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

和工程特性的一门科学。

2、内聚能:定义为1mol的聚集体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3、结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4、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

定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和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5、玻璃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

排列相似。

6、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离子随机发生碰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

个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会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7、聚合物凝胶: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

硫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8、黏性:是表现流体流动性的指标,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

9、牛顿流体:流动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顿流体;非牛顿

流体:流动状态方程不符合牛顿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是常数,它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0、胀塑性流体: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

也随着增大。

动;即随着剪切应力或流速的增大,则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a

11、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开始流动,否则物

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具有此性质的物质称为塑性流体。

12、触变性流体: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其黏性减少,流动性增

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流动又变得困难的现象。

13、分散体系:是指数微米以下,数纳米以上的微粒子在气体、液体或固体

中浮游悬浊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微粒子被称为分散相,分散的气体、固体或液体的介质被称为分散介质,也称连续相。

14、黏弹性食品:指既具有固体的弹性又具有液体的黏性这样两种特性的食

品。

15、泊松比:固体在受到轴向拉伸或压缩应力时,轴向会伸长或缩短产生轴

向应变,同时为了维持体积,径向也产生应变;对于一定的物质,其径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往往是一个常数,称为泊松比,记作u。

16、应力松弛: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变形(应变)不变的情况下,试样内

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过程;蠕变:与应力松弛相反,指把一定大小的力(应力)施加于黏弹性体时,物体的变形(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现象。

17、食品质构:ISO规定食品质构指用“力学的、触觉的、可能的话还包括

视觉的、听觉的方法能够感知的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感觉。

18、颗粒密度:指颗粒组织结构完整情况下,颗粒质量与体积之比,颗粒体

积包括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表现密度:指材料质量与包含所有空隙(既有内部封闭的空隙,也有与外界相通的空隙)的材料体积之比;堆积密度:也称容积密度,指散粒体在自然堆放情况下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19、堆积体的体积实体系数:指食品的实际体积与包含孔隙体积在内的食品

整个体积的比值;粒度分布:是以粒子群的重量或粒子数百分率计算的粒径频率分布曲线或累积分布曲线表示的,是食品和农产品物料分级的原始资料。

20、离析: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料或振动时,

粗粒和细粒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又称偏析。

21、食品的电特性:是食品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在食品成分的检测分析及加

工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指食品材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处于电场中时自身所表现出的性质。

22、荧光现象:是当一种波长的光能照射物体时,可以激发被照射物发出不

同于照射波波长的其他波长的光能;延迟发光现象:是当用一种光波照射物体,在照射停止后,所激发的光仍能继续放射一段时间的现象。

二、选择、填空、判断

1、食品物性学包括: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质构、光学特性、介电特性

和热特性;食品物性学不仅包括对食品本身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而且包括食品物性学对人的感官产生的所谓感觉性质的研究;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内容:食品的力学性质、食品的热学性质、食品的电学性质、食品的光学性质。

2、食品形态主要包括液态和固态,有的食品含有大量气体;按照微观结构

有序性,分为结晶态、液晶态和玻璃态;按照力学特性,分为黏性体、弹性体、黏弹性体。

3、食品物性学特点:①是一门牵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②是一门实践性比

较强的科学,③是一门新的体系尚未形成的科学。

4、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的组成单元——原子或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

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成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成为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是由许多小分子单元键合而成的长链分子;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又称一级结构,远程结构又称二级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又称三级结构或更高级结构。

5、键合力为主价力,非键合力为次级力;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

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非键合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力、疏水键、空间力和排空力;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对于高聚物来说,分子链之间的次级力具有加和性,所以分子链间的次级力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

6、线形高分子链中含有成千上万个σ键,如果主链上每个单键的内旋转都

是完全自由的,则这种高分子链成为自由联结链,它可采取的构象数将无穷多,且瞬息万变,这是柔性高分子链的理想状态;高分子链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含有许多可以内旋转的σ单键;高分子可能通过各种键能形成支化、交联和三维结构的高分子,其柔软性和溶解性都受到影响,甚至失去。

7、物质内部的质点(分子、原子、离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可分为:近程

有序、远程有序;聚集态分类:气态、液态、结晶态、液晶态、玻璃态。

8、在热力学上,结晶态是稳定的形态;结晶态食品:如脂肪;晶核生成是

结晶过程的起点,分为均相成核和导相成核两种;液晶态分为热致型和溶致型两种;液晶态食品包括:淀粉、纤维素、壳聚糖等;玻璃态与液态主要区别在于黏度,玻璃态黏度非常高,以至于阻碍了分子间的相对流动,在宏观上近似于固态,因此玻璃态也被称为非结晶态或过饱和液态,是没有发生相变的固液转换;玻璃态从动力学上是稳定的,但从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9、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机械热分析法、

Gordon-Taylor 经验公式法;食品中主要包括粒子凝胶和聚合物凝胶两种类型;在食品材料中,多糖分子和某些线形蛋白质分子可能形成聚合物凝胶;球状蛋白、脂肪晶体和乳化液滴等都可能形成粒子凝胶;多糖凝胶:淀粉、琼脂、海藻胶、卡拉胶、瓜儿豆胶、阿拉伯胶、还原胶、果胶等。

10、 体相水包括:滞化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流动水三种;食品力学的中心是

食品流变学;食品流变学的基础是流体力学和黏弹性理论,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应变规律,是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

11、 黏性主要分为:剪切黏度、延伸黏度、体积黏度;应力的三种形式:(基

本的受力—变形方式)简单拉伸、简单剪切、简单压缩;液体又可分为两大类: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具有弹性的黏性流体归属于塑性流体;牛顿流体的特征: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黏度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12、 典型的非牛顿流体按其黏度与时间的关系被分为两类:①非时变性流体:包括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塑性流体;②时变性流体:包括触变性流体、流凝性流体。

13、 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1-?=n a K εη(0

牛顿流体;②n<1,a η随ε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剪切变稀;③n>1,a η随ε的增大而减大,表现为剪切变稠。

14、 假塑性流体最主要的特征:表现黏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

减小,较大的剪切速率范围内,显示剪切变稀的性质;胀塑性流体最主要的特征: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黏度逐渐增加,显示剪切变稠的性质。

