏,它是故事与游戏的好兄弟。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应该从来不上演老师“照书念经”的节目。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上课时四周不要总是白色的墙壁,而是经常有美丽的小河和婷婷的绿树。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每天都有新的形式,就如每天都有一个新老师来给我上课。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每个课堂情节都有相关的音乐在耳边萦绕,使我入迷而不分心。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老师只用少部分时间讲课文,再发两篇以上的课外美文让我们自己阅读。 …… 这是前不久我采集到的孩子们的声音。孩子的话当然难免有些天真,但是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却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对一堂语文课优劣的评价,历来标准就不尽相同。在刚刚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在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新课程发出“摸着石头过河”慨叹的今天,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就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通过收集、整理、思考,总结出孩子们“理想中的语文课”的两个标准。 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把自己活动范围限定在讲台上,教师在课堂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都以此为基础展开,学生往往成为学习的被动者,这是不符合学生的“理想”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的互动研究。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真正的课堂主人的身份。这当然是“大庇天下学生俱欢颜”的幸事。 要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之人,教师的职责与角色就必须来一个变革,变知识传授者为思想的激励者,变奉送真理者为引导发现矛盾者,变权威的施令者为和蔼的顾问人。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例如,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课程改革不断发展、成熟的今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敢于放开手脚,每堂课都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干涉他们的“内政”。 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堂。 学生为什么厌学?这从孩子们篡改歌词大唱“……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中便能找到答案。学习的各种压力已经使他们渐渐地觉得学习只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每个孩子都从心底期待他们理想的那种学习感觉。怎样的学习感觉呢?那就是乐学,是能让他们快乐学习的感觉,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享受,把课堂变成自己快乐的天堂。诚能如是,孩子们定会以澎湃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怕学,学不好。 新课程的课堂应尽力创设利于整个生命健康成长的环境,满足孩子们“少不了故事和游戏”、“经常有美丽的小河和婷婷的绿树”的愿望。同时,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理想课堂” 的构建-文档资料

浅谈小学语文“理想课堂” 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应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和谐应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没有人会像等待填食的鸭子,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1 怎样的课堂称为理想的课堂呢 新课程的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气勃勃的新景象。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闪现以下亮点: 1.1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激情飞扬的课堂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激情是澎湃的热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充满自信的神情和热情洋溢的谈吐上,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将文本而衍生的激情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教学课文时,更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因为情感是作者作文的灵魂,是教者教文的灵魂,是学者学文的灵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本、作者、教者、学生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教师只有在激情中快乐行走,在爱的传递中感悟职业的魅力,课堂才会充盈着创新的灵性。 1.2理想的课堂是一个体验的、实践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如教学《母鸡》一课时,在教学母鸡“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这一段时,为了使学生真实的体验半蹲的滋味,我让有这种生活体验的一名学生读母鸡温暖小鸡这一段,请其他同学以鸡妈妈的身份做半蹲的动作,然后继续以半蹲的姿势交流感受,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都能真真切切体会到母鸡的用心良苦,理解这样蹲着的好处,再现母鸡的慈爱无私。 1.3理想的课堂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课堂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于阅读的个性体验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不同。我们小学语文教材的体裁丰富,有诗歌,童话,说明文,记叙文,有写景、叙事等等,这些题材都是我们引导学生发挥丰富想象的较好的原始材料。假如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关节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2)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牡丹区二十一中闫莹(2009年12月)?我走过教育生涯风风雨雨多年,一直在追寻着心目中那个理想的教育,理想的课堂,渴望成为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的教育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今天,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是 一、充满爱心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爱的前提是尊重 ?爱的途径是沟通 ?爱的智慧是赏识 ?爱的艺术是宽容 ?爱的精髓是奉献 ?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与美德、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所在。 “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别人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我教育教学中的座右铭。因为教育的最大秘密是爱。课堂教学的最大秘密也是爱。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是做老师的底线,是老师的天职,是真爱、大爱、博爱。陶行知的“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亲根草去”。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老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爱”能够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可以再塑生命。再如,沙莉文老师无私的爱,加上特殊的教学方法,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使她由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人成长为学有所成的世界名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最终造就一个“完全的、大写的人”。 案例1:加拿大幼儿园,一位26岁的女本科生。他们的幼儿园老师必须是本科毕业,而且没有结婚。她非常喜欢班里的学生。孩子每周末回家,当每个孩子离开时,她都要抱一抱,然后说:“你爸妈来接你了,你会想我吗?”孩子说:“会很想你。”老师又说:“你

