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麦栽培学教案

(完整版)小麦栽培学教案
(完整版)小麦栽培学教案

小麦栽培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子粒品质

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

第五节小麦栽培技术

第六节安徽省小麦生产小贴士

第一节概述

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一)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的营养价值高(是一种细粮作物);

碳水化合物 60%~80%,蛋白质 8%~15%

脂肪 1.5%~2%,矿物质 1.5%~2%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可以趁热贮藏,贮藏时间长,便于备战备荒

(二)小麦全身皆宝

麦麸是良好的精饲料;麦秸可以造纸、作为编织原料,建筑原料,新型砖的加工原料、多胃动物的饲料;麦皮可作无土培养的基质等。

(三)小麦生产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

1.在作物种植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2.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

3.易取得稳产

4.适于机械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是重要的轻工业加工原料

可以加工成各种商品、食品面粉、面条、方便面、面包、蛋糕等。

是酿造原料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2007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2.23亿hm2 。总产为6.106亿吨。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印度、俄罗斯、中国、美国。

中国小麦播种面积22980075 hm2(占世界的10.5%,第三位)。总产10986.04万吨 (世界第一)。单产47806kg/ hm2 (在世界占中等水平)

世界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

1.选用良种

2.自然条件优越

3.畜牧业发达,土地肥沃

4.扩大灌溉面积

5.机械化程度高

三、中国小麦生产概况及种植区划

(一)我国小麦栽培历史悠久

(二)我国小麦种植区划

(三)我国小麦生产发展概况

1.生产基本情况

在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玉米而居第3位。

建国以来,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与1949年相比,2005年面积增加6.5%,单产增加558%,总产增加602.4%;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在1991年(3.09×107hm2),总产最高的年份在1997年(1.23×108吨).

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单产较高的有西藏(面积小)、山东、北京、河南、河北。

2.生产发展特点

(1)发展速度不平衡

(2)种植区域曾经扩大,目前种植面积减少

(3)高产典型不断涌现

(4)各地发展不平衡优质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2005年仍有10多个省单产低于3000kg/hm2 。

3.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1)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相差很大,不同地区产量水平不平衡;

(2)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少,栽培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经营能力低;

(3)小麦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效益低。

(四)、安徽省小麦生产概况

1.安徽省每年播种小麦2739万-3200万亩, 2005年以后,因为油菜机械化程度低、比

较效益下降,江淮及沿江江南小麦的种植面积开始回升,逐渐增加。但沿江江南更适于油菜。

2.小麦主推品种:适于淮北麦区和沿淮、江淮麦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主要包括皖麦52、

皖麦50、烟农19、新麦18、泛麦5号、皖麦38等,春性主推品种包括豫麦70(豫麦70-36)、偃展4110、郑麦9023、阜麦936等;适于江淮麦区种植的春性品种主要包括扬麦12、扬麦13、扬辐麦2号、皖麦33等。

3.淮北麦区及沿淮现在以种植半冬性品种为主;改变了过去半冬性、春性品种平分秋色

的局面。2008年,32个主产县,春性品种仅20.4%。

4.2008年秋播,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有烟农19、皖麦52、皖麦50、偃展4110、

泛麦5号、新麦18、豫麦70-36、周麦18等8个品种,共种植218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9%。

5.对抗旱、抗寒等抗逆性的要求提高。安徽的过渡性气候特点,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旱

灾、涝灾2~4年一遇。

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起源与分类

禾本科小麦族小麦属 Triticum L.

小麦进化是近缘物种染色体重新组合,形成异源多倍体物种的过程。现在广泛栽培的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是由野生种经过长期的演变进化而形成。

二、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栽培学上,把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至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所经历的天数称做小麦的生育期或全生育期。

生产上为方便起见,把小麦播种至收获这一过程所经历的天数亦称为生育期。

2.生育时期:在小麦的整个生活周期内,其本身要经过一系列质上不同的发育阶段,同时,在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里依一定的顺序形成相应的器官,使植株形态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主要特征的出现日期叫小麦的生育时期。

1.播种期

2.出苗期

3.三叶期

4.分蘖始期

5.越冬始期

6.返青期

7.起身期

8.拔节期

9.挑旗期 10.抽穗期 11.开花期 12.灌浆始期 13.成熟期 14.收获期

(二)生育阶段

营养生长:出苗至分蘖期,形成穗数的时期。

并进生长:幼穗分化至抽穗,最终决定穗数、形成穗粒数的时期。

生殖生长三阶段:抽穗至成熟,最终决定粒数和粒重的时期。

三、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从萌发到结实,除了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养分和适宜的温度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保证其正常发育的其他条件。在这些特定条件下,小麦植株内部在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后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些循序渐进的阶段性质变过程就叫小麦的阶段发育。

(一)春化阶段(感温阶段)

在适宜的光、水、养、气等综合外界环境条件下,小麦萌动的胚或幼苗幼嫩的茎生长点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正常抽穗、结实,如果一直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则不能形成结实器官。小麦这种以低温为主导因素的发育阶段就称为春化阶段或感温阶段。

1.冬性品种对低温要求严格(0-3℃)、所需时间长(35天以上)完成春化阶段。未经春化的种子,春播不能抽穗

2.半冬性品种对低温的要求介于冬性和春性之间(0-7 ℃,经15-35天)可通过春化阶段,未经春化的种子,春播不能抽穗或抽穗不整齐。

3.春性品种对低温要求不严格(0-12 ℃)、所需时间短(5-15天)可通过春化阶段,未经春化的种子,春播能正常抽穗。

(二)光照阶段(感光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以后,在适宜的温、水、养、气等综合外界环境条件下,其幼苗的茎生长点对每天的光照时数和光照持续日数的多少反应特别敏感,光照时数较少或光照持续日数不足,不能抽穗、结实;如果给予连续光照,则可加速抽穗、结实。小麦的这种以光照为主导因素的发育阶段就称为光照阶段或感光阶段。

1.反应敏感型品种对长日照反应敏感,多分布于我国北方

2.反应中等型品种分布于黄淮海区域

3.反应迟钝型品种对长日照反应不敏感,分布于我国南方

(三)阶段发育理论的应用

1.阶段发育理论是品种的基本特性之一

冬性品种迟熟,耐寒抗冻,分蘖力强;春性品种早熟、不耐寒抗冻,分蘖力弱;半冬性品种介于两者间

2.阶段发育理论是引种的重要依据

引种跨度不能太大。北种南引会导致迟熟,故应引用较早熟的品种;南种北引会导致提前发育,应引用较抗冻的晚熟品种方能成功。

3.阶段发育理论是确定合理栽培技术的重要依据之一

(1)品种布局与农时安排

(2)播种期冬性、半冬性品种早播,春性品种迟播。

(3)播种量冬性半冬性分蘖力强,播种量可小,春性品种分蘖力弱,播种迟,应加大

(4)田间管理措施

(5)其它

四、小麦的器官建成

(一)种子构造与萌发出苗

1.种子的形态与构造

1.1种子的形态特征

小麦的子实在植物学上称颖果,在生产上叫种子或子粒。

2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2.1萌发与出苗

2.2影响种子萌发与出苗的因素

1.内因

(1)品种特性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发芽的最适温度是不同的。

(2)种子质量在生产上应选择高活力的种子。2008年小麦收获的季节阴雨连绵,许多种子没能很充分的干燥,导致活力降低,种用品质下降。

2.外界环境条件

(1)水分最适为70%-80%。

(2)温度最适20℃,最低0-4 ℃,最高35-40 ℃。

(3)氧气要求氧气充足

(4)土壤含盐量与酸碱度

(5)播种深度半冬性品种以3-4cm为适宜,土壤墒情不好时应稍加深。

(6)其他

(二)根、茎、叶的生长

1根的生长

1.1根系的形成与分布

(1)根系的形成

a.初生根: 由主胚根以及接连出现的侧根所构成的根系在小麦生长发育的最初阶段出现,通常就把它们合称作初生根(种子根)。一般有3-5条种子根。

b.次生根: 分蘖期间,在分蘖节上所发生的粗壮发达、其上密布根毛与分枝、与地面呈锐角扩散的根叫次生根。

(2)根系的分布倾于垂直分布,入土较深,冬小麦可深达3 m,春小麦也可达1.5~2 m。

次生根入土浅,集中于20~30 cm的耕层中。

根系在土壤中一方面纵向下扎,一方面横向扩展,成熟期单株根群常呈倒圆锥形或卵圆形,横向分布直径80~120 cm。

1.2根系的功能

(1)初生根与次生根的功能期

(2)根系的生理机能

a.吸收功能

b.物质合成

c.物质运输与固定植株

d.分泌作用

e.信号传导

1.3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土壤湿度

(2)土壤温度

(3)土壤肥力与施肥

(4)播种期与种植密度

(5)土壤质地与深耕

2茎的生长

2.1茎的形成茎节一般为11~15节,少者8~10节,多者达17节以上。茎节分地下节和地上节。地下节3~8节,节间不伸长;地上4~6节,多数为5个伸长节间。

相邻2个节间有重叠的共伸期:如第1节间快速伸长期正是第2节间缓慢伸长期,也是第3节间开始伸长期。

2.2茎的结构与功能

a.支持作用

b.输导作用

c.贮藏作用

d.光合成作用

2.3.茎秆性状与倒伏

抗倒力影响因素:

