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轨距加宽

曲线轨距加宽
曲线轨距加宽

第四节曲线轨距加宽2010-08-02 14:52:46关键字:曲线轨距加宽

五、轨底坡

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是1/20的斜坡,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应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应形成一个横向坡度,称之为轨底坡。 钢轨设置轨底坡,可使其轮轨接触集中于轨顶中部,提高钢轨的横向稳定能力,减轻轨头不均匀磨耗。分析研究指出,轨头中部塑性变形底积累比之两侧较为缓慢,故而设置轨底坡也有利于减小轨头塑性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我国铁路在1965年以前,轨底坡设定为1/20。但在机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下,轨道发生弹性挤开,轨枕产生挠曲和弹性压缩,加上垫板与轨枕不密贴,道钉的扣压力不足等原因,实际轨底坡与原设计轨底坡有较大的出入。另外车轮踏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耗后原来1/20的斜面也接近1/40的坡度。所以1965年以后,我国铁路的轨底坡统一改为1/40。

曲线地段的外轨设有超高,轨枕处于倾斜状态。当其倾斜到一定程度时,内轨钢轨中心线将偏离垂直线而外傾,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有可能推翻钢轨。因此,在曲线地段应视其外轨超高值而加大内轨的轨底坡。调整的范围见表2-3。

应当说明,以上所述轨底坡的大小是钢轨在不受列车荷载作用情况下的理论值。在复杂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和塑性变形,静态条件下设置的1/40轨底坡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不一定保持1/40。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由车轮碾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看。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不足;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线路养护工作中,可根据光带位置调整轨底坡的大小。

表2-3 内股钢轨轨底楔型或枕木砍削倾斜度

外缘超高(mm) 轨枕面最大倾斜铁垫板或承轨槽面倾斜度

0 1/20 1/40

0~75 1:20 1:20 0 1:40

80~125 1:12 1:12 1:30 1:17

概述

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仍然存在保持其原有形式方向的惯性,只是受到外轨的引导作用方才沿着曲线轨道行驶。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以减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加宽轨距,系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桂剧的距离不变。曲线轨道的加宽值与机车车辆转向架在曲线上的几何位置有关。

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由于轮轨游间的存在,机车车辆的车架或转向架通过曲线轨道时,可以占有不同的几何位置,即可以有不同的内接形式。随着轨距大小的不同,机车车辆在曲线上可呈现以下四种内接形式:

1. 斜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最后位车轮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a)所示。

2. 自由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其它各轮轮缘无接触地在轨道上自由行驶,如图2-7(b)所示。

3. 楔形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最前位和最后位外侧车轮轮缘同时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中间车轮的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c)所示。

图2-7 机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

4. 正常强制内接。为避免机车车辆以楔形内接形式通过曲线,对楔形内接所需轨距增加,此时转向架在曲线上所处的位置称为正常强制内接。

二、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已如上述,机车车辆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随着轮轨游间大小而定。根据运营经验以自由内接最为有利,但机车车辆的固定轴距长短不一,不能全部满足自由内接通过。为此,确定轨距加宽必须满足如下原则:

1. 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

2. 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

3. 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

三、根据车辆条件确定轨距加宽

我国绝大部分的车辆转向架是两轴转向架。当两轴转向架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时,前轴外轮轮缘与外轨的作用边接触,后轴占据曲线垂直半径的位置。则自由内接形式所需最小轨距为: (2-2)

式中 Sf--自由内接所需轨距;

qmax--最大轮对宽;

f0--外矢距,其值为

其中L--转向架固定轴距,

R--曲线半径。

以S0表示直线轨距,则曲线轨距加宽值e应为:

现以我国目前主型客车"202"型转向架为例计算如下:

设R=350m,L=2.4m,qmax=1424m

则mm

由以上计算可见,曲线半径为350m及以上的曲线,轨距不需加宽。

四、根据机车条件检算轨距加宽

在行驶的列车中,机车数量比车辆少得多,应次允许机车按较自由内接所需轨距为小的"正常强制内接"通过曲线。

假设一个车轴没有横动量的四轴机车车架,在轨道中处于楔形内接形态。

车架处于楔形内接时的轨距应为:

(2-3)

式中qmax--最大轮对宽度;

f0--前后两端车轴的外轮在外轨处所形成的矢距,其值为:

其中

L1--第一轴至第二轴距离,

L2--第二轴至第三轴距离,

L3--第三轴至第四轴距离;

fi--中间两个车轴的内轮在内轨处形成的矢距,其值为:

其中 Li1--第二轴至与车架纵轴垂直的曲线半径之间的距离,可由下式计算:

当机车处于正常强制内接时,正常强制内接轨距S'w等于

(2-4)

式中δmin --直线轨道的最小游间。

五、曲线轨道的最大允许轨距

曲线轨道的最大轨距,应切实保障行车安全,不使其掉道。在最不利情况下,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股钢轨时,另一个撤论踏面与钢轨的接触点即为车轮踏面的变坡点。 (2-5)

式中 dmin--车辆车轮最小轮缘厚度,其值为22mm;

Tmin--车轮最小轮背内侧距离;

εr--车辆车轴弯曲时轮背内侧距离缩小量,用2mm;

a --轮背至轮踏面斜度为1:20与1:10变坡点的距离,用100mm;

r --钢轨顶面圆角宽度,用12mm;

εs--钢轨弹性挤开量,用2mm。

将上述采用的数值代入得: mm

因轨距的容许偏差不得超过6mm,所以曲线轨道最大容许轨距应为1450mm,即最大允许加宽15mm。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新建、改建及线路大修或成段更换轨枕地段,按表2-4规定的标准进行曲线轨距加宽。未按该标准调整前的线路可维持原标准。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率一般不得大于1‰,特殊条件下,不得大于2‰。

表2-4 曲线轨距加宽

曲线半径(m) 加宽值(mm) 轨距(mm)

R≥350 0 1435

350>R≥300 5 1440

R<300 15 1450

一、外轨超高的作用及其设置方法

机车车辆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惯性离心力作用,将机车车辆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股钢轨的压力,使旅客产生不适,货物位移等。因此需要把曲线外轨适当抬高,使机车车辆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惯性离心力,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在设置外轨超高时,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方法。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标高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外轨分别降低和抬高超高值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的方法。前者使用较普遍,后者仅在建筑限界受到限制时才采用。

二、外轨超高的计算

当抬高外轨使车体倾斜时,轨道对车辆的反力和车体重力的合力形成向心力,如图2-8所示。为简便计算,将车体视为一个平面。

图中:P--车体的重力;

Q--轨道反力;

图2-8 曲线外轨超高计算图

Fn--向心力;

S1--两轨头中心线距离;

h--所需的外轨超高度。

由图可见:

由于超高很小,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可取CB≈AB=S1

(2-6)

而车体作曲线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为: (2-7)

式中 g--重力加速度;

v--行车速度;单位取为m/s时用v,取为km/h时用V; R--曲线半径。

为使外轨超高度与行车速度相适应,保证内外两股钢轨受力相等,由式(2-6)、(2-7)得

(2-8) 取S1=1500mm,g=9.8m/s2,代入上式并变换量纲单位得:

(2-9)

实际上,通过曲线的各次列车,其速度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式(2-9)中的列车速度V应当采用各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p ,即

(2-10)

超高设置是否合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均速度V选用是否恰当。平均速度Vp 的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1. 全面考虑每一次列车的速度和重力来计算Vp

由式(2-9)可见,对任一确定的曲线,其外轨超高和两股头中心线距离是确定不变的。但通过的每一次列车的重量和速度是不同的。因而列车作曲线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及向心力也是不同的。为了反映不同行驶速度和不同牵引重量的列车对于外轨超高值的不同要求,均衡内外轨的垂直磨耗,平均速度Vp 应取每昼夜通过该曲线列车牵引重量的加权平均速度。 (2-11)式中N--每昼夜通过的相同速度和牵引重量的列车次数;

Gz--列车总重。

式(2-11)中列车重量Gz 对Vp 影响较大,由此计算所得的平均速度适用于客货混运线路,因此我国《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在确定曲线外轨超高时,平均速度按式(2-11)计算。

还应指出:超高公式(2-10)是将车辆视为一个平面而导出的,与实际列车受力状况存在差异。在现场使用时,按计算值设置超高以后,还应视轨道稳定以及钢轨磨耗等状况适当调整。

2.在新线路设计与施工时,采用的平均速度Vp 由下式确定

(2-12) 代入式(2-10)中,得(2-13)

式中Vmax --预计该地段最大行车速度,以km/h计。

经过运营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实际运营状态予以调整。

三、外轨未被平衡的超高

当列车以任意速度通过曲线时,离心力J为(2-14)

当v=vp 时,这时J刚好与设置超高h后所提供的向心力Fn 相等。此时两股钢轨承受相同荷载,旅客也没有不舒适感觉。

当v

当v>vp 时,离心力J小于设置超高后的所提供的向心力Fn ,说明超高过大(此差值

称为过超高)。从而导致内轨承受偏载和旅客不适。

欠超高和过超高统称为未被平衡的超高。未被平衡的超高使内外轨产生偏载,引起内外轨不均匀磨耗,并影响旅客的舒适度。此外,过大的未被平衡超高度还可能导致列车倾覆,因此必须对未被平衡的超高加以限制。

对实设曲线来说,超高h是定值。当列车以vmax(或vmin)通过时,将产生最大的欠超高hQmax(或hGmax )为

(2-15) 式中,右边的符号表示欠超高。同理可得最大的过超高。

(2-16)

式中 hQmax(hGmax )--最大欠(过)超高;

amax--最大离心加速度;

amin--最小离心加速度;

ap--以平均速度通过曲线时的平均离心加速度;

△amax(amax)、△a'max(a'max)-- 最大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和相信加速度。

根据我国铁路实践经验,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的容许值[a]为0.4~0.5,困难情况下为0.6 。我国《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未被平衡欠超高,一般应不大于75mm,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90mm;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得大于50mm。

四、外轨最大超高的允许值

低速列车行驶于超高很大的曲线轨道时,存在倾覆的危险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必须限制外轨超高的最大值。以下叙述该值的确定方法。

设曲线外轨最大超高度为hmax ,与之相适应的行车速度为v,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为J,车辆的重力为G,J与G 的合力为R,它通过轨道中心点O。当某一车辆以v1

令 (2-17)

当n =1,即e=0.5S1 时,指向内轨断面中心线,属于临界状态;

当n <1,即e>0.5S1 时,车辆丧失稳定而倾覆。

当n >1 时,车辆处于稳定状态。n值愈大,稳定型愈好。

由以上分析可知,e值与未被平衡超高△h存在一定的关系,可得过超高三角形△BAA' 与另一三角形△COO1 有以下近似关系:

设车辆重心到轨面的高度为H,则上式可变换为 (2-18)式中e--合力偏心距;

H--车体重心至轨顶面高,货车为2220mm,客车为2057.5mm;

△h--未被平衡超高度;

S1--两轨头中心线距离。

代入(2-17)式,得 (2-19)

根据我国铁路运营经验,为保证行车安全,n值不应小于3。最大外轨超高度应达到这一指标的要求。我国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最大超高度为150mm,若以最不理情况(曲线上停车,即速度v =0)来教核其稳定系数n,并考虑4mm的水平误差在内,即过超高△h =154mm,可计算得到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单线铁路上,上下行列车速度相差悬殊的地段,如设置过大的超高,将使低速列车对内轨产生很大的偏压并降低稳定系数。从工程经验出发,规定其最大超高度为125mm。

五、曲线轨道上的超高限速

任何一条曲线轨道,均按一定的平均速度设置超高。在既定的超高条件下,通过该曲线的列车最高速度必定受到未被平衡的容许超高度[△h]的限制,其最高行车速度应为:(2-20)

式中h--按平均速度设置的超高度,以mm计;

hQY--未被平衡的容许欠超高,以mm计;

R--曲线半径,以m计。

同理,通过该曲线的最低行车速度Vmin 应为:(2-21)

式中hGY为未被平衡的容许过超高,其余符号同前。

当曲线半径较小时,按最大超高度150mm计算,曲线上的超高限速与曲线半径的关系如下:

hqy=75mm时,

hQY=90mm时,

一般情况下,曲线上的超高限速按下式计算:(2-22)

当最大超高度为125mm时,未被平衡超高度△h按特殊情况采用90mm,最大行车速度为:

采用未被平衡超高度的容许值,来限制曲线最高行车速度,时保证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

铁路轨道曲线整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渭南临渭区油库内部铁路 铁路轨道曲线整 专业: ********** 班级: *********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起止日期: 2013.5.2-2013.6.7