15、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定义为屈服应力,使物体发生流动的最小应力;触变

性流体的机理: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粒子之间形成的结构受到破坏,导致黏性减少,当作用力停止时粒子间结合构造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流凝性流体与胀塑性流体的区别在于:流凝性流体在撤去外力后缓慢恢复而胀塑性流体是瞬时恢复的。

16、按照分散程度的高低,分散体系可分为如下三种:分子分散体系、胶体

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黏弹性食品的流变特性分类:线性黏弹性和非线性黏弹性;食品物质的断裂形式可分为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虎克定律:在弹性的极限范围内,物体的应变与应力的大小成正比,F=kd。

17、弹性变形可归纳为以下3种:①受正应力作用产生的轴向应变,②受表

面压力作用产生的体积应变,③受剪切压力作用产生的剪切应变;静态流变参数的实验方法:压缩实验、穿孔实验、挤出实验、弯曲与断裂实验、剪切实验;静态黏弹性测定的局限性:静态测定时,由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所以对易流动的物质,流动会持续下去,很难测定它的弹性;动态黏弹性:给黏弹性体施加于振动、或施以周期变动的应力或应变时黏弹性体所表现出的黏弹性质;动态黏弹性测定方法:正弦波应力应变试验(谐振动测定方法、共振实验、脉冲振动试验等。

18、食品质构的评价术语:①hardness:硬度,表示使物体变形所需要的力;

②cobesivenness:凝聚性,表示形成食品形态所需内部结合力的大小;③

brittleness:酥脆性,表示破碎产品所需要的力;④chewiness:咀嚼性,表示把固态食品咀嚼成能够吞咽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和硬度、凝聚性、弹性有关;⑤gumminess:胶粘性,表示把半固态食品咀嚼成能够吞咽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和硬度、凝胶性有关;⑥viscosity:黏性,表示液态食品受外力作用流动时分子之间的阻力;⑦springiness:弹性,表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撤去外力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⑧adhesiveness:黏附性,表示食品表面和其他物体(舌、牙、口腔)附着时,剥离它们所需要的力;

⑨granularity:粒状性,表示食品中粒子的大小和形状;⑩conformation:

组织性,表示食品中粒子的形状和方向;?moisture:湿润性,表示食品吸收或放出的水分;?fatness:油脂性,表示食品中脂肪的量及质。

19、食品质构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验和仪器测定两种,仪器测定方

法分为:基础力学测定法、半经验测定法和模拟测定法。

20、规则食品的长是指食品平面投影图中的最大尺寸,宽是指垂直于长度方

向的最大尺寸,厚则为垂直于长和宽方向的直线尺寸;边长为1的正立方体,其体积等于直径为1,24的圆球体积,所以1.24就是推导出来的等体积球直径;类球体通常用圆度、球度、曲率半径来定量描述;体积的测量方法:包括密度瓶法、台秤称量法、气体排除法。

21、食品内空隙包括三种类型:(封闭的内部空隙)封闭孔,(一端封闭,另

一端与外界相通)盲孔,(完全贯通食品的空隙)贯通孔;散粒物料一般具有以下特性:①摩擦性,②流动性,③在一定范围内其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④对挡护壁面产生压力,⑤抗剪的能力取决于作用的垂直压力,⑥不能或不大能抵抗拉力,⑦颗粒间存在间隙,可充填空气、水或胶质;⑧粉尘爆炸性。

22、散粒物体的摩擦角一般有四种:休止角、内摩擦角、壁面摩擦角和滑动

摩擦角;散粒体的变形包括结构变形和弹塑性变形两种基本形态;根据离析的机理,分为附着离析、填充离析和滚落离析三种形态。

23、一般来说热扩散系数是根据比热容、热导率和密度计算而得,也可用实

验测量;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原理)在样品和参照物同时程序升温或降温并且保持两者温度相等的条件下,测量流入或流出样品和参照物的热量差与温度的关系;(组成)温度程序控制系统、测量系统、数据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透射电镜:接受透射电子成像,扫描电镜:接受二次电子成像。

三、简答

1、食品物性学研究目的:①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②对

食品的感官评定和客观评价建立相关方法,③通过对食品物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的微观和宏观反映;④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⑤为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发挥食品的嗜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⑥为研究食品分子提供实验依据。

2、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和发展:①食品物性学最早起源于对食品黏弹性理论

的研究,②本世纪随着面包制作工业化的发展,在欧美等国开始的,在二

战后食品物性学迅速建立并发展起来;③在食品物性学中,发展最早的是食品力学方面的研究;④食品力学的中心食品流变学。

3、玻璃化转变机理:(自由体积理论)①材料体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被分子占据的体积,称为已占体积,另一部分是未被占据的体积,有分子间的孔穴组成,称为自由体积;②自由体积给分子或分子链段的移动提供空间,③当材料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分子或分子链段有足够的能量和自由体积空间用于构象调整甚至移动,宏观上表现为很高的弹性,称为橡胶态;④当材料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自由体积显著减少,分子或分子链段没有足够的空间,其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被冻结,宏观上表现为很高的硬脆性,称为玻璃态;⑤由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4、水具有低粘度和较好流动性的根本原因:①水分子团是一种多孔隙的动

态结构,每个水分子在结构中稳定的时间仅在12

10 S左右;②在极短的时

间内,于其平衡位置振动和排列,并不断有水分子脱离和加入分子团。5、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⑴由热力学可知,水与非极性物质混合时,

将增大水的界面自由能,使体系不稳定,为此,体系向着降低自由能的方向发展,减少水与非极性物质的接触面积,最终形成笼状结构;⑵由于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于水中,在疏水性作用下,使蛋白质折叠,并将大部分疏水性残基隐藏在折叠结构内部;⑶疏水性作用被认为是维持球状蛋白质的立体结构、生体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6、食品流变学的研究目的:⑴、食品流变学可用于对食品的半成品及成品

的质量控制,也可用于控制生产过程;⑵、食品加工中有许多操作都直接与流变学性质有关,如混合、搅拌、筛分、压榨、过滤、成型、喷雾等,研究和掌握加工对象的流变特性,就成了食品工程特性和单元操作的基础;⑶、流变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与加工有关的工艺设备设计开发;⑷、与感官评定相结合,定量地评定食品的品质,鉴定和预测顾客对某种食品是否满意;⑸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利用调节中间产品的流变特性方法可达到调节食品组织结构的目的,可用于食品产品货架期的预测,为研究食品分子论提供实验依据。