(1)株高及茎节间性状

(2)茎秆硬度及茎壁厚度

(3)茎的内部构造

(4)品种特性

(5)栽培条件

2.4.抗倒技术

1合理选用高产抗倒品种。

2适当深耕,精心整地。

3推广精少量高产栽培技术。

4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5科学灌水和排水防渍。

6化控防倒。

7捆扶倒伏麦株。

3叶的生长

3.1叶的形态结构

(1)叶的形态变态叶有盾片(内子叶)、外子叶(退化)、胚芽鞘(不完全叶)、分蘖鞘(不完全叶)和稃壳(变态叶)等。

普通叶(又叫真叶、绿叶、完全叶)由叶片(叶身)、叶鞘、叶耳、叶舌、叶枕5个部分组成。

3.2.叶的分化发生叶片建成历经分化、伸长和定型3过程。

叶片分化形成:叶原基分化期、细胞分裂期,伸长期。

叶片伸长自叶顶端开始,先叶片伸长,后叶鞘伸长;在同一叶片上可看到2个生长过程:当顶端进入伸长期时,叶基部仍在细胞分裂期。

主茎叶片数为11~15叶,少者8~10叶,多者17叶以上。

3.叶的功能及功能分组

(1)叶的功能期是指叶片从完全展开到衰老(变黄30%)所持续的日数。一般为30~100 d。

(2)叶的功能

①呼吸作用

②蒸腾作用

③吸收作用

④光合作用

3.3叶的功能分组

根据叶片出生早晚、着生部位及功能上的差异,把小麦叶片分为3组,即近根叶组、穗叶组、粒叶组。(各叶组有何作用?)

3.4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

(1)品种

(2)温度从出苗到越冬,主茎每长1片叶需积温65~80℃?d ,返青后每长1片叶需积温85~100 ℃?d 。

(3)光照

(4)栽培技术措施密度、氮肥水平及运筹

(三)分蘖及成穗

3.1分蘖的作用

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

4.分蘖有再生作用

3.2 分蘖的发生

1.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

安徽省小麦分蘖节中节为5~9个,一般8个。

2.分蘖的发生顺序用O (或0,下同)表示主茎。

从O上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

从一级分蘖上发生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1,Ⅱ2或Ⅲ1,Ⅲ2……表示。由于每个一级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不完全叶,薄膜鞘状,称为蘖鞘,从中伸出的蘖叫鞘蘖,下脚注P,如CP,ⅠP,ⅡP……,属于二级分蘖。

从二级分蘖上发生的分蘖叫三级分蘖,用ⅠP-1,Ⅰ1-1,Ⅱ2-1……表示。

3.叶蘖同伸规律及应用当主茎出现第3叶(3/O)时,部分植株从胚芽鞘中发生C蘖

当4/O出现时,1/O叶叶腋里发生第1个一级分蘖Ⅰ

当5/O出现时,2/O叶腋里发生Ⅱ,同时Ⅰ蘖发生第2片叶

当6/O出现时,3/O叶腋里发生Ⅲ,同时Ⅰ蘖已达3叶龄,其蘖鞘伸出第1个二级分蘖ⅠP。

像主茎一样,每个分蘖在伸出3片叶时发生第1个次级分蘖,叶蘖关系也是(n-3) 小麦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的出生时间的对应关系,即同伸关系(n-3)。

凡是和主茎某叶片同时长出的分蘖就称为主茎某叶的同伸蘖。

3.3分蘖消长与成穗规律

1.分蘖消长规律北方冬麦区,适播,出苗后15~20 d开始分蘖;冬前达到分蘖第一盛期;越冬期出蘖速度缓慢或停滞;返青以后,分蘖继续发生,气温达10℃左右时出现第二盛期;起身~拔节期,达到高峰。

分蘖向两极分化:晚生蘖、小蘖衰亡,变为无效蘖,而早生蘖、大蘖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

2.分蘖成穗的一般情况春性品种适播时,单株分蘖数为3~8个(包括O),最后成穗数为1.5~2.5个;半冬性品种单株分蘖5~10个,单株成穗3~5个。

中高产田春性品种亩最高群体80~90万,个别超出100万,亩成穗30~40万;半冬性品种亩最高群体90~120万,个别超出130万,最后亩成穗35~50万。

3.4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及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

1.影响分蘖力的因素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称为分蘖力。

(1)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

(2)栽培技术措施

a.播期

b.播种量与播种方式

c.覆土深度

d.土壤水分及通气条件

e.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

f.整地质量

g.镇压、深中耕及培土

(3)气象条件

2.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1)蘖级、蘖位

(2)分蘖发生早晚

(3)分蘖叶片数

(4)播期早晚

(5)群体大小

(6)单株营养面积

3.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

(1)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与改革种植方式

(2)培肥地力

(3)培育冬前壮苗

(4)两极分化期间合理促控,氮肥后移

(四)穗构造与分化

4.1麦穗的形态与构造

麦穗属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小穗、小花组成。小穗互生排列于穗轴上。顶端小穗着生在穗轴顶端。小穗=穗轴+护颖+小花。上位护颖与下位护颖。护颖形态和颜色。每小穗有3~9朵小花。每朵小花由外稃和内稃。芒是外稃稃壳的延伸物。鳞片(浆片)。每朵小花有雄蕊3枚,雌蕊1枚。子房受精后发育成子粒。穗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为10%~40%。

4.2穗的分化与形成

1.穗的分化形成过程小麦穗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幼穗分化进程可划分为8个时期。O.茎叶原基分化期(未伸长期)

Ⅰ.生长锥伸长期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3.3~3.4,半冬性品种4.4~5.0。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 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3.6左右,半冬性品种5.5左右。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形成期)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5.8,半冬性品种7.0~7.4 。

a.二棱前期

b.二棱中期

c.二棱末期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7.6~8.0,半冬性品种8.0~9.0 。

Ⅴ.小花分化期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8.0左右,半冬性品种10.0左右。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当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9.0,半冬性品种10.0~13.0 。

Ⅶ.药隔形成期春性品种主茎叶龄为10.0,半冬性品种13.0左右。

Ⅷ.四分体形成期春性、半冬性品种叶片均已全部抽出。

4.3小穗与小花的退化现象

1.小穗与小花退化的时间从小花原始体出现到四分体形成。其退化高峰出现在开花前20 d,即从药隔形成到四分体形成期间。

2.小穗与小花退化的位置晚形成的上位小花容易退化。同一小穗上,上部小花退化多;同一穗子上,基部和顶部的小花退化多。

3.小花退化的原因

(1)小花退化是小麦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2)发育时间不足是小花退化的内在因素之一

(3)有机物质供应不足是小花退化的主要内在因素:

(4)不良环境条件

4.4影响穗分化的因素及促进穗大粒多的途径

1.影响穗分化的因素

(1)光照

(2)温度

(3)土壤水分

(4)矿质营养

(5)有机营养

2.促进穗大粒多的途径

(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2)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增加植株有机营养。

(五)子粒形成与灌浆

5.1抽穗、开花与受精

1.抽穗

2.开花

3.授粉与受精

4.开花和授粉受精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天气晴朗(光照良好)

(2)温度适中

(3)大气湿度适宜

(4)土壤水分适中

5.2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规律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子粒成熟,历时30~40 d,安徽一般经历35~37 d。

子粒形成、灌浆和成熟过程

1.子粒形成过程受精后子房开始膨大,到“多半仁”时(约在受精后10~12 d),子粒基本轮廓已经形成,这一期间称子粒形成期。

胚和胚乳迅速发育

子粒长、宽、厚及体积

子粒干物质积累及含水量

子粒外观颜色

2.子粒灌浆过程从“多半仁”开始,经“顶满仓”,到蜡熟前为止,历时18~22 d。

(1)乳熟期(“多半仁”~“顶满仓”) 历时12~18 d左右。

(2)糊熟期(“顶满仓”~蜡熟前) 又叫面团期或面筋期,历时3~4 d。

3.子粒成熟过程子粒的成熟过程历时4~8 d

(1)蜡熟期又叫黄熟期,历时3~7 d。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人工带秆收割的最适时期

