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

上海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
上海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摛贼先摛王。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8 古诗二首

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

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1)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沪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

沪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七年级(上): (一)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三)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四)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五)又呈吴郎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六)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七)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九)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十)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十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十二)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十三)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黄山奇石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获取更多新改版教学资料请加微信:hls htx01以清晨和中日月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2~3课时 11.《葡萄沟》……………………………………………………2~3课时 语文园地四…………………………………………………………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学前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试题(苏教版带答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试题(苏教版带答案) 资料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数字的词语。 1、飞流直下()千尺,疑是银河落()天。 2、不解藏踪迹,浮萍()道开。 3、()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危楼高()尺,手可摘星辰。 二、请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植物的词语。 1、小娃撑小艇,偷采()回。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3、墙角数枝(),凌寒独自开。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声。 5、锄()日当午,汗滴()下土。 三、连一连。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夜宿山寺》李白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长歌行》李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敕勒歌》白居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池上》汉乐府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锄禾》北朝民歌 四、将诗中的词和它的正确解释连起来。 遥望暗香低苍苍讶 茫茫灰白色从远处看幽香奇怪 五、根据意思写诗句。 1、远远看已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阵阵清香飘来。 ,。 2、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 3、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 4、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 六、诗文直通车。(填空) 1、《夜雪》这诗是()朝诗人()写的,从诗中“()”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雪下得很大。 2、《梅花》是()朝的诗人()的作品。诗歌写出了梅花的三个特点:一是(),二是(),三是()。 3、如果你的一位好朋友非常喜欢玩,不喜欢学习,你会用(),()这一句诗来劝他努力学习。 4、我看到了一个人把一小块吃剩的馒头丢在路边,我会用诗句(),()来告诫他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赠汪伦》教学案例上传: 罗田县匡河镇王家冲小学左更生设计思路: 《赠汪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 25 课的第二首古诗,是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诗。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体会诗歌的真情实感。 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要认和要写的字。 同时设计了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 6 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之间进行古诗接龙小游戏。 【设计意图】: 1 / 8

通过小游戏不但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说作者,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 齐读课题。 回顾《赠刘景文》,理解赠的意思。 【设计意图】: 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联系旧知,理解字义。 3、谈话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音、评价。 【设计意图】: 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识记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指名读。 (评读) 2、小老师带读。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关东。 10、《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1、《百忧集行》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5、《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6、《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及日积月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及日积月累 书本古诗汇总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节选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二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语文园地三 含苞欲放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春色满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语文园地四: 白色——雪白米白奶白 红色——火红桃红枣红 黄色——土黄鹅黄金黄 绿色——草绿翠绿墨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语文园地五 不言不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语文园地六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 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语文园地七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 语文园地八 胆小如鼠惊弓之鸟狼吞虎咽龙飞凤舞漏网之鱼如虎添翼

沪教版上海市二年级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3套)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èng xiǎng wǎpiàn wěi dàguāng máng jiéchū( ) ( ) ( ) ( ) ( ) péi yǎng yíguàn wǎpiàn chúxīxīn jiù()()()( ) ( ) fěn bǐfāng fēi kūwěi mùgùn fāng xiāng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炼()央()争()坪()扭() 练()英()睁()坛()丑() 缺()务()液()乘()杨() 缸()雾()夜()剩()扬() 立()同()市()移()否() 力()桐()世()稼()坏() 三、多音字 bó()xiào()bēn( )jiāo( ) 泊校奔教 pō()jiào( )bèn()jiào( )

三、照样子,写一写 甜津津小狗“汪汪” 春雨沙沙_______ _________ 挨挨挤挤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越飞越高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连一连 温和的站着漂亮的天鹅 美丽的态度雪白的脖子 默默地注视长长的影子 一动不动地花朵美丽的羽毛 五、成语填空。 气喘()()不()不()()()大悟 疑惑()()毫()()获一丝()() 马马()()货()价()千姿()() 灯火()()五颜()()人山()() ()()缤纷()()洋洋()()胜数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飞翔沿着贴着波涛汹涌 1、我们看到海鸥妈妈()海岸飞,就知道天气开始变坏。 2、人在地上走路,鱼在水里游泳,鸟在天空()。 3、一艘汽艇在()的海面上飞驰。 七、照样子写一写。 4、例:(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我们()踢足球。 5.在横线上填上表示声音的词语。 溪水奔向大海。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背诵课文和古诗