7、分散体系的一般特点:①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和分散相都以各自独立

的状态存在,所以分散体系是一个非平衡状态;②每个分散介质和分散相之间都存在着接触面,整个分散体系的两相接触面面积很大,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8、食品的变形:(记图)L称弹性极限点: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力与变形成

正比,比例系数称弹性模量;当去掉载荷后,试样马上恢复到原样;Y为屈服点:屈服点是当载荷增加,应力达到最大值后,应力不再增加,而应变依然增加时的应力点,达到屈服点后,食品材料的一部分结构单元被破坏,开始屈服并产生流动,发生屈服时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超过屈服点后增加应变时应力并不明显增加,这个阶段称为塑性变形。继续增加应变,应力也随之增加,达到R点时,试样发生大规模破坏,R点称为断裂点,它所对应的应力称为断裂极限。

9、黏弹性的力学模型:(单要素模型)⑴、虎克模型:(代表弹性)虎克模

型代表完全体的力学表现,即加上载荷的瞬间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形,变形大小与受力大小成正比;⑵、阻尼(黏壶)模型:(代表黏性)阻尼模型瞬时加载时,阻尼体即开始运动,当去载时,阻尼模型立刻停止运动,并保持其变形,没有弹性恢复;⑶、滑块模型:滑块模型不能独立地表示某种流变性质,它常与其它流变元件组合,表示有屈服应力存在。(记图)10、食品质构的研究目的:①解释食品的组织和结构特性,②解释食品在

贮藏、加工、食用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③提高食品的品质及嗜好特性,④为生产功能性好的食品提供理论依据,⑤明确食品物性的仪器测

定和感官检验的关系。

11、电特性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⑴、电磁波应用:1~1000mm,微波,包

括微波加热、微波萃取、微波杀菌;0.78~1000um,红外线,红外线杀菌;

200~400nm,紫外线,包括紫外杀菌、紫外保鲜;⑵、静电场应用:清洗净化、静电分离、改质、防腐、保鲜、干燥等;⑶、直流电应用:电深透、电泳、点浮选。

12、微波加热的优点:①由于它对不吸收微波的玻璃、塑料等介质穿透性极

好,可使能量直接达到食品内部一定深度,所以只要选择适当的频率、电压,就可以实现对容器内食品的迅速加热或大块食品的内部均匀加热;②微波可把能量直接传给食品内部,尤其是食品内部的水,这就可使食品内的水分在极短时间内升温甚至汽化,大大加快干燥速度或使食品膨化。13、利用光学特性对食品进行品质检测的优点:⑴、根据食品的力学性质可

对食品品质进行测定,但这些测定一般费工时,且多为破坏性测定,取样的食品往往受力或变形后不能再利用,所以在生产线上很难实现全面、迅速的检测;⑵、反射光提供了食品表面特征的信息,如颜色、表面缺陷、病变和损伤等;⑶、光的吸收和折射则是食品内部结构组成、内部颜色和缺陷等信息的载体;对食品光学性质的测定,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对食品快速、无破坏、无损伤检测。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4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分,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D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4、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5、“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6、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7、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8、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9、《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 宁 D.燕文贵 10、《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1、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 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 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12、六朝时期谢赫所著的( A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享有不朽的声誉。 A《古画品录》B《叙画》C《历代名画记》D《画山水序》 13、王蒙的山水常用(A )皴。 A牛毛 B披麻 C豆板 D解锁

食品物性学期末总复习

食品物性学期末总复习 填空题: 1.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 2.离子键又称盐键或盐桥,它是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吸引力与电荷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点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而且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非键合原子间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力和其它作用力(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疏水键、空间力、排空力)。 4.键合原子间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力。 5.高分子链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含有许多可以内旋转的单键。 6.聚集态主要有哪几种:气态、液态、结晶态、液晶态、玻璃态(无定形)。 7.玻璃化转变温度确定方法: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动态机械热分析法(DMTA)和Gordon-Taylor 经验公式法。 8.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最多的一种蛋白质,占动物体总蛋白的20%~25%,对肉的嫩度有很大影响。 9.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有些还含有木质素、疏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成分。 10.黏弹性食品是指具有固体的弹性又具有液体的黏性这样两种特性的食品。 11.麦克斯韦模型由一个弹簧和一个黏壶串联组成,形象地反映应力松弛过程。 12.开尔文模型由一个弹簧和一个黏壶并联组成,描述食品的蠕变过程。 13.食品质构研究方法有仪器测定和感官检验两种方法 14.颗粒密度指颗粒组织结构完整情况下质量与体积之比。与水分含量有关。表观密度指材料质量与包含所有孔隙的材料体积之比。 15.评价复水性优劣往往采用可湿性、下沉性、可分散性和可溶性。 16.食品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但与组成成分有关,而且与组织结构、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隙分布、孔隙填充物质等有关。 17.远红外辐射对食品中水和其它物质分子的特殊振动效果,还是促进分子间互相结合,交联的动力,对食品的熟成(陈化)有一定作用 18.反射光提供了食品表面特征信息,如颜色、表面缺陷、病变和损伤等,而光的吸收和透射则是食品内部结构组成、内部颜色和缺陷等信息的载体。 19.光在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可以决定溶液的浓度,这就是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名词解释: 1.橡胶态:分子或分子链段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当材料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分子或分子链段有足够的能量和自由体积空间用于构想调整甚至移动,在宏观表现为很高的弹性,称为橡胶态。 2.玻璃态:分子或分子链段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当温度低于某一值时,自由体积显著减少,分子或分子链段没有足够的空间,其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被冻结,在宏观表现为很高的脆弱性,称为玻璃态。 3.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所对应的温度。 4.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粒子随机发生碰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个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会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5.聚合物凝胶:聚合物凝胶都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硫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6.乳胶体:一般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方为微小的液滴,分散在另一方液体的胶体中。 7.应力松弛:指试样瞬间变形后,在应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过程。