(2)完熟期该期历时0.5~1 d,联合收割机收割适期

(3)枯熟期该期历时很短

5.4影响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因素及提高粒重的途径

1.影响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外界条件

(1)温度干热风: 14时温度高于30℃,大气相对湿度小于30%,风速3~4 m s-1. 一般于5月20号前后。

(2)光照一是天气条件,二是群体大小

(3)大气相对湿度

(4)土壤水分

(5)土壤养分磷钾肥利于营养向籽粒的输送,要求后期氮肥适当,不早衰、不贪青。

(6)栽培技术措施后期进行适当的根外追肥,及时防治病虫;灌排及时。

第三节小麦产量构成及高产群体的培育

一、产量构成因素

1.小麦单位面积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粒重所构成。产量构成因素之间

呈一定负相关。同样的产量可通过较多的穗数和较少的穗粒数达到;也可通过较少的穗数及较多的穗粒数达到;可通过多粒、轻粒达到,也可通过少粒、重粒达到。

2.其中穗数是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在一定高产水平下,不能再大量的增加。

3.在高产的基础上要获得更高的产量,须通过提高穗粒数、粒重来获得。

二、高产群体的培育途径

1.以主茎穗为主适用于晚播麦田,播种量大,基本苗多,4.5×106~6×106/hm2。拔节前应控制无效分蘖,防群体过大而倒伏。

2.以分蘖穗为主适用于早播及肥力水平较高、栽培条件较好的地块。进行精量播种,基本苗较少, 1.2 ×106~1.8×106/hm2 ,分蘖利用率高达50%以上,以小群体大个体获得高产。在当前的生产条件有一定风险(为什么?)。

3.主茎穗与分蘖穗并重适用于中产麦田,基本苗适中, 2×106~3×106/hm2 。总穗数中主茎穗及分蘖穗各50%。当前生产上应用较广泛。(为什么?)

第四节专用小麦及分类

一、小麦籽粒品质指标

1)营养品质指标小麦子粒蛋白质稳定含氮17%。

(2)磨粉品质指标

(3)食品加工品质指标

①面筋含量

②沉降值

③降落值

④面团流变学特性

二、专用小麦及分类

(一)分类

专用小麦是指那些具有不同品质特性、专门用以制作某类或某种食品,或专门用作某种特定用途的小麦。目前中国将专用小麦分为以下5类:

1、强筋小麦国标中的一等强筋小麦,适合制作面包、通心粉等。

2、准强筋小麦国标中的二等强筋小麦,适合制作优质面条、北方馒头。

3、中筋小麦筋力中等,适合制作种类繁多的食品,面条、北方馒头、饺子、包子、油条等。

4、准弱筋小麦筋力较弱的小麦,适于制作能否刀切馒头、发酵饼干及酿造啤酒。

5、弱筋小麦国标中的弱筋小麦,适合制作蛋糕、酥性饼干、酥饼等。

在分布上,强筋小麦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弱筋小麦分布于我国的南方。

(二)影响子粒品质的因素

1.温度

2.光照

3.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

4.氮(施氮量和施氮时期)

5.磷、钾和硫

6.水分

7.其他

第五节小麦栽培技术

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与土壤耕作技术

(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土壤容重1.2 g cm-3,孔隙度50%~55%,有机质含量在10 g kg-1以上,土壤pH6.7~7,土壤的N, P, K营养元素丰富,且有效供肥能力强。

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2.土壤养分含量丰富

3.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适中

4.土壤环境条件好

(二)麦田土壤耕作技术

1.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相结合

2.麦田整地技术

(1)整地的目的与标准“早”、“深”、“净”、“透”、“实”、“平”、“细”、

“足”

二、小麦对营养元素的要求与合理施肥技术

(一)小麦对营养元素的要求

1.小麦的必要营养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1)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在1 g kg-1以上)

a.N d.Ca

b.P e.Mg

c.K f.S

(2)微量元素(含量在0.1 g kg-1以下)

a.Fe e.Cu

b.Mn f.Mo

c.B g.Cl

d.Zn

2.小麦需肥规律

(1)小麦需肥量及吸收N, P, K的比例每生产100 kg子粒,需(3.1±1.1) kg

N, (1.1±0.3) kg P2O5, (3.2±0.6) kg K2O,三者的比例约为2.8 : 1 : 3.0

(2)小麦吸收N, P, K的阶段性变化

a.小麦吸收N, P, K的一般特点起身期以前麦苗较小, N, P, K吸收量较少;

起身以后,植株迅速生长,养分需求量也急剧增加; 拔节至挑旗期小麦对N, P, K的吸收达到一生的高峰期: 其中,对N, P的吸收量在成熟期达最大值,对K的吸收到抽穗期达最大累积量,其后K的吸收出现负值。

b.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磷、钾的积累与分配

(二)麦田施肥技术

1.施肥原则

(1)施肥量的确定原则

产量为7 500 kg hm-2时,每公顷需优质有机肥45 000kg,标准N肥(含N 21%) 750 kg,标准P肥(含P2O5 14%) 600~750 kg,缺K地块应施用K2O 150~225 kg。有机肥, P肥, K肥, 50%N肥底施,50%N肥于起身~拔节期追施。

(2)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

(3)底肥、追肥相结合的原则

2.施肥技术(施肥时期和方法)

(1)底肥有机肥, P肥, K肥, 50%N肥底施,

(2)追肥 50%N肥于拔节期前后追施。

a.冬追肥底肥充足,一般不追肥,受冻后可少追氮肥。

b.春追肥“氮肥后移”,高产田不追返青肥, 50%N肥于拔节期前后追施。

c.补粒肥在抽穗前后根外追肥,根据情况追3%尿素及0.3%~0.4%的磷酸二氢钾。

三、小麦对水分的要求与麦田灌排水技术

(一)小麦对水分的要求

1.小麦需水规律

(1)小麦的耗水量与耗水系数

a.小麦的耗水量(需水量) 当其生育正常并获取一定产量时,小麦一生中在单

位土地面积上损耗于棵间蒸发(30%~40%)、植株蒸腾(60%~70%)和成为重力水下渗等方面的水分总和。

(2).不同生育时期的耗水特点:

a.出苗后

b.越冬至返青阶段

c.返青至拔节期

d.拔节到抽穗为其水分临界期

e.抽穗前后为其日耗水量最大期

f.抽穗到成熟从抽穗~乳熟期为需水量较大期。决定产量容量的时期。

2.土壤水分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

(1)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土壤含水量指标冬前要求70%~80%;越冬期间

65%~75%;返青~灌浆期间70%~80%;后期要求60%左右。

(二)麦田灌排水技术

1.麦田灌水技术

(1)灌水量及灌水次数

一般年份,高产田灌水3~4次,中、低产田灌水2~3次

浇3水,供水时间可确定为冬前、拔节和挑旗或开花,或拔节、挑旗和灌浆初期浇2水,以冬前和拔节期或拔节和开花为宜,只浇1水,应在拔节期。

(2)灌水时期及不同时期灌水的作用

a.底墒水;

b.冬灌冬灌的适宜温度为3℃左右(日消夜冻)。一般从5℃时始灌,到3℃时

灌溉结束。

c.返青水;

d.拔节水;

e.挑旗水;

f.灌浆水(抽穗灌浆水)

g.干热风水五月20日前后

节水灌溉:根据需要,一般在拔节~灌浆期灌溉1 ~ 2次(?)。

(3)灌水方法

a.地面灌溉(畦灌和沟灌) 耕作较费工

b.喷灌是目前可操作性较强的节水灌溉方法,但目前灌溉基础设施仍非常薄弱。

2.麦田排水(防涝渍)技术江淮之间及沿江麦区

(1)搞好治渍基础工程

(2)“三沟”配套,排除“三水”

(3)提高耕作与栽培技术水平,改善土壤环境

a.合理轮作,杜绝水包旱;

b.加深耕层;

c.中耕培土与清沟理厢;

d.增施有机肥和磷肥

四、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一)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

1.群体结构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积累多

2.分蘖的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成产三因素发展协调,经济系数较高

4.减少倒伏损失

(二)合理密植的主要内容

1.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

(1)根据地力和生产条件来确定

(2)根据品种特性和播期来确定

2.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

(1)等行距条播通风透光好,便于管理,利于高产

(2)宽窄行条播通风透光好,便于管理,利于高产

(3)撒播土壤粘重、宜耕性差的地块

(4)重耧播

(5)宽幅播种需要套种其它作物时

五、适期高质量播种

(一)播前准备

1.种子准备

(1)晒种(有哪些好处?)