目录 第一章 (3) 绪论 (3) 第二章铁路轨道曲线调查概况 (5) 第三章铁路轨道曲线调查内容 (6) 第一节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6) 第二节确定调查要点 (6) 一、轨道钢轨的伤损与状态检测 (6) 二、轨道水平的调查 (7) 三、轨道高低的调查 (7) 四、曲线要点的调查 (8) 第四章铁路轨道曲线病害分析 (9) 第一节铁路轨道曲线病害进行分析 (9) 第二节铁路轨道曲线爬行病害原因进行分析 (11) 一、轨道爬行病害原因分析 (11) 二、铁路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12) 第五章铁路轨道曲整正方案研究与实践 (16) 第一节铁路轨道曲线整正方案研究 (16) 一、曲线轨距加宽 (16) 二、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16) 三、根据车辆条件确定轨距加宽 (17) 四、根据机车条件检算轨距加宽 (17) 五、外轨超高的作用及其设置方法 (19) 第二节、铁路轨道曲线整正方案实践(曲线绳正法拨道) (20) 一、曲线绳正法概述 (20) 二、曲线整正的基本原理 (21) 三、曲线整正的测量: (23) 四、曲线计划正矢的计算 (24) 五.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28) 六.确定曲线主要装点位置 (28) 第三节、曲线整正计算 (29) 一、计算曲线中央点的位置 (29) 二、确定设置缓和曲线前圆曲线长度 (29) 三、确定缓和曲线长度 (30) 四、计算主要桩点位置 (30) 五、确定各点的计划正矢 (30) 六、检查计划正矢是否满足曲线整正前后两端的直线方向不变的要求 (32) 七、计算拨量 (32) 八、拨量修正 (35) 第六章、曲线整正方案实践操作: (40) 第一节、曲线整正结果计算: (40) 第二节、轨道曲线整正实践方案结论 (41) 第七章毕业设计总结 (44)

铁路 轨道 习题 答案 题库

铁路轨道 一、填空题 1.铁路轨道由钢轨 、 轨枕 、 道床 、 联结零件 、 道岔 、 防爬设备 等主要部件组成。 2.我国铁路轨道按照 运营 条件划分为特重型 、 重型 、 次重型 、 中型 、 轻型 五种类型。 3.我国铁路使用的主要钢轨类型是75 , 60 , 50 , 43 kg/m 等类型。 8.曲线轨道的道床厚度指 内轨中轴线下轨枕底面至路基顶面 的距离。 10.一般情况下我国铁路轨道坡采用的标准是 1/40 11.钢轨的寿命决定于 钢轨磨耗 和 疲劳伤损 。 13.轨底坡用1:n 表示,它反映了放置钢轨时倾斜的程度,n 越大,则倾斜越小 。 21.铁路轨道曲线轨距加宽的设置方法是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的距离不变。 22.轨底坡是指 钢轨底边相对轨枕顶面 的倾斜度。 28.我国铁路强度检算办法中引入 速度系数 、 偏载系数 和 横向水平力系数 三个系数以进行轨道动力响应的准静态计算。 31.采用连续弹性支承梁理论进行轨道竖向受力的静力计算时,采用 钢轨基础弹性模量 系数考虑扣件、轨枕、道床和路基的弹性。 33.道床顶面应力检算中引入系 数m ,m 的含义是 不均匀系数 。 36.无缝线路的纵向位移阻力包括 接头阻力、扣件阻力、道床纵向阻力 39.无缝线路固定区应力与钢轨长度的关系是 无关 。 40.某无缝线路长轨端伸缩量为?,则距轨端半个伸缩区长度处的伸缩量为 4? 。 41.根据多年观测,最高轨温要比当地的最高气温高 20 ℃。 42.小桥上无缝线路结构设计中应考虑 伸缩力 , 挠曲力 和 断轨力 等附加力的作用。 44.道岔的有害空间指 从辙叉咽喉至实际叉心 的距离。 46.确定查照间隔,目的是保证 具有最大宽度的轮对通过辙叉时,一侧轮缘受护轨的引导,而另一侧轮缘不冲击叉心或滚入另一线 和具有最小宽度的轮对通过时不被卡住 。 五、简答题 1.分别简述直线和曲线轨道形位有哪些? 2. 预留轨缝的原则是什么? 3. 提高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4. 铁路工务日常养护中如何测量曲线的方向?评价曲线圆顺性采用哪些指标? 5. 如何设置曲线轨距加宽及外轨超高度? 6. 轨距加宽的计算原则和检算原则是什么?

曲线轨距加宽

第四节曲线轨距加宽2010-08-02 14:52:46关键字:曲线轨距加宽 五、轨底坡 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是1/20的斜坡,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应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应形成一个横向坡度,称之为轨底坡。 钢轨设置轨底坡,可使其轮轨接触集中于轨顶中部,提高钢轨的横向稳定能力,减轻轨头不均匀磨耗。分析研究指出,轨头中部塑性变形底积累比之两侧较为缓慢,故而设置轨底坡也有利于减小轨头塑性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我国铁路在1965年以前,轨底坡设定为1/20。但在机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下,轨道发生弹性挤开,轨枕产生挠曲和弹性压缩,加上垫板与轨枕不密贴,道钉的扣压力不足等原因,实际轨底坡与原设计轨底坡有较大的出入。另外车轮踏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耗后原来1/20的斜面也接近1/40的坡度。所以1965年以后,我国铁路的轨底坡统一改为1/40。 曲线地段的外轨设有超高,轨枕处于倾斜状态。当其倾斜到一定程度时,内轨钢轨中心线将偏离垂直线而外傾,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有可能推翻钢轨。因此,在曲线地段应视其外轨超高值而加大内轨的轨底坡。调整的范围见表2-3。 应当说明,以上所述轨底坡的大小是钢轨在不受列车荷载作用情况下的理论值。在复杂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和塑性变形,静态条件下设置的1/40轨底坡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不一定保持1/40。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由车轮碾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看。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不足;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线路养护工作中,可根据光带位置调整轨底坡的大小。 表2-3 内股钢轨轨底楔型或枕木砍削倾斜度 外缘超高(mm) 轨枕面最大倾斜铁垫板或承轨槽面倾斜度 0 1/20 1/40 0~75 1:20 1:20 0 1:40 80~125 1:12 1:12 1:30 1:17 概述 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仍然存在保持其原有形式方向的惯性,只是受到外轨的引导作用方才沿着曲线轨道行驶。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以减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加宽轨距,系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桂剧的距离不变。曲线轨道的加宽值与机车车辆转向架在曲线上的几何位置有关。 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由于轮轨游间的存在,机车车辆的车架或转向架通过曲线轨道时,可以占有不同的几何位置,即可以有不同的内接形式。随着轨距大小的不同,机车车辆在曲线上可呈现以下四种内接形式: 1. 斜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最后位车轮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a)所示。 2. 自由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其它各轮轮缘无接触地在轨道上自由行驶,如图2-7(b)所示。 3. 楔形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最前位和最后位外侧车轮轮缘同时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中间车轮的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c)所示。 图2-7 机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

