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题研究报告

山东省电教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子课题

《初中科技创新活动对全面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整体功能的研究》

实验研究报告

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初中课题组

二00五年五月

《初中科技创新活动对全面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整体功能的研究》

实验研究报告

青州市弥河初中课题组

摘要:

本实验主要根据当前学生创新意识相对较差、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提出来。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角度,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的性质、功能、特点,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途径,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等。本课题主要探索运用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实验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观察法、实验法。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实践探究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实验教师和实验班学生所撰写的论文、小制作、小发明、以及各种竞赛多项在省市获奖。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造力、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其他生产要素的总和。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人们把创造教育列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核心,把开发人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逐步向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迈进。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进话中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为使教育适应新世纪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为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样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就成为了当前我国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首要问题。

初中科技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虽然初中普遍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在开发学生创造力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以验,但在活动的实际组织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离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相去甚远。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科技活动只是“兴趣小组”式的少数学生参与的活动,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得到名次和奖励,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二是科技活动过多地偏重于小制作、

小发明和竞赛,偏重于训练某些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品质等方面创新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科技活动大多从狭义上去理解为一般的“活动”,往往是应时性、阶段性的活动,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思维训练课程,没有形成有计划、有目标、课程化、系统化的广义上的“活动”,特别是对理论的学习帮助不大,常常是热闹了一阵子就很快冷了下来;四是科技活动“独立性”过强,普遍存在与学科知识脱节的倾向等。

要克服当前学校科技活动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就必须站在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的高度,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重新审视学校科技活动的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确立了本研究课题,并对课题作了如下的界定:初中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是以形容科技创新活动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项专题实验研究,即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角度,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的性质、功能、特点,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课程、原则、内容、方法、途径,以及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等。

二、理论假设

本课题设想在初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的实验研究,试图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研究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在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的功能,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探索一条新路子,解决过去初中科技活

动所在所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们的理论假设是:通过在初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验,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崭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系统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理论上探索初中各学段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课程、方法、途径以及评价体系等,为进一步研究初中科技创新活动的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育唤醒人的各种潜能素质,使之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要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丰富的个性,给每一个人发展个性的权利。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素质,要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唤醒人的创造潜能素质;人的个性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其创造性上,是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显著标志;要给每一个人发展个性的权利,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人的各种潜能最充分的开发,必然外显于活动,即通过活动得到开发。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任何创造性产物,都是左右脑密切配合、协同作用的结果。而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是一个“左脑的教育”,重视学生的语言、计算能力的发展,忽视对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开发。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性,

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接触具体事物、具体问题,激发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有脑的发展。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开设有利于右脑的开发的“创造活动课”、“思维训练课”等课程,系统的传授开发右脑思维的原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左右脑协同思维训练,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创造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造力是正常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它具有可开发和可塑造的性。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能够大大提高人的创造力。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是先天形成的,而与他参与的活动密切相关;人的确创造力惟有在创造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开发。因此,培养和开发人原创造性力,必须让学生在创造活动中学会创造。初中科技创新活动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求,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斯坦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人的创造力就像市场上的投资一样,是将人的能力和精力投入到新析高拮的思想上面,投资讲究用最小的代价创造最高的利润;创造力是六种资源(智慧、知识、思维风格、人格特质、动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六种资源汇合起来的互动效应远远大于每一项资源单独运作的效应。根据这一理论,本课题注意了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建设和对学生创造力的各种因素——知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造理论、创造技法、创新思维训练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以形成创造力资源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四.实验目标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

(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促进学生创造技能的发展。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五.实验方法、对象、途径和步骤

(一)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验,辅之观察法、统计法等。

(二)实验对象为初中1~3年级1、2班学生,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采用等组实验,设计实验周期为3年。

(三)实验的途径:

1、开设创新思维品质课程

在初中开设《科学创新史话》阅读课,是本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格为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科学创新史话》通过介绍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特殊过程;通过总结分析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经验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2、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人参与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如学科类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等学科的科技创新活动;技术类的——计算机、电子模型、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创新活动;综合类的——科技创新表演、演讲、竞赛、参观等科技创新活动。

3、创设民主、和谐、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自主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它与各类课程的设置、活动的开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各类课程和活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创设民主、和谐、开放、自主的教育环境,一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给教师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育人环境,尊重每一个教师,鼓励创新,鼓励人们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二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暂缓批判,不排斥学生的错误和失败;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给每一个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

(四)实验的步骤

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1年4月——9月)制定实施计划,通研实验方案和教材,培训实验教师。

实施阶段:(2001年9月——2004年9月)组织实验学校认真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指导,抓好典型,及时交流,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在试验过程中完成对实验教材的设计、修改及编写工作。

总结阶段:(2004年9月——2005年2月)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成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本实验中,教师和学生是最直接的的主体,我们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教师掌握了灵活运用教学媒体设备并进行合理的信息

收集加工,并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实验教师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活动。

七、实验结论与讨论

(一)实验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教师掌握了灵活运用教学媒体设备并进行合理的信息收集加工,并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实验教师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活动。课题组还设置了实验操作程序。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创造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讨论:通过对本实验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自我设计的探究方案步骤不够齐全;学生与人合作交际能力相对较差;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上还存在不足;个别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存在懒惰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