(2)精选种子

(3)用植物激素、微量元素或药剂拌种

(4)发芽试验

2.农机具检修

(二)确定适宜播种期

1.纬度与海拔高度淮北麦区春性品种为10月下旬,半冬性品种10月上中旬;江淮

地区春性品种10月下旬,半冬性品种10月中旬;江南麦区春性品种11月上旬。

2.冬前积温现在暖冬年份较多,可适当推迟播期。

3.品种特性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日平均气温16~18℃,春性品种14~16℃。

4.土、肥、水条件

(三)确定适宜播种量

生产上通常采取“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子”的方法确定播种量。

播种量应根据每公顷基本苗数、种子净度、子粒大小、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等因素来计算:

每公顷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g)

播种量(kg hm-2) = ──────────────────────────

种子净度(%)×发芽率(%)×出苗率(%)×106

安徽省小麦生产中,产量水平在2 250 kg /hm2以下,播量为112.5~135 kg /hm2产量

3 750 kg /hm2左右,播量135~165 kg /hm2

产量5 250 kg /hm2左右,播量120~150 kg /hm2

产量在6 750 kg /hm2以上,播量60~112.5 kg /hm2。显示了精量播种的丰产优势。(四)提高播种质量

1.播种深度适宜、一致,下子均匀

2.覆土良好,播后镇压

3.播种方面的其他要求

4.防治地下害虫

六、冬前及冬季(前期)麦田科学管理

(一)冬前及冬季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1.历期播种出苗、幼苗期、分蘖期、越冬期

2.冬前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营养生长(根、茎、叶、分蘖)为主;生殖生长(幼穗分化)量很小,适期播种麦田越冬前开始幼穗分化。

(3) 壮苗指标

个体指标:春性品种6叶或6叶1心,4~5个蘖(包括O),半冬性品种7叶或7叶1心,7~8个蘖;次生根10条左右;叶色正绿;单株干重1.2 g左右;春性品种幼穗分化到二棱期,冬性、半冬性品种到二棱初、中期;株高20~25 cm。

群体指标:LAI为1左右,总茎数为成穗数的1.5~2倍,高产田春性大穗型品种亩总蘖数为60~70万,半冬性品种80~90万;中产田50~60万左右。

4对肥水的需求量小,基肥可以满足。

(二)冬前及冬季麦田管理的调控目标

在适期高质量播种,争取麦苗达到齐、匀、全的基础上,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并协调好幼苗生长与养分贮存的关系,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促使根量增多、根系下扎,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在有效分蘖期后尽量控制晚生小蘖滋生,提高成穗率;防止死苗,防治病虫害,为小麦中、后期的健壮生育奠定良好基础。

(三)冬前及冬季麦田科学管理措施

1.查苗补种,疏苗补缺

2.中耕镇压,防旱保墒

3.因苗制宜,分类管理

(1)壮苗管理

(2)旺苗(?)管理(2种) 中耕、镇压、喷多效唑。

(3)弱苗管理增施肥水、受涝田加强中耕及开沟排涝、因干旱缺水镇压灌溉等。

4.适时冬灌,春旱冬防

5.防止冻害

(1)生理死亡冻害后施用适量氮肥

(2)凌抬中耕散湿

6.防治病虫害

7.严禁畜禽啃青,断绝田间小路

七、春季(中期)麦田科学管理

(一)春季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1.历期:返青期、起身拔节期、孕穗期

2.生长发育特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根、茎、叶、蘖生长,幼穗分化)并旺期;

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分化期;群体形成期;

3.对肥水的需求:需求量大,为需肥水临界期。

(二)春季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

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促进早缓苗、早返青,力使叶色葱绿,根系发达;通过水肥管理来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促进分蘖两极分化,提高成穗率,形成足够的穗数;为幼穗分化创造适宜条件,争取秆壮、穗大、粒多;防止倒伏及病虫害,为子粒形成与灌浆奠定基础。

(三)春季麦田科学管理措施

1.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

(1)返青期肥水:高产田不需(?),晚播稀播麦田需要。

(2)拔节孕穗期肥水:高产田,注重“氮肥后移”,春后追肥调节至拔节孕穗期施用。

拔节时若群体较大,则推后施用。促进无效分蘖的退化,提高有效分蘖整齐度。

2.中耕、耙耱与镇压

3.清沟排渍

4.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怎样预防?

5.防止倒伏

6.防治病虫害

八、后期麦田科学管理

(一)后期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1.历期抽穗、开花、籽粒形成(坐脐)、灌浆成熟

2.生长发育特点:生殖生长(开花受精、子粒灌浆、产量形成);营养器官逐渐衰老。

3、对肥水的需求:要求量少,氮太多会贪青,磷钾肥可促进营养向籽粒的输送。

(二)后期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

养根保叶(?),充分延长光合器官的功能期;协调植株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防止贪青、早衰、青干和倒伏,最大限度地将后期所合成的及抽穗前所贮存的有机物质运转到子粒中去;防治病虫害和干热风;适当喷洒激素、微量元素等,调控物质运输,争取粒多、粒重。

(三)后期麦田科学管理措施

1.灌溉与排渍

2.叶面喷肥抽穗扬花前后根据情况喷2.5%尿素及0.3%磷酸二氢钾。如长势旺盛不需

喷尿素。

3.防御干热风与雨后青枯

4.防治病虫害

5.防止倒伏

6.雹灾后的补救措施

(1)中耕松土,提高地温;(2)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浇水;(3)分期收获

7.间套作时尽量避免损伤麦株及根系

九、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一)适时收获

于蜡熟末期收获可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品质。蜡熟末期的特征:植株全部枯黄,茎秆尚有弹性,子粒较为坚硬,色泽和形状已接近本品种固有特征,含水量为22%~25%。

(二)粗加工与安全贮藏

1.粗加工技术

(1)脱粒

(2)干燥

(3)去杂

(4)分级、包装

2.贮藏技术

贮藏过程中应注意3点:

(1)含水量要低含水量在13%~14%,充分干燥后趁热入仓。

(2)温、湿等贮藏条件适宜低温、低湿、密闭

(3)严格仓库管理磷化铝密闭杀仓虫,福尔马林密闭熏蒸杀菌;防潮、防鼠等。(磷化铝

的使用要注意什么?)

第六节安徽省小麦生产小贴士

一、安徽省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存在问题:

(一)灾害发生频繁冻害严重、旱害时有发生

(二)整地播种质量差,出苗率低,缺苗断垄

小型机械多;播种行距偏窄。

(三)大播量、大群体,苗不壮,易倒伏

播种量过大;群体茎蘖数多而弱;茎秆抗倒性下降

(四)肥料一次性底施或集中于前期,前期旺长,后期易早衰

(五)草害、病虫害、渍害严重

(六)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旱涝保收

(七)广种薄收,经济效益低下

问题解决途径:

(一)确定半冬性品种为主导品种

原则:高产稳产广适抗逆;半冬性品种优先、春性品种搭配,半冬性品种抗冻能力较高。

(二)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节水灌溉,确保旱涝包收。

(三)培育高产土壤,深耕平作

秸秆粉碎(耕翻旋埋)还田技术;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技术;无机肥料平衡施肥技术

(四)创建高质量群体

适期播种:10/10~10/20;“宁晚勿早、宁稀勿稠”适量播种,8~10公斤/亩,保证适宜基本苗15~20万/亩;适墒播种:“宁可晚种几天,也不能种欠墒麦”

(五)改善肥料运筹

一增玉米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二增追肥量,减少基肥量;三增中后期追肥量,减少前中期追肥量。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5∶2或基肥∶拔节肥=5∶5

要氮、磷、钾、锌、锰、硼配方施肥。

(六)控制旺长

镇压、适期适量播种、减少前期施肥、喷多效唑、中耕等控制旺长,可藉此防冻害、病虫害、草害的严重发生。

(七)促进土地的流转及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将土地集中于种田能手。

二、安徽省早茬小麦稳定亩产600Kg丰产节本高效栽培技术

按上面解决途径措施即可获得高产。

三、安徽稻茬麦稳定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1调整品种布局,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选用半冬性、穗粒结构协调品种替代春性品种。如烟农19、皖麦50、皖麦52、连麦2号、泛麦5号等半冬性品种逐步替代皖麦44、阜麦936、扬麦14、偃展4110等春性品种。