铁路弯道中的力学知识

铁路弯道中的力学知识 在修筑铁路时,常常因地理环境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的影响,在线路中设置铁路弯道,但弯道设置中,需要应用力学知识对弯道的几何参数进行分析,如果设计不当,会对形车安全产生影响,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车辆通过弯道时车辆自身的离心力 机车车辆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惯性离心力作用,将机车车辆推向外股钢轨,加大了外轨钢轨的压力,使旅客产生不适,货物移位等。 列车以速度v沿半径R的圆曲线运行时,产生离心力F: F=mv2/R=Gv2/gR (公式1)式中G—车辆重力(KN); v—行车速度(m/s); R—曲线半径(m); g—重力加速度,g=9.8m/s2; 由公式1可知,列车通过曲线时,离心力的大小由三大因素影响: ①车辆自重;②车辆行车速度;③铁路曲线半径。 二、对曲线行驶中的离心力应对措施 1、铁路曲线半径 为了保证列车的行驶安全,在铁路的设计和建造时,国家《修规》对不同速度等级的铁路规定了车辆可以安全通过的圆曲线的最小半径,高速铁路和平原地区干线铁路一般比较平直,用较大的曲线半径;山区铁路、工厂支线、车辆段道岔的咽喉区、编组站、城市地铁等受地形的制约较大的地段,只能使用较小的曲线半径,列车必须限速通过。

2、曲线超高与限速结合 为了平衡列车曲线行驶中所产生的离心力,需要把曲线外轨适当抬高,使机车车辆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离心惯性力,达到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匀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在设置外轨超高时,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方法。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标高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外轨分别各降低和抬高超高值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的方法。 曲线超高的大小由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由于离心力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大小成反比,因此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则离心力越大,所需设置的超高就越大。在曲线半径R(m)和行车速度υ(km/h)都为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列车横向受力平衡条件,可推导出铁路曲线超高h(mm)的计算公式为: h=11.8v2/R (公式2)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平曲线加宽类别分为: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而用超高加宽缓和段代替及平曲线半径R≤250M时两种情形。 程序说明:能计算双圆复曲线ZY点与YZ点的加宽值,单圆曲线是双圆复曲线在R1=R2时的特例,”r”的输入:FUNCTION—5--2 程序名:YQXJK(圆曲线加宽) Deg:Fix 3:FreqOff←┚ “NEW(0),OLD(≠0)DATA=”?→O←┚ O≠0=》Goto 0:ClrStat←┚ “ZY K=”?Z:”YZ K=”?Y←┚ “R1=”?U:”R2=”?V←┚ “L=”?L←┚ “W=”?W:”+W=”?B←┚ 100→DimZ←┚ U-0.5W-B→Z[1]:U-0.5W→Z[2] ←┚ 厂(Z[2]2+L2-Z[1]2)→Z[3] ←┚ tan-1((Z[2]Z[3]-Z[1]L)÷(Z[1]Z[2]+Z[3]L))→Z[4] ←┚πZ[4]U÷180→Z[5] ←┚

V-0.5W-B→Z[11]:V-0.5W→Z[12] ←┚ 厂(Z[12]2+L2-Z[11]2)→Z[13] ←┚ tan-1((Z[12]Z[13]-Z[11]L)÷(Z[11]Z[12]+Z[13]L))→Z[14] ←┚ πZ[14]V÷180→Z[15] ←┚ Z-L→List X[1] ←┚ Z→List X[2]:Ltan(Z[4])→List Y[2] ←┚ Z+Z[5]→List X[3]:B→List Y[3] ←┚ Y-Z[15]→List X[4]:B→List Y[4] ←┚ Y→List X[5]:Ltan(Z[14])→List Y[5] ←┚ Y+L→List X[6] ←┚ “CAN SHU YES(1),NO(≠1)=”?C←┚ C≠1=>Goto 0←┚ “t1(DMS)=”:Z[4]▲DMS⊿ “t2(DMS)=”:Z[14]▲DMS⊿ “LJ1=”:Z[5]⊿ “LJ2=”:Z[15]⊿ “ZY+JIA KUAN=”:List Y[2]⊿ “YZ+JIA KUAN=”:List Y[5]⊿ Lbi 0:6→K←┚ Do:”+K,<0=>END=”?→F←┚ FBreak←┚

曲线轨距加宽

第四节曲线轨距加宽关键字:曲线轨距加宽 五、轨底坡 1/20的斜坡,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应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应形成一个横向坡度,称之为轨底坡。 头不均匀磨耗。分析研究指出,轨头中部塑性变形底积累比之两侧较为缓慢,故而设置轨底坡也有利于减小轨头塑性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1965年以前,轨底坡设定为1/20。但在机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下,轨道发生弹性挤开,轨枕产生挠曲和弹性压缩,加上垫板与轨枕不密贴,道钉的扣压力不足等原因,实际轨底坡与原设计轨底坡有较大的出入。另外车轮踏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耗后原来1/20的斜面也接近1/40的坡度。所以1965年以后,我国铁路的轨底坡统一改为1/40。 轨钢轨中心线将偏离垂直线而外傾,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有可能推翻钢轨。因此,在曲线地段应视其外轨超高值而加大内轨的轨底坡。调整的范围见表2-3。 作用情况下的理论值。在复杂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和塑性变形,静态条件下设置的1/40轨底坡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不一定保持1/40。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由车轮碾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看。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不足;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线路养护工作中,可根据光带位置调整轨底坡的大小。 表2-3 内股钢轨轨底楔型或枕木砍削倾斜度 外缘超高(mm) 轨枕面最大倾斜铁垫板或承轨槽面倾斜度 0 1/20 1/40 0~75 1:20 1:20 0 1:40 80~125 1:12 1:12 1:30 1:17 概述 作用方才沿着曲线轨道行驶。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以减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加宽轨距,系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桂剧的距离不变。曲线轨道的加宽值与机车车辆转向架在曲线上的几何位置有关。 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位置,即可以有不同的内接形式。随着轨距大小的不同,机车车辆在曲线上可呈现以下四种内接形式: 1. 斜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最后位车轮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a)所示。 2. 自由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其它各轮轮缘无接触地在轨道上自由行驶,如图2-7(b)所示。 3. 楔形内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最前位和最后位外侧车轮轮缘同时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内侧中间车轮的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2-7(c)所示。 2-7 机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

900mm轨距摘轨铁路技术标准

目录 1总则 ......................................... - 2 - 1.2为统一隧道工程有轨运输900mm轨距轨道设计、施工、维护工作的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 2 - 1.3列车最高行车速度限制为25km/h。........... - 2 -2线路平面 ..................................... - 2 - 2.2圆曲线................................... - 2 - 2.2.1外轨超高............................... - 2 - 2.2.2最小曲线半径选择....................... - 3 - 2.2.3安全净距、人行道宽度................... - 4 - 2.2.4曲线加宽............................... - 5 - 2.2.5曲线轨距加宽........................... - 7 - 2.3缓和曲线................................. - 7 - 2.4夹直线................................... - 8 -3纵断面 ....................................... - 9 - 3.1限制坡度.................................. - 9 - 3.2竖曲线半径............................... - 9 - 3.3道岔对变坡点的要求....................... - 9 -4限界标准 ..................................... - 9 -