是最漂亮,最聪明的孩子,我爱你,星期一我在这里等你,你会回来吗?”孩子说:“我一定来”。当问孩子回家高兴吗?孩子说:“高兴是见到爸妈了,但不高兴是见不到老师了”。人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人,爱别人的孩子是一座神”! 案例2:25年前,有位社会学的教授,叫班上一群学生到一个贫民窟,调查200名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评估。25年后,其中一个学生当了教授,无意间在档案中发现了这份研究报告,于是他又让学生继续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80人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律师、医生、企业家的为数不少。教授很惊讶,问这些学生:“你们今日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了这位女老师,问她有什么神奇的方法让孩子成才的,女教师带着微笑答道:“其实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二、充满问题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1、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节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称其为好课。理想的课堂,应该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诱发孩子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充满好奇离开课堂。 例如:《井底之蛙》,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课时,提出了一个问题“青蛙的愿望是什么?”大多数同学回答愿意上来。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只有一位同学说不愿意上来,愿意回到井底。老师批评他说:“就你特殊,那你就下井吧”。晚上这位学生写日记,从环境问题方面写了原因。他写到:小青蛙出去以后,来到河边,刚要下水,这时,老青蛙对它说:“千万不要下来,水有毒,会毒死你的。”没办法,小青蛙只好又来到了草丛中,这时一只中年青蛙刚要对它说,小心有人捕杀我们,就被一个钢叉扎住,小青蛙看到这一幕吓得魂都没有了,只好回到井底。第二天老师看到了日记,深感惭愧,并向这位学生道歉。 2、不要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老师想让学生回答冬眠,于是说为什么小兔、松鼠、狐狸都在雪里玩,而蛇、青蛙为何没来,一位学生说:“它们没钱,买不起带毛的衣服”。老师很生气,并说:“你们不知道冬眠吗?笨蛋,真是猿猴没有变好”。

追寻教育理想 享受教育幸福(臧传琴)

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 诸城市舜王街道舜王小学 教育是花园,理想就是朵朵鲜花,教育的园地因为理想而一片芬芳;教育是天空,理想就是颗颗星星,教育天空因为理想而一片璀璨。我们在新教育的理念指引下,追寻着理想,践行着新教育“六大行动”,使本来就酝酿着书香、涌动着希望、升腾着梦想的校园,更加激情澎湃,春意盎然。 我们的领导在行动,王校长利用周末时间,完成了学校整体活动构思;我们老师在行动,论坛上,晚上11:30以后,仍然在线的有12人,教室里,教师的理想课堂研究、学生小型比赛活动蓬勃展开;我们的家长在行动,亲子共读成为共识,网上交流成为时尚,走进课堂成为荣耀。这些可喜的变化,共同见证了学校“追求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的实验历程。 一、端正态度,认识到位。 认识之一:新教育,是一个实验项目,更是一种理念,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围绕着其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展开,新教育实验能够给老师带来活力,能够让学生拥有当下学习的愉快、未来生存的基础,作为学校,没有理由不投入的去做这功德无量的事。 认识之二:“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不是口号,是在理想的指引下,在行动中享受幸福。没有谁会愿意放弃争取幸福的机会,关键是如何引领老师在平淡的教育生活中,找到乐趣,找到激情,找到成就感。

认识之三:新教育实验人人可为。走进新教育,只要有成长的愿望,就会感到大有可为。在“六大行动”中,教师总可以找到一项能够发挥特长的行动来开展。好静,阅读、写随笔;好动,练卓越口才;以组织活动擅长,你就缔造完美教室;熟悉网络,建立数码社区;要是这些你都不行,那你就立足天天都在进行着的课堂,试试用什么办法学生学得好,学得快,学得高兴。 认识之四:新教育实验需持之以恒。任何教育活动要想见成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教育实验也是这样,要选准一个点,持久的探索、深入研究、不断积累,就有收获。(常丽华的班级课程《农历的天空下》张小曼出书) 认识之五:新教育的“四个改变”“五大理念”“六大行动”几乎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以前干过的所有工作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在新教育理念倡导的范围之内),但又有别于以前的做法。新教育主张积累(量变)、提升(质变)、总结(经验推广),倡导激情唤醒、精神成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工作乐趣和成就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成功感,从而师生共同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二、工作有计划,行动迅速。 1、营造浓厚的新教育实验氛围。 学校根据实验宣传工作需要,新开辟专栏6个。楼内的两个是新教育理念专栏和班级考评专栏,楼外的四个分别是全体教师专栏,引导全体教师认识到新教育实验人人都是实验者,没有例外。榜样教师专栏,是为贯彻新教育实验“榜样加底线”的理念,在全校树立新教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 面对课堂上40多双清纯的眼眸,我经常扪心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教师会有一千种观点;或许,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答案,但每位语文教师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最终必须做出自己的应答。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理想的憧憬。那么,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盈着愉悦的氛围,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升腾起生命的激情,张扬起科学的本真吧!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诗意的、生成的、真实的!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应然观照。学习着,就是快乐着。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这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并矢志不渝。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

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声斥责;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面面相觑。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训骂、侮辱、嘲讽和体罚,也没有学生的恐惧、紧张、担忧和不安。在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将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师生绽放的笑靥将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二、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 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儿童,则更是一首灵动的小诗!纯真无邪的脸庞,闪烁灵气的眼睛,侧耳凝神的表情,神奇绚丽的思维,以及那如雨后春笋般举起的手臂……即构成了那一首首或隽永、或诙谐、或深刻、或幼稚、或含蓄的小诗。 这样的儿童,这样的语文,构成的课堂自然应该是诗意盎然的。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是天生的诗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儿童的世界,即充满儿童的感动,儿童的诠释,儿童的情怀,儿童的梦想。让我们惬意地聆听一年级小朋友的造句吧!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小溪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瞧,多么富有才情诗意的语言,儿童的真、情、趣一览无余。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