2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增施有机肥,推行水稻秸秆还田。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kg~3000kg,水稻秸秆粉碎抛撒后深翻或深旋还田300~500公斤。

3 精少量适期早播,年前培育壮苗越冬

沿淮早茬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至10月20日播种,基本苗13~16万/亩,播种量

7.5kg~8.0kg。

4深旋耕条播,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三沟配套防湿降渍

5 氮肥后移,中期壮秆大穗,后期防早衰

施氮肥总量14~16kg/667m2,基追比7~6:3~4,倒二叶追施小麦产量最高、且品质优。

后期叶面喷肥增粒重。

《小麦栽培学》

自学内容(在教材及其它资料)

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二、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三、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四、强筋小麦栽培技术

五、弱筋小麦栽培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1-3章教案要点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 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一、农作物 (一)农作物的概念 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 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 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 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 (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2 )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 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的社会稳定和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四)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 2003年我国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资料来自中国农业部网。单位: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为万吨,棉花、烟草、花生为吨;每公顷产量为千克)

种植教案知识讲解

葱的种植 教学目标 1、学会葱的种植方法。 2、让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要每天参与劳动,体会劳动原艰辛。 3、种植时还要明白一亩园十亩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种葱的一般方法,知道不能太深、也不例外能太浅。 2、教学难点:葱的撒种种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葱的种子、塑料种植盆、小铲子、水壶、水、泥土。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上次的不同分工从老师那里领到种子或用具。 教学安排:在教室里上10分钟,实践操作30分钟。 课时安排:3课时(包括观察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各小组结合,讨论种植方法 1事前分好的小组结合在一起,讨论分到的东西的种植方法 2结合课前的采访及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二、各小组派代表,说出种植的方法及步骤 1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2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指正 3教师也作小结。农艺师告诉我们各种作物的种植办法。用课件播放农艺师的嘱托。 三、各组选出操作代表,去亲自种植。 1由于泥土较湿润,面积不大,亲自动手的可选代表操作,也可轮番操作。 2注意事项: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四、看完农艺师指导的视频后,各小组去种植。 1学校在种植方面的老师进行指导。 2不能参与种植的同学一旁观看,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在教师指导下,浇水或洒水。 1葱浇透 2撒种子后用喷壶洒水(均匀细) 3点种子的先在坑里浇足水,点上种,回填土,不益过深的。 六、回教室休息。(洗手) 教学反思:

种豆牙、发豆芽 教学目标1、以种豆芽的过程为例,练习动手操作,记录培育过程。 2、了解观察记录的格式,种豆芽并完成观察记录。 情感目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种豆芽,并在种豆芽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观察、记录。 教具准备:黄豆芽、杯子、水壶、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上次的不同分工从老师那里领到种子或用具。 教学安排:在教室里上10分钟,实践操作30分钟。 课时安排:3课时(包括观察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要准备的材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和二十粒黄豆。 2、组织“种豆芽”的活动(配合多媒体讲解)。 (1)老师简单介绍种豆芽的方法:用足量的水将黄豆浸泡一天,然后把水沥干。用剪刀在杯子的底部打几个小洞,用来沥掉多余的水分。从第二天开始,每天给黄豆浇两次水,不要随意翻动黄豆。 (2)学生按组尝试着种豆芽。 二、观察阶段 1、安排学生定时给黄豆加水,并仔细观察黄豆的变化,直到黄豆长成豆芽。 2、将自己两次看到的看黄豆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完成观察记录。 3、观察总结; (1)、同学们,这些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种豆芽,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豆子已经变成了可爱的豆芽,多么神奇呀! (2)、大家回忆一下,为了成功地制作豆芽,我们都作了哪些事呢? (准备杯子子、豆子、给豆子浇水、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 (3)、大家在观察的时候,主要是抓住了豆子的哪些变化特点进行观察? (外形变化、生长情况 (4)、经过一个星期的辛勤劳动,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吧。学生畅谈自己种豆芽的感想或启发,并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花卉栽培学教案26-鬼背竹的栽培技术

龟背竹的栽培技术 简介:龟背竹又名蓬莱蕉、电线兰、龟背芋,为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叶形奇特,孔裂纹状,极像龟背。茎节粗壮又似罗汉竹,深褐色气生根,纵横交差,形如电线。其叶常年碧绿,极为耐阴,是有名的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龟背竹在欧美、日本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客室和窗台,较为普遍。南美国家巴西、阿根廷和美洲中部的墨西哥除盆栽以外,常种在廊架或建筑物旁,让龟背竹蔓生于棚架或贴生于墙壁,成为极好的垂直绿化材料。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大量从美国引种龟背竹,播种的盆栽小苗深受群众喜爱,曾出现“龟背竹热”。至今,大型盆栽龟背竹成为宾馆大厅的主要骨干材料。南方用竹木柱支撑生产的盆栽龟背竹,畅销全国各地,成为广东观叶植物中的拳头产品之一。龟背竹已进入到千家万户。 形态特征与品种龟背竹为常绿藤本植物。茎粗壮。幼叶心脏形,无孔,长大后成广卵形、羽状深裂,叶脉间有椭圆形的穿孔,叶具长柄,深绿色。佛焰花序,佛焰苞舟形,11月开花,淡黄色。常见栽培的有迷你龟背竹(var.minima),叶片长仅8厘米。石纹龟背竹(Marmorata),叶片淡绿色,叶面具黄绿色斑纹。白斑龟背竹(Albo-V ariegata),叶片深绿色,叶面具乳白色斑纹。蔓状龟背竹(var.borsigiana),茎叶的蔓生性状特别强。常见同属观赏种有多孔龟背竹(M.friedrichsthalii),叶片长卵形,深绿色,中肋至叶缘间有椭圆形窗孔,窗孔外缘至叶缘的间距稍宽。洞眼龟背竹(M.epipremnoides),大型种,叶厚似树藤,叶片长70~80厘米,深绿色。翼叶龟背竹(M.standleyana),叶卵圆形,叶长15~20厘米,叶基钝圆,叶面浓绿色,叶柄宽扁,具翅翼,长10~30厘米。斑纹翼叶龟背竹(M.standleyanacv.V ariegata),叶面深绿色,有乳白色的斑点或斑纹。斜叶龟背竹(M.obliqua),叶长椭圆形,叶基钝歪。窗孔龟背竹(M.obliguavar,expilfa),叶长卵形,叶基钝歪,窗孔数多,窗孔面积大。另外还有星点龟背竹(M.Punctulata)和孔叶龟背竹(M.adansonii)。 生物学特性龟背竹原产墨西哥。常附生于热带雨林中的高大榕树上。喜温暖

种植技术教案

种植技术培训教案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 教学目标: 1.让学员了解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 2.使学员掌握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玉米播种技术 一、精选种子 为了提高种子质量,在播种前要对籽粒进行粒选,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鲜亮、发芽率高的种子,去除秕、烂、霉、小的籽粒。 二、种子处理 玉米在播种前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1、晒种。将选出的种子在晴天中午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翻晒2-3天。 2、浸种。一般采用冷浸和温汤方法。冷水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温汤(55-58℃)一般6-12小时,也可用25公斤腐熟人尿兑25公斤水或沼液浸种12小时,另外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微量元素浸种12-14小时。注意:浸过的种子要当天播种,不要过夜;在土壤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不宜浸种。 3、拌种。可以用农药拌种如50%辛硫磷乳油,每公斤种子2.5ml辛硫磷乳油,也可用微量元素如“傲绿”牌营养素拌种,每公斤种子4-5克营养素。包衣种子无需浸种和拌种。

三、足墒适时早播 根据我市的气候条件,早播有利于玉米早期蹲苗、延长生育时期。麦龚套种,在小麦成熟前7-15天趁墒套种。高产田晚套种,中低产田早套种。铁茬播种,为了实现早播,麦收后抓紧时间灌足底墒水,足墒铁茬播种,要在6月15日以前播种完毕。铁茬播种的方式有冲沟播种和挖穴点播。播种时要求深浅一致,播深5厘米左右,点播每穴2-3粒,株距要均匀,覆土要严,确保一播全苗。 四、合理密植 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可根据密度而定。郑单958适宜种植密度:5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4500株/亩,株距24厘米;400-500公斤产量水平4200株/亩,株距26厘米。农大108适宜种植密度:5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3600株/亩,株距30厘米;400-500公斤产量水平3400株/亩,株距32厘米。 第二部分科学施肥技术 俗话说:"玉米是个大肚汉,能吃能喝又能干"。亩产玉米500公斤以上的中高产田,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及示范区土壤条件需追施纯氮18-24公斤,纯磷6-8公斤,纯钾5-8公斤。追施时坚决杜绝“一炮轰”、只追氮肥的现象,要根据示范区测土化验结果实行平衡配方施肥,不仅重施氮肥,而且要配合磷钾肥和微肥,依据轻施提苗肥、早施攻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分次追施。采用分次追施较"一炮轰"、单施氮肥增产10%以上。重点示范区的施肥技术如下: 1、攻杆肥。在播种后25天左右,苗高一尺时,追施攻杆肥又叫拔节肥,能够促使中上部叶片增大,延长下部叶片的光合时期。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可亩追适合各区的"沃力"牌玉米专用BB肥30—40公斤。也可亩追尿素10-15公斤(碳铵30-40