煤矿窄轨曲线轨道的加宽和抬高的分析与计算

煤矿窄轨曲线轨道加宽和抬高的分析与计算 (临县华烨能源有限公司白海平) 摘要:煤矿窄轨铁路运输是矿井辅助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承载矿井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矸石以及人员的运输。随着综采及综掘设备的发展,设备重量的增加,要求煤矿窄轨铁路钢轨上运行的车辆吨位越来越大,钢轨的承载力就自然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曲线轨道的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曲线轨道运输中带来的一些危害,阐述了曲线轨道铺设的技术要点,给出计算方法。 关键词:曲线轨道抬高加宽 前言:煤矿窄轨铁路运输是矿井辅助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矸石以及人员的运输,运输巷都是呈圆曲线状,由于曲线轨道是轨道线路上的薄弱环节,铺设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要求严格,因此铺设曲线轨道与直线轨道有所不同,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运输生产能力和运输安全。 一、曲线轨道外轨抬高技术1、曲线半径 车辆在曲线上运行会产生离心力,增加了运行阻力,严重时会导致翻车事故,因此曲线轨道半径不宜太小,通常要根据通过车辆的运行速度确定。当运行速度≤1.5m/s 时,最小曲线半径应小于通过车辆车轮轴距的7倍;当运行速度>1.5m/s 时,最小曲线半径应大于通过车辆车轮轴距的7倍; 2、外轨抬高计算公式 当车辆经过弯道时,如果两根轨道仍在一个平面上,由于离心力作用,使车轮轮缘向外轨挤压,既增加了行车阻力,又不断使钢轨与轮缘的磨损加重,严重时可能造成脱轨。为此,在弯道处要将外轨抬高一个Δh 值,使车辆重力G=mg 和离心力的合力垂直于外轨抬高后两个轨面的连线的平面,(如下图1所示), 从而使车辆运行保持平稳。 图1 如图得计算公式: 2 c o s g S V h g R β?=

铁路轨道基本知识题

铁路轨道 一、名词解释 1. 三角坑:在一段不太长的距离里,首先是左股钢轨比右股钢轨高,接着是右轨比左轨高,所形成的水平不平 顺。 2.固定轴距:同一车架或转向架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最后位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3.钢轨基础弹性系数:要使钢轨均匀下沉单位长度所必须施力于钢轨单位长度上的力。 4.道床系数:要使道床顶面产生单位下沉必须在道床顶面施加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5.轨道爬行:由于钢轨相对于轨枕、轨排相对于道床的阻力不足而发生的轨道纵向位 移叫轨道爬行。 6.轨底坡:钢轨底边相对轨枕顶面的倾斜度。 7.胀轨跑道:在温度力不太大时,随着温度力的增大,轨道首先在薄弱地段发生变形随着温度力的增大,变形 也增大;当温度力达到临界值时,此时稍有外界干扰或温度稍有升高,轨道发生很大变形而导致轨道破坏,这一过程称为胀轨跑道 8.道岔号码:辙叉角的余切。 9.道床厚度:直线轨道或曲线轨道内轨中轴枕底下道床处于压实状态时的厚度。 10.查照间隔:护轨作用边至心轨作用边的距离叫查照间隔D1(1391~1394mm);护轨作用边至翼归轨作用边的距离叫查照间隔D2(1346~1348mm)。 11.欠超高:当实际行车速度大于平均速度时,要完全克服掉离心力,在实设超高的基础上还欠缺的那部分超高,叫欠超高。 12.过超高:平均速度对应的超高与实际运营的最低速度所对应的超高差。 13.轨距:轨距是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14.锁定轨温:无缝线路钢轨被完全锁定时的轨温,此时钢轨内部的温度力为零。所以锁定轨温又叫零应力轨温。 15.横向水平力系数:钢轨底部外缘弯曲应力与中心应力的比值。 16.有害空间:辙叉咽喉至叉心实际尖端之间的距离。 17.伸缩附加力:因温度变化梁伸缩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18.挠曲附加力:因列车荷载梁的挠曲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19.前后高低: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称为前后高低。 二、判断正误 1.常用缓和曲线外轨超高顺坡呈直线型。() 2.道岔的有害空间是指辙叉咽喉至理论尖端的距离。()

铁路曲线轨距加宽

铁路曲线轨距加宽 ----------------------- Page 1----------------------- 铁路曲线轨距加宽铁路曲线轨距加宽 铁路铁路曲线轨距加宽曲线轨距加宽 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仍然存在保持其原有行驶方向的惯性,只是受到 外轨钢轨的引导作用方才沿着曲线轨道行驶。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 通过曲线而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以减少轮轨磨耗,

轨距要适当加宽。加宽轨距,系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 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的距离不变。曲线轨道的加宽值与机车车辆转 向架在曲线上的几何位置有关。 一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一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由于轮轨游间的存在,机车车辆的转向架与曲线轨道在平面上保持一定的位 置和角度。随着轨距大小的不同,机车车辆转向架在曲线上可以出现四种不同情 况: 1. 斜接。机车车辆车架或转向架的外侧最前位车轮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 内侧最后位车轮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如图 1 (a )所示。

2. 自由内接。机车车辆转向架的前轴外轮的轮缘与外轨作用边接触,其它 车轮轮缘与钢轨无接触,且转向架后轴位于曲线半径方向,如图 1 (b )所示。 3. 楔形内接。机车车辆转向架的前轴和后轴的外侧车轮轮缘同时与外轨作用边 接触,内侧中间车轮的轮缘与内轨作用边接触,车轮被楔住在两轨之间,不仅行

车阻力大,甚至可能把轨道挤开,如图 1 (c )所示。 a b c 图图1 机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机 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 图图机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机车通过曲线的内接形式 4. 正常强制内接。为了避免机车车辆以楔形内接形式通过曲线,对楔形内