最新整理食品物性学试卷电子教案

食品物性学(卷一) 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 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 A 力 B 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 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 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 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 C ),化合物成分(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 C) A 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 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 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 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 D) A 硬性 B 强度 C 脆性 D 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 ( C) A 玻璃态 B 高弹态 C 挤压态 D 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12.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潜热,相变,传热,温度,--------(焓) 13.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根据流动性包括---------,-----------,--------------(液态,固态,半固态) 14.方便米饭复水时,水温要达到--------以上才能软化,且该温度低则方便米饭性能好。(Tg) 15.用dsc研究酒的熟化程度时,-55度为水-乙醇复合物的融化峰,酒的刺激性越小,成熟度越高则峰--------(越大) 16.在研究蛋白质变性的实验中,峰面积代表-----,反映变性-----------(焓变,程度) 17.分子获得能量按一定结构排序,释放潜热,形成---------(晶体) 18.研究食品的物性学的方法可根据流动性,---------,物系组成,化学成分或-----------来分(状态,综合应用) 19.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 20.L*a*b表色系中+a表示-------,-b表示--------(红色,蓝色)

完整word版,伤寒论考试内容总结(最终版)

1.选择题共40分,单选。 2.名词解释共10分。 3.简答题1道或2道,每题5分。 4.问答题2道,10分。 5.原文阐释15分。 第二部分考试重点 第一类:老师明确提出的考试内容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广义伤寒(P7):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2.狭义伤寒(P7):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3.合病(P13):凡两经或者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4.并病(P13):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谓之并病。 5.直中(P13):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传入之过程,而直犯三阴者为直中。 6.太阳病(P17):人体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人体浅表所出现的病证。 7.酒客(P30):嗜酒之人。 8.喘家(P32):指素有喘证之人。 9.白饮(P58):又作白米饮,即米汤;亦有说指白酒。 10.四逆辈(P195):辈指一类的意思。四逆辈即指理中汤、四逆汤一类的方剂。 二、简答题(1道或2道,每题5分): 1.何谓坏病?其治疗原则是什么?(即辩证的治疗原则)(P66) 答:①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病情恶化,证候错综复杂,难以六经证候称其名者。②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③坏病变化复杂,证候多端,必须由医生仔细观察分析现有的脉证,辨明既往用过何种误治方法。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诊断,运用理法方药的知识,准确辨证,按证立法,依法选方。④“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不仅是治疗坏病的原则,而且也是辨证论治精神的体现,对治疗其它各种疾病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白虎加人参汤证,为何会有口大渴、口大烦渴不解?(P138) 答:①病因:伤寒汗吐下后,邪入阳明,或伤寒邪气自传阳明。②口大渴的原因:胃中津液耗伤,舌上干燥而烦,里热伤津,津伤则饮水自救,故见口渴。③口大烦渴不解:大烦渴者为心烦之甚,口渴之极。因热盛耗气,气伤则不能将水化为津液,故饮水数升而口渴不解。 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腹胀满的病机是什么?是实证、虚证、还是虚实夹杂的 腹胀满?(P87 ) 答:①病机:气机壅滞,脾虚不运。即,发汗太过,使脾气脾阳损伤,运化失司,湿邪内生,湿聚为痰,痰湿阻滞,气机不利,故腹胀满。②证属虚中夹实。

食品物性学作业-琼脂的性质及应用

食品物性学作业 ——琼胶的性质及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食工....班 2013年1月3日

琼胶的性质及应用 琼胶亦称琼脂,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物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形成结实而强力的凝胶,称“琼胶糖”;另一则是不会发生凝胶化的组分,称之为“琼脂胶”。琼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在促进肠胃消化吸收方面具有一定功效。琼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增稠和悬浮性等功能特性,琼胶溶液加热遇冷后迅速变成胶质状,使体系由溶液或溶胶转变为一种特殊的半固体状态,在食品中能明显改变食品的质构,提高食品的档次。 1、琼胶的凝胶机理 琼胶中琼胶糖占大部分,对琼胶的流变性质有决定性影响。琼胶糖分子是以线型链的形式存在的,它是红海藻的一个成分,由1,3-结合的β-D-半乳糖和1,4-结合的3,6-脱水-α-L-半乳糖相间连成的链状分子,分子中几乎不含硫酸基。 琼胶形成凝胶的过程:在温水中配制成的琼胶水溶液,链状分子呈散乱分布。随温度降低,琼胶分子间由于氢键结合的产生,形成双螺旋微胶束;温度再降低时,这些双螺旋微胶束就会产生凝聚,形成三维构造的凝胶。从而可以看出,琼胶中羟基含量的增加,以及D-半乳糖和3,6-脱水-L-半乳糖交替结合规律性的增加,都会促进琼胶的凝胶化,而硫酸基的存在,则会阻碍凝胶化。 2、琼胶的物理、化学性质 (1)溶解性:常温下,琼胶不溶于水和无机、有机溶剂,它只微溶于乙醇胺和甲酰胺,但在加热条件下可溶于水和某些溶剂。干琼胶在

常温下可吸水溶胀,吸水率达20倍,加热到95℃可溶于水形成溶液。琼胶溶液在室温下可形成凝胶,与其它能形成凝胶的物质相比,在相同浓度下其凝胶能力最强,0.1%的琼胶溶液在30℃左右即可凝固。(2)絮凝:溶液加入10倍体积的乙醇、异丙醇或丙酮,可以使琼胶从水溶液中絮凝析出。同样,饱和硫酸钙、硫酸镁或硫酸铵溶液,可以使琼胶溶液发生盐析。利用这一特性,在琼胶提取工艺中,可用于琼胶凝胶脱水。 (3)凝胶温度滞后性:琼胶是热可逆性凝胶,凝胶加热时融化,冷置后便凝固,能够重复进行。琼胶溶液的凝固点一般在32℃-43℃之间,而琼胶凝胶的熔点一般在75℃-90℃之间。熔点远高于凝固点是琼胶的特有现象,称为“滞后现象”。琼胶的许多应用优越性就体现在它的这种高滞后性。 (4)黏度:脂水溶液(溶胶)的黏性随原料种类、原料质量、提取条件、溶液pH、无机盐类的多少以及测定时琼胶浓度、温度和加入电解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凝固能力强的天然多糖,其溶液的黏度则较低。由于琼胶具有很强的凝固能力,因此,其黏度较低。(5)非酸性降解:大量的黏度、衍射和凝胶强度实验与研究证明,纯净的干琼胶的稳定性很好,在室温下很难降解。但含有杂质、高温、超声波、强γ射线、强烈搅拌等因素可使琼胶分子链发生断裂而降解,使琼胶某些理化性质恶化。 (6)凝胶性:琼胶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凝胶性,即使浓度为0.004%的琼胶溶液,在常温下也能形成凝胶。同其它能形成凝胶的物质相比,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1949_年在长沙陈家山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唐太宗李世民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唐朝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_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___ 35.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 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 37. 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 “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 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____ 40.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41. 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____ 42. 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____ 44. 《画继》的作者是__ 邓椿_____ 45. 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 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____ 47. “以形写神”说最早由顾恺之提出来的。 49.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 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历代名画记》____