果树栽培教学计划

果树园艺工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自治区《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灵活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提高他们在创业、就业和转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学有一技专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搞好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训目的 以国家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果树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致富的目的。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能够了解巴旦木、红枣、核桃、石榴、葡萄、杏、桃树、樱桃常见果树的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掌握具体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操作的专业技能,重点是掌握与果树生产、果树修剪、嫁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着力提果树生产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能示范的农村果树生产技术人员。 四、"培训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重点培训农村果树种植户、果树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人员。 五、培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果树园艺工教学计划 培训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果树园艺工职业道德与岗位要求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了解)

二、"果树园艺工职业守则(了解) 三、"果树园艺工岗位要求(了解)第二章果树生产基础知识 一、"果树分类和品种识别(掌握) 二、"果树生长发育基础知识(掌握) 三、"果树生长周期与周年管理(掌握) 四、"果树安全生产知识 第三章果树苗木繁育与果树建园 一、"果树苗圃建立(掌握) 二、"果树苗木培育(掌握) 四、果园规划与建设(掌握) 五、"果树栽植与植后管理(掌握)第四章果园土肥水管理 一、"果园土壤管理技术(掌握) 二、"果树合理施肥技术(掌握) 三、"果园灌溉与排水技术(掌握)第五章果树树体管理 一、果树树体结构与果树树形(了解) 二、"果树整形修剪(掌握) 三、"果树修剪工具的使用(掌握) 四、"果树修剪技术的综合应用(掌握) 五、"果树的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掌握)第六章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果树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了解) 二、"果树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了解)第七章果实采收与果品贮藏一、"果实成熟与采收(了解)

花卉栽培学教案3

花卉栽培学教案 第四章 花卉栽培与环境 (1)

第四章、花卉栽培与环境 花卉同其它生物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受自身遗传因子影响外,还与外界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因子包括温度(气温与地温)、光照(光的组成、光的强度和光周期)、水分(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土壤(土壤组成、物理性及土壤pH值)、营养元素以及大气等等,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综合影响着花卉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花卉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因子的变化也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和多种多样的适应性。因此,正确了解和掌握花卉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因子有关的相互作用机理,是花卉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及基本课题。 第一节花卉与温度 一、花卉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 温度是影响花卉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关系也最为密切,因为它影响着植物体内的一切生理变化。每一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温度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亦即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型不同,温度的“三基点”也不同。 原产热带的花卉 生长的基点温度较高,一般在18℃开始生长。如热带水生花卉王 莲的种子,需在30- 35℃水温下才能发芽生长;仙人掌科的蛇鞭柱属多数种类则要求 28℃以上高温才能生长。 原产温带的花卉 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在10℃左右就开始生长。原产温带的芍 药,在冬季摄氏零下十余度条件下,地下部分不会枯死,次春10 ℃左右即能萌动出土。 原产亚热带的花卉生长的基点温度介于前二者之间,一般约在15-16℃开始生长。 生长最适温度是最适于生长的温度。这里所指的生长最适温度不同于植物生理学中所指的最适温度,即生长速度最快时的温度,而是说在这个温度下,不仅生长快,而且生长

种草技术教案

3+1职业技术培训教案 种 草 技 术 王海英 2014年6月

第一课时学会使用栽培工具 教学目标 懂得各种工具的用途,学会实际使用栽培工具,注意安全,用后妥善保管。 教学准备 锄头、铁铲等上些栽培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到,百花开,大家都来把树栽。栽花种树要工具,我们学会使用它。 二、教学栽培工具使用方法 1、锄头 作用:主要用于挖坑、栽苗、培土、松土等。 握锄方法:双手握把,两手间距20~40厘米。两腿分开成弓步或“八”字形。 2、铲 作用:主要用于整地、开沟、铲土、松土、栽苗和施肥等。 使用方法:一手握铲把中部,另一手握铲把顶端,腿分开成弓步或“八”字形。 3、栽刀 作用:主要用来栽苗。 使用方法:右手四指握住刀把的顶部,拇指扣压刀把,刀面垂直向下。

三、学生实际操作 四、说说你还会使用其它栽培工具吗? 第二课时栽葱 教学目标 1、学会简单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2、记录葱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小葱数棵,适量的土,铲,花盆、喷壶、碎瓷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种植花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栽花种草学问很多,我们今天从简单的栽培—栽葱开始学起。 二、学习栽葱 1、土壤准备 准备好花盆和细土,用两块小瓷片搭成“人”字形,把花盆的漏水孔盖住,用小铲一些土入花盆。 2、种植 选好葱苗,两三棵为一把,拢起来,根朝下,叶朝上,竖直埋入细土中,然后用手轻轻压一压土,把葱栽稳。

3、浇水 刚栽下的葱第一次要浇透水,以后每隔三四天浇一次水。 4、管理 刚栽好的葱要放置在阴凉的环境中,并注意适当浇水,成活后适当施肥,使其生长良好。 5、做好记录,以便了解植物生长情况。 三、作业:在家学习栽葱,做好记录。 第三课时学种向日葵 教学目标 学会种向日葵的方法和步骤并做好生长情况记录。 教学准备 葵花籽、肥料、水桶、锄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葵花朵朵向太阳,种植方便易生长,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栽,我们都来学种它。 二、学习种向日葵 1、选种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教案

第一节概述 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大豆作为主食营养价值很高 每斤大豆产热量为2055千卡,同量的小米产热量为1810千卡,小麦面粉为1780千卡,稻米l745千卡。 大豆蛋白质含量几乎高于所有其他粮食作物,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种类全,特别是大豆蛋白质中含赖氨酸多,大豆蛋白属于“全价蛋白”,易被吸收。如以标志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生理价”表未,小米蛋白质的生理价是57,玉米蛋白质是60,而大豆蛋白质为65。若以40%玉米面、40%小米面和20%大豆粉混食,可使食物中氨基酸互相补充,从而使“生理价”提高到73。 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盐,钙的含量比小麦高12倍,磷比小麦高2倍,铁比小麦高2.6倍。这些矿物盐是保证人们正常神经和筋肉活动、骨胳形成以及碳水化含物代谢所不可缺少的。 大豆除维生素C含量较少外,其他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维生素B族含量特别高,对防止脂肪肝和肝萎缩硬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大豆所含碳永化合物与禾谷类不同,其淀粉含量很少,主耍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和纤维素,因此大豆可作为宜食低淀粉食物的病人如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大豆价值可与肉、鱼、蛋等食物相媲美,是能代替动物性食物的植物产品。大豆作为我国人民主副食对增进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2.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含油量虽然不及其他油料作物,但大豆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大豆油约占植物油总产量的1/6。大豆、花生、油菜、芝麻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大豆总产量的1/4用于榨油,长期以来大豆油是我国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主要食油。 动物油、蛋黄、奶油含胆固醇较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胆固醇渗入到动脉血里凝集成微粒团;逐渐形成不透明的粥样症结即粥样硬化,进而发晨成血管硬化、心脏病、风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严重疾病。大豆油只含有脂醇而没有胆固醇,因此大豆可代替肉类,防止血管硬化。 3.大豆是良好的饲料 随着养猪、养鸡等畜牧业的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将越来越重要。豆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精饲料。豆饼含蛋白质42.7-45.3%,脂肪2.1-7.2%,碳水化含物22.4-29.0%,纤维素4.8-5.8%。豆饼蛋白质特别适宜作为猪和家禽的配合饲料。因为猪和家禽等单胃牲畜不能大量利用纤维素,豆饼蛋白质的可消化率一般较玉米、高粱、燕麦高26-28%,易被牲畜吸收利用。每公斤大豆饲料单位为1.4,玉米为l.l7,燕麦为1.01,小米为l.l9,豆饼为1.3。