铁路轨道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铁路轨道 一、名词解释: 1.三角坑 2.固定轴距 3.钢轨基础弹性系数 4.道床系数 5.轨道爬行 6.轨底坡 7.胀轨跑道 8.道岔号码 9.道床厚度 10.查照间隔 11.欠超高 12.过超高 13.轨距 14.锁定轨温 15.横向水平力系数 16.有害空间 17.伸缩附加力 18.挠曲附加力 19.前后高低 二、判断正误: 1.常用缓和曲线外轨超高顺坡呈直线型。 ( ) 2.道岔的有害空间是指辙叉咽喉至理论尖端的距离。 ( ) 3.在钢轨侧边工作边涂油将减小钢轨磨耗而增大车辆脱轨安全性。 ( ) 4.轨道曲线方向整正时某点的拨量与该点的正矢无关。 ( ) 5.钢轨头部的容许磨耗量是由钢轨的强度及构造条件确定。 ( ) 6.我国铁路按线路等级划分轨道类型。 ( ) 7.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如果偏向外侧,说明轨底坡过小。 ( ) 8.轨距加宽是以车辆的斜接通过条件进行确定的。 ( ) 9.我国南方一般土质路基地区轨道采用双层碎石道床。 ( ) 10.护轨作用边至心轨作用边的查找间隔D 1只容许有正误差,护轨作用边至翼轨作用边的查找间 隔 D 2 只容许有负误差。 ( ) 11.无缝线路结构设计中要求道床纵向阻力小于扣件阻力。 ( ) 12.计算钢轨的动挠度时仅考虑速度、偏载的影响。 ( ) 13.轨距是指左右两股钢轨头部中心之间的距离。 ( ) 14.与线路曲线地段不同,小号码道岔的导曲线不设外轨超高度。 ( ) 15.为加宽小半径曲线的轨距,一般是保持内轨不动,将外轨向曲线外侧移动。 ( ) 16.无缝线路长钢轨固定区温度应力仅与温差有关,而与钢轨长度无关。 ( ) 17.轮轨间的摩擦越小,脱轨安全性越高。 ( ) 18.轨底坡一般用1:n 表示,n 表示,n 越小表示钢轨倾斜程度越大。 ( ) 19.由于机车固定轴距比车辆的固定轴距大,因此我国干线铁路曲线轨距加宽标准是根据机车条件确 定的。 ( ) 20.提高道岔侧向容许过岔速度的根本措施是加大道岔号码。 ( ) 21.轨距的测量部位是钢轨内侧轨顶下16mm 处。 ( ) 22.我国直线轨道的轨底坡标准值是 1:20。 ( ) 23.我国正线铁路轨道采用的道床边坡为 1:1.5。 ( ) 24.计算轨枕动压力的公式是()f R R j d ?++?=βα1。 ( ) 其中:d R ,j R ——轨枕动静压力 α——速度系数 β——偏载系数 f ——横向水平力系数 25.我国道岔号码是指辙叉角的余切值。 ( ) 26.道岔号码越大,辙叉角越小,导曲线半径越大。 ( ) 27.常用缓和曲线上一点的曲率与该点至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距离成正比。 ( ) 28.我国轨道强度检算中,检算钢轨、轨枕和道床应力时采用同一基础弹性系数。 ( ) 29.对同一等级的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枕时的基础反力比采用木枕时的大。 ( ) 30.桥上无缝线路结构设计时,应使中小桥位于长钢轨的固定区。 ( ) 31.凡实际缩短量与总缩短量的差值小于所用缩短轨缩短量的半数时,就必须在该处布置一根缩 短轨。 ( ) 32.翻浆冒泥是指道床的病害。 ( ) 33.轨底坡是指钢轨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底坡度。 ( )

铁路轨道考试试题及答案

铁路轨道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铁路轨道名词解释 1.三角坑 2.固定轴距 3.钢轨基础弹性系数 4.道床系数 5.轨道爬行 6.轨底坡 7.胀轨跑道 8.道岔号码 9.道床厚度 10.查照间隔 11.欠超高 12.过超高 13.轨距 14.锁定轨温 15.横向水平力系数 16.有害空间 17.伸缩附加力 18.挠曲附加力 19.前后高低

二、判断正误 1.常用缓和曲线外轨超高顺坡呈直线型。() 2.道岔的有害空间是指辙叉咽喉至理论尖端的距离。() 3.在钢轨侧边工作边涂油将减小钢轨磨耗而增大车辆脱轨安全性。() 4.轨道曲线方向整正时某点的拨量与该点的正矢无关。() 5.钢轨头部的容许磨耗量是由钢轨的强度及构造条件确定。() 6.我国铁路按线路等级划分轨道类型。() 7.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如果偏向外侧,说明轨底坡过小。() 8.轨距加宽是以车辆的斜接通过条件进行确定的。() 9.我国南方一般土质路基地区轨道采用双层碎石道床。() 10.护轨作用边至心轨作用边的查找间隔D1只容许有正误差,护轨作用边至翼轨作用边的查找间隔D2只容许有负误差。() 11.无缝线路结构设计中要求道床纵向阻力小于扣件阻力。() 12.计算钢轨的动挠度时仅考虑速度、偏载的影响。() 13.轨距是指左右两股钢轨头部中心之间的距离。()

14.与线路曲线地段不同,,小号码道岔的导曲线不设外轨超高度。() 15.为加宽小半径曲线的轨距,一般是保持内轨不动,将外轨向曲线外侧移动。() 16.无缝线路长钢轨固定区温度应力仅与温差有关,而与钢轨长度无关。() 17.轮轨间的摩擦越小,脱轨安全性越高。() 18.轨底坡一般用1:n表示,n表示,n越小表示钢轨倾斜程度越大。() 19.由于机车固定轴距比车辆的固定轴距大,因此我国干线铁路曲线轨距加宽标准是根据机车条件确定的。()20.提高道岔侧向容许过岔速度的根本措施是加大道岔号码。() 21.轨距的测量部位是钢轨内侧轨顶下16mm处。() 22.我国直线轨道的轨底坡标准值是1:20。() 23.我国正线铁路轨道采用的道床边坡为1:1.5。()24.计算轨枕动压力的公式是:。() 其中:,——轨枕动静压力——速度系数——偏载系数——横向水平力系数 25.我国道岔号码是指辙叉角的余切值。() 26.道岔号码越大,辙叉角越小,导曲线半径越大。()27.常用缓和曲线上一点的曲率与该点至缓和曲线起点

缓和段曲线参数及超高、加宽计算

第三节 缓和段 一、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 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 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缓和曲线的性质 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 2/ρ(A :与汽车有关的参数) ρ=C/s C=A 2 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 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 ,l h =s 则 l h =A 2/R

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 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a 1=0,a 2=v 2/ρ,a s =Δa/t ≤0.6 R V l h 3 035 .0≥ 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 2 .16.3V t V vt l h == = 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p h l c h ≥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铁道工程