食品物性学试卷

食品物性学试卷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食品物性学(卷一)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A力B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 C),化合物成分( 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 C) A?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D) A?硬性 B?强度 C?脆性 D?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C) A?玻璃态 B?高弹态 C?挤压态 D?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伤寒论重点背诵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

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

食品物性学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 1. 触变性: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粘性减少,流动性增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变得不易流动的现象(45页)。 2. 应力松弛: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变形不变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过程(72页)。 3. 蠕变: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粘弹性体时,物体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现象(72页)。 4. 食品感官检验: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听、触、味、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的方法(106页)。 5. 散粒体的离析: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料或振动时,粗粒和细料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的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171页)。 7. 假塑性流动: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42页)。 8. 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物质开始流动,否则,物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具有这种性质的流体称为塑性流体(44页)。 9. 分辨阈:指感觉上能够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变化量(110页)。 10. 刺激阈:指能够分辨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10页)。 11. 食品分散体系:(32页) 第二章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 1. 构成物质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 (4页) 2. 食品材料的质构和流变性是其内部分子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键合原子间的吸收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收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它作用力。(5页) 3.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5页) 4. 蛋白质构象容易发生变化,是由于连接氨基酸的肽键键能较高。 5. 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静电力: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

最新伤寒论重点条文-一般考试必考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3 6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13 20 26 31 34 35 38 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64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82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 135 138 146 154 161 163 177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7 303 305

319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51 378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 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酒家:指嗜酒之人 喘家:指素患喘疾之人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气上撞心:心,泛指心胸部位。气上撞心,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固体食品的形状和尺寸有什么特征?如何来描述它们? 大多数水果的形状是近于球状的,称为类球体。在类球体中,又有各种形状定义,如扁球形、椭球形、卵形等。类球体常用圆度或球度来定量描述。 1.圆度(roundness) 表示物体角棱的锐度,可表明物体在投影面内的实际形状与圆形之间的差异。 2.球度(sphericity) 它表示物体的实际形状和球体之间的差异程度。 形状规则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圆锥体等可用相应的尺寸来表示。一般情况下,物体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向尺寸来表示,即由长(l)、宽(b)、厚(t)。物体的计算直径简称粒径,是表示物体各向尺寸的综合指标。 2. 固体食品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有那些测量方法? 体积: 1.平均投影面积,找出物体平均投影面积与体积关系 表面积: (1)基叶表面积的测量 1)把被测物体放在感光纸上接触晒印,用求积仪求出; 2)将被测物体放在方格纸上,画出轮廓,计算方格数; 3)投影照相测量或扫描仪扫描后用计算机专用程序处理; 4)光遮断法,用光电管测量; 5)按叶面轮廓图形剪纸,并将所剪纸片称重计算; 6)用气流求积仪测; 7)统计某尺寸与面积的相互关系,测量尺寸后推算出面积。 (2)水果表面积的测量 水果表面积不容易精确测出。一般有以下方法: 1)将果皮削成窄条,然后将全部窄条铺平,画出图形,然后按图形求面积; 2)统计水果的表面积与某一尺寸或重量的相互关系,用该法可快速求得水果表面积; 3)有些情况可按旋转体图形计算表面积。 (3)鸡蛋表面积的测量

可用称重法算出 3.食品的真是密度有那些测量方法? 1.悬浮法 2.比重天平法(也称浮力法) 3、比重瓶法 4、气体置换法 5、比重梯度管法 4.粘性流体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牛顿流体,特点是剪切力和剪切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液体的流动曲线为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非牛顿流体,特点是剪切力和剪切率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5.影响液态食品的粘度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粘度有怎么样的影响? 温度。粘度随着温度而变,液体的粘度是随着温度增加而变小,气体的粘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压力。压力对液态的粘滞性影响不大。在高压时,气体和液体的粘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浓度.溶液中固体浓度增加时粘度也增大。 6.液态食品的流变性质如何测定? 细管法。它可用于从10-4Pas的低粘度到105Pas的高粘度测定,经常用它来测定牛顿粘度和非牛顿粘度的流动曲线。在细管粘度计内流体受外力作用而通过细管,其粘度可根据流量、外加压力和细管几何尺寸确定。在一定外加压力下,流体粘度愈搞则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量愈小,只要比较其流量大小即可比较其粘度大小。 旋转法。在旋转式粘度计内,流体受外扭矩作用而旋转,其粘度可根据旋转部件角速度、外扭矩和仪器的几何尺寸而确定。流体粘度愈搞,则旋转部件产生相同角速度所需外扭矩就愈大,只要比较其扭矩大小,即可判断其粘度大小。 振动法。这种测定方法可在同轴圆筒式、锥板式、圆板式等旋转粘度计上进行。为了测定粘弹体的流动性的流动性,对流体施加交变的剪切应变,测定其相对应的剪切应力,从而可求得动态粘度和动态剪切模量。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简释题 1.红山文化雕塑 2.良渚文化玉琮 3.龙山文化黑陶 二、论述题 1.简述造型艺术的起源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形态。 造型艺术的起源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劳动是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人类的劳动实践,尤其是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的实践,在审美发生和造型艺术起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作为工具的石器造型上,只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少量装饰物和刻纹制品。 2.什么是彩陶?简析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色。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当于纸上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有多姿多彩的珍品。 仰:半坡类型彩陶和庙底沟类型彩陶 半坡类型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底和平底盆装饰图案绘于器表显眼部位或器物内部图案以黑彩为主。庙底沟类型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纹样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过。 马: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石岭下型构图疏朗,风格简洁明快。后三种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 一、简释题 1.三星堆铜塑 2.金沙石雕 3.楚漆木雕 4.商甲骨文 5.西周金文 二、论述题 1.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随着青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造型从功能上分为:礼器、实用器具、装饰品和雕塑。从功能和种类上分:炊具器、饮食器、水器、酒器、工具、乐器、