《作物栽培学》水稻教案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植物生产原理任课教师 第三章水稻部分计划学时8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稻生产的意义及水稻的起源、分布与类型的必要性; 2、掌握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了解和掌握水稻的栽培技术。 重点: 学习水稻的类型、水稻的生育特性、水稻育秧及稻田管理技术 难点: 水稻的生育特性 思考题: 1.河南省水稻生育特点? 2.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

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二)水稻生产重要的原因 1、水稻高产、稳产。 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水层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发生。 2、稻米的品质好,是人们喜爱的粮食之一。 稻米的淀粉粒最小(3-10μm)、小麦30-45μm、玉米35μm,蛋白质虽少(7.3%),但是易被人吸收的Pr成份较多。 3、水稻副产品综合利用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Pr、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 ▲水稻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一)世界分布 水稻在世界上的分布非常广泛,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生产,其中90%的水稻集中在亚洲,美洲次之。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印尼,但是中国稻谷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二)中国水稻生产概况和分布 1、生产概况 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水稻总产量世界第一,我国部分省(市)水稻面积及产量(1993)

花卉栽培学试题库

43、盆花的培养土可分为腐叶土和菜园土两大类。() 44、菊花可利用长日照处理来促进开花。() 45、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是指美国、德国和中国。() 46、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塑料大棚,一般多按南北长、东西宽的方向设置。() 47、世界上花卉出口额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48、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花卉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 49、仙人掌类平时浇水的原则是宁干忽湿。() 50、耐湿花卉平时浇水的原则是宁湿忽干。() 51、在球根花卉中,郁金香属于块茎类,百合属于鳞茎类。() 52、墨兰是属于兰科兰属植物。() 53、吊兰是属于兰科兰属植物。() 54、木本植物可分为二年生和多年生两种。() 55、菊花是二年生植物。() 56、月季是阳性植物。() 57、仙人掌类植物的插穗需凉干伤口后再进行扦插。() 58、在花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有差别的。() 59、球根花卉属于二年生植物。() 60、过磷酸钙主要作为基肥来使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广义的花卉定义 2、球根花卉 3、藤本植物 4、人工培养土 5、花卉的寒害 6、园艺学上的一年生草花 7、土壤的结构8、花卉植物的休眠9、花卉的嫁接繁殖 10、花卉的压条繁殖11、非肥土混合基质12、肥土混合基质 13、接穗14、砧木15、鳞茎花卉16、花卉的扦插繁殖 17、园艺学上的二年生草花18、宿根花卉19、花卉植物的自然休眠20、重瓣花21、单瓣花22、半重瓣花23、菊花的10周品种 24、落叶树25、常绿树26、根外追肥27、花卉的冻害 28、花卉的寒害29、硬水30、软水31、花卉的摘心 32、花卉植物的被迫休眠33、花卉栽培的设施34、复合肥 33、气生根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大树移植时,怎样才能提高成活率? 2、家庭养花,有什么办法来提高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 3、土壤中的有机质有什么作用? 4、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换盆? 5、有机肥和化肥各有什么优缺点? 6、怎样制作腐叶土? 7、请分别举出天南星科、棕科、百合科、龙舌兰科的花卉各3种。 8、花卉按实用性任何进行分类? 9、花卉如何进行上盆? 10、为什么一般地栽花卉只需要施氮、磷和钾肥? 11、什么叫攀缘植物?根据其攀缘生长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12、荫棚有什么作用? 13、简要介绍一下花卉的几种无性繁殖方法。

(完整版)新人教版区域地理农业精心整理超详细学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一农业(种植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 农业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地)。 (1)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2)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适宜种茶树;甜菜耐盐碱) (4)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3)劳动力:数量、素质。 (4)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呈递减状况。 (5)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6)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2. 种植业 (1)自然条件 (2)分布 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3.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中国农业发展条件: 生物 水资源土地气候 自然条件 不利 有利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总量丰富,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 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总量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有些动植物资源缺乏保护和合理开发 种类多样 有利于品种的优化和改良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

作物栽培学(小麦)

作物栽培学(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 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 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二)麦田整地方法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 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

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因此,少、免耕种麦必须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在播前要施用高效低毒除草剂,减轻草害;在人工或机械条播后,要开沟覆土,消灭露籽;针对少免耕麦的吸肥特性,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增施有机肥,化肥深施,平稳促进和适当增施拔节孕穗肥预防早衰。目前各地少、免耕种麦的方法有稻板茬撒播、条播、点播和免耕机条播等几种方式。 2、旱茬麦田整地>>TOP<< 前期为玉米高梁等早熟作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反旋

花卉栽培历史

花卉栽培历史 花卉是美化环境、丰富人民生活的活材料花卉是色彩的来源,是季节变化的一种标记花卉是为园林和风景区进行绿化、美化的重要活材料,是用以点缀居室,会场、阳台、道路、居民区、工矿区、寺庙等处的素材。花卉之美还常因季节、时间与天气而有变化,四季相异,早晚不同,晴雨有别。花卉从发芽、抽梢、展叶到开花、结果、散子等阶段构成的节奏感,使人们体会到动态美和生命的旋律。花卉以它的姿色、风韵和香味给人美的享受,它既能反映大自然的天然美,又能反映出人类匠心的艺术美。 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 我国花卉栽培历史非常悠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可以考证,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欣赏花卉;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出现“园、圃”,说明那时有了园林的雏形;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在《诗经》、《楚词、离骚》有了花卉栽培的记载,“吴王夫差建梧桐园,广植花木”;2100年前秦汉年间,统治者大建宫院,广罗各地奇果佳树,名花异卉,根据《四京杂记》所载,当时搜集的果树、花卉已达2000余种,其中梅花就有候梅、朱梅等不少品种。1800 年前西晋时期,嵇含撰写的《南方草木状》记载了各种奇花异卉的产地、形态、花期,如茉莉、睡莲、菖蒲、扶桑、紫荆等,并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将我国南方81 种植物分为草、木、果、竹类,此分类方法比瑞典林奈的植物分类系统早1400多年,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花卉专著。1300年前唐朝,花卉种类和栽培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牡丹、菊花的栽培盛行,出现了盆景,并有了多部花卉专著,如王芳庆的《园林草木疏》,李德裕的《手泉山居竹木记》等。 1000 多年前宋朝,是我国花卉栽培的重要发展时期,花卉种植已成为一种行业,出现了花市。不仅花卉的种类和品种增多,而且栽培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如菊花的嫁接,培植出一株能同时开放上百朵花的大立菊和塔菊;唐(堂)花艺术,即利用土炕加温、热水浴促进植物提早开花。有关花卉专著已增加到31部。这些专著记载和描述了许多名花品种,还论述了驯化、优选以及通过嫁接等无性繁殖方法来保持优良品种特性的育种和栽培技术。如范成大的《苑林梅谱》,王观的《芍药谱》,王学贵的《兰谱》,陈思的《海棠谱》,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等等;其中陈景沂的《全芳备租》,收录了267种植物,其中120多种为花卉,并对其形态、习性、分布、用途等进行了阐述,可称为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花卉百科全书。 600 -300多年前明朝-清初,是我国花卉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时期。花卉专著达到53部。如明朝王象晋的《群芳谱》,王路的《花史左编》;清朝陈昊子的《花镜》,刘景的《广群芳谱》,袁宏道的《瓶史》等巨著。花卉开始商品化生产,生产的花卉不仅满足宫廷,也为市民所享用。如北京丰台的十八村(现黄土岗乡)是当时北京花卉名产地,宣武门是北京最大的花市。 150多年前鸦片战争,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我国花卉栽培业遭受了极大损失,丰富的花卉资源和名花异卉被大肆掠夺,如大树杜鹃。外国商人、传教士、医生、职业采集家和形形色色的探险家,从我国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和种子、苗木,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欧洲的园林。但是,这些外国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也输入大批草花和温室花卉,约百余种,使我国的花农开始学习国外的栽培技术,在上海一带还出现了花卉装饰。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花卉事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花卉产业发展迅速,花事活动也十分活跃。1986年天津《大众花卉》编辑部发起评选我国十大名花活动,按得票多少评出牡丹、月季、梅花、菊花、杜鹃、兰花、山茶、荷花、桂花、兰花为十大名花。 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1999年在昆明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获得国