第七章特殊路基 1、特殊土地去路基包括软土地区路基,膨胀土路基,黄土路基,盐渍土路基,冻土地区路基和振动液化土路基等。 2、特殊条件下的路基包括风沙地区路基,雪害地区路基,滑坡地段路基,危岩、落石和崩塌与岩堆地段路基,岩溶与人为坑洞地段路基,浸水路基和水库路基。 第一章绪论 1-1 简要说明铁路运输的主要技术经济特征 答: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主要的技术经济特征是:能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安全可靠,占地少,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小。 1-2 结合中国国情与铁路特点分析我国为何大力发展铁路运输。 答:①我国疆域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中长距离出行,需要运力大、运费低的铁路运输。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对称等特点,形成了高强度的区域间客货流量,决定了综合运输网络重要性。③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铁路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1-3高铁与重载铁路个有什么特点?简述其发展动态 高速铁路:1 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 2 高速度是高速铁路高新技术的核心。3 系统间相互作用发生了质变 4 系统动力学问题更加突出。5 对主要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提高。重载铁路:1.单元式重载列车 2 整列式重载列车3 组合式重载列车 行驶列车重量大、轴重大、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 第八章轨道结构 8-1 简述有砟轨道结构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功用 钢轨:承力,导向,传递,踏面,导电 轨枕:传力,轨道框架,阻力,保持线路稳定性 联接部件:联结,减振,保证和调整轨道几何行位 防爬设备:防止钢轨沿轨枕爬行 道床:承压,传力,减振,排水,方便维修,提供阻力 道岔:转轨,跨越 8-3 钢轨的伤损有哪些类型?分别简述其产生的原因及整治 1 钢轨磨耗 原因:钢轨在轮轨力的作用下,轨头发生的磨损。 整治:定期进行检测,对于轻伤钢轨加强观测,对重伤钢轨及时更换 2 轨头核伤 原因:轨头内部存在微小裂纹或缺陷。在重复动荷载作用下,微小裂纹横向扩展形成核伤。核伤扩展至周围的钢材强度不足以抵抗轮轨力作用时,造成钢轨突然全断面折断。 整治:为确保行车安全,应定期进行钢轨探伤检查。 3钢轨接触疲劳伤损 原因:金属疲劳强度不足和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导致钢轨顶面金属硬化,韧性减小,最终形成接触疲劳伤损,随着列车速度及轴重提高,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呈增加趋势。 整治:定期检测 4 轨腰螺栓孔裂纹 原因:轨腰钻孔,强度被削弱,钢轨在应力传递过程中,在螺栓孔周围形成应力集中,同时由于车轮通过接头时产生冲击,应力集中现象更为严重。螺栓孔裂纹来自钻孔时产生的微小裂纹和在轮轨冲击荷载下产生的微裂纹。 整治:采用螺栓孔倒棱

完整横断面设计平曲线超高、加宽.docx

横断面设计——平曲线超高、加宽 4.1 平曲线超高 一、平曲线上设置超高的原因和条件 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 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平曲线设置超高的条件: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表 8.2.3-1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 (km/h)1201008060403020 不设超路拱≤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 高的圆 2 % 曲线最 路拱>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 小半径 2% (m ) 平曲线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 平曲线设置超高的目的: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 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二、圆曲线上全超高横坡度的确定(专供汽车行驶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超 过 10%,其他各级公路不超过8%。在积雪寒冷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超过6%。)(一)圆曲线上全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超高横坡度:将圆曲线部分的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向坡。 全超高:圆曲线起点至圆曲线终点的曲线段超高横坡度值保持定值。 圆曲线超高横坡度:应按公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 辆组成等情况确定。 超高横坡度值的计算:由得 (二)圆曲线上的超高横坡度的最大值: 为了保证慢车特别是停在弯道上的车辆,不产生向内侧滑移现象,超高横坡度不能太大。我国《标准》限制了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大全超高值。 (三)圆曲线上的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的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该级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坡度 三、超高缓和段 (一)超高缓和段设置条件和原因: 汽车从双向横坡的直线段进入设有单向横坡全超高的圆曲线段是一个突变,不能顺利行车; 从立面来看,这个突变也影响美观,所以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必须设置超高缓和段,完成从直线双向横坡逐渐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单向超高横坡,使汽车顺势地从直线驶入圆曲线。如下图示: (二)超高缓和段形式 超高缓和段:从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横坡,过渡到圆曲线上具有超高横坡度的单向坡断面所需 要的变化区段。 1.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过渡 (1 )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直至路拱坡度值。

fx-5800P平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实用!!!)

5800平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5800 CG JK JS LbI 0:Cls:“Z H”?C:“H Z”?E:“L B K”?A:“H P”?B:“Z-,Y+”?Z:“L S”?G:“C G”?P:“J K”?X←∣ P+B→O: 0.04G÷O→N:Goto 1←∣ LbI 1:Cls:D o:“C D,<0=﹥R e t u r n!”?S:I f S<0:T h e n G o t o0:I f E n d←∣ S<C=﹥Goto5←∣ S>E=﹥Goto5←∣ S>C+G=﹥Goto2←∣ N+C→H:(S-C)/G→L:L O-B→I:L X+A→J←∣ I f S<H:T h e n-B J→D:A I→F:E l s e-I J→D:A I→F:IfEnd←∣ Goto4←∣ LbI 2:S>E-G=﹥Goto3←∣ X+A→J:-P(A+X)→D:A P→F: Goto4←∣ LbI 3:E-N→K:(E-S)/G→L:(4L3-3L4)X+A→J:L O-B→I←∣ I f S<K:T h e n-I J→D:A I→F:E l s e-B J→D:A I→F:IfEnd←∣ Goto4←∣ LbI 4:If:Z<0: J→H:A→K:D→L:F→M:Goto6:IfEnd←∣ If Z≥0:T h e n A→H:J→K:F→L:D→M:Goto6:IfEnd←∣ LbI 5:A→H:A→K:-BA→L:-BA→M:Goto6←∣ Lbl 6:C l s←∣ “Z K=”:L o c a t e4,1,H←∣ “Y K=”:L o c a t e4,2,K←∣

铁路轨道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铁路轨道一、名词解释 1.三角坑 2.固定轴距 3.钢轨基础弹性系数 4.道床系数 5.轨道爬行 6.轨底坡 7.胀轨跑道 8.道岔号码 9.道床厚度 10.查照间隔 11.欠超高 12.过超高 13.轨距 14.锁定轨温 15.横向水平力系数

16.有害空间 17.伸缩附加力 18.挠曲附加力 19.前后高低 二、判断正误 1. 常用缓和曲线外轨超高顺坡呈直线型。() 2. 道岔的有害空间是指辙叉咽喉至理论尖端的距离。() 3. 在钢轨侧边工作边涂油将减小钢轨磨耗而增大车辆脱轨安全性。() 4. 轨道曲线方向整正时某点的拨量与该点的正矢无关。() 5. 钢轨头部的容许磨耗量是由钢轨的强度及构造条件确定。() 6. 我国铁路按线路等级划分轨道类型。() 7. 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如果偏向外侧,说明轨底坡过 小。() 8. 轨距加宽是以车辆的斜接通过条件进行确定的。() 9. 我国南方一般土质路基地区轨道采用双层碎石道床。() 只容许有正误差,护轨作用边10. 护轨作用边至心轨作用边的查找间隔D 1 只容许有负误差。() 至翼轨作用边的查找间隔D 2