兵器、车马器及其他杂器。 风格:神异动物纹、仿生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画像故事纹,锥刻、刻画、嵌铜、错金银、鎏金等新手法。 2.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及象征意义。 礼器就是体现礼治的器物,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祀工具,久放于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祭器。 礼治的核心是通过尊崇王权和明辨等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秩序。因而青铜器也就成为了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的标志和具体象征。 3.简析楚帛画的性质、造型特点与艺术成就。 楚帛画具有肖像画性质。人物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正侧面姿势,人物面部描绘具体,男子威武潇洒,女子端庄虔诚,显示出对象的年龄的情态。人物的服饰,龙的造型仍带有一定的装饰性。作品的丝帛质地用毛笔绘制,以墨线立骨,平涂施色并略加渲染,显现出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 第三章:秦汉美术 一、简释题 1.汉代陶俑 2.摇钱树 3.贮贝器 4.汉画像砖 5.汉碑 6.博山炉 7.汉长安城 8.汉瓦当 二、论述题 1.简述秦始皇陵园大型雕塑的艺术风格及思想内涵。 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憾人,主题鲜明,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所向披靡的气概,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2.试述霍去病墓石雕的雕造手法、艺术风格及思想性。 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战马昂首屹立,庄重威严,充满自信和高傲,匈奴将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副惊惧惶恐,狼狈不堪之像。通过胜败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 3.试分析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图像理路及内在观念。 自下而上营造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四个虚拟空间,通过灵魂复苏,宗庙祭享,乘龙飞天,天使接引等一系列过场,展现了墓主人从死到成仙不死的,直至其灵魂进入太一天庭,最终回归“道”,即“一”为代表的宇宙自然之本体的全部过程。凸显引魂升天的主题,并传达出永生的丧葬信仰。 4.举例分析汉墓壁画图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

食品物性学试卷

食品物性学试卷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品物性学(卷一) 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 A力B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C),化合物成分(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C) A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D) A硬性 B强度 C脆性 D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C) A玻璃态 B高弹态 C挤压态 D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12.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潜热,相变,传热,温度,--------(焓) 13.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根据流动性包括---------,-----------,--------------(液态,固态,半固态) 14.方便米饭复水时,水温要达到--------以上才能软化,且该温度低则方便米饭性能好。(Tg) 15.用dsc研究酒的熟化程度时,-55度为水-乙醇复合物的融化峰,酒的刺激性越小,成熟度越高则峰--------(越大) 16.在研究蛋白质变性的实验中,峰面积代表-----,反映变性-----------(焓变,程度)

伤寒论考试重点简答题

1,伤寒论本来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着,张仲景,字机,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 年(公元2 0 0 年- 2 1 9 年) 2,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太阳中风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病理特点是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太阳伤寒证:证见恶寒,无汗,身体骨节疼痛,脉浮紧,病理特点是,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瘀滞。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3,桂枝汤证的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两者皆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故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7,葛根汤与葛根加加半夏汤两者相同之处:都是风寒束表,内迫阳明为病。 所异者:前者是证见太阳病兼太阳经输不利的项背强几几,及风寒内迫大肠,传导太过,证见下利,后者是是内犯胃腑,胃气上逆,证见呕逆。“不下利,但呕者”即风寒邪气内犯于胃的病理机转,此时用葛根加半夏汤,以葛根汤发散风寒,加半夏和胃降逆。若胃与大肠具受其累则呕利具发,临床亦为常见,也可用葛根加半夏汤,8,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有何异同? 两者皆为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不同的是:桂枝加葛根汤证为表虚证兼经腧不利,故见“汗出恶风”;葛根汤证为伤寒表实证兼经腧不利,故见“无汗恶风”。汗出与否是两者的鉴别要点。 9,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 太阳中风主症:①发热一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②汗出一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而不守③恶风寒一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 病机:风邪束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太阳伤寒主症:①头痛、发热、恶 风一寒邪伤于肌表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一寒凝经脉,经气不利③无汗一寒性收引,卫气合而不开,汗孔闭塞④喘一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病机:寒邪外束,卫阳郁遏,营阳涩滞。治法:开腠发汗,固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伤寒、中风:太阳中风证有汗、脉浮弱,而太阳伤寒证为无汗、脉浮紧。中风证的病机为风寒袭表,营弱卫强(营卫不和),唯其汗出脉弱,为表虚证;伤寒证得基本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其无汗脉紧称之表实证。 10,痞证的成因与症候特点 脉浮而紧,脉浮主表,脉紧主寒,是太阳伤寒的脉象。太阳伤寒本应辛温发汗,使寒邪从汗解。若误用下法,则正气受挫,表邪趁机内犯,导致气机痞塞,则“紧反入里”而形成痞证。误下先虚其里,使脾胃之气受伤,而邪气由表入里,影响脾胃升降功能,使心下气机无力斡旋,而滞塞不通遂成痞证。 痞证的特点是,患者自觉心下堵闷不舒,然,按之却柔软无物,说明此属无形之邪气雍滞心下,故云“但气痞耳” 11,太阴病“宜服四逆辈“的原因及区别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病机:太阴脾脏虚寒,即中阳不足,脾胃虚弱,寒湿内盛,升降失常。主证:自利不渴,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治法:温中补虚止利,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剂:轻:理中汤、理中丸;重:理中汤加附子;极重:四逆汤太阴病总的病机为脾胃虚寒,故称”藏有寒“。治疗上张仲景提出,当温之的大法,即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文中说宜服四逆辈即四逆汤,理中汤一类的方剂。临证可视病情的的虚寒程度,单纯脾胃虚寒用理中汤(丸),重者由脾及肾,伴肾阳虚者宜四逆汤。 12,阴黄与阳黄 发黄有阴黄与阳黄之别。阳黄多由湿热内浴,熏蒸肝胆所致,其证黄色鲜明如橘子色,无汗或头汗出,身热心烦,口渴欲饮,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弦滑数。阴黄多由寒湿中阻或脾虚内生寒湿,以致寒湿内停,进而影响肝胆疏泄功能,所致,其证黄色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沉迟等。治疗上阳黄用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阴黄用温中散寒,除湿退黄,方用茵陈术附汤等。 13、何谓坏病?其治疗原则是什么?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使原发病出现反常变化,无六经病临床特征的病证。由于坏病证候复杂,变化多端,其证有寒热虚实之分,所以变证难以预料,所用何方,亦无成法可遵。因此《伤寒论》原文第十六条提出了“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这一原则的内涵就是辨证论治。 14、真武汤证的证候、病机及方药是什么?真武汤证症候是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其病机是少阴阳虚,水气泛滥。方药组成是: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15,大陷胸汤证与大柴胡汤证的鉴别证型:大陷胸汤证;大柴胡汤证病因病机:前者是外邪入里化热,热与水饮互结于胸胁;后者是