(完整版)小麦栽培学教案

小麦栽培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子粒品质 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 第五节小麦栽培技术 第六节安徽省小麦生产小贴士 第一节概述 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一)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的营养价值高(是一种细粮作物); 碳水化合物 60%~80%,蛋白质 8%~15% 脂肪 1.5%~2%,矿物质 1.5%~2%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可以趁热贮藏,贮藏时间长,便于备战备荒 (二)小麦全身皆宝 麦麸是良好的精饲料;麦秸可以造纸、作为编织原料,建筑原料,新型砖的加工原料、多胃动物的饲料;麦皮可作无土培养的基质等。 (三)小麦生产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 1.在作物种植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2.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 3.易取得稳产 4.适于机械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是重要的轻工业加工原料 可以加工成各种商品、食品面粉、面条、方便面、面包、蛋糕等。 是酿造原料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2007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2.23亿hm2 。总产为6.106亿吨。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印度、俄罗斯、中国、美国。

中国小麦播种面积22980075 hm2(占世界的10.5%,第三位)。总产10986.04万吨 (世界第一)。单产47806kg/ hm2 (在世界占中等水平) 世界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 1.选用良种 2.自然条件优越 3.畜牧业发达,土地肥沃 4.扩大灌溉面积 5.机械化程度高 三、中国小麦生产概况及种植区划 (一)我国小麦栽培历史悠久 (二)我国小麦种植区划 (三)我国小麦生产发展概况 1.生产基本情况 在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玉米而居第3位。 建国以来,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与1949年相比,2005年面积增加6.5%,单产增加558%,总产增加602.4%;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在1991年(3.09×107hm2),总产最高的年份在1997年(1.23×108吨).

《观赏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汇总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根据我国花卉业迅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课。观赏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花卉的主要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一)理论教学

(二)教学实习 花卉教学实习1周。包括花卉分类、花卉育苗、设施栽培管理及花卉栽培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内容 课题一花卉的分类 教学目的 学习花卉的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识别和掌握花卉特征、特性基础上,科学地应用花卉布置园林绿地和美化环境。 教学内容 花卉的植物性状特征分类法;植物生态习性分类法;自然分类、经济用途、观赏部位、园林用途分类。 实践教学 花卉的分类。 教学建议 运用花株、球根等实物,边观察边讲解分类,达到深入地掌握分类知识的目的。 课题二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各类花卉的生育特点,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为花卉栽培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 花卉的个体发育:花卉的生命周期,花卉生长年周期,光周期学说,激素平衡学说,阶段发育理论。 花卉分化与环境:花卉分化的诱导因素,花芽分化的类型。 花卉与环境:花朵开放条件,开花的时间节奏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是掌握花卉生长、开花习性和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必须阐述清楚。结合实际讲清花卉栽培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 2、使学生明确只有满足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使花株正常地生长发育。启迪学生若能控制环境条件,则能促进或抑制花卉的生长、开花。 课题三花卉栽培设施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地栽、盆栽和温室栽培,需要相应的条件和设备,由于花卉有着多种生态型,因此,所需设备也不尽相同。 教学内容 花卉的栽培方式:地栽、盆栽、温室栽培; 栽培设施: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灌溉设施、加温设施 花卉栽培设施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实践教学 温室的观测(选开)。 课题四花卉的繁殖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繁殖方法,掌握花卉繁殖技术和生产技能,为从事花卉生产经营,品种及种质资源保留,进行选种、育种等活动服务。 教学内容 有性繁殖:种子采收、种子的寿命与贮藏、播种时期及方法。 无性繁殖:分株、吸芽、珠芽及零余子、走茎、根茎、球茎、鳞茎、块茎、块根、葡萄茎繁殖。 扦插繁殖:扦插的方法与时期、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完整版)高中地理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2.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 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商品粮 基 地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小麦种植与管理

小麦种植与管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麦的生长特性。 2、掌握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管理要点教学过程: (一). 整地1.水肥地:一是要求深耕,二是要求保证小麦播种具备充足的底墒和口墒。深耕的适宜深度为25?30厘米,生产上可实行2?3年深耕一次 2. 施肥 秸秆细碎(最好在3厘米以下)为了保证秸秆还田质量,一般要粉碎两遍,第一遍粉碎过后,人工将压倒的秸秆清出,以使第二次粉碎时能够被粉碎到。 3. 化肥施用上控制氮肥,测土确定磷钾肥用量,调整氮肥基追比例。 (二)选种 1. 优质强筋麦田:以郑麦366、济麦20、藁麦9415、新麦19、西农979 为主。 2. 高中产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豫麦49-198 、周麦16为主;搭配新麦18、众麦1号、温麦19、豫农202、洛麦21、周麦22、衡观35,示范百农160、郑育麦9987、许科1号。 3. 高中产晚茬麦田:以偃展4110、平安6号、濮麦9号、新麦208、太空6号、豫麦18-99为主;搭配新原958、豫教2号、众麦2号、04中36、花培

5号、豫农949。 4. 岗丘旱薄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豫麦65为主;搭配济麦2号、安麦7号、洛旱6号、漯优7号。 (三)种子处理同时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不仅可以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还可以有效减轻小麦后期病虫害发生,一般麦田拌种可采用3%敌萎丹50毫升 +2.5%适乐时10毫升+40%辛硫磷25毫升,加水150毫升,拌种10公斤。或采用2渝克锈15?20克+40游硫磷25毫升,拌麦种10公斤。 (四)播种时期和播量 1.播种时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宜调整播期,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 件下适期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以3?5厘米为宜。底墒充足、地力较差和播种偏晚的地块,播种深度以 3 厘米左右为宜;墒情较差、地力较肥的地块以4? 5 厘米为宜。大粒种子可稍深,小粒种子可稍浅。 2.播种量:计算小麦的播种量,首先要根据地力和水肥条件确定目标产量,由目标产量确定每亩穗数,再由每亩穗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然后,根据基本苗数、品种的千粒重及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计算出适宜的播量。 播种量的计算公式为:播种量(公斤/公顷)=基本苗(万/公顷) >千粒重(克)#00X发芽率 >田间出苗率十15。如每亩计划基本苗数为225万株、种子的千粒重为40 克、发芽率为95%、田间出苗率为85%,则每公顷播种量为:播种量(公斤/公顷)=225 >40^100X95%<85%=111公斤。折合每亩播种量为7.4 公斤

花卉栽培学教案6

花卉栽培学教案6 花卉与环境 (花卉与营养)

第五节花卉与营养 一、花卉对营养元素的要求 维持植物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大量元素,通常认为有10种,其中构成有机物的元素有4种,即碳、氢、氧、氮等,形成灰分的矿物质元素有6种,即磷、钾、硫、钙、镁、铁等。在植物生活中,氧、氢二元素可自水中大量取得,碳素可取自空中,矿物质元素均从土壤中吸收。氮素不是矿物质元素,天然存在于土壤中的数量通常不足植物生长所需要。除上述大量元素外,尚有为植物生活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如硼、锰、锌、铜、钼等,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少,约占植物体重0.001—0.0001%。此外尚有多种超微量元素,亦为植物生活所需要。近来试验证明,如镭、钍、铀及锕等天然放射性元素,也是植物所必需,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在植物栽培中,除大量元素以不同形态,作为肥料供给植物需要外,各种微量元素已开始应用于栽培中。 主要元素对花卉生长的作用如下: 1.氮:促进植物的营养生长,增进叶绿素的产生,使花朵增大、种子丰富。但如果超过花卉的生长需要就会延迟开花,使茎徒长,并减少对病害的抵抗力。 一年生花卉在幼苗时期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少,随着生长的要求而逐渐增多。二年生和宿根花卉,在春季生长初期即要求大量的氮肥,应该满足其要求。 观花的花卉和观叶的花卉对氮肥的要求是不同的,观叶花卉在整个生长期中,都需要较多的氮肥,以使在较长的时期中,保持美观的叶丛;对观花种类来说,只是在营养生长阶段需要较多的氮肥,进入生殖阶段以后,应该控制使用,否则将延迟开花期。 2.磷:磷肥能促进种子发芽,提早开花结实期,这一功能正与氮肥相反。磷肥还能使茎发育坚韧,不易倒伏;能增强根系的发育;能调整氮肥过多时产生的缺点;增强植株对于不良环境及病虫害的抵抗力。因此,花卉在幼苗营养生长阶段需要有适量的磷肥,进入开花期以后,磷肥需要量更多。 3.钾:钾肥能使花卉生长强健,增进茎的坚韧性,不易倒伏;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进行,因此在冬季温室中,当光线不足时施用钾肥有补救效果。钾能促进根系的扩大,对球根花卉如大丽花的发育有极好的作用。钾肥还可使花色鲜艳、提高花卉的抗寒抗旱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过量的钾肥使植株生长低矮,节间缩短,叶子变黄,继而变褐色而皱缩,以致在短时间内枯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