11. 无缝线路结构设计中要求道床纵向阻力小于扣件阻力。( ) 12. 计算钢轨的动挠度时仅考虑速度、偏载的影响。( ) 13. 轨距是指左右两股钢轨头部中心之间的距离。( ) 14. 与线路曲线地段不同,,小号码道岔的导曲线不设外轨超高度。( ) 15. 为加宽小半径曲线的轨距,一般是保持内轨不动,将外轨向曲线外侧移动。( ) 16. 无缝线路长钢轨固定区温度应力仅与温差有关,而与钢轨长度无关。( ) 17. 轮轨间的摩擦越小,脱轨安全性越高。( ) 18. 轨底坡一般用1:n 表示,n 表示,n 越小表示钢轨倾斜程度越大。( ) 19.由于机车固定轴距比车辆的固定轴距大,因此我国干线铁路曲线轨距加宽标准是根据机车条件确定的。( ) 20.提高道岔侧向容许过岔速度的根本措施是加大道岔号码。( ) 21.轨距的测量部位是钢轨内侧轨顶下16mm 处。( ) 22.我国直线轨道的轨底坡标准值是1:20。( ) 23.我国正线铁路轨道采用的道床边坡为1:。( ) 24.计算轨枕动压力的公式是:()f R R j d ?++?=βα1。( )

铁路轨道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铁路轨道 一、填空题: 1.描述直线轨道几何形位的五大要素是指1.轨距、水平、方向、前后高低和轨低坡。 2.曲线轨道上的钢轨磨耗主要有 .侧磨、头部压溃和波磨三种形式。 3.铁路轨道曲线轨距加宽的设置方法是.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的距离不变。。 4.道床断面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直线、行车安全性条件:缓和曲线长度要保证行车安全,使车轮不掉道和行车平稳性条件:缓和曲线长度要保证外轮的升高(或降低)速度不超过限值,以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 5.我国铁路最大外轨超高为 150 mm ,上下行速度相差悬殊地段最大外轨超高为 125 mm 。 6.预留轨缝的两个原则是 温度升高时,钢轨不顶严 和 温度降低时,轨缝不超过构造轨缝。 7.我国铁路强度检算办法中引入 速度系数 、 偏载系数 和 横向水平力系数三个系数以进行轨道动力响应的准静态计算。 8.我国轨道强度检算中钢轨的基本应力是指动弯应力 和 温度应力。 9.我国铁路轨道强度计算方法中,采用 准静态方法考虑列车线路的动力相互作用。 10.采用连续弹性支承梁理论进行轨道竖向受力的静力计算时,采用 钢轨基础弹性模量系数考虑扣件、轨枕、道床和路基的弹性。 11.轨道竖向受力静力计算采用的两种基本理论是连续弹性基础梁理论 和 连续弹性点支承梁理论。 12.道床顶面应力检算中引入系数m ,m 的含义是不均匀系数。 13.某曲线缓和曲线长100m,圆曲线长100m,曲线半径为800m,则理论上距直缓点250m 处内轨缩短量为313.91mm 。 14.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由缓冲区、伸缩区 和 固定区等三大部分组成。影响无缝线路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轨道框架刚度、 道床横向阻力、 温度力 和 原始不平顺(弯曲)。 15.无缝线路的纵向位移阻力包括接头阻力、扣件阻力、道床纵向阻力。 16.当用t F E ????=ασ计算长钢轨中的温度应力时,其适用条件为长钢轨的温度伸缩变形受到完全约束。 17.我国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中,原始弯曲分为弹性原始弯曲 和 塑性原始弯曲。 18.无缝线路固定区应力与钢轨长度的关系是无关 。 20.根据多年观测,最高轨温要比当地的最高气温高20 ℃。 21.小桥上无缝线路结构设计中应考虑伸缩力 , 挠曲力 和 断轨力 等附加力的作用。 22.普通单开道岔号码越大,其辙叉角越小。 23.道岔的有害空间指从辙叉咽喉至实际叉心的距离。 24.我国道岔号数主要有6、7、9 、 12 、 18和24号等。 25.确定查照间隔,目的是保证具有最大宽度的轮对通过辙叉时,一侧轮缘受护轨的引导,而另一侧轮缘不冲击叉心或滚入另一线和具有最小宽度的轮对通过时不被卡住。 26.道岔养护中的三密贴是指基本轨底边与滑床板挡肩密贴、基本轨轨颚与外轨撑密贴和基本轨轨撑与滑床板挡肩密贴。 27.第一次修正计划正矢的目的是保证曲线终点拨量为零、,第二次修正计划正矢的目的是保证某些控制点的拨量为零或仅作少量拨动。 28.我国把铁路设备的修理分为钢轨状态检测、轨枕状态检测和道床状态检测三类。 29.铁路线路经常维修一般由工务段负责完成。 二、判断题: 1.常用缓和曲线外轨超高顺坡呈直线型。 ( F ) 2.道岔的有害空间是指辙叉咽喉至理论尖端的距离。 ( T ) 3.在钢轨侧边工作边涂油将减小钢轨磨耗而增大车辆脱轨安全性。 ( F )

公路平曲线计算A

节1:公路平曲线计算资料 一、实用计算公式集成 1.辅助公式 切线角:(因而) L为缓和曲线长度变量 切线增加值:- 曲线内移值: 2.缓和曲线坐标计算公式(图示坐标系) X坐标公式: Y坐标公式: 其中HY点坐标: 3.元素计算公式 切线长:+Q 园曲线长: 曲线总长: 外距: 切曲差: 4.园曲线 距离H1: 任意角:(变量X1为设定值,以此式算出中间量)B半曲线宽: 园曲线上任意点坐标:X1为设定值

对应: 5.坐标变换公式: 二、学以致用——经典例题之一的手工计算 图纸上说:交点桩号为:JD=20287.675M,转角A=30°,园曲线半径

R=300M,缓和曲线长LS=70M.求曲线元素及主要点里程桩,然后作曲线放线计算. 解: ①元素计算: 敷设角B0=LS/2R*180/3.1416=6.6845°=0.116673弧度. 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34.984M 曲线内移值P=LS^2/24R=0.681M 切线长TS=(R+P)TAN(A/2)+Q=115.551M 园曲线长LY=R(A-2BO)=87.08M 曲线总长L=LY+2LS=227.08M 外距E=(R+P)/COS(A/2)-R=11.287M ②主点里程桩计算 ZH=JD-TS=20172.124M HY=ZH+LS=20242.124M QZ=HY+LY/2=20285.664M YH=HY+LY=20329.204M HZ=YH+LS=20399.204M ③园曲线参数 H1=RCOS((A-2B0)/2)=296.845M B=RSIN((A-2B0)/2)=43.387M 节2:新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