1、拾贝壳 看,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折扇,真漂亮!说不定是海妈妈特意留下来,给我们扇风用的呢! 瞧,一个细长的螺蛳壳,像一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这一定是海妈妈留给我们吹号用的!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燕子过海 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我在船票上画上一只燕子。我知道燕子是益鸟,更知道小小的燕子并不软弱。南来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小燕子总是坚强地飞着,飞着······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9、狐假虎威 凶恶的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3、荷花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34、神秘的恐龙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曾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一亿七千万年之久,比人类的历史长多了。可是,后来恐龙一起神秘地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呢?科学家们作出了种种推测。各种说法不一,都不足以使人信服。恐龙的灭绝,至今仍然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36、程门立雪 走到程老师家门口,杨时刚想敲门,忽然,听见程老师打鼾的声音,就悄悄地对同学说:“程老师正在午睡,咱们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们就站在门口,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着。 40、请不要 请不要把树木伐光,留一片茂密的森林,做小猴的乐园,孔雀的故乡。请不要把草原垦光,留一片苍翠的绿茵,让马儿和牛羊,安居在辽阔的牧场。请不要把河流弄脏,留一条清清的小溪,让鱼儿欢乐地游玩,青蛙愉快地歌唱。请不要把天空污染,留几朵洁白的云彩,让阳光更加灿烂,让鸟儿自由地翱翔。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43、初冬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赠汪伦》教学案例 上传: 罗田县匡河镇王家冲小学方定祥 设计思路:《赠汪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25课的第二首古诗,是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体会诗歌的真情实感。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要认和要写的字。同时设计了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之间进行古诗接龙小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不但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说作者,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回顾《赠刘景文》,理解“赠”的意思。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联系旧知,理解字义。 3、谈话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音、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识记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故事,体会情感 1、讲故事,揭示背景 【设计意图】: 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古诗背景故事,能让学生更易地理解诗意。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2、师范读古诗,生再齐读。 3、品读第一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行 【唐】牡枚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3)这首诗中,最能表现秋天的诗句是______。 2. 默写古诗并完成练习。 《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______在______岁时写的。 (3)判断题。 ①“岁”是年的意思。______ ②“枯”的意思是干枯,“荣”的意思是光荣。______ (4)读了这首诗,我知道小草______。 (5)《宿新市徐公店》 ______ (6)“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黄蝶”能否改成“蝴蝶”?为什么? (7)这首诗写了春末夏初的郊野田间景象,表达了诗人______(感情)。 3.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蛾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A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 B .“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D .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 4.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回答问题。 云儿哪里去了 【英】伊丽莎白 我想知道云儿哪里去了? 我想知道风儿在说什么? 我想知道天上为什么下雨? 我想知道鸟儿怎样飞回? 我想知道花儿怎样生长, 才使世界有这么多的颜色? (1)照样子连一连。 云儿______ 怎样飞回 风儿______ 怎样生长 天上______ 哪里去了 鸟儿______ 在说什么 花儿______ 为什么下雨 (2)诗人面对着云儿、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几种自然景物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3)照样子写一写。 我想知道云儿哪里去了? 我想知道______? 我想知道______?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 (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 浦歌》教学实录 沪教版

古诗诵读秋浦歌》 教材分析: 《秋浦歌》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读懂李白的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诗海遨游,诵诗入题。 同学们,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海中,有这么两位伟大的诗人,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一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另一位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李白的诗句吧,背来听听。 1.(生背《静夜思》)师:这是一个思念家乡、乡愁满怀的李白! 2.(生背《望庐山瀑布》)师:这也是一个游遍大江南北、寄情山水的李白! 3.(生背《赠汪伦》)师:这又是一位对朋友一往情深、重情重义的李白! 4.(生背《早发白帝城》)师:这还是一位遇赦后欣喜若狂的李白! 三、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再学习一首李白的诗!老师先读一遍,你们仔细听,待会老师要考考你们哦。 师:“赧”读什么?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有预习过,谁愿意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秋浦”是一个地名,“歌”是歌颂的意思。 师: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大概是李白52岁左右,也是他辞去翰林职位,离开长安,漫游生活的第十年,流寓于此,写下了17首秋浦歌,本首是第十四首。这时期的李白生活是窘迫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却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这首古诗吧。 (全班齐读) 四、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首秋浦歌就是一幅壮观的图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把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画出来。 (学生自由诵读,个性得到张扬。环节灵动,教师依据学生思路安排教学,目的构建起那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感受李白热情讴歌劳动工人质朴,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 1、预设环节一:“炉火” 师:为什么炉火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板书“炉火”) 生:炉火红艳艳,照亮了整个天地。 师:炉火还是怎样的?你想到什么句子或词语来形容这里的炉火?

2020年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 《梅花》(诵读)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儿垂钓》(诵读)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必背)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必背)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必背★)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必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部编版二年级(下) 《村居》(必背★)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必背★)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赋得古原草送别》(诵读)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必背★)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绝句》(必背★)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悯农(其一)》(诵读)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舟夜书所见》(诵读)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 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2)解释词语。 ①不值:______ ②屐齿:______ ③小扣:______ ④柴扉:______ (3)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______,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_____道理。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行 【唐】牡枚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3)这首诗中,最能表现秋天的诗句是______。 3.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小朋友,进公园,骑木马,钻山洞, 花儿点头露笑脸,去和小猴拉拉手, 树儿忙住扭腰肢,再跟孔雀比比美。 欢迎!欢迎!开心!开心! (1)这首儿歌共有______句话。 (2)读儿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笑脸 ______腰肢 ______木马 ______山洞 (3)小朋友进公园看到了______、______ ,它们好像在说:“______。”小朋友在公园里还玩了很多游戏,有______、______;还跟两种小动物一起玩耍,

沪教版小学阶段古诗

沪教版小学阶段古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画》宋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登鹳雀楼》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悯农二首》(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遗爱寺》唐白居易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出塞》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竹里馆》唐王维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行 【唐】牡枚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3)这首诗中,最能表现秋天的诗句是______。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3. 阅读《忆江南》,回答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2)“能不忆江南?”是()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 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绿”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中的“疏”的意思是() (2)“残酒”指的是()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谁说的?说话者的语气是怎样的?() (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照应了诗中“______”一词,这一诗句用了______手法来写柳条的优美。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1)先解释划线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______ 不须:______ 意思: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劝学

二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词合集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

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沪教版-小学古诗汇总+译文

小学古诗词汇总 (一~五年级上) 一年级 画 宋·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赋得古草原送别》又名《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阳光照耀下的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边远的城市。又一次送朋友远去,心中充满象茂草一样的离别情意。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悯农》两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悯农》两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