中国美术史作业

原始社会的陶器、彩陶艺术发展 彩陶艺术地域分布马家窑文化:以甘肃、青海地区为中心——黄河上游 仰韶文化:以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黄河中游大汶口文化:以鲁西南苏北一带为中心——黄河下游 产生:新石器时代早期 分类按功能分:饮食器饮煮器储藏器 按陶质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黑陶特点:黑如漆硬如瓷 明如镜薄如纸按装饰分: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器陶 陶器制作 1.筛选 2.水 1. 3.造 型 捏制法 模型 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 泥条盘制法 轮制法 4.阴干 5.烧制 堆烧 窑烧 陶 器 类 型 特 点 半坡型 器型:质朴 纹饰:鱼鹿人面纹(直线斜弧三角折线) 手法:分布在外观 庙底沟型 器型:外形优美 纹饰:呈带状以带为美装饰面积增大 手法:双关手法清晰地图底关系 马家窑型 器型:种类多、体积大 纹饰:傍水而居的特征 手法:有韵律感有主次之别带强烈的视觉效果半山型 造型:扩肩小低鼓腹罐 纹饰:很有张力 手法:红黑相间 马厂型 器型:简单率意草草而就 纹饰:圆点菱形网格组 手法:具有绘画性 1

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造 型 演 变 1.由不固定到固定 2.由不整齐到整齐 3.由不对称到对称 4.由在立体器表进行可触性的雕琢 5.在平面物体进行可饰性的绘画 6.由简单的样式到复杂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 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 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 的开端。陶器的发明,促进丰富了原始人的经济生活、物质生活。在人类发展 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彩陶是最成功的装饰艺术手法。彩陶、黑陶代表着中国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 美 术 史 成 就 和 地 位 奴隶社会青铜艺术发展 奴隶社会的青铜艺术 产生: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制品。青铜器用途: 工具 器皿 礼乐(礼器) 等级和特权的象征 祭祀礼仪之器 青 铜 器 分 类 功能上: 1.礼器 2.实用器具 3.装饰品和雕塑 具体用途 和种类: 炊食器:鼎、鬲等 饮食器:豆、盂等 水器:盘、鉴等 酒器:爵、尊、壶、彝等 工具:锛、铲、斧等 兵器:戈、戟、剑等 乐器:钟、鼓、铙等 2

食品物性学重点简答题

1.为什么番茄酱摇动后容易从瓶子里倒出来?番茄酱是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作用力 的不同,其粘度会下降。在摇动的过程中,相当于给番茄酱一个剪切作用力,结果粘度下降,就容易倒出来了。淀粉糊是一种胀流体。胀流体的性质是随着切应力的增大 粘度变大 也就是越搅越稠。从微观上来看,可以看成随着搅拌的进行,淀粉大分子会相互连接,生成三维的网状结构,导致液体粘度增大。 2.淀粉糊化过程中的粘度变化?( 颗粒代表支链淀粉,曲线代表直链淀粉)答:天然 淀粉是一种液晶态结构。在过量水中加热时,淀粉颗粒吸水膨胀,使处于亚稳定的直链淀粉析出进入水相,并由螺旋结构伸展成线形结构。由于线形结构占有较大的空间和具有不定的形状,增加了线形分子间的碰撞、摩擦和缠绕等机会,使淀粉溶液粘度增大。当对淀粉溶液进一步加热与搅拌后,大量的水分子进入支链淀粉的微晶区,断开微晶区内的氢键,导致微晶区域“融化”支链淀粉破碎并进入水相,黏度由最大开始下降,这个过程是淀粉糊化过程,其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上图。 3.为什么陈酒的口感好? 答:陈酿的酒在杯中显得“粘”酒精挥发也慢一些,这可 以认为酒在长期存放中,水分子与乙醇分子形成了疏水性的水合结构。因此,陈放的酒口感也比较温和,没有即时调制的酒那么“辣” 4.胀塑性流体流动的机理 答:胀塑性流体,其胶体粒子一般处于致密充填状态,分散介质——水充满在致密排列的粒子间隙。缓馒流动时,由于水的滑动和流动作用,胶体糊表现出的黏性阻力较小。用力搅动,致密排列的粒子就会一下子被搅乱,成为多孔隙的疏松排列构造。原来的水分再也不能填满粒子之间的间隙、粒子与粒子没有了水层的滑动作用,因而黏性阻力就会骤然增加。 5.解释黏弹性体的特点威森伯格效果及其形成原因: 答;将黏弹性液体放入圆桶形容器中,垂直于液面插入玻璃棒,当急速转动玻璃棒或容器时,可观察到液体会缠绕玻璃棒而上,在棒周围形成隆起于液面的冢状液柱。 原因:由于液体具有的弹性,使得棒在旋转时,缠绕在棒上的液体将周围的液体不断拉向中心。而内部的液体则把拉向中心的液体向上顶,形成了沿棒而上的现象。 6.许多含水量较高的食品放在冰箱里被冻结以后其品质会下降解释其原因?答:发 生了冻结膨胀压 由于冻结过程是从食品表面逐渐向中心发展的 即表面水分首先冻结 而当内部的水分因冻结而膨胀时就会受到外表面层的阻挡 于是产生很高的内压。此压力可使外层破裂或食品内部龟裂 或使细胞破坏 细胞质流出 食品品质下降。 7.牛奶为什么是白色的?牛奶的颜色是由牛奶中所含的成分决定的,牛奶最基本的 颜色是乳白色,乳白色是牛奶所含脂肪球及蛋白质微粒对光不规则反射的结果。牛奶的内部有乳脂球 直径只有几微米,它们的光散射非常强,这让牛奶看起来是白色,但是,脱脂牛奶中几乎不含脂肪,但它依然是白色,其原因就是除了乳脂球,还有一些酪蛋白微粒,它们是蛋白质的结构,直径大概只有200纳米,也能散射光使牛奶呈白色,但不如全脂牛奶白。而淡黄色的牛奶是其中含有呈淡黄颜色或黄色的核黄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物质。 散粒体排料时经常出现结拱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防止这一现象发生?结拱原因:物料间及物料与器壁间的摩擦、粘聚、粘附作用。消除结拱措施:a加大排料口尺寸b 改变排料口位置c减小料斗锥顶角d使料斗光滑e减小料斗摩擦力f料斗设计为非对称形状g加装锥体结构h减小排料口承重压力j加装排料装 8.散粒体产生自动分级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散粒体具有液体的性质,对分散在 散粒体中的颗粒有浮力作用,促使相对密度小的颗粒上浮。(2)散粒体在受扰时较松散,使小颗粒能往下运动以填补空隙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散粒体中所受阻力较小,容易向下运动,而粗糙颗粒或片状粒受阻大而留于上层。 9.如何正确对食品的质地进行分析?对食品质地的评价方法有感官评价法和仪器评 价法和质地多面剖析法。感官评价法:即用科学的方法对质地感官术语进行分类、定义使之成为可以交流的客观信息。质地多面剖析法:即感官感知与其力学性质、几何特性结合起来进行定义。使得质地的感官信息可以用客观的方法相互沟通和传递。仪器分析法:采用质构仪对食品质地进行测定、分析处理。在实际的测试中需要根据样品确定测试条件从质地测试曲线中得出质构特性参数。。包括感官指标分析 例如色香味形 净含量、规格 理化指标分析 例如水分、脂肪、蛋白质、总糖等等 食品种类不同 分析项目不同 微生物指标分析 例如菌落总数、大肠菌数、霉菌、致病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等 还是食品种类不同指标不同 营养成分分析 除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灰分、食品添加剂等等 另外 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也在分析范围内。 10.简述分散体系的组成及特点?所谓分散体系是指数微米以下,数纳米以上的微粒子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浮游悬浊,即分散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 分散的微粒称为分散相,而连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称为分散介质。特点 ①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和分散相都以各自独立的状态存在。所以分散体系是一个非平衡状态。②每个分散介质和分散相之间都存在着接触面,整个分散体系的两相接触面面积很大,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11.食品质构有何特点?(1)质构是由食品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决的物理性质 (2)质构属于机械的和流变学的物理性质 (3)质构不是单一性质 而是属于多因素决定的复合性质 (4)质构主要由食品与口腔、手等人体部位的接触而感觉的 (5)质构与气味、风味等性质无关(6)质构的客观测定结果用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来表示。12.对剪切稀化现象的解释?固形物在液体中悬浮或者在低速流体中流动时往往会发生絮凝和缠绕,增加固形物与流体之间的阻力,表现为高黏度性质。当流速增加,速度梯度增大 剪切力随之增大时,缠绕在一起的固形物或者聚集在一起的固形物会发生解体或者变形 从而降低流动阻力,表现出剪切稀化现象。假塑性流体实例:酱油、菜汤、番茄汁、浓糖水、淀粉糊、苹果酱. 胀塑性流动 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 表观黏度逐渐增大也称为剪切增稠流动。比较典型的为生淀粉糊13.对剪切增稠现象的解释?具有剪切增稠现象的液体的胶体粒子一般处于致密充 填状态是糊状液体。作为分散介质的水,充满在致密排列的粒子间隙中。当施加应力较小,缓慢流动时,由于水的滑动与流动作用,胶体糊表现出较小的黏性阻力。当用力搅动,致密排列的粒子就会一下子被搅乱,成为多孔隙的疏松排列的构造。这时由于原来的水分再也不能填满粒子之间的间隙,粒子与粒子无水层的滑润作用,黏性阻力会骤然增加,甚至失去流动性质。 14.影响液态食品粘度的因素有哪些?各有怎样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液体的粘度是温度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 温度每上升1℃ 粘度减小5% l0%。(2)分散相的影响:分散相的影响因素有分散相的浓度、粘度及形状。(3)分散介质的影响:对乳浊液粘度影响最大的是分散介质本身的粘度。与分散介质本身粘度有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其本身的流变性质化学组成、极性、pH以及电解质浓度等。(4)乳化剂的影响:乳化剂对乳浊液粘度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化学成分 它影响到粒子间的位能 ②乳化剂浓度及其对分散粒子分散程度 溶解度)的影响。它还影响到乳浊液的状态 ③粒子吸附乳化剂形成的膜厚及其对粒子流变性质、粒子间流动的影响 ⑤稳定剂的影响 15.食品质构的感官检验与仪器测定有何区别与联系?仪器测定的特点是结果再现性好 具于易操作、误差小等优点。而感官检验结果的个体差异大、再现性差等缺点。此外,仪器测定的物性参数有时与感官给出的特性不同 16.散料体产生自动分级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自动分级的原因主要有:①散粒体具有液体的性质,对分散在散粒体中的颗粒有浮力作用,促使相对密度小的颗粒上浮②散粒体在受扰时较松散,使小颗粒能往下运动以填补空隙,③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散粒体中所受阻力较小,容易向下运动,而粗糙颗粒或片状粒受阻大而留于上层。 17.许多含水量较高的食品放在冰箱里被冻结以后其品质会下降解释其原因?对于 含水分多的食品材料被冻结时体积将会膨胀。由于冻结过程是从表面逐渐向中心发展的 即表面水分首先冻结而当内部的水分因冻结而膨胀时就会受到外表面层的阻挡 于是产生很高的内压(被称为冻结膨胀压) 此压力可使外层破裂或食品内部龟裂 或使细胞破坏 细胞质流出 食品品质下降。 18.食品的结构形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食品形态结构在微观上按分子的聚集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1 晶态 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